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16 09:40:2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10篇[精]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10篇[精]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⑴ 学习含有反义的叠词。

  ⑵ 学习相同偏旁部首的、意义相近的新字。

  ⑶ 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⑷ 朗读现代诗。

  ⑸ 进行口语交际。

  ⑹ 展示才艺。

  2、过程与方法:

  ⑴ 在比较、区分中学习新字,复习旧的字。

  ⑵ 通过交际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⑶ 在展示中扩大知识面。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叠词。

  2、学习新字,复习旧字。

  3、口语交际。

  【课时设计】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叠词。

  2、学习新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开着汽车来了,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智力王国”逛一逛,赶快上车吧!“嘀嘀嘀……”第一站到了。

  二、我的发现

  1、出示叠词:

  大大小小 多多少少 深深浅浅

  高高低低 长长短短 粗粗细细

  2、同学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师:我发现每一个词语……

  4、生考虑。

  5、生:我发现每一个词语都是叠词。

  师:大家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6、生: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欢欢喜喜……

  师:还有新的发现吗?

  7、生:我发现每一个词语是反义叠词。

  师:能试着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8、生:黑黑白白、宽宽窄窄……

  9、师:“第一站”我们顺利通过了,我们再启程吧!

  二、读读认认

  1、出示一组新字:萝、茄、菇

  2、同学读、辩。

  3、讲每一个字所指的都是植物中的蔬菜类。

  4、继续出示其它的.几组生字进行认读:

  ⑴ 炖 烧 烤(与“火”有关,都含有煮之意)

  ⑵ 扒 扛 拣(与“手”有关,都含有动手干活之意)

  ⑶ 跺 踢 跳(与“足”有关,都含有动脚的意思)

  5、读词语:茄子、香菇、炖肉……

  6、自由再组几个词。

  三、作业

  认读新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2、读现代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我会填

  1、出示形近字。

  2、同学识别,口头组词。

  3、同学填一填,师巡视指导。

  二、读现代诗

  1、同学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师生纠正读音。

  3、教师范读。

  4、再给同学五分钟朗读。

  5、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

  6、同学读后说说读懂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三、同学谈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把自身的想法说出来,与大家讨论交流。

  2、说话时要态度大方,讲文明。

  〖教具准备

  课件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生活在班集体中,我们都爱自身的班集体。可小华作为值周生,却遇到了一件左右为难的事,想知道是什么事吗?大家都来帮帮他吧。(板书:大家都来帮帮他)

  二、出示课件或图片

  1、同学看图后,议一议。

  2、汇报看图所得。

  3、分小组讨论问题:小华怎么办?

  4、汇报讨论结果:记下名字,教育小龙,让他以后不迟到。

  5、请同学上台演一演。

  6、同学评价扮演者。

  三、总结

  同学们知道了班集体的荣誉要每个同学来争取,每个同学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大家齐心协力,这样的班集体才是优秀的。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展示才艺。

  〖教具准备

  才艺展示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聪明的小朋友们,大家尽情地展示自身的才艺吧!

  二、分组展示自身的展品

  三、小组评议后选出几个展在黑板上

  四、讲评或评比

  五、把优秀作品展示在“展示台”

  六、作业

  动手办一份墙报(每人提供一份展品)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南丁格尔,了解她的不朽业绩,知道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南丁格尔的不朽业绩,知道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展示搜集到的资料,了解南丁格尔以及“护士节”、“南丁格尔奖”。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大家一起读一读。

  2、师:同学们,女神指的是神话传说中的女性的神。你们知道提灯女神是谁吗?(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南丁格尔的照片和资料)

  3、教师设置悬念,导入新课:那么,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南丁格尔呢?她有哪些业绩让人们用“女神”这个词来赞美她。现在,我们就去读课文。

  (从题目入手,通过解释题目,展示搜集到的南丁格尔资料以及照片,了解南丁格尔以及“护士节”、“南丁格尔奖”,为下文突破难点做铺垫,同时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1)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讲了南丁格尔的哪些事情?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掌握的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4、大家一起朗读课文。

  5、指名反馈:课文讲了南丁格尔哪些事?(南丁格尔冲破阻力,去当一名护士;南丁格尔带领医疗护理队来到前线护理伤病员;人们为了纪念南丁格尔,设立“护士节”、“南丁格尔奖”。)

  (以学生自读为主,掌握生字新词,反馈中巩固对生字新词的认读,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地交流,在说中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南丁格尔的事迹,知道了“护士节”、“南丁格尔奖”都是人们为了纪念她而设立的。那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两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南丁格尔的不朽业绩,知道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

  2、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2、听写课文中的'词语。

  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每年的5月12日“护士节”、著名的“南丁格尔奖”都是为了纪念南丁格尔而设立的,人们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来进一步感受南丁格尔的人格魅力。

  二、理解课文,感受南丁格尔的人格魅力。

  1、学生默读第1至4自然段,思考:你认为南丁格尔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指名反馈。

  (1)南丁格尔是热爱护理工作的人:从小就对护理感兴趣,乡间度假时,常常跑去看护生病的村民。在人们认为护理是卑微的职业时,十七岁时南丁格尔,仍然去一所医院学习护理,立志要当一名优秀护士;在战争中,她带领医疗护理队到野战医院护理伤员。

  (2)南丁格尔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南丁格尔带领护士们冒着随时会被疾病传染的危险,没日没夜的工作……南丁格尔还主动拿出钱来,在医院附近创建了咖啡馆、阅览室,购买书籍、游戏用品和长篇,让伤员们像在家里一样,愉快地养病、休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至4自然段。

  4、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南丁格尔?

  5、指名反馈。

  (南丁格尔慈祥可亲,以高度的责任感,夜以继日地热心照料伤病员。每晚,当她手提油灯巡视伤病员时,身影所到之处,士兵们都亲吻她的身影来表示对她的崇高敬意,所以称呼她为“提灯女神”。)

  6、有感情地朗读伤病员写的话。(感激地、尊敬地)

  7、讲讲南丁格尔尔的不朽业绩。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句子,在读中体会南丁格尔的可贵品质,激发了学生的崇敬与敬仰之情。)

  三、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的巨大成功和忘我的、甘于奉献的精神,博得各国公众的赞扬。护士工作的重要性为人们所承认,护理工作从此受到社会的重视。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我国获得“南丁格尔奖”的护士的先进事迹。

  板书设计:

  25、提灯女神

  从小对护理产生兴趣

  提灯女神 立志做一名优秀的护士 热爱护理事业

  带领护理护理队伤员 忘我、奉献的精神

  拿钱创建医疗护理设施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理解词语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明白成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

  1理解词语含义。

  2明白成语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

  1播放龙的动画片,(三条上下飞舞的龙,形象逼真,活灵活现)让学生对龙有一个整体感知。

  2谈一谈:动画片中的动物你见过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喜欢它吗?

  3古时候有位画家也很喜欢龙,就他画龙这件事还引发了一则成语,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4板书——画龙。认识龙字,你看一看他和那个字很像?你可以怎样记住它。

  【意图: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听读识字

  1、听范读,边听边用铅笔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个点儿。

  2、找到了不认识的字,同学们有信心学会它们吗?(有!)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

  3、在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下,你们是不是又多认识了几个字?(是)下面我想请相邻同学互相当小老师,如果同学还有不会的你就主动帮帮他,如果他读对了,你就在课题旁给他画个…

  4、大家读得可真认真,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读课文。

  【意图: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能保证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三、共同探究深入学习

  1轻声读第一段,找出画家在哪里画的龙。(出示词语:墙壁。你来指一指教室的墙壁在哪里,观察一下这两个字都有什么?你会认了吗?)

  2现在请你来当小评委,评一评画家的画。(课件演示)生即可以评论画家的画,也可以评论画家的技术。(你真是个合格的评委,即评论了龙

  的样子,又评论了色彩,看来你也可以当一位小画家啦)

  3当时围观的人们是怎样评论的?(课件出示词语:赞不绝口。板书赞不绝口)谁能站在这幅画前来表演一下这个词语的意思。通过表演理解

  词语的含义。(你真是一位表演家,这么容易就让我们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谢谢你)你能试着读一读这句话吗?

  4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画家的画技很高,请你再仔细的观察这几条龙有没有缺点?(观看课件,没画眼睛)这时你想对画家说些什么?

  5是呀,眼睛是最重要的`部位,难道是他真的忘画了吗?你觉得奇怪吗?你认为应用什么语气来读这几句话,自己试着读一读。

  6全班齐读第二段,要读出夸赞和惊奇的语气。

  【意图:给学生创造一个多角度的想象空间,打开思维的大门,激发表达的欲望,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朗读。】

  7面对大家的质问,画家是怎样回答的?你相信他的话吗?为什么?(板书:点睛)

  8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画上眼睛后龙有什么变化?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意图: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合作中互相交流想法和看法,给每个学生一个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9汇报合作学习结果:

  a读一读,画上眼睛后的有关句子。(动画演示龙腾空而起。理解词语:张牙舞爪。看了动画你能表演一下什么叫张牙舞爪吗?告诉学生根据

  词语表演也是理解词义的一种好发方法。提示:爪是多音字,在这里读zhǎo)(板书:腾空而去)

  b能用你甜美的嗓音读出人们的反映吗?(读的太棒了,你真是位小小播音员。)

  c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认为是画龙重要还是点睛重要?(理解两个都重要,如果没有形象逼真的龙,即使点上眼睛也不会飞。点睛是很重要的

  一笔,它给了龙生命。)

  10填一填

  _____________________,墙上的龙腾空而去。

  11从此有了画龙点睛的成语。现在的生活中也常用到它,你想知道人们用它表达什么意思吗?请你先来读几个句子就知道了。

  12出示练习:

  读句子比较有什么不同:

  这里很美,赛过天堂。

  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美丽的景色赛过天堂。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使句子意思表达的更具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3总结:画龙点睛常用来形容在说话或做事的关键处加上一笔,使句子或事情更加出色。

  四、识字游戏

  同学们刚才经过积极发言,激烈的讨论,形象的表演学懂了这篇课文。下面我们一起放松一下,老师请大家吃水果,愿意吗?(课件出示水果

  图片)课文中淘气的字宝宝藏在了每个水果后面,你要先读对了它才能吃到水果,想吃的同学请快举手吧?【意图:在游戏中检查学生认字的

  情况,即可让学生得到放松,又趣意盎然。】

  五、再次齐读课文

  课文内容我们知道了,淘气的字宝宝也都成为你的好朋友了,有心新把课文读的更好吗?

  六、资料交流

  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龙这种动物,可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龙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你找到的有关资料。(也可看课件中提供的资料,了解龙的来历,发展,种类等知识)。

语文教案 篇4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我们了解到居里夫人是世界科学史上卓越的科学家,她为世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一生拥有过三克镭,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位科学家的伟大人格。 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感受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人格魅力.

  二、充分自学,加强自主实践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

  (2)在文中找出三克镭的来历和各自的用途。

  (3)文中哪些句子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多读几次,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

  三、细读品位,感悟人格。

  (一)第一克镭

  1、谁来说说第一克镭是怎么来的。

  生:自己提炼的 板书:自己提炼

  师:居里夫人用来干什么了?

  生:公布于众 板书:公布于众

  2、当麦隆内夫人见到居里夫人时,是什么给麦隆内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找出语句)

  3、为什么会这样?

  生: 镭当初的身价每克曾高达75万法郎,这位美国记者由此推断,仅凭这项专利技术,居里夫人早就应该富甲一方了。而居里夫人却放弃了他们的专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了镭的提纯方法。

  4、镭当初的身价每克高达75万法郎,这大约相当450万人民币。按理说居里夫人应该过着怎样的生活?

  生: 豪宅、汽车、高档实验室……

  师:这些居里夫人有吗?

  生:没有

  师:那她有的.只是……

  生:简陋的实验室

  师:这简陋前面再加个异常呢?

  生:感觉居里夫人的生活十分贫困,也感受到她对科学的追求是那样的执着。

  5、面对着惊讶不已的麦隆内夫人,居里夫人如何解释的?

  学生找出句子,教师出示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请大家用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师: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生:居里夫人觉得将镭的提纯方法公布于众这样做很平常。

  师: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到那异常不平淡的是什么?

  生:他们夫妇把自己的专利毫无保留地公布于众,是非常不平凡的举动。

  师:谁来读读

  6、学生交流,你觉得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7、请大家带着感情再读读1、2自然段。

  (二)第二克镭

  1、居里夫人的第二克镭是怎么来的?

  生:作为镭元素的最早发现者,此时最需要的东西就是一克镭,于是麦隆内夫人,决定帮助她,以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于是就有了第二克镭。 板书:捐赠

  师:居里夫人用第二克镭干什么了?板书:科学研究

  2、学生自由地朗读3、4、5自然段,要求:从中找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感受。

  3、找句子谈感受。

  4、创设情境练习说话。

  师:现在你就是美国记者麦隆内夫人你将怎样对那些有钱的美国妇女说?如何让大家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品格,从而为居里夫人需要的一克镭捐款?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交流。

  5、请几组学生进行交流

  师:课文中对那些有钱的美国妇女的描写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三)第三克镭

  1、居里夫人的第三克镭是怎么来的?

  数年之后,当她想在自己祖国的首都创设镭研究室勇于治疗癌症美国公众再次向她捐赠了一克镭。板书:再次捐赠

  2、居里夫人用这第三克镭又干了什么?

  生:创设一所镭研究院,开展治疗癌症工作。 板书:治疗癌症

  四、体会人格

  1、对于居里夫人没有能力购买一克镭继续进行研究的情况,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镭的问题上固执得令人难以理解,只要在专利上签个字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但居里夫人在自传里是怎么写的?

  2、出示自传中的这段话

  3、用心读一读这段话。如果是你,你喜欢做这样的人吗?为什么?

  4、开拓思路: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箱居里夫人那样具有伟大的人格?

  5、在这些“醉心”于事业和梦想的科学家的心理只有什么?

  生:科学研究、科学的进步、为人类造福。

  6、能用我们学过的一个词来评价这些人吗?

  生:伟大、大公无私……板书:伟大、大公无私

  五、课堂小结

  居里夫人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值得我们学习吗?从居里夫人的身上,你想到了什么?写下你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小松鼠找花生的故事,根据故事的发展过程可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写小松鼠听说花生很好吃很高兴,想着秋天就可以吃到花生了。

  第二部分(第三自然段)写小松鼠每天都去看花生。

  第三部分(第四、五自然段)写小松鼠没能看见花生,他很疑惑。

  一般叙事文章都会将“过程”作为重点,但本篇课文却将过程略写而详细叙述了“找”前和“找”后的情况,这样更容易引起读者对这件事的思考。

  “谁把花生摘走了呢?”这也是小松鼠留给读者的问题。这个结尾告诉孩子们遇到问题我们要动脑筋,多看多想多问,才会解决问题,并也会使自己越来越聪明。

  教学理念

  1、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的阅读实践代替了教师的分析。

  2、通过生动形象的童话形式讲授知识,开发智力。激发学生遇事要仔细观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把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能自主的`学习。

  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征,产生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词句的理解体会小松鼠心情的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松鼠及鼹鼠的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同学们猜出是什么了吗?

  学生:花生

  师:同学们,动物乐园里可爱的小松鼠听说花生很好吃可是它不知到哪里去找花生,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和小松鼠一起去找花生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再读课文。想:小松鼠为什么要找花生?它找到了吗?并标出自然段。

  (三)朗读感悟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小松鼠去哪找花生呢?

  你是从哪儿读懂的?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师:你们能把看到的美景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2、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小松鼠和鼹鼠的对话的插图)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先自由练读,再指名读)

  体会小松鼠对花生这种果实的喜爱和盼望。

  3、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重点强调“每天”一词。

  (2)“结”是多音字,你们知道它另外一个读音吗?你还知道哪些多音字?齐读本段。

  4、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师:小松鼠每天都去地里看花生结了没有,它找到花生了吗?

  带着问题,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

  师:小松鼠找到花生了吗?你能读给大家听吗?假如你是小松鼠,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出示插图2)

  师:花生真的被别人摘走了吗?你们能帮小松鼠找到花生吗?(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再齐读课文。

  (四)课本剧表演(学生戴头饰)

  (五)拓展延伸

  谁还知到在我们吃的事物中还有那些是长在泥土里的?

  (六)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那些收获?

  (七)作业: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

语文教案 篇6

  一、学习目标

  ①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三、课前准备

  教师 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 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四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

  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五、自学设计

  1、新课导入

  ① 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 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2、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①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7.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语言方面??①恰当的描述;②用数字说明;③叙述中有议论。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3、拓展延伸,联想和想像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 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4、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5、延伸练习

  ① 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 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六、板书设计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装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七、信息反馈: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会书写要求写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h②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指的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5)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缸里的水多不多?从课文中措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学习课文第三、四段。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看见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别的.小朋友怎么样?(指导用着急的语气读第四段。)

  (学生练读、评读)

  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4.学习课文第五段。

  (1)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5.学习课文第六段。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本单元文化主题是“感悟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本次阅读链接以“妙语连珠”为题,围绕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熟语”分别编排了“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三个板块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三种熟语都是固定词语,是汉语中的精华,是汉语中特殊的一种语言现象,在对话和写作中恰到好处地使用熟语,可以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风趣,意蕴丰厚。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春天到了什么时候播种什么作物,老百姓有他们自己的.节令安排,听一听:“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芒种芒种,不可强种。”“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种荞麦。”老师祝福大家学习进步,“芝麻开花——节节高。”讽刺有些人愚笨“十窍开了九窍。”形容某些人的文章繁琐冗长,像“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

  听了刚才这些话语,你有怎样的感受?

  (这些语言,简洁生动,形象风趣。)

  今天,我们就走进“阅读链接”:妙语连珠

  二、解题

  1、谁知道“妙语连珠”的意思?(连珠:像珠子那样连在一起,多而丰富。)

  2、课文中的“妙语”指哪些内容?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三、学生通读全文,完成上面的思考题。

  四、学习文本。

  (一)学习第一板块。

  1、默读“谚语”部分,了解什么是谚语,谚语有什么特点?教材中编排的几句谚语,对你有什么启示?

  2、交流。

  3、展示自己积累的谚语,丰富拓展自己对谚语的了解。

  (二)学习第二板块。

  1、你知道哪些歇后语?做积累。

  2、总结歇后语有怎样的特点

  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外甥点灯笼——照旧(舅)。”

  3、同桌练习说相声,加深对歇后语的认识。

  (三)学习第三板块。

  1、这节课我们不上课,大家一起侃大山,你可别跟我绕弯子、耍滑头,让我抓住你的小辫子,我可不会放过你。如果我不好好当老师,你们也可以把我炒鱿鱼。

  刚才这些话中“侃大山”“绕弯子”“耍滑头”“小辫子”“炒鱿鱼”等都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口头创造出来的,表义精练准确的习惯用语,简明生动,通俗有趣,口语色彩浓。

  2、交流:下面这些词语,你都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五、联系生活,注重积累,完成积累。

语文教案 篇9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喜欢爬山吗?能介绍一下给你印象最深的一次蹬山见闻吗?

  (生七嘴八舌介绍自己的见闻)

  2、你认为山寨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生根据预习情况自由谈)

  3、交流搜集山寨的有关图片、资料。

  看来我们对山寨还不是完全了解,今天的学习我们的收获一定很大。

  二、初读感知,愉快识字。

  1、运用掌握的识字方法自由读儿歌,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儿歌。

  2、把儿歌读给同桌听,注意纠正字音。

  3、标出生词,多读几遍。然后读给同桌听。

  4、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条中的生字。

  可以组长领读、可以组内开火车读、可以抢读

  5、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品读悟情,想象诗境。

  1、自读自悟。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认真读读,根据理解给儿歌配上画。然后再美美地读。

  (学生一边读文,一边作画,画过又读,读过再改,在铅笔的沙沙声中,翻书的哗哗声中,关注文本中展现的画面。)

  2、小组合作交流。

  在小组中读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其他同学的补充下加以改进。

  1、师生互动,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任选一节作为指导理解的切入点。

  (1)例如,生:我喜欢第二小节,这是我的作品,请大家欣赏,展示并介绍自己的画。

  (2)还有哪些同学也喜欢这一节?可以补充,发表自己的见解。

  (3)师:这一节介绍了画的主角山路,让我们也走走这七拐八弯的山路吧,谁在地上画一条山路,我们像文中的登山者那样,左转右转地走一走?

  (指名在地板上画山路,集体评选出最符合诗意的小路。)

  (4)播放歌曲《山路十八弯》请一名同学当诗人,边走边说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5)生谈感受。

  (6)我们读着诗歌,听着小诗人的自言自语,看着他们在七拐八弯的小路上艰难而快活地行走,现在山寨给你的印象又是什么样的呢?

  小组内交流,评议。

  (7)出示重点句分明是到了山寨,怎么一户人家也不见?

  首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读自悟的主动性,结合上下文理解山寨独特的美掩映在葱葱茏笼的山林里;然后练习用怎么说话;最后感情朗读。

  2、同法略学其他两小节。

  3、感情朗读全文。

  4、通过阅读想象,你对山寨的印象又是什么样的呢?

  四、拓展练习。

  1、继续搜集有关山寨的图片、资料,与小伙伴交流。

  2、试着补充文中的内容。

  山寨(二)

  教学过程:

  一、由图导入。

  出示图,观察。师:谁能说一说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山寨的诗歌。

  板书:山寨

  二、初读感知,合作识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小组合作认识课后字条里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3、检查识字情况。

  (1)读词语。(2)读生字。(多种方式)

  4师:我们把生字娃娃放到诗歌里,看看你们还认识吗?

  三、熟读感悟,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歌,选择喜欢的一节多读几遍,也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画下来。

  2、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部分。

  3、班内汇报:你喜欢那一小节?并展示自己的画。

  (1)学生汇报第二节时,指名在黑板上画山路,并指生表演,体会小路七拐八弯。

  (2)出示:分明是到了寨边,怎么一户人家也不见?

  引导学生练习说话:分明,怎么?

  (3)汇报第三小节时可画出图,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4、相机指导朗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四、总结延伸,发挥想象。

  1、山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能为这首诗再写一小节吗?

  五、写字教学。

  1、出示要求写的字,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

  3、教师指导难写的字。

  4、学生练习。

  六、课后作业。

  1、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2、画一幅完整的山寨图。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老爷爷说他好像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会到怎样做才是妈妈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儿子们》(板书课题)。大家看到这个课题也许有问题要问,别着急,先用心听老师读课文,看能不能在听读的过程中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说说自己的问题和已经找到的答案,还可以提出未能解决的问题,如果学生的问题是“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好像只看到了一个儿子”等,可考虑将问题保留,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逐渐解决。

  【欲扬先抑。安排短暂的等待是为了学生学习在倾听中增长见识,在沉默中学习思考。】

  三、自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1.请学生自己把课文读一读,争取读通,读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先用铅笔把它划出来,在想办法认读。(老师巡视,注意提醒学生对不认识的字,一定要先划出来,再想办法认识。)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共16个生字,出示15张卡片,其中“沉甸甸”以词语形式出现),请学生开火车认读,并希望学生能在读字后,再用它组一个词,对“沉甸甸”一词可放在最后出示,不仅要求学生能读准字音,还要学生了解该词的意思(这里如果学生体会不到位,老师可顺手拿起身边的一本书问学生:“这本书是轻轻的还是沉甸甸的?”再接着搬动一下桌子或讲台问学生:“老师要搬动的这张桌子是轻轻的还是沉甸甸的?”通过对比,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

  (2)同桌合作,互相听一听对方读课文,看看是否还有不认识的字。

  四、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l.谈话:同学们,听着大家朗朗的读书声,我知道,许多同学都能流利地读课文了。下面,我要请两名同学为大家朗读这篇课文,不过有一个小小的要求,第一个同学读的内容只能是讲在井边发生的事,第二个同学读的内容只能是讲在路上发生的事。

  2.指名朗读课文。(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

  3.提问:谁能说说文章先写了什么,然后又写了什么?

  【课文内容明显分为“妈妈夸孩子"和“孩子们在妈妈面前的表现”两部分,把判断内容起止的权力交给学生是对他们的尊重。但是,让二年级的孩子们直接说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但是如果将文章内容分为两部分,不仅渗透了“文章是分层次写的”这一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很快让自己的注意力有效,找到研究的目标,也便于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这样的处理方式我认为就是老师对学生的主动帮助。】

  4.学生的回答,分别学习文章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

  学习前半部分:

  (1)请学生拿起笔,在“妈妈们夸儿子”这一部分找一找,划一划,看妈妈是怎样夸儿子的?

  【老师巡视,一定要引导学生动笔去找,别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但教师正是要借助这一点,去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习惯】

  (2)比一比:请学生试着用妈妈们的语气把划出来的句子读一读,看谁读得像。

  【比一比的目的的是让学生在体验妈妈们语气的过程中体会妈妈们对孩子的.爱。这里要特别关注学生对第三个妈妈的话的反应。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允许学生保留意见,随着课堂进程的深入,学生会有新的认识的。】

  学习后半部分。

  谈话:同学们,听了这些妈妈们的话,谁能说说自己最喜欢那个妈妈,为什么?

  (1)请学生动笔划出“孩子们在妈妈面前的表现”,并与周围的同学交流讨论:你喜欢哪个孩子的表现,为什么?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此时,如果学生的汇报只注重结果,可引导学生注意一些句子,如“—桶水可重啦!三个妈妈走走停停,手都痛了,腰也累得直不起来……”“沉甸甸”等,使学生在有意与无意间去深入阅读课文。最终意识到:好孩子,不光是让妈妈高兴,更重要的是在妈妈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尽自己的力去帮助她。)

  四、总结课文,质疑。

  讨论:“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好像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请学生谈一谈,读了这个故事,自己还有哪些问题?

  五、指导写字。

  1.请学生指着课后生字读一读,看一看,说说自己能把哪个字写得漂亮、美观?

  2.学生先练一练,然后指名个别学生到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田字格里写一写,提醒其余的学生注意观察,最后评一评。

  3.请学生在作业本上,将每个生字抄写三到四遍,会组词的还可以写一个词语。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诗经教案05-31

语文关怀教案03-18

《语文园地》教案05-21

语文翠鸟教案05-02

语文《检阅》教案06-10

语文树教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