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必备4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课文,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小鸟的快乐与不幸,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应该爱护它们,爱护小动物,同时也感受亲情的伟大。
2、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齐读课题。
2、字词检测(出示)
3、过渡:同学们对本课生词掌握得很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能读通课文,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共同关注一只小鸟的命运。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
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师相应板书学生的不同感受。
三、品读课文,感受内涵
1、过渡导入:同学们真棒!能从课文中读出不同感受,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你们这些不同感受再次走进课文,去深入地体会一下小鸟的经历。
2、导学提示(出示):自由默读课文,找出能表现小鸟幸福快乐的语句在句子末尾用“”标出,找出能表现小鸟不幸可怜的语句在句子末尾用“ ”标出。
3、小组合作学习。
学法提示:
第一步:请小组长组织好你的组员,对照一下,看看你们小组找到的句子中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相同的就在“”下面打“√”,不同的就在“ ”下面画一个“?”。
第二步:小组长组织组员先读读画“?”的地方,再相互讨论讨论,能解决的就把“?”改成“√”,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我们再集中解决。
4、集体讨论:
① 汇报小组内没解决的地方。
② 让学生再读。
③ 引导学生讨论,达成共识。
5、展示朗读,相机指导、板书。
四、领悟主旨,升华情感
1、过渡:从一只快乐的.小鸟变成了一只不幸的小鸟,这是谁造成的?
2、你想对文中的孩子们说点什么?
3、师小结明理。
五、拓展延伸,写作练笔
1、过渡导入:孩子们这种不考虑后果的爱给小鸟带来了巨大的不幸,小鸟的命运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那事情后来又怎样了呢?请同学们插上你想象的翅膀,为课文续写一个结尾吧。
2、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相互启发。
3、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
4、选读。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2
●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 教学重点朗读训练。理解诗歌的主旨。
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反复朗读这首诗歌。把握诗歌的结构。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O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9正音、正字、释词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O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0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f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7)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研讨与赏析(上)
O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人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1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Q理想使人永远年轻。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绝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做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作业 抄写并识记字词。背诵这首诗歌。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检查作业 。继续研讨与赏析。语言运用。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识记字词。
朗读、背诵。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籽‘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1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言运用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点 评
本教案突出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在人文精神方面,着力将课文表现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意识。在语文素养方面,抓住了诗歌教学的主要特点,重在品味和赏析诗歌形象化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方面突出了朗读训练和思维训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符合新课改的精神。阅读过程注重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生易于接受;问题的设置,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前后贯通,相互照应,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特别是在学法指导上,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得到鲜明的体现。本教案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注重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与表达能力,且兼顾了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 的综合。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简说
球迷爸爸非常爱看足球赛,却把球赛换成奶奶爱看的京剧,这是爸爸的孝道;奶奶放弃自己喜欢看的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这是老人的慈爱;看见妈妈的疲劳,我们都提议关掉球赛,让妈妈听音乐看舞蹈,这既有奶奶的慈祥,又有爸爸的关切,当然,也有“我”从父母那儿学来的关爱。
这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精彩处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感慨万千。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放弃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换成别人爱看的频道。最后,作者巧妙地抛给读者一个问题,引起读者思考──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样什么东西?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三拼音的字多,如“全、妙、关、掉、换”;韵母相同的音近字多,如“全、关、完、换、员”。以下教学思路可供参考。
1.多读诗文,读熟以后,再指导学生在诗文中画出生字,连词反复读。
2.出示带音节的生字卡片,指导认读。
3.去掉音节,用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方式认读。
4.组词练习。
5.指导学生回到诗文中连词、连句读。
认记生字,应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认记。如,拆分认记:“女+少—妙”,“米+青—精”,“立+日—音”。再如,自编谜语或儿歌认记:大王头上有一人(全),大哥压着可弟身(奇),宝贝小口头上开(员),大米青草一起吞(精)。
本课六个要写的都是上下结构的字。指导写字时,可以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帮助他们掌握书写方法:上下结构的字,各部分都要写得稍宽稍扁一些。然后再要求他们以正确的姿势描红和临写。“全、关、完、写”四个字既要求会认,又要求会写,需要特别提示。如“全”字,“人”字要写大一点、宽一点;“完、写”两个字,上半部要小一点。
(二)朗读感悟
本课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浓浓的“情”,而这浓浓的情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所以,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
可以先和学生谈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再谈谈在家里看电视时都是谁让着谁,然后启发引导:咱们一起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写的一家是怎么看电视的吧!接下来,教师可以先范读再领读,然后采用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让学生练读,读得正确流利以后,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对课文的感悟,可以围绕“奇妙”一词展开。
1.读第二小节,想想奇妙在哪里。(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2.读第三小节,想想奇妙在哪里。①奶奶放弃自己喜欢看的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②奶奶不看电视却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第二点最感人,也是这首诗的最精彩之处,要让学生多读,体会老人对儿女子孙的浓浓爱意。
3.读第四小节,想想奇妙在哪里。(关掉球赛,看音乐舞蹈)
4.读第五小节,想想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什么东西。(互敬互爱,为了他人的快乐,放弃自己的喜好)
(三)实践活动
观察自己的爸爸妈妈爱看什么电视节目,留意一下电视报或电视里的节目预告,找到爸爸妈妈爱看的节目,到时候打开电视机请他们观看。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猜谜揭题,引入新课
1.猜谜语。
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
板书:电视
2.谈话:你喜欢看电视吗?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吗?
3.看图:这是谁的.家?他家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你知道他们在看什么节目吗?说说你观察的依据。
过渡:这家人看电视,真有些奇妙,你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读一读课文吧。
(二)读文思考,感悟体会
1.读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
(2)自愿试读,纠正字音。
(3)读准生字,注意“赛”是平舌音,“音”是前鼻音。
2.思考。
(1)“我”家看电视很奇妙,表现在哪里?
(2)读最后一小节,想一想: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样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3.讨论。
就以上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
问题一提示:(先给时间让学生充分说,再出示句子加以说明)
爸爸:“明明是个足球迷,却把一场精彩的球赛关掉,──打盹睡觉。”
奶奶:“啥时换了频道?──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我们:“不再看球赛,让妈妈听听音乐,看看舞蹈。”
问题二提示:心里装着的东西是──“爱”(对他人的关爱)。
4.感悟。
读课文二、三、四节,用“因为……所以……”说话。
句一:因为爸爸爱奶奶,想让奶奶……,所以……。
句二:因为奶奶爱我们,想让我们……,所以……。
句三:因为我们都爱妈妈,想让妈妈……,所以……。
联系自己家的情况,用“因为……所以……”说话。
出示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学生说说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三)逐段朗读,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读,勾画出课文生字。
2.小组合作分析生字,交流认记方法。例如:
合体字:全(人+王)奇(大+可)妙(女+少)
精(米+青)
部首字:却(卩)赛、完(宀)掉、换(扌)写(冖)
3.游戏活动,巩固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看哪组的火车开得快。
(2)四人小组词语接龙比赛,看哪组接的词语最长。
全()()()奇()()()
精()()()赛()()()
关()()()员()()()
写()()()音()()()
4.写字指导。
指导写上下结构的字:重点指导“写、完、家”三个字。
(四)课后活动
观察家里人都喜欢看什么电视,说说学了课文后自己打算怎么做。
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全家人谈谈自己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3.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用法。
教学准备
录音材料、课件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理解能力,让学生使用工具书通译全文进行自学,若有不会之处,小组内合作解决。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合作探讨突破重难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口技是一种用口头摹拟表演的艺术,是一种传统技艺,就是“用嘴学叫声”如虫鸟呜叫,火车进站等。今天学习的就是一篇描述口技的文章。(板书课题。)
2.生阅读注释。(出示课件l。)
要求:记住作者及作品。
二、自主学习
听录音,完成以下问题。(出示课件2。)
1.注意停顿,然后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画出生字词,查工具书解决。
3.通译全文,达到疏通文意。
4.全文正面描写口技表演者的技艺,侧面描写听众的神态。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吗?
三、合作探讨
1.小组内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2.教师指导全班学生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朗读课文。
要求:找多个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及时点评至无误为止。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指导或示范,让学生知道如何才能读好。
2.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见《新课标作业设计》中本课的“积累运用”部分。)
要求: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记,若有错误并及时纠正。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见《新课标作业设计》中本课“积累运用”部分。)
3.通译全文。
要求:指名逐字、逐句翻译,其他同学认真听记,发现错误起来纠正。教师指导学生把重点字、词、句按古汉语现象归类整理。
4.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语句。
明确:(共有三处:(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明白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的作用。)
五、研读赏析
师:再次朗读课文并讨论下列题目。
1.文章三个场景的描述,口技者以绘声为主,对声音的描绘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大及小,由微弱而喧闹,由简而繁,试看作者是如何描绘的,请你分析。
(生读文章内容,小组讨论交流。明确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有条理地介绍事情的经过。)明确:(第一个高潮是渐起的,由深巷犬吠,妇人一人惊觉欠伸,到四口之家各种声响“一时齐发”有个演进过程作者作了细致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第二个高潮是突发的',由“忽一人大呼”至“百千齐作”,人有“俄而”片刻时间紧张、纷乱、恐惧,造成了听众“变色离席”的效果。)
(在两个高潮间有过渡的场面即全家再次入梦。这把口技者精心设计的构思表现出来了。)
2.文章结尾处再次出现了“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重复出现有何作用?
明确:(突出舞台道具简单反衬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六、梳理巩固
小组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七、拓展训练
(如有时间可在课堂完成。)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八、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口技
林嗣环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善犬吠妇醒神颈、侧目、微笑、默叹
闹而复静意少舒,稍稍正坐
失火救火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
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8-26
语文翠鸟教案05-02
《语文园地》教案05-21
语文《检阅》教案06-10
语文《秋游》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