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班会教案>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

时间:2023-10-17 09:00:24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优选】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优选】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1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在不断地改变着。变得更好,变得健康。说到健康,我最近加入了心理活动小组,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相处,我变得更快乐,更开朗了。我认为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对一个人的成长,还是以后的发展都起到关键的作用。

  以前,我是一个比较害羞,不爱说话的人,我总是喜欢一个人看书,吃饭,学习。但是自从我加入心理健康小组以后,情况发生了改变:我喜欢交朋友,不再一个人形单影只,我变得开朗了。

  在活动课上,心理老师教会了我很多,我也从中感悟到了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学会适应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有情绪反应,意志、行为都应处于积极状态。并且应有调控能力,能充分认识自己,自觉地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协调平衡,也就是心理健康了。

  然后,做事一定要有信心,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有欣赏,不要去比较。一味的比较久容易失去心志。改变我们的初衷,使你偏离正确的'认识轨道。

  再就是,不要自卑,也不要自傲,人生来平等,不分等级,因此一定要看重自己所拥有的。

  最后,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会欣赏别人,懂得换位思考,生活中,人生不必苛求完美,只要你拥有一个轻松自己的微笑,只要你拥有一份向上的心境,只要你满意于踏实努力,便能更好地欣赏别人,别人也能欣赏你。

  这就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所应具备的。

  我非常感谢心理老师的教导,和一起上课的同学的帮助。在这段快乐的时光中,我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怎样做一个心理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这些有益的改变,对于以后我到社会上生存有很多好处。感谢帮助我改变的人,我会用一颗全新的美好的心灵去善待别人。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愿尽我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去改变“世界”。创造属于我自己的一片天,在这片天空中自由翱翔,无拘无束,心里没有玷污的东西,一切都是那样干净!

  生活中那些能够充实你灵魂的东西一“山”一世界。

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2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争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争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3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神。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孩子是国家的未来。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的来源渠道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不良信息正悄然影响着中小学生,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已经逐步显现出来。在当代各种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中小学校如何利用结合各地实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切入点是什么呢?我认为万事心生,中华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社会发展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内涵,其中包含了大量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因此,应深入挖掘其中的宝贵资源,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开展具有初中生特色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活动,以推进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初中生心理分析

  如何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我们首先要对现在初中生的心理进行分析,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怎么想,想怎样。那么初中生心理特点是什么呢?归纳起来有一下三点:

  1、自我意识高度膨胀

  少年期是人类第二个自我意识发展高峰,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孩子在这个时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此时学校和同伴的影响超过家庭和父母的影响。

  2、性意识的骤然增长

  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对异性神秘并好奇,表现出更多的关注,乐于接近异性,甚至对某一个异性若有所思、若有所失,这种关切若得不到控制将引发早恋,造成对学习没有兴趣(厌学)、上课走神,精神恍惚。

  3、智力水平迅猛提高

  思维活跃,对事物的反应能力提高,分析能力、记忆能力增强。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但尚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自我意识的高度膨胀、性意识的增长、智力水平的提高使得孩子本来并不成熟的心理变得十分脆弱,导致孩子们情绪波动起伏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青春期叛逆心理。

  二、传统文化对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传统文化主张修身养性,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孔子积极主张修身养性,提出“欲先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强调“心正而后身修”,进而达到“德润身,心广体胖”。就是说人只要具备了较高的修养,就能心怀善,心无愧怍,进而感到舒泰宽阔。孔子还提出:“所谓修身养性在正其心者,身有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进一步阐述了修身养性与心理平衡的关系。此外,《论语》中还描述了“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及“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的人格特征,认为“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也就是说,作为君子,能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对外界各种刺激随时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体验,时刻使内心世界居于适中状态。即保持心理的平衡。适度的自信,既不自负、也不自卑,是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面对挫折,过于悲观沮丧会丧失意志,而毫无所谓则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只有掌握好尺度才能成为前进的真正动力。因此,要想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中”,既不要“过”也不要“不及”,以坦然、平和的健康心理状态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

  增强适应能力,提高抗挫折能力。《孟子》强调“人皆有仁、义、礼、智之心”。所谓知天命,就是能理解并实践仁、义、礼、智,做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以礼义适应社会,适应自然。强调“君子不器”。孔子十分钦佩颜回,曾说其:“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不仅如此,儒家还认为耐挫是一种美德,《论语·述而》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强调面对挫折、遭受冷遇也能坦然接受而不是耿耿于怀。《孟子》中的“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现于世。穷则独普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反映的是儒家的积极入世的人生理念,表达了得志则造福于黎民苍生,不得志也要洁身自好积极豁达的`态度。不仅如此,还要能“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时,还强调“小不忍则乱大谋”,对一些不顺利、小挫折要善于忍让、忍耐,以顾全大局,要有善待挫折的坦然心态,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匹夫不可夺志”、“自强不息”等人格品质。当前初中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良是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提高初中生的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儒家思想强调的困而弥坚、挫而愈奋、百折不挠、追求进取的精神对初中生来讲,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思想对促进初中生增进心理健康、增强适应社会的良好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外,自强不息,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实现自我价值。自强不息、积极进取,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的运行,是刚劲强健的,有道德的人应当效法天道,自强不息。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要想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的一切弱点。只有坚忍不拔、强力而行的人,才是一个有志气的人。“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些品质,无论对初中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还是对他们日常的学习、生活,都具有非常好的启迪作用。

  知足常乐,顺其自然的乐观心态。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人生不要刻意去强求不现实的功利或物质需求,而要重视心理的满足。在获得这种心理满足的基础上实现“常乐”,由此可以看到国人乐观的生活态度。无论多么辛劳,只要有希望,便能知足常乐乃至以苦为乐。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主张“顺其自然”,提出人类要“道法自然”,返朴归真,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做人的德行要重视“自然之德”。老子强调“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倡导人不要勉强去做有悖于自然规律的事情,要顺其自然,保持心境的平和旷达,即不故意做作,目的就在于不扼杀事物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庄子主张不刻意追求个人生活中现实的东西,而应顺其自然,强调“天然”;超越一切功名利禄,做到“无功”;忘记一切荣辱毁誉等虚名,做到“无名”。“无为”而最终“无不为”,从而实现“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的境界,尽管乐观知足的心态可能会影响人的上进与追求;但从健康心理的角度看,“知足常乐”与“顺其自然”却是初中生自我保护、自我保健的健康心理和行为的反映。

  三、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相结合

  (1)用传统文化对初中生教育的过程当中,学校老师应当身体力行,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特别是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学习,为初中生作出示范和榜样,此外,学校老师在对初中生日常教育中应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用实际行动教育鼓励初中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高道德素养。

  (2)教育内容上。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文化水平,尽可能通俗易懂,并贴近初中生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比如《弟子规》《论语》《孝经》《中庸》,以及《道德经》《逍遥游》。

  (3)教育方法上。注重初中生学习传统文化体验心得,加强互动交流,启发初中生“开悟”,注重在改造实践中落实道德细节,形式应丰富多样,切勿“纸上谈兵”。比如可以按学员的兴趣将学员分为三个兴趣小组:儒家学派、道家学派以及佛学派,定期开展辩论赛,并谈谈学习心得,各抒己见,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4)与心理咨询矫治部门紧密联系。传统文化教育与心理咨询矫治工作在目的上是一致的,彼此手段不同,可以互通有无,双管齐下,以传统文化教育引发初中生内心震撼、反思,以心理咨询矫治为渠道抒发感受,力争良性工作效能。

  可见,倡导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初中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更好地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增强自信,并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因此,要结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之与当代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广泛及时开展具有校园特色的、卓有成效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活动,促进初中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健全人格,以不断适应社会发展。

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4

  通过这次学习,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感到做学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定位在表面处理上,而且应该透过现象看学生行为的心理因素,从根本上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在这里,我谈一下自己这次学习的心得感受:

  感受之一:这次培训帮助我认识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确实是进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赢得学生、家长、学校的认同,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感受之二:这次培训帮助我重新认识了学生、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教育。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是爱学生的,正是有了这份爱,我们才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结果却是我们常常感慨:学生怎么会是这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现在真正体味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句话的内在含义,那就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我们的爱再多却都偏离了我们的预期,简言之我们的爱不是学生所需要的,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样怎能谈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教师也无法体味到自己工作的乐趣,沉重的负担压得教师没有也不可能体味到应属于自己的快乐,这也许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会运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结果吧!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去观察学生、去了解学生、去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感受之三: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作为一名正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每一个人都接触、学习过心理学,但一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却没有感到心理学的用途,因此早已将它抛之脑后了,虽然有时也会装模作样的应用一两个心理学的术语,那也不过是装装自己的门面罢了。可以说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学,更没有想到如何正确在教育教学上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所以在工作上产生了许多的困惑。正是这次学习它帮我才开始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更帮我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原来我们在不经意之中虽运用着心理学,我们的困惑也正是源于不了解学生、不了解心理学啊!只有每一名教师都成为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我们才会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学生,从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感受之四:通过培训我学到了更多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往,自己将心理健康课看的过于神秘,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的懂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通过培训我明白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那就是:源于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把握人生!

  感受之五:这次培训帮助我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学习,不及时充电,不及时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就将被时代所淘汰。有太多的感受,溢于言表;有太多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作为班主任,我们始终应该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来促进智育的发展,使得学校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

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5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那么,怎样才算健康呢?同学们也许会说:“健康就是不生病,身体好。”其实,这样的回答是不全面的,健康除了指身体健康,最关键的是心理要健康。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培养优秀品德,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有利于身体健康,更是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而心理不健康能导致内脏功能受阻、思维紊乱、记忆力衰退等。长期被不良心理笼罩,就会导致生病。所以我们必须拥有健康的心理。

  健康不是天生的,需要在家庭、学校、社会所提供的良好的环境中,依靠自身努力和锻炼形成。在班里,我是一名清洁委员,也许有的人会看不上这个“七品芝麻官”,但我深知整洁的环境不仅能使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而且对我们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总是认认真真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因此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有一天,我一直忙着做作业,忘了检查卫生,教室里被几个平时不讲卫生的同学弄脏了,老师毫不留情地批评了我,还扣了我的分。当时,我心里甭提有多难过了,真想痛痛快快地哭一场。但我很快就平静下来,心想:这次扣了就扣了,自己端正工作态度,以后一定更好地做好检查督促工作,为班级的卫生工作尽力。正因为我有这样良好的心理品质,真正做到了“胜不骄,败不馁”,所以我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以一颗平常心接受了老师的批评。后来,我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在我的努力下,我班的卫生工作真的'搞上去了,教室里再也不见乱丢纸屑的人。我们整天都在洁净的环境里愉快地学习和生活,同学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了,大家的集体荣誉感也增强了。

  由此可见,健康的心理对于我们的学习、生活是多么重要。正如巴德舒尔伯格说的,只有在受批评时不气馁,受表扬时不骄傲,才会取得成功。是啊,健康的心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只有平衡好自己的心理,以健康的心态对待一切,我们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时代呼唤心理健康,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6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f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之骄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大学生有必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7

  我想大多说人看到这几个字的一定反应都是我心理肯定健康,其实不然,我们很多人在心理上都存在这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只不过或多或少罢了。

  不记得我们是从几年级就开了这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是我们又有多少人真正在乎过呢?又有多少人真正从小就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呢?我想我们的国家是在乎的,我们的老师或许也是在乎的。近年来,很多人因为心理不健康犯下了滔天大罪。

  造成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小时候家里的溺爱,可能是表现欲,占有欲太强;可能是太过自卑,也可能是太过自负;特别是在小时候,我们就应该好好的引导。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真正多多的'关心孩子,时刻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多多和他们交谈。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的教学质量。你们还记得复旦大学的投毒案吗?还记得多少个风华正茂的少年放弃生命吗?还记得那一庄庄惨案吗?我记得每次我们上《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时,我们班里好多人都不听老师讲课,也不愿意跟老师交流,甚至都没有眼神交流。我认为这样是不好的,我们相互之间可以好好的说说话,聊聊天,把内心的想法,可以告诉老师,那样老师才会帮助我们更好的去生活。

  其实现在我们的心理医生有许多,心理测试也有许多。我们应该多多的去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不要感觉自己去看心理医生就一定是心理不健康了。其实不是,我们在不高兴时,遇到困难,遇到挫折,心理想不开时,我们都可以去找心理老师去看看,跟他们沟通沟通,她们会帮助我们走出不开心,会帮助我们解决内心的不舒服。而且心理老师都是对外保密的,她们不会把你的信息像外界透露的。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个健康的心理,我们社会也会更加的安全,我生活的环境也会更加的和谐,更加的温馨。

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8

  通过这次的学习培训,使我重新认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问题已成为现在学校教育最棘手的问题,不良心理会对现代教学带来极大的危害。通过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来解决或消除一些学生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促进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让教学始终运行在良性轨道上。

  通过这次培训了解到当前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是从事研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前提。本人通过自身多年的从教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加以分析和整理,主要有厌学、执拗、自我为中心、孤寂等几种。

  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必须首先剖析的。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有内部自身的因素和外部客观世界的影响两个方面。内部主要是由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随之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的成熟造成的。外部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其中家庭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温床,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都来自家庭,家庭的氛围和家庭经济以及家庭成员的素质、态度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学习的压力。此外社会的冷漠和残酷促成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所在。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要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学校教学,这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主渠道。以班主任为核心,多角度进行辅助教育和熏陶;另一方面,利用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教学。

  通过这次的培训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并接触了最新的心理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够置身于一种新的高度,得益匪浅。无论怎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管理和教育好学生的基础,是需要不断的去努力学习和寻找方法来针对问题进行教育。

【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12-06

心理健康课的心得体会01-07

心理健康课的心得体会【精】03-03

听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04-28

【荐】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06-22

大学心理健康课的心得体会01-20

心理健康课的心得体会【推荐】01-20

心理健康课的心得体会【热门】01-20

【荐】心理健康课的心得体会01-20

【推荐】心理健康课的心得体会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