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 侦察 愚蠢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自然对人类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话,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语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作者一行人的目的,那么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吗?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九课《自然之道》(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课文
1、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这些词。
(开火车复习词语)
2、把这些词带入课文中自由速读,想想作者一行人的'目的是什么呢?
3、指名说。
4、说得真好,你们愿意看看可爱的海龟吗?(师点幻灯片,边看边说)
5、看完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是啊,如此可爱的小海龟却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师出句子)
2、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
⑴ 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① 请同学自由选择3、4、5自然段中的任一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② 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③ 指名汇报,学生补充。
三段:表演 抓住 幼龟:欲出又止 侦察 踌躇
潮鸫:企图。
四段:指导读。
抓住重点词:焦急 若无其事 冷淡 极不情愿
解释:规律
④ 大屏出示并比较句子。
Ⅰ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Ⅱ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⑵ 学习六 七 八自然段:
① 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自由读6-7自然段。
② 同桌讨论。
③ 指名说。
④ 向导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补救到不得不发出悲叹,齐读最后一句。
⑤ 同学们,当海滩上最后一只海龟艰难的爬进大海,看到那长长的沙滩足迹时,你最想说什么?
⑥ 指名说。
师引导:万事皆规律,有法天下和。(板书)
四、小结
1、出大屏,布置自选作业,生写师巡并指导。
2、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练习册。
2、推荐读课外书。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能紧紧抓住教学重点,以读,演 悟等多种形式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向导最后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理解了自然之道即万事皆规律,有法天下和。学生说的积极性很高,最后小练笔,学生便水到渠成了。
本节课也有不足:
1、课题中的道还应在课尾小结时再点一下就好了。
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所加强。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钻研,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认识同学姓名中的汉字。
2、探寻名字的来历,初步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教学准备:师:嵌名诗一首,写满全班名字的纸条。生:询问父母自己名字的来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嵌名诗引路,激发兴趣。
1、出示嵌名诗:李氏王朝出我家,恩泽天下意无涯。佳音倍传添新意,甘霖普润三月花。
2、师读这首诗,生猜里面所缊含着的名字。(生自由猜)猜后师介绍,这是一首寄予希望的诗,诗中包含了他的名字。在同学们的名字中,相信每一个名字都有自己的来历,也有父母对自己的希望,咱们今天就一起来议议自己的名字。板书:有意思的'名字
二、展示自己的名字。
1、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么,如何让别人记着你的名字很重要。咱们今天的第一个事就是请同学们自己介绍一下你名字。包括你的姓,你的名,以及怎样记住这几个字。
2、小组内互相交流。(组内分工,评评谁说得最好,大家对他名字记得最牢)
3、各小组汇报。
三、追根溯源,话名来历。
1、刚才咱们通过组内交流,知道了每一个人名字的组成,那么下面咱们就来猜猜你名字的来历吧!看谁猜得又对又准。
2、组内交流。友情提示:写出自己的名字,让组内成员猜,如果猜对了,请给予鼓励,如果没猜对,下一接着猜,全都猜不对,就只能你告诉同组的同学了。
3、全班交流。师采用抽奖的形式,抽出一位同学的名字,其余同学来猜。要求出组内要求。
四、课外拓展。在课外去寻问其他年级同学的名字,并先猜他名字的来历,再让他来印证。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近字、选词填空、气象谚语的学习与积累,感受祖国文字的内涵与底蕴。
2、知道周记是怎样写的,要写些什么内容,培养能力。
3、通过口语训练,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收集、展示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形近字组词,气象谚语的理解。
2、口语训练。
教学准备:
文字课件
教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幻灯(形近字)
2、小组交流合作完成。
3、举例子。
4、巩固。
二、选词填空。
1、指名读“安静、宁静、平静”
2、区分三个词的不同。
3、讨论具体做法:(略)
4、幻灯补充练习。
三、积少成多
1、出示古诗《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滩似雪堆。
2、熟读成诵。
3、抽查背诵情况。
4、出示四句气象谚语: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东虹日出西虹雨。
5、朗读成诵。并交流意思。
四、作业布置
1、背诵所学
2、收集气象谚语。
教后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
二、阅读平台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学习这则周记。
2、反馈学习情况:这周记写了什么事情?
3、那么,现在你知道周记该怎么写了吧?
把一周内哪些重要的和有趣的'事记下来。写周记要先写上哪一月哪一周。
4、自己体会写法。
三、语文大课堂——我们都是普通话宣传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小组制定计划,做好准备工作。
3、开展宣传活动。
4、交流看法。
5、练笔。
四、作业
1、开展普通话宣传活动。
2、活动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5个,积累有关的词组,用换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有关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复习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
4、知道爬山虎的脚的样子的作用。初步了解叶圣陶其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名家,这就是他写的文章。齐读课题《爬山虎的脚》。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知道这是谁写的?你知道叶圣陶吗?
2、这就是叶圣陶。(多媒体演示)
二、新授。
1、你们见过爬山虎吗?在哪里见过?你注意过它的脚吗?
2、看多媒体认识爬山虎的脚。
3、你能介绍一下爬山虎的脚吗?交流。
4、自读课文找到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段落。
5、分组读,找到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
6、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子?(多媒体演示)联系第三节交流。
板书: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枝状细丝嫩红
师:作者把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样子写清楚了。我们通过找一找、读一读有关句子。在观察的基础上,对爬山虎的脚有了初步的了解。
7、那它是怎么爬的?叶圣陶先生用了“触、巴、拉、贴”这几个字把爬山虎的攀爬写
得活灵活现,尤其是这个“巴”字。
8、谁能做一做“巴”这个动作吗?(学生演示)你体会到了什么?
9、难怪课文最后描写到(引读)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要是……
怎样读好这句话呢?生自由读。
出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使它紧贴在墙上。
10、爬山虎的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自己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力度来!
11、爬山虎的脚真奇妙。那么它的叶子又是怎样的呢?(多媒体感受)你觉得这些叶子怎样?请看第二节。
12、爬山虎的叶子长得绿绿的、密密的,真美。谁能读好第二节?找一找你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三、课堂拓展。
叶圣陶先生还写了很多好文章。在我们的《十年后的礼物》这本书中有叶圣陶先生的《三棵银杏树》,请大家在课余去阅读它。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文章写的是“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观察一种喜欢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后,想问什么问题?(鸟儿怎么会说话呢?鸟儿会说些什么?人怎么能听懂鸟儿说的话?)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通晓矫健催促无拘无束疏忽预报应验呆楞楞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合起来讲了一个意思,就合并为一段,哪个自然段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就独立成段。
2、分组交流。
3、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我”从小就爱鸟,爱听鸟语,并想通晓鸟语。
第二段(第4-11自然段);“我”从鸟儿们的语言中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第三段(第12自然段)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四、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指读生字词。
二、精读指导
1、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1自然段,填空:我从小就爱鸟,爱看(),爱()。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指名讲公治长的故事。理解“通晓”
(3)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治长’啊!”这句话怎样读?(要把“我”那种向往的心情读出来。)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4-9自然段,把“我”喜爱布谷鸟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读后讨论,相机指导朗读。
①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从哪些词看出“我”对布谷鸟的喜爱?(亲切、分明)指导朗读
②这样无拘无束的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联系上下文,体会“我”与布谷鸟对话的有趣。指导朗读
③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
(2)读第10-11自然段,体会鸟语的“丰富”及鸟语给“我”的心灵带来的影响。
①引读第10自然段。人们为什么喜欢“喜鹊”?从哪儿看出人们喜欢“喜鹊”?从哪儿看出“我”的爱鸟之情?
②指名读第11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看出“我“与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读后朗读,指导朗读。
(3)小结:“我”不光听懂了鸟语,而且从鸟语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3、学习第三段。“我”与鸟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鸟儿成了“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
2、讨论:为什么说“鸟儿的确是人类的好朋友”?
3、总结。
四、作业
1、造句:疏忽……顽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都只有一句话,很容易背诵。
2、重点指导背诵其他部分。
(1)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按语言的叙述顺序进行记忆。
①边读边记: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②练习背诵
(2)第4-11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构成的画面帮助记忆。
①边读边在脑子里想象画面。
②练习背诵。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写法,说说难写的和容易写错的字。
四、作业
1、钢笔描红。
2、抄写词语。
3、比一比,再组词。
治()催()碌()预()
冶()摧()绿()硕()
4、按课文内容填空。
从()的燕子那里,我()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的大雁那里,我();从()的苍鹰那里,我()……
5、仔细观察一种你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六、板书设计:
15鸟语
接近交谈
鸟语倾听猜想(丰富)
人类的朋友
七、教学后记:苏教版小语四下《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文章写的是“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经历着“我”的经历,感受到“我”的感受,使孩子们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体会到深深的人鸟情,教学这一课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爱鸟
课开始,我借助多媒体播放“百鸟争鸣”的视频画面,以此把学生领进鸟儿的世界,面对如此热闹的场面,学生不会无动于衷。于是,他们也像鸟儿一样情不自禁地叽叽喳喳议论开来,此时的情绪表达是他们的主观所需,于是感叹句、反问句等表达强烈感情的话语此起彼伏:“多么可爱的鸟儿呀!”“怎么会有这么多鸟儿呢?”“太壮观了!”“鸟儿的鸣叫真听牙!”由此可见,鸟儿的形象美已把学生心中的“爱鸟情”激活。
二、引发对话——知鸟
在学生对鸟儿已有“好感”的基础上,教师再绘声绘色地讲述公冶长的故事,使鸟儿的'魅力倍增,“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此时也成为了孩子们的心声。“鸟儿”真能表白么?我们能否听懂?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走进文本。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此时,把课文读通、感知课文内容便是“触及精神需要”,他们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进行自主、有效的对话。
三、启发性灵——懂鸟
有人曾经说过:小孩子都是有灵性的,天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独有的感受和想法,虽然他们说不清,但一心想表现,教师要给他们充分的机会。学生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我”与鸟儿动听的交谈感染着他们,由动听到动心,他们也想尝试着做鸟儿的知音。于是,再次播放百鸟争鸣的视频请学生欣赏,并创设让他们表现的空间,即:观后可把自己的收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这种“有我之境”中,学生便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放进他们曾经经历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以他们独特的心态聆听鸟语,并将他们的独特的感受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有的在文中搜索与“我”同感的句段,细细欣赏品味;有一位学生谈到“‘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这一句时说:“有一次,我考了双百分,放学的路上,喜鹊枝头叫,仿佛在说:‘恭喜你呀,恭喜你呀!’所以我认为喜鹊真能给我们带来喜讯。”说完,他动情地朗读了第10自然段;有的迫不及待地寻找恰当的语言,进行了创造性的表述:鸽子“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分明是催促我“多读点书,多读点书”,白头翁在告诉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的学生说,上次我过生日,同学们为我唱了这样一首歌“小斑鸠对我说:‘咕咕’,幸福,‘咕咕咕咕’,真幸福。你可真幸福”,这次听鸟语,我仿佛又听到这首歌??孩子们尽情地渲染着,多角色、多层面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教师适时点拨。
四、情感延伸——护鸟
学生在上述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已默默地渗透到他们的心中,鸟能给人启迪、带来智慧和乐趣,还有哪些可爱之处?联系旧知,学生知道鸟儿是森林的护卫天使,是人类的朋友。你现在最想为鸟儿做点什么?孩子们有的写诗赞鸟,有的写护鸟标语,有的走出校园为鸟儿护窝搭巢??爱鸟之情化为实际行动,既升华了情感又付诸了实践。
爱鸟、知鸟、懂鸟、护鸟,将文本激活,将旧知激活,将孩子们的情感激活。声声鸟语都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体现着孩子们心中的爱鸟情。的柔弱无援,还可欣赏某些写法。以下为阅读的第三层面:带着问题研读课文,经受人文熏陶,提升心灵感悟。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找春天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
,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轻轻地 ,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
天的词语或句子。)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板书
:找春天)
2、歌曲导入。(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或师生哼唱。)
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
天吧!
二、整体感知,初读文本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
助拼音读一读。
2、 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3、 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
三、识字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预设方法如下: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画图认字——嫩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
3、同桌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3)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四、指导朗读
1、快速读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名读——范读——感悟读。
(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
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五、指导写字
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冻”不要写成“冻”。
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
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4、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字词: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
2、读文:把爸爸妈妈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伙伴听。
二、回顾朗读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
例: 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
3、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
4、春天还会在哪里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拓展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想到的一些诗句。
三、熟能成诵
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借助板书背诵、看图背诵、
想象情境背诵。)
四、拓展延伸
“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五、写字指导
1、学写“野、躲、解”三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左右一样宽。重点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2、学生仿写,体会字体的美观、规范。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赏析重点诗句,体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感知诗歌的表达形式,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赏析诗句。
2.尝试仿写,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中我们通过对诗句中重点字词的品析,欣赏了两幅美妙的自然图画。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地领略一番。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学生分节朗读《秋晚的江上》,圈画不懂的地方。
2.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题目,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A.想一想:诗歌第1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引导学生认真朗读第1节,把握其中出现的景物以及它们的行动,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描绘画面时要善于发挥想象,描述要生动。
B.理一理: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预设: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诗中描绘的景物有归鸟、斜阳、江、芦苇,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黄昏秋江图。
C.辨一辨:“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这一句诗中鸟儿和斜阳的位置关系如何?具体分析一下。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明白句子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即“掉”的双方,然后具体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其中塑造的鸟的形象。
明确:诗人原本只注意江上的飞鸟和照在飞鸟身上的夕阳,但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才注意到夕阳在江面上的倒影。这夕阳的倒影好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飞鸟本来已经倦了,但背上还驮着斜阳,并不觉得是沉重的负担。在诗人看来,正是飞鸟驮了斜阳去点染江面。情景十分动人。这两句是第一节情景的继续与开展。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这是极富表现力的。它是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与其说是鸟驮斜阳的自然延伸,不妨看作是诗人想象力的深化,它使夕阳沉入江心这一瞬间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同时,鸟翻双翅,抖落斜阳,在情绪上也是一种发展,它表明鸟不堪沉重的负担,希望过上自由的生活。
D.品一品:“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这一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颜色的对比有什么表达效果?
预设:引导学生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头白的`芦苇”呈现“红颜”是夕阳的余晖映照的结果。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白红两种对比鲜明的颜色相衬,更突出江面上的风景之美。
E.写一写:这首诗歌生动优美,节奏和谐,你们能仿照再写一首吗?
预设:引导学生明白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即选取自然事物组织画面,表达感情。这是仿写时可以借鉴的思路。
示例:夕阳中的幽径,/飘飞的秋叶,/即使是无力了,/还迎着寒风舞蹈。/双手一张,/把夕晖铺满小路;/金黄的大地,/也收获万物的永恒了。?
F.诵一诵:多读几遍诗歌,熟读成诵,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3.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花牛歌》,圈画不懂的地方。
4.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题目,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A.议一议:这首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诗歌,理解其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这首诗共四节,每一节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开头,“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使诗歌显得结构匀称整齐,具有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B.品一品: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体会诗人的情感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诗歌主要讲述的是花牛在草地里行动的景象,诗人寓情于景,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C.写一写:这首诗写得非常优美,你们能仿写一段吗?
预设:引导学生明白仿写的要领。仿写时,应先观察原文的内容和格式,再围绕主题,以相同或相似的格式写出新的描写点。这首诗先写了花牛在草地做什么,随后写了在做的同时,花牛本身或自然环境的状态。可使学生想一想,花牛还会做些什么,结果又怎样呢?
示例: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株红玫瑰。/花牛在草地里眠,/晚霞霸占了半边天。/花牛在草地里走,/耳朵扇得扑棱棱。/花牛在草地里做梦,/月亮到西山的青峰游玩。
D.诵一诵:指导学生多读几遍,熟读成诵。同桌相互背一背,教师进行点评。
三、拓展延伸,提升素养
过渡:同学们,如果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自然,也能像两位作者那样写出那么动人的诗篇。欣赏林徽因的《雨后天》,看看你们能从中欣赏到怎样的美。
1.出示课外阅读篇目,指名朗读。
雨后天
林徽因
我爱这雨后天,
这平原的青草一片!
我的心没底止的跟着风吹,
风吹:
吹远了香草,落叶,
吹远了一缕云,象烟——
象烟。
2.阅读与交流。
(1)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风景?(雨后的平原)
(2)诗中描写了雨后的哪些景物?(青草、风、落叶、云)
(3)从诗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雨后自然美景的热爱)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四、课堂回顾,交了收获
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自然中的美景无处不在。夕阳下的江面,翻飞的鸟儿,悠闲漫步的花牛,它们都以美的情致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去观察、感受,就一定就发现独特的风景。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了两首小诗,从中体验了美的风景。我们还学会了朗诵诗歌,在朗诵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我们还仿写了诗歌,提高了表达能力。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投影仪,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 )的土地
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 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3、 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1~3自然段: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
4~8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9~11自然段: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
(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小结: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
4.引读2.3自然段。
四、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
1 听写词语
2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回顾课文,感知“神圣”
1、个别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2、 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
3 将你收集到的资料读给大家听。教师补充。
过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 留住这片圣洁呢?
[二、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1.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了解“你们”是谁?(白人)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
“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1)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感情朗读4.5自然段。
“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4)“它”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5)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6)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⑵自由读第八自然段,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3.默读9.10自然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小结;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们一定要 “,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以外的自然物。
2.独立思考,补充,并交流。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
2、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
3、小练笔: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
3、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能仿照课文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
教学难点:
品味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能仿照课文写法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设疑激趣。
1、出示:平凡的就是伟大的。指名读、齐读。
2、为什么要读这句话呢?因为这句话是有哲理的。我相信同学们学完这节课后就会明白这句话的道理。
二、导入新课。
1、大家都有过各种各样的理想,比如做科学家、画家、医生、运动员等等。可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做这种工作呢?(板书:扫路人)
2、指名说说想不想,并陈述理由。
3、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为什么要写“扫路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扫路人。(补全题目,板书:天游峰的)
4、齐读课题,突出“天游峰”和“扫路人”。
5、从课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课文既写了天游峰,又写了扫路人)
6、课文洋洋洒洒几百字,实际上就是写了这两个方面,那么天游峰是个怎样的山峰,这位扫路人又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三、品读课文,感悟天游峰的“高”和“险”。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天游峰是个怎样的山峰?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用“”画出文中写天游峰的语句,读读这些语句,想一想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学生带问题默读课文,自读自画自悟,师巡回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
3、交流:(指名说,相机出示第2节、第7节(第7节最后一句不出示),抓住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天游峰的高、险)
①“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险)“九百多级石梯”,(高,台阶多)“银丝”、“抛”、“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险)。教学时抓住“抛”字用换词法(落)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②“终于”、“好不得意”(以人物的心情来反衬天游峰的高和险,天游峰很高,要上去很不容易,正因为不容易,所以作者上去了才会“好不得意”)
③“顶天立地”(高)“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台阶多,要登上去很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游人上去都很吃力,烘托天游峰很高很险)
④指导看图体会。
4、整体出示第2、7两节(第7节最后一句不出示)。听课文配乐朗读,体会天游峰的高、险。
5、齐读这两节。
6、天游峰是这样的高这样的险,台阶是这样的多,可是有一位老人却要天天扫这些台阶——(红色显示第7节最后一句)
①齐读。
②我为什么要倒抽一口气?(因为天游峰又高又险,老人的工作量很大,令人敬佩。作者看到扫路人这样不怕危险,不顾劳累地扫石阶,感到很惊讶!很佩服!)
③可不可以把“一级一级”改为“一级级”?你从中读出了什么?(老人扫得很认真、一丝不荀)
④指导朗读:“一级一级”要慢些,要读出老人扫得很认真、一丝不荀,是一点一点扫的。省略号要慢两拍,因为扫地扫得很累,“倒抽一口气”要轻些。
7、过渡:天游峰很高很险,游人登上山都会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这位老人却要每天重复做着这样繁重的工作,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老人呢?
四、品读课文,感悟老人形象。
1、出示文中彩图,师解说:这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他手里拿着一把扫帚,头发、胡须都是白的说明他的年纪很大,从他微笑的神态可以看出老人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也很快乐。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位老人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写老人的句段,用“”标画有关语句,并注明你画的文字是从哪个方面刻画老人形象的。
2、生自读、自画,师巡回,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3、交流:(指名说,相机出示相关段落文字,抓住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老人的形象)
①老人的外貌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出示第3、8两节(写外貌的文字用红色强调)
②这样的老人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褪色”“运动鞋”说明老人节约、朴素、辛苦、生活条件不优越。“精瘦”“瘦削”“黝黑”“炯炯有神”说明老人很健康、有精神、很勤劳。“慈善”说明老人很善良。
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概括一下。指名说。
4、我为什么会注意到这位老人?是什么吸引了我?(声音,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听到了扫路声)
读第2节相关文字。
5、这两段文字都是描写老人外貌的,为什么要分开呢?两次描写有什么有不同?(从作者的角度看,第一处是粗看,因为“及至到了跟前,才看清”。作者是无意中听见“哗哗”的扫路声被吸引过去的,他对老人只是初识,并不了解。所以这时候只能从穿着等方面对老人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能看出老人的身份就可以了。第二处是仔细打量,因为“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这次是因为老人和作者交谈了很多,作者对老人每天扫一千八百多级石阶很佩服,这时他是怀着很深的敬意来看这位老人的,所以打量得非常仔细。)
读这两外文字(以蓝色出示)
6、作者为什么要仔细打量这位老人呢?指名说(敬佩、佩服)。老人是怎样谈自己的工作的?
引出4—6节。指名读。交流、体会:“沏茶”说明老人热情好客。“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上,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说明老人不怕累、能吃苦,喜欢自己的工作,对这份工作很满足,工作虽重但心情很好。“扫一程,歇一程”,如果天游峰不干净,就没有“好山好水看一程”。他把扫路当成了欣赏风景,一路扫来,风光无限,尽情欣赏,免费旅游。累在身上,乐在心里。
7、这位老人多大了?(70岁)出示第9—12节。读。老人说这话时是什么神态?(悠然)老人会离开这里吗?(不会)把“我能舍得走吗?”改为陈述句(体会反问句的强烈语气,更能从中体会老人对生活的热爱)。为什么不想离开?(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体会老人对大山的情怀。)用“因为……所以……”进行说话练习。
练读,读出老人的悠然神情和不舍的语气。
8、过渡:这位老人的态度感动了我,所以我在临走时————(出示第11、12节)
抓住“紧紧”“再”体会。(“紧紧抓住”说明作者感情深挚,握手表示友好,“紧紧地抓住”抓得更紧了,说明他们两个人的心靠得越来越近了。“再”就是又一次。下山后他还要回来,30年以后还要来,这么长的时间都没忘记这位扫路人,可见扫路人在“我”心中位置很重。)
为什么是30年后再来看老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祝福,对老人的信心)“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表现了老人的自信和对生活充满信心。老人能活到100岁吗?为什么?(勤劳,天天这样扫,锻炼了身体;山上空气好,环境好;老人不会离开这里更不会死去;老人有自信有信心能活到100岁)
引读这两节,体会老人的乐观、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
9、课堂练习。
①老人爱天游峰,爱自己的工作,不舍得离开这里,宿鸟也不舍得离开这里,它们扑棱棱地飞起来又悄悄地落在原外。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着我回到住地。回到住地,作者打开笔记本,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②笑声能持续这么长时间吗?为什么说“笑声一直伴随着我回到住地”?(笑声留在我的心里,“一直伴随”表示时间很长很久,说明扫路人对“我”的影响太深了,一辈子都忘不了。)
改写课文最后一句话:XXXXXXXX“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XXXXXXXXX。”
练写。指名读一读。
10、分角色或自由朗读3—12节。
五、拓展研讨。
天游峰又高又险,台阶又多,游人登上山都会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感到很累。我也由于登上了山而好不得意。那这位老人每天都要登山、扫台阶,他累不累呢?(出示相关语句)学生读一读、议一议。
交流:身累心不累。累:天游峰高、险、台阶多,天天扫当然累。不累:习惯了;不舍得离开;扫干净了路心里高兴不觉得累;以苦为乐,热爱生活;爱上了这里爱上了这个工作把工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从老人轻轻松松的语气、悠然自得的神情可看出;从老人对生活的态度(乐观豁达)可看出。
六、总结课文。
正因为老人这种豁达开朗的心胸,他才会在这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上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正是这种平凡却伟大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也让我们接受了一次难忘的心灵洗礼,可见————(出示:平凡的就是伟大的)齐读。我们都是平凡的,但我们要向这位老人学习,学习他以乐观自信,豁达开朗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就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吧—————齐读课题。
七、作业。
1、仿照课文写法(外貌、动作、语言、神态、侧面烘托),观察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用准确生动的词句写一段话,反映人物的特点。
2、阅读相关的文章:《峨眉铺路人》、《守林人》、《挑山工》。
板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高而险台阶多难攀登
不舍得累岁
扫路人不怕累能吃苦爱生活
乐观自信豁达开朗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以读促悟的自主学习方法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感知源远流长,丰富奇魄的龙文化,培养民族感情。
3、知道学生熟读课文,丰富词汇,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感,了解龙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三、学习流程:
(一)预设思考:走进课文《中华第一龙》一起来研究研究龙。感受龙的形象
1、龙是什么?龙长什么样?边读边划
2、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希望;
3、龙不是一种实有的动物,而是一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
4、龙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5、龙在我们民族心目中,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
图片搜集: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将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到龙的身上。为什么把龙作为图腾?
这样一个龙的形象又是怎么被想象创造出来的呢?
预设:
因为古时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更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于是祖先们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海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所以想象创造出了龙。
群山连绵、惊涛骇浪、电闪雷鸣、暴风骤雨,都使他们震惊和崇拜。于是,我们的祖先(出示句子,接读)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海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
(二)、走进龙文化
预设:龙由闪电而来;龙最早起源于蛇;中国迄今所知最完整的原始时代龙虎形象,是在河南濮阳当地一座六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现在的龙和以前的龙有很大的不一样;
交流之后,出示:龙的角是鹿角,表示国泰民安;龙的眼睛是虎眼,表示锐利威严威风凛凛;龙的胡须是如意形的;龙的爪是锋利勇猛的鹰爪;龙的鳞片和鱼尾,表示年年有余;
小结:我们的祖先把吉祥和美好的东西全都集合在了龙的身上,就是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海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像虎一样威风凛凛,像鹰一样锋利勇猛,像鹿一样国泰民安、、、、、、再次感受龙的形象,交流
多么吉祥、多么美好的一个象征,然而现在的龙和以前的龙却有很大的不一样,(出示第1自然段学习)这就是中国迄今所知最完整的原始时代龙虎形象,是在河南濮阳当地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别看他简单,但是却极其珍贵。那他又是怎么演变到现在的龙呢?
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至今,我们的生活中还处处可见。指名读第5自然段
在歌曲《龙的传人》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民族的壮志豪情,更鉴证了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又将如何把我们的龙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龙的精神又是什么呢?龙的精神怎样怎样发扬光大?这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话题深入研究
(三)、深入研究
1、学生交流感兴趣的话题:接下去,你想研究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3、课题归类:
(1) 家乡的龙文化
(2) 龙的形象与起源
(3)龙的演变与意义
(4)带龙的地名、人名、商品等
(5)龙的传说、词语、古诗
(6)龙的歌曲
(7)龙与中华民族
(8)龙的精神
同学们研究的兴趣很浓,我们稍微归纳下,同学们可以尝试从这个几个角度去深入研究中国的龙文化,最后,希望你们研究有所收获!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匆匆》教案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