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实用(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 篇1
教材思路:
本课是“造型表现“课,让学生来观察描绘与自己一起成长,一起玩耍,一起学习的同学及朝夕相处的老师,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相貌特点和行为习惯,学生可以通过回忆、观察,捕捉到老师和同学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
教学目标:
总目标:本课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写生的观察方法和巩固写生的技法,充分地调动感受、体验、领悟情意领域的相关内容,并尝试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大胆的表现人物肖像,以提高美术综合能力。
1.学习观察人物外貌特征的方法。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分析评述各种风格的肖像画作品。
3.在欣赏的同时自主探究各类表现人物肖像的方法。
4.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持久兴趣。
5.通过绘画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师生之情、同学之情,学会释放爱心、学会关心。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材料准备:铅笔、油画棒、颜料工具等
教学准备:
教师:性别、年龄各不相同的人物照片若干张。
学生: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悬念导入
1.组织教学,教师以活动的形式向学生问好,活跃气氛,拉近师生距离。
2.教师提出要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首先需要找到两把钥匙。
3.多媒体展示故事情节,动画片《名侦探柯南探案》片断,某珠宝店于一风雪交加的夜晚失窃,
店内摄像机拍下一张模糊影像(剪影)。名侦探柯南通过调查找到嫌疑人三人,谁是真正的盗
窃者呢?
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剪影的线索和分析“嫌疑人”的面貌特征,找到“真正的盗窃者”。当“柯南”公布正确的答案时,教室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孩子们找到了第一把钥匙----抓住特征,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二、揭示课题
《老师和同学》----人物肖像画
三、自主学习,情感体验
环节一“班级大相册”
教师播放老师和同学的一组生活镜头,激起学生对这个题材的兴趣。
师:你对我们中的谁最有兴趣呢?用你们的眼睛做摄像机,仔细的`把他拍下来。
学生活动:互相观察,情感交流。
师:“为什么我们班级大相册中的老师和同学会这么可爱?”
师:“虽然动画片《樱桃小丸子》中的小丸子和她的同学老师造型很简单,和真人并不是特别相象,但是我们看到她们都非常亲切,这是为什么呢?怎样让画面中人物生动起来呢?”
学生找到打开人物肖像画大门的第二把钥匙:表现神态。(多媒体展示:插入“抓住神态”和“表现神态”两把钥匙,“人物肖像画大门”随之打开。)
环节二“参观小画廊,我是评论家”
多媒体演示----不同形式的肖像画作品(可点击放大)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这里老师选择了画廊中的一些画,其中有你喜欢的吗?”
师:“你最喜欢那一张画的绘画风格,你觉得哪一张画的给你一些启发?”
师:“你打算选择哪种形式来表现你的画面内容呢?或者你有什么样的新构思?”
四、教师演示,共同欣赏
边讲边演示,解决教学重点。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创作步骤图。
1.勾线图色法的步骤图;
2.从局部开始刻画的绘画方法。
思考:你会采用哪种方法进行创作呢?
五、学生作业,体验乐趣
播放优美的音乐,伴之优美的钢琴曲,学生进行创作。一切如此和谐美妙!
六、作业展示,师生共评
1、作业展示--“班级的新画册”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⒈认识蜡笔,了解蜡笔的使用方法。
⒉初步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感受使用蜡笔的乐趣。
活动准备:范例、幼儿用书,蜡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⒈出示整盒蜡笔。小朋友知道小盒子里住的是谁吗?小盒子里住着蜡笔宝宝。(一起学说:蜡笔宝宝)每个盒子里都住着各种各样颜色的蜡笔宝宝。你觉得该怎样打开盒子?先让幼儿说说。和幼儿一起观察盒子,发现盒子上有两个扣子。再请个别幼儿来打开盒子,师给予讲评:他打不开盒子,谁来帮帮忙?打开盒子的时候要把盒子上的两个扣子往外拉,不能用嘴巴咬,还要看清盒子上有图画的要放在上面。你们都看到蜡笔宝宝了吗?(看到了)小朋友想不想请蜡笔宝宝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啊?想!幼儿和蜡笔宝宝玩一玩。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了解握笔的正确姿势。我们就请蜡笔宝宝和我们玩一玩吧!幼儿自由地和蜡笔宝宝玩一玩,师指导幼儿的.握笔姿势,提醒幼儿不画到纸的外面。用完一支就放到盒子里,不能放在盒子的外面,和别的小朋友的蜡笔混在一起。
⒉(教师找出红色蜡笔。)老师找到了一个蜡笔宝宝,请你也找出和老师一样颜色的蜡笔宝宝来。你知道这是什么颜色吗?(红色、不认识)这个蜡笔宝宝就叫“红蜡笔”。我们和红蜡笔一起玩一玩。(边涂边说:来回来回轻轻涂)红蜡笔涂出了什么颜色?(红色)红蜡笔累了,我们把它送回家。
你们认识黄蜡笔吗?把它找出来。我们和黄蜡笔也来玩一玩。(边涂边说:来回来回轻轻涂)黄蜡笔涂出了什么颜色?(黄色)黄蜡笔累了,我们把它送回家。
⒊还有一个蜡笔宝宝也想和我们玩。噢,它是蓝颜色的蜡笔宝宝。蓝蜡笔想跳舞了。(教师示范从内由外圈,边圈边说:圈呀圈呀轻轻圈)蓝蜡笔圈出了什么颜色?(蓝色)蓝蜡笔累了,我们把它送回家。
二、结束游戏。
今天蜡笔宝宝和小朋友玩的真开心。现在我们把蜡笔宝宝盖子盖好送回家!小朋友都把宝宝送回家了。我们再把它们的小房子盖盖好、排排队。(给予适当表扬)
美术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不管是在温暖的南方还是在季节变换明显的北方,各种各样有营养又味美的水果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在南方,有披着“鱼鳞”的菠萝、金黄的芒果、成串的香蕉、红红的荔枝、毛茸茸的红毛丹、大大的菠萝蜜、形状奇特的榴莲;北方有诱人的水蜜桃、黄澄澄的柿子、脆脆的梨、红瓤的大西瓜、玛瑙般的葡萄??提起这些,孩子们准会垂涎欲滴!这些水果不但看着诱人,吃起来还有各种不同的味道。
那么多种的水果,或香香的、或甜甜的、或酸酸的,还有的水果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却香香的??享受这些水果时,同学们的感觉也是各不相同的。本课设置的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回忆,不但表现不同水果的特点,而且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应会: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难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教学准备:
1.师生各自找来自己最喜爱的水果,作为感知材料。课件。
2.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表现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教学
老师带来一个百宝箱,谁愿意来摸一摸里面有什么?也许会咬人呦!
(学生摸,发现各种各样的水果)
二、看课件,欣赏各地水果
1.新疆被誉为瓜果之乡,你知道新疆有哪些特色水果?(学生回答有哈密瓜、香梨、葡萄)
2.介绍火龙果、人生果。了解不常见的南方水果,观察不同的水果外形特点、色彩。
通过“摸”来感受水果的外形、特征。在体验中,营造一种宽松、快乐、自由的气氛,并且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并引发回忆、联想。
(学生谈看到果实的感受。)
三、说说你带来的水果形状、颜色、特点、味道
1.学生介绍,表现吃不同味道水果的表情。
2.你们相信水果会变吗?看能变成什么?(出示课件)
西瓜变成了西瓜城堡,苹果变成了苹果精灵。你的水果能变成什么?(学生畅想汇报)
看老师变成了苹果姐姐,我开着椰子火车,带着香蕉汽车来接你们的水果精灵快快来水果乐园吧!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尝试着自己发挥想象,把自己带来的水果“变”一个样画出来。
五、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学生品尝自己带来的水果。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组织学生欣赏大师作品,要求学生会解读大师作品的创作特点及富有创意的表现形式。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模仿大师们的表现方法及形式来进行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欣赏中接触到著名的美术作品,并能用简短的语言大胆的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了解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能运用形状、线条、色彩简单构图表现作品。
教学难点:
欣赏解读艺术大师作品,通过想象尝试抽象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策略:
本课属于抽象的造型表现课,课程作业及要求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本课主要通过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使学生会解读大师作品的创作特点及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像大师那样敢于想象和表现,最后会用各种材料、大胆地、毫无顾忌地画出自己想要画的色彩和形象来。通过对基本形状以及色彩的认识,了解大师作品的整体特征,运用色块以及线条组合、形成作简单的形与色的结合,教师通过赋予各种名称进而启发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作品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有写实表现还会有这样的表现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通过相互的借鉴、在通过模仿大师的作品最后完成自己的创作。
二年级小学生想象力丰富,能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发联想,而且乐于想象,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表现欲望强。就绘画而言学生想象力丰富,但表现作品的手法上单一,基本上以笔绘以及粘贴为主,从一年级开始基本上以写实表现手法进行训练。想象与表现之间还是存在着差异。本节课教学内容与以往内容有所不同,学生欣赏的作品,以及要表现的手法上有所突破,本课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从另外一节角度上切入让学生尽量的摆脱写实手法,让他们能了解艺术表现还会有抽象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总体来说通过欣赏、比较、思考、尝试,这一过程是学生能够感受,并体验抽象表现的乐趣,能从中锻炼艺术表现手段,丰富艺术学习视野。
初次面对大师的抽象作品,学生没有头绪,有的学生看画面觉得像这个,也有学生看画面觉得像那个,各自有各自的看法。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时,可指定一个具体的形象让学生来联想,从学生的联想中引导学生分析点线面的运用。在作画的时候,大部分孩子从小受家长及周围人的影响,接受的都是很具体的画,所以会有学生不敢动手实践,这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画出一个抽象的形象,再鼓励学生去进行想象、添加,学生就会逐步放开手脚,进而大胆地进行创作。
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以欣赏为主的模式, 能够通过自己的分析与判断,在集体解读名画的过程中,一步步地将大师作品中的单个符号元素解读出来,他们集体解读的过程同样包含着欣赏与理解的过程,使他们能够对大师独特的绘画形式与绘画风格特点有比较清晰的认同与理解。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点线基本形状以及色彩的认识,了解大师作品的整体特征,运用色块以及线条组合、形成作简单的形与色的结合,教师通过赋予各种名称进而启发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作品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有写实表现还会有这样的表现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通过相互的借鉴、在通过模仿大师的作品最后完成自己的创作。
教学过程:
美术教案 篇5
指导思想
通过围绕染纸的创作活动,使学生了解艺术创作和学习的方法,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审美享受,养成主动探究与创造的良好品质。
教学内容
染纸的设计、制作与想象。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染纸图及其想象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思维能力,并养成随意构想、在表现过程中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艺术品质;2、通过染纸图案教学,使学生了解图案用途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间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习折纸和浸染方法;
2、运用染纸的方法创作生动有趣的染纸作品。
教学难点
图案画面的构成与美感把握。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颜料水、生宣纸、毛笔 3、染纸图案范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适合纹样知识,引入民间染纸图案课题。
2、展示适合纹样和染纸图案的课件,引出新课:染纸图案
二、指导实践创作:
1、染纸的基本过程演示:启发学生根据染纸过程学习折纸方法和染纸方法。
2、体验:(1)、美在于发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折的方法和染的时间不同纹样不同,强调染纸丰富的色彩语言,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2)、艺术贵在创新;(3)艺术的灵魂在于想象。
三、知识反馈:
启发学生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制作方法和图案特点。
制作方法:(1)折纸 (2)染纸
图案特点:(1)制作简单 (2)色彩鲜艳(3)纹样自然
四、作品展示:
1、每小组作业展示。
2、创新性想法展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课后拓展:
请学生谈一谈创作感受,染纸是否鲜艳、自然、随意,是否大胆发挥,能否再改进以及染纸在生活中的应用。
美术教案 篇6
一、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
(1)工艺性。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绘画作业不像小学美术教学那样突出,而工艺性作业的效果较有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初中生的动手能力(力量性、协调性、精确性等)迅速发展,有可能在各种工艺课业中做出较好的作业;同时也由于初中生的兴趣转向现实,对某些创意、设计类的课程比较感兴趣。
(2)知识性。初中生的求知欲非常强,所以,知识性较强的美术常识、美术欣赏课越来越受到初中生的欢迎;同时由于初中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日益发展,也希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美术作业。
(3)创造性。美术课都应成为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的想象和形象思维,为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提供机会。
(4)个性化。初中生的个性差别日益明显,使美术作品呈现出风格各异的景象。
(5)动机作用。小学生“无意性”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兴趣。初中生的学习也需要激发兴趣,但动机的作用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画一画人。板书课题。
2、讲解“速写”。什么是速写呢?
速写,是以简单而迅速的笔调表现一种动态形象的图画,即在短时间内用简炼的线条扼要的画出对象的形体、动作和神态。
它的目的是记录生活,为创作积累素材,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及迅速表现对象(描绘)的能力。要画好速写,必须坚持勤奋练习。
3、欣赏:
欣赏课本4、5页的画,以加深对速写的理解。
讲明简单的线条表现动态、神态。
4、写生前的准备:
教师挑选四位特征明显的四位同学,摆出看书的姿势,讲明模特的要求。
5、教师示范:
(1)抓大形,大构架,大比例。(2)用简单的长线表现特征,省略繁琐的。(3)细描。
6、指导练习:
记住:“站七坐五盘三半”,也就是说,坐着看书时,人高是五个头高。站的时候,人高是七个头高;坐在地上时,人高是三个半头高。
我们在画人物速写的时候,抓住人物头、手与书本的微妙关系,才能画出动态。注意线条越简单能体现动态越好。
7、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8、讲评:
对作业中线条简练、概括的表扬,鼓励学生在课外、课间休息的时候多画画人物速写,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三、案例的几点启示
体现教学者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探究性教学在初中一年级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案例的展示,正体现出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不是模式,教学者不但教会学生怎样看,怎样画,怎样设计,更重要是怎样想,让学生标新立异,打破常规。由学知型转变为创造型,由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由表象型转变为感受型,由技巧型转变为素质型。”在美术教学中,除了理论知识和传统技法的学习之外,最重要是通过美术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力。因此在学校实施这样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美术课程”更具有意义和作用。
美术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个活动。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内容知识量大,逻辑性强,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学习本课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造型能力,是美术教学重点。
学生分析
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知识特点,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好奇心强。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感性和理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勇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我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校园场景,让学生自制取景框,学生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评价,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设计理念
“优美的校园”中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空间──校园造型结合起来,多角度、多方位、多视点地去发现、寻找、理解、表现校园建筑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表现能力。
为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我采用多媒体和示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视觉元素和透视法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活动方式
采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学流程
一.导入主题
用投影放出校园甬道、教学楼线描图(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引导: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常常没有立体感,原因是透视错误造成的,所以我们需要了解透视,运用透视规律来画,纠正画面中不符合透视规律的方法。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
二.学习透视与练习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
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3.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亦称“心点”)。
4.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 请两名学生,一站一坐,观察石膏立方体和讲桌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视点、心点、视平线,并用取景框画出来。
学生用取景框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使学生了解透视现象,掌握透视规律,拓宽审美视野,引导学生的绘画思路]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活中,我们看同样大小的物体,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同样高的物体,近处的高,远处的低。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变化,而“近大远小”就是透视变化中最基本的规律。
三.探究与表现
1.观看石膏正方体、长方体线描图,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所呈现出的透视变化。(多媒体展示分析,引导学生观察)
[师生讨论、观察透视现象,强化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
2.平行透视;把物体放平,正面面对学生。
小组讨论:选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生:上下线和视平线保持着平行关系,平行透视有1个消失点。
生:两边的竖线与视平线垂直,两侧的边线呈倾斜状,慢慢延长向心点集中,消失于心点。
教师小结:两位同学回答都正确;方形物体的一组边,如果与我们成平行状,那么它的另一组边则逐渐消失于心点,离我们近的.线段就长,离我们远的线段就短,这种现象就是平行透视。
用投影仪放出一幅正确的平行透视线描图,请一同学上台,验证透视是否正确。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争先恐后地上台验证,学生上台将斜线延长,延长线集中于心点,线描图正确。
3.成角透视;物体的一角对着学生。
生:上下边和左右边的线变的倾斜了,延长线分别向视平线左右两点集中,成角透视有2个消失点。
生:没有平行线,都垂直于水平面。
教师小结:回答的很正确;物体的一角与我们正对,倾斜线延长并向视平线上的左右两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成角透视。
请一同学上台验证一幅成角透视线描图,是否正确。
四.知识扩展与小组竞赛:
1.你热爱我们的校园吗?我们的校园美吗?(播放建筑录像,渲染气氛)
学习兴趣高涨,表现欲望强烈。
2.带着取景框,走,我们到校园一起去看看!分成四小组做透视练习。
[把学生带入校园环境中,了解场景构图的特点]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通过学习透视,思路清晰,学生跃跃欲试。此时安排作业恰到好处)
教师:要求同学参照学校建筑,画出一幅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线描图。
教师辅导:针对有绘画困难的学生,提醒他们透视要正确,重点辅导。
[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创造能力得到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
把自己画好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论,每个小组找一幅有代表性的透视作品拿到前面展示,讲一下透视步骤。
教学反思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主动、积极,内在自我与外在环境实现了有效沟通,创新能力在评价交流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并从中得到了自信心。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在学生发表意见时老师认真倾听,在学生产生困惑时,老师适时点拨、指导,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这堂课当中我运用边讲边问、启发思考、集中注意、师生共同参与,强化了师生互动教学过程;精心组织训练,小步快进,当堂反馈,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课内。
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知道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并进一步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培养幼儿对民间美术的兴趣。
2、重点掌握青蛙的折剪方法.提高幼儿正确、灵活使用剪刀的技能,促进幼儿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3、在动手剪纸的活动中,对青蛙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准备:
范例、剪刀、浆糊、蜡光纸、录音机和故事带。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说一个谜语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小动物?请听:"水边有个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身上披着绿大衣,伸出舌头把虫抓。"(青蛙)对了。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现在我们就扮成可爱的小青蛙,到池塘边做游戏好不好?(幼儿听音乐作模仿动作进教室)
2、请幼儿说出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绿色身体,两只大眼睛,四条腿,一张大嘴巴,生活在池塘边,天天捕捉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
二、示范讲解
1、教师出示范例"青蛙"并告诉幼儿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学习对称纹样剪纸法。
2、教师按步骤示范讲解剪青蛙。
(1)与幼儿共同讨论这个剪纸青蛙的特点。(对称)
(2)提问:对称图形应该怎样折纸。(对边折)
(3)为了更好的把握住青蛙的形象特征,在剪纸前,先将青蛙用笔轻轻的勾出来,然后再用剪刀依据轮廓线剪下。
(4)最后剪出眼睛、背部与腿部镂空部位。要重点讲解,多次示范。(先整体在部分)。
三、实践操作
1、灵活幼儿手指,做手指操。
2、幼儿与老师一起念儿歌:小剪刀,手中拿,卡嚓卡嚓剪青蛙,先折纸,在划线,按照轮廓细细剪,剪个青蛙蹦水中,呱呱呱呱捉害虫!
3、教师提出要求:幼儿选择图案剪纸;保持桌面地面的清洁,注意安全。
4、幼儿剪纸,教师巡回指导。
四、欣赏联想
1、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大脑袋,小尾巴,青蛙小时候叫蝌蚪)
2、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五、品德教育:小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我们小朋友要爱护青蛙,保护青蛙。
六、情景游戏:欢乐的池塘
幼儿动手用作品在大白纸上布置出小蝌蚪找妈妈情景图。幼儿扮成可爱得小青蛙在欢乐的池塘里嬉戏,玩耍,捉虫等自然结束本课。
美术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
①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②体会手绘线条表达的乐趣。③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难点:能够迅速把握物象的特征,大胆果断有个性的表达再现生活中见过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欣赏:看flash线条先生
提出问题:我们看到的这些线条有什么变化?组成什么图像?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外宾旅游遇到困难,语言不通怎样去帮助他呢?(画一杯牛奶,一块面包)
导出课题:(定义)手绘线条图像:是最为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美术中的白话文,他可以把表达不清楚的`内容,直观的表现出来。
二、师生探索创新
1、理解领悟
师生共同感受:①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
②体会手绘线条表达的乐趣。
功能:叙事、说明、交流、抒情、记录等功能。是人类除口语,文字外的“第三语言”。
2、探究性学习
我来画大家猜游戏接力赛
手绘线条图像的多种功能和在各种场合的运用,可以使我们把难以用语言表达和表达不清楚的内容,清楚地表达给对方。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具有丰富美感的艺术性,在没有文字出现以前,人们使用手绘图像传达和交流今天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我们面临读图时代的挑战。
三、巩固练习
动手动脑,表达体验
表达: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合作用手绘线条图像大胆果断地表达,发挥想象力,运用丰富的手法进行表达。
1、画一张从学校到家的路线图。
2、告诉大家你喜欢的服装款式。
3、展示你的房间布局。
4、失眠了,你能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出来吗?
四、展示评价
图片展示:明确手绘线条图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工具技法的约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图片参见课本8—9页。
共同赏析,交流感受。
五、小结
美术教案 篇10
花 卉 装 饰 画
教材分析:
《花卉装饰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冀教版)第14册第3课,本课的设计以“花”的造型变化为切入点,让学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通过大胆畅想和表现的方法,采用概括、归纳和夸张的手法,设计绘制出美丽的花卉装饰画。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多角度认识和变形生活中的事物,美化生活空间。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一方面他们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渴望成功和被肯定;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占有相对优势。通过观察和引导,能够对事物本质特征有一定认识。能够独立思维和完成一定的任务。 教学思路:
通过播放花卉幻灯片,引起学生对花卉装饰画的兴趣,以视频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究花卉装饰画的特点和形式,能够独立完成一幅花卉装饰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知道花卉装饰画的一些基本手法 ,例如:概括、归纳和夸张。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自己设计、绘制的.装饰画,美化生活空
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大胆畅想和表现,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运用装饰画的基本手法对花卉进行取舍、夸张和变形。 教学难点:尝试用夸张、变形、手法设计花卉装饰画 课 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花卉图案
学具准备:铅笔、水粉颜色、水粉笔等色彩用具、花纸
课后反思:
作为老师,不仅仅是简单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更进一步的拓展课本内容,把所教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充分活动起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叫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我还注重了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探究——欣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作能力。注重学生之间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我还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叫学生了解,发现花卉装饰画在生活中的运用之后,在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这些知识就不再是枯燥的凌驾于情感之上了,就会生动地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体现了教材的一种人文精神。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能过比较深入地挖掘生活中与花卉有关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实现了教学要求,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我觉得还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美术教案美术中班教案01-07
《美术》教案02-17
美术教案01-26
[经典]美术教案09-28
【精选】美术教案09-12
美术教案(精选)09-25
[精选]美术教案08-07
美术教案(经典)07-30
美术教案【经典】08-01
美术教案【精选】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