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19 10:31:35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理解个别词语。(重点)

  2、熟练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3、设计有关基础知识的练习题。

  4、初步了解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尝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老师手中有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如果同时从同一高度松开手,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谁得出了这样的结果?

  2、简单介绍你对伽利略的了解。我所知道的`他的情况有限,哪位同学向我详细介绍一下他的成就。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看看伽利略是怎样得出“两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的?

  二、小老师检查预习情况:小黑板出示预习目标逐项进行

  1、对基础知识的检查

  (1)小老师用自己的方式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

  (2)小老师用卡片出示词语指名读、解释词语。(针对学困生)

  (3)小老师听写典型的词语。

  2、对课文内容的检查

  (1) 课文主要内容写了什么?

  (2)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

  (教师边听课边做记录,检查工作完后作补充、指导、评价)

  三、课堂反馈练习

  1、分组交流设计的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2、评选设计题目优秀的学生并给予鼓励。(特别是学困生)

  3、教师用小黑板出示练习题。(重点是学困生)

  4、反馈课文主要内容。(小黑板出示课文主要内容的练习题。)

  四、学生提出预习中的疑难困惑

  教师做好记录,以待下节课解决。

  五、针对课文内容及疑难布置第二课时的预习内容

  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2、教学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手段、方法:朗读、讨论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导入

  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

  (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深入学习,理解感悟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1)出示课件:

  屈原万分悲愤,就在……

  (悲痛悲伤)

  (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

  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

  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导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1、回顾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填写题词。

  (1)题词:

  端午节的习俗有( )( )( )( )。

  端午节是为纪念:(1)屈原为楚国( )。

  (2)屈原为百姓( )。

  (3)屈原( )屈原投江后,百姓们( )、( )、( )现在的端午节( )。

  3、自由的依据题词的顺序,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4、全班交流。

  三、资料扩展

  你还知道中国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小报。

  30 端午节的由来

  传统节日--屈原

  忧国忧民--投江自尽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

  2、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程序教与学意图

  一、看杨桃

  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11画杨桃 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

  二、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 会认6个生字;

  ⑵ 会读课文;

  ⑶ 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⑴ 谁读得最棒?

  ⑵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提问

  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

  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

  ⑴ 是否划出重点词句?

  ⑵ 是否会提问?

  3、评价提问:看谁会问?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

  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要在提问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齐探究

  1、读第一段,讨论:

  ⑴ 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

  ⑵ 练习朗读。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

  2、读第二段,讨论: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说自己的体会:“我”画画一丝不苟“。

  3、学习下一段过渡: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 “……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

  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

  后来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好意思,知道错了。

  4、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说说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

  5、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说。

  意思:

  ⑴ 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

  ⑵ 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

  ⑶ 应该实事求是。

  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

  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

  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对老师讲的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

  五、学表演

  1、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

  2、学生表演:

  讨论: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

  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

  六、学写法

  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

  1、运用呼应的手法:

  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2、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

  3、准确运用标点:

  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

  引导学生把读与写自觉联系起来。从读中悟写作方法。

  七、抄句子

  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

  2、读一读资料袋。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懂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分角色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感,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

  2、把本课与本单元学习的其他寓言进行对比,注意课文在形式上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知道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如果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的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8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进一步理解课文,体会诗歌的.节奏感,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

  教学难点

  让学生知道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如果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池子每天安闲地躺在泥土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河流背负着沉重的大船和木筏奔流不息、忙忙碌碌。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滔滔”“遵循”等生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词语的意思。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妇、滔”这些生字可以结合图片,学习“涯、循、验”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与形近字的区别。

  形近字对比示例:

  涯(生涯)—崖(山崖)

  循(遵循)—盾(盾牌)—遁(逃遁)

  验(应验)—脸(脸色)—险(危险)—捡(捡拾)

  (2)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示例:

  氵:滔(滔滔)—涯(生涯)—池(池塘)—流(河流)

  (3)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给诗歌划分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1~6):写池子享受安逸清闲的生活,不理解河流为何那么忙碌。

  第二部分(7、8):写河流不顾自身安逸,为人们做贡献。

  第三部分(9):写一年年过去,河流至今长流,池子已完全枯干。

  第四部分(10):点明主旨——才能不利用就会衰退,才能被懒惰支配就会一无所为。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明确:

  池子以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所以让河流放弃那种奔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活。

  2、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可是,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

  明确: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泥土比喻成鸭绒垫,突出了泥土的柔软、舒适;一个“躺”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池子积聚在泥土上的情态,表达出池子安闲、惬意的心情。

  3、河流所提到的“自然规律”指什么?

  明确:

  水要流动才能保持鲜活。

  4、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

  明确:

  因为河流抛弃了自身的安逸,年年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给人们带来了利益,所以河流受到人们的尊敬。

  5、池子和河流各代表了什么样的人?

  明确:

  池子代表那些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人。河流代表那些永不满足,负重前进,永远创造快乐和幸福的人。

  教师点拨: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课文就运用了这种手法,以池子象征那些贪图安逸的人,以河流象征那些积极进取的人。

  6、你从这则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明确:

  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如果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贪图安逸的池子,忙碌奉献的河流,你更赞同谁的观点呢?我想,大家还是更喜欢为人们做贡献的河流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要学习浪费才能、贪图享乐的池子,要做积极进取、创造价值的河流,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池子与河流

  池子:安闲无忧无虑完全枯干

  河流:忙碌滚滚滔滔长流不断

  利用才能积极进取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1、运用朗读、概括、圈划、评点等方法,了解课文的内容,深刻认识“真理产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道理。

  2、在品词炼句中,体会科学家善于发问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发问的热情,并逐步培养学生质疑、发问的良好习惯。

  教学策略和手段:情景创设、小组讨论、板书归纳法、

  散读、默读、质疑等方法。

  教学程序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资源运用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题。

  二、感知文本。

  老师吹肥皂泡、竖不到翁。

  激趣导入:这些都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我们是否留意过?留意之后又做些什么呢?也许大家不知道这些看似平常、司空见惯的现象中都蕴藏着伟大、鲜为人知科学发现。有时老师在想:为什么这样的现象对我们来说是熟视无睹?为什么我们与伟大的科学发现总是失之交?我们缺少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家叶永烈先生去做一次科学探访,或许我们会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找到一些答案。

  1、 朗读录音:

  要求:文章写到了哪几个有趣的生活现象?从这些生活现象中科学家们又发现了什么?

  2、 板书:

  洗澡水的漩涡 漩旋涡与地球自转有关

  蚯蚓的分布 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

  睡者的眼球转动 睡者的眼球转动与做梦有关

  (穿插关于18小节表述不当的质疑)

  学生交流。

  1、 学生认真倾听。

  2、 交流明确。

  三、研读文本。

  四、联系生活,拓展迁移。

  提出话题:三个生活中的偶然发现现象、三个生活中的问号让三位科学家开启了科学的大门,揭示了让世人瞩目的科学真理。可是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要发现真理说难也并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的。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1、老师提出小组讨论要求

  2、老师明确讨论要求、巡视指导。

  3、、适时追问引导:

  A三个事例中哪些词句能具体说明科学家有敏锐的目光?

  B 善于思考又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C 齐读15、16小节,你觉得又能给你什么启示呢?

  4、、归纳小结:科学并不神秘,科学也并不遥远,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板书),不断探究,不断思考,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解答了“一百个”(板书)问号“之后”(板书),才能把“?”拉直变成“!”(板书)也就是找到真理。

  1、 据我所知,在人类的发明,类似这样的例子何止这三个?同学们能否再介绍几个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

  2、 读完了课文,了解了人类科学许多感人故事,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呢?

  3、:难道我们的收获而已吗?大家有没有一种想亲身一试,做一回勇敢的实践者的愿望呢?

  4、小结: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我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真理,而是缺少发现,缺少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勇气”。愿今天的课能送给大家一双慧眼、一颗慧心、一双巧手,赶快抓住你身边、脚边、手边的每一样事物。“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之后,你也会从平凡走向伟大。

  1、学生研读文章(圈划批注)。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4集体朗读、个别朗读。

  1、同学们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

  2、学生交流。

  3、交流: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以及曾经产生的疑问。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语文三年级上册选读第一课《不懂就要问》

  1. 学习重点:

  是了解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勤学好问的。

  2. 学习难点是理解孙中山为什么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他勤奋好学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生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就要问

  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前面的问题及理解私塾、戒尺、

  霎时、鸦雀无声的词义)还有什么不懂的?

  3、指名分读课文正音

  4、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划出相关的词句

  3、集体交流阅读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时解决学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重点交流:

  a、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真、执著的态度)

  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有体会到什么?(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同时,解决孙中山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意思。

  4、分角色朗读课文:四人小组全班交流

  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6、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

  (四)拓展阅读,注重迁移

  1、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

  ⑧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2、布置作业:

  a、迁移练习。

  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

  b、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c、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找一些抄下来自勉呢?

  D、把课文中你认为是最打动你的句子抄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通过对“姓”的研究,使学生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的兴趣和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

  重点: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的兴趣和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

  难点: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的兴趣和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

  关键: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更多相关的知识。

  课时:一课时

  教具:有关姓氏的资料

  学具:查找的资料

  相关知识点:了解中国的姓氏

  教学突破点:了解相关的知识。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调查上首先要进行一个调查活动。调查我们班级同学的'姓氏。

  1、教师示范,学生仿照进行调查。

  教师先做个示范吧。“我姓( ),姓( )的同学请举手。”好,姓( )的共有( )人。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进行调查?先在表中找到你自己的姓,然后问问大家。

  2、将本班的姓氏调查表补充完整。

  二、扩展

  1、说说你知道的和你同姓的名人。

  2、讲关于姓氏的故事。

  《百家姓》为什么拿“赵”姓开头?

  3、复姓的介绍

  4、中国人、外国人姓氏的比较。

  三、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特色作业设计:

  回家把有关姓氏的故事讲给家长听一听。

  板书设计:

  我们来研究姓

  我姓( ),姓( )的同学请举手。”好,姓( )的共有( )人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意志的故事。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构想

  教学中,通过朗读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小路的险,重点指导学生读懂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两次走有什么不同之处,从而学习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格。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有关列宁的故事,谁来说一说?从中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今天,我们学习14课,出示课题:《登山》讲的也是列宁的故事,又表现了列宁的什么品格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三、讲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列宁为什么要走危险的小路?

  3、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二、三段。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理由。

  3、师生共同归纳。

  (1)指名读直接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出示投影片,引导学生观察、体会。

  (2)有关这条小路,巴果茨基是怎样说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3)巴果茨基是怎样通过这条小路的?

  A、指名读相关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B、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巴果茨基轻轻舒了一口气,说明什么?

  (4)列宁是怎样走过这条小路的?

  4、下山的时候,列宁仍然坚持走小路,第二次走和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1)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2)师生归纳。

  A、第一次必须走,因为要看日出,时间不够。第二次是列宁自己坚持要走;

  B、第一次走:跟、停、定了定神、碎小的步子移动。第二次走:先走、毅然决然

  (三)学习第四段

  1、从山上回来,列宁为什么还要走小路?

  2、课文最后,列宁讲了什么话?这段话每句讲什么意思?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3、齐读第四段,反复朗读列宁的话。

  4、在两次走小路中间,作者还描写了一段日出的景色,写的非常美,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为什么写这一段?(蕴含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寓意。)

  四、总结全文。

  作业设计

  1、从查找关于列宁的资料。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看日出 第一次:跟、停、定了定神、

  登山 碎小的步子移动 自觉磨练

  走小路 自己意志

  (危险)第二次:先走、毅然决然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一、讲活动

  1、回忆近期开展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一活动。

  中华传统文化真是多姿多彩、博大精深呀!一时半会儿是说不完的。我们在活动过程中,搜集了那么多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看到、听到了许多许多。那,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呢?

  2、小组交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请他们提意见。

  3、全班交流。

  ①指名同学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介绍给大家。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说出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介绍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②介绍同一传统文化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说说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介绍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的和谈学习体会的要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二、写活动

  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记录活动过程的,可以介绍自己学到的有关知识的,还可以谈学习体会的,整理一下,写成一篇习作。

  三、修改习作

  1、小组内互阅习作,提出修改意见。各自根据同学提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

  2、教师选取优秀习作加以评价,发现带共性的问题适当指导。

  四、交流习作

  1、把自己写的习作介绍给更多的人,做一名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2、班内交流习作,选出写得好的,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 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以四季的图画导入,让学生谈谈四季的特点,并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从而导入本课——《四季》

  二、 新课内容

  (一) 读课文

  可根据学生的要求,在课件中点击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按钮,分别学习课文。也可利用录音领读。

  (二)认字:

  会写的字:“七、八、九、无”,有笔画顺序。

  生字:11个

  (三)练习

  1.分角色读课文。

  分配小朋友扮演草芽、小鸟、荷叶、青蛙、谷穗、雪人,每句话的一、二两行大家读。第三行分别由演草芽、荷叶、谷穗、雪人的小朋友读。每个演员都要尽情发挥,表演起来,开始。

  2.分组绘画四季。

  师:老师再给大家一个表现的机会。我们学习了《四季》,大家能画出四季吗?现在老师给大家分四组,第一组为“春季”,第二组为“夏季”,第三组为“秋季”,第四组为“冬季”。你愿意画哪个季节,就到哪一组。(插“春、夏、秋、冬”小牌子。)

  学生听音乐画画。

  师:音乐停止,小朋友们也停下手中的笔,听他们说一说。

  三、 总结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仅画得好,说得也好。

  播放音乐和四季的风景画面。

  师:春天,温暖的`阳光融化了山涧的冰雪;夏天,新嫩的绿叶有美丽的花朵为伴;不知不觉中,秋天便悄悄走近我们的生活,它无声无息,天空是那么开阔、高远;冬日,皑皑白雪珍藏了过去、而明天,将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开始。

  师:你学了这一课懂得了什么?

  生:四季很美。

  生:我们要保护自然,使四季更美。

  师:最后让我们齐背课文,每位同学都可以尽情表演。

  课后小结

  春天,温暖的阳光融化了山涧的冰雪;夏天,新嫩的绿叶有美丽的花朵为伴;不知不觉中,秋天便悄悄走近我们的生活,它无声无息,天空是那么开阔、高远;冬日,皑皑白雪珍藏了过去、而明天,将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开始。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