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10 11:06:0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集合3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语文教案【集合3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活动背景

  文学世界里,有着丰富的宝藏。而这些宝藏,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去挖掘,去品味。书会让你知道怎样的人让人敬重;书会让你知道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书会让你知道自己的祖国有怎样的壮丽;书会让你知道怎样去体验人生、品味生活;书会让你知道你未曾发现的精彩和神奇;书会让你知道……这是一种诱人的享受!

  二、活动目的

  在文学的田地里,让我们一起发现、一起体验、一起享受、……一起享受人生中不可缺的文学味道。能在活动中品尝文学的滋味,喜欢文学,热爱文学,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三、活动准备

  回顾一下自己以前读过的书籍,可以列出一个曾看过的书目,想想自己读书的感受怎样,想想哪本书让你受益匪浅,让你最有感触,让你爱不释手,让你……可写一篇读书体验或感受。并向大家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想好怎样推荐给别人。

  四、活动过程

  1.“比”读书

  a.比比大家谁的见识广(你读过多少书)

  b.抢答文学常识(答对者发奖品)

  c.老师介绍一些学生没有提及的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

  2.“谈”读书

  a.想想哪本书对你影响最大、或你自己最喜欢、或你自己最有感触……,跟大家交流一下。

  b.谈谈你下一阵子打算去读哪一类书或哪一本书,说说为什么(同时交流一下查阅的方法)。

  3.“品”读书

  品品读书给你带来的感受,或感觉,或某种情感。

  4.“写”读书

  向大家介绍或推荐一本书或一类书,写写读书的趣事或乐趣(与同学交流)。

  *以上这些活动细节展开的`同时,大家交流各自读书看报的习惯,更好地使自己养成科学的良好的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圈点勾画评)。

  *与此同时,班团委负责其中的各项活动(如,我所了解的一位大作家,比比谁最了解文学——文学常识比赛等等。老师给予他们帮助。)

  五、活动成果

  1.以“我与书”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

  2.四人小组出一份手抄报(主题:“我的挚友——文学”)。

  3.我喜欢的一位大文豪(a.小文章“我喜欢的中国大文豪”b.班刊“大文豪”)。

  4.写写“读书的味道”(读书心得体会)。

  六、活动总结

  1. 学生谈活动的收获。

  2. 老师的展望(重读书习惯的养成)。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 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 18 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借助页下注释、工具书,表述出文章大意,揣摩越巫的形象;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讨从文中获得的启示,并能运用所得解决生活中的“越巫”问题。

  教学重难点:

  揣摩人物形象,探究生活中的“越巫”现象并学会科学的处矸椒ā?nbsp;

  [课前学习]

  借助页下注释、工具书,理解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还珠》中的萨满法师导入[录像]

  巫师巫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有信徒。即使在文化较发达的今天,巫术在社会中仍有一定的市场。如何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呢?

  明代的方孝孺在他的《逊志斋集》中就讲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方孝孺的《越巫》。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小组活动:基础大比拼

  [小组合作理解文章,探讨并整合问题。]

  提出学习任务:

  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尝试自己翻译文章。

  (1)划出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

  (2)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将小组交流后认为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全班交流时提出。

  [老师可视课堂情况增加问题作为小组竞赛挑战题,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大家的合作学习,我们大致了解了文章的'内容,那么哪个小组能勇敢地站起来为大家概括一下,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教师引导学生用六要素概括]

  三、深入理解主题:挑战法官

  越巫死了,悠悠岁月流逝,数千年后的今天,越巫的子孙将此案递交法庭,要求严惩“真凶”,但越巫之死,到底是谁的错呢?如果你也在法庭之上,你有什么看法?

  (1)先请同学们在文章中寻找线索,找出并确定“真凶”;

  (2)在小组内交换意见并加以整合,准备发言,发言时要做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投影“我们小组认为应为越巫之死负责,因为……”

  [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性评价,或请其他小组同学补充、评价]

  一场跨越千年的案子落下了帷幕,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同学们,从这个案件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并过渡]

  四、比较阅读

  板桥三娘子(节选)

  (前文内容简介:有个叫赵季和的人,有一次到板桥住店,无意中发现店主三娘子把施过巫术的荞麦烧饼给旅客们吃。旅客吃了这种烧饼后都变成了驴子。三娘子把他们的财物占有已有。赵季和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于是——)

  后月余日(1),季和从东都回,将至板桥店,预作荞麦烧饼,大小如前。既至,复寓宿焉。三娘子欢悦如初,其夕更无他客,主人供待愈厚。窗深,殷勤问所欲。季和曰:“明晨发,请随事点心(2)。”三娘子曰:“此事无疑(3),但请稳睡。”半夜后,季和窥见之,一依前所为(4)。天明,三娘子具盘食,果实(5)烧饼数枚于盘中,讫更取他物(6),季和乘间走下,以先有者易其一枚,彼不知觉也。季和将发(7),就食,谓三娘子曰:“适会(8)某自有烧饼,请撤去主人者,留待他宾。”即取已者食之。方饮次(9),三娘子送茶出来。季和曰:“请主人尝客一片烧饼。”乃拣所易者,与噉(10)之。才入口,三娘子据地作驴声,既立变为驴,甚壮健。季和即乘之发,兼尽收木人木牛子等(11),然不得其术,试之不成(12)。季和乘策所变驴,周游他处,未尝阻失(13),日行百里。

  (选自《河东记》)

  注释:

  (1)[后月余日]:一个多月后。(2)[随事点心]:随便准备点吃的东西。(3)[无疑]:不必担心。(4)[一依前所为]:一切与上一次的做法(即制作荞麦烧饼的方法)一样。(5)[果实]:果然盛上。(6)[讫更取他物]:做完这件事,又去取别的东西。(7)[发]:出发。(8)[适会]:恰巧。(9)[方饮冰]:正在吃饭的时候。(10)[噉(dàn)]:同“啖”,吃。(11)[木人木牛子]:三娘子制作荞麦烧饼的工具。(12)[然不得其术,试之不成]:(虽然有了工具)但是不会她的法术,试验没有成功。(13)[未尝阻失]:没有发生过驴不服乘骑的事故。

  问题情境:

  《板桥三娘子》和《越巫》这两个故事,有什么异同点呢?请选取你感兴趣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要求:

  (1)先独立选取角度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成员分工明确。

  (2)小组长整理小组发言,小组成员合作认真填好记录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翠鸟教案05-02

语文诗经教案05-31

语文《检阅》教案06-10

《语文园地》教案05-21

语文《饮酒》教案01-12

语文复习教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