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10篇【集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
2.过程与方法: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已学知识,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教学重点]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市有哪些公园吗?有一个小朋友也去了一趟小公园,在这个小公园里,它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老师今天也带你们去一趟这个公园,看看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出示小公园的挂图。这就是那个小公园,同学们,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2、在同学提出的许多问题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点研究其中的一个与我们这段时间学习的数学知识——周长有关的问题。
3、你能指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如果让你来计算这个公园的周长,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你有办法获得这些信息吗?
4、现在老师告诉你们这些信息,你能求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试试看。
5、让学生展示不同解法。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你们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求小公园的周长的方法吗?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在这个小公园的附近,小动物们还拿着一些很有趣的事物和图形,你们认识它吗?
我们班有六个组,老师这里一共有六个图形,每个组可以拿几个?但老师想请每个小组算两个图形的周长,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
2、今天我们一起去游玩了一个小公园,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填空选择专项练习
一、填空(18分)
1、 的4倍是( ),( ) 的是20。
2、一个数的比4.5多20%,这个数是( )。
3、等边三角形的边数与正方形边数的比是( ),比值是( )。
4、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5、从甲地到乙地,客车要行4小时,货车要行5小时,客车速度比货车快( )%,货车速度比客车速度慢( )%。
6、在3:2中,如果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要加上( )。
7、甲数的等于乙数的' ,乙数比甲数多( )%。
8、一块三角形菜地,边长的比是4:3:5,周长是168米,其中最长的边长是( )米。
9、抽样检验一种商品,有48件合格,2件不合格,这种商品的合格率是( )。
10、把7/8:1.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11、某商品在促销时期降价20%,促销过后又涨20%,这时商品的价格是原来价格的( )%。
二、判断(5分)
1、某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7:8,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 )
2、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与面积相等。 ( )
3、一个数增加15%以后,又减少15%,仍的原数。 ( )
4、海尔电器厂今年的产值比去年增加120%万元。 ( )
5、把500克糖加入5千克水中,糖占糖水的 。 ( )
6、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7、六年级今天缺席4人,出勤46人,出勤率是92%。( )
三、选择(5分)
1、0.3的倒数是( )
A、 B、3 C、
2、把5克食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和水的重量比是( )
A、5:100 B、5:105 C、1:21 D、21:20
3、同一圆内半径是直径的( )
A、 B、2 C、π
4、甲数的是24,乙数的是24,甲数与乙数的比较( )
A、甲数大 B、乙数大 C、一样大
5、a、b、c三个数都大于零,当a×1= ×b= ×c时,最小的数是( )
A、a B、b C、c
6、在含盐30%的盐水中,加入5克盐和10克水,这时盐水含盐百分比是( )。
A、大于30% B、等于30% C、小于30% D、无法确定
7、甲乙两股长1米的绳子,甲剪去 米,乙剪去 ,余下的绳子( )。
A、甲比乙短 B、甲乙长度相等 C、甲比乙长 D、不能确定
8、已知8X + 8 = 24,则4X + 3 = ( )
A、11 B、10 C、9 D、8
9、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后,甲车行了全程的 ,乙车行了全程的 ,( )车离中点近一些。
A、甲 B、乙 C、不能确定
10、用汽车运一批货,已经运了5次,运走的货物比 多一些,比 少一些,运完这批货物最多要运( )次。
A、8 B、9 C、10 D、11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所讲的《圆锥的体积》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实验版,第十二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二.设计思想
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新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甘做学生的朋友,引导其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探究”全面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自主探究所学的内容,完全改变过去被动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教材我想通过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中倒水或沙的实验,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3sh.即就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例2是已知圆锥形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沙子的体积。这是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个例子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一些与计算圆锥形物体的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前面学生对圆锥、圆柱立体图形的特征已进行了学习,对其特征也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可以熟练地计算圆柱的体积、表面积、侧面积。这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 识 技能: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实践操作中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情 感 态度: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热爱生活,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能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六、教法选择
利用多媒体、观察法、实验法、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
七、学法指导
观察实验 —合作探究—达标反馈— 归纳总结
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同样的圆柱形容器若干、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若干、水和沙土。
九.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 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并请学生说出图形各部分的名称。
2. 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1.多媒体课件呈现出动画情景故事(配音乐):
盛夏的一天,森林里闷热极了,小动物们热得喘不过气来,都想吃点解暑的东西。漂亮的小白兔去冷饮店买了一块圆柱形的冰麒麟,聪明的狐狸拿着一块圆锥形的冰麒麟想和它交换…… (多媒体课件展示两块冰麒麟等底等高)
2.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一:小白兔上当了吗?
问题二:狐狸和小白兔怎样交换才算公平?
3.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体积》这一节课,然后帮帮小白兔好吗?
【自主探索,动手实验】
出示思考题: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你们小组是怎样实验的?
1. 小组实验。按照实验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项(多媒体课件展示)
每四人为一小组,各小组长带领三个成员动手操作实验,教师在教室巡回指导。
2. 全班交流。
组织收集信息 —— 引导整理信息 —— 参与处理信息
3. 引导反思。实验过程让学生积极发散思维,各抒己见。
4. 公式推导。
全班同学集体观看多媒体课件的实验过程,并结合自己的实验活动试着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圆柱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或者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1/3。
用字母表示为: V=1/3sh
5.思考:如果要计算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那些条件?
6.问题解决。
故事中的小白兔和狐狸怎样交换才公平合理呢?它需要什么前提条件?(课件出示:等底等高)
【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例2:建筑工地上有许多沙子,堆起来近似一个圆锥,这堆沙子大约
有多少立方米?(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具体解题过程让同学们自己大显身手,个别学生可以上讲台板演,然后教师作最后讲评。
【练习巩固】课件出示,师生共同完成。
一.判断。
1、圆柱体的体积一定比圆锥体的体积大。 ( )
2、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 ( ) 3、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 ) 。
4、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如果圆柱体的体积是27立方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米。( )
二.填表。
已 知 条 件 体积
圆锥底面半径2厘米,高9厘米
圆锥底面直径6厘米,高3厘米
圆锥底面周长6.28分米,高6分米
【拓展延伸】:
有一根底面直径是6厘米,长是15厘米的圆柱形钢材,要把它削成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零件。要削去钢材多少立方厘米?
【质疑问难,总结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圆锥的体积有哪些新的认识?请谈谈自己的感想和收获。
【作业布置】
课本25页第3、5、8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说课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旋转与角》,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教材从旋转纸条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的概念。本科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中仅依靠观察现有图形推出概念的方式,该静态观察为动态描述,通过旋转的过程建立角的“动态表象”,将平角、周角与直线、射线直观的区分开来,同时在旋转的过程中感悟平角、周角及锐角、直角、钝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本课教材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它是在学生自己旋转纸条的过程中观察、比较,根据自己的直观体验,感悟旋转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角的形状与大小不相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和辨认平角、周角。
2、经历认识平角与周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感知图形的旋转。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旋转操作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简单的说出他们的特征及构成。
教法学法: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2、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变为学堂。
3、采用让学生自主发现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开课前拿出自己做好的活动角,引出角,进一步认识各种角的特点,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角”做好铺垫。
2、幻灯片呈现复习的`内容,复习学过的锐角,钝角,直角。
3、思考问题:角是怎样形成的?
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1、让学生旋转自己的活动角,提问学生当角的两边经过旋转成一条直线时,这时所成的角什么?引入平角的概念。
2、同样的方法引入周角的概念。
让学生提出疑问,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使学生所有的思维都被调动起来,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权。在学生经历了操作,探索和发现之后,教师PPT演示,总结学生的发展。
3、课堂活动寻找生活中的角。
在认识了平角和周角,并掌握了他们的特点之后,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角。
三、说课堂练习
本课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另一方面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实习那是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板书设计:
旋转与角
平角 周角
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 两条边完全重合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找因数,观察它们的特点,初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
2、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的观察,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正方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 先复习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的分类。
2、 教师引入:同学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找质数。
板书课题:找质数。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拼一拼
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谁拼的.方法多,动作还快。
(同桌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可以合作,并完成书第10页的表格。)
2、学生 汇报,教师填表(投影出示下表)
小正方形个数(n) 拼成的长方形种数 n的因数
(1)让学生观察左表中各数的因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2)结合上面的发现,将212各数分为两类,说一说这两类数分别有什么特点。
3、教师提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4、教师: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
1、在1 4 7 10 11 15 17 18 21这些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2、完成课件练一练1、2题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五、作业。
优化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一、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和复名数改写说的方法,巩固已学过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思路,以及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不,提高计算能力。
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认识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特点,灵活选择解题方法,更加明确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方法;及其解题的关键和思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数的`大小比较
1、名数的改写
3。2吨=()千克5厘米=()米
3吨50千克=()吨3。5吨=()吨()千克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2、做期初复习第7题。
三、复习解方程和混合运算
1、做期初复习第8题。
2、做期初复习第9题。
提问:按照运算顺序,这里的4道题要怎样算?有没有简便算法?
四、复习应用题
1、做期初复习第10题。
提问: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比较恰当?为什么?数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你能列方程解答吗?
追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列方程的?你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2、做期初复习第11、12题。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做,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列式的,每一步表示什么。
五、作业
期初复习第9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练习二 p38
教学要求:
巩固6、7、8、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算式卡、小圆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学生独立完成,请一学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
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
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
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1-32页的例题7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2.培养学生笔算除法的计算能力,养成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以及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为什么要落下来。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展示台、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判断下面各题的商各是几位数。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6)804 8)712 5)305 2)206
师:请同学们想想下面各题的商最高位在什么数位上,商是几位数。
2.笔算(选择你喜欢的一道题进行笔算,两题都算也行)。
505÷5 804÷4
指名演算,其余的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完成后,师问:为什么商中间有0?(学生回答)
师:这两题是我们昨天学的商中间有0的除法,同学们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商中间有0的`除法,它比昨天的还难,但只要大家用心思考、积极动脑,一样能学得很好。(板书出示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例7:(1)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师:全班一起把题目读一遍。(学生读题)
(1)找找这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指名回答)
(2)根据条件和问题你想怎么计算。
师:为什么用除法,有没有别的想法?
生:没有用除法计算最正确。
师:他说的很好,陈老师也这么认为。接下来我们就试着独立笔算这道题。
(3)学生试算,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笔算过程,并展示在黑板上。
(4)师: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好,为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5)评价:班级交流哪种算法最好,对学生的算法进行评价。适时进行表扬鼓励。
(6)归纳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商中间有0的除法,它和804÷4这题都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为什么8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要落下来而8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用落下来呢?
2.比较 832÷4 804÷4
8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0,落下来和个位的4相加还是等于4,落下来没有意义,所以不用落下来;8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3,落下来除以4不够商一个十,和个位的4合起来就是32个一,除以4商8个一,所以要落下来。
______
3.巩固5)525
现在请同学们笔算这道题。
学生练习后,问:你是怎样想商中间的0的,为什么?
如果不笔算,你能不能马上判断出商中间有没有0呢?看看上面的题目能不能找出其中的规律。想一想,看谁最聪明。(最高位是除数的倍数,十位比除数小商中间一定有0。)
三、巩固练习
______ ______
1.选做 3)615 6)624
______ ______
5)517 4)826
学生完成后讲评,问:怎样检查计算是否正确呢?(验算)
2.当一回小医生(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 0 1 1 7
5)5 1 5 4)4 2 8
5 4
5 2 8
5 2 8
0 0
5.编题游戏。
师说一位数,生说三位数使它们相除商中间有0。学生回答后再笔算进行验证。你们说了这么多数,是不是都符合游戏规则呢,想不想验证一下?笔算看看。
四、知识应用:第33页第1题。
306÷3 360÷3 680÷4 608÷4
517÷5 403÷8 262÷6 564÷7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规律。
2.掌握带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转化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带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规律.
教学手段:
引导——活动——讨论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知识复习
(二)引导探究:带括号的方程的解法。
例1.2(x-2)-3(4x-1)=9(1-x).
解:(怎样才能将所给方程转化为例1所示方程的形式呢?请学生回答)
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1,得:
遇有带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三)练习:(A)组
1.下列方程的解法对不对?若不对怎样改正?
解方程2(x+3)-5(1-x)=3(x-1)
解:2x+3-5-5x=3x-1,
2x-5x-3x=3+5-3,
-6x=-1,
2.解方程:
(1)10y+7=12-5-3y;(2)2.4x-9.8=1.4x-9.
3.解方程:
(1)3(y+4)12;(2)2-(1-z)=-2;
(B)组
(1)2(3y-4)+7(4-y)=4y;(2)4x-3(20-x)=6x-7(9-x);
(3)3(2y+1)=2(1+y)+3(y+3)(4)8x+4=2(4x+3)-2(-3+x)
(四)教学小结
本节课都教学哪些内容?
哪些思想方法?
应注意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圆柱,谁能说说这位新朋友长什么样子以及有什么特征吗?
1.圆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2.圆柱各部分的名称(两个底面,侧面,高)。
3.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同学们对圆柱已经知道得这么多了,还想对它作进一步的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以前我们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观察一个长方体,我们是怎么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呢?(六个面的面积和就是它的表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结果: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侧面积练习:练习二第5题
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尝试练习。
(1)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2.5分米,高0.6分米。
②底面直径8厘米,高12厘米。
(2)求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
①底面积是40平方厘米,侧面积是25平方厘米。
②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5分米。
5.小结:
在计算圆柱形的表面积时,要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有时候给出的是底面半径,有时是底面直径。)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2.练习二第6,7题。
四、课后思考。
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在计算表面积时都可以用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来计算呢?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11-04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5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