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9篇[精品]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①通过此次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引导学生搜集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
活动重点
①搜集语言现象并归类整理。
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①布置任务,学生分组。学生可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
②利用国庆节搜集资料,调查、筛选、梳理,把同属于一类型的资料编在一起。
③将资料整理成PowerPiont讲稿或将小组资料整理文字材料。
活动方法:
竞猜
活动手段:
多媒体
课时:
2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见课件)
二、小组确定活动目标
1、从媒体学语文
2、从名字中学语文
3向人民群众学语文
4从传统文化中学语文
5从广告中学语文
三、小组成果展示
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同学们的实践,对于同学的思考给予高度赞誉。
四、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初步掌握了查找资料的方法,搜集了家庭、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沟通了课堂内外,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五作业(见课件)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构想】
现在的学生,都拥有美好的理想。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此时,该如何面对呢?是积极进取,还是踟躇不前?为此,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刻,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树立必胜的信心,坚定成功的信念,学会找寻解决困难的方法;引导他们在感知和体验文本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并从中受益,以便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八年级,正是学生思维从感性向理性过渡的重要时期。本文的相关内容与学生固有的信息储备形成了一定的信息差,所以本文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刺激和丰富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针对以上的分析,教学中拟采用以下方法:
1.首先布置预习。
从两个大的方面引导学生预习:①请同学们提出自己最感困惑的问题。②用笔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或词语,并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2.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准备从以下几个角度切人:
①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解决疑难问题。③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重点段落,体味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④引导学生深人探究,把握文章的主旨。⑤体验反思: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供吸纳和构建的平台。
3.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人生经验”。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
1.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
2.感受文中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自主解读文本,充分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
2.课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和品味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和运用恰当的方法去战胜困难。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难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安排] 一课时
1.认真预习课文,读一读,想一想,品一品。
2.熟读课文,揣摩精彩的字、词、句、段,结合自己的理解与体验,联系实际,谈谈体验或启示。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 导人新课,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 导语 一: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紧张害怕的经历吗?如果有,请你谈一件令你紧张害怕的往事。
(学生们纷纷谈自己的经历)
师:大家谈得好极了,谈出了自己的真切体验。看来啊,亲身经历的害怕的事的确令人难以忘记,也许这种体验会让我们铭记一辈子。现在,让我们来共同感受一下:一位8岁少年是如何战胜紧张与害怕的。
导语 二: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冒险的经历吗?如果有,请你们谈谈具体的经过,然后说说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教训(或道理)?
(学生们谈经历和感悟)
师:今天,我的收获很大。因为我感受着大家的感受,体验着大家的体验,感悟着大家丰富多彩的人生思考。我相信,这种分享,不仅仅是对我,对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这一板块,旨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在两个班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导语 ,结果有很大的差别。导语 一能够让全体学生很快地进入状态,搜寻翻找记忆中的往事,课堂气氛一下子被激活;而导语 二却让部分学生卡了壳。因为多数人没有经历过冒险的事,所以根本就无从谈起。此外,对初二的学生而言,本文叙事性很强,所以我力图让学生在文本的影响下,学会有条理地陈述一件事。)
二、走进文本
1.整体感知文本。
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鼓励他们根据提示,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
师:首先请同学们各自大声朗读课文,带着两个任务去读。
第一,请依据我的提示,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提示:在一个闷热的下午,我————,最后。)第二,提出你感困惑的问题。 (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师为什么要给一定的提示呢,直接让学生表述不行吗?原因有两点:第一,避免学生步入“泛泛复述课文”的误区;第二,给学生搭梯子,让其“跳起来摘桃子”,在实践中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学生读课文,并在书上圈点勾画。教师板书完“提示”后,在学生中巡视。在此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据此。教师在黑板上进行了集中归类。
字词有:
啜泣(chuò) 瘦骨嶙峋(Iín xún) 噗噗(pū) 训诫(jiè)
纳罕(nàhǎn) 迂回(yū) 头晕目眩(xuàn)
(这个环节是在教学过程 中随机生成的。我原以为这一课的生字词比较简单,就可以忽略不讲。可事实上学生的水平千差万别,不了解的大有人在。由此看来,教师还得引导学生多多积累字词,不可听之任之。)
师:一位教育专家说过:生命的交往、思想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往往能够进射出智慧的火花。下面请前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问题。’把能够解决的问题在组内尽快解决,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筛选和整理,然后提出一两个全组最难解决的问题,并写在纸条上交给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我相信,凭着大家的聪明才智,一定能给我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我在备课过程中,就琢磨:如果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提出了想象性或探究性的问题,可以适时适地解决;如果学生未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部分问题或创设相关情境。)
师:(教师边收问题边赞美学生的提问)大家所提的问题,的确有深度、有个性,简直让老师无法取舍。下面让我们来共同筛选出最难解决的问题吧
2.质疑探究。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有关疑难问题(教师也可参与其中),然后共同整合出有价值的问题。
用投影仪呈现问题:
⑴文章开头“虽已时隔57年,可是那种闷热我还能感觉得到”,57年了,闷热仍然能够感觉得到,可能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⑵“我”明明知道这座悬崖是“不可能登临的'禁地”,为什么偏偏要去攀爬呢?
⑶杰利对“我”有点不放心,可他为什么“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呢?
⑷如何评价杰利和其他的小伙伴?
⑸文中第14自然段最后一句“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时,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明明是自己哭,为什么到后来才“发现原来是我自己”呢?这种说法是否合理?
⑹“暮色苍茫,天上已出现了第一颗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昏暗”这句话除了描写当时的景物外,有没有特别的含义?
⑺当“我”被困在悬崖的石架上,欲上不能,欲下不得时,心里会怎么想?
⑻父亲为什么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⑼父亲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而是让“我”自己下来?(请想一想父亲此时的心理活动)
⑽依据课文内容,请谈谈“我”在爬下悬崖的过程中,心里是怎样想的?
⑾父亲是怎样指导我走下悬崖的?
⑿当“我”投入父亲的手臂中时,为什么会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为什么说“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
⒀为什么作者觉得走过的路很遥远?
⒁作者把爬下悬崖的过程描写得如此细致生动,有什么目的?
⒂“我曾屡次发现,当我因为看到前途遥远可怕以致灰心,丧气时,我只要想到很久以前我在一座小悬崖壁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⒃设想一下,如果是你在上面,你的父亲会怎样救你下来呢?
⒄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⒅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⒆假如你是除了“我”、杰利以外的其他小男孩中的一个,你能尝试着评价一下“我”、杰利以及其他小男孩吗?
⒇如何理解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深刻含义?文章标题能否改成“童年往事”,为什么?
(以上绝大部分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来的,极少数是我充实进来的。我认为这些问题都有一定的深度。比方说:⒃一⒆题的设计,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层理解;而且通过“假设”,可以让学生进入情境,去拥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取向等等,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
师生互动,共同整合出三道有价值的问题:⑵ ⑸ ⑿
(下面要进行的这一板块,可以围绕“把握内容主旨;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这两个大的方面切入。)
3.深入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个问题呢?原因:一、这三个问题能够贯串全文,起到统率全篇的作用,其中第三个问题与主旨的关系最为紧密;二、如果解决了前面两个问题,教师就比较容易引导学生升华、拓展和联想第三个问题及相关情境。)
(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紧扣文本,不能架空分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课堂上,应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说出独立的见解和感受,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课文的人文内涵。)
“我”明明知道这座悬崖是“不可能登临的禁地”,为什么偏偏要去攀爬呢?
提示:①不服输,敢于向自己的弱点挑战。②从众心理在作怪。③爱面子,禁不住小伙伴们的激将才去的。(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大可不必强求答案的唯一性。以上三种答案都可以。)
文中第14自然段最后一句“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时,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明明是自己哭,为什么到后来才“发现原来是我自己”呢?这种说法是否合理?
提示:合理。当被困在悬崖的石架上,欲上不能,欲下不得时,“我”害怕极了,紧张与恐惧已占据了整个身心,以至于精神恍惚,形成错觉。
当“我”投入父亲的手臂中时,为什么会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句话提到的“经验”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
(首先,我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16-----22自然段。因为这部分是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所在。为了快速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验角色,就必须引导他们读文本。朗读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向文本,与作者对话交流,进行心灵碰撞的过程,是一项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语言基本功训练。朗读中,一面是课文的丰富内涵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一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多元反应。因而,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发展语感的重要途径。)
提示:因为“我”原来身体不好,一向胆小,面对困难就感到紧张害怕甚至恐惧,而今天运用父亲“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我”终于攀下了悬崖,“我”感到既惊奇又自豪。通过这次经历,“我”战胜了怯懦,战胜了自我,变得坚强、勇敢和自信。所以当“我”投入父亲的手臂中时,会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因为经历爬悬崖这件事后,我明白了一个经验(即人生道理):面对困难,除了要有信心和勇气外,还要有战胜困难的智慧与方法——学会把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并且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去克服。
(教学时,如何把这个问题向纵深处挖掘、探究。取决于教师引导的合理性和丰富性。引导得好,就会出彩出新,师生共同受益;引导得不好,就会贴标签,可能会把主题强加给学生,这样师生都觉得索然无味。学生们可能会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这个问题的若干内涵,比如说:中西文化的差异、喜极而泣的情感狂澜、父子之爱以及“由不自信到自信再到充满巨大成就感的心路历程”等等,总之,围绕本问题,联系文本内容,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和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做最大程度的开发。)
三、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供吸纳和构建的平台。
师:刚才,大家提出了那么多精彩纷呈的问题,的确令我佩服。在此,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我提的问题是:
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在爬下悬崖之后,如果请你跟爸爸、妈妈、杰利和其他小玩伴说几句心里话,你会跟他们分别说些什么呢?
(学生们踊跃陈述自己的想法)
(这一板块是解读层面上的“创造性解读”。这个“假设”问题,能使学生在深入体会文本内容的同时。再次激活思维和丰富角色体验。教师正好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主旨的基础上重构和健全人格品质。至此,这节课就较全面地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
结束语:
师: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而我却要说:不经过心灵的磨练,哪能够真正地成熟起来?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许多沟沟坎坎,曲曲折折。此时,除了要有信心和勇气外,还要有战胜困难的智慧与方法。学完这一课,相信大家会有很大的收获。在此,我真诚地希望大家: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够“走一步,再走一步”,学会把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并且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去克服。你会惊喜地发现:原来前途如此美好,世界如此奇妙。
(总结全文,鼓励学生积极应对人生中的困难。)
四、布置课外作业
鼓励学生与生活对话:联系实际,请大家谈谈自己的“人生经验”。
(教师所布置的作业 应该有价值。备课时。我反复思考什么样的题目最有效用,经反复权衡,选择了此题,因为我认为这道题能够打通学生的阅读感知和生活经验的通道,学生一定有话要说。事实上的确如此,学生听与说的积极性都很高。)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第二、三段,学习有关句子的句式。
2.认识课文开头、结尾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3.总结课文。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录音,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组织学生读议。
①母女之间有哪些意见分歧?她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②你认为谁的意见是正确的?为什么?
(3)自读课文,划出反映妈妈品质的语句。
(4)比较句子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出示灯片)
①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
②天下着雨,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
(第一句把“还下着雨”放在后面,“再说”增强了说话的气势,使句子具有一种理直气壮的意味。)
(5)分角色读课文的.第二段。
(6)从“我”和妈妈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妈妈是怎样一个人?(对工作高度负责,为培养下一代无私奉献。)
2.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课文开头和结尾写雨小、雨细有什么作用?
(结尾和课题、开头呼应,耐人寻味。蒙蒙细雨既小又细,使人几首觉察不到它的存在,这正像默默耕耘在教育战线上的人民教师,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无私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作者借景抒情,赞美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暗示了课文的中心。)
3.总结全文。
4.布置作业。
(1)指导完成作业本第4题。
(2)完成作业本第3、5题。
(3)选做作业本第6题。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择事例,并围绕中心有条理的写清事情的经过。
2、养成写前列提纲,写后认真修改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写清事情的经过。
2、写己认识的变化
教学过程:
1、口述交流,确定事件。
(1)学生回忆以前做过或者遇到过的事,在小组内交流。
(2)老师指导学生选材,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或遇到过的,现在认识到当时没做好的事。
(3)汇报、评说。
2、围绕中心,选择事例。事例必须有代表性而且是真实的,重点写清自己的'认识是怎样变化的,鼓励学生要分步把经过写具体。
3、读写结合,借鉴方法。
(1)欣赏例文,借鉴运用的方法。
(2)再次修改,练说。
(3)师生共评。
4、编写提纲,动笔写话。老师指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和恰当的方法来表现个人认识的变化,指导学生把意思表达清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互相交流,认真修改。修改时,要注意不写错别字,把语句写通顺,更重点的是把事情经过写具体。
6、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六上语文教案回顾拓展三。
2.读背并积累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3.推荐课外读物。
教学重难点:通过交流平台,体会课文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好处。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根据“课外书屋”的推荐书目,学生提前了解相关书籍,给自己喜欢的书籍些一段广告词、一份推荐书或简介。
板书预设: 诚信
轻诺必寡信。
民无信不立。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人。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1.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本组课文如一首首心灵之歌,唱出了动听的爱的旋律,唱出了人间真情。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快乐地走进“回顾·拓展三”。
2.板书:回顾·拓展三
二、学习“交流平台”,分享精彩片断1.先做后交流人物美好的心灵
桑娜和丈夫——善良、富有同情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残疾青年——善良、宽厚,不计个人得失,关心他人读书,
老教授——无私地关心、鼓励下一代成长
苏珊——善良乐观,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2.课文是如何通过描写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呢?
分享精彩片断一——环境描写
学生交流课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对于抒发美好情感的作用,教案《六上语文教案回顾拓展三》。
A.“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侧面烘托出桑娜对家人的热爱)
B.“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表现了“我”第一次到林中拉琴时那种兴奋的心情,暗示“我”对拉好琴充满了信心)
3.分享精彩片断二——心理活动描写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表明桑娜非常善良,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品质)
4.阅读作业本6短文,划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句子,表现出了什么?
三、学习“日积月累”1.师:同学们,我们仔细阅读后面三篇课文,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个共同特点,三个主人公为了帮助人,都做了一件共同的'事。善意的谎言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但是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有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2.学生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通顺。
3.同桌互读,借助工具书理解交流句子的意思。
4.给出意思,竞猜名句。
“轻诺必寡信”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民无信不立”意思是如果百姓对当局失去信心,那么国家就失去生存之本。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真诚,是万事万物共同遵循的准则;真诚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意思是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意思是答应给别人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少;与人约好的时间,一时一刻也不能改。
5.学生自由朗读成诵。作业本上填空题。
6.鼓励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名言警句。
四、课堂总结
针对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而表扬、批评和鼓励。
语文教案 篇6
目标:
让学生掌握材料的
重点:
审清题意,不离题。
难点:
进行丰富的想象,把内容写具体。
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审不清题意,内容不够具体。
复习过程
1、提问:什么是材料?
2、:常见的材料有:一是根据图画,二是根据一个故事梗概扩写,三是根据故事开头进行续写。
3、习作一:根据图画。
(1)先回顾第四单元的.看图:
这幅图画的图意是什么?
这幅图目的是要求我们懂得战争给我们带来了灾难(或日本侵略者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怎样才能把这幅图画写具体?
详写被炸后的废墟,具体描写小孩的外表及内心。
(2)出示图画,让学生先把握图意是什么,后抓住什么景物写。(图略)
4、习作二:
请你认真读下面一件事情的开头部分,合理地展开想象,续写一个故事。
星期二早晨的晨会课开始了,四(2)班张老师组织全班学生收看学校苗苗电视台的<一周集锦>节目。突然,一位老大爷颤巍巍地推门进来,气喘吁吁地问张老师:“你们班有个叫李宏民的学生吗?”“有啊,李宏民怎么啦?”张老师惊奇地望着老大爷。老大爷激动地说:“我可找到他啦,一个懂事、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的好孩子啊!”
(1)提问:要续写这个故事,首先要弄懂什么?
(2):这肯定是一件舍己为人的事。究竟李宏民为老大爷做了什么事,就是我们的具体内容。
(3)提问:怎样才能写具体呢?
(4):要将事情的起因经过写具体。
小测内容
将习作一的看图写好。
作业完成习作二。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手拿红花)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红花)它有什么用?(生回答)怎样才能得到红花呢?(生回答)对,只要表现好你们就能得到它,今天老师带了很多红花过来呢!你们有信心赢得它们吗?(有)
二、趣味导入:
老师:好,今天,我们班里还来了两位好朋友呢,看看是谁?(师贴图,生回答)看它们的动作,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他们在夸对方“真棒!”
老师:对,像这样对别人的表扬和夸奖就是称赞。(师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问些什么呢?
学生:他们为什么称赞别人?他们怎样称赞别人?
老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
老师:打开书,请同学们自己将课文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开始吧!
生自读。
2、认读生字
老师:同学们读的可真认真!请同学们把你预习时找出的生字再大声读几遍,并且组一组词。
生读。
老师:你指我读,请同桌互相检查一下字和词,如果你的同桌会读了,就称赞一下他,如果他读得不好,请你帮帮他。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老师:有多少同学得到了称赞?老师也来考考你们,有信心赢得老师的称赞吗?
(课件出示生字)奇读。
老师:去掉它们的拼音你们还会读吗?是吗?双轨小火车……(开火车读)
老师:同学们的火车开的真是棒,有一个多音字好朋友急着和大家见面呢!(出示课件)你认识它吗?谁来组个词。这个字的两个音藏在了课文里,同学们赶紧把它们找出来吧!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指名读)读的不错,一起来一遍。(齐读)同学们学习劲头这么足,小刺猬要奖励每列火车一个又大有红的苹果!高兴吗?欢呼一下吧!
四、学习课文
1、学习1——4段
老师:生字认识了,同桌比一比,谁的课文读的好!
(生自读课文)。
老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他们为什么相互称赞?(生回答)它们是怎样称赞的?让我们用“——”画出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用“﹋﹋”画出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指名读)找得对不对?(出示课件)谁能读得更好?(再指名读,齐读)
老师:小刺猬称赞小獾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
学生:清晨。
老师:我们一起来读第一段。(齐读)
老师:(指名)你来读一下第二段。
老师:你们觉得小獾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学生:我觉得它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
学生:我觉得它很能干!
……
老师:说的不错,女生一起来读一遍,看谁能读出小獾的能干来。(女生齐读)
老师:小刺猬也很欣赏小獾的能干,老师请两个同学来读他们的对话,谁有信心读好?(指名)剩下的'同学我们来读作者的话。(角色读)读得不错,谁有信心超过他们?(再读)
老师:同学们合作的真不错,小刺猬夸小獾做的板凳“一个比一个好“(课件出示句型)你能学着他来夸夸市场上的水果吗?你会夸夸同学们的识字报吗?你还会怎样说?(指名回答)
2、学习5——10段
老师:同学们真聪明!到了傍晚小刺猬和小獾又见面了。(指名)我们齐读下一段。
老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同学们想自己读还是仍然分角色读?
学生:分角色读!
老师指名进行分角色读。
老师:小刺猬“看了看”板凳,小獾“闻了闻”苹果,(出示句型)你会怎样说?(生回答)
老师:同学们真聪明,为自己的能干加油!(ye!)
老师:刚才听同学们读得这么有意思,老师也非常想加入你们,欢迎吗?
学生:欢迎!
(女生读小刺猬的说话,男生读小獾说的话,老师独坐着说的话。)
五、拓展延伸
老师:和大家合作的真愉快!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两个好朋友可爱吗?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呢?(指名回答)
老师:当听别人称赞你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很高兴)那么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能发现别人的优点。我们现在就来发现一下身边朋友的优点,并且来夸一夸他们,好吗?
六、总结
有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有了(生接“信心”,老师板书。),有了小獾的称赞,小刺猬消除了(生接“疲劳”,老师板书。)是啊!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哪怕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都会带给别人幸福和快乐,让我们以后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对别人多一份夸赞,让每个人都生活在爱里面好吗?(放音乐结束学习。)
板书:
18、称赞
有了信心消除疲劳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依据】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闪烁着人生智慧的警句,不知点燃过多少孜孜不倦的求索者思想的火花,它让人懂得维护安宁团结的政治局面的重要性;它促人明了“施仁政”“行王道”的治国理想;它让人彻悟“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的真谛。这些千古绝论,就出自于春秋战国时孟子的《孟子》两章。
《孟子》两章,皆为说理散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说明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心的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是施行“仁政”与否。从而说明“人和”对战胜的决定作用,由此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说明施行“仁政”的必要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人只有通过艰苦磨炼,才干有所作为。进而由个人谈到治国,由此自然导入文章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篇文章,篇幅短小,逻辑严密,思想深邃,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气势充分,感情洋溢,语言精辟,尤善于譬喻,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读后发人深思,颇受启迪。
教学这两篇短文,切忌把它上成纯文言知识传授的机械枯燥的工具课,而应遵循《语文课程规范》中提出的新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与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与见解,真正还学生以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发明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科学释疑的能力,提倡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发明性阅读的能力”。两篇短文思想深邃、观点鲜明,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所以在教学中要始终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能力的同时,还受到深刻的德育美育的熏陶。
【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读准字音,划准节奏,初步揣测文言文诵读技巧。
⑵ 辨析疑难字词,疏通疑难句意,积累文言词汇。如一词多义,虚词的作用和通假字现象。
⑶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⑷ 品读关键词句,深层挖掘作品内蕴。
⑸ 动情背诵课文,理解古代哲人的思想。
⑹ 多角度赏读课文,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和生动、形象、精辟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⑴ 反复练习诵读,在读中积累文言词汇,在读中品味文言韵味,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内蕴,在读中鉴赏语言的精辟,在读中质疑探疑解疑,在读中走近孟子。
⑵ 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要有自身的心得,能提出自身的看法和疑问,并通过合作交流,一起研讨,解决疑难。
⑶ 强调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创设互动互学的教学情景。
⑷ 引导学生链接生活,拓展思维,从纵深角度扩展学生阅读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探究,激发学生对人生的考虑,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启迪学生明了“人才是在艰难的'环境中磨炼出来的”道理。让学生认识我国古代哲人的非凡才智和他们对我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学生对作品的倾心解读,实际上也就是情感培养的过程,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式】
1、本文采取“文言美文六步诵读法”来教学,六步为:初读课文,疏通句意;吟读课文,引情入境;研读课文,理解文意;赏读课文,玩味精粹;展读课文,飞扬神思;背读课文,积累语言。其核心就是强调“以读为本”。
2、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与考虑,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3、创设“质疑──探疑──解疑”的教学情景。“学则须疑”,疑能增进兴趣,疑能获得真知,心中有疑,才会探疑,主动探疑才会科学释疑,在这个过程中,将充沛突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4、比较阅读,迁移拓展。阅读两篇短文,要在比较中弄清它们在论点、论证思路、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等方面有何异同。这样联系起来考虑,将会更有启发性,同时还可以由此和彼,联系生活,进行必要的迁移拓展。
5、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和加任务,防止上成纯文言知识传授课和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构思】
1、导语激趣,导入课题。激趣是这一环节的重点,方法多种多样,可由孟子众多的名言警句说起,可由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导入,可讲孟子的生平故事,……总之,无论用哪种方式导入,其目的都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初读课文,疏通句意。辨析疑难字词句,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互相讨论、互相解疑,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解决。
3、吟读课文,引情入境。反复吟诵课文,揣测吟诵要领,体味吟读美感,从而忘我入境,让读者与作者相互心心交融。
4、研读课文,理解文意。在研读探究过程中,始终不能离开读。速读知大意,细读明道理,在范读、齐读、对读中质疑发问,研讨解疑,挖掘课文内涵,明了作者观点,懂得作者所讲的道理。
5、赏读课文,玩味精粹。引导学生学会在诵读中欣赏,在欣赏中诵读。一赏其严密的逻辑思路。二赏其恰当多样的论证方法。三赏其精辟生动的论证语言。四赏其独到铿锵的政治见解。
6、背读课文,积累语言。熟读成诵,诵中有思,思中有获。此项任务可延展到课外完成。
7、展读课文,飞扬神思。由此和彼,联系自我,链接生活,拓展阅读和考虑的空间,从语文小课堂走向生活大课堂。
语文教案 篇9
运用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即认读、品读、创读进行教学。首先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特别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再在指导学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三步是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审美评价,鼓励学生多角度审美,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第二篇短文《乘船》以学生自学为主,用竞赛方式检测学习效果。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导语。'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2简介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403一-牡U,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二)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
引语:你们觉得文言文要怎样学?
2学生交流,归纳。
3文言文三步习读法。
(1)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
(2)品读:理解文意,推究主旨;
(3)创读:审美评价,延伸创造。
(三)学习《期行》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齐读课文。
2品读。
(1)疏通文意。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重点词语教师予以点拨。
(2)通过讨论,理清故事情节。
(3)同桌互述故事,推荐优秀者上讲台表演。
(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语气、神态,力求绘声绘色,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认真点评)
(4)探究主旨:《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了
(要点提示: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的人)
3创读。
(1)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2)《期行》这篇文言小说短小精悍,全文不足150字,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你能否就文中一两个人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由探究,可能大多数学生会赞赏元方的做法,斥责'友人'的.无礼。如果学生说陈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元方人门不顾'友人,试设想,友人会怎么想或怎么做?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绐同学们介绍了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大家还记得吗?(回顾上一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这堂课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篇《乘船》,今天,老师既要测试一下你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分小组学习《乘船》,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交流学习方案(方案应有学习步骤的安排,有问题的设计和解答,还可以有疑难问题的提出)。
2选定并修改完善学习方案提交班上交流。
3按照确定的学习方案,小组合作学习,疑难问题可求助老师。
(三)设置问题由学生答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中的'避'是什么意思?
'幸尚宽'中的'幸'是什么意思?
'王欲舍所携人'的'舍'与'太丘舍去。的'舍'意思一样吗?
'宁可以急相弃邪?'是设问还是反问?
翻译句子(每组推一人抽题答读原句,说译文)。
(1)幸尚宽,何为不可
(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3)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4简答题
(1)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让人们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2)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
5《世说新语》的故事篇幅都很短小,但能通过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行为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鲜明生动。《期行》中的(友人)'下车引之'¨元方人门不顾',《乘船》中的一人求助的动作描写,简直像几幅漫画,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用笔画出来吗?
(四)总结
(五)作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
语文《秋游》教案08-25
语文蜡烛教案08-26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8-26
语文《检阅》教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