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15 10:54:42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常用【6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常用【6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 三角板 圆规 搜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例子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

  师:这些图案漂亮吗?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这些图案很漂亮,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什么叫作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有哪些特征?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梳理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轴对称)

  ⊙回顾与整理

  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1)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学生分组讨论,回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3)指名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教师说明: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这个图形的对称轴。通常用虚线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

  (5)让学生试着画出课件中图案的对称轴。

  (6)请学生说说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①学生借助不同形状的纸板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并在纸板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②教师听取学生的汇报,并进行总结。

已学过的图形


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的条数


长方形



2


正方形



4


等腰直角三角形



1


等腰三角形



1


等边三角形



3


等腰梯形



1




无数


  2.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课件出示:

  (2)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中间的一条虚线表示什么?点A与点A′在这幅图中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知道的?点B与点B′呢?点C与点C′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学生根据从图中获得的信息自由交流并汇报。

  (4)教师小结。

  这幅图画的.是轴对称图形,中间的一条虚线表示对称轴。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3.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

  师:刚才我们共同回忆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让我们根据这个特征,画出下面小房子的另一半。

  课件出示:

  (1)讨论:要画出这个小房子的另一半,你想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小结:要画出这个小房子的另一半,首先要抓住几个关键的对应点,如屋檐上的点、墙与屋檐的连接点、墙角的点等。然后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让学生自己动手试画。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培养学生的估计和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克的质量概念。

  4、培养学生与人友好合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昨天上超市买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苹果。估计一下: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学生随意估计的结果可能是杂乱、盲目的',在此矛盾的基础上,教师提问:怎样估计才能尽量使结果准确一些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怎样估计才能尽可能使结果更准确一些?

  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个苹果称一称,再根据这个苹果的质量去进行推算;先称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苹果,看几个苹果的质量掂起来和前面的感觉相似;直接用秤称等。

  2、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估计方法带领学生进行验证。

  问题:从录像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学生再次用弹簧秤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样的物品的质量重1千克。

  2、第2题。先让学生拿出一枝铅笔估一估,再用天平称一称。

  四、反思,拓展升华

  1、:说一说估计一样物品的质量要使结果尽量准确必须注意什么?

  2、想一想,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后记:进行两袋食盐重量的测量,1千克与1000克相等,从而推出1千克=1000克,2千克=0克,练习时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换算。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能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提高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及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独立学习

  1、 笔算8+6= 28+5= 37-5= 12-6= 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手套2.00元,袜子1.60元,你知道这两样一共多少钱吗?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主题图.

  (1)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探讨小数的加法。

  (1)1个卷笔刀和1支铅笔一共要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说说你的'算法。

  (2)0.6元=( )角 0.8元=( )角

  ( )角+( )角=( )角=( )元( )角

  (3)0.6+0.8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怎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

  (4)比较算法:一道是小数加法题;一道是把元改写成角,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 ),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 ),也就是把()对齐再相加。

  (5)试笔算0.6+0.8 先将相同数位对齐,再计算。

  元 角 分

  0 . 6

  + 0 . 8

  (6)说一说,用坚式计算0.6+0.8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观察思考:在小数加减法中,要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只要什么对齐就行了?

  3、探讨小数的减法:

  (1)带橡皮的铅笔比普通铅笔贵多少元?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2)讨论、交流算法: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试算一下。

  (3)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元 角 分

  1 . 2

  - 0 . 6

  (4)说说用竖式计算1.2-0.6时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

  ①从小数看,十分位上的2减去6不够减,向个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减,也就是( )个0.1,减去( )个0.1。

  ②从人民币来看,把1元化成10角,加上原来的2角,用( )角减去( )角。

  4.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小数点( ),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三、测评、拓展

  (1)练习:3.6-0.5 2.1-1.2 2.8+2.1 6.4+0.9

  (2)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小数减法与以前所学的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减法?

  (3)计算练习二十二第1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

  课件、各种对称的图片,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猜一猜、激趣导入。

  老师:在这花儿盛开的季节里,昆虫们欢快的'飞舞着,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它们只有半个身影。它们说:“只要你猜对它们是谁,它们就会出现。”

  老师:请你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蜻蜓、蜜蜂、蝴蝶的半个身影,让学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虫的另一半。)

  老师:同学们真棒!那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昆虫,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两边都是一摸一样的。

  老师:像上面的左右两边都一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对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更多对称的知识。

  观察、感知,互议自己的发现。有的同学从图案的形状上观察出对称的特点。

  汇报自己的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剪一剪 ,教学教科书29页例1

  (1)老师示范,先将一张纸对折,再画一画,最后沿画的线剪。打开是一件上衣。

  (2)学生模仿,做一个剪纸。学生动手剪时,老师: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完成后观察这件上衣有什么特点?(是对称的)

  (3)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剪对称图形的?

  (4)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老师:同学们剪得都很漂亮,在对称图形的中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所有图形的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老师:对,这些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把这个对称图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样的两部分。那咱们能给这条折痕起一个名字吧!这条折痕在数学王国中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翻到教材29页,拿出剪刀、长方形纸,照样子剪一剪,剪好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刚才我们发现图片里都是对称的图案,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小手也来找一找对称图形呢?

  2、折一折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左右对折,打开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左右对称)再上下对折,又发现了什么?(上下对称)

  (2)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对角也对称。)

  (3)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折一折,你又有什么发现?(不管怎样对折,都是对称的。)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对称图形。

  老师:先用直尺标齐,再用虚线画出对称轴。

  学生自由发言。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29页,做一做。

  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下面的字母、数字和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1 2 3 4 5 6 7 8 9

  3、教材第33页练习七第1-3题。

  四、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见过平静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丢下一颗小石子,你们会发现什么?

  生:水纹是圆形的。

  师:像这样的现象我们随处可见(播放课件),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进入圆的世界。

  二:操作画圆

  师:要想认识圆首先就得会画圆,同学们能利用手中的工具圆规试着画出一个圆吗?

  师:我发现有的同学画的圆不是很圆,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生边说边演示并总结出圆的画法。

  三:认识圆

  师:把你手中的圆自由的对折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集中在了一点上。

  师:这一点在什么位置?

  生:圆的中心。

  师:圆中心的一点也就是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圆心,用字母r表示半径,用字母d表示直径。

  师:还有什么其它发现吗?

  生:所有折痕都通过圆心。

  师:请同学们任意选一条折痕把它画下来。再仔细观察一下圆内的这条线段你还有什么发现?

  师:象这样的一条线段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直径。用字母表示。

  师:自己圆上画一条半径,并用字母表示。

  师:请同学们做一做有关直径和半径的.练习题。

  师:请同学们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并且按照老师给你们的提示讨论,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课件出示问题)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里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无数条、都相等、

  如果学生没说同一个圆里,老师应重点引导学生说同一个圆里。

  四:小结收获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8-29

小学数学教案11-0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6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5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5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5

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