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11 08:18:05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通用)语文教案9篇

语文教案 篇1

  应该说,快乐园的孩子们已经读了很多书了。和刚开学相比,孩子们已经知道或者意识到闲暇时间是自己最佳的阅读时间。我看在眼里,心里也暗暗为孩子们感到高兴。但是仔细观察孩子们的阅读,不难发现,孩子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浅尝辄止和浮光掠影,我要用什么办法来让他们的眼光看得更远、思绪走得更深呢?

  偶然间,听到了一节课:

  我爸爸(绘本阅读)

  教学目标:读懂图意,说出图画背后的文字,理解图文背后包含的浓浓的父子情义;学会用一句话(一段话)描述自己的爸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知道3月8日是什么节日?我们会在这一天祝愿谁?我们还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还会吟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今天我们不了妈妈,聊聊我们的爸爸。

  2、英国有位著名的画家叫做安东尼.布朗,他为我们创作了一本图画。(出示《我爸爸》)

  二、走进图书,读图说文

  (一)爸爸的印象

  1、打开书的第一页,大家看看,我爸爸怎么样?说说你对“我爸爸”的印象。

  2、我爸爸长得漂亮吗?

  大家都这样看我爸爸,但是在我的眼睛里,(出示:这就是我爸爸,他真的很酷!)他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灰狼都不怕!

  3、知道我爸爸和谁比赛吗?是世界冠军刘易斯。你看,我爸爸远远把他甩在后面,留下的汗都变成了云彩!

  4、说说我爸爸怎么样?板书:勇敢

  能说说勇敢表现在什么地方?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板书:跑、跳、走……

  (二)爸爸的句子

  1、出示第一幅图:爸爸不见了,他上哪儿去了?爸爸变了,爸爸怎么会变成马呢?看他桌子上的食物、*子,这都说明爸爸什么了?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三幅图,用上刚才的句式说一说其中一幅图。

  2、图看到这里,说说我爸爸怎样?(强壮、快乐、灵活)

  3、猜一猜,书上还会画我的爸爸怎样?让我们带着自己独特的想法继续往下看。(继续看图,师讲述。)

  4、爸爸做了什么傻事?5、书看到这里,说说我爸爸怎么样?(板书:聪明、幽默)

  (三)第三组图片

  1、带着对爸爸酷的认同,带着对爸爸的崇拜,接着看。这幅图象告诉我们什么呢?猜一猜,下面绘画什么?

  2、爸爸在干什么?这是谁的动作?男生站起来,一起做爸爸的动作。

  3、爸爸是怎样做鬼脸的?大家也来做一做。谁还能做个和我爸爸不一样的?

  4、我爸爸怎么样?想送给我爸爸一句话吗?

  三、重点讲解,感受父爱

  1、书快看完了,我们从头到尾回味一下,哪幅图给我们的印象最深?

  2、拿我们仔细来回味一下大野狼的哪幅图。

  仔细瞧瞧这幅图里还藏了谁?(《小红帽》《三个小猪和大灰狼》)再仔细看看大野狼的尾巴怎样?

  3、出示我爸爸唱歌的图片,知道站在我爸爸后面的两位是谁吗?是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和多明戈,我爸爸来了以后,他们再出名,也只能站在我后面,看看,他们什么表情?猜一猜,他们可能在唱什么歌?

  4、将图上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重点在标点和“也”)

  5、再回头看看第一幅图,你觉得我爸爸怎么样?

  你相对爸爸说什么?出示最后一幅图,板书:爱

  四、深入体会,表达父爱

  同学们,爸爸真的敢走钢丝吗?能跑得过刘易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音乐)原来所有的书都可以反过来读,原来爸爸的歌是唱给我听的,爸爸的.舞是跳给我看的,爸爸的鬼脸是为了让我觉得快乐,爸爸的快乐是为了让我们更快乐。爸爸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我。我爱爸爸,爸爸也爱我,永远爱我!

  五、拓展延伸,自主作业:

  1、用简笔画,为自己的爸爸画一张画。在旁边为爸爸写上一句话。

  (友情提醒:用上“……像……一样;……像……一样,也像……一样”就更好了。)

  2、还可以向黑板上一样,画一个络图。

  3、同学们回到家,可以把你画的画给爸爸看看,一直静静地依偎在爸爸的怀抱里,告诉他:“爸爸,我爱你。”

  听课以后的感受:很好的语言材料;有效的阅读方法。我决定在快乐园也让孩子们感受这种方法,同时也对孩子们进行爱爸爸的熏染和教育。

  首先,我要重新定位我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句式训练“……也……”“像……也像……”;能力目标:在绘本《我爸爸》的阅读教学中,渗透“猜想——验证——反思”的阅读方法;情感目标:在反复阅读、思考“我爸爸”的表现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感悟爸爸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爸爸的爱和感激,强化父子(女)情谊。

  怀着对这节课的期待,我把孩子们带到了多媒体教室。看着孩子们的新奇、兴奋,我的心里暗暗得意。所有的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但是,意外发生了:

  ……

  我:同学们,爸爸真的敢走钢丝吗?能跑得过刘易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音乐)原来所有的书都可以反过来读,原来爸爸的歌是唱给我听的,爸爸的舞是跳给我看的,爸爸的鬼脸是为了让我觉得快乐,爸爸的快乐是为了让我们更快乐。爸爸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我。我爱爸爸,爸爸也爱我,永远爱我!

  孩子们,你还能记得爸爸为我做了些什么吗?

  生1:有一天深夜,我发烧了。爸爸骑摩托车把我送到了医院。

  我:夜是那么深,天气是那么冷,爸爸义无反顾送你去医院,他一定还在医院陪你到病好了,真了不起!说说你想和爸爸说的话。

  生1:爸爸,我爱你!

  我:回去大声告诉爸爸。

  生2:爸爸为了供我上学,到广东打工去了。一年才能回来一次。

  我:他不想家?不想妈妈和你吗?

  生2:想啊!他还经常打电话回来呢!

  我:原来爸爸为了你生活得更幸福,自己把这份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深深埋藏在心底,真伟大!你应该高声说——

  生2:我爱你,爸爸!

  ……

  就在我将孩子们带进了一个回味父爱的气氛中的时候,我自己的儿子却显得很冷淡:他的脑袋背着我的目光,趴在桌子上。我不想因为他破坏了课堂气氛,下课以后,孩子们排好队回教室,我叫住了他。他说:“我想不到爸爸的爱。”我知道生气没有任何价值,只能叹口气,扶了扶他的头,示意他走了。

  说我不爱自己的儿子,打死我也不承认!

  但是为什么孩子这样说?是他不懂事,还是我没有让孩子觉得爸爸深爱着他?抑或两者兼而有之?

  孩子还小,不能理解父亲所做的事情背后一颗怦怦直跳的心,可以原谅,可能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岁数大了,心就会细一些,但是还要等多久?就像时下时髦的一句诘问:“永远有多远?”

  我应该怎样缩短孩子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距离?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学会“早、次、奶、让、步、午、全、肉”这8个字,会认“忙、叠、帮、散、饺、尝、钻”这7个字认识1个偏旁“止”。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使学生感受亲情,体会亲人的爱,学会付出自己的爱,文章还渗透着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

  1、会“早、次、奶、让、步、午、全、肉”这8个字,会认“忙、叠、帮、散、饺、尝、钻”这7个字认识1个偏旁“止”。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读课文,使学生感受亲情,体会亲人的爱,学会付出自己的爱,文章还渗透着劳动的教育。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学习了一周,好不容易放假了,在双休日里,你会想做些什么呢?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由发言。

  2、今天,有一位小朋友兰兰,她想跟我们讲讲她双休日是怎么过的,想去看看吗?这篇课文的名字就叫做《今天我很忙》。师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圈出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

  1.自己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圈出本课要学会的'和要会认的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和小伙伴一起读课文,互相帮一帮,看看字音都读准了没有。

  3.出示生字词,用开火车的方式抽读生字词。

  三、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1.把生字词送回课文,把课文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2.同座互读课文,听一听课文中的句子读通顺了吗?

  3.出示长句子:“中午,全家包饺子,爸爸和面,妈妈擀皮儿,我往皮儿里放馅。”重点指导读好“擀皮儿”、“皮儿里”里的儿化音;指导读好逗号的停顿。

  4.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评一评。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己识记生字“奶”。

  2、指名生分析“奶”字的字形结构。

  3、仔细观察“奶”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

  4、师作示范指导,学生自己练写生字,再与范字作比较。师选出写得较好的字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会“早、次、奶、让、步、午、全、肉”这8个字,会认“忙、叠、帮、散、饺、尝、钻”这7个字认识1个偏旁“止”。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使学生感受亲情,体会亲人的爱,学会付出自己的爱,文章还渗透着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使学生感受亲情,体会亲人的爱,学会付出自己的爱,文章还渗透着劳动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二、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读好了和同座分角色读。指名读,指导读“叠得很慢很慢”时,可让学生做一做体会“我”第一次叠被子,十分想叠好的心情。接着指导读最后一句,体会陪奶奶散步时的高兴心情。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请三位同学上来演一演,说说自己的感受,再读课文,读出“越包越高兴”的心情。

  3.在小组里读第四自然段,比一比谁读得好,读得最好的读给全班同学听。

  4.把1---4自然段连起来读,读后引读6、7自然段。

  5.自由读全文,读后说说“你也有忙的时候吗?你在忙些什么呢?”

  三、识字写字。

  1.出示写有生字的爱心卡,去拼音认读生字,读对得一张爱心卡。

  2.学生选择学过的或自己喜欢的识记汉字的方法,独立识记生字。

  3.全班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4.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摆放位置,指导书写。

  四、复习巩固

  1、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三题。

  板书设计:

  15、今天我很忙

  早上我自己叠被子

  中午全家包饺子

  晚上我自己铺被子

  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重点]

  赏析课文的情趣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组织学生讨论本文与《陋室铭》在内容艺术上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对个别段落的背诵情况。

  二、赏析课文的画面美

  宋代苏轼曾经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样,在这里,作者也用那美妙而自然的笔调,饱含深情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一幅画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绘小屋的英姿,并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画面。

  小结:作者以心爱的小屋为焦点,从各个角度描绘小屋,写出了小屋的神韵。小屋点缀了山,使山光水色平添异彩;树点缀了小屋,使小屋另添一种风韵,显得“含蓄有风度”。山与树是自然景观,屋是人文景观,人与自然不可分离。作者是诗人,是画家,更有哲学家的内蕴。

  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通过描述作家形象,把握文章的情、志

  1、“诗言志,文传情”,优美的散文总有一位抒情主人公形象。

  上节课,我们用笔墨画出了如梦似幻的“荷塘月色”,今天,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设想一下生活在小屋中的作者的形象,可以用我们知道的文人为其画像。(要求动笔写出,时间5分钟)

  明确:

  ①是当代的“陶渊明”。陶渊明曾有诗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更有甚者,他设想了文人千古一梦的“桃花源”。他把田园生活描述得这般可亲,把劳作写得如此富有诗意,表现了向往大自然、寄情山水、回归田园的恬适之情。

  ②是当代的“王维”。王维在《山居秋冥》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中的“明月”“清泉”“竹”“莲”构成大自然清雅静美的画面,暗示诗人向往大自然、追求归隐的人生理想。

  ③是当代“李白”。李白有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在诗人笔下,明月、敬亭山有了灵性,与诗人相知、相亲,自然成为诗人的知己,使诗人精神上获得莫大的安慰。

  ④是当代“欧阳修”。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表现了他钟情山水的美好情怀。

  ⑤是当代的“周敦颐”。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借莲花表明自己高格脱俗的情怀。

  ⑥是当代的“朱自清”。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借写荷塘朦胧淡雅的月下之景,抒发心中淡淡的忧愁,物我相融,景人一体。

  ……

  总结:作者的形象是钟情于自然美景,向往淡泊宁静的境界。

  2、重点品读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品味作者的情、志。

  ①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所主的游目骋怀。

  ②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③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④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⑤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明确:

  ①表明作者生活在这个天地里是何等自由舒畅。

  ②“香”字不但说明因“清新的空气”而沁人肺腑,而且抒发了愉快的心情。

  ③“觉得”二字,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表现作者的欢快心情,反映了对大自然的爱。

  ④表达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⑤自然风景如画,环境如此美好,足见小屋主人心情欢欣,对大自然发自内心的热爱。

  总结:“空中楼阁”既指作者心爱的小屋建于山上,犹如耸入云天的楼阁,又指理想中的远离尘嚣、恬静安宁的`生活环境。文章寄托了作者热爱自由快乐的生活,向往独立人格的思想感情。再者,从作者对“远离尘嚣”生活的肯定、追求和讴歌中,隐约感觉到作者对都市生活的厌恶,对现代文明束缚人自由、隔离人与大自然交融的消极一面的批判。

  3、“空中楼阁”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

  说明:不拘一格,言之成理即可。

  四、讨论《陋室铭》和本文在内容与艺术上的异同,深刻理解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我的空中楼阁 陋室铭

  相同点

  内容 写自己的居室

  写法 托物言志

  不同点

  体裁 抒情记叙散文 铭体(首尾议论,中间记叙)

  主题 现代人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 封建士大夫的清高思想、安贫乐道的精神

  内空 以周围环境为主 以室内生活为主

  方法 含而不露地批判 直接批判官场生活

  五、美读课文,重视意境,建构学生心中的“小屋”的意境美选七位同学读课文(1—3、4—8、9—11、12—13、14、15、16—18),其余同学点评。

语文教案 篇4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6”是一次看图练习。教材给学生了两幅图画,一幅图画的内容是一个小女孩看见一只小燕子从燕窝中掉下来了,另一幅的内容是一只猫摆好攻击的架势,双眼紧盯着小燕子。习作要求学生在弄清图意的基础上展开想像,想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结果会怎样。然后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我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这并不是难点,学生一下子就准确领会了图意。在归结图意的时候,我把图画中三个“人物”——小女孩、小燕子、猫的名称写在黑板上。在写“猫”的时候,学生们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有学生说要写成“小猫”,有学生说写成“花猫”,也有学生说写成“老猫”,还有学生说写成“野猫”。从学生的不同意见中,我忽然想到,给这只猫准确“定性”,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的想像,并能帮助学生确定文章的主题。于是,我和学生有了以下对话:

  师:刚才有学生认为可以将图画中的“猫”看成“小猫”,请说说理由。

  生:因为小猫比较可爱。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那认为可以看成“花猫”的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花猫可以代替一切猫,既可以指“小猫”,也可以指“老猫”,还可以指“花猫”呢。

  师:那认为可以看成“老猫”的来说说理由看。

  生:图画上的那只猫像只老猫。

  师:那认为是“野猫”的同学怎么想的呢?

  生:野猫才会吃燕子。

  生:我不同意,一般的猫都要吃燕子的。

  从以上对话我听出来了,学生在给这只猫“定性”的时候,没有把猫和接下来的故事联系起来,至于文章的主题,还没有进入学生们思考的范围。于是,我继续引导:

  师:根据课文所给的两幅图画,请大家想一想,这看图想像的主人公应该是谁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燕子。

  生:我觉得应该是小女孩。

  师:有没有同学认为是猫呢?

  (没有学生举手)

  师:觉得主人公是燕子的同学说说看,为什么把燕子作为主人公呢?

  生:小燕子虽然小,但它很聪明,它和它的爸爸妈妈一起,把猫儿战败了。所以,主人公是小燕子。

  师:这想法不错。以前课文中有一《麻雀》的文章,就是讲麻雀将一只猎狗吓退了。如果主人公是小燕子,那你觉得这只猫是只什么猫呢?

  生(纷纷举手):是小猫,不然,小燕子会斗不过它的。

  师:这理由说得好,符合生活实际。那觉得主人公是小女孩的同学说说看,你的理由是什么呢?

  生:小女孩看到这一幕,一定会帮助小燕子把猫儿赶跑的,小女孩是一个保护益鸟、爱护小动物的好孩子。所以主人公是小女孩。

  师:这想法还真有意义呢。如果这样,大家觉得那只猫应该是只什么猫呢?

  生:应该是老猫,因为老猫是很狡猾的,小女孩很难赶走它,这样,就突出了小女孩对小燕子的.爱护和关心。

  生:野猫更可怕,它是很凶狠的,小女孩要赶走它,或许还会遇到一定的危险呢,这样,小女孩的品质就更突出了。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看来,“花猫”是没人选了,是吗?

  生(齐声):是!

  以上教学过程,教师紧紧抓住学生对猫不同看法这一契机,通过跟学生关于给猫“定性”的讨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确了文章应该表现的主题,而且为接下来学生展开想像,也为继续想像故事的内容打下了基础。而且给猫不同的“定性”,还使故事有了多元的主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有效培养。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重视汲取传统教学精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理解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出“一大幅活的画”的景象;体会作者“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形象展示,通过“自主自学,合作探究”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题导入

  1.猜谜游戏:“美丽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衬衫,绿裙水中漾,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重视汲取传统教学精华》。”

  2.观看《荷花》录像片段,试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画面上美景,引出课文;通过画片简单介绍作者叶圣陶。

  3.初读课文:如果有特别喜欢的部分可多读几遍,想想喜欢的理由。

  二、自主自学合作探究

  (一)自由选读课文有关章节,并说出选读的理由。(可让喜欢同一部分的学生齐读,然后评一评。)

  (二)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选择学法:在教师提供的学法资源库中了解学习的几种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自学。

  2.合作交流:组内交流段中最欣赏的语句,说明原因,把自己的体会向全班同学讲解。

  3.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出重点语句,通过教师分析句子结构和范读、领读、引读等手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在课件画面的引领下,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叙述的前后顺序,体会文字的优美。

  5.指导背诵:根据下列学习提示,背诵文章的这一部分。

  先写荷花开了不少____;再写荷叶____;最后写三种荷花:刚开时____,全部绽开时____,未开时____。

  6.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教师: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浓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这么多的荷,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这时,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到:

  师生齐读: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教师:是谁用她温柔的风,温柔的阳光雨露抚摸着大地,滋养着万物生灵,是谁造就了这活生生的美丽的画卷?作者惊叹:

  师生齐读: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导读过渡: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教师的语气、停顿、感情等处理,也可以指出教师的不足之处,说说如果你来朗读,将会怎样处理。

  2.全班交流:请喜欢第四自然段的学生谈一谈喜欢的原因,按自己的理解读读有关句子。

  3.体会文章意境:指派一名学生配乐朗读。

  4.假设情景,发挥想像:假如你是一朵荷花,你会怎样说?假如你是一只蜻蜓,你会做什么?假如你是一条小鱼,你又会想什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积极想像,并及时诊断和评介想像的合理性)讨论作者此时产生“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说是真实的.?

  5.知识拓展,情感升华:教师:荷花不仅色彩美,姿态美,而且高雅清廉、洁身自好。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这样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历代文人都爱以荷花比喻纯洁坚贞的高尚人格。

  学生可进入网络查阅历代文人墨客赞诵荷花的文章、词句,并诵读交流。(在全班朗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中结束本课)

  点评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在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同时,很好地汲取了我国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将其融洽地

  “混合”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里。传统语文教学十分强调学生在“读课文”过程中创设语境、增强语感、顿悟语意、积累语汇。在本节课里,教师精心指导朗读,学生在朗读里,落实字词段落、篇章结构等语文知识学习;学生在以文抒情、以文载道的学习中得到了情感的升华。教师通过范读、导读、领读和学生一起读等,引领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悟,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教学目标。

  汲取传统教学的精华决不是落入传统教学模式的窠臼,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落实、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远重于知识的传授,对这些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贯彻得很透彻。让学生选择认为合适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按喜好选读课文章节;可以对欣赏的词句发表独特见解;按照自己的理解展开合理的想像等。教学中,学生的这些学习行为不但能获得教师的鼓励,还能及时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不同评价,这些都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新理念。

  信息技术在本节课上突出的作用是辅助教学。多媒体的运用使教材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声、像、画使文字变得形象、使学生与现实生活接得更近、使学生的头脑更丰富。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积累“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等词语。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

  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教学难点:

  能在正确、流利的朗读中感悟理解一些词句和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有关恐龙的音像资料、恐龙的玩具模型或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读课文,识记生字。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朗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关于恐龙的课件、恐龙模型、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课件出示恐龙)。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你都知道哪些关于恐龙的知识?

  2、观察感知:教师准备恐龙的动物模型。同学们,现在我这里有许多动物的模型,我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谁能快速答出这是什么动物的模型?在学生抢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对恐龙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边读边画,自主识字。借助拼音或工具书把

  生词语读准。

  2、师生交流,理解字词。利用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及时正音并点拨“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的.意思,重点交流识字方法。

  3、互读课文。重点交流朗读中的重点(字音或长句子),师生共同练读评议。

  4、交流在读书中了解到的信息。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在学生汇报中教师可组织同学就简单问题进行的解答。如:“恐龙历史比人类历史长远得多”“现在恐龙已经灭绝了”等。其他细致的问题,启发学生继续读书研究,进行解决。

  三、朗读

  1、指导默读课文,边读边标画。想想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哪些内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指导默读方法:不出声,不指读。)

  2、学生边默读边动笔圈画,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读书。

  3、读书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归纳出课文主要讲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及时评价学生读书情况。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亡、肉、耐、类”。

  2、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在书写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记忆方法。如“类”:一种大米等。

  3、学生认为难的字,教师示范书写。(如“类”字书写时,米的最后一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感悟。

  教学重、难点:

  在读课文的同时有所感悟,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

  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准备: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字词。指读、扩词、听写相结合。

  2、指读课文,共同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收获。

  二、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谜、传染、严寒”。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书写中的注意事项。如:“谜”字三个部分的分布要合理;“染”字右上方不要写成“丸”字等。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三、研读

  1、自由读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写恐龙灭绝的说法?

  2、在课文2、3、4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自由结组学习。思考: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段落?如果让你根据自己所学的内容,介绍恐龙灭绝的原因,你怎样才能表达清楚?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对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地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先要认真读书,有次序地交流各自的感受,结合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等。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巡视指导,防止学习流于形式。

  3、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教师应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汇报读书情况。如:有感情地朗读、复述、转换身份的介绍或演讲、组内扮演采访等方式。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针对同学的汇报,互动评价或质疑。

  4、引导学生想像画面,有感情地读文。

  四、拓展

  1、恐龙灭绝的说法只有书上这五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除了这些原因以外,结合你收集的资料,想像一下还可能有哪些原因呢?

  2、你还想了解其他关于恐龙方面的知识吗?大家互相交流收集的资料。课后办一次“恐龙世界”的展览。

  3、学习了这一课,你有怎么的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有效地帮助学生整理学习收获。可以采用“我想说”的方式,如:我想对大自然说;我想对动物朋友们说;我想对自己说等。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同时也挖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渗透环境教育。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冬眠:某些动物对不利生活条件的一种适应。如:蛙、蛇、蝙蝠、刺猬等,冬季僵卧在洞里,血液循环和呼吸非常缓慢,神经活动几乎完全停止。

  尘埃:尘土。

  庞大:很大(常含过大或大而无当的意思,指形体、组织或数量等。)

  躲避:文中指离开对自己不利的事物。

  枯萎:干枯萎缩。

  哺乳动物: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基本特点是靠母体的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初生幼体。除最低等的单孔类是卵生的以外,其他哺乳动物全是胎生。

语文教案 篇7

  学情分析

  黄山虽是安徽的名景,但去过黄山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大量图片和相关视频让学生熟悉文章内容,感受到黄山独特的美,并结合家乡的风景介绍学会解说词的运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型

  自读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略黄山的独特的美。

  2.熟悉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对景物或事物进行解说。

  3.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阅读和欣赏中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

  2.通过讨论探究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3.通过写作小练习掌握解说词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

  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珍惜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突破

  1.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清作者思路,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脉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3.制作PPT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解决生词。

  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教学工具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包括文学、图片、课文朗诵的声音资料。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熏陶感染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圈点批注法、练习法等。

  教学要点

  本课是自读课文,着重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通过吟诵感受黄山独特的美,熟悉解说词的一般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黄山

  1、导语:

  师问;我们安徽的骄傲有哪些?

  生答后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提到了我们安徽的很多象征符号,我想这些符号中最蜚声海内外的应该要数我们的黄山了。今天我们就走近黄山,共同感受一下他那独特的魅力。

  2、作者简介

  学生结合注释介绍

  二、整体感知,网游黄山

  1、文章内容解析(屏显)

  这是一篇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它有别于一般的游记,因为它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段,所以,第一,它能自由地变换角度来表现,或环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第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讲出画面中不为人注意或隐含的东西,不宜过分发挥;第三,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一听就懂。本文对于这三个特点体现得比较充分。

  2、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了解黄山美景。

  3、结合课文,欣赏图片,谈谈赏后感受。(屏显)

  4、观看视频,网游黄山。(视频《如画江山,黄山秋冬》)

  三、合作探究,共赏黄山

  屏显问题

  1、浏览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飞红——文中的黄山日出;滴翠——青山苍松 (屏显)

  2、本文在整体组合上,设置了三条线索,你能通过研读课文分析出来并作具体的解说吗?(提示:时间,空间,逻辑)(屏显)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黄山地质的形成:时间顺序

  上山到出山:空间顺序

  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出、温泉等景物依次且相互独立:逻辑顺序

  3、本文依照内容可以分成几部分?

  学生作答后屏显:

  总写黄山(1-3)

  奇峰

  古松

  分写山上(4-17) 怪石

  云雾

  日出

  山下温泉(18)

  4、从时间顺序上说说黄山是怎样形成的。(或用简明示图画表示)

  汪洋大海——丘陵——地壳运动,形成基础——喜马拉雅运动,黄山形成——冰山侵蚀,形成奇特的造型。(屏显)

  5、用吟哦讽诵读书法朗读课文,回顾前面风景,标出文中所写景物及特点。

  奇峰——高而险;古松——苍翠奇特;怪石——千姿百态;云海——轻盈;日出——瑰丽、壮观、辉煌;温泉——令人有温馨感。(多种表达方式,多角度描写)(屏显)

  四、赏析佳句,品味黄山

  1、仿照示例,品味优美的语句,领略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在书本上做批注。

  例:黄山的峰石,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人间欢乐的生趣。这是黄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结合。

  析:“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是指人们为这些峰石所起的名字,而这些名字又是审美观照的.结果,其中凝聚了想像力和创造力,体现了人们的情趣,使得冰冷的石头有了人的精魂。这是外加上去的,就是“外在美”;峰石本身的千奇百怪的造型是大自然的创造,是属于内在的,就是内在美。这句话是着重讲人的审美创造的伟大作用。

  学生圈点批注,然后交流欣赏。

  2、黄山的美景激发了你哪些情感?

  赞叹大自然、热爱家乡、珍惜保护这些自然美景等。

  五、延伸拓展,超越黄山

  1、明确解说词与游记散文的区别。

  结合学过的知识总结(屏显)

  游记散文 解说词

  作者出现 作者隐形

  文学体裁 文艺性说明文

  不必全面 全面反映

  2、和州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就名胜上说就有不少象征性的符号,如刘禹锡的陋室、白桥的天门山、乌江的霸王祠、香泉的度假村等,选你熟悉的一处景点,为其写一段解说词。

  3、交流评价。

  六、课堂小结,回味黄山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领略到了黄山的美景,又深入了解了解说词的写作,同时,对我们可爱的家乡又多添了几分热爱。对这些自然美景我们更要珍惜保护。

  七、布置作业,永记黄山

  选取课文中你最喜爱的两处黄山风景描写进行背诵。

  【教学总结】

  《飞红滴翠记黄山》是一篇解说词,但是却被上成了一篇游记散文,觉得很怪,文学常识重点教给学生之后,下面是读课文,课文很长,学生没有读完,但教室已经安静下来了,在讲解课文时,也就那几个学生在说,而且短短续续,明显是学生对于课文的不熟悉。然后是讲解写作角度时,浪费了很多时间,尤其是按着课文顺序找,其实很多学生都不明白的,再者,分析时,过于追求速度,忽略了很多思考的东西,学生的思维完全没有得到锻炼。

  这是这段时间来,上课最大的弊端:教师准备很充分,不会去保留一些东西,而是完全要展示自己,过多地占据了学生太多的空间和时间。

  记住:课堂要学会有选择地讲解。

  对于游记与解说词的分析,也是教师直接提出,而没有调动学生的思维,如果讨论,效果会更好。

  下午的听写课,学生显得很随意,主要是自己的要求有些放松了,这是完全不应该的,尤其是默写要求背诵的硬性知识,这一方面是不能放松的。

  再者,可能是今天的`课多了,与学生之间混得很熟了,学生就问了一些私人的问题,我也随便编了一些,无形中让课堂有些偏了。玩笑是要有一些,但是不能涉及到个人自己的问题,因为如果要让学生摸清楚自己的底线,是非常不好的。

  必须得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尤其是要把握好和学生课堂交流的这个度,很重要。

  严与爱要很好的结合。

语文教案 篇8

  一、出示大屏幕,讲猴子捞月的故事。

  听完了故事谁来给故事起个名字?(捞月亮)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6课捞月亮。老师板书课题。请学生读课题。(指名读和齐读)

  二、初读课文,复习会认的字。

  1、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想不想也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要想把故事讲好,就必须要把课文读孰。对了,生字娃娃你们和他们交成好朋友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

  教师出时生字图片,会读的同学举手读,其他同学大声齐读。教师边把要认得生字中要注意的地方讲给同学。

  2、开火车记生字。

  三、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1、大家都是记字小能手,相信你们一定会把课文读熟的。赶快来读读课文吧!边读边想课文给我们介绍了那几种猴子?课文文给我们介绍了四种猴子。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附近的猴子

  2、刚才大家大家读课文的时候,有的同学悄悄地告诉我他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你们想听吗?(找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有趣。)

  3、把你认为有趣的地方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4、找同学说说自己认为有趣的地方。不动脑筋跟着乱叫、利用特长倒挂着捞月亮。(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5、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叫起来;也跟着叫起来;跟着叫起来。从而揭示猴子们遇事不动脑筋,别人怎样说自己就跟着怎样说。

  四、读了课文,你想对可爱的猴子们说些什么?

  孩子们,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想对可爱的猴子们说些什么?

  教育孩子们(遇事要动脑筋,才不会做出傻事)。贴纸条揭示道理。

  五、续编故事。

  听了大家的话,这些猴子们会怎样说,又会怎样做呢?

  小组讨论,说一说。

  六、布置作业。

  回家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培养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1、看看树林图片说感受

  2、这美丽的树林引来了一位大诗人,他是清代的袁枚,他在这片树林里悠闲地散散步。散着散着还散出了一首诗呢,我们来看看他写的题目——所见(指名读)

  二、初读感知

  1、“所”是生字,但很常见,相信很多小朋友已经见过了,告诉大家你在哪儿见到过?给它找找朋友。(注意平舌音)

  2、“所见”就是所见到的,那袁枚大诗人见到了谁?自己读这首诗,仔细找找。

  3、理解“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学生字“牧”

  4、这个牧童做了什么事让袁枚大诗人那么感兴趣呢?再读课文,找一找,还要圈出剩下的4个生字,重点记一记。

  三、理解诗意

  1、牧童骑黄牛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会看到什么?看到这样,他会禁不住想干什么?(会想放声歌唱)

  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样写出牧童的歌声的,找出来读一读

  2、歌声振林樾

  A、理解“林樾”

  “林樾”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木是表示什么的?所以林樾就是……

  B、给“林” 组词

  “林”不但是木字旁,而且又拉来了一个木做伙伴,这说明“林”表示的地方树木怎么样?比如说树林,竹子多叫——竹林,高楼多叫——高楼林立。林还有什么朋友?

  C、写“林”

  那怎样才能写好这有两个木字的林呢?范写——描红——自己写一个

  D、牧童的歌声在树林里怎样?

  这个“振”虽然在中间,但这是古人的.写法,我们得放在林樾的后面,理解成在树林里回荡。

  牧童的歌声回荡在树林里,林子里的鸟都听得到他的声音。他的歌声真响亮!你什么时候也会放声歌唱?猜猜他为什么会那么开心?

  E、引导朗读,背一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舒适地读

  小牧童看到蓝蓝的天、绿绿的树、青青的草,红红的花,风景真好,心旷神怡地读

  今天不下雨,称心如意地读

  推荐一下谁的歌声最悠扬

  F、开心地背一背

  3、意欲捕鸣蝉

  A、除了牧童的歌声,诗人还听到了什么?

  B、记一记“蝉”,说说你对蝉的了解。

  C、诗中所指的蝉在哪里?一棵高高的大树上躲着一只小小的蝉,牧童怎么知道这棵树上有蝉的?它老鸣叫所以诗人叫它“鸣蝉”。

  D、学“捕”

  牧童知道这树上有蝉,这蝉可以玩,可以做药,还可以卖钱,当然想把它(捉来),这里没有用捉,用的是……(捕),捕和捉是近义词,用什么“捕”,所以用提手旁,我说捕——我说放

  现在牧童已经捉到蝉了吗?(理解“意欲” )

  4、忽然闭口立

  A、学“闭”

  奇怪,牧童在放声歌唱,又没大声喊:我想捕蝉了!诗人是怎么知道的?

  (指“闭”)这是什么字?什么结构?谁来做一做闭口的动作(先唱着歌,听口令闭口)

  B、学“立”

  看小朋友的样子,不但闭了口,而且站直了,这叫“立”,给“立”找朋友

  C、理解“闭口立”

  像他这样的就是“闭口立”,那书上的牧童就是这样吗?(注意眼睛得朝上看)谁来边做动作边读“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D、写写“闭”和“立”

  注意“闭”先写门再写“才”,“立”要站直,最后一横最长。

  5、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

  瞧,这位牧童会骑黄牛,会让自己的歌声回荡在整个森林,会忽然闭口去捉蝉,多可爱呀!所以诗人回到家马上就把他记了下来,诗人是想把他告诉家人呢,谁来当诗人朗诵一下?(告诉朋友)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背诵

  请小朋友上台边朗诵边表演

  6、机动: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四、小结

  学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是个怎样的人?(懂事,可爱,活泼)

  诗人呢?(善于发现,及时记录,)

  五、作业

  〈〈课堂作业本〉〉填写后三句。先背给同桌听,再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诗经教案10-22

语文翠鸟教案09-03

语文复习教案01-16

语文《丰碑》教案02-06

语文园教案02-04

语文《师说》教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