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3篇【合集】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指导练习第5、6、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省略号的用法。
2、能把表示反问的句子改写成表示肯定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找出本单元课文中有省略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们的用法。
2、逐句读读,体会句子意思,说说省略号的用法。
3、仿照例句,写几个有省略号的`句子。
二、指导练习第6题。
1、读例句,明确练习要求。
(1)指名读例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2)比较上下两个句子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指名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要求读出不同的语气。
2、指名优等生改写第(1)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3、指名中等生改写第(2)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指导练习第7题。
1、读题,明确练习要求。
2、自学短文,读后讨论:短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题目中的“我们”指谁?这两个贫苦农民的孩子要求当红军时的心情怎样?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短文。重点指导两个孩子的话。
语文教案 篇2
【导学新概念】
新教材强调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学习本单元时,要注意实词的积累,注意多义词的辨析,尤其要重视对课文的熟读背诵。
学习本文,要在着重了解烛之武说退秦师的理由的同时,注意欣赏包括本文在内的《左传》的文学价值。
【教学设计ABC】
设计A
文言文的教学重在解决提高阅读水平的问题,而较之现代文,我们更应该激发学生热爱文言文的热情。因为文言文在它出现的年代上,在它所要表达的与今人类似的思想感情上却能用如此精美的语言形式,实属难能可贵。于是宜有以下导言:
同学们,如果说在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之下,大凡事物总是现在的比过去的好的话,那么大家能不能想一想,在文化艺术的某些方面,有没有与一般规律相反的情况呢?(这样一来一往的问答,并不难引导学生想到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以罗马为代表的雕塑,比如据说维娜斯女神的断臂今人就无法设想能够补得很好,以及中国古代的文言文似乎不是今人可以写出当时那样的水平的。然后接着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册的第一篇文言文,看它究竟有哪些方面的精美以至妙不可言呢!
于是可让大家听本文的录音带或教师以较高的水平先把课文诵读一遍。然后承接第二单元所学的“理清思路”理论,实际上也就是本课后面的练习题二,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而实际上等于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各段大意,即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是说“秦、晋两国为什么围攻郑国”的问题,第二自然段是说“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问题,第三自然段是说“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兵的”,第四自然段是说“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进攻的原因”。
在上面问答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诵读,之后再让他们在已经看过课本中注释的情况下提一提文中还有哪些实词的意义不清楚,还对哪些虚词的用法或古汉语现象不理解。这其中由学生提也好,由老师问也好,宜将第一段中两个“于”均解为“对于”之意,两个“军”字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当“驻扎”讲。且“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两句均为古汉语中所谓省略句,即均在“军”字之后省掉一个介词“在”,而就这一点,已能证明古今语言形式上的不同习惯,这对让学生逐渐习惯看文言文是大有好处的。
同理,在第二自然段中应让学生弄清楚:“言于”当“告诉给”讲;“若使”中的.“使”当“让”讲;“臣之壮也”中的“之”是典型的结构助词夹在主谓结构之间起“取消主谓独立性”作用的例句;“也已”不仅注释上有“已,同‘矣’”的字样,关键是要解释这种“语气词连用”的古汉语现象;从“今急而求子”中不难看出,根据上下文,“而”在此只能当副词“才”讲;至于“是”通常在古文中多当代词“这”讲,只是为了上下文意思的通顺而把它整个译作“这是”罢了;最后“然郑亡”一句,和今意相对照,显然是个被动句。
第三自然段:“夜缒而出”里的“而”强调是起前对后修饰作用的,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地”;“若亡郑”中“亡郑”是“亡”的使动用法;“越国以鄙远”一句的注释中虽然说明了其中的“鄙”,“边邑”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而“远”是形容词活用为“远地”的名词用法,但整句意义的通俗理解应该是“越国以远鄙”;“邻之原,君之薄”中的两个“之”直译时,还是应当看作是起“取消主谓独立性”作用的;“夫晋,何厌之有”中的“之”此时是起“动宾倒置”标志作用的,即意义上应看作“有何厌”;“既东封郑”一句应强调就其直译而言,“既”当“等到……以后”或“已经”之类意思讲,“东”是古汉语中典型的名词当状语,译作“向东”,“封”,名词“疆界”,此处当动词用,译作“作疆界”,而“郑”作为句子的补语,也是以名词当状语的形式理解的,应译作“以郑”,于是整句的确切直译应该是“等到向东以郑国作了疆界以后”等。
最后一段中则应该让学生承认,看过书上的有关注解之后,剩下的就没有什么可感到难解的地方了。
上述程序之后即宜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文,其中不乏用多种形式背诵。比如教师先领背、分段集中背等,因为字面意思过得较为彻底了,所以背诵起来就应该相对容易。同时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表达反映在遣词造句、语言组织上的精妙,比如可以对比同样或类似意思表现在古今语言形式的不同上,应该承认文言文形式上的言简意赅和音韵方面的朗朗上口等,而这些,也正是《左传》等的文学价值。
至于课后练习中关于多义词辨析的题,应该说在上述教学全过程之后,难度是不大的。
设计B
与“设计A”相比,本设计在导语、教师的诵读和按理清思路完成课后练习二前半个问题上的内容以及程序均可完全相同。只是在进行练习二后半个关于“背诵全文”的练习时,教师完全可以从此把全课讲授的重点都放在这上面,即可以用“以背代讲”的办法来授课。也就是教师在学生理清课文思路并回答了课文段落大意的基础上,教师一段一段地领背,当然在领背时,往往是先一句一句地,然后是一段一段地,在背的过程中教师以提问或自己讲解的形式完成文中实词的积累,至于古汉语语法可少涉及甚至可不涉及,即在学生预习过注释的情况下,真正实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母语学习特色。
至于在背诵中应该主要积累哪些实词,那就基本以课前学习的提示和课后练习第一题的要求作为标准。
在领背若干次之后即可让学生先集体背诵,进而再可分小组,乃至单个人背诵等。总之,按照文言文每课平均三课时来分配,其中专门拿出一课时半来实现最终的全面(指课文的全部和全体同学两方面说)背诵,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最后可用半课时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中关于“归纳多义词义项”的题目,同时还可让学生讨论文言表述方面的精美和由此而对《左传》的文学价值方面的看法。此时可灵活掌握,既可让大家畅所欲言,又可简单举例点到为止,总之以课时为限。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发生在春秋时代的历史故事。板书课题。
2、通过预习,谁了解“卧薪尝胆”讲的是关于什么人的故事?
板书:夫差勾践
3、夫差、勾践都是春秋末年的国君,有谁了解关于他们之间发生的事呢?
4、师小结,做补充介绍。
二、初读感知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漏字。边读边勾画出生字词。
2、汇报生字词,齐读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吴国勾践表示谋臣免除建议屈辱
愿意夫差夫人差别会稽会议
①指名读,及时纠正字音
②交流读这些生字词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有些生字词的读音比较难读,教师要能范读或领读,例如:谋臣、夫差、会稽
③开火车、齐读生字词。
④齐读生字词
4、分小节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5、全班交流
6、分小节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三、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口头填空
在古代中国年前,吴国和越过位于。他们都想。
通过此项口头练习。不仅可以检查学生是否读懂这小节,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概括本小节的主要意思。
3、征服对方,使自己强大是他这两个国家共同的目标。“征服”是什么意思?你从这个词中读懂了什么?(这两个国家的关系是剑拔弩张,势必要爆发一场残酷的战争)
4、有感情得朗读第一自然段。
5、这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故事的背景)那么故事是因何而起,怎样发生,结果有如何呢?下节课我们来学习。
学习本课生字词
指名读生字词
分析字形,在书写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怎样写才漂亮
⑤这些生字词,你理解了哪些词语?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作业设计
一.组词
免()仆()谋()仪()患()
兔()朴()煤()议()窜()
勾()证()纷()际()
勺()征()份()示()
二.看拼音写汉字
hòuhuàjiànyìbiǎoshìmóuchén
()()()()
zhēngfúwúnàinǔlíqiángdà
()()()()
三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屈辱()强大()骄傲()
四多音字组词
夫fū()会huì()差chā()
fú()kuài()chāi()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奴仆()地努力
()的建议()地请求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两千多年前,吴国和越国为了使自己的国家兴旺、强大。进行了一场残酷的厮杀,结果如何?
一、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讨论交流
板书:兵败会稽
2、通过课前的查找资料,让学生来谈谈自己所了解到的“会稽之战”。教师可以简介:在古时候,比较习惯用战争发生的地点给这次战役命名。
3、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勾践作为一国之君,为何要想夫差请求做奴仆?
4、践打了败仗,国破家亡,他还有别的办法挽救这一局面吗?你从哪些词中看出不能的?(万般无奈,只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课件出示第二小节一、二两句)
5、面对勾践的求和,吴王和他的谋臣有什么样的反应?请你想象一下,看到勾践的'投降书,吴王和他的谋臣分别会说什么?他们为何有不同的想法?(“后患”在文中指什么?从这个词中你看出来什么)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二小节三、四两句)
二、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骄傲的吴王答应了勾践的请求,让他做自己的奴仆。那么,勾践是怎样熬过这段时光的呢?读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
读到这里,你们仿佛看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些什么呢?
给孩子与文本交流的时空,谈谈自己的感悟。
2、你是怎样理解“受尽”和“整整”这两个词的?
3、你从课外书上还知道勾践和他的夫人受了那些耻辱?
4、在这三年牛马不如的日子里,勾践会想些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回国以后,勾践立志要报仇雪恨,卧薪尝胆。文中的插图描绘的就是他卧薪尝胆的情景。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勾践卧薪尝胆的句子。
2、交流①那句写了“卧薪”?“薪”指什么?“卧薪”呢?
②哪句写了尝胆?用“苦”形容胆,
用自己的话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3、看插图,身穿帝王之服,佩带宝剑的勾践为何要睡在扎人的柴草上,饭前尝一尝胆的苦味,他为什么要这么地折磨自己?(报仇雪恨)--齐读第一句话.
4、你从这段的那些词语中看出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白天晚上每顿饭前总要提醒)再读有关语句
此时此刻,勾践会想些什么?
在此通过教师的导语,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并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5、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6、讨论第一句在这一自然段中起什么作用?
总--分,第一句是总起,分别从白天、晚上、饭前三方面来叙述勾践时刻不忘报仇血恨的
四、精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勾践如此发奋图强是为了什么?齐读第五自然段
2、你是怎样理解“终于”的?
3、你怎样理解“奇兵”的?
教师可以简介越国灭吴国的过程,帮助孩子了解为什么课文里说到是出“奇兵”。
4、比较:会稽一战,越国被吴国打败了。而二十多年后,吴国则被越国灭了。你从“败”和“灭”这两个词中看出了什么?
五、小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懂得了什么?
3、复述课文,讲述卧薪尝胆的故事
4、照;例子造句:
①吴国的谋臣建议灭掉越国。
②骄傲的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
将“建议”放在句子的不同位置进行造句练习,有利于孩子们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可以促进他们的学以致用。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败仗建议谋臣后患万般无奈
征服屈辱耻辱免除转弱为强
2、仿照例子造句。
①骄傲的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
②吴国的谋臣建议灭掉越国。
3.请你查阅历史书,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勾践最终成功,夫差失败的原因。
勾践之所以能打败夫差,取得最终的胜利是因为
在中队会上,队长李红建议()
()建议()
()的建议()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诗经教案10-22
语文翠鸟教案09-03
语文复习教案01-16
语文《丰碑》教案02-06
语文园教案02-04
语文《师说》教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