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5 10:20:0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看看课本,说说上学见闻,让学生初步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

  1.认识6个生字。

  2.准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参与校园生活的自信心。

  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结合课本第一页的图进行简单的入学教育,看一看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使小朋友对新的生活充满热情和向往,懂得小学生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

  2.认识语文书。(旨在充分调动孩子的感官,积极地体验)

  摸一摸:光滑细腻;闻一闻:纸墨清香;翻一翻:图文并茂。

  在学生愉快好奇地体验时,适时引导小朋友知道语文书里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优美的儿歌和漂亮的插图。语文书是许多叔叔、阿姨劳动的成果,是我们学习的朋友、帮手,要爱护它,书皮不弄破了,页角不弄卷了。将来要比一比,哪些小朋友的书爱护得好。

  3.认识目录、课次、课题和课文、生字表以及书的页码。(让小朋友了解基本常识,为今后学习做准备)

  过渡: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上学去。(板书)

  二、观察图画,引导说话(从情景入手,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1.引导小朋友观察挂图,(多媒体动画或书上插图均可)图上画了些什么?

  2.鼓励孩子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知道图上画了上学路上,小朋友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去上学,见到了同学,正招手问好呢!(教师应该给予激励性评价,鼓励孩子响亮地说话,说清楚完整的话,说自己想说的话,尊重孩子独特的想法。)

  三、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范读3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一遍范读,教学生拿书、看书的姿势(两手把书放直,离眼一尺远)。

  第二遍范读,要求学生跟着老师读书的语速指着每一个字认一认。

  第三遍范读,要求学生一边看书,一边认真听读(听准读音,学会停顿,老师注意读的语速)。

  2.老师领读。(领读3—4遍)

  领读时,要注意由句到文,让学生和文字多见面。

  引导小朋友发现老师领读时都是在有“,”和“。”的地方停一停的'。

  3.指名读。

  请会读了的小朋友起来读一读,如果小朋友不会读,老师再范读一遍,请小朋友模仿老师朗读。

  鼓励学生主动站起来读,及时帮助小朋友纠正方言。教师的评价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增强学生读书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特别要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特别要表扬读音准确、不丢字、不加字、声音响亮的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引导学生保持正确读书的姿势,坚决纠正顿读、唱读等现象。

  (3)培养学生听别人读时仔细看书、认真听的好习惯。

  4.同桌读,互读互听互评。

  小朋友刚刚开始学习朗读,只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遇到逗号、句号停一停,声音响亮,就可以了。

  四、作业

  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请小朋友读一读课文,能背的背一背。

  2.说说爸爸妈妈对自己朗读的评价。

  二、认读生字

  1.引出生字:小朋友们很聪明,课文读得很准确,既不丢字,也不加字,碰到“小豆芽”和“小圆圈”还停一停,现在课文里面有几个生字宝宝要来和你们交朋友了。

  2.逐个出示生字(可用课件,也可以用生字卡):上,学,书,包,早,个。小朋友,让我们和这些生字宝宝打个招呼吧(喊出每个字的字音)。

  3.老师带读生字。

  4.指名认读生字,并有目的地问一问:“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

  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对能够用拼音认读生字的进行表扬,以激发其他孩子学拼音的兴趣。

  (2)对能够在生活中认字的进行表扬,引导孩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对通过读课文记住生字的进行表扬,告诉孩子们上课专心读书是很好的学习习惯。

  5.在课文中找出生字。

  教师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圈生字(黑板上或课件演示),并小结方法:我们一句一句地读课文,边读边圈,发现生字宝宝就给它轻轻地画个圈。

  把画出的生字读一读,不会的问一问周围的同学。

  6.把课文流利地读一读。

  三、积累词语

  1.帮生字宝宝找朋友。

  生字宝宝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特别高兴,它们现在想请你们给它们帮个忙,帮它们找几个朋友,它们交了朋友就会变成法力无边的魔法师,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让学生充分地说,老师指导)

  2.找出课文中生字宝宝的朋友,画上“____”,并读一读,记一记。

  上学 书包 学校 同学

  四、背诵课文

  1.分小组把课文读一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准确,最流利。

  2.自由背一背课文。

  3.指名背诵,评出“背书大王”。

  五、作业

  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并认一认生字表中的6个生字。

语文教案 篇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旷、蠢、灶、蘑菇、岔。

  2.新词:空旷、蠢东西、蘑菇、分岔、无精打采、轻蔑。

  3.理解重点句:

  (1)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2)假如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同学从小热爱自身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

  二、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

  (一)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小朋友是怎样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二)难点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三)解决方法

  采用教学时先以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再了解时代背景,深化的读加以理解。

  三、课时布置

  两课时

  四、同学活动设计

  (一)回答课文中设计的问题,勾画重点词句。

  (二)听录音,朗读训练。 (三)前后位、同位讨论。

  (四)几名同学上前扮演。 (五)质疑问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加强朗读。

  (二)整体感知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反映前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各族人民奋起捍卫祖国的战斗,着重对小游击队员“夜莺”进行了详细描写。教师要引导出这种精神源于对祖国的热爱。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正音:削xi1o 空k#ng 塞s1i

  解词:轻蔑:轻视,看不起人。

  寂静: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宛转:形容声音优美、动听。

  搭拉:向下垂。

  2.揭题引读,同学自悟。

  (1)板书课题,同学自悟。

  (2)简介时代背景。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战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捍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依照“诱敌——入林——传信——解脱”的顺序分段或以歌声为线索也可。

  第一段(从开头到“听懂了吗?”)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

  第二段(从“队伍动身了”到“就不再问了”)写小孩给敌人带路。

  第三段(从“树林深处”到“新鲜的意思了”)写小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敌人的准备。

  第四段(从“德国兵”—全文结束)写小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解脱了敌人。

  4.教师总结,同学质疑。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以歌声为线索,掌握这种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学字词。

  5.安排作业。

  (1)朗读课文。 (2)誊写课后生词。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一段,讨论问题

  1.文首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说明战争破坏严重,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2.德国军官和士兵是怎样发现小孩的?

  (无声——夜莺叫——小孩叫——注意听——发现)

  3.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1)“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小朋友故意打岔,防止正面回答,反映了小朋友的冷静、冷静、机智。)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这句话说明小朋友泾渭分明。前一句维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

  4.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二)阅读第二段

  1.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

  (小朋友机智灵活,既向游击队传送了情报,又进一步取得了敌人的信任。)

  2.当问小朋友有无游击队时,小朋友怎样回答的?画在书上。

  3.讨论:小朋友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怕吗?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呢?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捍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进行不屈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干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三)指读第三段,讨论

  1.游击队潜伏在哪里?他们怎么知道德国兵来了?

  (通过小夜莺的歌声传送的`情报得知德国兵来了。)

  2.由此可见,小夜莺是第一次传送情报吗?

  (不是,小夜莺显得老练,看来在战争期间,他已是一位出色的游击队员了。)

  (四)默读第四段,考虑

  1.游击队是怎样把敌人消灭的?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小小朋友完成这次任务后,又坐在原来的地方,执行新的任务,小孩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警惕性。)

  3.最后一节起什么作用?(照应了开头并点了题,这歌声……有什么区别,这句赞扬了小夜莺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情报员。)

  (五)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浏览课文,找一找有几处环境描写?

  2.以歌声的地方有几处?(可见这篇文章思路清楚,以歌声为线索,另外准确的环境描写也起到了烘托中心的作用。)

  (六)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读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你觉得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小朋友?(热爱自身的祖国。)

  六、安排作业

  1.造句 即便……也……

  2.学习写人物动态的句子,画在书上。

语文教案 篇3

  一、揭题:

  1、同学们,你们了解卫星是怎样上天的吗?讲解有关卫星是被火箭送上天的相关知识。以及火箭的规格,随着科学的发达,卫星越造越大,为提高运载能力,在火箭底部捆绑上几个装有更多燃料的助推器,以增大运载能力。

  2、课题《新的跨越》中“跨”字是什么意思,“跨越”一词又可以怎样理解?这是一则消息,我们从上节课就已经知道,阅读一则消息应从标题开始,那么看了这一标题,你有什么样的问题要问呢?

  3、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哪些语句告诉我们这是一次“新的跨越”。

  二、学习生字词语

  1、指名读生字,要求读准每一生字,尤其是“碌”字,不要跟“绿”字混

  2、读读课后词语。

  跨越自行研制醒目忙碌陆续烈焰苍穹天际

  解释“忙碌”中的“碌”字,“苍穹”中的“穹”字。结合课文理解“自行研制”体会我国的航天科技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3、提出在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三、学习内容。

  1、回顾学习消息的方法:先看标题,再看课文开头,最后想这则消息有什么作用。

  2、了解大意。刚才我们已经看了标题,这一标题你是怎样理解的,课文哪些语句告诉了我们这个题目的意思?

  3、那么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哪一部分中找出答案?

  4、学习第一段:先划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再划出事情发生的地点,最后划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5、据回答板书:时间:北京时间七时地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事情:我国自行研制蝗“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将美国制的通信卫星准确、顺利地送入预定轨道。

  6、其中开头黑体字部分你是怎样理解的?(是新华社报道的这则消息)

  7、知道了这个消息,你的内心有何感想,为什么?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完成作业本第一、二题。

  3、说说读消息的方法。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说明】

  《珍珠鸟》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冯骥才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学目标】

  1、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中感悟,读中学写。

  3、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与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安排学生阅读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珍珠鸟的基本情况。

  【教学过程】

  课前:送给同学们一首歌──《我是一只小小鸟》。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了《我是一只小小鸟》这首歌,你想说些什么吗?

  (小鸟太可怜了,我们应该保护它们,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另一种鸟。

  1、出示图片,揭示课题:

  珍珠鸟。

  2、交流查阅的有关珍珠鸟的资料。

  3、出示课文插图,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

  (培养观察、想象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通过读课文,谈谈你读懂了什么?

  三、精读理解,合作探究

  1、理解描写小珍珠鸟外形的句子,体会小鸟的乖巧、可爱。

  2、找出文中描写“我”照料与呵护珍珠鸟及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句子,并体会:

  ⑴ 小组讨论。

  ⑵ 全班交流体会。

  (利用幻灯片中的图示理解小珍珠鸟对“我”感情的变化过程。)

  ⑶ 分角色读并表演“我”的举动及小珍珠鸟的反应。

  四、品读感悟,拓展延伸

  1、读悟小珍珠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的句子。

  2、读中学写小珍珠鸟幸福甜美的梦,感受小鸟对“我”的亲近、信赖。

  3、反复诵读,体会重点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4、观察人与动物相互信赖的图片,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

  五、师生同唱,激发情感

  1、教师总结。

  2、师生同唱爱的颂歌──《奉献》。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整体把握文意,弄懂本文论述的重点

  教学重点:对文章关键句进行揣摩、理解、体会写作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宗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读书苦还是读书乐?

  讨论二、作者简介杨绛原名杨季康,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著有《干校六记》《洗澡》《我们仨》,她与丈夫钱钟书都是喜欢读书,对读书生活情有独钟的人

  三、文本研习:阅读课文第1段,你认为作者对苦读的.态度是怎样的?

  1.作者先肯定读书当然要下苦功夫。2.但否定那种为世俗功利而读书的态度。

  四、体味语言

  作者举陶渊明的例子,有什么作用?轻嘲当世的弊病。这是杨绛语言的特点,讽刺点到即止,绝不批判到淋漓尽致。2.分辨“下苦功夫”和“苦读”的区别。对下苦功夫,作者是赞同的,认为读书就要用功,而对苦读,作者是不赞同的。

  因为苦读不符合作者对读书的认识,作者认为应是乐读书,而不是苦读书。作者的读书之乐有哪些?1.乐在其中:是身心的自由投入。乐在可以自由地拜见、请教古今中外的师长和学者。书籍包罗万象,读书可以去除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

  五、拓展延伸读书境界“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弗朗西斯·培根的这句名言被很多人当作读书的动力。

  六、作业熟读课文,完成课后联系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描绘的景物及其特征,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能找出文中选用的准确生动的词语及形象贴切的比喻、拟人句,并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课前学习活动

  1.摘录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借助图书馆、网络等,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和描绘冬天的诗文或名句;

  3.反复朗读课文,能读出感情并体会语言的精妙。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提起北国的冬天,同学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怎样的画面呢?(学生畅所欲言: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等萧条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去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问题:

  ①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这个特点能从哪些景物上感受得到?

  ②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③作者写景是按照一定顺序的,你能理清写景的层次吗?

  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三、研读赏析

  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可合作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赏析文章,品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色。

  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赏析,教师提供示例。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还原到课文中,反复朗读,体会语言的妙处:

  (一)揣摩下列语句,说说划线的'词语好在哪里。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老城”本是无情物,作者却说它们“睡着”,还能被春风“唤醒”,赋予老城以人的灵性,把这一个老城写活了。

  2.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着一“镶”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两个“卧”字,与前边的“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传神地画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神态,就好像它们都有灵性一样。

  4.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三字将水人格化了。水是那样多情,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冻上,仍然充满着春意。

  (二)精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说说理由,然后把这段文字背诵下来。

  这一题主要训练学生精读文章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发现美,理解美的所在。

  这一段写雪后的小山,有很多准确生动的语句。如“看吧”一语,好像把读者置身于作者的情境中,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又如不说树尖上落满了雪,而说“顶着一髻儿白花”,紧跟着又比作“日本看护妇”,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诗情画意。又如写薄雪“害羞”的情态,写露出“粉色”容颜的山腰,等等,突出了它们娇美的情态和小山秀丽的景色。

  (三)阅读全文,找出一些精彩语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这一题主要是积累语言材料,由学生自由完成。

  (四)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小结。

  四、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通过和《春》的比较,小结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

  2.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归纳五点: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按顺序(不同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五、作业布置

  1、课外阅读《白马湖之冬》,和本文进行比较鉴赏。

  2、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A: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B: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C:体会山市的形成(是以什么为顺序的?)及神奇壮丽的幻境(山市的变化是迅速还是缓慢?)。

  D: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

  重点:反复朗诵,积累文言词语。

  难点: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几幅海市蜃楼的图片)

  提问:你见国这样的景象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

  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 。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出示课题)

  二、介绍作者、作品:投影补充.

  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但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才补为贡生。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白居易在香山/欧阳修六一欢/李清照号易安/王安石住半山/苏轼爬东坡/李白采青莲)

  作品:《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构思奇妙,语言生动。

  三、指导朗读:

  1、小声自读,划出读不准的字,同桌交流解决。2、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奂 huan 邑 yi 冥ming 甍 meng 垣 yuan 睥bi 睨 ni 亘gen 莽 mang 霄 xiao 扉fei 缥piao 缈miao 逾yu 倏shu

  3、齐读课文一遍。

  四、理解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画下能解决的句子。

  2、四人小组交流疑难句子,合作解决。(未能解决的全班交流)

  3、山市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是以什么为顺序的.?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这表现了山市的变化是迅速还是缓慢?)

  4、山市的具体变化如何,画出描绘的词语?

  5、请学生以这个过程,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图画或语言的方式展示自己脑海中的山市。

  6、再次朗读课文

  五、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

  开头,我们提到了海市蜃楼,这种奇观古人是无法解释的,才有了大蛤蜊哈气而成的想象。可我们现代人已经懂得了它的科学道理,你知道么?(课后查阅资料:参考高中物理第二册191页)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朗读课文

  2、课后课后查阅资料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过程】

  一、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1、学生读习作要求,读后说说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缩写(不超过400字) 减少篇幅,适当改写 保留重点内容,删减次要内容。

  二、习作指导

  1、出示提纲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⑴ 《小英雄雨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小英雄的什么品质?

  ⑵ 简要列出文章的结构和详略,然后根据此提纲边读课文,边划划记,逐段删留。

  ⑶ 整理成文,检查文章是否详略得当,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是课文的重点;雨来游泳本领怎么高超,怎么从鬼子眼皮下逃走是次要的,可一笔带过。

  2、投影出示文章结构(列提纲) 主要内容: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中心:表现小英雄雨来的崇高精神和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结构: ⑴ 雨来游泳 ⑵ 上夜校念书 ⑶ 掩护李大叔(重点) ⑷ 跟鬼子斗争(重点) ⑸ 河沿上的枪声 ⑹ 雨来没有死。

  三、学生独立完成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学生互评,然后读一篇范文,并点评缩写《小英雄雨来》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的芦花村住着小英雄雨来。雨来在还乡河练就了过硬的仰浮本领。 秋天,雨来被送去上夜校,他跟着老师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有一天,鬼子又来“扫荡”了,雨来一个人在家。忽然,交通员李大叔闯了进来,雨来赶忙把他藏到缸底下的洞里。 十几把雪亮的刺刀对准了雨来,鬼子用尽各种方法盘问雨来,但雨来一口咬定没有看见人。敌人毫无办法,把雨来拉出来去枪毙。几声枪响,芦花村的人们异常难过,可是谁也没有料到,雨来没有死。原来在枪响之前,雨来趁鬼子不备,扎到河里,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评析】 文章详细地记叙了小英雄雨来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的经过,这是原文的重点。作文重点突出,语言简洁。故事干练完整,不失原意,完全符合本次习作要求。

  四、写成文章。

  【板书设计】 缩写《小英雄雨来》 减少篇幅,适当改写。 保留重点内容,删减次要内容。 不超过400字

语文教案 篇9

  课型:作文指导

  课时:1课时

  教材简析:

  《未来的......》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册的语文园地六中习作要求而确定的题目,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设计一件未来的产品,可以是学习用品,可以是玩具,也可以是公共设施......。

  预设目标:

  1、能进行大胆地科学设想,想像奇特而又合理。

  2、完成习作,语句通顺,叙述能按一定顺序。

  3、激发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教学重难点:

  1、能把所想象的未来产品清楚地介绍出来。

  教法策略: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阅读范文,引导学生按一定的'叙述顺序介绍所设计的产品。

  教学准备:范文一篇

  预设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东西或最喜欢干什么?

  2、你们有没有想过,在未来,你们身边的这些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甚至公共设施会变怎样呢?现在,生产各类产品的厂长们要联合举办“未来产品”的设计大赛,将会评出一、二、三等奖多名,同学们想参加吗?

  二、明确要求,确定方向

  1、每位参赛者只能选择一件自己最感兴趣的产品来设计。

  2、想象奇特而又要合理。

  3、产品名称可用“未来的......”,也可以自己拟定。

  三、出示范文,探究写法

  1、教师示范介绍--“未来的垃圾桶”。

  2、找出范文的描写顺序(名称、外形、功能)及重点。

  3、请学生提意见。

  四、拓展思维,想像设计

  1、利用两--五分钟的时间静静思考,自由想象。

  2、在小组内介绍“未来产品”的特点,“小厂长”提问题或意见。

  3、小组选出最有创意的产品设计向全班介绍。

  4、谈谈自己最喜欢谁设计的“未来产品”。

  五、自由习作,完善设计

  1、师:同学们,我们光是用语言介绍,我担心各位厂长一下子不能记住这么多,不如咱们改为用文字介绍,让他们把这些资料带回去慢慢看,好评出一、二、三等奖,好吗?

  2、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2.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3.积累文言词汇。

  4.学会翻译文言文。

  重点难点:

  1.重点:

  (1)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学会翻译文言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惴栗(zhuìlì) 榛莽(zhēn)

  衽席(rèn) 灏气(hào) 颓然(tuí) 冥合(míng)

  2.查工具书,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者简介。柳宗元(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人称“柳河东”。晚年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他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与韩愈同为当时古文运动的领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贞元九年(793),柳宗元进士及第。公元805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升任礼部员外郎,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但为时不久,就在其政敌联合反击下而失败,受到残酷迫害,先是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司马;十年之后,又改任为柳州刺史。柳宗元在中唐的文坛上与韩愈齐名。他能诗善文,成就很高。他的散文包括论说、寓言、杂文和游记等类,文笔犀利,含义深刻,形象生动,气势奔放。就游记而言,他是唐代一位集大成的刻画山水的能手。一方面,他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深入的体会,运用简洁概括、鲜明生动的语言,精细而准确地把那些易于被人忽视和遗忘的自然景色画图般地再现出来,给读者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切之感;另一方面,他在描写山水木石、鸟兽虫鱼的声色动静时,往往将自己横遭贬谪、饱受压抑的境况渗透在里面,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曲折地反映了中唐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的作品收入《柳河东集》。

  2.解题。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一十年内到处搜奇觅胜,写出一系列刻划入微又托意深远的山水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起着开宗明义、领带各篇的作用。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要读得流畅,读出感情。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字词解释。

  (1)始得西山宴游记:始得,初游。宴,安逸,快乐。游,游览。记,文体的一种。 (2)余自为僇人:僇(lù)人,受刑的人,罪人。僇,通“戮”。这里是遭到贬谪的意思。 (3)居是州:居,住。是,这。是州,指永州。 (4)恒惴栗:恒,常常。惴栗,忧惧的样子。 (5)其隙也:隙,空闲的时候。 (6)则施施而行:施施(yì),缓慢行走的样子。 (7)漫漫南游:漫漫,随意不受拘束的样子。 (8)日与其徒上高山:日,每日。其,自己的。徒,同伴。 (9)穷回溪:穷,尽,穷尽。回溪,弯曲的小河。 (10)幽泉怪石:幽泉,幽深的泉水。怪石,奇异的石头。 (11)无远不到:意思是,只要风景好,不管多远的地方都去。 (12)到则披草而坐:披草,拨开草。披,拨开。 (13)醉则更相枕以卧:更,更换交替。相枕,互相紧靠着。 (14)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想到那里,梦中也就到了那里。极,到。趣,通“趋”,往。 (15)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异态,奇异的形态。 (16)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尝。怪特,奇怪、特别。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字词翻译。

  (1)始指异之:指异,指点而称奇。 (2)缘染溪:缘,沿着。

  (3)斫榛莽:斫(zhuó),砍。榛(zhēn)莽,杂乱丛生的草水。 (4)焚茅筏:焚,烧。茅筏(fá),茅草之类。筏,草叶众多的样子。 (5)箕踞而邀:箕踞(jījù),席地而坐,两脚伸直岔开,成簸箕状。遨,游赏。 (6)则凡数州之土壤:土壤,土地。 (7)皆在衽席之下:衽席,古代睡觉用的席子。

  (8)岈(xiā)然洼然:山谷深幽的样子,溪谷低洼的样子。 (9)若垤若穴:垤(dié),蚁垤,蚂蚁洞外的小土堆。穴,洞。 (10)尺寸千里:看上去只有尺寸的大小远近,而实际上有千里的大小远近。 (11)攒蹙累积:攒(cuán),聚集。蹙(cù),缩小。累积,重叠积压。 (12)莫得遁隐:遁隐,隐藏不见。 (13)萦青缭白:青山和绿水萦绕在一起。萦,缭都是缠绕的意思。(14)外与天际:际,连接、结合。天际,天边。 (15)四望如一:向四面环顾,看到的情景都一样。 (16)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然后,这样以后,指看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特立,高出一般的'立在那里。 (17)不与培塿为类:培塿(pǒulǒu):大小坟冢。这里借指小土堆似的山丘,小土丘。 (18)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悠悠,广大的样子。灏(hào)气,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灏,水势大。涯,边际,极限。 (19)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究:洋洋,得意的样子。造物者,即天地、自然。 (20)引觞满酌:引觞(shāng),拿起酒杯。引,拿起。 (21)颓然就醉:颓然,形容醉倒的样子。就,接近。(22)心凝形释:凝,凝结,停止了思维活动。释,消散。 (23)与万化冥合:万化,万物。冥合,融化其中,浑然一体。 (24)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向,从前。未始,未尝。 (25)游于是乎始:于是,从此,从现在。

  (26)故为之文以志:为,写。志,记,记叙

  4.请学生整篇翻译。

  四 词语小结

  (1)古今异义。

  ①未始 古义未尝,从来没有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义没开始

  ②累积 古义重叠、积压 攒蹙累积。今义积累

  ③然后古义 这样以后 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④于是 古义从此,从这时游于是乎始。今义连词,表示后事紧接着前一事

  ⑤更 古义,动词,更换交替。醉则更相枕以卧。今义程度副词,更加。

  ⑥披 古义拨,拨开。到则披草而坐。今义覆盖在肩背上。

  ⑦就 古义接近颓然就醉。今义就是

  ⑧向 古义从前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今义朝

  ⑨志 古义记故为之文以志。今义志气、志向。

  ⑩是 古义代词,这 是岁元和四年也。今义判断动词。

  (2)一词多义。

  ①异A称奇始指异之。B独特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②特A特别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B超出一般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③为A成为 自余为僇人。B作,写。 故为之文以志。

  4则A连词 就 醉则更相枕以卧。 B 转折连词 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动词 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名词 模范 榜样 以身作则。

  5 与A 动词 连接 外与天际。 B 介词 和 悠悠乎与颢气俱 。

  C 连词 和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6其 A代词 我的 日与其徒上高山 。 B代词 那些 其高下之势 。 C 代词 它的 而莫得其涯。 D 表反问的语气助词 其如土石何?

  E 代词 这种 专其利三世矣!

  7 而 A 连词 表修饰 则施施而行。 B 连词 表转折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 连词 表承接 卧而梦 D 连词 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E连词 表并列 蟹六跪而二螯。 F连词 才 穷山之高而止。

  (3)通假字:

  ①僇,通“戮”,这里是遭贬调的意思。

  ②趣,通“趋”,往,到。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4)词类活用:

  1 箕踞而邀 名词作状语 像簸箕一样。

  2日与其徒上高山 名词作状语 每天

  (5)文言句式

  1故为之文以志。 省略句 “志”后省宾语。

  2是岁,元和四年也。 判断句。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

  4皆我有也。 被动句 “我有”即“为我所有”。

  第二课时

  一、预习:

  熟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背诵全文。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疏通文字,略知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提问:请根据文意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l段):概述被贬到永州后,寄情山水,自以为游遍了永州,却不知还有一个“怪特”的西山。

  第二部分(2段):特写游西山的经过。

  第一层(从“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到“始指异之”):写偶识西山的欣喜。

  第二层(从“遂命仆过湘江”到“穷山之高而止”):写登山的经过。

  第三层(从“攀援而登”到“不知其所穷”):写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之阔大。

  第四层(从“引觞满酌”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写宴饮之乐。

  第五层(从‘心凝形释”到最后):抒发感受。

  3.提问:作者描写西山宴游,表露作者什么样感情?讨论并归纳:表露作者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世情怀提

  4写法借鉴

  1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本文没有直接写眼中的西山,而从多角度登西山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

  2借景抒情:如文章开头写以往游览,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

  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出自己高洁的人格。

  四.欣赏品味:

  本文根据表达的需要,或叙述。或描写、或抒情,语句或长或短,或偶或散,或上下钩连。试举例说明这些语句的特点。讨论并归纳:。

  (1)“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对偶句,描写出游时慢步徐行,任意西东的悠闲。叠词连用,描摹生动。

  (2)“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散句、短句。运用顶针,强调“到”“醉”“卧”“起”等动作,造成一种单调无味的效果,表现出以往的出游未能真正的投入,并照应前文的“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3)“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加西山之怪特。”散句。长句。抓住西山的特点:怪、特,为下文游西山做铺垫。

  (4) “其高下之势,蚜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短句、将主观感受融于景物描写,运用比喻描写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阔大。

  (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土娄为类。”散句,抒写作者对西山高峻的感受,并喻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表现自己志高不俗的志向。

  (6)“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长短句搭配抒写作者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五、作业:

  1熟读成诵全文。

  2完成必修一教材第94页“积累与运用”第4题,积累“而”“乎”“其”“且”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检阅》教案11-07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8-26

语文蜡烛教案08-26

语文《秋游》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