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集合3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读准累、拾、禁这3个多音字的读音;读写凉爽等11个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千姿百态的意思。
2、能按浏览顺序(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出示课题秋游景山,请学生说说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些什么?(时间,地点,事件等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的读音;想一想课文写到了作者浏览了哪几个地方(公园大门、果园、万春亭)
2、学习生字词(本课生字基本上较为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字音字形,课堂上不用花过多的时间)
3、抓住表示地点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走进公园大门写在景山公园大门口看到的美丽景色;
第二段(第2自然段)我们沿着山路来到果园。(过渡句)写在果园看到的迷人的秋色;
第三段(第3-7自然段)离开果园,我们沿着青石铺成的山道拾级而上,来到了万春亭。
(过渡句)写在万春亭举目眺望美丽的北京城。
(三)重点学习第一段
1、指名学生朗读该段,其它同学边听边想,在公园大门口作者看到了什么?
2、集体交流,以山为中心,山顶上是万春亭,山脚下是大花坛。
3、朗读体会两句话的特点
(1)请学生自由朗读描写山上景色的句子,后集体指名读,再评读,说说谁读得好,请这位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读好的。(采用了比喻句,把树林映衬下的万春亭比作一幅美丽的图画,以此来说明景山公园内景色的美丽)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描写大花坛的句子,注意千姿百态的用法,说明花坛里花不但颜色多而且形态美。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第一段,使学生产生对景山公园美景的喜爱之情。
(四)作业
1、能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的句式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抄写生字词语
3、完成作业本上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2、3段,理解词语果实累累、拾级而上、举目远眺、尽收眼底、鳞次栉比的意思。
2、读懂作者按游览顺序及方位顺序观赏景物的方法。
3、初步了解抓住重点事物写出其特点的方法。
4、让学生感受到景山公园美丽的秋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进入角色,相互协作,自主感悟。
1、走进大门。复习朗读第一段,再现情景
2、进入果园。
(1)情景感知。多媒体展示果园图。(整体图,果实累累局部图)
(2)交流感受。观察说图,体验果实累累(说品种,说数量,说重量,说特点。)
(3)学文体验。读第二段。划:景物(海棠、苹果、大柿子)、特点。读:描写优美的句子。悟:词句美(每句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说:感悟体验(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看到过的类似的情景)。
3、登亭远眺
(1)情景感知。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北京。
(2)学文体验。自读:读远眺北京城西、南、东三个方向的美景的词
自悟:划出描写景物及特点的词句,体验词句美。
(3)作交流。说说自己登亭远眺中哪个方向的景物印象最深?
随机出示相应画面并好好地读一读。
交流感悟体验:重点讨论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读懂课文如何写出北京城的美丽,体验文字美:举目眺望(美丽)
朝西望:洁白如玉明亮一只只一片片
向南望:庄严金装雄伟延伸
往东看:鳞次栉比新型纵横交错巨人的步伐
(4)再现情景,梳理游踪
出现北京的优美景观,请学生配上解说词(A类同学可以按照课文中的语言,B类学有余力的同学在掌握课文的同时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4、体会作者情感
你看到了那么美丽、壮观的北京你有什么感触,请你说一说。
作者又是怎样想的呢?请体会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五、作业
1、听写词语
2、完成作业本相关练习
3、试着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修辞方法写句子
3、能学习课文的写法,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二、教学过程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进行背诵,比一比,看谁背得最快
2、请各自然段背诵的擂主说说自己背诵的诀窍。让大家一起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课文。
3、摘录课文中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好好地读一读并能说出喜欢的理由。
4、有条件可以登上学校附近的山或楼房,看看绍兴的景色,说说登山(楼)观景的感受(要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
三、作业:
把自己的感受整理成文章记录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资料信息,初步了解《西游记》在中国文化、文学的意义,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及了解神话小说。
2、以扫读、跳读等快速阅读及圈划交流方式,初步感受孙悟空的形象,激发探究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热情。
3、用朗读、讨论的方式,感受环境烘托的作用。
重点难点:
1、小说为何不惜笔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
2、感受美猴王超然出众的表现,对后文全书的作用。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模仿第2、3段句式,用几句话描写一育课上同学们玩乐的情景。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查找《西游记》和吴承恩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单元标题,“读一本名著”,名著《西游记》你觉得它“名”在哪里?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章回小说的新门类,它标志着孤独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也堪称浪漫主义的杰作。
2、请同学依次介绍(注意选择大家可能不够了解的.信息有条理的说明介绍)
★《西游记》故事渊源:唐僧
★成书大致历程与作者
★主旨及意义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1、观看电影,孙悟空诞生的片段。看看与课文有哪些不同,想想自己小时候看动画片、听故事感受有何不同,谈谈你初读古典白话的感受。孙悟空是怎样一只猴子?思考:为什么《西游记》要从孙悟空出世开始讲起?
2、初读课文前半部分。
3、比较:通过看影片和读原著有何不同的感受?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圈划出美猴王超然出众表现的语句。
2、(小组讨论)读、说给同桌听,概括其特点与大家交流。
四、反思文本,挖掘内涵
1、小说为何不惜笔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
2、既然除猴王外其他描写起衬托作用,是否可将第二、第三段减缩为“那石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与众猴一样寒来暑往,游乐嬉戏,非常快乐”?
五、总结
六、作业(1、2二选一做,3、4为必做)
1、查词典,注音、了解词意,并选择5个词语连成一段话。 迸裂 玩耍 蹲身瞑目 镌 抓耳挠腮 石碣 顽劣 喜不自胜 天造地设 拖男挈女 感之既久 采花觅果 洗濯
2、模仿第2、3段句式,用几句话描写一育课上同学们玩乐的情景。(100字)
3、在通读《西游记》的基础上制作5~10张读书卡片。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会正确读写词语“晃荡、聪明、沉甸甸、水桶、嗓子、胳膊”。
2、通过自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说出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并能够举例说出自己孝敬父母的做法。
【学法指导】
1、借助工具书、课文中的拼音自学生字。用红笔标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部分,多读多写。
2、通过对比读课文,说出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并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说出尊敬父母的做法。
【自主学习】
(一)自学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这一课有 个自然段。
2、结合课文中的注音把课文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3、在课后田字格内书写本课生字,并用红笔标出易错的'部分,加强记忆。
(二)自学检测
(1)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huàng dàng cōng ming chén diàn diàn
( ) ( ) ( )
shuǐ tǒng sǎng zi gē bo
( ) ( ) ( )
(2)我能把课文通顺地读下来。
【合作探究】
1、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是怎么说自己的儿子的?在课文中用“——”线画出来。
2、三个孩子看着妈妈提着沉甸甸的水桶,他们都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来。
3、分角色朗读,读出三个妈妈的语气,并比较三个儿子的做法。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