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22 09:53:5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优)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种识字方法:

  加一加、减一减,成为另一个字。

  2、认识“字、代、舌、页、弓、秒、炒”7个生字。

  3、认读词语,进行词语积累训练。

  4、朗读背诵《小鸟》。

  5、口语交际:

  《我们身边的垃圾》培养同学语言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积累词语,掌握两种识字方法,培养同学的语言交际能力。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多媒体闪跳式出示:

  取──趣 干──赶 方──仿

  ⑴ 你发现了什么?这儿的每一组字之间有联系吗?

  ⑵ 小结:给字加上一个偏旁可以组成一个新字。

  2、这儿还有一个字(出示:子),你能用这种方法造出一个新字吗?

  ⑴ 同桌讨论。

  ⑵ 交流:

  相机认识“字”字。

  ⑶ 给“字”字找朋友:

  生字、字母、汉字。

  (多媒体出示)

  ⑷ 指名读,齐读。

  3、加一加可以组成一个新字,反过来减一减能不能呢?

  多媒体出示:

  袋──活──题──张──

  ⑴ 考虑:

  这些字去掉一局部可以构成一个新字吗?同桌讨论。

  ⑵ 交流出示:

  dài shé yè gōng

  代 舌 页 弓

  ⑶ 活动:

  我来当小老师:

  小老师先提醒认读的注意点,再领读。

  4、这儿还有4组字,你能不能把它们加一加,组成一个新字?

  ⑴ 多媒体出示:

  禾 火 禾 少 火 丁 火 少

  ⑵ 活动:

  我来当小老师。

  5、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种新的认字方法?

  二、我会认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新字呢?

  多媒体出示:

  字 代 舌 页 弓 秒 炒

  ⑴ 齐读。

  ⑵ 活动:

  找朋友。

  2、练习巩固:

  比一比,谁最棒。

  ⑴ 比一比,看谁认得快、认得多。

  (同桌互读)

  ⑵ 指名开火车读,假如可以,请扩词。

  第二课时

  一、我会读

  多媒体出示:

  奇怪 聪明 活泼 冰凉 可口

  准备 赶快 观看 包围 堆积

  花花绿绿 干干净净 高高兴兴

  1、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你能从中选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二、读读背背《小鸟》

  1、指导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指导好停顿:

  小鸟,小鸟,你/轻轻地/跳,我/栽的/小树,它/还/太小/太小。

  2、为什么要让小鸟轻轻跳,还要“再轻一点儿”?

  3、你能把“我”对小树的关心、呵护读出来吗?指导:要读得轻一些,别惊动了小树。

  自由读,指名读。

  4、“我”喜欢小鸟吗?你能读出来吗?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5、自由练背,抽背。

  6、齐背。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

  一、观看图片,导入

  1、多媒体显示:

  劳动课上,一名同学小心翼翼地把纸屑剪在一张大纸上,然后包扎好投进垃圾箱。

  2、交流:

  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处置垃圾的?

  二、垃圾从何而来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垃圾是怎么发生的?

  1、指名说。

  2、小组讨论:

  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3、集体交流。

  (我们小同学的垃圾主要是一些废纸、铅笔屑,还有一些食品的.包装袋等。)

  三、如何处置生活垃圾

  1、生活中的废弃物是无可防止的,它们也就成了垃圾。你们自身是如何处置的呢?

  ⑴ 指名说。

  ⑵ 评价说一说:

  谁的做法好,谁的做法需要改进,怎么帮他改一改。

  2、在日常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一些不好的现象,如随手乱扔垃圾。遇到了,你是怎么做的?

  指名说:

  和时劝阻,若不行,就用自身的行动做出典范。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垃圾还可以废物利用呢!

  ⑴ 听故事:《一张废纸的自述》

  (内容简介:我是一张白纸,从工厂里生产出来后和姐妹们一起呆在超市里,被一位小朋友买回家。他在我身上画了漂亮的图画,日子长了,就把我扔了。我进了垃圾箱,后又从垃圾回收站中转到造纸厂,处置后重新回到了超市里。)

  ⑵ 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交流。

  ⑶ 生活中还有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利用呢?小组讨论后交流。

  (铁、塑料制品等)

  4、平时我们处置生活垃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不随地乱扔,垃圾要入箱)

  四、小组合作,画出想法

  你能不能把你的想法画出来呢?

  1、小组讨论,如何画。

  2、小组合作作画。

  五、展示交流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大致理解辐射、温室效应、臭氧层、酸雨、飓风、糟蹋等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这篇想象日记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所想象的30年后地球环境污染的情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了解本课的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状况,查找环境污染的资料。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看看有关环境污染或各级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治理污染的新闻报道,收集一些反映环境污染的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或录像)导入。

  1.出示挂图(环境污染图)或播放关于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

  2.看到这些画面(情景)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只要意识到环境日益受到污染、破坏,我们要

  保护环境即可。)

  二、读通课文。

  1.先请一位同学读读阅读提示。

  2.自由读课文,遇到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生交流,读懂课文。

  1.这篇文章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呢?(20xx年5月10日这一天人们生活的情形。)

  2.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在这一天的各个时间段里,我做了些什么事?请大家用笔在书上画出来。

  3.日记中讲到哪些环境恶化的情况?

  (1)空气污染严重,出门要穿抗辐射服。

  (2)为了免受温室效应的煎熬,要坐上宇宙飞船到太空上的特殊学校去。

  (3)水污染严重,水中很难找到鱼,还要躲避酸雨袭击。

  四、阅读、理解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为什么小作者的生活方式与我们不同呢?

  3.大家从这一自然段中感受到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过渡:看来空气受到污染是人们遇到的一个问题。作者还遇到哪些问题呢?

  4.继续学文,请大家边读,边找,边画。

  5.师生、生生合作交流探究。

  (1)把找到的问题带到四人小组中进行讨论,并结合课前预习中找到的有关资料谈谈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2)小组讨论。

  (3)交流,每个小组在介绍时,其他小组可提出疑问。(弄清为什么要到太空上的特殊学校,原来叫鱼和油煎土豆片的食品店为什么改名了等问题。)

  五、课文中哪个词语说明这篇日记是想像的。

  (公元20xx年5月10日)作者写这篇日记,想告诉我们什么?

  六、作者在文章最后提出一个问题,大家能回答吗?

  (学生可畅所欲言,还可以联系自己身边与环保有关的内容来谈。)

  七、总结延伸。

  1.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根据自己家附近的环境污染情况,说说你有什么打算?(进行环保宣传,写倡议书,从我做起,保护环境。)

  板书设计:

  18* 20xx年的一天

  无新鲜空气

  温室效应 山清水秀

  臭氧层破坏 可怕可爱 鸟语花香

  无鱼 风景优美

  酸雨

  课后小记:

语文教案 篇3

  一、复习导入。

  1、读下面的词语,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天空、连忙、说话、绿树成荫、高兴极了

  2、指名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的开始,要十分重视复习检查,认真了解学生第一课时学习的情况。】

  二、讲读全文。

  过渡:这是一个童话故事,非常有趣。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我们来细细阅读课文。

  1、出示小熊图,问:小能生活在什么地方呢?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第一段话。

  (1)学生自读。

  (2)检查回答,并板书:“孤零零”;

  (3)提问:小熊孤零零的,它想什么呢?

  (4)小结。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还是要细致一点,耐心地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培养他们认真阅读的习惯。】

  2、讲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小熊它孤零零的,它多么想找到朋友呀!这个时候,天空飘来了一朵白云。

  (1)出示图片,问:小熊对云说了些什么?

  【过渡的问题和出示的图片,创设了故事的饿情景。】

  (2)出示小熊的一句话,指导朗读。

  3、讲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云儿是怎样回答小熊的呢?小熊又是怎样做的呢?

  (1)指名朗读。

  (2)“云儿变成一棵树”,是什么意思呢?小熊明白了吗?它又做了什么呢?

  (3)一年、两年,这儿变了,变成什么样子了呢?

  (4)出示树林图,理解“漫山遍野”、“绿树成阴”的意思。

  (5)小结。小熊明白了云的意思,坚持在岛上种树,荒岛终于变成了绿岛。

  【这一自然段的内容很复杂,也很含蓄,学生很难理解,细细引导是对的。】

  4、讲读第4~6自然段。

  过渡:荒岛变成了绿岛,小熊的'朋友来了吗?

  (1)范读。

  (2)提问:哪些朋友来了?学生答后贴上图。

  (3)细读追问:他们是怎么来的?来了之后他们说什么?(指导学生理解“飞”和“划”的意思,并指导朗读。)[

  【“飞”和“划”是两个重要的词语,提示比较。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且进一步了解了荒岛周围的环境。】

  (4)启发想像,出示填表空题:还会有谁来到这儿,还会有谁说些什么呢?

  (5)讲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6)小结。荒岛变成了绿岛,引来了许多朋友,小熊高兴极了。

  三、总结。

  小朋友,想一想,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只要种树,就能把荒岛变成绿岛。只要生活的环境变好了,朋友就会来了。)

  四、指导朗读。

  五、作业。

  1、读课文

  2、这个故事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完成填空:___________来了,说:“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4.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5.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 《三国演义》主题曲、DVD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步骤节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

  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师板书课题)师:首先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疏理小说情节。

  1.检查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旷”造句)庖官 主簿 谮 绰刀 恃才放旷。

  2.朗读要求:语速要适中,句子停顿要准确,尤其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场合, 要读出感情来。

  3.朗读任务: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请用概括性的语言说出来。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朗读后做答。边朗读边指导朗读。

  学生活动:找出小说的三要素。人 物:曹操、杨修。 故事情节:曹操杀杨修。 环 境:战场。复述文中的六个小故事。明确:这六个故事分别是:破字,分酥,破梦,告密,出门,答教。归纳:事件 心理私解“鸡肋” 怒杀杨修破译曹操写“活”字的用意 虽称美,心甚忌之分食一合酥 虽喜笑,心甚恶之揭穿曹操梦中杀人用意 愈恶之密告曹丕 愈恶之教曹植出城 大怒替曹植作答教 有杀修之心三、熟读课文,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并归纳段意。

  1.学生讨论后明确: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2.插叙的顺序。插入的六件事是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以杨修“身死因才误”做为行文线索。

  3.初步思考:杨修和曹操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明确:杨修:恃才放旷。 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只要能说出俩人性格的主要特点即可。)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研讨探究,概括杨修的死因。

  辩论活动,了解人物性格(学生各抒己见)

  1 辩论活动,了解人物性格。师: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曹操杀杨修。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有其渊源的,杨修之死也是这样。这是情节发展的必然,也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下面请同学们以“杨修之死是否完全归因于曹操”展开辩论。男生为正方,观点为:杨修之死归因于曹操。 女生为反方,观点为:杨修之死不归因于曹操。辩论要求:要有理有椐(你的观点要有事实依据)。 在辩论中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明确:曹操——阴险狡诈;杨修——恃才放旷。总结归纳: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这大概是许多人的共同看法。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行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做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

  二、精读课文,把握杨修、曹操的形象

  (要求:1、跳读课文,抓关键词;2、品析关键词;3、用短语概括总结二者的形象)

  杨修 曹操恃才放旷 阴险狡诈才思敏捷 城府很深卖弄聪明 表里不一伺察敏锐 虚伪多疑轻率大意刚愎自用果敢大胆 残忍歹毒谋略不凡 暗藏祸心料事如神?? 固执虚伪老谋深算?两个人物都独具个性,请同学们看一看他们的照片(打出二人图象)但是同学们看这都是《三国》中他们的形象,那么在历史上他们就是这样的人吗?请大家回家搜集材料,经过研讨写个小报告。

  三、 课外拓展,为曹操、杨修各进一言,辨证看待历史人物

  1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杨修之死》,了解到曹操性格阴险狡诈的一面,但是我们看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同学们心中的曹操是个什麽样的呢?学生讲有关肯定曹操的故事:如他知人善用,他爱惜老百姓的麦田,他胸有大志等。(可背诵已经学过的《龟虽寿》《观沧海》等。)教师总结:曹操阴险狡诈,奸诈狡猾,被称为“天下第一奸雄”,但这只是他性格中的一个方面,他还是个任人唯贤,善于招纳贤才,又有雄才大略的人。所以,他的性格是多面的,复杂的,我们要辨证的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问题。

  2 那么,假如让你给曹操和杨修各进一言,你会和他们说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总结:现代青少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一部分人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养成了一些自私,惟我独尊,狂妄自大的坏习惯。今天,有心理学家总结,杨修的死因与他的心理有关,只是当时的人没有从心理学角度去考虑罢了。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往往表现为:无法正确调整情绪,控制个人言行,狂妄自大、放荡不羁、孤傲自负?..在这里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互相理解、尊重,在当今这个提倡合作、团队精神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国》中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知道了杨修的死因,获得了一些启示,望大家能在杨修身上学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祝愿每个人都能拥有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 、结束语

  最后,请大家欣赏毛阿敏演唱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尾曲,让咱们在悠扬的歌声中回忆那虽已逝去,但永留在我们心中的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吧。

  六、作业:试为曹操写“人物评论”。

语文教案 篇5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清代诗人郑燮的作品《竹石》,我把教学目标定在: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能够联系注释以及工具书读懂诗意;3、感受竹子的顽强毅力,从而激励自己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组织教学:

  一、导课激趣是前提

  对于一首古诗,学生只有对它感兴趣,才有可能深入地学习。如果学生对古诗不感兴趣,则学生很难会去学习它。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竹石》的兴趣,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

  师:读了题目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竹子生在石头当中。

  生:是石头做成的竹子。

  师:你见过竹子吗?你对竹子有些什么了解,用一二句话说说?

  生:竹子的叶子一年四季是绿的。

  生:竹子有一节一节的。

  生:竹子小的时候可以吃,而且很好吃。

  生:夏天,我们可以到竹园里纳凉,做游戏。

  小结:郑燮写的《竹石》到底写些什么呢?学了诗句以后我们会了解的。

  因为学生对身边的竹子是比较了解的,组织学生由此及彼地进行链接,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竹石》兴趣。

  二、理解词句是关键

  要让学生进一步领会《竹石》的大意,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读通、读懂诗句。我让学生悟读,引导学生对照注释以及工具书自己悟读。在一首古诗中,往往会因几个陌生的字词或有特殊用法的字词而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那些关键的字词,予以点拨指导,启发引导学生去领会全诗大意。如咬定、破岩、还、任尔等字词的意思的理解。

  三、激发情趣是目的

  学生通过悟读,真切感受到岩竹的精神坚强、有毅力,刚强不屈。请看部分学生的情趣产生过程:

  生甲:从咬定一词可以看出,竹子的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中,不肯有半点放松,它也不愿意扎根在沃土上,可以看出竹子具有顽强的毅力。一个咬字可以看出郑燮已经把竹子不当成一般的竹子了,而把竹子已经当作一个坚强不屈的人了。

  生乙:立根原在破岩中的一个破字写出了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它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还依然挺立着,可见竹子多么坚强。

  生丙:我还有补充,一个破写出了山上的岩石随时都有可能倒塌,竹子随时都有可能遇到生命危险,但它还是乐呵呵地生活着,你说坚强不坚强?

  生丁:千磨万击还坚劲可以看出竹子已经经历很多很多的磨难,一个还字说明竹子没有被困难压倒。

  生戊:任尔一词也说明竹子不怕艰难险阻。可见竹子刚强不屈。

  感受:学生通过读读、议议、再读读、再议议对岩竹那种伟大的坚强性格感悟得非常透彻了。因而对竹子的`崇敬之心也油然而生。

  四、训练朗读是重点

  小学生学古诗,我的观点要引导学生多读,要在读中做文章。因为,只有让学生反复读,才能引导学生反复与文本接触,才能引导学生反复地感悟文本。学生感悟文本次数量的增多,必然为达到质的改变。这个质变是学生通过阅读自然而然获得的。我采用五读:一是范读,老师有表情地先读一遍,引发兴趣;二是自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体会节奏;三是细读,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等自主感悟;四是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将竹子的顽强性格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五是背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程度。通过这样反复地读,学生就会自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之中,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

  五、引导链接是延伸

  学生通过学习,对竹子的精神有很深的感受,学生们纷纷表示:我们要像竹子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进行链接。我是引导学生与日记、周记链接。

语文教案 篇6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一、课文语言积累运用

  1、“竭泽而渔”于历史故事,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意为淘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能只顾眼前,不作长远打算,而应该从长计议,合理规划.想想,还有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需要长远规划?

 (1) 的天空中挂着 ,下面是 ,都种着

 (2)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 )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

 (3)老师的话语像春雨一样滋润了我的心田,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甫的'两句诗()

 (4)完成复习资料中第七单元的练习。

  2、将成语补充完整

  微波( )()

  有()一( )

  大洋()()

  ()梁( )栋

  古( )古( )

  不落()()

  ()()龙蛇

  曲高( )()

  ( )( )白雪

  不同()( )

  别()一()

  不解()()

  ( )()天日

  ()()金星

  一反( )()

  为( )()为

  ( )去( )来

  不再( )()

  ()()私语

  ()()有神

  无( )()对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伯牙绝弦》这个传说,人们用 比喻朋友间友谊深厚;用 比喻知音难觅或者乐曲高妙。

  2、《月光曲》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 和 ,又表现了他 和 ,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 ,更要依靠 的情感。作者在叙事中进行恰当的 ,使的表达更 、感情更 。贝多芬是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 。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3、4、5段。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课文第3、4、5段。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文第1、2自然段,作者抓住访问的经过和草原环境的变化,让我们读了觉得祖国草原的景物是多么美。现在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我们会进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更好。

  (二)讲读3、4、5自然段。

  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2.读后讨论交流。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②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③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

  (三)总结全文。

  1.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

  后面三段主要是写什么?

  (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说明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

  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作者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的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草原的独特的风光形成了蒙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民族气质——热情豪爽。作者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抄写在摘抄本上。

  2.练习课后练习题第4题。

  以上就是五年级语文草原第三课时教案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语文教案 篇8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

  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9

  胡跃红老师的一堂《难忘的泼水节》,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综观教学的全过程,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第一印象

  一堂课听下来,被胡老师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学生们超强的综合能力所折服,无论是胡老师流利的普通话还是工整、精练的板书,或者从容、淡定的教态,都看得出来胡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高的好老师;而她的学生给我的印象就是有较强的课堂表现能力,能积极的思考,善于表达,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是师生长期磨合的结果,这样的课堂氛围真令人羡慕。

  二、教学目标明确。

  整堂课始终围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泼水节的快乐,理解人民对周总理的爱”这一目标设计教学。而课堂中胡老师既抓住了语文“双基”的教学,从字到词到篇,如剥笋般层层解读课文,同时又注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她让学生大胆地说、议、演,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三、教学理念新颖。

  胡老师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到了及至。我们可以看到,整堂课老师没有什么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总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文本的理解不是那种灌输式的说教,而是大量的采用了“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由读到悟到理解,润物细无声,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就采用了齐度、指名读、自由读、分角色读、比较读等多种朗读的形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注重了课堂的立体设计,瞧,教学过程中即有正襟危坐的听授,又有蠢蠢欲动的讨论,还有热闹精彩的表演,集多元的教学手段与一身,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尤其令我欣赏的是胡老师在课文教授中依然没忘记对学生说话、听话、口语交际的适时指导,比如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一同出现的“一边一边”,“一手一手”的句式训练;比如老师范读课文时有意的要学生“听好哦,等一下老师要请你来点评的哦。”而且还真的请学生来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这都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说话、聆听和口语交际的能力。课文拓展时老师要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老师能注重这个教学环节的生成是很难得的,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的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真棒!

  四、教学流程环环相扣。

  胡老师的这堂课还有一个的特别的地方,那就是整堂课从“复习”到“新授”到“拓展”,没有听见老师单一的用“下面”干什么,“接下来”干什么这样枯燥的辞藻来衔接。比如在听课文范读后,胡老师就接着课文深情地说道:“多么幸福、难忘的泼水节啊!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体会泼水节的幸福和难忘。”如此不留痕迹地就进入了品读课文的环节,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情绪带动了起来,进入了新课文的学习。还有在开始的复习环节时,胡老师有意的让学生比较了“一串花炮”和“一串串花炮”,“一条龙船”和“一条条龙船”两个词组的不同,这就为课文第三段的分析埋下了伏笔,为学生对课文的深层解读做了铺垫,胡老师的课就是这样把教学的流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独立而又不单一。

  五、教学细节的几个感受。

  整堂课我们胡老师是笑容满面,言语轻柔,如大姐姐般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识,我想,如此和蔼可亲的老师一定是受学生喜欢和爱戴的老师,孩子们和胡老师在一起也一定是在快乐的享受着学习。在听课间有几个小细节让我很有感触:

  1)在课堂上,老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激励方法来表扬学生,口头的语言表扬也都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恩,不错!”,“你真棒!”等,还有学生的鼓掌、贴星星的形式的鼓励,让孩子们是倍受鼓舞,期间我注意到,当老师奖给孩子们星星的时候,学生都会大声的说上一声“谢谢老师!”说真的,这一声“谢谢”让我很感动,胡老师的学生不是漠然面对表扬的孩子,我们平时也这样奖励自己的学生,学生欣然接受我的奖品很少会道谢,更多的是顶着额头上的星星向其他同学炫耀去了,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今天看到了胡老

  师学生的表现,我觉得我们的学生真应该这样,他们不懂我们可以教呀,由此也可以看出,胡老师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

  2)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时,有个学生说“我一边走路,一边看书。”这个句子单从语法上来看是没有语病的,老师肯定了他的句子说对了,但同时老师又说了“哦,这个习惯可不好,我们不能真的这样做。”看来,胡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注意了指正学生不正确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帮助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六、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1)建议把有关傣族的知识在分析课文之前说一说,尤其是傣族的泼水节在傣族节日中的地位,(相当于我们汉民族的春节)这样也许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周总理到傣族地区过泼水节的深远意义。

  2)建议课堂语言更加童真化,比如,齐读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后,老师问“谁能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我觉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提问未免有点太直白,可否这样问“读了这两段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呢,能跟老师说一说吗?”让学生更有勇气表达,说“读懂了周总理要来了。”也好,说“读懂了要过泼水节了。”也好,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再把他们的认识整合一下就可以了嘛,这么做的目的是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发言,更能激起学生的思考,不是吗?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 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 联系现实,探究寓意。

  【重点难点】

  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多角度探究寓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什么是寓言?

  寓言的特点是什么?

  你熟悉的有哪些寓言故事呢?

  二. 请一位学生领读课文《买椟还珠》。

  三. 学生讨论,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解读懂课文。

  请同学上黑板写出有哪些不理解的字是借助字典查到的。然后让学生进行逐句翻译,理解全文。

  四.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

  争辩:支持楚人的做法和反对其做法的'理由。

  怎么看待郑人“买椟还珠”的举动呢?

  五. 联系现实,课外拓展。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买东西的话,作为消费者可以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假如你是个生产商,你又可以从中领悟些什么?推广开去,这则寓言还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六. 学生归纳,谈本节课的收获。(从买东西一直到看一个人,都要看其本质的道理。)

  七. 布置作业:

  发挥想象,撰写《新买椟还珠》。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翠鸟教案09-03

《语文园地》教案10-05

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8-26

语文蜡烛教案08-26

语文《秋游》教案08-25

语文荷花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