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10 09:06:4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汇总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汇总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老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的诗句,培养尊敬和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1、指导朗读背诵,充分领悟课文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2、体会老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的诗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教具:课文磁带、歌曲磁带、配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喜欢听歌吗?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2、这首歌好听吗?你知道它是写给谁的吗?是呀,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为了学生的成长,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但值得欣慰的是,学生们在成长的时候并没有忘记老师,当春天百花盛开的时候,老师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小朋友们想看看吗?(出示挂图)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板书∶一株紫丁香)

  3、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再看看图,现在你对紫丁香有了那些了解?(学生回答)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请小朋友们再读课题,现在你的小脑袋里有没有小问号?(学生质疑)

  2、现在请小朋友带着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来欣赏一首非常优美的儿童诗(播放课文磁带)。

  3、这首诗写的多美呀!你们喜欢这首诗吗?那就快点翻开书读一读吧!

  注意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并把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用“?”标出来。

  4、字字读准了吗?(开火车认读生、生字)

  5、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让我们把它送回到课文中去(同桌俩互相当小老师,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教师巡视。

  6、共有几个小节?同学们读的都很投入,老师也想听听你们读的效果,可以吗?我们一起来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7、谁有不懂得地方可以提出来?

  三、细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

  1、读悟第一小节:

  (1)、指名读。

  现在你们知道是谁送的紫丁香了吧,一起回答。(板书:我们)

  (2)、谁能想象出来,“浓绿”的小院是什么样的?(学生展开联想:可能种了许多树、草、蔬菜……)

  (3)、踮起脚尖怎么走路呢?谁给大家表演一下?(指名表演)我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去载紫丁香呢?

  (4)、那么这一小节应该怎样读呢?(指名读)齐读。

  2、读悟第二小节:

  (1)、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下紫丁香呢?请小朋友们先自读课文2——4小节,再小组合作,完成口头填空:(出示小黑板)

  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为的是让()的()和你();让()的()帮你();让()的()感谢你()。

  (2)、汇报句(1),(板书:夜夜做伴),“夜夜”什么意思?老师每天晚上都要做什么工作?指导读好“夜夜”,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3)、汇报句(2),(板书:消除疲倦),“绿叶儿”指谁?老师一天都要做那些工作?假如你是一片绿叶,你会为老师唱什么歌帮老师消除疲倦?

  (4)、汇报句(3)、(板书:感谢挂牵),什么是“挂牵”呢?(老师举例:这几天由于天气变化无常,我们班有许多小朋友都生病请假了,老师心里就非常着急,挂念着他们,害怕他们拉下功课.所以等他们病好以后,老师就利用中午时间为他们补习,这就叫挂牵。)

  谁能举一个老师挂牵你的例子?

  (5)、用“当……时,老师……”练习说话。指导朗读三、四小节。

  过渡:是呀,老师的爱虽然不起眼,但它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点一滴,悄悄的,满慢的,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指名读、男女赛读、齐读课文二、三、四小节。)

  3、读悟第五小节

  同学们读的多有激情呀!(出示图),教师口述:夜深了,连星星都困的眨眼,可老师还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我们应该对老师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该用什么语气劝老师休息呢?(指名读)让我们带着对老师深深的爱,一起来劝她休息吧!

  4、现在谁来告诉大家,小朋友们为什么要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5、老师小结:也就是说“一株紫丁香”实际上就是小朋友的心愿,表达了小朋友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那么你们有什么心愿要对老师说?你想有什么方式表达你对老师的感情?

  四、指导背诵

  1、读完课文,你再来看看这株紫丁香,觉得它怎么样?(板书:美)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课文好吗?(放音乐)

  2、这首诗歌写的美不美?是不是应该让它流在我们的脑子里?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节,多读几遍,争取背下来。(学生练背),谁想背给大家听?(指名背)。

  五、指导写字

  其实,老师最高兴的,就是看到小朋友们的进步,书一次比一次读的好,字一天比一天写的好。今天,我们来学两个字:

  消:左窄右宽,右边第一笔是竖,第四笔也是竖。

  困:四四方方一个框,木字一捺变成点。

  六、自主作业,拓展感悟

  从以下几项作业中,有选择的完成自己感兴趣的1——2项。

  讲师爱生小故事

  做贺卡

  唱赞美老师的歌

  抄赞美老师的诗句

  读赞美老师的诗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3个,书写9每一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了”,会写“夏”字,在学文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和主动识字的惯。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夏天的迷人,积累词句,培养表达,想象能力。

  3.在读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建议

  《多彩的夏天》语言优美,图文并茂,抓住“炎热、多彩、有趣、悠闲”等特点描写了夏天的迷人景色,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富有儿童情趣,通俗易懂,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在教学本课时,可以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可以采用新旧课文结合(与《问银河》《数星星的孩子》结合,在体会夏天炎热时结合本单元《雨后》的情景,理解“如果下起雨来就在小雨中奔跑,洗一个痛快地凉水澡。”的`感觉);可以读书与识字、感悟、积累、运用相结合;课文与语文天地相结合;可以用多种方法结合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学时可在朗读的基础上抓住每段的第一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课文的结构特点,但不要刻意讲解“总分关系”、“中心句”等概念。

  在教学本课生字时可以继续采用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学能力。最后小组内检查或同位之间互相检查。

  在指导书写方面,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己讨论,然后提出不会的字大家共同解决。

  拓展练习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太阳厚厚的()悠长的()

  ()的植物浓浓的()悠闲的()

  ()的衣裙点点的()悠扬的()

  二、比一比再组词

  夏()酒()烦()恼()澡()闲()

  复()洒()顺()脑()操()困()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我们不必穿着厚厚的衣服,也不必为大风沙烦恼。

  不必,也不必。

  四、读课文填空

  课文共有个自然段,每一段都是围绕着一句话的意思来写的,这个句子叫做中心句,请找出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写在下面。

  1.2.

  3.4.

  5.精品教案

语文教案 篇3

  内容预览:

  比较·探究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 》 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

  2、领会报告文学的一般写法,并理解其在选用和组织材料上的匠心独运;

  3、体会战争给士兵及家庭带来的苦难。

  教学重点

  从漫谈入手,理解本文在选用和组织材料上的匠心独运。

  教学要点

  一、导入

  保尔·柯察金,这个人物我想大家都很熟悉,谁能说说他生活在什么样的一个时期?(生: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对,他生活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是好多人心目中的英雄。大家想不想知道这场战争的有关情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它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解题

  漫谈,即随便的谈,本文即是一篇漫谈性质的文章。

  三、作者简介及背景资料介绍

  小组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资料,教师引导归纳。

  明确:

  伊利亚·爱伦堡(1891---1967),苏联记者、作家、社会活动家。著有长篇小说《巴黎的陷落》(获1942年度斯大林奖金)、《暴风雨》和《九级浪》等。用五年时间写成的《人·岁月·生活》被誉为苏联解冻文学的开山巨作和欧洲的文艺史诗。

  1942年8月,德军主力对斯大林格勒全面进攻,艰苦的拉锯战就此展开。

  四、研读课文

  1、齐读课文。

  2、通过和前两篇比较,领会报告文学的特点。

  讨论后明确:

  报告文学,即报告加文学。既讲述事实,又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法,但是它绝不允许艺术上的虚构。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①时效性;②真实性;③文学性。

  报告文学的新:①新在事实;②新在时效;③新在语言表达;④新在篇章结构;⑤新在推出结论的过程。

  3、思考:

  ⑴本文的焦点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希特勒的溃败。

  ⑵文章的脉络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本文的脉络是议论,以议论为纲来组织调遣事实,议论的结构是完整的,而事实是不完整的,是按照议论的要求加以取舍剪裁的。

  ⑶本文的目的是讲述事实,还是阐明对事实所持的观点?

  明确:

  是阐明对事实所持的观点。

  五、探究

  1、同样写战争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与《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明确: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正面写战斗的,直接告诉读者战斗进展态势;而《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只是写战斗外的情况,侧面描写被围德军军心的散涣和生活的窘困,预示了希特勒的溃败。

  2、既是写战争,作者为什么没有描写战争的大场面?

  讨论后明确:

  本文采用了小中见大的手法,从侧面描述德军的窘况,从中可看出德军必败、苏军必胜的趋势。

  六、颖悟

  本文的写作特色。

  明确:

  ⑴见解独到、视角新颖,线索清晰、细节突出;

  ⑵语言含蓄、幽默风趣,通俗易懂、面向大众。

  七、小结

  本文讲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德双方态势发生的变化,揭示了纳粹主义必将灭亡的道理。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战争给德军士兵及德国万千家庭带来的.苦难。

  八、布置作业

  1、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三。

  2、熟读本文,并预习下文。

  比较·探究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这个重大的事件。

  2让学生体会报告文学的特点。

  3让学生体会报告文学的特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报告文学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报告文学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由二战的转折点引入

  二学生读课文

  三注意重点字词

  四问题探究

  1同样写战争,《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这篇报告文学与《我三十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内容具体。

  《我三十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语言准确、平实、严谨。内容概括。

  2《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为什么作者主要写的不是战斗,而写被围困的德军缺乏食物,饿的消瘦?这篇文章很有文学性,但跟写战争的小说有什么不同?

  这样写突出了德军被苏军包围后陷入困境,连食物都无法保证,更谈不上战斗力。同时告诉我们侵略者发动不义战争的悲惨下场。

  3在《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叙述中,你觉得作者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之处,他如何使叙述变得生动起来?

  ------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加入了作者的情感

  ----引用了很多人的话,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多角度叙述

  ----幽默风趣、富有调侃的语言

  作业:

  搜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资料。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 教案设计

  甘肃省靖远县双龙中学 贾凤翔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

  2、领会报告文学的一般写法,并理解其在选用和组织材料上的匠心独运;

  3、体会战争给士兵及家庭带来的苦难。

  教学重点

  从漫谈入手,理解本文在选用和组织材料上的匠心独运。

  教学要点

  一、导入

  保尔·柯察金,这个人物我想大家都很熟悉,谁能说说他生活在什么样的一个时期?(生: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对,他生活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是好多人心目中的英雄。大家想不想知道这场战争的有关情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它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解题

  漫谈,即随便的谈,本文即是一篇漫谈性质的文章。

  三、作者简介及背景资料介绍

  小组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资料,教师引导归纳。

  明确:

  伊利亚·爱伦堡(1891---1967),苏联记者、作家、社会活动家。著有长篇小说《巴黎的陷落》(获1942年度斯大林奖金)、《暴风雨》和《九级浪》等。用五年时间写成的《人·岁月·生活》被誉为苏联解冻文学的开山巨作和欧洲的文艺史诗。

  1942年8月,德军主力对斯大林格勒全面进攻,艰苦的拉锯战就此展开。

  四、研读课文

  1、齐读课文。

  2、通过和前两篇比较,领会报告文学的特点。

  讨论后明确:

  报告文学,即报告加文学。既讲述事实,又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法,但是它绝不允许艺术上的虚构。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①时效性;②真实性;③文学性。

  报告文学的新:①新在事实;②新在时效;③新在语言表达;④新在篇章结构;⑤新在推出结论的过程。

  3、思考:

  ⑴本文的焦点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希特勒的溃败。

  ⑵文章的脉络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本文的脉络是议论,以议论为纲来组织调遣事实,议论的结构是完整的,而事实是不完整的,是按照议论的要求加以取舍剪裁的。

  ⑶本文的目的是讲述事实,还是阐明对事实所持的观点?

  明确:

  是阐明对事实所持的观点。

  五、探究

  1、同样写战争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与《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明确: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正面写战斗的,直接告诉读者战斗进展态势;而《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只是写战斗外的情况,侧面描写被围德军军心的散涣和生活的窘困,预示了希特勒的溃败。

  2、既是写战争,作者为什么没有描写战争的大场面?

  讨论后明确:

  本文采用了小中见大的手法,从侧面描述德军的窘况,从中可看出德军必败、苏军必胜的趋势。

  六、颖悟

  本文的写作特色。

  明确:

  ⑴见解独到、视角新颖,线索清晰、细节突出;

  ⑵语言含蓄、幽默风趣,通俗易懂、面向大众。

  七、小结

  本文讲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德双方态势发生的变化,揭示了纳粹主义必将灭亡的道理。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战争给德军士兵及德国万千家庭带来的苦难。

  八、布置作业

  1、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三。

  2、熟读本文,并预习下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多观察思考、遇事积极动脑。2、叙事清楚完整、符合要求。

  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叙事中体现人物的聪明,叙事生动具体。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以前读过的`课内外写人的优秀习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明确要求,确定内容

  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明确写话的内容和要求。启发回忆,确定素材。

  2、补充题目

  二、读写联系,体会写法。

  1、启发学生从学过的写人的课文中领悟写法,如本单元的课文。

  2、从课外的优秀习作中体会写法、写法。

  要表现人物的聪明,必须选取典型示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可出示一典型的病例,然后让学生讨论,体会写法。

  三、先说后写,修改完善。

  1、个人练说互评;

  2、选出好中差学生试说,师生共同评议;

  3、动笔写话,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5、品读赏析,体验成功。

  四、朗读习作,集体评议。

  五、修改完善,同桌或小组学生互相传阅,和快乐。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2.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3.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新课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挡。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2.解题。

  本文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背向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二、讲授新课:

  1.朗读课文。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听读,注意读音、节奏等。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天时不如地利: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比不上。

  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三里之城:周围三里(那样的小)城。

  七里之郭:郭,外城。

  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而,表转折,却。

  夫环而攻之:夫,句首发语词。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池非不深也:池,护城河。

  兵革非不坚利也: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非不多也:米粟,指粮食。

  委而去之:委,放弃。去,离开。意思是弃城而逃。

  5.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以,凭,靠。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国,巩固国防。

  威天下之以兵革之利:威,震摄。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

  寡助之至:之,动词,到。至,极点。

  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

  故君子有不战:故,所以。有不战,不战则已。

  6.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l—3段)论述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在决定战争胜负中作用大小不同。

  第一层(1段):总论。摆出观点,提挚全文。

  第二层(2段):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第三层(3段):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第二部分(4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胜”。

  7.提问:“人和”与下文所说的“道”是什么关系?

  --“道”即指仁政。“得道”就是施行仁政。施行仁政则“多助”,“多助”则“天下顺之”,这就是“人和”,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8.提问: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主要观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提问:文章第3段运用什么句式?

  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孟子》教案》,

  有什么效果?

  --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极言防御一方地利条件的优越。

  10.提问:文章第4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l)运用排比句,再次强调“地利”不足恃。

  (2)运用对比手法,把“得道者”与“失道者”的后果进行对比,点明文章主旨。

  11.提问: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

  --本文先摆出观点,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说明“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三、小结:

  1.古今异义。

  郭 古义:外城七里之郭 今义:姓氏

  池 古义:护城河池非不深也 今义:池塘

  去 古义:离开委而去之 今义:到……去

  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亲戚畔之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其他的成员。

  委 古义:放弃委而去之 今义:委任

  域 古义:界限,限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义:地域

  是 古义:这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义:判断动词

  2.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亲戚畔之。

  3.虚词。

  之 代词“他”亲戚畔之。 助词“的”三里之城。 动词“到”寡助之至

  而 表并列“并且”泉香而酒例 表修饰“着、地”夫环而攻之。表转折“却、但是”环而攻之而不胜。

  4.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②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③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四、作业:

  1.背诵默写全文。

  2.掌握文中的字词。

  第二课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导入:

  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内原是鹿与狼共存的,为保护鹿不被狼吃掉,人们赶走了狼。不料,在“和平安宁”环境中的鹿,优哉游哉,不再狂奔快跑了,体质明显下降,不久便有许多鹿病死了。人们只得再把狼“请”回来,不久鹿群又生机焕发充满活力了。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请走进《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去寻找答案。

  二、讲授课文: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听读,注意读音、重音、节奏等。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间、田地。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举用,被选拔。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鱼盐,贩卖鱼和盐。

  管夷吾举于土:士,狱官。举于上,从狱官手中被释放并被录用。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2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二、教材说明

  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整幅画面给人以山水相衬、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读读这首诗,使人仿佛看到了诗中所描绘的充满勃勃生机和浓浓春意的画面。

  教学的重点是练习朗读,认字。教学的难点是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带领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

  2、准备一幅山水画。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要求他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利用生字卡片,通过开火车读的方式检查字音是否读准,注意容易读错的字音,如“色”的声母是平舌音,“声”“春”的声母是翘舌音,“近”“春”“人”的韵母是前鼻音,“听”“声”“惊”的韵母是后鼻音。如果有的学生读错,就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帮助正音。

  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可能已认识了一些汉字,教师应尽量启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如“元”加上“辶”是“远”,“斤”加上“辶”是“近”,“不”加上“辶”是“还”。“”“”是新学的偏旁,学生认识它以后,让他们自己认记“春”“惊”的字形。此外,要指导学生比较区别“人、八、入”和“无、天”的音形义。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笔画都比较简单,可在学生对字形有了印象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把字写匀称。“人”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要指导学生掌握它的笔顺,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三)词句

  要让学生借助拼音反复读熟诗句,然后引导学生弄懂每行诗在字面上说的是什么意思,再结合看图和启发学生回忆郊游时看到的景物,让学生思考:诗中说“山有色”,那么山会是什么颜色?流水会发出哗哗的声音,为什么诗中却说走近流水仍听不到声音?使学生弄清诗句说的是画中的山和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理解第三、四行诗句与画上内容的关系,然后再让学生把课文完整地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这首谜语诗的谜底是画。

  诗中有几对反义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比较,理解它们的.意思。如“远”和“近”意思相反,是比较来说的。可以举例说明,如“小明的家离学校远,小英的家离学校近”,让学生知道远和近所表示的距离不一样。

  (四)朗读、背诵

  1、学生理解诗意后要反复朗读。朗读时要注意掌握好停顿和重音。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可以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还可以教师引读,如“远看——,近听——,春去——,人来——”。

  2、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根据板书“山、水、花、鸟”,回忆诗句的顺序和内容,自己先小声试背,再齐背,最后指名背。

  (五)实践活动

  1、把“我会说”中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找朋友”音乐伴奏下跳舞,做找朋友的游戏。

  2、布置学生回家找谜语,课后开展谜语竞猜活动。在规定的时间里谁说得多,猜得对,并说清楚是怎么猜出来的为优胜。先以小组为单位,评出优胜者,然后在全班比赛,评出优胜小组。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指导看图

  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二)理解诗句

  让学生借助拼音读熟诗句,然后启发他们说说每行诗的意思。最后完整地读一读,说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三)创设情境

  指名一位学生扮演小诗人,先站在教室后,一边看画面上的山,一边说“‘远看山有色’,这山上一片翠绿,真美啊!”又走近图画,一边听一边说“‘近听水无声’,画上的流水一点声音也没有”。小诗人指着画上的花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在盛开。”他又做赶鸟的动作,大家一齐说:“人来鸟不惊。”

  (四)指导朗读、背诵

  (五)复习巩固字词

  1、用生字词卡片检查字词读音。

  2、做反义词找朋友的游戏。

  (六)指导写字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2.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并联系所学古诗,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4.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试着将学到的知识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2.联系所学古诗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并联系所学古诗,并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4.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出示课件】出示“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引题:同学们,有一句话叫做“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开头要像放鞭炮一样,一鸣惊人;结尾呢,应该像撞钟一样,清音有余。可见,写开头和结尾多么重要呀!为了让同学们能写好作文,真正当个小作家,我们这堂就来学习优秀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二、引用例子,讲解方法。

  文本资料:学生自己读文本资料,再分析作用。

  开头的方法有什么呢?(板书:开头)

  【出示课件3】总结开头的方法及作用:(板书)

  1.点题式。即一开头便照应题目,简洁明快,开门见山。(一学生读此方式的开头,比如我们学习的《十六年前的回忆》就是点题式。)

  2.设问式。提出问题,引起注意。

  这也是我们常用的`开头方式,《藏戏》一文的开头就是设问式。(学生读)

  3.描写式。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动物,总之用美的语言写出特点。例如《草原》再介绍非常好用的开头方式:

  4.引用式。引用名言警句、诗歌、谚语、人物语言等。(举例)

  假如我想写有关父母的爱的,可以引用我们学过的什么名言呢?“父母是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

  那如果我想写有关努力学习的,我可以引用哪句古诗呢?

  【出示课件4】总结结尾的方法及作用:

  那结尾的方法有什么作用呢?(板书:结尾)

  1、首尾呼应。

  2、总结全文。

  3、点明题旨。

  4、意犹未尽。(板书)

  三、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5、6】课外延伸其他文章的开头、结尾:学生想一想、找一找你认为写得好的文章,把开头结尾列出来,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三、总结方法,运用习作。

  最后老师想说,写虽有章法,但并无定法,只要写得详细、生动就是好。所以只要同学们开动脑筋多积累、多学习,你们才会写出更好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所学古诗读一读,并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3.积累名言警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蜜蜂、梅花、月亮的图片。(板书:蜜蜂梅花月亮)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会联想到些什么?抽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看到某些事物,就会让人联想到某一类人或是产生某一种情感。有些诗人就把他们写进了诗歌。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

  二、总结写法

  【出示课件7】学生展示收获,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共同点是都用了“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强调这是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不同点是“物”的不同,“志”的不同。

  三、拓展延伸

  请同学说说其他“托物言志”的诗句。【出示课件8】

  四、分析作用

  师:古诗因为有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才显得魅力无穷;现代散文同样也有自己独特的添加色。

  【出示课件9:文本资料】

  学生自主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并分析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生分析,师总结:

  1.通过外貌描写反映出人的喜好、身份、生活态度等,在人物刻画时又起到加强的作用。

  2.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五、日积月累

  【出示课件10-15文本资料和分析】读一读这些名言,想一想它们的意思。同桌之间交流,汇报。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原意是说,柳枝比较容易扦插成活,而花即使很用心种植,也难使其成活。比喻有些事情努力追求却没办法达到目的,而有些事情并没有刻意去做,却很好地完成了。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出自:《增广贤文》

  解释:药虽然很苦,但是对病人的病有好处;诚恳的劝告、尖锐的批评虽然听起来让人不舒服,但是有利于听的人改正他们的行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不停止,而子女想要去养老孝敬,可是亲人却失去了。教育子女,应该好好的对待自己的亲人,不要等到失去了亲人以后再去叹息。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也就是"居安思危"的意思。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在你真正应用知识于实际中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学的知识不够;很多事情不亲身经历,不会知道它的难处的。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咱们学习了很多语文写作的小妙招,希望可以在平时的习作中运用起来。

  教学反思

  1.“词句段运用”中,学生关于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体会不够深刻,应多举事例,让学生加以体会。

  2.学生对“日积月累”中的名句体会较深刻,能快速组织背诵。

语文教案 篇8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一)《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虽然冠名为“记”,实际上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借题发挥,表现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旷达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表达了自屈原以来文人士大夫兼济天下一脉相传的报国情怀,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其语言骈散结合,表达方式灵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美文,是很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

  (二)教学目标

  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能够阅读浅显文言文,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及“通过诵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我预设了两个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②在领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鉴于本课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及课下注释全面的特点,我把教学的重点设为:引导诵读,理解文本。难点则预设为:理解作者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抒写复杂的情感。这是因为学生受到年龄,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局限理解起古代迁客骚人的感情会比较困难的缘故。

  二.教材处理

  (一)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是初二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因此,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

  (二)教法与学法

  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①营造氛围法:新课标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最优化。而且这篇美文意境博大精深,极富感染力,所以我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配乐朗诵,并以岳阳楼风景图片为背景,营造出诗意的学习氛围。

  ②点拨法:利用本文的语言优势,进行朗读技法点拨,引导学生诵读,提高其朗读能力。

  ③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赏析本文的美。

  2、学法

  ①一字以蔽之——“读”。〈〈岳阳楼记〉〉的语言极尽音韵节奏之美,不反复吟诵则不能尽其兴,因此,不同形式的诵读将贯穿整个授课过程,以读促学,以读生情,以读明理。

  ②在学习中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理解的能力,所以,我在赏析环节充分利用勾画和批注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三、教学流程(第三课时)

  (一)先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岳阳楼的文化资料(名联和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本节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新课学习

  1、齐读课文,为找寻本文美点做准备。

  2、小组交流讨论,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赏析本文。

  文章句式美、景美、情美、表达美、修辞美、思想美……

  3、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角度组内进行赏析交流,为展示做准备。

  4、展示交流结果。

  1、句式美

  ----本文骈散结合,文中描写登上岳阳楼所见洞庭湖景色的几段话,几乎都是四字句,大多用的是同韵字,既整齐又押韵,如同诗歌,琅琅上口,具有语言的音乐美。其他地方则长短句交错运用,短到一个字,长到九个字,参差错落,读来抑扬顿挫。全篇亦骈亦散,独具一格。

  纵观全文,四字骈句占了文章的大半山河,尽铺张之能事。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壁”等。作者把丰富的思想内含熔铸到骈散结合的句式中,让文字简洁凝练、节奏鲜明、音调铿锵、意境优美、意趣无穷,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由此,可以看出

  ②欣赏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色。

  作者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则喜气洋洋,这主要在于景物的选择和气势的渲染。-----作者用白描手法,粗笔勾勒出登楼远眺的洞庭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幅图景大气磅礴,雄伟壮观,放眼望去,只见洞庭湖水波澜壮阔,无边无际,连莽莽群山,滚滚长江,也被洞庭所吞噬,那早晚的阴晴变化,更是神秘莫测:或是阳光灿烂,或是暮色苍茫,或是暮霭朦胧,或是云霞满天。浩渺的水势,万千的气象,这就是作者登楼所见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美。

  ----作者用“若夫”开篇,工笔描绘,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暗淡的图景,天阴沉,浪浑黄,山模糊,路渺茫,大地晦瞑,星月无光,多么暗淡,多么凄凉!更有甚者,阴风怒号,密雨潇潇,浊浪似万马奔空,樯楫如朽木断裂,傍晚时分,天色更加昏暗,老虎厉声吼叫,猿猴尖声哀鸣,这一切,又多么恐怖,多么阴森!真是:骚人迁客下潇湘,霪雨连绵夜不光;浊浪排空风怒吼,猿声凄厉断人肠。

  ------同样工笔描绘,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明艳的图景:碧空如洗,波平浪静,天光水色,交相辉映;堪销魂,天上鸟儿飞,水中鱼儿游,洲上草青青,恬适的景致多么静穆,多么宜人!夜幕降临,长烟散尽,随着夜色加深,天上一轮皓月,水里一块璧玉,人间天上相映成趣,最荡目,湖水粼粼,波光流金,最驰怀,渔舟唱晚,歌声流韵。这一切又多么惬意,多么怡神!真是:云散雾消天放晴,沙鸥去后夜来临;一轮玉镜落湖海,上下天光一样明。

  3、情美

  ---作者借景抒情,曹操《观沧海》中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象的雄浑景象征是诗人胸襟开阔,抱负远大的体现,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写洞庭湖雄伟壮观的景象,我认为已在表现意在表现他博大的胸怀,非凡的气度。

  ----三、四段极尽描写洞庭湖的一阴一晴,借以抒发迁客骚人登楼是的悲喜情感。

  -----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与“广”近义,但作者用“横”而不用“广”,因“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

  4、修辞美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句话,这组对句由上到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于趣味。“锦鳞”,指美丽的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这个句子。“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

  -----“衔远山,吞长江”这个句子。“衔”和“吞”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湖与山、湖与江的关系,更使静景富于动态美。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静影沉璧”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5、表达美

  ----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记事简明、写情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6、思想之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

  ----我认为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对我们来说,仍有着

  7、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意、诗情、理趣溶为一体,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而且范老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也给予我们一种责任。让继承并发扬“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品格。

  8.布置作业:请大家以“读范仲淹名言有感”为题,把范仲淹的这句名言带给你的感受写下来。

  这篇语文第六单元教案模板参考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通畅地朗读课文, 并能说出文章描写了几个场面;

  2.能从关键语句中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揣摩。虚实相间写法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页下注释,读准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课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说出文章描写的几个场面以及作者的真实的感受,结合作者的情感谈出自己的体会,并能仿照课文进行片段写作。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开场白: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曾经有人讲过,每个人都有一颗守护自己的星星,当我快乐时、悲伤时,我都会在夜晚的星空中寻找那颗守护我的星星?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下面,老师播放一段音乐,你们可以伴着音乐尽情畅谈当你遥望星空时的遐想和感受。(播放《秋日的喁语》的音乐。)

  (1)学生发言,畅谈自己的感受和心情。

  (2)师生评价,着重评价学生发言是否有丰富的遐想,语言表达是否流畅。

  (3)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表达也很有感情,说明你们都是感情很细腻的人,对外界事物有着敏感和好奇,这都是很可贵的品质,希望你们永远保持这份纯真和美好。

  充满激情诵“繁星”

  教师指导语: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个特喜欢看天上繁星的人,许多年前,十九岁巴金在去欧洲的轮船上也曾仰望星空,在他年轻的心中激起了许许多多的感受,他把自己对繁星的感悟写在了《繁星》这篇优美的散文中,为了让我们也能分享巴金的这份激情,下面我们开展一个小小的朗诵比赛,看看是谁最能走进巴金青年的心灵,感受到星空的那种美妙。要求:分成小组,在小组内每个学生轮流朗读课文,然后进行组内评议,在评议的基础上,推荐一个代表,到大组进行朗读展示;另外,每组派一位同学担任评委,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点和打分,最后选出最佳朗读者。

  (1)学生分组朗读、评议、推荐代表。(朗读前可以适当介绍一些朗读的有关知识,比如重音、节奏、停顿等。)

  (2)大组朗读展示,学生评委打分评点并推选出最佳朗诵者。(学生朗读时可以配上音乐,评委对每一位朗读者从感情、声音、朗读技巧等方面进行点评。)

  (3)教师总结:刚才,听了同学们的声情并茂的朗读,我们都被文章的美好的意境陶醉了,大家似乎沉浸在那美好的夜色中,享受着美好的星空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看来好的文学作品确实要多多诵读,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文学的美好世界。

  (4)教师颁奖。(根据班级实际,可分别设一、二、三等奖或设最佳音色奖、最佳表现奖、最佳朗读处理奖、最佳情感奖等,适当给一点小奖品。)

  仔细研读析“繁星”

  教师指导语:刚才,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伴奏下,聆听了几位学生的深情朗读,我们已经陶醉在夜的梦幻中,仿佛看到了那一片灿烂的星空,仿佛捕捉到了作者的情怀。下面,让我们再细读文章,研究作者是如何为我们描述这样的画面的。

  (1)学生读书,思考,填表。(教师可以巡回指导)

  (2)师生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内容。(可以用投影展示学生所填的表格,然后让学生进行评点,老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完善表格内容,所填内容大意对即可,但是如果学生填的词语准确精彩的话,老师要及时肯定,并且说明这样用词的效果。)

  (3)教师进一步启发讨论:三次看星星,每次的侧重点是有什么不同?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先让学生思考若干时间,再讨论发言。)

  明确:第一次侧重表达对星天的依恋之情;第二次侧重表达与星星的伙伴关系;第三次侧重表达与星星的知心之情,总之都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答案允许有不同,只要能看出作者写作角度有不同就行。

  点点“繁星”驻我心

  教师指导语: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下面请你找出这些描写,细细品味,说说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然后,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渐渐的……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我觉得……”这样的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字数150左右。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文字。(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自己朗读并且说说写作的体会。)

  (4)教师学生共同评价,主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看学生写的文字是否符合要求,看虚实相间的写法运用得是否自然合适。教师尽量以鼓励和肯定为主。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巴金的作品《星空》,领略了大海、夜色和星空的美好,感受了作家那种追求自由,渴望美好的情怀,我想,大家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一定也有了一个热切的期待,那就是要像巴金那样,做一个向往美好,追求美好,展示美好的人,只要努力,你们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

  课后学习

  1、描述一段你曾经在夜晚眺望星空的情景,写出你的感受。

  2、查阅有关星空知识的书籍,了解有关星空的科学常识或神话传说,写一个有关星空的小论文。

  【教学总结】

  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整体感知,运用对比,理清结构

  上课伊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星空,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新奇梦幻的世界。接着,借助媒体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照片及作品等,很好地填补了学生的知识空白,使学生对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在了解了本课的一些背景知识后,我要求学生通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小节,写了作者几次看繁星?而后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到:作者在写这三处的星天时,三小节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写了四方面的内容,利用表格理清课文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品味语言,理解感悟,注重朗读

  本文语言优美,因而在教学中,我从朗读着手:1. 找出文中你觉得写的最美的句子,读出感情。2. 揣摩语言并交流:这句话美在何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3.通过对语句的揣摩,进行比较阅读,明确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作用,找出文中运用这些修辞的语句,加以品味。让学生深刻理会这些拟人句、比喻句体现了作者的感情。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指导上,而并不是简单的理解分析。

  三、积累运用,进行仿写。

  小练笔:模仿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按照“渐渐地……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我觉得……”这样的句式写一段面对碧海蓝天,你产生的联想和想像,字数在50字左右。

  回过头来看整堂课教学,自己感觉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整堂课的教学出现了前紧后松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自己是新教师生怕教学时间不够,所以在前面的课文分析时,留给学生读中品味的时间不足,以至于对文本的把握欠缺。

  在两个班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通常都是后上课的班级的教学效果比较好,这可能是新教师对教材以及教学过程不够熟悉的原因。另外,在设计教学时,我总是生怕遗漏知识点,所以每次上课都会把许多的内容放到一节课中讲。这就导致了我的课像是在走马观花一样,只是填鸭式的讲授。这样短短45分钟,学生是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学懂学透的。因此,我觉得每节课可以挑选一到两个知识点作为重点讲解,要舍得留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自主思考学习。

  也许缺憾本身就是美的,这里的缺憾是为了弥补下次的完美。这次的语文组内研究课,让我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需要有扎实厚重的文学功底,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要认真地钻研教材,剖析文本,广泛阅读;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语文教案 篇10

  第一课时

  一、日积月累

  1、你都摘抄了哪些优美词语,读一读。

  2、写摘抄笔记

  3、读成语、名言

  体会持之以恒、培养习惯的重要性。

  你还收集了哪些?

  二、阅读

  1、《大龙邮票》

  进行默读练习,在规定时间内找出的主要信息。

  你的感想是什么?

  2、《邮票是怎样诞生的》

  在规定时间内找出的主要信息。

  复述的大意,同学评价。

  三、巩固复习。

  1 选择正确的'读音

  提供(ɡōnɡ ɡònɡ)

  参谋(à óu )

  琢磨(zhuó zuó)

  秦俑(ōnɡ ǒnɡ)

  2 选词填空。

  采用采取采纳

  班主任()了同学们的意见。

  罗斯福()了普及集邮的许多措施。

  我们的书本是()再生纸浆制造出来的。

  歌颂赞扬赞美

  美丽的集邮册()了伟大的祖国。

  游客禁不住()江南秀美的风光。

  诚实守信的行为应该得到()。

  第二课时

  一、综合实践

  1 在邮票展览会上,我做了准备我的发言是

  2 开卷有益中的,我最喜欢因为

  3 在记叙一件事情或说明一件事物时,应当真实编造,因为

  二、金钥匙

  1、你了解到什么,大声读一读。

  2、评价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复习

  1、读片段完成练习

  罗斯福曾经以总统的名义,采取了一些普及集邮的措施。他让人把一部邮票印刷机装在一辆巡回车上,开到各地作示范表演,车上陈列着美国的各种邮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开展了一个捐献邮票慰问伤员的运动,罗斯福积极参加,不间断地把自己的重复的邮票捐献给伤员,一直到他去世。

  这段讲了罗斯福为了

  做了许多工作,包括

  2、给下面的词语找个近义词。

  不间断 捐献

  3、罗斯福做为一位总统,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我对此的看法是

  第三课时(大显身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举行邮票展示会,这节我们继续举办邮票展示会

  二、学生上台谈我最喜欢的邮票

  三、仿写《大龙邮票》写上说明的文字。

  第四、五课时

  (习作略)

  七、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秋游》教案08-25

【精】语文的教案02-21

语文阅读教案02-20

语文《画》教案02-22

语文《丰碑》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