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语文教案锦集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①养成热爱的情感与对家庭的责任感;
②培养自己爱思考,善探究的习惯;
③训练自己说话的能力,说话要做到条理清晰,中心明确;
④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一要说真话;二要动真情,《我的亲情故事》。
教学重点:
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评改作文的能力。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以下活动:
① 广泛搜集家庭中亲人的老照片,特别是与自己有关的照片,向家人了解有关老照片的故事;
② 搜集家庭中有特别意义的一些物品,向家人调查这些物品的来历,并调查这些物品中所发生的趣事。
③ 与父母进行一次较深刻的思想交流,谈出自己的想法与忙乱的,通过不断地沟通,消除与长辈之间的思想代沟,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我的亲情故事》》。谈话要注意有明确的中心。
课时分配:四课时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教师导入同学们从小到大,一直沐浴在家庭的温馨之中,对自己的家庭肯定非常熟悉,对发生过的洋溢着浓浓亲情的一个个故事一定记忆犹新。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自己对亲情的感受。
教师巡回倾听与鼓励,激发大家的`表达欲望。
(二)交流故事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亲情故事。
(三)写作指导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亲情故事写出来。许多同学一谈到写作就感到头疼,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缺少写作素材或不会积累素材,因此作文时要么搜肠刮肚、东拼西凑,要么仿写范文、编织故事,以致于自己的文章没有一点生气,缺乏真情实感。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也就是说,我们在写作文时,理应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同学们在课前已经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可以说你家中的亲情故事是很多的,但是,在写作时要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件来写,也要通过一定的思路与线索把精选的材料连缀起来,同时还要注意灵活地运用一些平时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中积累的优美的词语与句子,力求使文章语言流畅、生动活泼。
学生记录下写这次作文要注意的一些方面。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
1、学会3个复韵母ao ou iu及四声,读准音,认清行,正确书写。
2、能较熟练地拼读音节词句,培养自学音节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会3个复韵母,较熟练地拼读音节词句。
三、课前准备
卡片、课件
四、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出示卡片:a o e I u v 齐读,问:它们都是什么? (单韵母)
出示Ai ei ui 以及四声,认读。说说复韵母怎么发音。
2、我做你猜:师摆口型,生猜学过的复韵母。
二、情景图
过渡:同学们表现很棒,老师奖给你们看一幅美丽的'图画。出示情景图。
师: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学生说话。
相机出示情景儿歌,领读。
三、学习音形
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三个复韵母就藏在这幅图中,板书课题。指说它们的组成。
1、ao
它藏在哪里呢?
学生可能说在棉袄的袄里,把袄读平了就是ao的读音。评价。
范读(生看口型),领读,开火车,指读。
2、同样的方法教学其他两个韵母。
3、比较iu和ui
指说区别,引导从形和发音两方面区别。
4、游戏巩固。
做找朋友的游戏。
5、认读卡片上的这三个复韵母,齐、开火车、指。
四、课间休息操
五、学习它们的四声
1、出示它们的四声纸条,(不带调号的)贴在白板上。复习戴帽歌。
2、师生同给复韵母加调号。
3、齐读、小老师领读,打乱顺序指读。
4、说词。你在哪些词语中见过这些韵母?指说。师出示课件,领读词语。
5、游戏巩固:
“比耳朵”:师读韵母,生找出它的位置,用手指表示。也可以生读生找。
六、写一写
拼音宝宝陪我们学累了,该回家了,它的家在哪儿呢?下面我们一起把它送回家。
指说送到家时要注意什么?
师范写一个病例,提醒学生写时要注意什么。
生描红,练写两个,师巡视,提醒写姿。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三个好朋友,我们一起把它们的名字喊出来。——回家把今天的收获告诉爸爸妈妈。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赞美京剧的四字词语,练习用选择关系关联词造句,学习名言,阅读练习,习作《我的研究报告》
过程与方法:以课本为主适当延伸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学习积累,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积累赞美京剧的`四字词语,练习用选择关系关联词造句。
教学过程:
一、 读一读
1.自由读读这些词语
想一想这些词语中都在讲什么?
2.交流:这些词语都是赞美京剧的词语,且概括京剧的几个方面特点。
3.读一读,记一记。
4.你还能试着用四字词来描述自己熟悉的特点?
二、读一读
1.自由读句子
先读逗号前的句子,思考这一部分说什么,再读后面的,再思考。
2.再连起来读句子。
3.讲解“要么……要么……”表选择一项。
4.自学二、三句。
5.你能用这些词再造几个句子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积累名言,阅读练习。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句子
2.教师简单介绍含义
3.练习背诵
二、读一读
1.自由读故事,想想“游刃有余”的字面意思和比喻意思?
2.全班交流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请帮帮我
教学目标:交流求助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二. 交流
1. 哪些情况下我们要向人求助,说给大家听听。
2. 分组表演,小组交流。
3. 全班展示交流。
三. 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
第四课时
习作:我的研究报告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写清楚研究的问题。
2、能讲述清楚研究的过程和基本情况。
3、表达具体通顺,得出研究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写出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调查与搜集来研究它,最后得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吧!
导出课题。
二、指导写作
1.引导学生学习习作范例,认清研究报告的结构,打消学生对协研究报告的恐惧心理,激发写作热情。
2.学生交流:研究报告该写什么
3.学生将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列举出来,越多越好
4.想一想:这些题目中,哪个问题我最想研究,最有研究价值,开展研究。
三.练习写作
师巡视辅导
同时选择典型习作随堂讲评
注意从以下方面引导:你想研究什么,用什么方法,得到什么结果。
第五课时
生自由习作、修改誊写作文。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1个生字,并能书写运用。
2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 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4 了解北大荒的可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重难点:
1找出描写草塘和小河景色的部分,体会其景色优美。
2弄懂谚语的意思,从而体会其物产丰富。
3 抓住作者的感情线索。
教学准备:
充分预习课文,查找有关北大荒的资料。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录音带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从课题入手,弄懂草塘的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体会其景色优美和物产丰富,诵读有关的优美语句。
学习过程:
一. 整体感知全文。
1. 学生谈对北大荒的了解情况。
2. 激发兴趣,学生轻声快速读课文。
3. 谈谈草塘给你留下的印象。
二.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1. 出示小黑板,明确学习要求。
2. 学生采用各自喜欢的方法开始自学。
三. 汇报自读情况,领悟草塘的可爱
本次教学研究的主题是探讨学生自读自悟学习方法的尝试,因此,不能和以往教学一样,学生按部就班的.跟老师走,而是以学生为主,教师恰当点拨引导。学生汇报中,教师根据需要采取的引导作用如下::
1.在汇报中指导朗读,以文章的第5、18自然段为朗读重点,体会出草塘的景美。
2.在适当的时候出示挂图,帮助理解内容,把形象的语言转化为直观的画面。
3.在汇报中可要求背一两句优美语句。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草塘可爱的两个方面:景色优美 物产丰富及作者的心情。
四.整体回顾,与作者产生共鸣
1.置身于大海般的绿色草塘中,享受着风儿的轻摇,倾听着小丽的介绍,欣赏着清凌凌的小河,此时此刻的你想干什么?
2.小结:是啊,美丽的景色人人爱,但我们更要注意保护身边的美好环境。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灵活机动的处理)。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先请大家看老师写个字(板书爱)。轻轻地读一读这个字,你会想到生活和学习中的哪些人或事?
2、师:听着大家这一个个爱的故事,让我觉得非常感动。
(多媒体出示图片,配乐述说)
师:爱是什么?爱是一束淡淡的茉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大爱无言,那时蔺相如对廉颇默默的忍让。至爱无声,那时沉船时,哈尔威船长伟岸的`身影。
3、师:今天,在这浓浓的爱的氛围中,老师又带来了一篇和爱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师: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认真、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或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找出那些深深打动你的句子,作上记号。
(2)找出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并思考:围绕这几个人主要讲了哪几个关于爱的故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A 、雪花飞舞纷纷扬扬颠簸寒战
语文教案 篇6
二十一世纪,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及计算机的大量普及给现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探索具体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 “表演”,正式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可谓“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无疑给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改变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然而,如果过多过滥运用多媒体教学,就会喧宾夺主,违背了多媒体 “辅助”教学的宗旨,使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无意注意过多而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不能由表及里,更谈不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件作为一种用来控制计算机实现教学功能的计算机软件,应该以人为本,关爱教学双方,充分考虑到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和主导作用,既方便教师演示,又方便学生自学。
一、围绕教学目的、内容设计,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为切入口。
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利于学生的学。所以首先关心的是利用某个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
A、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例如教学小学语文第五册《蜘蛛织网》一课时,学生对于蜘蛛织网的过程缺乏了解,这儿是学生认知理解的难点,可以制作蜘蛛织网的相关CAI课件(主要是动画),再加上声音的渲染,从空间概念上展示过程,让小学生仿佛来到了蜘蛛织网的现场,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溶入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教师稍加点拨,即可为学生突破难点。
B、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琥珀》一文中,琥珀的形成既是课文的重点,又是理解的难点。利用多媒体视听一体化的特点,借助CAI课件创设一种特殊的情境,再现当时的故事:松脂球形成经过清晰而具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很容易地理解了课文重点部分。然后给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容易得出四个必备条件:a.夏天,强烈的太阳光。b在松树林里c.蜘蛛扑向苍蝇,松脂下滴,正好将它们包裹。d松脂不断下滴。由此进一步懂得了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的道理。文章的难点迎刃而解。
C、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媒体信息,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情景)、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求知欲望,愉快地学习。
课件设计时要充分体现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的特点。利用文字、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多感观,多渠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例如教学小学语文第八册《海底世界》,作为内陆地区的小孩子,他们对于海洋知识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注意力难以集中。利用形、声、色俱备的现代信息技术—— CAI课件,能立即抓住孩子的视听,给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一个最佳的情绪背景。播放的声音从“海面波涛澎湃”逐渐转入到“再往下500米深”的一片静谧;视频图像从“广阔的海面”再到“闪烁的‘小星星’(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的深海”,在极短的时间内,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到神秘的海底世界。学生的思维立刻就活跃起来。这样,CAI课件给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营造出一种再现课文情景的氛围。使文字、声音、动画等声情并茂的信息代替课本插图、投影图片等静止画面。学生观看着活动的情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孩子都溶入到了奇异的景色之中,仿佛真的驾御着潜水艇或穿着潜水衣来到了神奇的“海底世界”。当看到海底“五彩斑斓的鱼群”时,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进行朗读和说话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训练能充分到位,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四十分钟的效率极高。而且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昂然。
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时,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如学习《颐和园》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功能,领悟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设计类似“电子公告板”的一个“课堂讨论区”,由学生自学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先选择任意一自然段学习,并且点击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寻找正确的答案,自主地理解课文。视频文件上的精美的图片、美妙的音乐,使学生惊喜地发现了课文之外更多的精彩内容,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兴趣盎然地流连其中,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时高潮迭起。
四、课件必须科学合理。
科学性无疑是课件评价的重要指明之一,尤其是演示模拟实验,更符合科学性。课件中显示的文字、符号、公式、图表及概念、规律的表述式力求准确无误,语言配音也要准确。但在科学性的评判上宣粗不宜细,要做具体分析。如果片面强调科学性,就会束缚人的手脚,不利于多媒体课件应用发展。所以,演示模拟原理要正确,要反映主要的机制,细节可以淡化,要尊重事实,允许必要的夸张。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事实证明多媒体技术与小语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从被动教育向主动教育的转变,有利于从知识教育向智能教育的转变,有利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多媒体教学课件既是现代教育的运用,更是对传统教学的完美和补充。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优势。
语文教案 篇7
【设计理念】本课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描写了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一开课,就通过有关风的景色唤起学生生活感受;以风娃娃为情景激发学生读风、表演风、找风、画风,从而体会风的调皮、可爱。此设计注重了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为主,把无形的东西变得形象生动。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的书写8个生字,并能试着欣赏自己书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诗。
3.在读风中体会风的调皮、可爱,在找风中唤起该生生活感受,在画风写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风的顽皮可爱,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习惯。
【教学准备】能感知风的风景图片或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景、引出新课师: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高兴吗?(高兴)可是,我刚进教室时,它却一溜烟儿跑不见了。我们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出示课件(或几幅能展现风景色图片)师述:瞧,它正和旗杆上的红旗玩得起劲呢!(风吹旗子的图)看,它又把细细的雨丝吹得东歪歪、西斜斜。(风吹雨丝斜的图)听,呼呼呼,它和小女孩手中的风车玩起转圈圈的游戏。(风车转动图)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板题:风)读题。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风的顽皮、可爱,确立这篇课文的朗读的基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既然大家都那么喜欢它,那我们就赶紧到课文中去看看,好好地读读课文,好好地和它交朋友。
2.小朋友读得可认真呢!老师想问问大家,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用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好?(拼读音节、问问同桌、请教老师、查等)
3.刚才,风娃娃悄悄告诉我,要和它交朋友,先得和这些生字娃娃交朋友,才行!大家有这个信心读好它们吗?(有)那就赶快读读它们把!(出示本课带拼音的生词)
4.同桌相互读,比比谁读得又正确声音又洪亮。
5.开火车指名读、齐读。
6.生字娃娃,要为难你们。瞧,它们的拼音帽子不见了,你们能看到它们的样子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大家先自己小声地试一试,读一读。(抢读、齐读)
7.风娃娃说小朋友读得太棒了,它要和大家做捉迷藏的游戏。大家愿意吗?指名上台读生字。(师先背着该生指定一个生字,告诉其他孩子,风娃娃就躲在这个字后,再让这个学生来读、来找。)大家用手势来表示它的对错。
8.引导学生用知道说话。
(1)问那才上台做游戏的同学,你从同学的手势中知道了什么?(引导该生用知道说话)
(2)看到老师高兴的样子,你知道了什么?(进一步引导说话)
(3)你还能用知道来说说话吗?
三、朗读课文、体会风的特点
1.现在,老师最想知道小朋友是不是自己能把课文读通顺了。齐读课文。
2.风娃娃已经躲在课文里了,可是它说要十分细心的小朋友才找得到它,你们有信心吗?听师读课文,小朋友拿笔勾出从哪些地方找出了风娃娃?然后,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3.同桌交流、指名说说。(重点抓住每一节的最后两行,引导该生先说后读)
(1)理解树叶颤动这一节。先让学生自己谈体会。师:假如我们的小手就是树叶,风来了,你会怎样做?(生手摆动,即引导理解这样就是颤动。)风走了,又怎样?孩子们,你有什么感受?(知道风来了树叶会动,风有趣)这风真有意思,那该怎样读好这节呢?练习朗读本节。先生自由读,再指读评价,齐读。
(2)理解树木点头这一节。你还从哪里找到风娃娃?生谈自己的体会。现在小朋友站起来,你们就是小树林,师边用手势做风的动作,边叙述:呼呼,风来了。小朋友身体摆动,问:你们现在该怎样做?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理解风要大些了)如生答不出。师进一步引导:风娃娃跟刚才比起,有什么不一样?分男、女同学比赛读这一节,男同学读时女生表演,然后反之。
(3)理解河水起波这一节。你还在什么地方发现了风娃娃?生指名说、读,并让生像刚才一样,边做动作边说。师故作神秘状问:你和风娃娃在干什么?(引导理解:游戏就是指风来了,并为后面写诗打下语言基础)多可爱的风娃娃,让我们美美读读这节,留住它。(齐读,再分组读,评价。)(学习这三节的顺序,以学生自由汇报的顺序为主)
4.孩子们,你们和风娃娃玩得开心吗?那让我们开开心心来读读全课吧!
5.还要和风娃娃玩一次吗?我们站起来,边做动作,边来背背全课!
四、拓展训练
咦!怎么风娃娃又藏起来了?它说这次你们要更细心的才能找到它了。不过,它告诉了几个找它的方法:(课件或小黑板)
●如果你喜欢写,就拿起手中的笔写出我藏在哪?睡也没有看见过风,不要说我和你了。但是___________的时候,我们知道风__________。
●如果你喜欢画,就拿起手中的画笔,画出我藏在哪?(画在书后2题中)
●如果你喜欢读,你就《风》这古诗。读完后,你一定会有更多收获。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五、记忆、书写生字1.今天这些生字宝宝也变顽皮了,说你们不赶快记住它们,它们也来藏起来了。读读要记住的8个生字,谁想到最巧的方法来记住它们?2.生记忆一个,就练习书写一个。书写时强调:正、用:中间一竖在竖中线上。走的笔顺是:一十土走。没、时、说注意左窄右宽。3.欣赏、并向别人展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
板书:风树叶
颤动林木
点头
来了河水
越波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点】
一、整体把握诗情,理解诗意。
二、学习理解诗中的景物描写(实写)与联想想像(虚写)的关系。
三、重点讨论最后两句诗的含义。
四、做联想和改写练习。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天上的街市》写的是美丽的夜景引发了作者无尽的遐思,想像出天上的一幅美丽、幸福、自由的生活图景,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今天我们来学习郭沫若写的另外一首诗《静夜》,也是写于1921年,在日本留学时的一个夜晚,面对朦胧的月色,引发了诗人的联想和想像,抒发了诗人无尽的情怀。
二、范读、学生齐读。
三、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理解诗意。
1.第一节写的是哪些景物? (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2.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月光朦胧,笼罩着松林大地,团团的白云遮掩着月亮和星星。给人的感觉是──朦胧、恬静的美)
3.第二节写了哪些景物?(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4.第二节的“天河何处”起什么作用?与第一节有关联吗?
(承上启下,引发联想。因月、星自然联想到天河,又因“白云团团”而不见天河,故而引出了“天河何处”的发问。上下过渡非常自然,联系也非常紧密。)
5.下面回答了“天河何处”的问题吗?
(回答了,“远远的海雾模糊”就是回答,即“天河就在那远远的、海雾模糊的地方”。这说明了“天河何处”是个设问句。)
6.作者为什么着一“海”字?用得好吗?
(用得好。因白云茫茫如海,即为云海;在月光下的云海朦胧不清,如雾一般,故为海雾。诗人再由“海”产生了联想,引出海中的神话故事。)
7.看注释,理解最后两句。先由学生讲,然后老师进一步补充。
(补充:鲛人,亦作“蛟人”。神话传说中的美人鱼。张华的《博物志》中还说:“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叫“鲛绡”。《述异志》:“南海出鲛绡纱,泉室(指鲛人)潜织,一名龙纱, 其价百余金,以为服,入水不濡。” )
8.“鲛人在岸”,岸在何处?
(在南海岸边,此在“海雾模糊”之海岸,即在天上。天上有海,岸边有鲛人。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在天河岸边。)
9.为什么写“对月流珠”呢?是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呢?
(这个神话传说中,最美的、最神奇的就是眼能泣珠,故作者既想像出鲛人,自然就会联想到她的神奇本领。可这到底表达一种什么感情呢?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归纳。)
(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联系当时的背景,和诗人的处境,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作者既有对现实的失望,也有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虽然写的是鲛人在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悲伤、思念之情。作者写鲛人,目的是写自己的情感,但通过这样的联想和想像,既含蓄,又优美。
可概括为: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四、让学生再齐读此诗,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五、郭沫若这两首诗,都发挥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写眼前景的,一般是实写。写不在眼前的想像的一般叫虚写。请大家分别找出两首诗中的实写和虚写。
(《天上的街市》中第一节是实写,第二、三、四节是虚写;《静夜》中第一节是实写,第二节是虚写。)
六、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但我们可以通过四步中间的联想,就可以从“木质”联想到“皮球”:
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你也来试一试,完成“天空”和“茶”,“钢笔”和“月亮”的联想。也可任意选两个词作联想的练习。
七、请看课文后边的练习第三题,先让学生读《夕暮》,对诗意略作讨论后,再把原诗改写为一段散文。如果有时间,可以课内完成,并作课内交流,如果时间不够,就留到课外去完成。
补充:
《夕暮》是一首写景短诗,诗人废名在20世纪40年代说过:“像郭沫若的《夕暮》,是新诗的杰作,如果中国的新诗中准我选一首,我只好选它。”这个评价有些夸张,但也可见这首小诗的魅力。
诗中用比喻的手法,编织了个童话故事般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像和善良美好的'童心。
八、根据学生前一节课的要求和学生写作的情况,继续鼓励学生写诗,为下一节的练习课做好准备。
【板书】
《静夜》
郭沫若
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朦胧、恬静的美
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木质”和“皮球”:
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一、学习掌握两诗的韵律。
二、掌握两诗的节奏。
三、作业评讲。
四、学生提问、释疑。
【教学安排】
一、学习把握两诗的韵脚。
前段时间,有同学在作业中问我,写诗一定要押韵吗?应怎样押韵呢?
1.现在就请大家来读一读第一这首新诗,看看他是否押韵,是怎么押韵的?(由学生发言归纳出)
韵脚:第一节“星”──“灯” 第二节“市”──“奇”
第三节“广”──“往” 第四节“游”──“走”
本诗的韵脚都在每节的二、四句的末尾,各小节所押的韵不一样。第一节是inɡ与enɡ韵母相近,第二节是i韵母相同,第三节是uanɡ韵母相同,第四节是u韵母相同。
2.再看第二首诗的韵脚。
第一节:林──星 一个in 一个inɡ ,韵母接近。
第二节:处──糊──珠 韵母都是u .
其实,新诗押韵没有严格的规定,只要读来有韵律感,流畅、顺口就行。新诗也有很多不押韵的,不过押韵的读来,比不押韵的总要优美上口些。
二、新诗一般还具有一定的节奏,就像唱歌有节奏一样。节奏感可以增加诗的美感,读出诗的节奏,可以增强对诗的理解和领悟。(可先请一个学生来读,要求分辩出节奏来,然后进行纠正。老师可就一些两可的情况略作说明。)
三、作业讲评。
主要做法:将学生的诗歌作品和改写收起来,选择其中较好的进行讲评,针对比较集中的问题作一些讲解。
四、学生提问,大家讨论解答,老师指导并解答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
语文教案 篇9
师:同学们,透过一扇窗,我们能看到些什么?面对一堵墙,我们又能想到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小说——《窗》。(板书课题、作者)
师:请大家默读一遍课文。(生默读课文)
师:谁能用简炼的语言概述小说的故事内容?
生1:发言。
生2:发言。
师: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本文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
生3:两个。
师:分别是……
生3:靠窗的病人,不靠窗的病人。(师跟随学生回答,板书)
师:这两个人物形象你最想评论的是哪一个人物形象?你对他的评价是什么?并说说理由。要求:先独立思考,有了个人见解、认识后,再四人为一组,讨论、交流。
师:那位同学首先来评价一下自己想评价的人物。
生4:我想评价靠窗的病人。我认为他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因为他自己的病也很重,但是他每天坚持讲不存在的美景来鼓励不靠窗的病人,减轻他的痛苦。
生5:我认为他是一个乐观的人。
生6:他是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师:请说说理由。
生6:他看到的其实什么也没有,就是一堵光秃秃的墙,可他每天讲述那么美的景色,可见他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师:嗯!说得很好。请你读一下文中他所描述的窗外美景的语句。
生7:他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他两个病都很重,每天都很痛苦、很寂寞,他在这样的情况下能这样做,可见他意志坚强。
生8:还能看出他是一个关心他人、善良的人。
生9:他是一个心灵美好,品德高尚的人。
师:对靠窗的病人的评价,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稍等片刻)那,我们再来分析不靠窗的病人这个人物形象。
生10:他是一个自私的人,他认为窗外有美景,他就想占那个床位。
师:从文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
生10:不靠窗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
生11:他是一个妒忌心很强的人,理由同上。
生12:我觉得他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因为他当时病得很重。他们两个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靠窗的病人能看窗外的美景,他也想看,这是正常的。
师:嗯!他的分析听起来也有一定道理。其他同学有不同理解吗?
生13:他想占那个床位,我认为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他也为这种想法感到过惭愧,也克制过自己。
师:他克制住自己了吗?
生14:没有。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他没有克制住自己。
生14: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强烈,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生15:我认为他不可原谅。是的,他开始是感到惭愧,但后来,他认为那张床就该是他的,所以他见死不救。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这一点?
生16:靠窗的病人半夜犯病,他大声咳嗽,液体充塞了他的肺腔,他只要帮忙按一下电铃,护士就会赶来,可是他纹丝不动。
师:而且,当时他还醒着。对此,同学们怎样看待?
生17:我认为他产生那种念头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见死不救就无法原谅了。
生18:他见死不救就是为了尽快得到那张床,这是牺牲他人来成全自己。
生19:我认为他就是一个自私的人,不应该原谅他。靠窗的病人与他一样病重。但是靠窗的病人却想办法鼓励他,带给他快乐。而不靠窗的病人却始终考虑自己。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而不管病友的死活。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是啊!一个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没错,退一步说,有点自私心、也是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他人利益,不恩你牺牲他人利益甚至是他人生命为代价来达到个人的目的。
师:本文题目是“窗”,谁能谈一下对“窗”的理解?
生19:窗是心灵之窗,让我们看到了两个人的内心世界。
生20:本文故事就是围绕窗户来写的。
生21:这两位病人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就是窗。他们通过“窗”看外面的世界,我们通过“窗”看他们的灵魂世界。
师:也就是说,本文的故事情节围绕“窗”来写。窗既是病房上的窗,也是二人的心灵之窗。通过窗,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美的一面,人性中丑的一面。那么,本文运用什么手法来塑造人物的呢?
生:对比。(师板书对比手法)
师:小说结尾一句是:“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想想一下他当时看到这堵“光秃秃的墙”后的心理活动。
生22:他会自责、惭愧。心里想:“原来靠窗的病人使用这种方式来安慰我、鼓励我、而我却……我真是该死啊!”
师:良心受到谴责,内心自责、懊悔。
生23:他十分生气,心里责骂靠窗的病人:“这个大骗子!根本就没有什么美景。原来,他每天都在说谎,他是在骗我啊!”
师:嗯!他并没有理解病友善良的用心。
师:那,我们再设想一下:假如病房里又住进来一位病人,不靠窗的病人会做些什么呢?
生24:他可能会把这个故事讲给新来的病人听,并且告诉他那个自私的人就是他自己。他以此来赎罪、忏悔。
生25:他不会说这件事,但他会像靠窗的病人一样也每天给新来的病人讲“窗外的美景”。
生26:我觉得他什么也不会说,什么也不会做,他只会呆呆地看窗外光秃秃的墙。因为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害怕新来的病人会像他一样为了占这个床位而加害他。
生27:他一直自责、内疚,病情因此越来越重。在临死之前,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新来的病人,以次来告诫人们不可因一时糊涂而遗憾终生。
生28:我也认为会像靠墙的病人一样,每天给新来的病人讲并不存在的“美景”,以此来激励他活下去。
师:同学们发言积极,发言水平也很高。我再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小说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我们从中可以受到怎样的启示呢?
生29:在生活中做一个心胸宽广、关心别人的人。
生30: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对待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
生31: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爱自己,也爱他人。
生32:在生活中做人不可太自私,不可只顾个人利益。
生33:我们班有的学生,有好的辅导书、好的卷子不给别人看,唯恐别人超过他。我认为这也是自私的一种表现,同不靠窗的人是一样的。
师:奥!这种现象确实不好。不过,我相信:我们学完此文后,班里就不会再发生类似的.现象了,对吗?
生(齐答):对!
生34:不能把个人的欢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
生35:在生活中,我们不能轻易地去误解、伤害别人。因为,有时我们伤害的人也许就是在暗中帮助我们的人。
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看到了咱们班学生的胸襟,这令我尤为欣赏。我相信同学们会把所获得的启示付之于生活实践中,会做一个心胸宽广、品德高尚的人。
师:小说的结尾十分巧妙,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我读完这篇小说后,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我把这种感受写了下来,作为赠言送给大家:(屏幕显示)
阅读感言:一扇小小的窗户,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成为我们窥视灵魂、认识人性的了望台。让我们懂得了只有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生命之花,才能幻化出充满生机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之景。一个人心中没有春天,他的眼中只能是一片荒漠。一个道德卑劣的人是不会找到亦美亦善的境界的。让我们在生活中,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灵,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美丽的风景,把他送给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字,会用生字组词。
2.读熟课文,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食物特点,培养热爱大熊猫,珍惜大熊猫的感情。
3.练习使用、积累叠音词。
4.初步学习搜集与处理课外学习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读熟课文,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食物特点,培养热爱大熊猫,珍惜大熊猫的感情。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大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想不想知道它是谁?
示大熊猫图片
师板书课题:大熊猫
你想了解你的新朋友的哪些知识?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搜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
2.这些材料你是怎样找到的?
3.教师介绍自己找到的资料。大熊猫是珍贵的动物,分布在中国的四川等地方,生活在海拔两千到三千米的高山,密不透风的大竹林里。
4.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课文中讲了大熊猫的哪些知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式标出来。
2.现在教师想给大家读一遍课文,请你注意你标出来的生字。
3.找认字多的学生读课文。
4.刚才不认识的字,通过听老师和同学读,你认识了几个,把认识的字上面的标记擦掉。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识字的方法?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就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自己认识它们。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看谁自己学得最快!
5.生字你们都认识了没有?大熊猫想考考你们。
示生字卡片
6.谁能上来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
7.识字游戏:送生字回家。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在小组内自由读课文,告诉组内其他同学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一起讨论解决。教师巡回指导。
师板书:珍奇 可爱
2.课文中都有哪些地方说了大熊猫可爱呢?
3.给大熊猫涂色。
3.看图,说一说哪个是大熊猫,哪个是小熊猫。
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猜 出哪只是大熊猫,哪只是小熊猫的。
4.简单小结:同学们课文读的可真仔细,能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来理解,这样的方法你也要教给别人,让大家都变得和你一样聪明才行。
四、引导质疑,课外延伸。
1.大声地再读一遍课文,看还有什么问题?
2.学生能回答的,让学生回答。
3.学生不能回答的,引导学生看《中国少年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还可以看电视中的《动物世界》或者在家长的帮助下查一查,相信你会了解到更多有关大熊猫的知识和其他动物知识,老师也相信同学们能和喜欢大熊猫一样喜欢其他动物,并和它们交上朋友,永远的爱护这些朋友的。
学生很想知道这位朋友是谁。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把在课外了解的有关大熊猫的知识说给大家听。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到资料的。
学生仔细听
学生准备看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标出不认识的生字。
指名读课文
学生采用各种方法学习生字并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忆这些生字的.。
学生看生字卡片,会的同学大声的读出来,不会的同学听其他同学读完后再读。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生字,练习读“胖乎乎”学习说重叠词。
分小组把还不认识的生字认读、熟记。
学生按要求合作学习。
汇报合作学习结果。
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读课文,找答案。
根据学生的汇报给30页的大熊猫涂上颜色。指名一个到黑板上涂,其他同学在书上涂。
看图,猜一猜。
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学生大声读课文,想一想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自由提问,有问题大胆提出,可以找同学帮助解决问题。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课外搜集的图片、资料,激发了学生到课外去学习知识的欲望,同时也为课外学习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为识字多的同学提供显示的机会激励他继续努力,也让其他同学受到良性刺激,并通过听读解决一部分生字。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解决不认识的生字,同时促进小组内同学的合作。
给学生指引出一条可以解决问题的道路,找到了几个可以帮助解决问题的伙伴,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进一步帮助、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原则。
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注意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把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留给学生,学生不能解决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想办法到大千世界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板书设计
大 熊 猫
珍奇
可爱 胖乎乎 短 光滑 白 黑 毛茸茸
小 活泼
大 睡觉
喜欢吃新鲜的竹叶和竹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秋游》教案08-25
【精】语文的教案02-21
语文阅读教案02-20
语文《画》教案02-22
语文《丰碑》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