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06 11:55:5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教学难点:

  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准备:

  微视频、微练习。

  课前准备:

  1、将《平移与旋转》微视屏发布到班级QQ群,请家长督促孩子观看学习。

  2、根据微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并完成微视频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根据微练习1、2、3小题的讲评复习图形的运动—平移。

  2、导入语:图形的`运动除了前面学的平移,还有一种图形的运动—旋转

  3、出示课题:旋转

  二、新课学习

  1、在观看微视频,观察图中的物体运动。

  2、小组探究:和昨天的知识对比,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3、小组讨论。

  三、提升训练

  1、寻找身边的平移和旋转。

  孩子们,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生说。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

  2、孩子们找到的可真多呀,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吗?(课件展示)

  3、孩子们判断得可真准确,现在想请一个孩子到黑板上来平移小汽车的卡片。老师先贴在黑板上,听老师的口令,平移这张卡片,如果上面的孩子平移正确了,请你送给他掌声,明白吗?指任1名同学发口令,1名同学平移卡片。小结:细心的学生仔细观察,我们每次平移后,物体的什么有变化吗?什么没变?想一想旋转时呢?

  4、课间小活动。

  让学生当小小设计师。拿出准备的学具,线和纽扣。小组合作,设计纽扣的运动方式。

  四、课堂作业

  通过学习,谈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寻找身边的平移与旋转事例,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平移与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方向运动,而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同一个点(或同一条直线)转动,这种运动现象是旋转。

小学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p4~P5例5~例6、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__=202__=20×2

  3__3__÷3=60÷3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

  7.等式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P5“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

  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__=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计算出__=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

  6.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练一练

  解方程:__÷0.2=0.8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四、巩固练习

  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__,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

  0.6__=7.2方程两边应同时

  __÷1.5=0.6方程两边应同时

  2.化简下列各式

  8__÷850+__-40

  __÷9×9__-1.4+1

  3.P6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

  4.p7第8题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__+0.7=14★0.9__=2.45★76+__=91

  __÷9=90★__-54=18★2.1__=0.84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哪些知识?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__=202__=20×240__=960

  3__3__÷3=60÷3解:40__÷40=960÷40

  __=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检验:把__=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左边=40×24=960,右边=960

  __=40是原方程的解。

小学数学教案3

  (一)创设情境:猜一猜,它是谁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齐答)喜欢,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观察物体。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我这里有一张小动物的照片,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呢?(出示一张小动物的背面图,学生很好奇,纷纷做出判断。)

  生1:好像是鹅。

  生2:是鸡。

  …

  师: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另一张照片。(出示小动物的侧面照片。)

  生:是鸭子。

  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我们再来确认一下。(出示小动物的正面照片。)

  生:鸭子!猜对了!(学生很兴奋。)

  师:为什么刚开始猜的时候我们不敢确定谁猜得对呢?

  生1:背面不好认。

  生2:从后面看不出特征。

  生3:光看后面看不出是什么动物,看到它的侧面我就猜到是鸭子。

  …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后面,侧面,前面。)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因为照相的人站的位置不同,拍到小动物的样子也就不一样。要想辨认它,就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究新知:观察小汽车

  师: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认真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然后说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课前每组学生的桌上准备了一辆玩具小汽车。)

  生1:我看到的是车的尾部。

  师:哪些同学也是看到车尾?请站起来。(每组均有学生站起。)

  生2:我看到的是车头。

  …

  生3:我看到的是车门和两个车轮。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下面我们和组内同学换座位观察一下好吗?

  (学生很高兴地在小组内互换座位。)

  师: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小汽车的哪个面?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请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学生独立观察,相互交流。)

  师: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上对小汽车进行了观察,(课件显示课本主题图)笑笑和淘气也在观察小汽车。根据你的经验,判断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生1:淘气站在车的后面,看到的是车尾,第一幅图是他看到的;笑笑站在车的侧面,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生2:第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因为他站在车后面,看到的是车尾;第二幅图是笑笑看到的,她站在车的侧面,看到车门。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淘气和笑笑站的位置相同吗?看到小汽车的形状一样吗?

  生1:他们站的位置不同,淘气站在车的后面,笑笑站在车的侧面。

  生2: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汽车的形状也不一样。

  师:刚才,我们坐在座位上观察了玩具小汽车的前面、侧面和后面,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

  生:把玩具小汽车拿起来,就可以从下面观察,教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观察物体》。

  师:你真会想办法!现在请小组长拿起玩具小汽车,其余同学从下面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车的底盘。

  生2:我看到了车的四个轮子。

  …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我坐的位置不同,看到车的形状也不同。

  生2:我发现要看清玩具小汽车的样子,可以从它的前面、后面、侧面和下面去观察。

  生3:观察的角度不一样,看到东西的形状也不一样。

  …

  师:对!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如果要看清物体的全貌,该怎么办?

  生1:把几个面都看一看。

  生2:可以转一圈看。

  师:你们的办法都不错!

  (三)应用拓展:小摄影师――连线――模拟――游戏

  1.小摄影师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很仔细,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假如我们现在给一个同学照相,请同学们用手做相机,如果这个同学站的符合要求,你们就说"咔嚓",好不好?

  (学生很兴奋,师请一男生上讲台,其他学生跃跃欲试。)

  师:照侧面相。(男生侧面面向全体,其他学生举起双手,说"咔嚓"。)

  师:正面相。(男生面向全体,其他学生举起双手,说"咔嚓"。)

  …

  2.看图连线

  师:同学们摄影师当得不错,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练一练"第1,2题,学生很顺利地说出准确答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点击连线。)

  师:这两道题没有难住你们,有信心做下一道题吗?

  3.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子的

  师:各小组取出茶壶,要求把茶壶把正对黑板。请同学们坐在座位上认真观察桌面上的茶壶,把你看到的形状用一个动作表示出来。

  (学生纷纷根据看到的茶壶形状,用肢体模仿。)

  师:(问一生)你为什么这么做?

  生:我看到茶壶把在左边,就左手叉腰;茶壶嘴在右边,右手就向右伸出去。

  师:(问一生)你的动作怎么和他相反呢?

  生:我看到的茶壶嘴在左边,茶壶把在右边,我就向左伸左手,右手叉腰。

  师:(指一生)你又为什么这么做呢?(模仿学生两手合十前伸的动作。)

  生:我只能看到茶壶嘴,看不到茶壶把,我就这样做!(说完又做了双手合十向前伸的动作。)

  师:同学们做的动作和回答都很精彩!淘气、笑笑也在观察茶壶。(课件显示第13页第3题)他们看到的各是哪幅图画,请同学们先小组讨论,再在书上连线。

  (学生讨论后在书上连线,集体反馈、订正。)

  4.游戏:看图找位置

  师:同学们练习完成得很好,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一个玩具和一个配套的信封。现在请各组小组长把玩具正面对着教室黑板在桌上放好,组里的每个成员都从信封里抽一张图片,当老师说"开始",你再看图片上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再迅速找到相应的位置。记住:不许转动玩具!看谁找得又快又对!

  (学生按要求放好玩具,抽出图片。"开始"的口令发出后,学生看图片,找相应的位置。学生找到位置后,各组汇报游戏情况。)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师: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想给自己留什么作业?

  …

小学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比一比、画一画、描一描等探究活动中,能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感知“面”与“体”的关系,体会“形”、“体”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比较、想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几何直观和形象思维。

  3.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感受平面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平面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能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感知“面”与“体”的关系。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你好!欢迎来到今天的数学课堂。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认识图形。老师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准备好学习时用的书、本子、笔和直尺等学习用品。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这节课的学习吧!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漂亮的美术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仔细观察这幅牧童骑牛图,你从图中找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请你找一找吧。

  同学们的小眼睛可真亮,迅速的找出了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关于物体形状的数学问题吗?请你说一说。

  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关物体形状的问题,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牧童骑牛图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二、直观感受,探究新知

  我们一起来看这幅牧童骑牛图,请你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图形?刚刚我们找出了这幅图当中有这些图形,现在老师把牧童骑牛图打乱了,你能帮我把这些图形分分类吗?并说一说,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我们一起来分分类,我们可以把这些尖尖的图形分成一类,像这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长长的图形分成一类,叫长方形。像这样的图形分成一类,叫平行四边形。这些方方的图形分在一类,叫正方形。这样圆圆的图形分在一类,叫圆。

  同学们,现在你认识这些图形了吗?请你用手指比划一下这些图形,现在开始吧。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分一分、划一划,认识了牧童骑牛这幅作品中的一些图形。

  瞧,森林里多热闹啊!你能帮小鸟将这些图形卡片送回自己的家吗?请你将答案写在练习本上。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答案。

  3号图形歪了,我们将它旋转一下再来判断。

  通过旋转我们发现,它是方方的,所以3号卡片就是正方形。主意将图形送回家。

  你做对了吗?同学们在判断图形的时候,我们不能只看这个图形是正是歪,我们要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判断。

  同学们可真是有爱心的孩子,把这些图形都送回了家。看来同学们对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已经很熟悉了,其实,它们就藏在我们的.身边。

  桌子上有许多我们之前学习的立体图形,你认识哪些?请你说一说。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物体,它们身上有没有藏着这节课认识的图形?请你找一找。

  同学们,刚才我们从它们身上找到了很多图形,你能不能想办法,将这些找到的图形留在纸上呢?其实上面这几种立体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请你在生活中找一找,选择其中的一个,动手描一描。开始吧。

  同学们,我们可以从圆柱的这个面上得到了一个圆;从三棱锥上,画出了一个三角形;长方体比较特殊,它的面有大有小,我们不仅可以画出长方形,还可以画出正方形。

  你画对了吗?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这些是我们之前认识的立体图形,下面这些是我们今天刚刚认识的平面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可真善于思考,我们今天认识的平面图形都藏在立体图形的一个面上。

  联系实际,灵活应用

  第1题连一连。请你将这道题完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答案,你都连对了吗?

  第2题,在点子图上画出学过的图形。在做题之前,请同学们先看老师的演示。如何在点子图上画一个图形?我们需要点连成线,线连成面,你学会了吗?温馨提示:请同学们使用直尺规范画图。现在请你将这道题完成吧。

  同学们都已经画好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学过的图形有哪些,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你画对了吗?相信有的同学画的图形大小和老师的不太一样,只要你按照图形的特征画图,那就是正确的。同学们,请你思考一下,我们可以用直尺在点子图上画一个圆吗?圆是圆圆的,它是一个弯曲的图形,所以我们不能用直尺画出来。请你检查一下自己的图形是否画对了。

  第3题,哪组小棒能围成长方形?画“√”。请你将这道题完成。

  第1组,只有三根小棒,长方形有4条边,三根小棒不能围成长方形。我们再来看第2组,第2组有4根小棒,但是通过围一围我们发现,其中一根小棒的长度不够,不能围成长方形。我们再来看第3组。第3组也是四根小棒,其中两组小棒长度相同,正好可以围成长方形。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第3组,这道题你做对了吗?如果你的答案有错误,请你及时改正哦。

  回顾反思,提升认识:

  同学们,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要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吧!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把你的疑惑记下来,向同学、老师请教一下吧!

小学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学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2)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3)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4)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1、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1、2、3、4、5数的顺序

  全班齐读:正、反读

  教师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

  反思: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让同学们认识一到五,会读、认、写。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有所接触。而且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数字,所以学生们并不陌生。认和读都不成问题,关于写,大多数同学都会写,主要是要让他们写的规范。关于写的规范这个问题,我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们多加练习,先让他们自己来说说这些数字长的像什么,然后让他们自己说说,在写这些数字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些什么,在集体练习的时候,让各小组成员互相找找毛病,这样他们才会记得牢。

小学数学教案6

  本单元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分1~5各数、0、6~9各数、10四段安排。在认识1~5 各数后插入几和第几的教学,在认识0后插入=、>和<的教学,全单元还编排了两个练习。10以内的数都比较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这些数,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教材把1~5各数和6~9各数相对集中起来教学,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效率。适时安排几和第几,=、>和<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理解数的意义。0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不同场合往往有不同的含义。10对以后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教材把0和10的认识单独安排。 1.把认识1~10各数的教学都安排成四个环节。

  学生认、读、写1~10各数并不困难,但初步形成这些数的概念却不容易,后者是教学的重点。为此,教材把认数教学分成四个连贯的环节,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体会数的意义。下面以1~5各数的教学为例,分析这四个环节。

  (1) 在现实情境中数物体的个数。例题的主题图中有人和许多物体,数量各不相同。让学生仔细看图,分别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一方面获得认数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感受数(shù)产生于数(shǔ)。数图中的物体,可以看到什么数什么。如1块黑板,上面有5个字;3个女孩跳舞,1个男孩拉手风琴……通过指出物体及其数量的活动,体会数能反映物体的量的属性。

  (2) 用算珠表示物体的个数。1个男孩、1架手风琴、1块黑板的个数都是1,都可以用1粒算珠来表示。2盆花、2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的个数都是2,都可以用2粒算珠来表示。教材通过1粒、2粒……5粒算珠,分别表示一类等价集合的元素个数,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教学的时候,先让学生在主题图中寻找哪些物体是1个、哪些物体是2个……再分别用1粒、2粒……算珠表示个数。

  2粒算珠表示2的时候,1粒算珠浅色,1粒算珠深色;3粒算珠表示3的时候,2粒算珠浅色,1粒算珠深色;4粒算珠、5粒算珠里也各有1粒深色的算珠。这是因为教学1~5各数,是先认识1,再依次认识2、3、4、5。1粒浅色珠和1粒深色珠,表示1添上1是2;2粒浅色珠和1粒深色珠,表示2添1是3……这里的1粒深色珠表达了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教学的时候,要渗透这样的关系。

  (3) 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一类等价集合的元素个数,不仅可以用算珠表示,还能用数表示。男孩、手风琴、黑板的数量都用“1”表示,盆花、红气球、黄气球都是“2”个……学生从中体会1~5各数都是有意义的符号。对这些符号意义的体会,就是建立数的概念。

  (4) 写数指导。通过示范、描红、独立书写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规范、工整地在“日”字格上写数。教材十分注重学生把数写好,除了本单元的`写数指导与练习,在第七单元仍然安排了写数的练习。

  2.几和第几的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

  非“0”自然数有时表示物体的数量(一共有几个),有时表示物体的次序(是第几个)。教学几和第几,在生活中恰当地应用数,可以加强对数的认识。学生在认识1~5各数时,已经能够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教学几和第几,要懂得第几的含义,区分几和第几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1)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①例题中先数出有几个人排队买票,再数出戴帽子的男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几。在数的活动中感知几和第几的含义,初步体会它们的区别。②“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涂4个和涂第4个的操作与比较,进一步体会几和第几有什么不同。③“想想做做”其他题,应用几和第几的知识回答实际问题。

  (2)所有学生都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几和第几的现象与问题。教学几和第几,要提取这些现象,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研究、理解。在例题里,要让学生说说怎样数出一共几个人排队,怎样数出两个男孩分别排在第几。明白前者要数队伍里所有的人,后者只要数到那个男孩为止。体会“5个人”表示队伍的总人数,“第5个”表示不戴帽子的男孩在队伍里的位置。同样,“想想做做”第1题里涂4个和涂第4个,从两次涂的个数不同,两次涂色的灯笼表示的意思不同,体会几和第几的区别。

  (3)正确表述或判断第几要联系方位,离开方位讲的第几往往是不确定的。教材中有三种情况: 一是规定了方位,如“从左边起”涂第4个,“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二是遵循生活习惯。如在队伍里一般“从前往后”数,楼房的层数都是“从下往上”数。三是允许多样,给学生空间。如猴子捞月亮的图中,戴帽子的那只猴,可以是从上往下第2只,也可以是从下往上第4只。教学时,除已经约定俗成的外,讲第几的同时,应该讲方位。

  3.0的含义比较宽广,教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0,在不同场合,0往往有不同的意思。对此,教材有明确的要求。

  (1)着重教学“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这个内容安排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里三只兔都采到了蘑菇,分别用3、2、1表示蘑菇的个数。还有一只兔没有采到蘑菇,可以用0表示个数。学生在这个情景中体会0也是一个数,它的产生也是计数的需要。第二道例题中,地上原有4个萝卜,都拔掉后,地上一个萝卜也没有,让学生用0表示萝卜的个数。从4个到0个,渗透了“有”与“无”的相对关系,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2)结合直尺教学0。直尺上有0~5六个数,0在直尺的左端,直观显示出0在直尺上的意思:从这里开始。这是数轴上表示数和用直尺量长度必须具备的认识。从0开始,向右依次是1、2、3、4、5,按顺序整合了0~5各数,这也是“想想做做”第3题按顺序写数的基础。

  (3)“想想做做”第4题展示了0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只要学生有所体会,不必解释其中0的具体含义。

  4.在=、>和<的教材中突出两点内容。

  =、>和<都是数学里的关系符号。教学中,除了要帮助学生建立“同样多”“多”“少”等数学概念,认识和使用这三个符号外,还要培养符号化思想。

  (1)例题从森林运动会的情境图中分别提取兔与猴、松鼠与熊的只数进行比较,是让学生知道,比较两种物体数量的多少,只要把两种物体对齐着排一排、比一比。这是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后继学习中经常进行的数学活动,从现在起就要帮助学生逐渐掌握。通过排和比,获得对“同样多”“多”“少”的体验。

  (2)例题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和×同样多”“×比×多”“×比×少”等数量关系,分别用符号=、>、<表示两个数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感受用符号表示关系比图画和文字语言简便。教材把>和<同时教学,5>3和3<5都表示松鼠与熊的只数关系,让学生体会符号和关系的表达是可以转换的。这些都是最初步的符号化思想。

  “想想做做”通过比较数的大小,加强数的概念。两道题设计成两个认知层次,第1题在图形直观下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题目要求先“摆一摆”,目的是经历两种图形对齐着排排、比比的活动,体会并初步学会这种比较的思想方法。教学时不能仅看教材里的图画就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再根据图形的数量写出数,从图形个数的有多有少,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在这些活动中能再次体验数的意义。第2题没有具体情境的支持,直接比较数的大小,可以借助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题里获得的经验,也可以依据数的排列顺序进行思考,使数的概念得到再次加强。

  练习一是0~5认数的综合练习。有三个特点: 一是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1题看直线上的点写数,回忆各个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数的排列顺序。第5题写0、2、3和5,这些数比1和4难写,给学生多一些练习机会。二是重视知识的现实应用。第2题在数出三种动物套中圈的个数以后,比较这些数的大小才能得出名次。这里就应用了比较数的大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3题应用数数和比较数的大小的知识回答现实情境里的问题。图中蜻蜓的只数是0,把0和3比大小,知识有了扩展。三是适度地开放。第4题除5=外,其他题都有多个答案。通过自己填写和相互交流,体会思考问题要全面。

  5.教学数10,丰富学生的认识。

  认识10的教学仍然按“数物体个数—用算珠表示个数—用数表示个数—写数指导与练习”的线索进行。“想想做做”中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丰富学生的认识。

  (1)渗透10个一是1个十。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这项活动中感受10根和1捆的关系,直观接触10个一和1个十,为以后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作些铺垫。

  (2)学习按群数数。引导学生2个2个地数樱桃的个数,5个5个地数手指的个数,既提高数物体个数的效率,又具体感受10与2、10与5的关系。

  (3)体会双数和单数。10只鸭排成一行,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一一间隔。从左边数起,戴帽子的鸭依次是第2、第4……第10只,这些数都是双数。从右边数起,戴帽子的鸭依次是第1、第3……第9只,这些数都是单数。学生照这样数一数,感受了双数和单数。

  (4)辨认左和右。在数物体的个数时,联系左边和右边等内容,帮助学生正确分辨左和右。

  (5)直观看出相差数。正方形和三角形上下两行对齐着排列,不但能比出哪种图形的个数多,哪种图形的个数少,还能数出正方形比三角形少3个,三角形比正方形多3个。这些都是以后探索相差数问题所需要的知识。

  6.培养数感。

  数感是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数感强的人,在遇到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能主动地与数学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进行思考、解释和交流。数感是人的基本数学素养,与具有的数学知识有关,但不一定成正比例。数感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尤其要从小培养。

  本单元主要从理解数的意义,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和用数表达、交流信息三个方面培养数感。

  (1)理解数的意义。一方面根据已有的物体,通过数一数,用适宜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如第12页第1题、第13页第5题、第21页第1题等。另一方面根据已有的数,通过画图的方式,表达它的含义。如第12页第2题、第22页第2、3题等。

  (2)体会数之间的关系。不仅用=、>和<等符号表示数与数的大小关系,还体会数与数的接近程度。如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又如>3,方框里可以填许多数,最小应填4。<10,方框里也可以填许多数,最大应填9。

  (3)用数交流、表达信息。让学生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体会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用数描述。如果缺少数,交流就不清楚,表达就不准确。

小学数学教案7

  学习目标: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具:小黑板、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黑板出示师指一名学生读)师:要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同学们认真看书自学同学们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吗?(有)

  三、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师:把书翻到4页例1看情境图和下面的计算方法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应怎样列式计算?重点看下面的三种计算方法:1、先看小男孩的计算方法22+13=35(人)求出的是什么?35—6=29(人)求出的是什么?2、再看小女孩的计算方法22—6=16(人)求出的是什么?16+13=29(人)求出的是什么?3、最后再看绿衣服小男孩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四、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看书自学

  2、"做一做"(第x页第x题)师:下面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看谁做题最认真①指2名学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做在书上②师巡视发现其他学生的错误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师:发现错误的来黑板上改正(提示:把错误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红粉笔圈起来在旁边改正)

  2、讨论(议一议)(1)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列正确的举手?认为22+21=43(人)43—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2)认为22+21=43(人)求出的是什么?43—16=27(人)求出的是什么?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与第一种方法有什么不同?(3)认为得数正确的举手?认为单位名称正确的举手?

  3、评议板书、正确率

  4、同桌对改生更正错误

  六、练习

  刚才同学们计算的都很正确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男女生比赛看谁能快速、正确地列式计算比谁小旗得的最多!

  投影出示:(1)商店有30台微波炉卖出18台又运来28台现在有多少台?(2)二(1)班男生有38人女生有21人其中30人参加歌唱比赛有多少人没有参加歌唱比赛?(3)同学们做黄花35朵红花20朵送给二(2)班28朵还剩多少朵?

  1、师出示投影男女生比赛、开火车比赛2、形式分必答、抢答······

  七、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你们!

  2、评比本节课比赛情况获胜的表扬失败的鼓励八、当堂作业(练一练)师:下面就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

  比谁字体端正并能做全对作业:

  1、小红家有公鸡25只母鸡17只卖了20只还剩几只鸡?

  2、男生有24人女生有14人其中29人是少先队员有多少人不是少先队员?

小学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渗透符号意识,发展数感。

  2.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模型思想。

  3.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激发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相等”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的珍稀动物,你知道有哪些?

  预设:熊猫、白鳍豚、东北虎??

  课件出示:(金丝猴、短尾猴、白鳍豚、东北虎、熊猫)

  谈话:这些都是我国的珍稀动物。

  谈话:老师非常喜欢憨态可掬的熊猫吗?瞧,它们在做游戏呢。

  2.提供素材、感知“相等”

  出示课件:

  谈话: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跷跷板平衡,追问:说明了什么?

  2.熊猫一样重,追问:你怎么看出来的?

  谈话:熊猫的质量是50千克,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预设:50=50

  谈话:观察这个式子,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式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以前的式子中有运算符号,这个式子中没有。

  追问:没有运算符号,为什么也能用“=”连接呢?

  预设:两边的重量是相等的。

  小结:原来相等的关系就可以用“=”表示出来。

  谈话:想一想,生活中,你学习的知识中,也有相等的关系吗?

  2.预设:这辆车的速度和那辆车的速度一样ab=ba

  二、分析素材、理解“相等”

  1.借助跷跷板,理解相等与不相等。

  出示课件:

  谈话:能用式子表示现在的关系吗?

  预设:40100,100span=

  谈话:同学们看,又来了一只熊猫,你猜会发生什么情况?

  预设:1.左边重、右边轻或左边轻、右边重

  2.平衡,一样重

  谈话:你能说说它们的关系吗?

  预设:1.两只小熊猫的重量〉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或两只小熊猫的重量span=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2.两只小熊猫的'重量=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2.认识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谈话:小熊猫跳上去后,跷跷板是这样的。你能说说这三只熊猫的质量有怎样的关系呢?

  预设:1.小熊猫的重量+40=100

  谈话: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一只熊猫的质量加40千克熊猫的质量等于100千克熊猫的

  质量

  追问:你能用谁和谁是相等的再来说一说吗?

  谈话:同学们找得到了跷跷板中相等的关系,能用更简洁的式子

  来表示吗?

  预设;a+40=100

  2.x+40=100

  谈话:真了不起,会用字母表示未知数。不知道的数量,我们通常用字母表示。一般情况下,像这样的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

  出示课件

  谈话:现在两边的熊猫交换了位置,你还能用式子来表示吗?

  预设;100=x+40

  小结:看来“=”不仅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还可以表示相等的关系。

  三、借助素材,理解等量关系

  1.理解图示中的等量关系。

  (1)课件出示:

  谈话:谁会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来表示?

  预设:3x=200+200,x+x+x=200+200小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谈话:说说你这个式子的意思?(引导学生说说谁和谁是相等的)

  谈话: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相等,你能说几个这样相等的式子吗?

  预设:10+20=30

  x+300=1000

  (2)课件出示(出示动物的名字)

  谈话:这幅图中,既没有跷跷板、天平,你还能找到相等的关系吗?预设:两只金丝猴的质量和一只短尾猴的质量是100千克

  教师引导,也就是这些猴子的质量和与100千克时相等的

  小结:像这样相等的关系数学上称为等量关系。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常需要先找到这样的关系。

  2.理解信息中的等量关系。

  谈话:看图找等量关系同学们都学会了,有些等量关系还藏在文字信息中,试试看,你能不能找到他们。

  (1)课件出示: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1980年约有

  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

  谈话:信息中提供了哪几个量?

  预设:1980年只数20xx年只数300只

  谈话:这三个量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呢?

  预设:1980年只数-20xx年只数=300只

  1980年只数-300只=20xx年只数

  20xx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

  谈话:你怎样找到等量关系的?

  预设: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

  谈话:你太棒了,抓住了关键的信息,你很会读题和思考。

  谈话:1980年的只数和20xx年的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1980年的只数比20xx年的只数多300只

  谈话:根据这个关系,你能用未知数x表示出它的等量关系吗?

  预设:x+300=400

  (2)课件出示:20xx年,我国野生大熊猫约有1600只,是人工养殖大熊猫数量的10倍。

  谈话:为了保护珍稀动物,我国采用了人工繁殖的技术来增加珍稀动物的数量。

  谈话:自己默读题,你能找到哪几个相等的数量关系?

小学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练习课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针对学生学习了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用除法解决问题后设计的一节练习课。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除法”的意义,并且已经系统学习了“表内除法”的计算,通过学习书本中的例3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内容,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除法意义与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本节课就是在这些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设计思路:

  学生虽然学习了除法,并会用乘法口诀来进行计算,但是学生将除法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的意识不强。根据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尚小的特点,如果练习课只是单纯训练和做题会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但是二年级的小孩子想象力丰富,他们爱异想天开,所以这节课结合孩子的特点和兴趣,通过游戏“想象力大比拼”让学生根据除法模型来编题并训练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除法应用题的信息和问题,以此让孩子根据自己想象的情境内化对除法意义的理解;通过“我买你算”“我买你猜”这两个活动让孩子在购物的情境中运用除法的意义巩固解决除法模型的现实问题;在“我当设计师”的环节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兴趣设计商店,自己提出除法问题、解决除法问题,让学生的想象、设计、数学运用能力等综合能力充分发挥,此环节再次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并运用乘法口诀计算。

  2、引导学生运用标准的规范的数学语言提出数学问题。

  3、联系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运用除法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巩固除法意义,并能应用除法的意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生活中的除法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请看,谁来到了我们的课堂?

  (出示三种不同类型的宠物狗图片)

  一共来了几只小狗?

  数一数:一共有几根骨头?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利用呆萌可爱的宠物狗图片引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二:画一画,抽象除法模型

  1、多种表征,抽象除法模型

  6根骨头可以画几个○来表示呢?请同学们拿出草稿本,我们一起画一画。

  (1)我们一起画虚线平均分一分。

  语言表征:6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多少个?

  算式表征:6÷3=2

  (2)请拿笔像这样分一分。

  语言表征:

  6个○,每2个为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算式表征:6÷2=3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复习除法的含义。】

  活动三:想象力大PK

  (1)老师示范:根据除法模型图想象,提出除法问题。

  6(个)鸡蛋,平均放在3(个)篮子里,每(个)篮子里放几个?

  6(个)鸡蛋,每2(个)放在一个篮子里,需要几个篮子?

  (2)出示图,学生示范提出除法问题。

  6枝菊花,平均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6枝菊花,每个花瓶插2枝,可以插几个花瓶?

  (3)学生想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根据这幅图你来想象,并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比一比谁的想象力最丰富?

  小组说一说。

  请2个小组同学汇报。

  【设计意图:根据抽象的数学除法模型想象具体的生活情境,内化除法的意义。训练时让学生根据模型图想象编题,使每个学生都扎扎实实掌握用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结合具体情境说出除法的含义,老师示范,学生示范,以点带面,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规范的表达,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完整准确地提出除法问题。】

  过渡:在想象力大比拼环节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每人奖励一个大红包!

  活动四:我买你算

  听说有一家狗狗宠物店新店开张,很多商品打折促销,走!看看有哪些促销?

  说一说物品,以及物品单价。

  正向训练——提问题,列式计算。(正向应用除法解决问题)

  每条狗链3元,用24元可以买几条狗链?

  谁能列式:24÷3=8(条)

  6元可以买3根骨头,一根骨头多少钱?

  谁能列式:6÷3=2(元)

  你想买吗?(想!)

  同桌合作:你想买什么,将你提出的除法问题说给同桌听,让同桌帮你算一算,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

  请几位买法不一样同学起来汇报。

  【设计意图:这个层次的练习是正向应用:结合给出的生活情境,以“我买你算”的游戏形式训练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提出除法问题并解决除法问题。】

  活动五:我买你猜

  反向训练——根据算式,提出数学问题

  师:我还想买,出示:24÷8=3

  你猜我买了什么?

  生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猜的。

  你们想玩这个猜一猜的游戏吗?

  同桌玩:先将自己买好的东西用算式表示出来,然后给同桌看,让同桌猜一猜你买了什么。

  请两位同学汇报。

  【设计意图:这个层次是逆向应用:以“我买你猜”的游戏形式,应用除法的意义来猜测除法算式解决的是什么数学问题。】

  活动六:我当设计师

  过渡语:刚才去了宠物店,当了一回购物小达人,你们想自己当老板吗?(想)

  好!现在你们来当设计师,设计一家自己的商店。

  要求:

  (1)画上你最喜欢的物品,标上价格。

  (2)提出3个以上的除法问题。

  学生创作,师巡视。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没有展示的作品回家后可以将作品发到我们班级数学微信群,同学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同学开的商店买东西。比一比,谁最会购物!

  【设计意图:通过“我当设计师”的活动,培养学生想象、创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

  活动七:

  我的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准备:

  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知探究】

  一、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求3桶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式。)

  (3)出示第2小题

  (4)师: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是很重要的。本节课的教学除了有之前所学分数的意义作为基础之外,学生还在前一课时明确了整数乘分数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因此在本堂课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学习、尝试,教师只要起到一定的点拨作用就可以了。】

  2、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例2“做一做”

小学数学教案11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高山镇奋进矿校:谷旭晶

  一、教学内容:《年、月、日》。

  二、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2.通过观察讨论、自学课本、实践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结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获得较长时间观念,即年、月、日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其中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

  1、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引导--探索--发展”这一教学模式并利用计算机课件辅助本节课的教学。

  计算机课件以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感观的刺激,这一点是粉笔和黑板所不能比拟的,采取这种形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一堂课的信息容量,使教学目标 更完美地体现。另外,电脑软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以将教师的思路和策略以软件的形式来体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电化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还处在发展中,同时我希望通过这堂课抛砖引玉,促进电化教学的发展。

  2、学法:

  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创造疑问,学生想办法解决疑问,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以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随时对所学知识产生有意注意,努力思索解决疑问的方式,这才使自己的能力通过教师的点拨得到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 (歌曲导入 )

  课件出示过生日的场景音乐动画(生日歌伴随Flash动画)。通过提问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吗?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自主探究:

  1、寻求年、月、日形成的原因。

  2、认识年历

  这是一张20xx年年历卡,这年历卡里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请同学从年历中寻找思考题的答案。(出示问题,分组探究。)

  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相同吗?有几种情况?

  一年中有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份有多少天?

  说明:我们把有31天的那个月叫大月,有30天的那个月叫小月,二月是个特殊的月份。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3、记住大月、小月

  哪个月是31天?哪个月是30天?怎样记住一年的大月、小月?

  (1)左拳记忆法

  课本上介绍一种好的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样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45页,

  看下面的一段话:“可以像┄┄”(老师组织,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数)。投影出示左拳图,指着左拳图,带着学生一起数。

  巩固提问: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凹下去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哪个月除外?

  (2)儿歌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带领学生读儿歌。

  6、师生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 提醒学生好好珍惜和利用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7、出示练习题让生完成。

  8、出示课堂检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三>、布置作业:课本46

  页第4题.

  板书设计 :

  年 月 日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小月30天:4月、6月、9月、11月。

小学数学教案12

  学习目标:

  1、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学会认读整时。

  2、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的习惯。

  3、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学习重点:1、学会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学习难点:

  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道具钟若干个,实物钟,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课件截图

  一、课前准备

  1、师:同学们看看今天来了那些客人?(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视频片段)

  2、师:羊村里的小羊们今天来到了我们的课室和我们一起上课呢?看,村长慢羊羊想给我们玩一个拼图游戏,你们想不想玩呀?

  3、生齐答:想。

  4、师:那么老师就请一位男同学和女同学上讲台来比一比吧!(学生热烈举手参与)

  5、师:看看他们俩谁最快把这个图案拼完,好吗?(男女同学齐叫加油)

  6、师:比赛已有结果了,你们知道他们拼出来的是什么吗?

  7、生:是一个钟

  8、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通过运用拼图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了一种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拼图体现出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已对钟面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根据学生的拼图顺势揭题就能水到渠成地将最基本的认识迁移到课堂上。

  二、自为学习 二、新授——认识钟面

  1、师:现在就请你们仔细地观察这两个钟表上都有什么?

  生1:有12个大格

  生2:有两根针

  生3:有数字1-12

  2、师:分针和时针长得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长一短、一粗一细

  师:又短又粗的叫什么?又细又长的叫什么?

  生:又短又粗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分针(板书:分针,时针)

  师:你们知道分针、时针是往那个方向运动的吗?用你的小手来表示一下。

  生:分钟和时针是按照这边的方向走的(做手势)

  师:这个方向也就是顺时针方向,伸出你们的右手,和老师一起来做运动。边指边说顺时针。(全班跟做手势)

  师:你们知道是分针走得快,还是时针走得快吗?

  生:分针

  3、师:同学们,钟表上除了有分针和时针以外,当然还有更细更长的秒针,以后我们会慢慢地学得到。

  4、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12个数字的位置呢?

  生1:是按顺序的123……到12

  生2:12在中间

  5、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的秘密,美羊羊说要现在要考考大家,让我们一起看看。

  生:好

  师:看,美羊羊多高兴,它很满意我们的.回答。 1、要求学生眼到、心到、口到仔细观察,并按照“占有表象”——“比较差异”——“筛选要点”等步骤引导学生观察,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2、让学生做手势,感受分针与时针运动的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学习中。

  3、在讲授完钟面的知识后出示小练习可以及时巩固新知。

  三、认识整时

  1、师:咦,听,是什么声音呢?原来是懒羊羊家的闹钟响了,它要起床去大肥羊学校上学啦!我们也要做到每天早睡早起,不要懒床。

  师:现在是什么时间?

  生:7点

  师:我们要用规范的语言说,7点是我们的口头语,我们应该说7时。

  师: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

  2、师:(出示课件)一群羊正在午休了,现在是几时呢?

  生:1时。(出示钟)

  师: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

  3、师:(出示课件)经过一天的学习小羊们放学了,现在是几时呢?

  生:4时。(出示钟)

  师: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

  4、师:(课件重现7时、1时、4时),看一看这三个钟表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分针都指着12。把你想到的认识整时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听听。小组讨论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聪明的班长暖羊羊跟我们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5、师:暖羊羊现在要考考我们会不会看钟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课件),看钟面,说时间

  生1:6时 生2:9时 生3:8时 1、卡通人物“懒羊羊”上学引入,并以羊羊们在学校的生活贯穿教学,充满趣味。

  2、卡通人物班长暖羊羊的个性是聪明善良,采用有特色的卡通人物作小结对识记认整时的方法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四、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1、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黑板上的这三个钟表,大家已经能说出时间来,那你能不能写出来呢?

  生1:能

  师:好,现在请大家听听喜羊羊介绍一下怎样写“7时”吧?(师示范板书)

  师:后面的两个钟谁会写呢?

  生1:到黑板上板演

  师小结:这种表示法叫做文字表示法,几时只要在几的后面加写“时”字就可以了。

  2、师:还有一种表示方法(课件出示电子钟)。这是什么?

  生:电子表。

  师:这种像电子表一样的记时方法,我们叫他数字表示法。

  师:谁上来写一写1时和4时的数字表示法?

  生:到黑板上板演

  师小结:(出示课件)班长暖羊羊跟我们说,用数字表示整时,冒号右边是2个“0”,冒号左边是几就是几时。(生跟读)

  (强调两个小圆点不能写成句号)

  3、师:黑板上的三个钟表,你能不能用数字表示法写出它的时间呢?

  4、师:下面老师给大家玩一个小游戏“喜羊羊对战灰太狼”,灰太狼说如果喜羊羊回答错了,就把它吃掉,看看你们能不能帮帮喜羊羊,好吗?

  练习相对比较简单,设计有层次的练习,让中下层有发挥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巩固练习

  1、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喜羊羊终于战胜了灰太狼,逃离了被吃的命运。灰太狼不服气,要求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学会了这节课的内容没有。

  2、练习1:老师拨一拨,学生说一说(2时、5时、12时)(大道具钟)

  3、练习2:学生甲拨整时,学生乙说一说

  4、练习3:写一写,用两种表示法写出时间。

  5、练习4:画一画,(出示钟面,时刻),学生画出分针或时针。

  用投影更正答案

  六、总结

  爱睡觉的懒羊羊对我们同学们说,时间是宝贵的,我们利用了40分钟学习了如何看钟表,还有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对于我们来说,时间就是知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1、通过师拨生说、生拨生说、写一写、画一画等形式丰富的习题加深学生的认识,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领悟知识、内化知识,从而完成认知的建构。

  2、通过卡通人物的话语教育学生——时间是宝贵的,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体现了教师善用教学资源,贯彻德育思想,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在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些灵活试商的方法,对除数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题,能较快地求出一位商

  (二)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除数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题的灵活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能较快地求出一位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口算卡片)

  15×4 16×5 16×6 4×25

  60÷4 80÷16 96÷16 100÷25

  60÷15 80÷5 96÷6 100÷4

  14×8 24×7 26×5 24×5

  2、先说出思维过程,再说结果、

  15×6+15 25×8—25 24×5+24

  14×7—14 26×4+26 16×8—16

  3、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15×( )<76 16×( )<120

  25×( )<204 24×( )<124

  26×( )<158 14×( )<121

  二、学习新课

  (一)启发谈话:我们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的试商方法、请你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独立完成下面例题,并通过思考还可以采用什么不同的方法试商、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70÷14=

  (1)学生独立解题、老师巡视、个别指导,有目的地了解各层次学生的不同思路,做到心中有数、

  (2)学生讨论、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深入各个小组,掌握学生实际情况、

  2、师生共同小结

  (1)当学生充分讨论后,老师组织学生集中,先请一名用一般的试商方法的同学讲述试商过程、(把除数14看成10试商)(老师板书)

  同学回答后,老师可以请同学评议一下,同学们可以说出,用这样的试商方法,需要调商好几次,比较麻烦,影响计算速度、

  (2)老师请用不同方法试商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解法、

  生:把14看作10来试商,商7后和14相乘,积是98,98比70多28,28是2个14,所以改商5、

  老师可以出示投影片,(与这个同学讲的思路一样)老师给予鼓励,并补充说:很好,调商一次、

  生:我是用口算,14和5相乘,积是70,所以我直接商5、

  老师出示投影片,(与这个同学讲的思路一样)给予肯定,非常好,一次确定商、

  生:把14看成10来试商,商7一定大,先试商6, 6和14相乘,积是84,还大,改商5、

  老师出示投影片,(与这个同学讲的思路一样)老师表扬:也很好,肯动脑筋,调商一次、

  生:14接近15,我把14看成15,5个15就是75,所以商5、

  老师肯定这个学生,平时注意口算练习,这样,试商的速度能提高、

  (学生回答不同的解法,不一定按老师准备好的顺序,教师要有应变能力)

  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最佳试商方法、今后自己在做题时可以灵活选用、

  3、做一做:

  订正时,请说明自己试商的过程、

  (三)教学例2

  1、出示例2: 240÷26=

  看题后,思考片刻,理顺思路

  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试商方法、通过启发,比较后,你认为哪种方法好,自己尝试一下,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

  3、集体汇报、按照例1的做法,学生回答哪种试商方法,老师出示哪种事先准备好的投影片、

  生:把26看作30来试商,商8,8和26相乘,积是208,240减208,余数是32,比除数大,说明商小了,改商9、

  师:看哪些同学的思路与这种方法相同、(老师要重视这种反馈信息)

  生:我是这样想的,因为10个26是260,比被除数240多20,所以商9合适、

  师:给予肯定,看看哪些小组有这种思路是谁说出的,应该表扬、

  生:把26看作25来试商,4个25是100,8个25是200,余下的40里面还有1个25,所以可以商9、

  师:真不错,肯动脑筋、再了解一下,哪些小组讨论到这种方法,是哪个同学提出的、启发是否还有其它的不同想法,充分给时间让学生发表、

  4、做一做:

  独立完成后,同桌同学可以交换一下,自己用什么试商方法、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讲的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除数有什么特点?(除数的个位数是4,5,6)通过学习和练习题,你能说一说,这样的题目怎样试商简便吗?(同桌位同学可以互相说一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归纳:

  当除数是14,15,16,24,25,26时,可以用灵活的试商方法,采用口算直接乘的方法,还可以选择其它能减少调商次数的方法、

  三、巩固反馈

  1、说出下面各题各应商几?(逐题出示)

  2、判断,下面各题的商是否准确,不准确的调整过来、

  3、说出下面各题应该商几、(逐题出示,谁先看出来立即抢答)

  4、计算下面各题、(一、三、五组做上面4道题,二、四、六组做下面4道题、做完本组题,可做另一组题)

  88÷16 128÷14 165÷24 128÷16

  91÷15 150÷25 113÷15 194÷26

  四、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14

  这局部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局部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局部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需学好。教学中我充沛利用学具让同学先动手摆,教学中我充沛利用学具让同学先动手摆,让同学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可能刚好全局部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我主要引导同学动手操作,协助同学逐步认识余数和有余数除法。

  首先,让同学通过分小棒的活动形成认知抵触,发生学习需要。让同学把10根小棒,每人分2根、3根、4根、5根、六根,可以分给几个人?同学边操作边完成表格,然后让同学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同学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的,一种是有剩余的。这时同学就发生了认知抵触,萌发学习需要,需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教学活动水到渠成,教师顺势揭示课题。

  接着引导同学以10根小棒,每人分得3根,还剩1根这种情况为例,讲述怎样写成除法算式,使同学知道剩余的1根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数”,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初步建立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概念。

  然后让同学“试一试”,把分小棒有剩余的其他几种情况也分别用除法表示,在模仿中继续体会有余数除法中的商和余数的具体含义,逐步完善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概念。

  最后是借助学具操作,加深印象。完成 “想想做做”时,让同学借助分圆片、分三角形等活动,比较概括地知道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假如没有正好全局部完,也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

  同学积极参与操作活动,再得出结果,从形象到笼统,便于同学掌握。能为同学提供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的机会,使同学面对数学问题,用自身的智慧去探求数学的奥妙。虽然在摆的过程中,同学交流中,课堂有点乱,但同学自身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到当平均分有剩余时,需要用一种新的算法来解决,那就是有余数的除法,而剩余的局部就是余数,凸显了有余数除法的的概念与意义,让同学在实际的情景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使同学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倍”的概念。

  2、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

  4、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的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一般思路,根据图形会求解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三、情境导入

  请3名女生站在第一排,再请6名男生站在第二排。

  第一排有几个女生?

  第二排有几个3?

  我们就说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倍”的知识。

  四、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50页例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图中有多少根大胡萝卜?

  那带叶子小胡萝卜有多少根?把6根小胡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就是几个2根?我们就说小胡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3倍。

  (2)白萝卜一共有几根?

  如果白萝卜每2根放在一起,就有几个2根,那白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几倍?

  2、巩固“倍”的概念。

  教材P50—“做一做”第2题。

  第二行每5根小棒摆在一起,要摆几个5根?一共有多少根?

  学生动手摆小棒,数小棒,然后汇报。

  五、巩固练习

  1、教材P50—“做一做”第1题。

  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教材P53—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数一数、填一填,指名学生回答并集体订正。

  六、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你们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倍”的知识,希望大家不断观察,然后把观察到的结果下节课告诉老师。

  七、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胡萝卜:2根胡萝卜:2根

  红萝卜:6根3个2根白萝卜:10根5个2根

  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小学数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11-04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08-29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5

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07-05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教学难点:

  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准备:

  微视频、微练习。

  课前准备:

  1、将《平移与旋转》微视屏发布到班级QQ群,请家长督促孩子观看学习。

  2、根据微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并完成微视频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根据微练习1、2、3小题的讲评复习图形的运动—平移。

  2、导入语:图形的`运动除了前面学的平移,还有一种图形的运动—旋转

  3、出示课题:旋转

  二、新课学习

  1、在观看微视频,观察图中的物体运动。

  2、小组探究:和昨天的知识对比,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3、小组讨论。

  三、提升训练

  1、寻找身边的平移和旋转。

  孩子们,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生说。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

  2、孩子们找到的可真多呀,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吗?(课件展示)

  3、孩子们判断得可真准确,现在想请一个孩子到黑板上来平移小汽车的卡片。老师先贴在黑板上,听老师的口令,平移这张卡片,如果上面的孩子平移正确了,请你送给他掌声,明白吗?指任1名同学发口令,1名同学平移卡片。小结:细心的学生仔细观察,我们每次平移后,物体的什么有变化吗?什么没变?想一想旋转时呢?

  4、课间小活动。

  让学生当小小设计师。拿出准备的学具,线和纽扣。小组合作,设计纽扣的运动方式。

  四、课堂作业

  通过学习,谈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寻找身边的平移与旋转事例,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平移与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方向运动,而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同一个点(或同一条直线)转动,这种运动现象是旋转。

小学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p4~P5例5~例6、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__=202__=20×2

  3__3__÷3=60÷3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

  7.等式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P5“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

  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__=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计算出__=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

  6.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练一练

  解方程:__÷0.2=0.8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四、巩固练习

  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__,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

  0.6__=7.2方程两边应同时

  __÷1.5=0.6方程两边应同时

  2.化简下列各式

  8__÷850+__-40

  __÷9×9__-1.4+1

  3.P6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

  4.p7第8题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__+0.7=14★0.9__=2.45★76+__=91

  __÷9=90★__-54=18★2.1__=0.84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哪些知识?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__=202__=20×240__=960

  3__3__÷3=60÷3解:40__÷40=960÷40

  __=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检验:把__=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左边=40×24=960,右边=960

  __=40是原方程的解。

小学数学教案3

  (一)创设情境:猜一猜,它是谁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齐答)喜欢,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观察物体。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我这里有一张小动物的照片,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呢?(出示一张小动物的背面图,学生很好奇,纷纷做出判断。)

  生1:好像是鹅。

  生2:是鸡。

  …

  师: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另一张照片。(出示小动物的侧面照片。)

  生:是鸭子。

  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我们再来确认一下。(出示小动物的正面照片。)

  生:鸭子!猜对了!(学生很兴奋。)

  师:为什么刚开始猜的时候我们不敢确定谁猜得对呢?

  生1:背面不好认。

  生2:从后面看不出特征。

  生3:光看后面看不出是什么动物,看到它的侧面我就猜到是鸭子。

  …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后面,侧面,前面。)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因为照相的人站的位置不同,拍到小动物的样子也就不一样。要想辨认它,就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究新知:观察小汽车

  师: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认真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然后说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课前每组学生的桌上准备了一辆玩具小汽车。)

  生1:我看到的是车的尾部。

  师:哪些同学也是看到车尾?请站起来。(每组均有学生站起。)

  生2:我看到的是车头。

  …

  生3:我看到的是车门和两个车轮。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下面我们和组内同学换座位观察一下好吗?

  (学生很高兴地在小组内互换座位。)

  师: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小汽车的哪个面?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请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学生独立观察,相互交流。)

  师: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上对小汽车进行了观察,(课件显示课本主题图)笑笑和淘气也在观察小汽车。根据你的经验,判断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生1:淘气站在车的后面,看到的是车尾,第一幅图是他看到的;笑笑站在车的侧面,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生2:第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因为他站在车后面,看到的是车尾;第二幅图是笑笑看到的,她站在车的侧面,看到车门。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淘气和笑笑站的位置相同吗?看到小汽车的形状一样吗?

  生1:他们站的位置不同,淘气站在车的后面,笑笑站在车的侧面。

  生2: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汽车的形状也不一样。

  师:刚才,我们坐在座位上观察了玩具小汽车的前面、侧面和后面,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

  生:把玩具小汽车拿起来,就可以从下面观察,教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观察物体》。

  师:你真会想办法!现在请小组长拿起玩具小汽车,其余同学从下面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车的底盘。

  生2:我看到了车的四个轮子。

  …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我坐的位置不同,看到车的形状也不同。

  生2:我发现要看清玩具小汽车的样子,可以从它的前面、后面、侧面和下面去观察。

  生3:观察的角度不一样,看到东西的形状也不一样。

  …

  师:对!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如果要看清物体的全貌,该怎么办?

  生1:把几个面都看一看。

  生2:可以转一圈看。

  师:你们的办法都不错!

  (三)应用拓展:小摄影师――连线――模拟――游戏

  1.小摄影师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很仔细,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假如我们现在给一个同学照相,请同学们用手做相机,如果这个同学站的符合要求,你们就说"咔嚓",好不好?

  (学生很兴奋,师请一男生上讲台,其他学生跃跃欲试。)

  师:照侧面相。(男生侧面面向全体,其他学生举起双手,说"咔嚓"。)

  师:正面相。(男生面向全体,其他学生举起双手,说"咔嚓"。)

  …

  2.看图连线

  师:同学们摄影师当得不错,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练一练"第1,2题,学生很顺利地说出准确答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点击连线。)

  师:这两道题没有难住你们,有信心做下一道题吗?

  3.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子的

  师:各小组取出茶壶,要求把茶壶把正对黑板。请同学们坐在座位上认真观察桌面上的茶壶,把你看到的形状用一个动作表示出来。

  (学生纷纷根据看到的茶壶形状,用肢体模仿。)

  师:(问一生)你为什么这么做?

  生:我看到茶壶把在左边,就左手叉腰;茶壶嘴在右边,右手就向右伸出去。

  师:(问一生)你的动作怎么和他相反呢?

  生:我看到的茶壶嘴在左边,茶壶把在右边,我就向左伸左手,右手叉腰。

  师:(指一生)你又为什么这么做呢?(模仿学生两手合十前伸的动作。)

  生:我只能看到茶壶嘴,看不到茶壶把,我就这样做!(说完又做了双手合十向前伸的动作。)

  师:同学们做的动作和回答都很精彩!淘气、笑笑也在观察茶壶。(课件显示第13页第3题)他们看到的各是哪幅图画,请同学们先小组讨论,再在书上连线。

  (学生讨论后在书上连线,集体反馈、订正。)

  4.游戏:看图找位置

  师:同学们练习完成得很好,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一个玩具和一个配套的信封。现在请各组小组长把玩具正面对着教室黑板在桌上放好,组里的每个成员都从信封里抽一张图片,当老师说"开始",你再看图片上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再迅速找到相应的位置。记住:不许转动玩具!看谁找得又快又对!

  (学生按要求放好玩具,抽出图片。"开始"的口令发出后,学生看图片,找相应的位置。学生找到位置后,各组汇报游戏情况。)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师: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想给自己留什么作业?

  …

小学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比一比、画一画、描一描等探究活动中,能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感知“面”与“体”的关系,体会“形”、“体”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比较、想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几何直观和形象思维。

  3.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感受平面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平面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能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感知“面”与“体”的关系。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你好!欢迎来到今天的数学课堂。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认识图形。老师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准备好学习时用的书、本子、笔和直尺等学习用品。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这节课的学习吧!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漂亮的美术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仔细观察这幅牧童骑牛图,你从图中找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请你找一找吧。

  同学们的小眼睛可真亮,迅速的找出了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关于物体形状的数学问题吗?请你说一说。

  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关物体形状的问题,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牧童骑牛图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二、直观感受,探究新知

  我们一起来看这幅牧童骑牛图,请你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图形?刚刚我们找出了这幅图当中有这些图形,现在老师把牧童骑牛图打乱了,你能帮我把这些图形分分类吗?并说一说,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我们一起来分分类,我们可以把这些尖尖的图形分成一类,像这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长长的图形分成一类,叫长方形。像这样的图形分成一类,叫平行四边形。这些方方的图形分在一类,叫正方形。这样圆圆的图形分在一类,叫圆。

  同学们,现在你认识这些图形了吗?请你用手指比划一下这些图形,现在开始吧。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分一分、划一划,认识了牧童骑牛这幅作品中的一些图形。

  瞧,森林里多热闹啊!你能帮小鸟将这些图形卡片送回自己的家吗?请你将答案写在练习本上。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答案。

  3号图形歪了,我们将它旋转一下再来判断。

  通过旋转我们发现,它是方方的,所以3号卡片就是正方形。主意将图形送回家。

  你做对了吗?同学们在判断图形的时候,我们不能只看这个图形是正是歪,我们要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判断。

  同学们可真是有爱心的孩子,把这些图形都送回了家。看来同学们对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已经很熟悉了,其实,它们就藏在我们的.身边。

  桌子上有许多我们之前学习的立体图形,你认识哪些?请你说一说。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物体,它们身上有没有藏着这节课认识的图形?请你找一找。

  同学们,刚才我们从它们身上找到了很多图形,你能不能想办法,将这些找到的图形留在纸上呢?其实上面这几种立体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请你在生活中找一找,选择其中的一个,动手描一描。开始吧。

  同学们,我们可以从圆柱的这个面上得到了一个圆;从三棱锥上,画出了一个三角形;长方体比较特殊,它的面有大有小,我们不仅可以画出长方形,还可以画出正方形。

  你画对了吗?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这些是我们之前认识的立体图形,下面这些是我们今天刚刚认识的平面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可真善于思考,我们今天认识的平面图形都藏在立体图形的一个面上。

  联系实际,灵活应用

  第1题连一连。请你将这道题完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答案,你都连对了吗?

  第2题,在点子图上画出学过的图形。在做题之前,请同学们先看老师的演示。如何在点子图上画一个图形?我们需要点连成线,线连成面,你学会了吗?温馨提示:请同学们使用直尺规范画图。现在请你将这道题完成吧。

  同学们都已经画好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学过的图形有哪些,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你画对了吗?相信有的同学画的图形大小和老师的不太一样,只要你按照图形的特征画图,那就是正确的。同学们,请你思考一下,我们可以用直尺在点子图上画一个圆吗?圆是圆圆的,它是一个弯曲的图形,所以我们不能用直尺画出来。请你检查一下自己的图形是否画对了。

  第3题,哪组小棒能围成长方形?画“√”。请你将这道题完成。

  第1组,只有三根小棒,长方形有4条边,三根小棒不能围成长方形。我们再来看第2组,第2组有4根小棒,但是通过围一围我们发现,其中一根小棒的长度不够,不能围成长方形。我们再来看第3组。第3组也是四根小棒,其中两组小棒长度相同,正好可以围成长方形。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第3组,这道题你做对了吗?如果你的答案有错误,请你及时改正哦。

  回顾反思,提升认识:

  同学们,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要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吧!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把你的疑惑记下来,向同学、老师请教一下吧!

小学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学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2)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3)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4)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1、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1、2、3、4、5数的顺序

  全班齐读:正、反读

  教师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

  反思: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让同学们认识一到五,会读、认、写。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有所接触。而且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数字,所以学生们并不陌生。认和读都不成问题,关于写,大多数同学都会写,主要是要让他们写的规范。关于写的规范这个问题,我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们多加练习,先让他们自己来说说这些数字长的像什么,然后让他们自己说说,在写这些数字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些什么,在集体练习的时候,让各小组成员互相找找毛病,这样他们才会记得牢。

小学数学教案6

  本单元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分1~5各数、0、6~9各数、10四段安排。在认识1~5 各数后插入几和第几的教学,在认识0后插入=、>和<的教学,全单元还编排了两个练习。10以内的数都比较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这些数,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教材把1~5各数和6~9各数相对集中起来教学,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效率。适时安排几和第几,=、>和<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理解数的意义。0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不同场合往往有不同的含义。10对以后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教材把0和10的认识单独安排。 1.把认识1~10各数的教学都安排成四个环节。

  学生认、读、写1~10各数并不困难,但初步形成这些数的概念却不容易,后者是教学的重点。为此,教材把认数教学分成四个连贯的环节,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体会数的意义。下面以1~5各数的教学为例,分析这四个环节。

  (1) 在现实情境中数物体的个数。例题的主题图中有人和许多物体,数量各不相同。让学生仔细看图,分别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一方面获得认数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感受数(shù)产生于数(shǔ)。数图中的物体,可以看到什么数什么。如1块黑板,上面有5个字;3个女孩跳舞,1个男孩拉手风琴……通过指出物体及其数量的活动,体会数能反映物体的量的属性。

  (2) 用算珠表示物体的个数。1个男孩、1架手风琴、1块黑板的个数都是1,都可以用1粒算珠来表示。2盆花、2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的个数都是2,都可以用2粒算珠来表示。教材通过1粒、2粒……5粒算珠,分别表示一类等价集合的元素个数,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教学的时候,先让学生在主题图中寻找哪些物体是1个、哪些物体是2个……再分别用1粒、2粒……算珠表示个数。

  2粒算珠表示2的时候,1粒算珠浅色,1粒算珠深色;3粒算珠表示3的时候,2粒算珠浅色,1粒算珠深色;4粒算珠、5粒算珠里也各有1粒深色的算珠。这是因为教学1~5各数,是先认识1,再依次认识2、3、4、5。1粒浅色珠和1粒深色珠,表示1添上1是2;2粒浅色珠和1粒深色珠,表示2添1是3……这里的1粒深色珠表达了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教学的时候,要渗透这样的关系。

  (3) 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一类等价集合的元素个数,不仅可以用算珠表示,还能用数表示。男孩、手风琴、黑板的数量都用“1”表示,盆花、红气球、黄气球都是“2”个……学生从中体会1~5各数都是有意义的符号。对这些符号意义的体会,就是建立数的概念。

  (4) 写数指导。通过示范、描红、独立书写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规范、工整地在“日”字格上写数。教材十分注重学生把数写好,除了本单元的`写数指导与练习,在第七单元仍然安排了写数的练习。

  2.几和第几的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

  非“0”自然数有时表示物体的数量(一共有几个),有时表示物体的次序(是第几个)。教学几和第几,在生活中恰当地应用数,可以加强对数的认识。学生在认识1~5各数时,已经能够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教学几和第几,要懂得第几的含义,区分几和第几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1)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①例题中先数出有几个人排队买票,再数出戴帽子的男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几。在数的活动中感知几和第几的含义,初步体会它们的区别。②“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涂4个和涂第4个的操作与比较,进一步体会几和第几有什么不同。③“想想做做”其他题,应用几和第几的知识回答实际问题。

  (2)所有学生都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几和第几的现象与问题。教学几和第几,要提取这些现象,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研究、理解。在例题里,要让学生说说怎样数出一共几个人排队,怎样数出两个男孩分别排在第几。明白前者要数队伍里所有的人,后者只要数到那个男孩为止。体会“5个人”表示队伍的总人数,“第5个”表示不戴帽子的男孩在队伍里的位置。同样,“想想做做”第1题里涂4个和涂第4个,从两次涂的个数不同,两次涂色的灯笼表示的意思不同,体会几和第几的区别。

  (3)正确表述或判断第几要联系方位,离开方位讲的第几往往是不确定的。教材中有三种情况: 一是规定了方位,如“从左边起”涂第4个,“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二是遵循生活习惯。如在队伍里一般“从前往后”数,楼房的层数都是“从下往上”数。三是允许多样,给学生空间。如猴子捞月亮的图中,戴帽子的那只猴,可以是从上往下第2只,也可以是从下往上第4只。教学时,除已经约定俗成的外,讲第几的同时,应该讲方位。

  3.0的含义比较宽广,教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0,在不同场合,0往往有不同的意思。对此,教材有明确的要求。

  (1)着重教学“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这个内容安排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里三只兔都采到了蘑菇,分别用3、2、1表示蘑菇的个数。还有一只兔没有采到蘑菇,可以用0表示个数。学生在这个情景中体会0也是一个数,它的产生也是计数的需要。第二道例题中,地上原有4个萝卜,都拔掉后,地上一个萝卜也没有,让学生用0表示萝卜的个数。从4个到0个,渗透了“有”与“无”的相对关系,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2)结合直尺教学0。直尺上有0~5六个数,0在直尺的左端,直观显示出0在直尺上的意思:从这里开始。这是数轴上表示数和用直尺量长度必须具备的认识。从0开始,向右依次是1、2、3、4、5,按顺序整合了0~5各数,这也是“想想做做”第3题按顺序写数的基础。

  (3)“想想做做”第4题展示了0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只要学生有所体会,不必解释其中0的具体含义。

  4.在=、>和<的教材中突出两点内容。

  =、>和<都是数学里的关系符号。教学中,除了要帮助学生建立“同样多”“多”“少”等数学概念,认识和使用这三个符号外,还要培养符号化思想。

  (1)例题从森林运动会的情境图中分别提取兔与猴、松鼠与熊的只数进行比较,是让学生知道,比较两种物体数量的多少,只要把两种物体对齐着排一排、比一比。这是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后继学习中经常进行的数学活动,从现在起就要帮助学生逐渐掌握。通过排和比,获得对“同样多”“多”“少”的体验。

  (2)例题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和×同样多”“×比×多”“×比×少”等数量关系,分别用符号=、>、<表示两个数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感受用符号表示关系比图画和文字语言简便。教材把>和<同时教学,5>3和3<5都表示松鼠与熊的只数关系,让学生体会符号和关系的表达是可以转换的。这些都是最初步的符号化思想。

  “想想做做”通过比较数的大小,加强数的概念。两道题设计成两个认知层次,第1题在图形直观下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题目要求先“摆一摆”,目的是经历两种图形对齐着排排、比比的活动,体会并初步学会这种比较的思想方法。教学时不能仅看教材里的图画就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再根据图形的数量写出数,从图形个数的有多有少,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在这些活动中能再次体验数的意义。第2题没有具体情境的支持,直接比较数的大小,可以借助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题里获得的经验,也可以依据数的排列顺序进行思考,使数的概念得到再次加强。

  练习一是0~5认数的综合练习。有三个特点: 一是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1题看直线上的点写数,回忆各个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数的排列顺序。第5题写0、2、3和5,这些数比1和4难写,给学生多一些练习机会。二是重视知识的现实应用。第2题在数出三种动物套中圈的个数以后,比较这些数的大小才能得出名次。这里就应用了比较数的大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3题应用数数和比较数的大小的知识回答现实情境里的问题。图中蜻蜓的只数是0,把0和3比大小,知识有了扩展。三是适度地开放。第4题除5=外,其他题都有多个答案。通过自己填写和相互交流,体会思考问题要全面。

  5.教学数10,丰富学生的认识。

  认识10的教学仍然按“数物体个数—用算珠表示个数—用数表示个数—写数指导与练习”的线索进行。“想想做做”中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丰富学生的认识。

  (1)渗透10个一是1个十。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这项活动中感受10根和1捆的关系,直观接触10个一和1个十,为以后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作些铺垫。

  (2)学习按群数数。引导学生2个2个地数樱桃的个数,5个5个地数手指的个数,既提高数物体个数的效率,又具体感受10与2、10与5的关系。

  (3)体会双数和单数。10只鸭排成一行,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一一间隔。从左边数起,戴帽子的鸭依次是第2、第4……第10只,这些数都是双数。从右边数起,戴帽子的鸭依次是第1、第3……第9只,这些数都是单数。学生照这样数一数,感受了双数和单数。

  (4)辨认左和右。在数物体的个数时,联系左边和右边等内容,帮助学生正确分辨左和右。

  (5)直观看出相差数。正方形和三角形上下两行对齐着排列,不但能比出哪种图形的个数多,哪种图形的个数少,还能数出正方形比三角形少3个,三角形比正方形多3个。这些都是以后探索相差数问题所需要的知识。

  6.培养数感。

  数感是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数感强的人,在遇到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能主动地与数学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进行思考、解释和交流。数感是人的基本数学素养,与具有的数学知识有关,但不一定成正比例。数感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尤其要从小培养。

  本单元主要从理解数的意义,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和用数表达、交流信息三个方面培养数感。

  (1)理解数的意义。一方面根据已有的物体,通过数一数,用适宜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如第12页第1题、第13页第5题、第21页第1题等。另一方面根据已有的数,通过画图的方式,表达它的含义。如第12页第2题、第22页第2、3题等。

  (2)体会数之间的关系。不仅用=、>和<等符号表示数与数的大小关系,还体会数与数的接近程度。如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又如>3,方框里可以填许多数,最小应填4。<10,方框里也可以填许多数,最大应填9。

  (3)用数交流、表达信息。让学生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体会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用数描述。如果缺少数,交流就不清楚,表达就不准确。

小学数学教案7

  学习目标: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具:小黑板、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黑板出示师指一名学生读)师:要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同学们认真看书自学同学们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吗?(有)

  三、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师:把书翻到4页例1看情境图和下面的计算方法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应怎样列式计算?重点看下面的三种计算方法:1、先看小男孩的计算方法22+13=35(人)求出的是什么?35—6=29(人)求出的是什么?2、再看小女孩的计算方法22—6=16(人)求出的是什么?16+13=29(人)求出的是什么?3、最后再看绿衣服小男孩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四、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看书自学

  2、"做一做"(第x页第x题)师:下面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看谁做题最认真①指2名学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做在书上②师巡视发现其他学生的错误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师:发现错误的来黑板上改正(提示:把错误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红粉笔圈起来在旁边改正)

  2、讨论(议一议)(1)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列正确的举手?认为22+21=43(人)43—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2)认为22+21=43(人)求出的是什么?43—16=27(人)求出的是什么?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与第一种方法有什么不同?(3)认为得数正确的举手?认为单位名称正确的举手?

  3、评议板书、正确率

  4、同桌对改生更正错误

  六、练习

  刚才同学们计算的都很正确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男女生比赛看谁能快速、正确地列式计算比谁小旗得的最多!

  投影出示:(1)商店有30台微波炉卖出18台又运来28台现在有多少台?(2)二(1)班男生有38人女生有21人其中30人参加歌唱比赛有多少人没有参加歌唱比赛?(3)同学们做黄花35朵红花20朵送给二(2)班28朵还剩多少朵?

  1、师出示投影男女生比赛、开火车比赛2、形式分必答、抢答······

  七、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你们!

  2、评比本节课比赛情况获胜的表扬失败的鼓励八、当堂作业(练一练)师:下面就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

  比谁字体端正并能做全对作业:

  1、小红家有公鸡25只母鸡17只卖了20只还剩几只鸡?

  2、男生有24人女生有14人其中29人是少先队员有多少人不是少先队员?

小学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渗透符号意识,发展数感。

  2.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模型思想。

  3.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激发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相等”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的珍稀动物,你知道有哪些?

  预设:熊猫、白鳍豚、东北虎??

  课件出示:(金丝猴、短尾猴、白鳍豚、东北虎、熊猫)

  谈话:这些都是我国的珍稀动物。

  谈话:老师非常喜欢憨态可掬的熊猫吗?瞧,它们在做游戏呢。

  2.提供素材、感知“相等”

  出示课件:

  谈话: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跷跷板平衡,追问:说明了什么?

  2.熊猫一样重,追问:你怎么看出来的?

  谈话:熊猫的质量是50千克,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预设:50=50

  谈话:观察这个式子,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式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以前的式子中有运算符号,这个式子中没有。

  追问:没有运算符号,为什么也能用“=”连接呢?

  预设:两边的重量是相等的。

  小结:原来相等的关系就可以用“=”表示出来。

  谈话:想一想,生活中,你学习的知识中,也有相等的关系吗?

  2.预设:这辆车的速度和那辆车的速度一样ab=ba

  二、分析素材、理解“相等”

  1.借助跷跷板,理解相等与不相等。

  出示课件:

  谈话:能用式子表示现在的关系吗?

  预设:40100,100span=

  谈话:同学们看,又来了一只熊猫,你猜会发生什么情况?

  预设:1.左边重、右边轻或左边轻、右边重

  2.平衡,一样重

  谈话:你能说说它们的关系吗?

  预设:1.两只小熊猫的重量〉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或两只小熊猫的重量span=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2.两只小熊猫的'重量=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2.认识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谈话:小熊猫跳上去后,跷跷板是这样的。你能说说这三只熊猫的质量有怎样的关系呢?

  预设:1.小熊猫的重量+40=100

  谈话: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一只熊猫的质量加40千克熊猫的质量等于100千克熊猫的

  质量

  追问:你能用谁和谁是相等的再来说一说吗?

  谈话:同学们找得到了跷跷板中相等的关系,能用更简洁的式子

  来表示吗?

  预设;a+40=100

  2.x+40=100

  谈话:真了不起,会用字母表示未知数。不知道的数量,我们通常用字母表示。一般情况下,像这样的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

  出示课件

  谈话:现在两边的熊猫交换了位置,你还能用式子来表示吗?

  预设;100=x+40

  小结:看来“=”不仅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还可以表示相等的关系。

  三、借助素材,理解等量关系

  1.理解图示中的等量关系。

  (1)课件出示:

  谈话:谁会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来表示?

  预设:3x=200+200,x+x+x=200+200小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谈话:说说你这个式子的意思?(引导学生说说谁和谁是相等的)

  谈话: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相等,你能说几个这样相等的式子吗?

  预设:10+20=30

  x+300=1000

  (2)课件出示(出示动物的名字)

  谈话:这幅图中,既没有跷跷板、天平,你还能找到相等的关系吗?预设:两只金丝猴的质量和一只短尾猴的质量是100千克

  教师引导,也就是这些猴子的质量和与100千克时相等的

  小结:像这样相等的关系数学上称为等量关系。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常需要先找到这样的关系。

  2.理解信息中的等量关系。

  谈话:看图找等量关系同学们都学会了,有些等量关系还藏在文字信息中,试试看,你能不能找到他们。

  (1)课件出示: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1980年约有

  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

  谈话:信息中提供了哪几个量?

  预设:1980年只数20xx年只数300只

  谈话:这三个量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呢?

  预设:1980年只数-20xx年只数=300只

  1980年只数-300只=20xx年只数

  20xx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

  谈话:你怎样找到等量关系的?

  预设: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

  谈话:你太棒了,抓住了关键的信息,你很会读题和思考。

  谈话:1980年的只数和20xx年的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1980年的只数比20xx年的只数多300只

  谈话:根据这个关系,你能用未知数x表示出它的等量关系吗?

  预设:x+300=400

  (2)课件出示:20xx年,我国野生大熊猫约有1600只,是人工养殖大熊猫数量的10倍。

  谈话:为了保护珍稀动物,我国采用了人工繁殖的技术来增加珍稀动物的数量。

  谈话:自己默读题,你能找到哪几个相等的数量关系?

小学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练习课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针对学生学习了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用除法解决问题后设计的一节练习课。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除法”的意义,并且已经系统学习了“表内除法”的计算,通过学习书本中的例3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内容,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除法意义与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本节课就是在这些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设计思路:

  学生虽然学习了除法,并会用乘法口诀来进行计算,但是学生将除法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的意识不强。根据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尚小的特点,如果练习课只是单纯训练和做题会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但是二年级的小孩子想象力丰富,他们爱异想天开,所以这节课结合孩子的特点和兴趣,通过游戏“想象力大比拼”让学生根据除法模型来编题并训练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除法应用题的信息和问题,以此让孩子根据自己想象的情境内化对除法意义的理解;通过“我买你算”“我买你猜”这两个活动让孩子在购物的情境中运用除法的意义巩固解决除法模型的现实问题;在“我当设计师”的环节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兴趣设计商店,自己提出除法问题、解决除法问题,让学生的想象、设计、数学运用能力等综合能力充分发挥,此环节再次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并运用乘法口诀计算。

  2、引导学生运用标准的规范的数学语言提出数学问题。

  3、联系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运用除法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巩固除法意义,并能应用除法的意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生活中的除法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请看,谁来到了我们的课堂?

  (出示三种不同类型的宠物狗图片)

  一共来了几只小狗?

  数一数:一共有几根骨头?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利用呆萌可爱的宠物狗图片引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二:画一画,抽象除法模型

  1、多种表征,抽象除法模型

  6根骨头可以画几个○来表示呢?请同学们拿出草稿本,我们一起画一画。

  (1)我们一起画虚线平均分一分。

  语言表征:6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多少个?

  算式表征:6÷3=2

  (2)请拿笔像这样分一分。

  语言表征:

  6个○,每2个为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算式表征:6÷2=3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复习除法的含义。】

  活动三:想象力大PK

  (1)老师示范:根据除法模型图想象,提出除法问题。

  6(个)鸡蛋,平均放在3(个)篮子里,每(个)篮子里放几个?

  6(个)鸡蛋,每2(个)放在一个篮子里,需要几个篮子?

  (2)出示图,学生示范提出除法问题。

  6枝菊花,平均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6枝菊花,每个花瓶插2枝,可以插几个花瓶?

  (3)学生想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根据这幅图你来想象,并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比一比谁的想象力最丰富?

  小组说一说。

  请2个小组同学汇报。

  【设计意图:根据抽象的数学除法模型想象具体的生活情境,内化除法的意义。训练时让学生根据模型图想象编题,使每个学生都扎扎实实掌握用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结合具体情境说出除法的含义,老师示范,学生示范,以点带面,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规范的表达,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完整准确地提出除法问题。】

  过渡:在想象力大比拼环节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每人奖励一个大红包!

  活动四:我买你算

  听说有一家狗狗宠物店新店开张,很多商品打折促销,走!看看有哪些促销?

  说一说物品,以及物品单价。

  正向训练——提问题,列式计算。(正向应用除法解决问题)

  每条狗链3元,用24元可以买几条狗链?

  谁能列式:24÷3=8(条)

  6元可以买3根骨头,一根骨头多少钱?

  谁能列式:6÷3=2(元)

  你想买吗?(想!)

  同桌合作:你想买什么,将你提出的除法问题说给同桌听,让同桌帮你算一算,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

  请几位买法不一样同学起来汇报。

  【设计意图:这个层次的练习是正向应用:结合给出的生活情境,以“我买你算”的游戏形式训练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提出除法问题并解决除法问题。】

  活动五:我买你猜

  反向训练——根据算式,提出数学问题

  师:我还想买,出示:24÷8=3

  你猜我买了什么?

  生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猜的。

  你们想玩这个猜一猜的游戏吗?

  同桌玩:先将自己买好的东西用算式表示出来,然后给同桌看,让同桌猜一猜你买了什么。

  请两位同学汇报。

  【设计意图:这个层次是逆向应用:以“我买你猜”的游戏形式,应用除法的意义来猜测除法算式解决的是什么数学问题。】

  活动六:我当设计师

  过渡语:刚才去了宠物店,当了一回购物小达人,你们想自己当老板吗?(想)

  好!现在你们来当设计师,设计一家自己的商店。

  要求:

  (1)画上你最喜欢的物品,标上价格。

  (2)提出3个以上的除法问题。

  学生创作,师巡视。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没有展示的作品回家后可以将作品发到我们班级数学微信群,同学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同学开的商店买东西。比一比,谁最会购物!

  【设计意图:通过“我当设计师”的活动,培养学生想象、创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

  活动七:

  我的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准备:

  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知探究】

  一、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求3桶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式。)

  (3)出示第2小题

  (4)师: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是很重要的。本节课的教学除了有之前所学分数的意义作为基础之外,学生还在前一课时明确了整数乘分数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因此在本堂课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学习、尝试,教师只要起到一定的点拨作用就可以了。】

  2、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例2“做一做”

小学数学教案11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高山镇奋进矿校:谷旭晶

  一、教学内容:《年、月、日》。

  二、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2.通过观察讨论、自学课本、实践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结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获得较长时间观念,即年、月、日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其中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

  1、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引导--探索--发展”这一教学模式并利用计算机课件辅助本节课的教学。

  计算机课件以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感观的刺激,这一点是粉笔和黑板所不能比拟的,采取这种形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一堂课的信息容量,使教学目标 更完美地体现。另外,电脑软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以将教师的思路和策略以软件的形式来体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电化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还处在发展中,同时我希望通过这堂课抛砖引玉,促进电化教学的发展。

  2、学法:

  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创造疑问,学生想办法解决疑问,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以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随时对所学知识产生有意注意,努力思索解决疑问的方式,这才使自己的能力通过教师的点拨得到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 (歌曲导入 )

  课件出示过生日的场景音乐动画(生日歌伴随Flash动画)。通过提问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吗?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自主探究:

  1、寻求年、月、日形成的原因。

  2、认识年历

  这是一张20xx年年历卡,这年历卡里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请同学从年历中寻找思考题的答案。(出示问题,分组探究。)

  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相同吗?有几种情况?

  一年中有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份有多少天?

  说明:我们把有31天的那个月叫大月,有30天的那个月叫小月,二月是个特殊的月份。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3、记住大月、小月

  哪个月是31天?哪个月是30天?怎样记住一年的大月、小月?

  (1)左拳记忆法

  课本上介绍一种好的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样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45页,

  看下面的一段话:“可以像┄┄”(老师组织,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数)。投影出示左拳图,指着左拳图,带着学生一起数。

  巩固提问: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凹下去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哪个月除外?

  (2)儿歌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带领学生读儿歌。

  6、师生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 提醒学生好好珍惜和利用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7、出示练习题让生完成。

  8、出示课堂检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三>、布置作业:课本46

  页第4题.

  板书设计 :

  年 月 日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小月30天:4月、6月、9月、11月。

小学数学教案12

  学习目标:

  1、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学会认读整时。

  2、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的习惯。

  3、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学习重点:1、学会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学习难点:

  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道具钟若干个,实物钟,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课件截图

  一、课前准备

  1、师:同学们看看今天来了那些客人?(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视频片段)

  2、师:羊村里的小羊们今天来到了我们的课室和我们一起上课呢?看,村长慢羊羊想给我们玩一个拼图游戏,你们想不想玩呀?

  3、生齐答:想。

  4、师:那么老师就请一位男同学和女同学上讲台来比一比吧!(学生热烈举手参与)

  5、师:看看他们俩谁最快把这个图案拼完,好吗?(男女同学齐叫加油)

  6、师:比赛已有结果了,你们知道他们拼出来的是什么吗?

  7、生:是一个钟

  8、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通过运用拼图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了一种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拼图体现出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已对钟面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根据学生的拼图顺势揭题就能水到渠成地将最基本的认识迁移到课堂上。

  二、自为学习 二、新授——认识钟面

  1、师:现在就请你们仔细地观察这两个钟表上都有什么?

  生1:有12个大格

  生2:有两根针

  生3:有数字1-12

  2、师:分针和时针长得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长一短、一粗一细

  师:又短又粗的叫什么?又细又长的叫什么?

  生:又短又粗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分针(板书:分针,时针)

  师:你们知道分针、时针是往那个方向运动的吗?用你的小手来表示一下。

  生:分钟和时针是按照这边的方向走的(做手势)

  师:这个方向也就是顺时针方向,伸出你们的右手,和老师一起来做运动。边指边说顺时针。(全班跟做手势)

  师:你们知道是分针走得快,还是时针走得快吗?

  生:分针

  3、师:同学们,钟表上除了有分针和时针以外,当然还有更细更长的秒针,以后我们会慢慢地学得到。

  4、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12个数字的位置呢?

  生1:是按顺序的123……到12

  生2:12在中间

  5、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的秘密,美羊羊说要现在要考考大家,让我们一起看看。

  生:好

  师:看,美羊羊多高兴,它很满意我们的.回答。 1、要求学生眼到、心到、口到仔细观察,并按照“占有表象”——“比较差异”——“筛选要点”等步骤引导学生观察,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2、让学生做手势,感受分针与时针运动的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学习中。

  3、在讲授完钟面的知识后出示小练习可以及时巩固新知。

  三、认识整时

  1、师:咦,听,是什么声音呢?原来是懒羊羊家的闹钟响了,它要起床去大肥羊学校上学啦!我们也要做到每天早睡早起,不要懒床。

  师:现在是什么时间?

  生:7点

  师:我们要用规范的语言说,7点是我们的口头语,我们应该说7时。

  师: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

  2、师:(出示课件)一群羊正在午休了,现在是几时呢?

  生:1时。(出示钟)

  师: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

  3、师:(出示课件)经过一天的学习小羊们放学了,现在是几时呢?

  生:4时。(出示钟)

  师: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

  4、师:(课件重现7时、1时、4时),看一看这三个钟表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分针都指着12。把你想到的认识整时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听听。小组讨论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聪明的班长暖羊羊跟我们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5、师:暖羊羊现在要考考我们会不会看钟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课件),看钟面,说时间

  生1:6时 生2:9时 生3:8时 1、卡通人物“懒羊羊”上学引入,并以羊羊们在学校的生活贯穿教学,充满趣味。

  2、卡通人物班长暖羊羊的个性是聪明善良,采用有特色的卡通人物作小结对识记认整时的方法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四、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1、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黑板上的这三个钟表,大家已经能说出时间来,那你能不能写出来呢?

  生1:能

  师:好,现在请大家听听喜羊羊介绍一下怎样写“7时”吧?(师示范板书)

  师:后面的两个钟谁会写呢?

  生1:到黑板上板演

  师小结:这种表示法叫做文字表示法,几时只要在几的后面加写“时”字就可以了。

  2、师:还有一种表示方法(课件出示电子钟)。这是什么?

  生:电子表。

  师:这种像电子表一样的记时方法,我们叫他数字表示法。

  师:谁上来写一写1时和4时的数字表示法?

  生:到黑板上板演

  师小结:(出示课件)班长暖羊羊跟我们说,用数字表示整时,冒号右边是2个“0”,冒号左边是几就是几时。(生跟读)

  (强调两个小圆点不能写成句号)

  3、师:黑板上的三个钟表,你能不能用数字表示法写出它的时间呢?

  4、师:下面老师给大家玩一个小游戏“喜羊羊对战灰太狼”,灰太狼说如果喜羊羊回答错了,就把它吃掉,看看你们能不能帮帮喜羊羊,好吗?

  练习相对比较简单,设计有层次的练习,让中下层有发挥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巩固练习

  1、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喜羊羊终于战胜了灰太狼,逃离了被吃的命运。灰太狼不服气,要求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学会了这节课的内容没有。

  2、练习1:老师拨一拨,学生说一说(2时、5时、12时)(大道具钟)

  3、练习2:学生甲拨整时,学生乙说一说

  4、练习3:写一写,用两种表示法写出时间。

  5、练习4:画一画,(出示钟面,时刻),学生画出分针或时针。

  用投影更正答案

  六、总结

  爱睡觉的懒羊羊对我们同学们说,时间是宝贵的,我们利用了40分钟学习了如何看钟表,还有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对于我们来说,时间就是知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1、通过师拨生说、生拨生说、写一写、画一画等形式丰富的习题加深学生的认识,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领悟知识、内化知识,从而完成认知的建构。

  2、通过卡通人物的话语教育学生——时间是宝贵的,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体现了教师善用教学资源,贯彻德育思想,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在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些灵活试商的方法,对除数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题,能较快地求出一位商

  (二)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除数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题的灵活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能较快地求出一位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口算卡片)

  15×4 16×5 16×6 4×25

  60÷4 80÷16 96÷16 100÷25

  60÷15 80÷5 96÷6 100÷4

  14×8 24×7 26×5 24×5

  2、先说出思维过程,再说结果、

  15×6+15 25×8—25 24×5+24

  14×7—14 26×4+26 16×8—16

  3、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15×( )<76 16×( )<120

  25×( )<204 24×( )<124

  26×( )<158 14×( )<121

  二、学习新课

  (一)启发谈话:我们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的试商方法、请你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独立完成下面例题,并通过思考还可以采用什么不同的方法试商、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70÷14=

  (1)学生独立解题、老师巡视、个别指导,有目的地了解各层次学生的不同思路,做到心中有数、

  (2)学生讨论、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深入各个小组,掌握学生实际情况、

  2、师生共同小结

  (1)当学生充分讨论后,老师组织学生集中,先请一名用一般的试商方法的同学讲述试商过程、(把除数14看成10试商)(老师板书)

  同学回答后,老师可以请同学评议一下,同学们可以说出,用这样的试商方法,需要调商好几次,比较麻烦,影响计算速度、

  (2)老师请用不同方法试商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解法、

  生:把14看作10来试商,商7后和14相乘,积是98,98比70多28,28是2个14,所以改商5、

  老师可以出示投影片,(与这个同学讲的思路一样)老师给予鼓励,并补充说:很好,调商一次、

  生:我是用口算,14和5相乘,积是70,所以我直接商5、

  老师出示投影片,(与这个同学讲的思路一样)给予肯定,非常好,一次确定商、

  生:把14看成10来试商,商7一定大,先试商6, 6和14相乘,积是84,还大,改商5、

  老师出示投影片,(与这个同学讲的思路一样)老师表扬:也很好,肯动脑筋,调商一次、

  生:14接近15,我把14看成15,5个15就是75,所以商5、

  老师肯定这个学生,平时注意口算练习,这样,试商的速度能提高、

  (学生回答不同的解法,不一定按老师准备好的顺序,教师要有应变能力)

  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最佳试商方法、今后自己在做题时可以灵活选用、

  3、做一做:

  订正时,请说明自己试商的过程、

  (三)教学例2

  1、出示例2: 240÷26=

  看题后,思考片刻,理顺思路

  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试商方法、通过启发,比较后,你认为哪种方法好,自己尝试一下,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

  3、集体汇报、按照例1的做法,学生回答哪种试商方法,老师出示哪种事先准备好的投影片、

  生:把26看作30来试商,商8,8和26相乘,积是208,240减208,余数是32,比除数大,说明商小了,改商9、

  师:看哪些同学的思路与这种方法相同、(老师要重视这种反馈信息)

  生:我是这样想的,因为10个26是260,比被除数240多20,所以商9合适、

  师:给予肯定,看看哪些小组有这种思路是谁说出的,应该表扬、

  生:把26看作25来试商,4个25是100,8个25是200,余下的40里面还有1个25,所以可以商9、

  师:真不错,肯动脑筋、再了解一下,哪些小组讨论到这种方法,是哪个同学提出的、启发是否还有其它的不同想法,充分给时间让学生发表、

  4、做一做:

  独立完成后,同桌同学可以交换一下,自己用什么试商方法、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讲的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除数有什么特点?(除数的个位数是4,5,6)通过学习和练习题,你能说一说,这样的题目怎样试商简便吗?(同桌位同学可以互相说一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归纳:

  当除数是14,15,16,24,25,26时,可以用灵活的试商方法,采用口算直接乘的方法,还可以选择其它能减少调商次数的方法、

  三、巩固反馈

  1、说出下面各题各应商几?(逐题出示)

  2、判断,下面各题的商是否准确,不准确的调整过来、

  3、说出下面各题应该商几、(逐题出示,谁先看出来立即抢答)

  4、计算下面各题、(一、三、五组做上面4道题,二、四、六组做下面4道题、做完本组题,可做另一组题)

  88÷16 128÷14 165÷24 128÷16

  91÷15 150÷25 113÷15 194÷26

  四、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14

  这局部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局部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局部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需学好。教学中我充沛利用学具让同学先动手摆,教学中我充沛利用学具让同学先动手摆,让同学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可能刚好全局部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我主要引导同学动手操作,协助同学逐步认识余数和有余数除法。

  首先,让同学通过分小棒的活动形成认知抵触,发生学习需要。让同学把10根小棒,每人分2根、3根、4根、5根、六根,可以分给几个人?同学边操作边完成表格,然后让同学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同学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的,一种是有剩余的。这时同学就发生了认知抵触,萌发学习需要,需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教学活动水到渠成,教师顺势揭示课题。

  接着引导同学以10根小棒,每人分得3根,还剩1根这种情况为例,讲述怎样写成除法算式,使同学知道剩余的1根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数”,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初步建立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概念。

  然后让同学“试一试”,把分小棒有剩余的其他几种情况也分别用除法表示,在模仿中继续体会有余数除法中的商和余数的具体含义,逐步完善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概念。

  最后是借助学具操作,加深印象。完成 “想想做做”时,让同学借助分圆片、分三角形等活动,比较概括地知道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假如没有正好全局部完,也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

  同学积极参与操作活动,再得出结果,从形象到笼统,便于同学掌握。能为同学提供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的机会,使同学面对数学问题,用自身的智慧去探求数学的奥妙。虽然在摆的过程中,同学交流中,课堂有点乱,但同学自身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到当平均分有剩余时,需要用一种新的算法来解决,那就是有余数的除法,而剩余的局部就是余数,凸显了有余数除法的的概念与意义,让同学在实际的情景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使同学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倍”的概念。

  2、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

  4、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的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一般思路,根据图形会求解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三、情境导入

  请3名女生站在第一排,再请6名男生站在第二排。

  第一排有几个女生?

  第二排有几个3?

  我们就说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倍”的知识。

  四、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50页例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图中有多少根大胡萝卜?

  那带叶子小胡萝卜有多少根?把6根小胡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就是几个2根?我们就说小胡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3倍。

  (2)白萝卜一共有几根?

  如果白萝卜每2根放在一起,就有几个2根,那白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几倍?

  2、巩固“倍”的概念。

  教材P50—“做一做”第2题。

  第二行每5根小棒摆在一起,要摆几个5根?一共有多少根?

  学生动手摆小棒,数小棒,然后汇报。

  五、巩固练习

  1、教材P50—“做一做”第1题。

  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教材P53—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数一数、填一填,指名学生回答并集体订正。

  六、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你们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倍”的知识,希望大家不断观察,然后把观察到的结果下节课告诉老师。

  七、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胡萝卜:2根胡萝卜:2根

  红萝卜:6根3个2根白萝卜:10根5个2根

  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