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美术教案>小班美术教案

小班美术教案

时间:2023-06-27 10:11:41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小班美术教案范文汇编十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美术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小班美术教案范文汇编十篇

小班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知几对同类色:大红与粉红、桔黄与淡黄、深绿与淡绿、深蓝与淡蓝。

  2、初步尝试用渐变色印染。

  3、启发孩子对色彩的兴致。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教学预备:

  1、认知大红与粉红、桔黄与淡黄、深绿与淡绿、深蓝与淡蓝,能准确叫出它们的名字。

  2、色彩孩子小卡片8个;磁带、录音机。

  3、孩子每人一个“色彩孩子”胸前饰配;每一组大红与粉红、桔黄与淡黄、深绿与淡绿、深蓝与淡蓝的颜料各1份;每人一支毛笔、一张纸巾。

  教学过程:

  一、配同类色。

  1、幼儿教师:今日很多色彩孩子到我们小(1)班,看,有哪一些色彩孩子,孩子集体念。

  2、幼儿教师手里拿一個“红孩子”:“来了个红孩子,它讲:我的好伙伴同我长得非常像,看看,这儿谁与我长得最像,请你们来帮助我找找。”孩子找着粉红。“好伙伴,手牵手,抱抱。”幼儿教师演示2个孩子的动作。

  3、用相同的方式找着另三对同类色。

  二、观测和察看印染手绢的方式。

  1、幼儿教师展示范例:看,色彩孩子跳到了手绢上,他们把手绢装扮的多漂亮呀!它们是怎么样装扮得哩?

  2、幼儿教师演示印染手绢的方式。

  幼儿教师:如此漂亮的手绢是怎样装扮出来的啊?我们来看看。

  将正方形的餐巾纸对折3次成三角形——将对折好的餐巾纸的`各个部位各自蘸一下色彩——悄悄地打开。

  三、孩子集体回想印染的步骤,探讨需留心的地方。

  1、蘸颜料的时间不可以过长。

  2、印染后打开时要悄悄地、慢慢地。

  四、孩子染手绢,幼儿教师指导

  1、勉励孩子勇敢印染。

  2、给能力弱的孩子适合的协助。

  3、勉励孩子在打开时不惧艰难,坚持做完1件事。

  五、作品出示。

  1、将孩子作品平放于桌上,孩子向小伙伴推荐自个儿的作品,并说一说喜爱哪1幅作品,为何?

  2、为喜爱的作品奖一個奖牌。

小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波洛克的作品,能够对作品大胆展开联想。

  2.尝试运用喷壶喷洒颜料的方法表现跳动的颜色,感受点的多种变化和色彩的层次美。

  3.体验行动绘画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1.播放音乐《向前冲》,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是一个个可爱的小点点,跟着音乐节奏跳起来,融入到情境中。

  2.教师出示作品《No.5,1948》,请幼儿欣赏并提问:你知道波洛克爷爷是怎么画这幅画的吗?

  3.教师:许多不同的小点点在一起跳啊跳啊,就变成了这幅漂亮的'作品。

  二、情境中讲解操作的方法

  1.师:小点点要舞动起来,我们可以有很多办法,你有什么方法呢?

  2.师:小手蘸上颜料宝宝,转一转,甩一甩,弹一弹。(教师边讲解边操作,幼儿尝试操作)

  三、挥洒颜料,大胆创作。

  1.播放音乐,幼儿快乐地在废旧报纸上挥洒颜料。

  2.引导幼儿观察点点的变化,想象这些交错的点点变成了各种图案。

  3.将加入糨糊的黑色颜料装到尖嘴瓶里,引导幼儿用各种方式挤到创作好的作品上。(可以直着挤,绕圈儿挤……)

  四、组织讲评

小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背景: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幼儿开始对粘贴画感兴趣,他们非常想用自己的手去完成他们感兴趣的一些事物。一天早上,我们做完早操回教室的时候,一个孩子在教室门口停下来,用手指指着还未装饰的蓝色墙壁问:“饶老师,为什么海里没有鱼呀?”我看着墙,想到了前不久上的粘贴活动“灯笼穿花衣”。所以当幼儿看见空着的墙壁对我提出问题,因此,特意设计了《给小鱼穿衣服》的美术活动,让幼儿自己来完成一次墙饰设计。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粘贴活动,体验粘贴活动的快乐。

  2、初步知道粘贴画的方法。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范画一份,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鱼形状的图纸,鱼鳞片,胶水,擦手巾)。

  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幼儿对粘贴的兴趣。

  导语:“哎~听,什么声音呀?(教师做哭泣状)是谁在哭啊?小鱼为什么哭呢?原来它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知道它的家在哪吗?”

  2、出示范画

  教师:“咦~怎么小鱼没有穿衣服呀?我们来帮帮它,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

  3、教师示范讲解粘贴过程。

  拿一片鳞片,在它的背面用二母弟沾一点胶水,然后沿着鳞片的边画个圈,手指在擦手巾上擦一擦,在把鳞片贴在小鱼的身上,它的衣服就穿上了。小鱼的衣服漂亮吗?可是小鱼还是不高兴,因为它还有许多的小伙伴还没有穿上漂亮的.衣服呢,它希望小朋友们来帮帮它的忙,帮它的伙伴们都穿上像它一样漂亮的衣服,你们愿意吗?

  4、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粘贴画,重点指导粘贴的正确方法。(帮幼儿在作品上写上名字)

  5、送小鱼回家吧!

  哈哈,看,回到家的小鱼可开心了,这边游游那边游游,还有没有哭了呢?(教师请个别幼儿送小鱼回家)

  6、布置成展览馆,一起欣赏海洋里的小鱼。

  7、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首先,我感觉这次活动设计还是很适合小班孩子的,因为90%的孩子能有持续兴趣的完成作业,而且有60%的幼儿表示愿意在区域里继续进行类似的活动。

  这次活动班里所有的孩子都分组参加了,所有的孩子都对活动感兴趣,表示乐意参与活动,活动中多数孩子能心情愉快的完成作业。有的孩子作品很细致(纸片撕的很小,粘的很多);有的孩子虽然纸片撕的很大很粗犷,但是也完美的完成了自己的意愿,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只有个别孩子在粘贴的过程中给退缩了,作品中只粘有很少的几片纸,就不乐意继续下去了。

  通过了解,发现不乐意完成作业的孩子不是不想完成,一部分是感觉自己做的不够好,而感觉气馁而不愿意进行了,还有一部分孩子则是(因为手部小肌肉发展不完全,容易产生疲劳感)吵着说自己累了,要求休息。

  综合孩子们的特点,我把感觉累要休息的孩子的作业给留到了区域里继续完成;而感觉自己做的不好的孩子,我进行了鼓励,让他们自己选择时间继续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给小鱼穿衣服)。

小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发现油和水互不相溶的现象。

  2.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3.尝试用绘画记录的方式。

  活动准备:

  1.水、油每人各一小杯,备用的油和水。

  2.筷子若干。

  3.记录单、记录笔、黄色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你问我答》

  1.小朋友提有关实验物品的问题,教师回答。

  2.杯子里有什么?

  像水一样会流动的,黄颜色的,爸爸妈妈炒菜是要用的“油”。这里还有一杯,这是什么?(水)

  把水和油倒在一起,会怎样?

  把水和油倒在一起,可能会怎样?

  二、猜想记录

  1.把幼儿猜测结果图出示在黑板上。

  油会在水的哪儿?

  2.统计幼儿每种预测结果人数并记录在黑板上。

  3.简单介绍记录表。

  4.幼儿记录并讲述自己的猜想。

  三、进行实验

  1.要求:认真观察,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

  为每位小朋友也准备了一杯油和一杯水,每个小朋友在小托盘中取一杯油和一杯水,注意轻一点不要弄撒了哦。

  2.幼儿实验,记录。

  把油倒进水里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有意思的现象呢?(幼儿:油在水的上面)

  3.幼儿验证预测结果教师记录。

  油在水的上面,把黑板上刚才我们猜对的画一个勾。

  4.搅拌后油在水的位置,教师出示第二组图片。

  看一看这张图是什么意思?

  幼儿:用筷子搅一搅。

  猜一猜我们用筷子搅一搅油会在水的哪里?

  5.幼儿实验并记录。

  这里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张小卡片,还有油画棒,把你搅拌后发现的`有意思的现象记录在小卡片上,我们黄色的油画棒表示油,蓝色的表示水,小朋友要记清哦。

  四、交流、讨论

  1.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杯子里的油和水有什么样的变化?

  (1)做完实验的小朋友来把你的卡片贴在黑板上。(2)谁来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杯子里的油和水有什么样的变化?

  2.教师小结:油和水这两个好朋友很奇怪,油总是在水的上面。请小朋友回去观察一下中午咱们喝的汤,爸爸妈妈炒的菜是不是油在上面水在下面。

  五、提出新问题

  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油和水混在一起呢?

  活动反思:

  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现象,我抓住这一现象,意在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整节活动连接紧密,稳扎稳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并坚持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原则,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感悟出真知,在细心的观察中发现“油和水”的奥秘。也培养了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的科学态度。活动达到教育目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DD油和水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勇于创新的意识。

  2.使幼儿感知油水分离现象及粮食在油水中的沉浮现象。

  3.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并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

  凉白开水、花生油、一次性透明杯、粮食(玉米、大米、芝麻、花生、黄豆)分装在盘子里,筷子、画纸、笔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1.猜一猜:杯子里装的是什么?

  导语:“你们面前都有两个杯子,请你猜一猜杯子里是什么?”

  2.试一试:想办法辨别杯子里是什么?

  导语:“我不知道它们是什么,但我知道它们是无毒的,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它们是什么呢?你来试一试。”

  3.说一说:杯子里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实验、观察油水分离现象

  1.猜一猜:油和水倒进一个杯子中,会发生什么事情?

  导语:“请你们猜一猜,假如把油和水倒人一个杯子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幼儿实验、观察。

  (1)把“水和油倒人一个杯中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2)用筷子搅一搅,再次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

  (三)实验并记录各种粮食放在水、油中的沉浮现象

  1.做一做:把各种粮食放在水、油中,并记录观察结果。导语:“今天,来了许多粮食朋友,你们看看都有谁?”“它们想在油、水中游泳,请你把它们一个一个放进杯中,每一种都要试一试,看看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发生,然后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

小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用手指蘸颜料,初步体验用“点”的动作从上而下,一下一下地点画雨滴。

  2.学会用抹布擦干净手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二、讲解示范。

  1.示范画彩色的雨滴。

  (1)提问:选个颜色看一看,伸出手指蘸一蘸,点点点,我从哪里开始点的呀?

  (2)小结:雨滴宝宝是从云朵娃娃下跑出来的,雨滴宝宝要跑出来啦!

  (3)师:现在老师想再请出一个颜色的雨滴宝宝,可是它不喜欢我手上有这个颜色,所以我就先把手指在布上擦一擦,“擦擦手指再蘸蘸,点点点”。

  (4)提问:这里已经有一个雨滴宝宝了我能不能再点在它上面呀?

  2.请一名幼儿来模仿,其余幼儿空手练习。

  三、组织幼儿制作。

  1.提出制作要求:雨滴要画在云朵娃娃下面。换个颜色再蘸蘸的时候要用布把手擦干净,伸出手指再蘸蘸,点、点、点,擦手指的时候要擦干净哦,这样画出的云朵才漂亮。已经有雨滴宝宝的地方不能在点了,雨滴宝宝不要挤在一起。这样不漂亮。

  2.巡回指导个别幼儿制作,帮助幼儿困难的幼儿。

  四、展览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今天的美术活动是一个“手指点画”,小朋友们第一次接触手指点画,兴趣非常高。活动前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观察雨滴落下来的方向“从上往下落”,老师在讲解示范时看的非常认真,知道要“伸出手指蘸一蘸,点点点”,换一种颜色之前要把小手擦干净。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有个别小朋友是随意点雨滴,并没有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进行点画。另外,还有部分小朋友忘记把小手擦干净就换颜色进行点画。经过多次提醒,情况才有所好转,今后在“手指点画”方面多加练习。

  《小班美术“彩色的`雨滴”教案与反思》摘要:、讲解示范。 1.示范画彩色的雨滴。 1提问:选个颜色看一看,伸出手指蘸一蘸,点点点,我从哪里开始点的呀? 2小结:雨滴宝宝是从云朵娃娃下跑出来的,雨滴宝宝要跑出来啦! 3师:现在老师想再请出一个颜色的雨滴宝...

小班美术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对印染、剪纸、折纸活动比较感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学习用折叠的方法印染手帕,感受印染作品的美。让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操作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幼儿在动中体验,在玩中发展,充分体现了小班活动游戏化的特点,感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折叠的方法印染手帕,感受印染作品的美。

  2、养成细心,认真的操作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每桌两盒颜料,一块湿毛巾,桌布(铺在桌子上),KT板( 陈列幼儿作品)。

  2、范例3---4幅,白色餐巾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范例,感受印染作品的美。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块漂亮的手帕,你们想看吗?

  你们看这些手帕漂亮吗? 那你知道这种手帕怎么装饰出来的呢? 你们想来装饰手帕吗?

  1、这些手帕美吗?美在什么地方?

  2、幼儿进行自由讲述。

  二、观察印染手帕的方法

  1、这么漂亮的手帕是怎么装饰出来的呢?我们来看一看。

  2、师示范印染手帕的方法。将正方形的餐巾纸对折三次成三角形——将对折好的餐巾纸的各个部位分别醮一下颜色——轻轻地打开,不要弄坏作业纸。老师简单示范,讲解印染方法,示范后请幼儿讲讲是怎么做出来的?教师最后一次故意蘸得多一点,请幼儿想一想颜料为什么会滴下来。

  三、幼儿集体回忆印染的步骤,讨论需要注意的地方。

  1、蘸颜料的时间不要太长。

  2、印染后打开时要轻轻的、慢慢的。

  四、幼儿操作染手帕,师巡回指导。

  1、给能力弱的幼儿适宜的.帮助。鼓励幼儿大胆印染。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业。鼓励幼儿在打开时不怕困难,坚持做完一件事。

  2、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不弄脏衣服。

  五、讲评:

  将幼儿作品放在KT板上,幼儿围坐在作品周围。

  1、激发幼儿的成功感。

  2、你喜欢哪一块手帕?为什么?

  3、师表扬讲卫生、操作认真、不怕困难的小朋友。

  4、讲评

  今天,我们每人都印染了手帕,你们觉得你们印染的手帕美吗? 老师也觉得你们的手帕很美,你们印出了这么美丽的手帕,心理怎么样? 你们想把这么美丽的手帕送给谁呢? 这么漂亮的手帕你想用来做什么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孩子们很感兴趣,都能掌握印染手帕的方法。将正方形的餐巾纸对折三次成三角形,将对折好的餐巾纸的各个部位分别醮一下颜色,轻轻地打开,不要弄坏作业纸,完成作品时孩子们很兴奋,能感受作品的美,效果很好。

小班美术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初步学习水彩蜡笔结合画,知道先画蜡笔再上水彩。

  2、能够大胆运用圆,曲线,直线及图形等大胆装饰大树的树干和树叶。

  3、会简单讲述自己的装饰方法,能大胆评述别人的画。

  教学准备:

  颜料(红、黄、蓝、褐、绿、橙、玫瑰)水桶、抹布、黑色蜡笔、小毛笔、范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1 “秋天到了,树宝宝们要准备过冬了,可是他们很不高兴,(出示用蜡笔勾好的`树)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颜色,不漂亮)

  2“我们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变漂亮?”(把他们打扮一下)

  3“那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我们可以怎样打扮它呢?”(幼儿讨论)

  4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圆、直线、曲线或图案装饰树干和树叶。

  二、学习水彩蜡笔结合画(出示画好的树)

  1“看看这幅画和我们以前画的有什么不一样?”(它有蜡笔和水彩)“对了,我们今天画蜡笔水彩结合画。”

  2 教师示范讲解:先用蜡笔把大树画出来,再想好你要怎样装饰大树,也要先用蜡笔勾出来。最后用水彩上色。

  三、幼儿进行装饰大树,教师巡回指导。

  1 注意要先用蜡笔画好后再上水彩,水彩颜色要多样、美丽。

  2 指导个别幼儿对树进行装饰,能够把自己的树和别人装饰的不一样。

  3画好后可以想想树的后面可以怎么画。

  四、评讲作品

  1 你是怎么装饰大树的?用的上什么方法?

  2 你喜欢谁的画?为什么?

小班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印画活动。

  2、能在成人的帮助下将手上的颜料洗干净。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用卡纸剪出大树的轮廓(没有树叶)。

  2、红、黄、绿三种水粉颜料分别装在三只大盘子中,画笔一支,抹布若干。

  3、手印画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

  幼:手。

  师:那我们的小手能干什么啊?

  幼:吃饭、拿东西…

  师:我们的小手真能干,那今天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们的小手还能当树叶呢。(出示范图),那树叶是怎么印上去的呢,(拿出颜料,告诉小朋友就是这种神奇的`水,然后印到大树上,将手掌蘸有水粉颜料的盘子里轻轻的按一下,然后印在大树上,我们的树叶就出现了,印好后请你要把小手洗干净。)小朋友想试试吗?

  幼:想。

  师:那我让你们试试。

  二、请孩子用手掌蘸上颜料,在“大树”上印画。

  师:树妈妈没有树宝宝很不开心,请小朋友来把它的树叶宝宝送回家把。

  幼:好

  三、印好树叶的孩子在配班老师的帮助下将小手洗干净。

  四、结束:

  今天树妈妈很开心说要谢谢我们小朋友呢,我们帮它找到了那么多的树叶宝宝,那我们小朋友该怎么说啊?

  反思

  平时,我们就带孩子到户外去观察了树木的样子,看到漂亮的树叶,孩子们都十分的开心,本次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先观察了树叶的形状,颜色,然后让孩子自己进行装饰树木.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动手及想象力,画出了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树叶.我们也将孩子的作品进行了展示,给予了孩子很大的

  小百科:手是人或其他灵长类动物臂前端的一部分。由五只手指及手掌组成,主要是用来抓和握住东西,两个手相互对称,互为镜像。

小班美术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玩小鱼吐泡泡的游戏,发现点点由小到大的变化

  2、通过观察颜料滴在不同材料上的痕迹逐渐变大的过程,感受点的大小。

  3、体验在不同材料上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鱼胸饰一个,小勺或塑料滴管人手一个。

  2、每组三种颜色的水彩颜料,一组宣纸,一组白色的棉布。

  ●教师要注意水和颜料的比例,是颜料在宣纸和棉布上晕染的效果易凸显。如果没有水彩颜燎也可以用水粉代替,加入的水要多一些。给幼儿的颜料最好用色彩鲜艳、搭配协调的对比色。

  活动过程

  1、教师以“鱼妈妈”的角色变魔术,出示勺子,引发幼儿的好奇。

  教师:小鱼宝宝们,今天妈妈要给你们变个魔术。看!妈妈变出的是什么呀?

  2、教师用小勺子舀颜料,将颜料倒在纸上的过程融人故事情境中,边讲边演示。

  教师:妈妈看见小池塘变得这么漂亮,真高兴!游游游,喝口水,吐泡泡。

  要点提示

  教师在演示时,语言和相应的动作要结合起来。如,喝一口水——舀颜料,吐泡泡——

  把颜料倒在纸上。教师用有节奏的语言讲述,语气突出,语速放慢,引起幼儿对操作方法的.关注,便于学习和掌握。

  3.鼓励幼儿大胆猜测“鱼妈妈吹的泡泡”在纸上的变化。

  教师:请你们猜一猜,鱼妈妈吹出来的小泡泡会有什么变化呢?

  4、幼儿扮演鱼宝宝玩“吹泡泡”的游戏,感受点点由小到大的变化。

  (1)教师帮助幼儿回忆鱼妈妈吹泡泡的方法。

  (2)幼儿进行操作,玩“鱼宝宝”吹泡泡的游戏。

  (3)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用惊讶的语气引导幼儿观察颜料滴在画面上的变化,发现并说出泡泡变大了。

  教师:鱼宝宝你们看,泡泡怎么啦?再吹一些泡泡试一试,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5、欣赏、想象“鱼宝宝”吹出的泡泡。

  教师:鱼宝宝们吹出的泡泡有什么不一样呀?像什么?

  活动建议

  ☆活动廷伸 铅画纸、水粉颜料、大小不同的勺子或滴管,引导幼儿观察水粉颜料滴在铅画纸上会有什么不同。

  ☆区角活动 ①美术区:小鱼、小蝌蚪、小螃蟹等背景图,幼儿用水粉笔或油画棒添画泡泡。②语言区:小鱼、小蝌蚪等吹泡泡的图片,幼儿用“越变越大”的词组,练习看图学说话。③数学区:大小不同的圆片,引导幼儿按大小顺序排列。

  ☆环境创设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展览区,引导幼儿感受、比较颜料滴在不同材料上留下的不同痕迹。

  ☆家园共育 ①引导幼儿观察家长在吹泡泡糖时,泡泡越变越大的过程。②亲子游戏“追泡泡”:家长用肥皂水吹泡泡,幼儿追逐泡泡。

小班美术教案 篇10

  一、活动的前期思考

  1、活动来源

  鸡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毛茸茸的小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适合小班年龄段孩子们观察、饲养和照料。

  2、活动价值分析

  幼儿面临的挑战:首先是饲养小鸡,孩子们通过与小鸡的实际接触,获得许多有趣的发现和相关的信息,更真切地去亲近自然、亲近生活;其次是孩子们在照料小鸡的过程中对小鸡表达一种关爱,从关注自我到关注小动物,实现了情感的迁移。

  教师面临的挑战:如何利用周边环境和材料帮助孩子们饲养和照料小鸡;通过多种活动引发孩子们对小鸡的发现、了解,创造条件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小鸡,让孩子对小鸡的关爱之情和研究热情不断增长。

  3、活动资源分析

  物质资源:一是小鸡,活泼可爱的小鸡不仅能让孩子直接观察到它的外形和特征,还会让孩子在饲养的过程中有许多惊喜的发现。二是养鸡场,养鸡场是孩子们平时极少能看到的场景,它能引发孩子们一连串的问题和思考,并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线索和依据。

  信息资源:教师(家长和孩子)在主题实施前和过程中,不断地收集、寻找关于鸡的相关书籍、音像、图片等资料,并根据主题的实施需要设置相关的资料区域和主题墙,为孩子们的活动提供线索、答案和经验的基础。

  二、主题中可开展的活动

  参观养鸡场、小鸡出壳、小鸡吃什么?可爱的小鸡、印脚印、“我喜欢小鸡”展示会。

  三、活动方案及田野教学分析

  (一)活动目标:初步了解小鸡出壳的基本过程。

  (二)活动资源

  1、小鸡出壳VCD,背景音乐,电视机,VCD机。

  2、纸箱、布袋等,小鸡出壳过程图。

  3、饲养过小鸡。

  (三)活动过程

  1、对小鸡出壳已有经验的交流。

  师:“鸡宝宝一开始躲在哪里?”

  幼:“蛋壳里。”

  师:“鸡宝宝是怎样躲在蛋壳里的呢?你用动作来试试看。”

  幼儿随着教师的引导语表达自己的认识:有的幼儿缩起头,有的抱起腿,有的将身体抱成一团。

  分析: 幼儿有过实地参访的经验,但未能直接看到小鸡出壳的过程,这里的表达是幼儿的猜测和原有的`经验。

  2、观看VCD,了解小鸡出壳的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观看VCD。

  (2)师生交流小鸡出壳过程。

  师:“小鸡是怎么从蛋壳里出来的?”

  幼:“用嘴啄。”

  师:“你来试着做做看。”

  幼:“小鸡是这样出来的(用动作表示)。”

  分析: 生动的录像帮助孩子完整的建立小鸡出壳的新经验。

  (3)教师再此引导幼儿观看VCD,在观看过程中让幼儿随音乐做动作并适时引导。

  师:“小鸡的翅膀在干什么?”

  幼:“用力气,想出来。”

  师:“小鸡两条腿撑呀撑,想干什么?”

  幼:“站起来。”

  分析: 教师在第二次观看录像时细致地引导孩子观察,通过嘴啄、脚踢等引导幼儿感受小鸡出壳的过程。同时给予孩子必要的暗示和引导,让孩子运用肢体语言,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来理解掌握。

  (4)出示图片。

  师:“这些图上画了什么?”

  幼:“小鸡出来了。”“一个蛋。”“裂开来了。”

  教师请幼儿按顺序摆放图片。

  分析: 录像已给幼儿清晰的印象,因此幼儿对图示的摆放显得很轻松。

  3、幼儿模拟小鸡出壳过程。

  师:“你想做一只小鸡,从蛋壳里钻出来吗?”(让幼儿选择喜欢的材料如纸箱、布袋当蛋壳,往里钻,尽量将自己缩起来,并放背景音乐。)

  师:“我好像听到有小鸡在啄蛋壳了。”(有幼儿用手敲纸箱。)

  师:“哎呀,有小鸡从蛋壳里伸出头来了。”(幼儿纷纷探出脑袋。)

  师:“啊,小鸡都出壳了。”(幼儿跳出纸箱拍手笑起来。)

  分析: 让孩子们钻进纸箱和布袋中模拟小鸡出壳的情景,再次用动作来反映他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教师的语言提示暗示了小鸡出壳的过程。对小班幼儿而言,动作表达更容易。

《【热门】小班美术教案范文汇编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小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美术的教案02-19

小班美术教案11-12

美术小班小班教案11-11

小班美术教案小鱼教案03-06

小班美术涂色教案08-23

烟花小班美术教案11-29

小班有关美术的教案06-16

小班美术教案:葡萄08-30

小班美术教案《蘑菇》01-31

小班美术教案《蝴蝶》01-30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热门】小班美术教案范文汇编十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美术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小班美术教案范文汇编十篇

小班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知几对同类色:大红与粉红、桔黄与淡黄、深绿与淡绿、深蓝与淡蓝。

  2、初步尝试用渐变色印染。

  3、启发孩子对色彩的兴致。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教学预备:

  1、认知大红与粉红、桔黄与淡黄、深绿与淡绿、深蓝与淡蓝,能准确叫出它们的名字。

  2、色彩孩子小卡片8个;磁带、录音机。

  3、孩子每人一个“色彩孩子”胸前饰配;每一组大红与粉红、桔黄与淡黄、深绿与淡绿、深蓝与淡蓝的颜料各1份;每人一支毛笔、一张纸巾。

  教学过程:

  一、配同类色。

  1、幼儿教师:今日很多色彩孩子到我们小(1)班,看,有哪一些色彩孩子,孩子集体念。

  2、幼儿教师手里拿一個“红孩子”:“来了个红孩子,它讲:我的好伙伴同我长得非常像,看看,这儿谁与我长得最像,请你们来帮助我找找。”孩子找着粉红。“好伙伴,手牵手,抱抱。”幼儿教师演示2个孩子的动作。

  3、用相同的方式找着另三对同类色。

  二、观测和察看印染手绢的方式。

  1、幼儿教师展示范例:看,色彩孩子跳到了手绢上,他们把手绢装扮的多漂亮呀!它们是怎么样装扮得哩?

  2、幼儿教师演示印染手绢的方式。

  幼儿教师:如此漂亮的手绢是怎样装扮出来的啊?我们来看看。

  将正方形的餐巾纸对折3次成三角形——将对折好的餐巾纸的`各个部位各自蘸一下色彩——悄悄地打开。

  三、孩子集体回想印染的步骤,探讨需留心的地方。

  1、蘸颜料的时间不可以过长。

  2、印染后打开时要悄悄地、慢慢地。

  四、孩子染手绢,幼儿教师指导

  1、勉励孩子勇敢印染。

  2、给能力弱的孩子适合的协助。

  3、勉励孩子在打开时不惧艰难,坚持做完1件事。

  五、作品出示。

  1、将孩子作品平放于桌上,孩子向小伙伴推荐自个儿的作品,并说一说喜爱哪1幅作品,为何?

  2、为喜爱的作品奖一個奖牌。

小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波洛克的作品,能够对作品大胆展开联想。

  2.尝试运用喷壶喷洒颜料的方法表现跳动的颜色,感受点的多种变化和色彩的层次美。

  3.体验行动绘画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1.播放音乐《向前冲》,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是一个个可爱的小点点,跟着音乐节奏跳起来,融入到情境中。

  2.教师出示作品《No.5,1948》,请幼儿欣赏并提问:你知道波洛克爷爷是怎么画这幅画的吗?

  3.教师:许多不同的小点点在一起跳啊跳啊,就变成了这幅漂亮的'作品。

  二、情境中讲解操作的方法

  1.师:小点点要舞动起来,我们可以有很多办法,你有什么方法呢?

  2.师:小手蘸上颜料宝宝,转一转,甩一甩,弹一弹。(教师边讲解边操作,幼儿尝试操作)

  三、挥洒颜料,大胆创作。

  1.播放音乐,幼儿快乐地在废旧报纸上挥洒颜料。

  2.引导幼儿观察点点的变化,想象这些交错的点点变成了各种图案。

  3.将加入糨糊的黑色颜料装到尖嘴瓶里,引导幼儿用各种方式挤到创作好的作品上。(可以直着挤,绕圈儿挤……)

  四、组织讲评

小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背景: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幼儿开始对粘贴画感兴趣,他们非常想用自己的手去完成他们感兴趣的一些事物。一天早上,我们做完早操回教室的时候,一个孩子在教室门口停下来,用手指指着还未装饰的蓝色墙壁问:“饶老师,为什么海里没有鱼呀?”我看着墙,想到了前不久上的粘贴活动“灯笼穿花衣”。所以当幼儿看见空着的墙壁对我提出问题,因此,特意设计了《给小鱼穿衣服》的美术活动,让幼儿自己来完成一次墙饰设计。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粘贴活动,体验粘贴活动的快乐。

  2、初步知道粘贴画的方法。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范画一份,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鱼形状的图纸,鱼鳞片,胶水,擦手巾)。

  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幼儿对粘贴的兴趣。

  导语:“哎~听,什么声音呀?(教师做哭泣状)是谁在哭啊?小鱼为什么哭呢?原来它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知道它的家在哪吗?”

  2、出示范画

  教师:“咦~怎么小鱼没有穿衣服呀?我们来帮帮它,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

  3、教师示范讲解粘贴过程。

  拿一片鳞片,在它的背面用二母弟沾一点胶水,然后沿着鳞片的边画个圈,手指在擦手巾上擦一擦,在把鳞片贴在小鱼的身上,它的衣服就穿上了。小鱼的衣服漂亮吗?可是小鱼还是不高兴,因为它还有许多的小伙伴还没有穿上漂亮的.衣服呢,它希望小朋友们来帮帮它的忙,帮它的伙伴们都穿上像它一样漂亮的衣服,你们愿意吗?

  4、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粘贴画,重点指导粘贴的正确方法。(帮幼儿在作品上写上名字)

  5、送小鱼回家吧!

  哈哈,看,回到家的小鱼可开心了,这边游游那边游游,还有没有哭了呢?(教师请个别幼儿送小鱼回家)

  6、布置成展览馆,一起欣赏海洋里的小鱼。

  7、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首先,我感觉这次活动设计还是很适合小班孩子的,因为90%的孩子能有持续兴趣的完成作业,而且有60%的幼儿表示愿意在区域里继续进行类似的活动。

  这次活动班里所有的孩子都分组参加了,所有的孩子都对活动感兴趣,表示乐意参与活动,活动中多数孩子能心情愉快的完成作业。有的孩子作品很细致(纸片撕的很小,粘的很多);有的孩子虽然纸片撕的很大很粗犷,但是也完美的完成了自己的意愿,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只有个别孩子在粘贴的过程中给退缩了,作品中只粘有很少的几片纸,就不乐意继续下去了。

  通过了解,发现不乐意完成作业的孩子不是不想完成,一部分是感觉自己做的不够好,而感觉气馁而不愿意进行了,还有一部分孩子则是(因为手部小肌肉发展不完全,容易产生疲劳感)吵着说自己累了,要求休息。

  综合孩子们的特点,我把感觉累要休息的孩子的作业给留到了区域里继续完成;而感觉自己做的不好的孩子,我进行了鼓励,让他们自己选择时间继续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给小鱼穿衣服)。

小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发现油和水互不相溶的现象。

  2.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3.尝试用绘画记录的方式。

  活动准备:

  1.水、油每人各一小杯,备用的油和水。

  2.筷子若干。

  3.记录单、记录笔、黄色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你问我答》

  1.小朋友提有关实验物品的问题,教师回答。

  2.杯子里有什么?

  像水一样会流动的,黄颜色的,爸爸妈妈炒菜是要用的“油”。这里还有一杯,这是什么?(水)

  把水和油倒在一起,会怎样?

  把水和油倒在一起,可能会怎样?

  二、猜想记录

  1.把幼儿猜测结果图出示在黑板上。

  油会在水的哪儿?

  2.统计幼儿每种预测结果人数并记录在黑板上。

  3.简单介绍记录表。

  4.幼儿记录并讲述自己的猜想。

  三、进行实验

  1.要求:认真观察,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

  为每位小朋友也准备了一杯油和一杯水,每个小朋友在小托盘中取一杯油和一杯水,注意轻一点不要弄撒了哦。

  2.幼儿实验,记录。

  把油倒进水里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有意思的现象呢?(幼儿:油在水的上面)

  3.幼儿验证预测结果教师记录。

  油在水的上面,把黑板上刚才我们猜对的画一个勾。

  4.搅拌后油在水的位置,教师出示第二组图片。

  看一看这张图是什么意思?

  幼儿:用筷子搅一搅。

  猜一猜我们用筷子搅一搅油会在水的哪里?

  5.幼儿实验并记录。

  这里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张小卡片,还有油画棒,把你搅拌后发现的`有意思的现象记录在小卡片上,我们黄色的油画棒表示油,蓝色的表示水,小朋友要记清哦。

  四、交流、讨论

  1.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杯子里的油和水有什么样的变化?

  (1)做完实验的小朋友来把你的卡片贴在黑板上。(2)谁来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杯子里的油和水有什么样的变化?

  2.教师小结:油和水这两个好朋友很奇怪,油总是在水的上面。请小朋友回去观察一下中午咱们喝的汤,爸爸妈妈炒的菜是不是油在上面水在下面。

  五、提出新问题

  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油和水混在一起呢?

  活动反思:

  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现象,我抓住这一现象,意在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整节活动连接紧密,稳扎稳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并坚持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原则,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感悟出真知,在细心的观察中发现“油和水”的奥秘。也培养了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的科学态度。活动达到教育目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DD油和水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勇于创新的意识。

  2.使幼儿感知油水分离现象及粮食在油水中的沉浮现象。

  3.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并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

  凉白开水、花生油、一次性透明杯、粮食(玉米、大米、芝麻、花生、黄豆)分装在盘子里,筷子、画纸、笔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1.猜一猜:杯子里装的是什么?

  导语:“你们面前都有两个杯子,请你猜一猜杯子里是什么?”

  2.试一试:想办法辨别杯子里是什么?

  导语:“我不知道它们是什么,但我知道它们是无毒的,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它们是什么呢?你来试一试。”

  3.说一说:杯子里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实验、观察油水分离现象

  1.猜一猜:油和水倒进一个杯子中,会发生什么事情?

  导语:“请你们猜一猜,假如把油和水倒人一个杯子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幼儿实验、观察。

  (1)把“水和油倒人一个杯中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2)用筷子搅一搅,再次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

  (三)实验并记录各种粮食放在水、油中的沉浮现象

  1.做一做:把各种粮食放在水、油中,并记录观察结果。导语:“今天,来了许多粮食朋友,你们看看都有谁?”“它们想在油、水中游泳,请你把它们一个一个放进杯中,每一种都要试一试,看看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发生,然后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

小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用手指蘸颜料,初步体验用“点”的动作从上而下,一下一下地点画雨滴。

  2.学会用抹布擦干净手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二、讲解示范。

  1.示范画彩色的雨滴。

  (1)提问:选个颜色看一看,伸出手指蘸一蘸,点点点,我从哪里开始点的呀?

  (2)小结:雨滴宝宝是从云朵娃娃下跑出来的,雨滴宝宝要跑出来啦!

  (3)师:现在老师想再请出一个颜色的雨滴宝宝,可是它不喜欢我手上有这个颜色,所以我就先把手指在布上擦一擦,“擦擦手指再蘸蘸,点点点”。

  (4)提问:这里已经有一个雨滴宝宝了我能不能再点在它上面呀?

  2.请一名幼儿来模仿,其余幼儿空手练习。

  三、组织幼儿制作。

  1.提出制作要求:雨滴要画在云朵娃娃下面。换个颜色再蘸蘸的时候要用布把手擦干净,伸出手指再蘸蘸,点、点、点,擦手指的时候要擦干净哦,这样画出的云朵才漂亮。已经有雨滴宝宝的地方不能在点了,雨滴宝宝不要挤在一起。这样不漂亮。

  2.巡回指导个别幼儿制作,帮助幼儿困难的幼儿。

  四、展览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今天的美术活动是一个“手指点画”,小朋友们第一次接触手指点画,兴趣非常高。活动前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观察雨滴落下来的方向“从上往下落”,老师在讲解示范时看的非常认真,知道要“伸出手指蘸一蘸,点点点”,换一种颜色之前要把小手擦干净。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有个别小朋友是随意点雨滴,并没有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进行点画。另外,还有部分小朋友忘记把小手擦干净就换颜色进行点画。经过多次提醒,情况才有所好转,今后在“手指点画”方面多加练习。

  《小班美术“彩色的`雨滴”教案与反思》摘要:、讲解示范。 1.示范画彩色的雨滴。 1提问:选个颜色看一看,伸出手指蘸一蘸,点点点,我从哪里开始点的呀? 2小结:雨滴宝宝是从云朵娃娃下跑出来的,雨滴宝宝要跑出来啦! 3师:现在老师想再请出一个颜色的雨滴宝...

小班美术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对印染、剪纸、折纸活动比较感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学习用折叠的方法印染手帕,感受印染作品的美。让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操作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幼儿在动中体验,在玩中发展,充分体现了小班活动游戏化的特点,感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折叠的方法印染手帕,感受印染作品的美。

  2、养成细心,认真的操作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每桌两盒颜料,一块湿毛巾,桌布(铺在桌子上),KT板( 陈列幼儿作品)。

  2、范例3---4幅,白色餐巾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范例,感受印染作品的美。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块漂亮的手帕,你们想看吗?

  你们看这些手帕漂亮吗? 那你知道这种手帕怎么装饰出来的呢? 你们想来装饰手帕吗?

  1、这些手帕美吗?美在什么地方?

  2、幼儿进行自由讲述。

  二、观察印染手帕的方法

  1、这么漂亮的手帕是怎么装饰出来的呢?我们来看一看。

  2、师示范印染手帕的方法。将正方形的餐巾纸对折三次成三角形——将对折好的餐巾纸的各个部位分别醮一下颜色——轻轻地打开,不要弄坏作业纸。老师简单示范,讲解印染方法,示范后请幼儿讲讲是怎么做出来的?教师最后一次故意蘸得多一点,请幼儿想一想颜料为什么会滴下来。

  三、幼儿集体回忆印染的步骤,讨论需要注意的地方。

  1、蘸颜料的时间不要太长。

  2、印染后打开时要轻轻的、慢慢的。

  四、幼儿操作染手帕,师巡回指导。

  1、给能力弱的幼儿适宜的.帮助。鼓励幼儿大胆印染。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业。鼓励幼儿在打开时不怕困难,坚持做完一件事。

  2、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不弄脏衣服。

  五、讲评:

  将幼儿作品放在KT板上,幼儿围坐在作品周围。

  1、激发幼儿的成功感。

  2、你喜欢哪一块手帕?为什么?

  3、师表扬讲卫生、操作认真、不怕困难的小朋友。

  4、讲评

  今天,我们每人都印染了手帕,你们觉得你们印染的手帕美吗? 老师也觉得你们的手帕很美,你们印出了这么美丽的手帕,心理怎么样? 你们想把这么美丽的手帕送给谁呢? 这么漂亮的手帕你想用来做什么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孩子们很感兴趣,都能掌握印染手帕的方法。将正方形的餐巾纸对折三次成三角形,将对折好的餐巾纸的各个部位分别醮一下颜色,轻轻地打开,不要弄坏作业纸,完成作品时孩子们很兴奋,能感受作品的美,效果很好。

小班美术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初步学习水彩蜡笔结合画,知道先画蜡笔再上水彩。

  2、能够大胆运用圆,曲线,直线及图形等大胆装饰大树的树干和树叶。

  3、会简单讲述自己的装饰方法,能大胆评述别人的画。

  教学准备:

  颜料(红、黄、蓝、褐、绿、橙、玫瑰)水桶、抹布、黑色蜡笔、小毛笔、范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1 “秋天到了,树宝宝们要准备过冬了,可是他们很不高兴,(出示用蜡笔勾好的`树)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颜色,不漂亮)

  2“我们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变漂亮?”(把他们打扮一下)

  3“那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我们可以怎样打扮它呢?”(幼儿讨论)

  4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圆、直线、曲线或图案装饰树干和树叶。

  二、学习水彩蜡笔结合画(出示画好的树)

  1“看看这幅画和我们以前画的有什么不一样?”(它有蜡笔和水彩)“对了,我们今天画蜡笔水彩结合画。”

  2 教师示范讲解:先用蜡笔把大树画出来,再想好你要怎样装饰大树,也要先用蜡笔勾出来。最后用水彩上色。

  三、幼儿进行装饰大树,教师巡回指导。

  1 注意要先用蜡笔画好后再上水彩,水彩颜色要多样、美丽。

  2 指导个别幼儿对树进行装饰,能够把自己的树和别人装饰的不一样。

  3画好后可以想想树的后面可以怎么画。

  四、评讲作品

  1 你是怎么装饰大树的?用的上什么方法?

  2 你喜欢谁的画?为什么?

小班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印画活动。

  2、能在成人的帮助下将手上的颜料洗干净。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用卡纸剪出大树的轮廓(没有树叶)。

  2、红、黄、绿三种水粉颜料分别装在三只大盘子中,画笔一支,抹布若干。

  3、手印画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

  幼:手。

  师:那我们的小手能干什么啊?

  幼:吃饭、拿东西…

  师:我们的小手真能干,那今天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们的小手还能当树叶呢。(出示范图),那树叶是怎么印上去的呢,(拿出颜料,告诉小朋友就是这种神奇的`水,然后印到大树上,将手掌蘸有水粉颜料的盘子里轻轻的按一下,然后印在大树上,我们的树叶就出现了,印好后请你要把小手洗干净。)小朋友想试试吗?

  幼:想。

  师:那我让你们试试。

  二、请孩子用手掌蘸上颜料,在“大树”上印画。

  师:树妈妈没有树宝宝很不开心,请小朋友来把它的树叶宝宝送回家把。

  幼:好

  三、印好树叶的孩子在配班老师的帮助下将小手洗干净。

  四、结束:

  今天树妈妈很开心说要谢谢我们小朋友呢,我们帮它找到了那么多的树叶宝宝,那我们小朋友该怎么说啊?

  反思

  平时,我们就带孩子到户外去观察了树木的样子,看到漂亮的树叶,孩子们都十分的开心,本次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先观察了树叶的形状,颜色,然后让孩子自己进行装饰树木.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动手及想象力,画出了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树叶.我们也将孩子的作品进行了展示,给予了孩子很大的

  小百科:手是人或其他灵长类动物臂前端的一部分。由五只手指及手掌组成,主要是用来抓和握住东西,两个手相互对称,互为镜像。

小班美术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玩小鱼吐泡泡的游戏,发现点点由小到大的变化

  2、通过观察颜料滴在不同材料上的痕迹逐渐变大的过程,感受点的大小。

  3、体验在不同材料上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鱼胸饰一个,小勺或塑料滴管人手一个。

  2、每组三种颜色的水彩颜料,一组宣纸,一组白色的棉布。

  ●教师要注意水和颜料的比例,是颜料在宣纸和棉布上晕染的效果易凸显。如果没有水彩颜燎也可以用水粉代替,加入的水要多一些。给幼儿的颜料最好用色彩鲜艳、搭配协调的对比色。

  活动过程

  1、教师以“鱼妈妈”的角色变魔术,出示勺子,引发幼儿的好奇。

  教师:小鱼宝宝们,今天妈妈要给你们变个魔术。看!妈妈变出的是什么呀?

  2、教师用小勺子舀颜料,将颜料倒在纸上的过程融人故事情境中,边讲边演示。

  教师:妈妈看见小池塘变得这么漂亮,真高兴!游游游,喝口水,吐泡泡。

  要点提示

  教师在演示时,语言和相应的动作要结合起来。如,喝一口水——舀颜料,吐泡泡——

  把颜料倒在纸上。教师用有节奏的语言讲述,语气突出,语速放慢,引起幼儿对操作方法的.关注,便于学习和掌握。

  3.鼓励幼儿大胆猜测“鱼妈妈吹的泡泡”在纸上的变化。

  教师:请你们猜一猜,鱼妈妈吹出来的小泡泡会有什么变化呢?

  4、幼儿扮演鱼宝宝玩“吹泡泡”的游戏,感受点点由小到大的变化。

  (1)教师帮助幼儿回忆鱼妈妈吹泡泡的方法。

  (2)幼儿进行操作,玩“鱼宝宝”吹泡泡的游戏。

  (3)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用惊讶的语气引导幼儿观察颜料滴在画面上的变化,发现并说出泡泡变大了。

  教师:鱼宝宝你们看,泡泡怎么啦?再吹一些泡泡试一试,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5、欣赏、想象“鱼宝宝”吹出的泡泡。

  教师:鱼宝宝们吹出的泡泡有什么不一样呀?像什么?

  活动建议

  ☆活动廷伸 铅画纸、水粉颜料、大小不同的勺子或滴管,引导幼儿观察水粉颜料滴在铅画纸上会有什么不同。

  ☆区角活动 ①美术区:小鱼、小蝌蚪、小螃蟹等背景图,幼儿用水粉笔或油画棒添画泡泡。②语言区:小鱼、小蝌蚪等吹泡泡的图片,幼儿用“越变越大”的词组,练习看图学说话。③数学区:大小不同的圆片,引导幼儿按大小顺序排列。

  ☆环境创设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展览区,引导幼儿感受、比较颜料滴在不同材料上留下的不同痕迹。

  ☆家园共育 ①引导幼儿观察家长在吹泡泡糖时,泡泡越变越大的过程。②亲子游戏“追泡泡”:家长用肥皂水吹泡泡,幼儿追逐泡泡。

小班美术教案 篇10

  一、活动的前期思考

  1、活动来源

  鸡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毛茸茸的小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适合小班年龄段孩子们观察、饲养和照料。

  2、活动价值分析

  幼儿面临的挑战:首先是饲养小鸡,孩子们通过与小鸡的实际接触,获得许多有趣的发现和相关的信息,更真切地去亲近自然、亲近生活;其次是孩子们在照料小鸡的过程中对小鸡表达一种关爱,从关注自我到关注小动物,实现了情感的迁移。

  教师面临的挑战:如何利用周边环境和材料帮助孩子们饲养和照料小鸡;通过多种活动引发孩子们对小鸡的发现、了解,创造条件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小鸡,让孩子对小鸡的关爱之情和研究热情不断增长。

  3、活动资源分析

  物质资源:一是小鸡,活泼可爱的小鸡不仅能让孩子直接观察到它的外形和特征,还会让孩子在饲养的过程中有许多惊喜的发现。二是养鸡场,养鸡场是孩子们平时极少能看到的场景,它能引发孩子们一连串的问题和思考,并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线索和依据。

  信息资源:教师(家长和孩子)在主题实施前和过程中,不断地收集、寻找关于鸡的相关书籍、音像、图片等资料,并根据主题的实施需要设置相关的资料区域和主题墙,为孩子们的活动提供线索、答案和经验的基础。

  二、主题中可开展的活动

  参观养鸡场、小鸡出壳、小鸡吃什么?可爱的小鸡、印脚印、“我喜欢小鸡”展示会。

  三、活动方案及田野教学分析

  (一)活动目标:初步了解小鸡出壳的基本过程。

  (二)活动资源

  1、小鸡出壳VCD,背景音乐,电视机,VCD机。

  2、纸箱、布袋等,小鸡出壳过程图。

  3、饲养过小鸡。

  (三)活动过程

  1、对小鸡出壳已有经验的交流。

  师:“鸡宝宝一开始躲在哪里?”

  幼:“蛋壳里。”

  师:“鸡宝宝是怎样躲在蛋壳里的呢?你用动作来试试看。”

  幼儿随着教师的引导语表达自己的认识:有的幼儿缩起头,有的抱起腿,有的将身体抱成一团。

  分析: 幼儿有过实地参访的经验,但未能直接看到小鸡出壳的过程,这里的表达是幼儿的猜测和原有的`经验。

  2、观看VCD,了解小鸡出壳的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观看VCD。

  (2)师生交流小鸡出壳过程。

  师:“小鸡是怎么从蛋壳里出来的?”

  幼:“用嘴啄。”

  师:“你来试着做做看。”

  幼:“小鸡是这样出来的(用动作表示)。”

  分析: 生动的录像帮助孩子完整的建立小鸡出壳的新经验。

  (3)教师再此引导幼儿观看VCD,在观看过程中让幼儿随音乐做动作并适时引导。

  师:“小鸡的翅膀在干什么?”

  幼:“用力气,想出来。”

  师:“小鸡两条腿撑呀撑,想干什么?”

  幼:“站起来。”

  分析: 教师在第二次观看录像时细致地引导孩子观察,通过嘴啄、脚踢等引导幼儿感受小鸡出壳的过程。同时给予孩子必要的暗示和引导,让孩子运用肢体语言,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来理解掌握。

  (4)出示图片。

  师:“这些图上画了什么?”

  幼:“小鸡出来了。”“一个蛋。”“裂开来了。”

  教师请幼儿按顺序摆放图片。

  分析: 录像已给幼儿清晰的印象,因此幼儿对图示的摆放显得很轻松。

  3、幼儿模拟小鸡出壳过程。

  师:“你想做一只小鸡,从蛋壳里钻出来吗?”(让幼儿选择喜欢的材料如纸箱、布袋当蛋壳,往里钻,尽量将自己缩起来,并放背景音乐。)

  师:“我好像听到有小鸡在啄蛋壳了。”(有幼儿用手敲纸箱。)

  师:“哎呀,有小鸡从蛋壳里伸出头来了。”(幼儿纷纷探出脑袋。)

  师:“啊,小鸡都出壳了。”(幼儿跳出纸箱拍手笑起来。)

  分析: 让孩子们钻进纸箱和布袋中模拟小鸡出壳的情景,再次用动作来反映他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教师的语言提示暗示了小鸡出壳的过程。对小班幼儿而言,动作表达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