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24 11:14:3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范文合集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范文合集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张家界的迷人

  教学难点:知道张家界的武陵源为什么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认识它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法、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湖南,有个非常美丽、又非常迷人的地方。它有着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又有着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你们猜是什么地方?出示课题:10*迷人的张家界

  以前是怎么学习阅读课文?(抓住预习和课后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和要求来读通、读懂、读好课文。

  [出示](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张家界的迷人景色?

  (2)武陵源为什么能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3)文章三、四、五自然段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4)把你喜欢的部分找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预习,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奇山秀水

  植物宝库

  动物乐园

  二、品读课文、发现美、感受美

  1、学习描写山峰的部分(2——4节)

  四人为小组,读书交流喜欢的.部分,可以朗读、可以说喜欢理由。

  第二节

  (1)指名读,读出喜欢之情。[出示]“重重叠叠……利剑……”

  (2)[出示课件]看图,师配乐范读。

  (3)指名读,再次欣赏,齐读。

  (4)省略号表示什么?再出示图片,让学生用“有的……有的……”说话。

  (5)引读“它们纷纷排列……优美的诗”。

  (6)再次配乐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或说。

  (2)其他学生考考金鞭岩爱好者,生提问题,生解答。

  (3)看图理解“斧砍刀劈”、“怒举的金鞭”、“气势磅礴”并指导朗读。

  第四节引读完成

  2、学习第五节

  (1)看录象、谈感受

  (2)自由读,画出认为优美的词。

  (3)交流,并出示词语“满山清翠”、“流水潺潺”、“纤尘不染”、“清澈见底”、“安谧静美”,读好词语,读好文章。

  (4)用上喜欢的词语练习看图介绍金鞭溪。

  3、小结,回到课始问题,解决问题3,并点出美学价值欣赏到的,下面欣赏科学价值。

  4、学习第六节,看录象大体了解。

  问题解决了,鼓励学生课后翻阅资料,获取更多的知识。

  三、总结升华

  齐读最后一节,总结,完成板书:人间仙境。

  齐读课题。

  板书安排:

  奇山秀水

  植物宝库

  迷人的张家界

  动物乐园

  人间仙境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学会8个生字,认读6个字。

  在田字格中写字,注意写端正。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写字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写字

  教学准备

  教师:实物投影

  学生: 生字本、课前生字的.预习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语气。 这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学生读课文,做填空练习:

  ( )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有些问题要( ),才能( )。

  二、新授。

  1.字音。

  出示卡片检查学生读字音的情况。

  杯子 进出 但是 如果

  因为 另外 车把 让路

  指生读。齐读。抢读。

  2.字型。

  请你观察这些生字,我们把这些生字按结构分类。

  3.写字。

  请你按笔顺描红

  学生描红注意一笔到位

  独立书写一个字,和范字对照修改,然后再写下一个字。 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拓展练习。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用所学习的生字组词。 用你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四、练习

  抄写词语。

  五、

  板书设计

  4 动手试一试

  妈妈说:“不能光想,要做做看。”

  朗志万说:“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有些问题要动手试一 试,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水乡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第三册第8 单元中的一篇优美的诗歌。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共三节,字数相等,匀匀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第一小节写水多,说明水乡的自然资源丰富;第二小节写船多,表现水乡人民的勤劳;第三小节写歌多,说明水乡人民生活的幸福。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字生字的能力,能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能有一定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能力。学生喜爱上语文课,乐于踊跃表现自我,展示朗读能力。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学过接触过几篇描写水乡的相关课文,对水乡有关知识了解较多,形成感知。

  [设计理念]

  1 、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采用“悟读组会式”的方法组织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使学生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的目标。

  2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 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要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要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8 个生字,识记3 个生字,认识2 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辅助手段]

  1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水乡的优美风光,水乡渔民的捕鱼情景及福安风光,感受水乡之美,体验水乡劳动人民的快乐,了解家乡福安的风景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充分发挥电脑课件在构字方面的优势,规范学生的书写,体验汉字的美。

  [ 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21 水乡歌,老师请大家回家收集有关水乡的资料,你们带来了吗?

  生纷纷出示收集的材料。

  师:那就和同学交流交流吧。

  生三五成群,兴趣盎然地交流自己带来的材料,有学过的有关水乡课文,有描写江南的古诗,有网上下载的水乡图片……

  (培养收集能力,构建起新旧知识的联系,焕起在学生意识中储存的对江南水乡的认知)

  师:小朋友收集的资料真是多种多样,王老师这儿也有一段江南水乡的风景,我们一起来欣赏。

  课件展示江南水乡风光图。

  师:你觉得江南水乡怎样?

  生自由说感受。

  (课堂是学生的,就该让他们把所思所想所知的说出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地抒发)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过渡:水乡真美啊!看了水乡这么美的画面,你们一定更想读课文了。

  1 、学生自由读课文,互相正音。

  2 、讨论:水乡什么多?

  (板书:水多,船多,歌多)

  三、自读自悟,感受品读者

  1 、自由读第一小节,想想都知道了什么。

  2 、学生自由说知道了什么。

  师:能把你们感受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吗?

  3 、生自由练读第一小节。

  4 、指名读(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以读代讲,通过美读抒发情感,把感受到的点滴用朗读表现出来。)

  5 、集体读。

  6 、师生合作读。

  师:老师邀请你们一块读,我问,你们答,咱们还可以请上表情和动作来帮忙。好吗?

  (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要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

  四、图文结合,美读欣赏。

  过渡:水乡的水多,你们一定会想到水乡的什么多?(船多)

  1 、生自由边看课文插图,边读课文第二小节,看看能不能自己读懂课文。

  屏幕出示课文插图。

  师:找找看,你能找到图上哪些景物就是第二小节写到的呢?

  2 、生边看图边自由说有的找片片白帆,有的`找驳,有的找湖面……

  (利用指导观察课文的插图,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境界。)

  3 、这么美的画面,该怎么读第二小节呢?

  (让学生结合画面,适用已有的生活积累,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到内在情感的真切流露。)

  4 、生同桌互相练读。

  5 、指名读。还有谁想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表达)评选小朗读能手,奖给小船做纪念。(多次的指读,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激发学习热情)

  6 、集体读。

  五、联动合作,能动内化

  1 、拍双手打节奏,读第一小节。

  2 、双手轻拍桌面,打出节奏,读第二小节。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动一动,演一演,增强趣味,活跃气氛又完成内化语言的能动自我构建过程)

  六、温故引新,情感共鸣。

  过渡:水乡的水多船多,人们的歌也多。水乡人民的生活大家了解得不多,王老师特地从网上找来了几张照片,我们来看看。

  课件放映水乡渔民打渔情景图片。

  1 、你看到了什么?

  2 、这情景色以前,我们也在哪篇课文中学过?

  生争先恐后说是识字1 ,夕阳·归舟·渔歌

  (以旧引新,为新知识构建引路搭桥,以此突破学生难理解的疑点)

  3 、如果你是这些丰收的渔民,你心情怎样?

  4 、自由练读第三小节。

  5 、开展“挑战读”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赛读,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学生兴致高涨,十分投入)

  七、归纳方法,充分诵读

  1 、想这首儿歌背下来吗?怎么背呢?

  想象背,看着课文插图背,还可以用课中操的方法打节拍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有目的性地教给学生巧用背诵的方法)

  2 、生自由练习。

  3 、生配乐试背。

  (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地再现课文,完成了背诵积累的任务。)

  八、构建联系,练习表达

  1 、师:水乡水多船多,歌多形成了它独特的美景,其实我们家乡福安也是美丽的地方,看。

  课件展示福安风光。

  2 、师:让我们来当回小诗人,夸一夸家乡美。

  屏幕出示句式:家乡美

  家乡什么多?

  ___________________ 。

  十_______ ,万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生自由练习。

  (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培养,充分利用文本这个范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4 、朗读诗:把你作的诗朗诵给大家听。(评点)。

  九、互动识字,指导书写。

  1 、猜字谜学习生字“船”。

  2 、课件依次出示船字笔顺,生字空。

  (猜谜学生字,化难为易,电脑课件的引领书空,学生印象鲜明,有助于生字的巩固)

  3 、自学识记“咱、湖”两个生字。

  4 、学生描红。

  十、拓展延伸,课后活动

  布置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歌颂家乡的诗歌,下节课开展诗歌朗诵会。

  水多

  船多

  歌多

  附板书: 21 、水乡歌

  专家评点:

  恰当地运用课件和课文插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体会与感悟江南水乡之美;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和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分析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及其性格特点,学习在比较中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抄检”这一重大事件在整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大观园、贾府及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3认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及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向。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抄检”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采用“阅读评点式”教学。因课文较长,所以必须给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又由于《红楼梦》的“网状结构”,前后关联,交错贯通,严密有机,没有哪一章节可以完全从书中独立出来而不牵连四周筋络(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是难以节选的),所以学习本文(即第74回)应适当联系第73回、第75回、第77回、第92回等与课文前后有关联的情节内容,辅以精要的评点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及课文在全书中的作用。

  媒体设计

  课前可以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片头音乐,把学生带入《红楼梦》那特有的惆怅感人的氛围之中。结课时再播放电视剧《抄检大观园》的情节、画面,与课文比较学习,以加深理解。

  教学时数两课时

语文教案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

  下午好!

  我选的课题是《父亲的菜园》,分六个环节来完成。

  一、说教材

  《父亲的菜园》是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记叙了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一片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垦一块土地,使它成为“我家”菜园的事,赞扬了父亲勤劳、执著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在本单元中选入这篇课文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习父亲认准目标,不懈努力的精神;二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结合我班学生实际,我指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

  认识8个生字。

  2、方法

  学习并积累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3、情感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执著和勤劳的精神。

  二、说教材的重点难点

  理解“父亲的菜园”来之不易和其象征意义,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能够独立的思考一些问题,根据教材的特点,除了运用最基本的四步探究教学以外,我拟定以下教法:读中感悟法,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来感悟父亲的执著和勤劳的精神。比较法,边读边与自己的父亲进行对比,感悟每个父亲的不易。此外还有以读代讲法等多种教法相结合。

  四、说教学准备

  生字卡

  五、说教学流程(我的教学流程共有 五个 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家谁种着菜园呢?在什么地方,种了些什么?是啊,有菜园真好,是你们的父母亲为你们开辟的,就有这样一位父亲,不仅给家人了一片碧绿的菜园,还让子女获得了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父亲的菜园,来感受这种精神。板书课题。

  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和进取的精神,对课文的质疑是学生懂得在思考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因而制定

  第二环节,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1、根据课题质疑

  菜园在什么地方?菜园里有哪些蔬菜?长的怎么样?为什么以“父亲的菜园”为题?

  2、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

  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我提出的'自学要求是:

  (1)自学生字词,自由轻声读文,注意每个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通过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交给四人小组组长。

  第三环节,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1、生自由读文,读通、读顺、有感情。

  2、出示生字卡片,指导正确读音,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气馁、相当、信心十足、榨干等。

  3、四人小组讨论上面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全班一块交流。

  4、课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画出这样的语段,读一读,体会并做好批注。

  第四环节,训练检测 目标探究

  1、共同解决难题 为什么以父亲的菜园为题?

  默读课文画出父亲为开垦菜园而付出的辛勤劳动的句子。从中体会到什么? 每天天还没亮??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

  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

  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

  (父亲的辛苦、对菜园的珍视与关注)

  2、划出父亲“精心伺候”菜地的句子你又能体会到什么?

  就在我做着吃香喷喷的炒豌豆的美梦时,父亲却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 。

  以后的日子,我们便四处拾粪。有时候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憋急了,父亲也要我跑到菜地里去撒。

  (父亲对土地的热爱,重视)

  3、由这些句子体会到父亲的一种什么精神?

  (体会到父亲的执著、自信、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品质)这正是父亲的菜园的象征意义。

  4、小结

  这块土地是父亲同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抗争,付出艰辛努力的结果,才拥有了这块“翡翠般的菜园”。父亲创造的不仅仅是荒凉中的奇迹,而且是顽强意志与不懈努力的胜利。

  第五环节,迁移应用 拓展探究

  1、积累:把课文中使你深受感动的语句摘抄下来。

  2、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赞美爸爸的话。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是课文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也正是力求显示这些,既体现文章的思路,又便于学生的记忆。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以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写法,领悟意境美。

  2、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的特点,掌握景物描写抓住特征的能力。

  3、领悟课文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绿枝条进行绘形绘色的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体味散文隐含意的方法,领悟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作者简介、课文背景

  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如范蠡。

  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1919年进浙江基督教蕙兰中学,1921年转入浙江之江大学附中,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1928年转学到上海劳动大学机械系。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

  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一度曾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任教。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版过3本散文集。

  《海星》中几乎全部是散文诗似的篇章,表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回忆、幻想与沉思,文字清新纯朴。笼罩着孤独和空虚的情绪。《竹刀》中的一些篇章,增加了现实主义的色彩,并写了走向反抗的农民。笔调忧伤愤懑。《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之后,除了上述题材和情调之外,又加入了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感叹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

  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后因遭酷刑逝世。

  《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三、整体感知

  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寻绿(1—4)观绿(5—7)囚绿(8—12)放绿(13)怀绿(14)

  1、作者为什么囚绿?(因为他爱绿)

  2、他把绿“囚”牢了吗?(没有,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四、讲析课文

  1、寻绿(1~4段)

  (1)“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自成一段,说明这件事情让我难忘。

  (2)第二自然段,交代了寓所的具体情况。问题: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寓所?(突出其简陋的特点)

  (3)屋子简陋,可我却选择了它,是因为我有一个小小的理由。这里给读者留下悬念,很自然的引起下文。

  (4)谁能找出屋子如此简陋,但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的那个理由是什么?

  (5)而当我毫不犹豫的决定住下来,为什么连伙计都感觉到惊奇?

  (更加的衬托出我追求绿的迫切心情)

  从刚才我们所探讨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大家不难看出,作者对绿是热切追求的。

  寻绿——热切追求

  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这背景是很寒伧的。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第4段反复三次提及“绿影”,尽管只是寥寥几笔,但富有诗意。绿在此时还只是“影”。另外,一些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喜悦而满足”“欢喜”“喜悦”等,也给绿带上了情绪色彩,物我之间初相映照。

  2、观绿(5~7段)。

  (1)找出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通过排比和比喻两种修辞,使句子生动富有气势,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铺垫。

  (3)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从作家自身的处境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思考)

  明确:“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等

  (4)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个焦字?

  明确:“焦”写出了一点点希望都快没有了的绝望、渴盼、迫切的心情。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正需要绿色来娱悦自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的心灵。

  (5)绿色使作者忘记了种种困倦和不快,他现在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明确:行为——“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等

  心态——怀念、欢喜、急不暇择、视同至宝、留恋、爱

  观绿——欢喜满足

  3、囚绿(8~12段)。

  (1)作者为什么要囚禁“绿色”?

  明确:为了装饰这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作者竟然“残忍”的绿枝条囚禁了起来。(如果我们被囚禁起来会怎样?颓废、抑郁、崩溃……)但是,最初的时间里,绿枝条比在外面生长的更为茂盛。

  (2)作者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生的欢喜”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生的欢喜即天性喜爱绿色,喜爱这象征生命、希望、幸福的绿色,表达我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文章中我在自私的念头的驱使下,将绿色囚禁在了房间里,为的是让绿色和我更亲密,作者甚至已经更换了对“绿枝条”的称呼,称呼他为“绿友”,更深刻的说明了作者对绿色的喜爱之情!但是“绿友”按照作者的安排生长了吗?(没有)

  (3)在作者眼中,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像。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

  尽管绿友是顽强的,是固执的。在第11段,作者详细的描写了绿枝条的憔损过程。可以说,即使一个普通人也会生命怀有怜惜之情,但是作者却没有。因为什么?因为绿友的固执,损伤了作者的自尊心。因此,魔念在我心中产生了。

  (4)如何理解这种魔念?

  明确:魔念指作者自私自利的心灵。绿囚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和善意,执著的向着阳光生长,损害了“我”的自尊心,于是“我”很恼怒,以致于要把它继续囚下去。

  虽然绿枝条此时十分憔悴,但是作者魔念占了上风,最终决定离开北平时再放绿。其实我们仔细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因为绿枝条的固执而恼怒?是因为他爱绿至极。

  囚绿——爱绿至极

  4、放绿(13段)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点明了写作背景。“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体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抒发了作者祝愿天下所有向往光明和自由的人得到光明。

  作者在放绿的同时也是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并点出了文章的主旨!

  放绿——点明主旨

  5、怀绿(14)

  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

  怀绿——惦念牵挂

  四、总结全文

  1、结合写作背景和文章的主题来看,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

  明确: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文章的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顽强抗争的反映。

  顽强抗争

  2、本文运用最多的就是象征的手法,象征手法可以通过描写某种具体事物来进行暗示、喻旨另一种事物。借物抒情是象征手法的一个方面,作者写《囚绿记》赋予绿以象征意义,他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象征,是真正自然的颜色。而常春藤象征了作者本身的品格。作者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借以歌颂中华儿女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表达自己对民族光明前景的祝福和信念、对光明的向往之情!因此,我们在鉴赏此类散文时应该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从而把握意象特征。

  向往光明

  3、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以“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在这条明线下还隐藏了一条暗线,即作者感情的发展和升华,通过本文的学习,相信同学一定也学到了常春藤的那永不屈服,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时引发了我们现实的思考,无论怎样的境遇,我们都要克服生活的困难,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民族的心灵。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诗经教案10-22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8-26

语文《秋游》教案08-25

语文蜡烛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