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22 10:46:0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集锦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集锦10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谈读书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 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

  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

  (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反面指出)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四、讨论与交流:

  (1)学习本课后,对议论文的写作的`认识体会。

  (2)本课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很多,以小组为讨论单位,谈谈对这些内容的看法。

  五、总结、归纳:

  六、布置练习:摘抄有关“读书”方面的名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

  (二)不求甚解

  教学目标:

  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 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 习惯;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2.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

  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3.快速阅读《不求甚解》,边读边思考: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

  4.学生自主提出有关的问题,分小组研讨。

  ①“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拓展训练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 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

  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 的新意。“滥竿充数” 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 的新意。)

  6.作业 : 背诵课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定景换点,从不同侧面描写景物,使景物特征毕现的写法。

  2.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用词以及多种修辞的作用。

  3.理解作者寄情于景表达的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的赏析和结构的疏通鉴赏意境之美。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自读,体会作者对自然美的认识。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散文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即具有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意境,还有深蕴的人生哲理;我们今天要自主学习的这篇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先生写的《花未眠》就是一篇融诗情、画意和哲理为一炉的绝妙好文。

  二、感知课文

  1.创设美好情境,进行配乐自读。

  2.点拨:文章由一偶然的发现——海棠花未眠,联想开来,引发对人生和艺术的`思考和感悟。由于花未眠,作者感受到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而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们感受美的能力需要艺术品作为启迪,艺术美让人们更好地领略社会的真实美;发现美还得需要一定的条件。

  文章形散神聚,画家雷诺阿的话、罗丹和玛伊约尔的作品、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真正黄昏的天空等内容都是由“花未眠”引发的对艺术的感悟。

  三、重点提示

  鉴赏一些语言优美的散文,重在体味语言,这是把握意境的一把钥匙。本文语言优美,通过对语言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感知作者的美好的情怀。课后再找一些美文来体会。

  ①如何理解“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这句话的含义。

  点拨:海棠花怒放,作者从中感受到了它的旺盛的生命力,自己的生命意识受到了强烈震撼,他认识到一个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地,有多少艰难困苦,都要努力地做下去,完成自己的人生美丽,所以,他说“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②如何理解“一朵花也是好的”这句话的含义?

  点拨:从文中第三段中“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句和文中“一件古美术作品,成了美的启迪,成了美的开光”句,结合起来看,这句话是从自然之物对于美的启迪说的,因而,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朵花”也可以发展人感受美的能力,引发人发现自然之美,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③文章第四段引述了雷诺阿、米开朗基罗的例子,其意图怎样理解?

  结合上下文,应从对美的感受能力的角度来理解,并注意两人引言中的“死亡”及上文中的“无限”两词。“死亡”意味着终结,意味着“进步”的停止,它与前文中的“有限”是同样的意思。至此,作者引述两例的意图显而易见。

  他的意图是:以这两个优秀的艺术家为代表,说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

  ④为什么说“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点拨:海棠花怒放,向人展示了它全部的生命,全部的美,当然是美丽的,给人以美感;但花之盛放,也就意味着它的衰落、凋零,再加上川端康成深受日本传统美学中哀婉、幽玄、虚幻因素的影响,并且他的性格又有些忧郁,所以他认为盛放的花,“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四、深入了解

  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

  生平

  川端康成2岁丧父,3岁丧母,7岁祖母亡,15岁时祖父亡,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郁悲凉,也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1920年9月,他进入东京大学英文系,第二年转入国文系。在大学期间,热心文学事业,积极参加编辑同人杂志《新思潮》(第六届),并在该刊发表短篇小说若干篇,其中《招魂节一景》获得意处好评,打开了他走上文坛的大门。大学毕业后踏入文坛,成为专业作家。同年10月,他与横光利一等人共同创办同人杂志《文艺时代》。1927年5月《文艺时代》停刊后,川端又先后参加了《近代生活》杂志、十三人俱乐部和《文学》杂志的活动。进入30年代以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疯狂推行战争政策。川端大部分时间过着半隐居的生活,继续写作几乎与战争无关的作品。

语文教案 篇3

  【执教时间】XX年11月18日

  【执教对象】蒙山中学预备年级

  【执教教师】上海市吕巷中学 吴昌琼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2、 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并学会写简单批注。

  3、 体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点】

  品读优美且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教学难点】

  体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欣悦之情。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

  (二) 初读,寻月之迹

  1、[引导]: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

  [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散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并做好提要。

  [归纳明确]:孩子们在中秋月夜寻找月迹。

  2、[引导]: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

  [要求]:提炼并圈划文章相关信息。

  [归纳明确]: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三) 品读,赏月之美

  1、[引导]:我们先看到镜中月。你觉得镜中月美吗?美在何处?

  [要求]:齐读,任选角度,展开讨论。

  (交流后,ppt呈现旁批范例)

  [归纳明确]:

  镜中月:“溜、长了腿的、爬”等词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

  “款款地”形象地表现了月的柔美、优雅。

  “渐渐地、慢慢”等词句,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亏转盈再消失的形态变化美。

  2、[引导]:你还喜欢哪儿的'月?为什么?

  [要求]:自由散读,圈划批注,并交流。

  [归纳明确]:

  (1) 院中月:“玉玉的、银银的”写出月光的颜色美。

  “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词衬出月光的朦胧美。

  “袅袅、淡淡的、痒痒的”写出孩子们似乎已经到了月亮的体验,很美妙。

  整体阅读则像在读一首诗,充满着诗情画意。

  (2) 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颤” 这些词让“我们”感觉眼中月亮是那么地惹人怜惜。

  (四) 再读,探月之喻

  1、[引导]:到了院外,孩子们并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月亮无处不在。又在河里,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中月亮代表着什么呢??

  [要求]:深入思考。

  [归纳明确]:月亮是一切美好的事物的象征。美好无处不在。

  2、[引导]:让我们带着对这份美好的向往齐读文章最后两节。

  (五)拓展,书月之华

  孩子们的眼中看到如此可爱、优雅、朦胧、惹人怜惜的月,你又会看到怎样的月亮呢?挑选一处用两三句话续写(建议使用叠词,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

  (六)小结

  当孩子们醒来了以后,或许看不到这美丽的月亮,寻不到那令人难忘的月迹了。可是,它依然留在了孩子们的心里,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附板书】

  寻 镜 眼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二胡曲《赛马》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的聆听内容,黄海怀作曲。该曲描写了我国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热闹而欢快的局面,表示了他们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

  乐曲由三个局部组成,第一段音乐热烈豪放,强有力的和点四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显得轻快而有力,仿佛是矫健的骑手随着动身的号令,如离弦之箭,疾驰而飞出,骑手们你追我赶,出现出一派紧张、热烈的气氛。

  乐曲第二段以内蒙古民歌《红旗》为主题,旋律悠扬、柔美,歌唱性很强;这一主题旋律第一次反复时在演奏技巧上加以变化,富有节奏感;第二次反复时由伴奏乐器奏主旋律,而独奏乐器二胡用指拨弦为主旋律伴奏,表示了内蒙古草原上骑手勇敢、豪放的性格。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使赛马的欢腾局面又一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同学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敢于大胆地创编,对专注聆听音乐已有较好的习惯。但音乐视野不宽,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战略

  根据同学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我采用律动、模仿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以生动活泼的打击乐伴奏形式协助同学感受二胡曲《赛马》。针对同学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采用图谱进行直观教学,协助同学更好地感受音乐。

  另外,针对同学音乐视野窄,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缺乏的弱点,通过观看二胡演奏家扮演的短片,使他们更加热爱民族音乐。

  四、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赛马》所表示的意境和情趣,激发对草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知识目标:感知不同的音乐段落并熟悉主题旋律。

  3、能力目标:在律动、模仿与创编伴奏中,培养表示能力、创作能力、合作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不同乐段所表示的意境和情趣。

  难点: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六、教学准备

  图谱、打击乐器、音响、多媒体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学环节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媒体设计

  意图

  (1)

  准备阶段

  初听感受

  播放《赛马》

  师:你觉得这首曲子音乐情绪怎样?这种情绪表示了什么样的情景?

  听音乐自由律动入室。

  同学回答

  播全曲

  板书题目

  播视频

  初听音乐时的自由体态律动,可以协助同学轻松地感受音乐,

  联想情境。

  恰当地利用视频手段创设情境,生动形象地引导同学打开文化视野,并在观察、表述、模仿中激活旧知识,顺畅地进入新课。

  情景引入

  师:这首曲子是作曲家黄海怀创作的二胡独奏曲《赛马》。(板书)

  师:让我们快快走进草原,一起参与那达慕盛会。(播视频)

  师:你们觉得哪一个局面最令人紧张激动?

  师:大家一起来模仿。我们来打鞭,让马跑得更快。

  师:刚才短片里,一群马你追我赶、马蹄是怎么飞奔的?

  师:除了赛马,蒙古族人民还用什么方式庆祝那达慕盛会?

  师: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盛会。让我们也来模仿一下吧。(师哼旋律)

  同学读曲名。

  同学观看录像。

  同学回答

  同学模仿赛马

  同学回答

  同学模仿舞蹈动作

  (2)展开阶段感受乐段

  师:现在完整地听一遍,请你们边听边用手指把乐段表示出来。(播放《赛马》)

  师:你们认为《赛马》有几个乐段?

  师:你们分的乐段各不相同,但你们的第一乐段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同学聆听、律动,用手指表示乐段。

  同学回答。

  播全曲

  完整复听感受乐段,让同学更为专注地感受音乐形象的变化。

  分段聆听

  师:我的感受和你们一样。(板书A主题)这一段紧张而又热烈的音乐就是A段。

  师:你们听老师唱一唱旋律。请你们跟着我一起唱旋律。

  师:我们再听A段,请你们把赛马的动作表示出来,听到前奏就做好准备。(播放A段)

  师:你们听到打击乐器伴奏的声音吗?是什么乐器?表示了什么?

  师:请你们用手模仿双响筒。双响筒有两个不同的声音,所以模仿马蹄声特别好听。

  师:我们以前探索过身边的哪些物体作打击乐器?

  师:今天,请你们再用这两种乐器找出两种声音来模仿马蹄声。

  师:除了双响筒,还有什么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表示了什么?

  师:我请这一行的同学上来拿串铃,请你们看着指挥,全班同学一起来合奏,

  师:这一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板书:A段:热烈豪放)

  师:请你们带着热烈豪放的情绪来合作扮演。请这边同学伴奏,这边扮演。

  (播放A段+B1段)

  同学哼唱主题旋律。

  同学边听边律动。

  同学回答

  同学模仿

  同学回答

  同学探索。

  同学回答

  同学边哼唱边伴奏。

  同学回答。

  同学合作扮演。

  图谱

  A

  播A段

  小乐器等

  板书

  A情绪

  播A段

  在分段细听音乐时,运用体态律动和小乐器伴奏,更充沛地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发明力、表示力。

  师:从刚才的动作看出,你们感受到了音乐的变化,音乐情绪变得怎样了?(播放B段)

  师:音乐变得优美,有歌舞的感觉。(板书B主题)这就是B段的主题旋律。

  师:你们能不能用优美的蒙古舞动作来扮演。

  师:请你们边听边唱旋律,B主题出现了几遍?(播放B段)

  同学聆听并回答。

  同学哼唱B主题旋律。

  同学回答并扮演。

  小指挥带领大家边听边哼旋律,并用手指表示。

  播B段

  图谱

  B

  播B段

  师:第二遍有什么不同?

  师:顿挫的感觉,你的动作可以怎样变化?

  师:请你们两人相对,做硬肩的动作。

  师:把第一遍和第二遍连起来扮演一次。(播放B1+B2)

  师:请欣赏演奏家的扮演,看看第三遍二胡是怎么演奏的?(播视频)

  师:这种演奏叫拨弦。你觉得二胡在模仿什么声音?

  师:这种马蹄声是很激烈的,还是轻松、得意的?请你们用身体小乐队来模仿马蹄声。(请?列同学扮演)

  师;在二胡拨弦的同时,主旋律是什么乐器在演奏?(请?列同学扮演)

  师:请你们合作扮演。(播放B段)

  (板书:B段:优美、歌唱性地)

  同学回答。

  同学回忆并扮演。

  同学哼唱并扮演。

  同学扮演,注意聆听。

  同学观看后回答

  同学读拨弦;想象马蹄声。

  同学回答,分列扮演。

  同学回答,分列扮演。

  同学边哼唱边扮演。

  播视频

  播B段

  板书

  B情绪

  图谱、视频与律动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协助同学更为细致地聆听音乐,表示音乐,层层深入地达到了音乐的审美核心。

  师:听最后一个乐段。(播放A′段)它的音乐情绪和哪一段很相似?

  师:你们的感受很棒!这一段又回到了激烈的赛马局面。

  (板书A′段)(板书: A′段:热烈豪放)

  师:结尾局部有什么特别的声音?表示了什么?

  师:音乐结束时,请你摆出最特别的蒙古舞造型。

  师:我很欣赏把曲子分成?段?段的同学,你们是不是把B段分开了?

  师:B段的不同变化都听出来了。但由于主旋律没有变,还是合成一个大段。所以这首曲子分成了三个乐段。

  同学聆听并回答。

  同学回答。

  同学回答并模仿马的撕鸣动作。

  同学扮演,

  同学回答。

  播

  A′

  段

  当乐曲回到第一乐段情绪时,引导同学感受变化,创新扮演。

  (3)

  形

  成

  阶

  段

  完整表示

  师:现在,我们把全曲完整地扮演一次。

  (播放全曲)

  弹性环节

  【师:我们来领略演奏家的风采。(播课件)】

  同学合作,完整表示。

  【聆听音乐并模仿扮演。】

  播全曲

  播

  课件

  完整表示,师生分享扮演胜利的愉悦。【通过观看短片,加深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了解。】

  (4)结束阶段

  小结出室

  师:同学们,今天的学习开心吗?说说你的收获吧!

  师:《赛马》的确是一首很美的音乐。其实,我们的民族音乐真的很有魅力,今后我们还有更多的学习机会的。

  同学畅所欲言。

  播全曲

  采访式小结,让同学畅谈收获。

  引导同学对民族音乐的关注,激发同学对生活的热爱。

  师生道别。

  随音乐自由律动出室。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重点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作者独到而又深刻的成功体验,学习作者旁征博引的论证方法。

  2、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运用文章的观点分析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3.通过文本学习,理解勤奋的重要性,养成勤奋的好习惯。

  二.教学难点

  运用文章的观点分析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时间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由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导入新课

  2.新授

  (1)作者简介

  (2)检查预习

  (3)整体感知,了解观点

  a对成功所持的观点b对构成成功的条件所持的观点。

  c.讨论:作者是怎样来论述勤奋是成功的根本条件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深入理解、运用观点

  请大家运用作者关于构成成功条件的基本观点探究材料,看看有哪些发现。

  (5)我看成功,拓展观点

  a.对于成功所需条件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看可能观点未必相同,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成功”在某些时候,不仅需要天资、勤奋与机遇,还需要”

  请同学们替这个省略号补充上你认为成功还需要的重要因素,说说理由。

  b.请写出你自己关于成功的公式

  3.布置作业

  甲文:成功(6--9)

  乙文:世界名人成功之道---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季羡林(节选)

  季羡林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这是名fù其实的称号。不过,我想说,他还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他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为发扬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愧是“中国的jí梁”。

  季羡林留德十年,时间是够长的,但是这十年中,他除了哥廷根和柏林外,没有去过其他城市,更不用说是欧洲其他国家了。没有去外地旅游,除了没钱,更重要的是没有时间,或者说,还有比旅游更让他感兴趣的事。在他看来,独自一人畅游在书海之中,所得到的享受,远甚于去高山滨海旅游。而且,像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碑铭等,对一般人来说,是极其枯zào乏味的事情,而他却情有独钟,乐此不疲。

  成大事者,皆有癖。大概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吧。如果季羡林没有这种好读书的“癖”,如果他像一些留学生那样,终日忙于旅游,购物,跳舞,搓麻,谈情说爱,那么,他又怎么能在学业上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又怎么会有今日fēi声中外的学界泰斗季羡林

  在这些年里,季羡林一直沉迷于书山书海中,不但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和健康,也忘记了燕园的风光。

  基础平台

  1.词语传真。根据拼音写汉字。(在字词演练中夯实你的基础)

  xiàn慕ráo舌不qī而来家yù户晓

  jí梁枯zào名fù其实fēi声中外

  2.文学放飞。文中引用了许多典故,请将下列典故的序号填入相应的人物后面。

  A.囊萤B.映雪C.悬梁D.刺股

  ⑴战国时苏秦()⑵晋代的孙康()⑶晋代的车胤()⑷汉代的孙敬()

  阅读冲浪(在阅读中提升你的能力)

  课内文阅读链接:(在运用中拓展你的思维)

  3.甲文中成功前的三个条件中,作者强调的是哪个条件,为什么?

  4.甲文中“天资”和“天才”各解释为什么?作者为什么用“天资”,而不用“天才”?

  5.甲文中的“韩文公”是指谁?文中引用他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为了论证什么论点?

  6.请写出两条关于“成功”的名言。

  课外文阅读连线:(在探究中优化你的学法)

  7.乙文“而他却情有独钟,乐此不疲”中的“此”在文中指代什么?

  8.联系生活实际,试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9.乙文中,季羡林是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他在甲文中关于“成功的条件”的观点的?

  10.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你认为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试举一例,谈谈你自己成功的体验。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1场笔画。

  2、朗读背诵韵文。

  3、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瓜果的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插图运用各种形式会写6个生字。

  2、学习体会书写汉字的规律。

  3、了解各种瓜类水果。

  4、初步感知合体字的组成。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片,看看你们认识它们吗?

  二、学习新知

  1、学习生字

  (1)出示木的图片,认识木字,通过观察图片,总结字形记忆一个木字,书空。

  (2)给木加一笔,可以组成一个新字禾,观察禾的图片,(出示图片)你能在图片中写出禾字吗?记忆字形。

  (3)出示实物大米,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生:大米。师:你知道米字怎样写吗?师板书写米。

  (4)出示图片,学习竹。

  (5)出示瓜的图片,学习生字,你知道哪些瓜吗?西瓜南瓜苦瓜冬瓜。记忆字形,瓜的笔顺,书空。

  (6)出示果的图片,学习果字,记忆字形。

  2、读生字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测试反应速度的游戏。每小组派一人代表,老师指到哪幅图片,你就要迅速地说出。

 开火车读

  3、写生字

  瓜字的笔顺。书空。瓜字的第三笔竖提,注意竖提的写法,师范书,在上一线稍向上处,在竖中线的左侧,靠近竖中线的位置起笔写竖,在横中线下稍向左倾斜写到下二线处折笔写提,到一线处在右一线和竖中线,靠近竖中线的位置收笔。

  竹字的左右起笔左低右稍高,收笔处左低右稍高。

  注意:写字的五个步骤:一看,二描,三写,四评,五改。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后知识

  1、同学们,记得教师布置的作业吗?你见过哪些瓜类?下面我们就比一比,看谁是小瓜王,你可以说出你知道的情况,看谁说得又对又好。

  2、书中的比一比,填一填中的.瓜,你见过它们吗?把你知道的用笔圈上,并且说一说它们的特点。

  3、观察书上的图片,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它们的名称中都含有瓜字,而且都是瓜类)

  四、课后知识

  1、观察两个字的不同与联系。

  2、动脑筋组字。

  3、以游戏的方式在每个人头饰上面写上相应的汉字。

  4、读一读汉字。

  5、将两个有关联的头饰组合在一起组成新字读一读。

  注意:做了偏旁的字和独体字的差别。

  五、布置作业

  与家长玩组字游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背韵语歌。

  2、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汇报学习成果

  上节课,同学们和我一起讨论了一些节日,你们又从家长那里了解了哪些节日?说一说,看谁说得又对又好。

  二、学习新知。

  韵语歌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和劳动人民有很大的联系。不信,咱们看看吧!出示图片,学生在其中找词语,然后拼凑成小韵文。

  1、诵读韵语歌。

  2、跟教师一起读儿歌。再读一遍,能读下来吗?我们尝试着读读。

  3、小组读。

  4、教师再次诵读,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我们的小儿歌中都讲了什么?

  5、无论是水果还是粮食,都有劳动人民的功劳。劳动是最光荣的,应该珍惜劳动果实。

  6、你想对劳动者说些什么呢?

  7、让我们再读一下儿歌,体会一下劳动者的辛苦吧!

  8、教师在此时此刻想到了一首古诗,你们猜猜是什么?(《悯农》师生齐读)

  三、指导朗读

  1、个别读

  2、齐读

  3、看图,试背诵

  四、布置作业

  1、把韵语歌背给家长听。

  2、和家长讨论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它们的名称和日期是什么?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说明: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第4单元第一课《小狮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6个生字,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父母本事再大,也不能一辈子依赖父母生活,要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16个生字及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父母本事再大,也不能一辈子依赖父母生活,要学会自立.

  3.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不依赖别人、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人.

  教学突破:

  通过播放《狮子王》片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戴头饰分角色表演中,既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其口头表达及表演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观看影片《狮子王》。

  2.提问:你喜欢影片中的小狮子吗?为什么?

  3.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很喜欢这只小狮子,那么,在它成长的.过程中,曾经有一个故事,你想知道吗? 让我们一起学习《小狮子》这篇课文.

  4.板书课题:小狮子.

  学生活动[1.观看影片.2.积极思考 ,踊跃回答3.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掌握认字方法

  教师活动

  1.(初读课文)请2、3名学生概括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

  2.(多媒体演示)请丁丁和小朋友一起学习,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难字标出来.

  3.指导认字方法:用你学过的识字方法去学习那些不认识的字.

  4.纠正学生读音: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该注意,或有什么识记方法,请你当小老师教教大家.(进行适当点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5.引导学生把读得不通、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后,要求同桌互读互评,读得不够好的同学,请你帮帮他.

  6.丁丁考考你: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请学生领读.

  学生活动

  [1.初步概括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将生难字画上符号.

  3.用所学的方法识字.如:拼一拼、猜一猜、查一查、听一听等.

  4.当小老师强调读音、识记字型.

  5.同桌互读、互评.

  6.自由读、领读.]

  三.细读体会,读中感悟

  教师活动

  1.齐读课文,说说你喜欢哪一部分.(引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

  2.大家看:丁丁把课文分成了几个部分(课件出示)初生的小狮子懒洋洋的小狮子**的教导(爸爸的教导)努力学习真正的小狮子(引导学生结合课件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3.齐读第一段,我们一起来看看初生的小狮子的照片.

  4.提问:小狮子过着怎样的生活?(引导学生说出懒洋洋)

  [拓展:小狮子除了懒洋洋,还很贪玩]

  5.提问:一棵大树看见后,对小狮子说了什么?小狮子是怎样回答的?

  听了小狮子的话,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狮子?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

  (引导学生体会自找苦吃饭来张口、天天享福的意思)

  6.引导学生体会大树对小狮子的担忧之情,和小狮子怕吃苦的享乐主义.(全体参与二人分角色对读)

  7.引导学生自由读7-8自然段.思考:小狮子的话被妈妈听到了,她说了些什么?

  [拓展:看图,想象爸爸对他说些什么?]

  (1)解**的话:什么叫劝告?依赖是什么意思?从**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小狮子听了**的话是怎么做的?

  8.引导学生模仿小狮子的动作,以此体会小狮子学会了滚、扑、撕、咬的本领.

  学生活动

  [1.用单的语言概括段意.

  2.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3.看小狮子的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自渎课文,回答问题.

  5.读一读大树对小狮子说的话.谈一谈自己对小狮子行为的看法,并对小狮子谈出自己的看法.6.分角色朗读3—6自然段,读后评议.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示范朗读.

  7.自由读7-8自然段,回答问题.

  (1)理解词语,交流从**的话中明白的道理.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8.模仿小狮子的动作,体会小狮子的本领.]

  四.回归整体,扩展思维

  教师活动

  1.丁丁给我们提了问题:

  *你喜欢什么时候的小狮子?为什么?(板书:原来:懒洋洋、晒、吃、睡、说

  后来:努力学习、滚、扑、撕、咬)

  *你认为真正的小狮子应该是什么样的?

  2.总结并提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收获和体会?

  3.引导学生戴头饰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活动

  1.自由回答问题.

  2.戴头饰表演]

  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小狮子这篇课文,希望同学们学习小狮子努力学习的精神,不依赖父母和他人,做一个自强自立的孩子.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简析:

  本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与美丽,说明了阳光比金子更宝贵,《阳光》教学思路及过程。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レ、└”和1个偏旁“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和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文中最后一段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画谜揭题导入

  1、(教师边叙述边画简笔画)每当太阳从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冉冉升起,大地上的万物便开始有了生机与活力。小朋友看,这幅画中就有一个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能猜出来是什么字吗?

  2、(教师板书“阳”)谁认识这个字?带着大家读一读。

  3、你了解太阳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阳光。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阳光》教学思路及过程》。

  2、总读不准的、读不好的作上记号。

  三、全班交流

  按字→词→句的顺序一步步读熟、读通。

  四、指导阅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第1段,听字音读准、句子读通了吗?

  2、你见过哪些金子做的东西?

  3、(出示阳光像金线的摄影作品),看,阳光多像金子啊,所以我们常说“金色的'阳光”,谁再来读一读?

  4、(出示句子:田里的禾苗,绿了。山上的小树,高了。)指名读一读。

  5、(出示第2段前两句话)学生自由读,个别读,师生对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读,体会“更”的含义。

  6、小河在阳光照射下又是什么样的呢?学生练读第3句,边读边想象。

  7、看图,把1、2段连起来配乐读,边读边欣赏边体会。

  8、阳光还爱和我们在一起吗?你怎么知道的。(练习读第3段)

  9、指名读第4、5段,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10、假如没有阳光,世界会是什么样的?

  五、配乐读文结束。

  第二课时

  一、看图,配乐,朗读或背诵课文。

  二、读读说说。

  1、许多汉字里都包含着表示太阳的“日”这个偏旁,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本课或以前学过的字中找出带有“日”字旁的字。

  2、全班交流。

  三、指导写字。

语文教案 篇9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会认“鼾、狮”两个字,会写“闹、浪、觉、潮、绽、渔、吼、掀、滔”。理解“绽开、波浪滔天”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诗歌内容,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想象大海优美的画面,体会夜色中大海的美丽与静谧,以及大海的万千气象,领略大海的神奇壮观。

  3、注意积累好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读、诵、背展开想象,感受大海的动、静之美。

  策略与方法:

  读中感悟,读中想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海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你们看见过大海吗?能说说你们心中对大海的印象吗?

  那些同学收集到了大海图片,展示给那些没有看见过海的孩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关于海的诗歌《大海的歌》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

  2、出示生词卡片,强调读 :鼾声、潮声、绽开、掀起

  3、结合生活理解“鼾声”、绽开、掀起

  4、检查读文情况: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第一首诗歌:

  1.读文感知:

  1)思考:从哪里看出大海睡觉了?

  2) 指导朗读:是啊,大海不闹也不笑了,因为它睡觉了,嘘,我们别吵醒它,该怎么读?

  3) 什么时候,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那白天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启发:白天,风儿什么样的?

  风儿吹在衣服上```````这是风儿在和人们闹呢!

  风儿吹到渔船上```````这是风儿在和渔船闹呢!

  白天,浪儿怎么样?

  浪儿拍打沙滩,哗哗,这是浪儿在笑呢!

  4) 指导朗读:闹了一天,笑了一天的.大海一定很累了,现在他睡着了,你忍心吵醒他吗?想想怎么读好他。

  5) 睡觉了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6) 再读读,说说大海她像谁?为什么?

  是啊,大海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多像一个慈爱的母亲,你喜欢大海妈妈吗?带着你对她的喜爱,深情的读读这句。

语文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安徒生公园》主要向人们介绍了座落在欧登赛的安徒生公园的情况。意在引导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后,借助网络或书籍等查找、搜集资料,进一步全面了解安徒生,认识安徒生。

  教师学生分析:

  对于安徒生的故乡,教师不是很熟悉。只能通过上网等方式了解,而学生对于欧登赛这个地方更为陌生,只能通过课文的介绍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积累优美词句。

  (2)了解安徒生故乡的一草一木对他创作的影响,感受故乡人们对他的怀念。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自主识字。

  (2)通过阅读、搜集整理材料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安徒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安徒生故乡的一草一木对他创作的影响,感受故乡人民对他的怀念。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安徒生故乡的一草一木对他创作的影响,感受故乡人民对他的`怀念。可以通过读课文的方式解决。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全面了解安徒生,认识安徒生。需要学生搜集大量的材料,必要时教师要补充。

  教具使用:

  小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说一说学过的安徒生童话故事。(学生自由说)

  2、你还知道哪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指名说)

  3、教师:你们知道安徒生的故乡在哪里吗?是什么样子吗?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去安徒生的故乡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拼读生字词

  2、小组合作,记忆生字词

  3、检测:(出示小黑板)

  (1)、指名读生词

  (2)、看拼音写生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齐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默读课文,回答问题: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4、学生交流感受、印象或看法。

  (四)、作业

  1、写生字

  2、读课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诗经教案10-22

语文翠鸟教案09-03

《语文园地》教案10-05

语文《检阅》教案11-07

语文优质教案01-0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