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6-11 11:41:32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锦集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锦集7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P29、P30 百分数的应用(四)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CAI课件。

  【学具准备】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说 明

  一、 谈话引入

  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到银行去调查利率并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

  师:课前同学们到银行调查了有关储蓄的知识,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交流你们的调查情况。

  组1:我知道人们把钱放到银行是有好处的。可以得到一些利息。

  组2:现在银行可以办各种储蓄卡,如果到外地出差,不用带现金,只带卡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安全

  组3:我们调查了存款的年利率。

  存期(整存整取) 年利率 %

  一年2.25

  二年 2.70

  三年 3.24

  五年 3.60

  组4:我们知道国债和教育储蓄不收利息税,其他的要交20%的利息税。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了解了这么多。老师知道同学们在过年的时候,得到了一些压岁钱,你觉得怎样处理这些压岁钱呢?

  生:当然是存到银行了。

  二、 探究思考

  师:是啊,存到银行不但能支援国家建设,到期还能得到利息。根据存款的种类和时间的长短,利率是不一样的.。咱们就以笑笑的300元为例,如果你有300元钱,打算怎样存款,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存三年整存整取,时间长一些利息就会多。

  生:我存一年的整存整取,如果时间太长,需要用钱时取出来,就按活期存款计算利息了,那样利息就少了。

  师:你知道得真多,活期存款的利率低一些。

  师:同学们想得很周到,我们存钱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怎样存,刚才同学们说的存款方式,到期后利息究竟是多少呢?我们一起来计算。

  (教师给出计算利息公式:利息=本金x年利率x年限,并给出年利率表,学生计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的利息。)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讨论、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判断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的过程。

  2、能判断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按要求平移。

  3、在探索平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了解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课前修改:

  教学过程:

  一、平移现象

  1、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些事物重有哪些平移。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二、判断平移

  1、(1)题学生先观察数红的两组图,说一说有什么,发现了什么,然后判断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重点说一说图形是怎样平移的。

  2、(2)题安排两个环节。

  1)先让学生弄清题的要求,然后在书中独立完成。

  2)交流展示涂色后的图形,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

  三、平移图形

  1、让学生在书中岸(1)题的要求画出图形,重点交流画的方法。

  2、鼓励学生自主完成(2)题,集体交流。

  练一练

  1、给学生充分的作图时间,师巡视辅导后进。

  2、有余力学生独立完成

  教后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各小组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导入:

  (1)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这是一个三角形,怎样求它的面积?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

  (2)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

  (3)教师导语: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课进行

  (一),推导公式

  ①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②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③指名学生操作演示。

  ④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操作:梯形(重叠) 旋转 平移 平形四边形。

  (2)观察思考

  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a.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b. 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反馈交流,推导公式。

  ①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②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③字母表示公式。 教师叙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二)深化认识。

  (1)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①提问:想一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

  ②学生回答,教师在展示台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引导操作。

  ①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能否仿照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②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讨论,教师作适当指导。

  (3)信息反馈,扩展思路。

  说一说你是怎样割补的?教师展示各种割补方法。

  (三)公式应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请学生完成。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相应练习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能详细的说说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通过操作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思考,归纳“9加几”的计算规律。

  【课前准备】

  1.教师:,桃子,光盘

  2.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师:听说一(2)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老师想来考考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在做挑战任务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下热身运动。

  10+1= 10+5= 10+8= 10+4=

  10+3= 10+7= 10+6= 10+2=

  2、智慧比拼

  看来十加几的算式难不倒小朋友,那我们就进入下一个环节智慧比拼。

  你能马上算出每幅图中三个数的和吗?看谁能答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复习十加几,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9加几,在计算9加几时,更能想出凑十法。】

  二、新课讲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猴妈妈发现小猴最近表现很好,它买了小猴最喜欢的水果奖励给小猴子,你们知道是什么水果吗?(桃子),恩,是桃子。猴子看见桃子可高兴了。(出示)

  (1)师:仔细观察图,桌子上的桃子是怎么摆的?

  指名回答。

  师:你能提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师:你真棒,你提的问题与猴妈妈一样,猴妈妈说,如果小猴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吃桃子。小猴看到这么多桃,馋得口水直往下流,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头。你们能不能帮它。该怎么算呢?

  (师:要求一共有几个,就是把9和4合起来,该怎么列式?)

  生:9+4=13

  师:很好,你也把得数算出来了,那我们现在来验证他算的对不对?

  和你的小伙伴讨论一下打算用什么办法验证?教师巡视。

  讨论:你们打算如何验证9+4=13这个得数是否正确?

  生1:我是数数的方法算的,9、10、11、12、13。

  (生2:我是这样想的:10+4=14,所以9+4=13。这位小朋友真会动脑筋,假设全部放满,就是10+4=14,现在缺一个,所以用14减去1得13。)

  生3:我是从盒子外面拿一个到盒子里,就成10个,加上外面的三个,正好是13个。

  师:拿一个?怎么拿?请你到前面来演示着说一说。

  生:先拿一个放进盒子里,补足十,再想“10+3=13”。

  师:这个方法很新颖!这位同学刚刚从外边4个中拿走了几个?(1个)他把这一个放哪里了(给9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凑成10)?10加3得13。我明白了!

  师:你们的方法还真多!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 数数。(可能是你对数的方法比较熟)

  生:拿进去一个,凑成十的方法。算起来很简便。(你真会思考)

  师:说了这么多解决的方法,谁能用数学

  算式来表示?

  生:9+4=13

  师板书:9+4=13

  (多提几个人说说凑十法的过程,然后全班一起说)

  (1)谈话:小猴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到了桃子,猴妈妈又买了些花奖励给小猴和你们呢(出示“试一试”)。

  师:你知道一共有多少朵花吗?该怎么列式?(9指哪边的花?7呢?)

  生:9+7

  师:你会计算吗?先圈出10朵,再计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思考过程写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师:要把7分成几和几?7为什么不分成3和4或2和5呢?

  (2)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题都有什么共同地方?

  都是9加一个数,得数也都是十几。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9加几,计算时都是把第

  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然后拿9和1凑成10,10加几等于十几。

  师:你想试试其他的9加几算式吗?

  三、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再放一块就是10块了,你能看图说说小猴的算法吗?

  小猴为什么搬1块到左边?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你能根据这些,把右边的式子填出来吗?

  学生做,教师巡视。

  指名回答,全班齐说。

  2、“想想做做”第2题

  (1)师:像这样摆的过程我们也可以在书上把它圈一圈。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学生做,集体订正

  (3)圈出10根后,右边剩下几,得数就等于十几。

  3、“想想做做”第3题

  9+1+1= 9+1+4= 9+1+8=

  9+2= 9+5= 9+9=

  独立完成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想想发现了什么。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认识“凑十法”就是用上面式子的连加来计算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师:下面我们来做“蚂蚁搬家的游戏”,出示。

  指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你能按顺序说出9加几的算式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一个数,得数都是十几,并且个位上的数比加上的数少1。

  四、挑战自我

  出示题目:

  9+()<15 9+()<17

  想一想:1、( )里能填哪些数?

  2、( )里最大能填几?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统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

  2.能将表格进行完善,并能完成复式统计表,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明明到三(2)班作最喜爱的电视节目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新闻:8人动画片:22人体育7人

  电视剧:8人其他:4人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一)尝试制表

  1.教师:要想制作成统计表,应该做哪些方面的考虑呢?

  学生:要考虑表应画几列和几行。

  根据节目类别和喜欢的人数应画两行;节目类别有5类,要画5列,加上合计要画6列。

  2.学生动手画一个2行6列的表。

  3.填写相关内容。

  (1)写上统计表的名称。

  (2)填写表中的内容和数据。

  4.检查统计是否准确。

  可将各类别人数之和与合计数、合计数与调查总人数进行比较,看是否一致。

  (二)出示例4中男生、女生体重情况统计表

  1.观察表,说说表中有哪些信息?

  2.教师:如果将两张表交给班主任老师,老师想知道某个体重范围内的男女生人数,就要看两张表,挺麻烦的。

  能不能想办法将两张表合成一张统计表,让老师看起来更方便一些呢?

  3.学生自主讨论,完成复式统计表。

  教师: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怎样改进统计表?

  (老师出示复式统计表)

  介绍表头:体重、人数、性别。

  教师:你能将表格填好吗?(学生尝试完成)

  反馈:展示学生做好的`统计表。

  教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课题:复式统计表)

  教师: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与刚才的两张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张统计表?为什么?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完成第95页课堂活动。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实物及相应图片的欣赏,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陶冶情操,渗透美育。

  2。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能力及空间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并能识别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对称图形、尺子等。

  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剪刀、尺子、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大家想不想听?

  电脑演示:一个炎热的下午,一只小蜻蜓正在空中捉蚊子,这时,飞来了一只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地说:小蝴蝶,你绕着我飞来飞去,我都捉不成蚊子啦!小蝴蝶却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的。小蜻蜓奇怪地问小蝴蝶:你是蝴蝶,我是蜻蜓,咱们怎么会是一家的?你不知道了吧!在图形王国里,咱们可是一家的,咱们这一家子还有好多好多成员呢。走,我带你去找一找。小蜻蜓和小蝴蝶飞过了田野,飞过了小河,飞到了小树的叶子上。小蜻蜓更奇怪了:树叶也和咱们一家吗?小蝴蝶说:对!在图形王国里,树叶也和咱们一家。

  师:蝴蝶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他们是一家的?请各组讨论讨论。

  (小组汇报)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每个图形左边和右边的形状一样、大小一样、条纹一样、图案也一样。如果把左边和右边对折,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师: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

  (板书:对称)

  二、操作探索

  (一)直观感知

  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衣服、剪刀、眼镜等,这些东西都是对称的。

  师:老师还用长方形的纸剪出了一些图形(板贴:飞机、乌龟、小鱼),他们是不是对称的?用长方形的纸剪出这些对称图形后,剩下的图案是不是对称的?

  (二)动手操作

  师:这些对称图形漂亮吗?你们能不能像老师一样也用长方形的纸剪出一个对称图形?

  师:先请每组的几个同学商量商量,用长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后,教师板书:折、画、剪。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七册7475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的计算梯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指名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课件出示公式)并讲讲怎样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

  2、练习(出示)

  口答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前不久,我们学校开展植树护绿活动,四年级同学要在劳动实践基地的一块空地里种桃树,你们看看这块地的形状近似于那种平面图形呢?(课件显示图)

  师:谁能指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指名回答)

  师:如果每棵桔树占地4平方米,那么这块地里能种多少棵桔树呢?(让学生思考一下)你认为应该先求什么?(指名说说,引入新课。)

  (三)小组学习,解决问题。

  师:梯形面积怎么计算呢?它是不是也有公式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想办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看一下合作要求:(课件出示)

  合作要求:

  (1)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

  (2)试一试: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任选一种)

  (3)比一比:转化成的图形的各部分跟梯形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11-04

小学数学教案08-29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7-24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9-28

小学数学教案【热门】12-30

【荐】小学数学教案12-30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12-30

【热】小学数学教案12-30

小学数学教案【荐】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