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语文教案模板汇编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前几天听了张老师的一堂新授课——《“小地主”》,课堂主要是根据初中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所以张老师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问题:
1、重点生字词
2、学会复述故事(即课文主要内容)
3、找出文中“孩子般”的语句
课堂的讲授过程也是以学生们已有的知识为出发点的,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
一、理解题目
查字典:什么是“地主”
理解“小”包含三方面的含义:形体、年龄、情感等。
以及引号的.含义。
二、了解作者
周晓枫
三、落实生字词
通过提写、听写的形式进行,让学生真正记住、记准。
四、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找出下列环节中的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开端、发展、结尾),并能用自己的话串联起来即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此环节为本堂课的重点,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来查找、思考,真正学会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幅图以“欢迎新同学”为主题。
在校门外,老师正在迎接到校的同学。有的小同学结伴来到学校,有的小同学在家长的陪伴下来到学校。画面上,一个小同学正在听妈妈说着什么,一个小同学正在和自己的爸爸说“再见”,一个小同学正在和老师互相问好。校园里,教学楼高高矗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有几个同学正在扫地、浇花。
通过观察此图,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学校生活的一些侧面,感受老师的亲切,并学习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
第二幅图以“学习语文很快乐”为主题。
教室里,同学们正在上语文课,学习生字“马、牛、羊”。黑板上贴着马、牛、羊的图片,一位小同学正在把生字卡片贴到相应的图片下面。女教师亲切地望着她,愉快地微笑着。其他同学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专心地看着黑板。
此图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语文课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感受语文学习的生动有趣。
第三、四幅图以“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
第三幅图上,一位男同学正在读书。他的坐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直立略向外倾斜,眼睛和书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
第四幅图上,一位女同学正在写字。画面上,作业本平放,小女孩头正、肩平、背直,胸离课桌一拳,眼离本子一尺,两臂平放桌上,左手按本,右手执笔。她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笔杆下端,距离笔尖约一寸,同时用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支住中指,笔杆握得松紧适度,笔杆上端稍稍向右偏,紧贴虎口上,与纸面约成45度角。这两幅图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姿势和书写的执笔方法,为今后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打好基础。
教学要求
1
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遵守纪律、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
教学准备:国旗、写有“马、牛、羊”字的卡片和有关国歌的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你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你长大后干什么?同桌讨论后教师指名说。同学们要实现理想,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很多同学都喜欢学校,学校就是一个乐园。播放《上学歌》让孩子们一起跟着唱。然后初步地认识语文书。
(1)直接利用语文书进行导入,然后带领孩子们认识语文书的封面,并认读“语文”两个汉字,这里的要求只要整体认识就行。
(2)我们又设计让孩子们充分翻看语文书,引导学生说说语文书上到底有些什么?你喜欢语文书吗?为什么?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3)告诉学生图文并茂的语文书是将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的爱护它。
(4)小组合作认识目录、页码、讨论一下怎样爱护语文书,在学生认识页码和目录的基础上,实践一下用目录去试着找找课文,
(5)让孩子点课文,教师来范读课文,在读的时候教师要入情、入境地去诵读课文,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去,用教师自身的语言魅力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
(6)再指导学生整体认识“年级、班级”这几个字,并在语文书上正确地写上自己的姓名,
2
学生初入学,对学校生活还不了解。四幅图画是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窗口,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
请同学们看第一幅图:
(1)这是什么地方?
(2)画面上有什么人?
(3)他们在做什么?
(4)他们可能在说些什么?
(5)请给第一幅图起个名字-------以“欢迎新同学”为主题。
3、教学注意事项:
(1)、观察后,可以请同学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每个人物的身份。如:“这是老师。这是新同学。这是新同学的妈妈。
(2)、通过自主观察图画,讲述画面内容,学生逐步了解学校生活,知道在课堂上要做些什么,该怎样去做。教师切忌用单纯的讲解,代替学生对画面的观察和感受。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入学第一天,猜一猜,小朋友见到老师应该说什么?老师会对小朋友说什么?教师切忌答案求同,只要意思正确,都要鼓励。
4.情境演练。创设情境演练,使入学教育形象化、具体化,落到实处。
(1)教师和学生一起模拟的相互问候;并告诉同学们每天第一次见面时见到老师都要向老师问好。老师可和同学共同模拟练习。
老师:清早,我在上学路上遇见了孔阳同学??
王洋(起立):老师早!
老师:孔阳,你早!
(老师继续创设情境,相遇的地点可以分别是学校门口、校园里、办公室前、教室里??同学志愿扮演老师和学生,互相问早、问好。)
5、联系学校实际。把观察图画和观察校园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了解:
(1)我们学校的旗杆设在哪里?
(2)我们怎样举行升旗仪式?
(6)我们学校有哪些专用教室,我们在那里上什么课?
(7)我们学校的操场在哪里,那里有哪些体育和游戏设施,课间、课后我们应该怎样在那里游戏、锻炼?
(8)图上还有一些同学在国旗下做什么?是怎样做的?你会做吗?通过观察图画,初步知道入学以后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去做。教师切忌用单纯的讲解,代替学生对画面的观察和感受。
6、进行模拟练习。
创设情境演练,使入学教育形象化、具体化,落到实处。
在引导学生观察国旗的同时向学生简述参加升旗仪式的要求,并播放一段国歌,师生共同模拟向国旗行注目礼。
7、课堂拓展:
让孩子展示自己的已有知识和技能,把幼儿园和生活中的学到的都展示出来,
(1)谁会讲故事、背古诗、猜谜语、写汉字、读拼音、说儿歌??
(2)告诉学生其实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这些本领,而且在生活和幼儿园中小朋友们已经学到了不少,
以此让学生知道语文学习的内容,消除与语文的陌生感,拉近与语文的关系。
(3)推选故事大王
8、小结本课学习情况,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第二课时
1、指名说说上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上学真好,学习语文真好,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先提问:我们班谁是识字大王?指导观察第二幅图
(1)同学们在上什么课?
(2)这些字你认识吗?
(3)谁愿意把“马、牛、羊”这些字贴在“马、牛、羊”图片的'下方?
(4)谁愿意把这些字读给大家听?
(5)你愿意把这些字教给大家吗?
3、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4、可以找出会读这些字的同学进入学习小组教给大家学习,让那些认识一些汉字的孩子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他们多认汉字的愿望。同时告诉不认识这些汉字的同学,学习汉字并不难,很快大家都会认识这些字,经过语文学习大家都能看书、写字。让所有的孩子都觉得学习语文很有意义,上语文课很有趣。
5、课堂小结: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第三课时
1、指名说说上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同学们会读书的姿势吗?请做给老师看一看。
3、教师表扬坐得好的同学。
4、指导观察第三幅图,引导学生说出:一位男同学正在读书。他的坐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直立略向外倾斜,眼睛和书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
5、请大家按以上要求做:坐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直立略向外倾斜,眼睛和书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同桌互相纠正。教师巡视指导。
6、请坐的好的同学做给大家看。
7、教师表扬坐的好的同学。
8、来到学校后你看到些什么?你最喜欢什么?然后,试着把眼中看到的甚至小脑袋里想到的都画下来,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教师在孩子们画的过程中和孩子们亲切地交谈,捕捉孩子们的闪光点,也可以帮助那些遇到有困难的需要帮助的孩子,借机了解一下整个班级的执笔姿势情况,看看对的有多少,不对的有多少,以便以后调整教学,发现不正确的姿势要及时纠正。
9、当大多数孩子完成作品后,让他们写上自己的名字,让他们一个个站起来说说自己画了什么?要求,如:用普通话去说,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想好了再说,说话要流畅????在孩子说的过程中我们也要留意一下班级中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是哪些同学,一般的是哪些,较弱的是哪些。
10、孩子说完后老师用简短的文字为他们写上主要内容,并且做适当的评价,评价要尊重孩子的个性,以鼓励为主。
11、同学们会写字的姿势和书写的执笔方法吗?请做给老师看一看。
12、教师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13、指导观察第四幅图,引导学生说出:第四幅图上,一位女同学正在写字。画面上,作业本平放,小女孩头正、肩平、背直,胸离课桌一拳,眼离本子一尺,两臂平放桌上,左手按本,右手执笔。她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笔杆下端,距离笔尖约一寸,同时用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支住中指,笔杆握得松紧适度,笔杆上端稍稍向右偏,紧贴虎口上,与纸面约成45度角。
14、请大家按以上要求做,看谁做得好?同桌互相纠正。教师巡视指导。
15、请做得好的同学做给大家看。
16、教师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17、总结:
同学们按这两幅图上学生的样子去做,可以使我们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姿势和书写的执笔方法,为今后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打好基础。
教学反思:
培养良好习惯。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但起步的训练十分重要,入学教育要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打好基础。如,观察第三、四幅图时,要指导学生认真看图,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同时要指导学生模仿图中人物练一练,教师逐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在此后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依然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对学生严格要求,随时提醒,及时纠正,常抓不懈。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品读人物的一系列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
2. 体验当时紧张的局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点线结合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主线,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等点,点面结合,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抓主线读书的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过程
一、背景展开,情感积淀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事件。
这节课,我们来品味这段发生在二战隐蔽战线上的故事。
二、想出妙招,保护蜡烛
1.伪装情报
2.方法是否万无一失,绝对安全?
危机降临了……
三、抓住细节,感悟形象
1.指名分段朗读3——7自然段,整体感受。
2.交流:感受紧张氛围。
3.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危机在一步步逼近:
怎么办?是生,还是死?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A.屈服——被奴役,任人摆布——不愿意
B.反抗——殊死搏斗,鱼死网破——被消灭
C.周旋——虚与委蛇,不断寻找转机——?
伯诺德母子是怎样做的呢?
4..默读课文3——7自然段,划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有关词句,想象他们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1) 默读课文学习。
2) 交流:
A.母亲化解危机;
B.危机再一次来临;
C.情况更加急迫;
D.再次化解危机。
5.小结并引申
四、悬念犹生,意味深长
1.“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蜡烛熄灭了,故事似乎结束又似乎未结束,危机真正过去了吗?德军会不会怀疑?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2.好的小说在结尾是“留有悬念”的。这个悬念会吸引着你不断思考、不断揣摩,继续阅读,而且是创造性的阅读……
五、作业:
故事戛然而止的时候,故事的`叙述者便由作者变成了“你、我、他”,我们可以一起来创造性地续写这精彩的故事。
续写《半截蜡烛》。
篇四:《打电话》教案
【教材简解】
《打电话》这篇课文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年轻人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却啰里啰唆聊了老半天,浪费了别人不少时间。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教学重点】
理解主要内容,学说相声,了解相声的语言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大意,学说相声。
2、抓住典型语句,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3.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幻灯片出示下列两组成语,让学生朗读。
啰里啰唆 废话连篇 拐弯抹角 婆婆妈妈 寡淡无味
简明扼要 斟字酌句 直截了当 言简意赅 风趣幽默
师:读了这两组成语,你有什么发现?如果有人和你谈话,你喜欢怎样的表达?为什么?
2.师:看来,说话得讲究艺术。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好几个有趣的人物。杨氏之子的风趣幽默,晏子的能言善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文--《打电话》,再次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板书课题:打电话。
二、检查预习,了解相声
1.师:读过课文了吗?文章里出现了几个不太常见的词语,你会读吗?
嗞嗞 呃 耗子 啰唆 嘚儿啷 甭
师:“嗞嗞”是象声词,“呃”是语气词,“耗子”是什么意思?
师:“甭”这个字最有意思,是个会意字。看到它。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吗?
2.师:老师也读了这篇课文,觉得它有点怪,跟我们以前的课文不一样!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
生:都是人物对话!文章的内容是一段相声。
3.师:听过相声吗?听过谁说的相声?对于相声这一种有趣的表演艺术,你有哪些了解呢?
师:相声是说唱艺术之一,起源于北京,流行全国各地。相声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幽默的艺术,运用说、学、逗、唱的技巧,逗观众开心,留给人们思考。从形式上看,相声可分为三种:一个人说的叫单口相声,俩人的叫对口相声,三人以及三人以上的叫群口相声。《打电话》就是一段对口相声。
4.师:这样的课文,老师以前从没上过,真有点犯难。请同学们给老师出点主意,我们该怎样学习这篇课文?
生熟读课文,练习说相声。
师:要说好相声,得熟悉剧本,知道这段相声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相声里有几个人?各自有什么特点?说话的时候是什么语气?什么表情?这样才能表演得到位。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段相声的大意。
三、浏览课文,概括大意
1.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
2.师:这段相声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一青年人打电话约他的未婚妻看戏,半分钟就可以讲明白的事,他却用了两个多小时。
师板书:半分钟 ?2个多小时。
【设计意图:文章的内容比较简单,采用浏览的方式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教师的板书简洁却并不简单,可以诱发学生的思考。】
四、批注重点,体会幽默
1.师:这青年人究竟怎么打电话的?他说话有什么特点?老师从课文中找到了两处,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幻灯片出示:
(1)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唆。
(2)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师:再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做批注的?对于第一句话,老师认为他是在兜圈子,直接告诉人家自己是谁不就可以了吗?何必让别人去猜第二句,老师在后面写上了四个字--“画蛇添足”,谁不知道未婚妻是女的呀!
2.师:请大家细读课文,把你印象最深、最有意思的话画下来,学着老师的样子,在后面做上简要的批注。
3.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都找到了非常有意思的句子,并写上了自己的体会。谁来把比的阅读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如下,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调整。
①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重复别人的话)
②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啰里啰唆)
③甲:不着了,我告诉你,歌剧,《刘三姐》,没看过吧?看看吧,好极了。腔美着呢,其中有一段我可喜欢了,就那段,小王,你现在不是没事嘛,你拿着电话,你注意,我给你学一学。你们几位等一会儿。小王,我现在开始学:唱山歌来……(婆婆妈妈)
④甲:没听见?还没吃饭呀?我给你准备吧。我买十二块饼干,我吃四块,给你留八块。(没话找话)
⑤甲:长安大剧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废话连篇)
4.师:你觉得这个打电话的年轻人怎样?你平时这样打过电话吗?
生:这个人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
师:他是在自己家煲电话粥吗?如果你是急着要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五、学说相声,感受乐趣
1.师:相声是用来表演的!如果我们像平时朗读课文那样读出来,就没有什么味道了。下面,老师找两位同学,来表演其中一小段。
师:他们俩说得怎么样?优点是什么?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2.师:下面,我们来听听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表演的相声选段。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人家为什么能表演得那么有意思?播放原相声选段。
3.师:刚才,我们听了大师的相声,你们从中学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说相声?
师:(待学生发言后进行概括)说相声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①吐字清晰,让观众听明白;
②轻松自然,适当添加“嗯”“噢”“啊”等语气词;
③适当使用儿化音,使之口语化,京味化;
④语气要夸张幽默,要有感染力。
4.师:下面,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同学们听听老师说得怎么样?
幻灯片出示下面两个句子,教师表演: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儿)吗?学习吗?(噢)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甲:嗯,京戏?不--对。嗯,评戏?不--对。越剧?哎!
5.师:明白了怎么说相声,相信大家能说得更好了。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同桌之间相互配合,说一段相声。待会儿,老师将选择表现优秀的同学表演给大家听。
6.优秀学生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六、总结特点,拓展延伸
1.师:本节课文,我们认识了一门新的语言艺术--相声,并学习表演了一段相声。让我们想一想: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要通俗,语言要口语化,让大家听得懂。
生:要高雅,要有教育意义,能留给人思考。
生:要幽默,听之让人发笑,思之回味无穷。
2.师:有名的相声艺术家很多,经典的相声剧也不少。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趣的相声说一说,还可以自己尝试着写相声剧本。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字词句训练,巩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
2. 积累名言、成语,帮助学生丰富语言,发展语言,理解自尊和尊重别的重要。
3. 读懂名人幽默故事,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教学重点:
巩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背诵名人名言。
教学准备:
把名言的内容用漫画表现出来。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练
(1) 形近字组词。
先分析例子了解偏旁部首的含义与组成词语的关系;默读、齐读形近字;说一说是怎样使用的?
(2) 访写句子。
反复朗读,感知句意。分析句子间的关系。访写句子。
2.日积月累。
(1) 老师范读,简单介绍人物。
(2) 放手让学生自读,读熟为止。
(3) 借助漫画理解名言。
(4) 练习背诵。
(5) 拓展: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关于自尊自强的名言。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1、 知识窗。
自读,互读,读后交流。
扩展:讲故事。
2、开心一刻。
a) 正确读一读。要有感情。
b) 议一议两人的话外之一是什么?
c) 编一编:把幽默改成短剧,适当加一些内容。
d) 演一演:先表演后展示。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文章随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时而记眼前之事,时而忆从前往事,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文章重点写了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而动人,令读者仿佛能依稀的看到文字的幕帘后面,闪烁着一双盈盈的泪眼,"童稚里充满了哀怨,纯真中蕴含了惆怅"。品味语言,体会父爱,感悟成长,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是教学难点。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学习重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2.了解作者林海音的.生平及创作情况,读小说《城南旧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播放歌曲《送别》,询问学生听完后有什么感觉?
歌曲用音乐的语言告诉学生这是一种离愁别绪,离别的惆怅和失去亲人的悲伤,人生的悲欢离合和失意怅惘尽在不言之中,而课文使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而已。只要学生领会到这层感情基调,就进行课文赏析了。
二、感知内容
1.文章写了哪些人?最主要的两个人物是谁?
2.速读课文,概括提炼文章内容。
⑴从英子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⑵从爸爸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①从英子的角度可以这样概括:本文主要记叙了英子参加毕业典礼时由眼前的的事物引发的回忆。
②从爸爸的角度可以这样概括:本文主要记叙了爸爸病床上的叮嘱;爸爸在六年前因英子赖床不起而惩罚她;爸爸爱花的故事;爸爸叫英子闯练而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爸爸去世。)
提示:
①同学们区别出写"眼前事"和"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从写"眼前事"的段落中(文章第1、30-32、35-38、54-68段)概括"以英子为角度"的内容;从写"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中(文章第2-29、33-34、39-53段)概括"以爸爸为角度"的内容,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②用"人物+事件"的思路逐一完成。
三、合作探究
1.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在文中有何含义?
一语双关,一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凋谢;
另一是象征特别爱花的父亲的离开人世。
2."花"在文中还有什么妙用?(主要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花"。)
3.请快速找出描写"花"的语句,思考:那为什么要选择"花"而不是别的作为主要线索?(以花开头、以花结尾,中间也都多次提到花--是因为父亲喜欢花,花让作者想到回忆起父亲,同时花也成了象征;二则以花来贯穿小说的始末,作为潜在的线索,这样可以做到事件交错而不凌乱。)
4.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饱含着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和无奈,同时也会引起读者深深的眷念之情。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感觉父爱。
第二课时
一、课文导入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二、研读赏析
1.我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爸爸,并说说理由。
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2.爸爸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从文中找出英子成长的事情或句子)
对成长的影响:历练中培养不怕困难,敢闯敢练的坚强性格.对自己负责,敢于承担家庭责任的品质.
英子具体表现为:学习非常用功,被选做代表为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从六年前的那一次后从不迟到。硬着头皮完成了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这件事。闻说爸爸去世而处乱不惊从容面对…
3.找出你最喜欢的情节并说说理由。或者是:"我还有能理解的是…"
四、体验反思
1.请学生当场仿写,并交流。
父爱是阳光,让我感到人间的温暖。
父爱是灯塔,照亮我前行的路。
父爱是…
2.说说自己和父亲(或其他亲人)之间的故事。然后推荐代表发言。
要求:叙述好自己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注意语言的感染力。表现你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
3.最后在《懂你》中结束课堂教学。
五、布置作业
与父亲交流,写一篇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
板书设计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父爱如山
热忱鼓励
严格要求
细心关爱
语文教案 篇6
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
2、请大家看屏幕: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3、请大家将书翻到167页,本文的作者是司马迁,谁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司马迁?
4、看大屏幕:《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将有疑问的`字词画在语文书上,我们共同解决。
6、好,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我们来了解一下生字词,谁能够将屏幕上的字词准确的念出来?
祝兹zī侯棘jí门彀goù弓弩nǔ按辔pèi徐行
作揖yī介胄zhu嗟jiē乎曩nang者
谁还有读不准的字音?
7、下面,老师来给大家范读一下课文,请同学们注意断句,进一步了解课文。
8、好,让我们共同来齐读课文,打起精神,高声朗读《周亚夫军细柳》。
9、下面请同学们依照课文注释,合作完成课文翻译。如果遇到本组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当然这里的难题指的是字词翻译方面。就派一名代表将问题写在黑板上,我们共同来解决。老师将黑板分为三部分,将问题写在对应的位置上,重复的不要写了。
10、好,我们来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1、(将实、虚词重点介绍)。为:动词wéi介词wèi
军:驻军军营将军
将以/下骑/送迎:将士们下马高接远送.以:连词,不译.
可得而犯耶?:岂能被侵犯呢?
12、同学们现在还有什么问题?还有什么地方不懂,请开诚布公的提出来,也许你的问题非常的有价值,可以帮助许多同学解决疑问。
13、同学们没有问题了,老师可有问题要问大家,检查一下大家掌握的情况。(大屏幕)
14、译文:请3位同学讲课文简述出来.
15、好,现在,我请同学将这个故事完整的讲给大家听,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故事更好听,人物更丰满。
16、最后皇上对周亚夫有一句评价,请同学们找出来,并做阐述。
17、"嗟呼,此真将军矣!"说说从哪里能够看出来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18、(为什么称之为"真将军"?)―――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
19、与此同时介绍正、侧面描写以及对比衬托的用法以及作用,总结周亚夫精神以及人格特点。---1、写罗敷的美,不从本身去写,而是从旁观者的眼中体现,我们说这种写法叫―――侧面描写;2、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历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20、总结:"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正是对周亚夫精神的充分概括。君子坦荡,有什么说什么,不阿谀奉承别人而取得富贵,不违反做人原则而取得地位。
21、同学们的分析非常的有见地,有思想,854的学生真是了不起啊!
22、周亚夫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使他管理的军队纪律严明,令行禁止,不因为权位比自己高的人的到来而改变军营规定。随时处于备战状态。现在,我们将思维的航班从20xx年前回溯到现实生活中,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现在让你当咱们班的班长,请你借鉴周亚夫的做人原则以及管理方法,谈谈你会怎样承担起班长的职责?怎样团结所有的同学、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呢?
23、总结:所以说,语文的魅力就在于此:我们学习古诗文,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古人优秀的品质来指导人生,让语文的精华为你人生画卷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能流畅、欢快的演唱歌曲。
2、用歌声及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欢快的情绪:创编歌曲。
【学习重点】感受音乐作品欢快的情绪。
【学习难点】用歌声及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欢快的情绪:创编歌曲。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幸福拍手歌》。(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有两个任务要完成,让老师帮大家读一下。
1、能流畅、欢快的演唱歌曲。
2、用歌声及动作表现欢快的情绪:创编歌曲。
三、出示自学指导(第一次)
要想学好歌曲,我们首先要学会歌曲的节奏,然后能按着节奏读歌词,请同学们齐读自学指导:
1、自己跟着歌曲伴奏,练习打节奏。(重点练习第三四句)
2、能按照节奏读这首歌的歌词。
(四分钟后比一比谁打的节奏和读的歌词准确、流畅。)
四、先学(第一次)
1、播放歌曲伴奏,学生自己打节奏。
2、踏着节奏练习读歌词。
五、后教(第一次)
(一)打节奏
1、齐打节奏。
2、抽查两名同学,从中发现问题,其他同学帮助解决问题。
3、分组展示打节奏。
(二)读歌词
1、抽查学生读歌词,从中发现问题,学生互助解决。
2、按照节奏齐读歌词。
【设计理念】本环节使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都有了初步的感知,在多次的聆听中对这段音乐有了完整的深刻的体验。
六、出示自学指导(第二次)
请同学们边听歌曲,边小声跟唱,五分钟后谁能准确、流畅的演唱歌曲。
七、先学(第二次)
老师播放歌曲,学生自己学唱,老师巡视,即时发现不会之处。
八、后教(第二次)
1、展示歌曲:比赛演唱(如:个人比、男女生比、小组比)
2、集体演唱。
【设计理念】这个环节中,学生对乐曲的感受是层层深入的,整个过程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孩子在快乐的.气氛中,自己完成整首歌的学习。
九、当堂训练
(一)创编歌曲
“同学们唱得真好,请你们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达自己幸福的情感与心情呢?”让我们自己当一回小小作词家,填空编一段歌词,然后用歌声及动作表现欢快的情绪,!五分钟后,我们看谁表现的最牛。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 ),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 ),
如果幸福就用行动把它表现出来吧,
让我们大家一起( )。
(二)自我展示
1、自由展示。(形式可以是:独唱、合唱等)
2、各组推选出最优秀的队员进行PK,选出最优秀的作词家。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对学生掌握歌曲的情况,进行检测、了解,同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从创作中获得自信、获得满足。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下课了,老师想在歌声中结束我们的这节音乐课好吗?记得,要配合我的歌声做动作: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点点头,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跟我走。
如果幸福的话一起说声再见吧,那么我们都一起说再见。
【教学总结】
这是一首节奏欢快的儿歌,它融歌唱性与动作性为一体,是训练学生节奏、节拍的经典型儿歌。在设计这首儿歌的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通过学会一段歌词,继而自己创编出其他的歌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学完第一段拍手的动作后,我问学生你们还能想出其他的动作吗,学生们各抒己见,想了很多动作。我引导学生把想出的动作一一唱出来。由于是学生自己想出的动作,学生唱起来是格外的带劲。教学过程比较轻松、愉快。唱完歌曲后,我又引入了一段视频,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边唱歌边表演动作,孩子们的欢快表情感染了学生,他们也跃跃欲试。我组织他们到了舞台中间,学生们围成一个圆圈,我引导他们边听音乐边做出“拍手、跺脚、拍肩、弯腰”的动作。学生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跳起了他们喜欢的舞蹈。教室里充满了学生们的欢歌笑语。
反思: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但也有几点不足之处:1、由于本节课设计的内容较多,每个环节进行的比较仓促,有一些细节没有来得及纠正。2、演唱的部分练习的还不够,应该对学生多指导几遍,让学生唱的更熟练些。3、课堂气氛相对较轻松,但个别学生有点太随便,应加强课堂纪律的教育。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
2.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3.学习本文运用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及虚实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展示课件《湘西风情》和《沈从文简介》)
2.端午节介绍
学生课前搜集,课上交流。
也称“端五节”,民间传统节日,节日期间,吃粽子,赛龙舟等。
二、课文诵读
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要求学生思考:课文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哪些风俗民情?
(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赛龙舟,追鸭子等。)
三、分析课文
1.整体感知
学生思考讨论: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
明确:端午日一天的时间顺序。
(2)写了哪几件事情?什么经过?
明确: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
2.分析第一部分
学生学习过程:独立思考——四人小组讨论——小组交流
(1)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端午日......看热闹) 写人们在河边观看赛龙舟。
第二层:(划船的事......种种情形)写赛前准备、赛手配置以及赛事盛况。
第三层:(凡是到最后) 领赏庆贺。
(2)第一层中三个“莫不”的作用。
莫不,即没有一个不的意思,是双重否定。强调端午日人人参与,无一缺漏,渲染当天热闹的气氛,为下文赛龙舟的热闹场面设置悬念。
(3)文章是如何渲染当天热闹的气氛的?
写全茶峒人到河边观看划船,三个“莫不”,侧面烘托出当时热闹的气氛。
(4)文章使用了哪些手法描写赛龙舟的盛况?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
动作描写——“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虚实结合:实写鼓手船手的协作,虚写即采用联想想象(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题四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1.检查背诵
2.检查上节课内容的接受情况
二、分析第二、三部分
1.找学生朗读这两部分课文
2.学生学习过程:独立思考——四人小组讨论——小组交流
思考讨论:(1)追鸭子活动设置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
(2)参与追鸭的人员有哪些?
军民。
(3)追鸭的场面及人们的心情如何?
喜庆气氛,热烈、欢腾。
(4)充分发挥想象,描绘追鸭的场面。
(5)体会第三部分的作用。
结构作用:总提两个竞赛,使文章很完整。
内容作用:表明端午日全民同乐的时间之久。
三、总结课文
1.主题思想
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描写赛龙舟和追赶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俗。
2.写作特色
(1)详略得当。
课文关于端午日民俗写的很多,如吃粽子等就没有提及。
两项竞赛作者详写龙舟竞渡,略写赶鸭竞赛。
(2)材料安排条理清晰。
全体总体上按时间顺序。
先写上午11点钟左右吃过午饭出城,再写赛船过后看追赶鸭子,最后交代这两种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3)注重渲染气氛,突出民乐。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关于自己故乡风俗的文章。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学会通过文字来表达感情。
2.学会正确选择材料写作文。
3.先想后写,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内心情感。
教学重点
怎样把事例写具体,通过事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谈我们的生活。
1.小组同学相互说一说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事情。
2.比一比,谁的生活最美好。
3.议论一下: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今天,我们就来写写我们的美好生活。
(板书:让生活更美好)
二、说说心动的活动。
出示:
微笑、诚信、梦想、创意
运动、集邮、旅行、种花
1.各小组的同学阅读课件上的词语,然后就自己喜欢的.一项活动谈一谈。
2.指名班内汇报。
梦想:让人奋进,为实现梦想不断努力。好好学习,超越自我,追求永不停步。
创意:美好的创意让生活变得充实、美好,充满诗意。
旅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迷人的风光,陶冶情操,开阔视野。
……
3.教师小结,评价。
三、写写选好的话题。
1.围绕上面课件上出示的话题写一篇习作。
2.温馨提示:
出示:
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件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
把这件事给你带来的快乐与美好写详细一些。
3.读读优秀的例文
(1)习作前,学生读一读这篇优秀的例文《诚信,让生活更美好》(课前已经发到学生手中)
出示:
诚信,让生活更美好
诚信就像一颗蜜糖,给你甜蜜;诚信就像一汪清泉,给你清凉;诚信就像一艘轮船,带你启程远航……在我心中,诚信是那么珍贵。
还记得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妈妈给了我10元钱,让我去买文具。于是,我兴高采烈地来到文具店里,只见文具店里的文具多得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当天文具店里的生意十分火爆。我看中了一支8元的钢笔,我刚给了钱,当老板要找我钱时,一个顾客又把老板喊了过去。不知是老板匆匆忙忙,还是把钱看错了,老板给了我10元。我心里想:别看是10元,对于大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我们小学生老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10元还可以买许多文具,但是我就变成一个不诚实的孩子了,可是不拿的话,到嘴的鸭子又飞走了。
于是,我颤抖着手接过了钱,拿到钱我马上塞进口袋里,便飞快地向门口冲去了。但没等我跑出门口,老板就把我叫住了。我一惊,心里就想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难道是老板发现多找我钱了。我一转身,老板笑着说:“小朋友,你忘拿钢笔了。”我这才想起来我走得太快忘记拿钢笔了。于是,我接过钢笔,我觉得这钢笔变得非常重,时间又像在和我作对,感觉过得非常慢,我才走了几分钟,就像走了几个小时。我终于接受不了良心的指责,于是,我又回到了文具店里,我向老板承认了错误,但没想到,老板非但没有怪我,反而夸我是一个诚实的孩子。这时我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我再也不用受良心的谴责了。
诚信是可贵的,拥有诚信的人是幸福的。让我们都拥有诚信,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2)读完后,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3)开始习作
四、分享伙伴的作品。
1.写完后,和附近的同学交换看一看。
2.互相批阅,提出自己的建议。
3.听同学建议,修改自己的作文。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从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体会小兄弟对风筝的痴迷、“我”对小兄弟进行精神虐杀的残忍以及为此而产生的痛悔和悲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时候读过一首短诗,作者已不记得,诗句却仍有印象:“又是一个隆冬天/相逢时不再是少年/跳橡皮筋的日子过去了/打雪仗只留下美好的记念。”是呀,童年总留给我们美好的记忆,尤其是童年时的游戏,更是美好之至。现在回想起来,那游戏的情景仿佛就浮现在眼前。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有自己所喜爱的游戏,一定还记得童年时游戏的情景。
现在,就请大家说说各自童年时玩游戏的往事吧。
(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风筝》,这篇文章写的是关于童年、关于游戏、关于风筝的往事。
(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
(先引导学生看课本前面的鲁迅像)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本文写于1925年1月24日,选自散文诗集《野草》。鲁迅先生写的回忆童年往事的作品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等。
(让学生补充介绍有关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资料,看谁了解的资料多。)
三、初读课文(教师不给任何提示)
四、交流感受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和感受,教师不作过多的点评,对学生的独特发现和感受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重点品读
(一)童年的游戏是美好的,放风筝更富有浪漫的情趣,然而在课文的开篇,作者却写道:“……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这究竟是为什么?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明确:(至少包括下面两点内容——1、童年时我曾无情的虐杀了小兄弟的“风筝梦”。2、人到中年,我才悟到“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我为当年的精神虐杀而痛悔,我想补过,但却不能。)
(二)品读第三段:文中“我”的小兄弟是那样喜爱风筝,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文中哪些描写表现了这点?
学生找出第三段中的相关语句,并作简要点评。
“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神态描写,显出小兄弟对风筝的向往和痴迷。
“惊呼”、“跳跃”——动作描写,显出小兄弟一门心思牵挂着那空中的风筝,对风筝的喜爱到了极点。
(三)品读第四段:
1、一生朗读第四段,然后大家填表完成练习二,了解叙述的各要素。
2、用心体会:小兄弟怀着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痴心迷恋着他的`风筝,可“我”这个作兄长的却无情地把这一切给虐杀了。
请同学们找出小兄弟制作风筝被我发现以及被我折断、踏扁风筝后的表现。
(关键词:惊惶、失色、瑟缩、绝望)
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类似小兄弟这样的经历,你能想像出小兄弟当时的感受吗?
(让学生想像小兄弟的感受或者说出自己的类似经历)
3、深入探究:在这一段中,小兄弟的表现写得极少,作者花了很多笔墨写“我”的发现、“我”的发现的满足、“我”的愤怒、“我”的暴行以及“我”的胜利和傲然。大家想一下: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呢?
(参考答案:突出小兄弟在兄长面前的弱小、无助、毫无抗争的力量,甚至没有抗争的意念,十分可怜。同时也极力渲染了“我”欺压子弟、虐杀精神的淫威。也正是小兄弟的毫无抗争和“我”的蛮横霸道,中年后“我”忆及此事时便更觉得对不住小兄弟,更觉得当年的虐杀是多么地凶残、无情和可憎,而当这种凶残和无情的精神虐杀无法补过的时候,便更觉得痛苦和悲哀。)
六、探究主旨:
回忆童年的往事带给作者的是无法把握的悲哀,那么,在这篇弥漫着浓浓的悲哀气息的散文中,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东西呢?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委派代表发表观点。学生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如:
——告诉我们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抒写作者为童年时的精神虐杀而产生的深深的痛苦、悲哀和忏悔。
——告诉我们,有些错误是永远无法补过的。
……
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就该肯定。教师还可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适当补充,点明本文的政治意义:作者童年时曾无情地虐杀了小兄弟天真烂漫的童心,中年时他才悟到这种精神虐杀是多么地残忍和不人道,他想补过,可是却没有了可补过的机会,于是他感到痛苦,感到无可把握的悲哀。正是这种童年的体验促使作者写下了这篇散文。同时,我们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个人的情怀往往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以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高度的敏感,察觉到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着封建教育、封建家长制对儿童天性的摧残和虐杀,因此他写下了这篇散文其实也是对封建教育、封建家长制的一种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七、学生质疑:
学生就本文自由质疑,问题不设定。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讨论或者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直接参与学生的讨论。
八、结束授课:
一只折断了翅骨的风筝,一段悲哀凄凉的忏悔。然而,一切的忏悔又有何意义呢?精神的创伤是难以愈合的,而背负着愧疚的心灵同样是不堪重负的。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取这个沉重而悲哀的教训吧,让我们永远怀着一颗民主、善良、高尚的心吧,唯其如此,那晴朗的空中才会永远飘扬着我们快乐的风筝。
附:板书设计
少时:折断风筝—————精神虐杀
中年:未能补过—————永恒悲哀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诗经教案10-22
语文关怀教案06-21
《语文园地》教案10-05
语文《检阅》教案11-07
语文翠鸟教案09-03
语文荷花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