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5-28 12:36:3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范文集锦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范文集锦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词,正确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继续练习通过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欣赏《拾穗》|了解19世纪农民的生活和劳动,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提升审美能力。

  3、理解:“弥散、埋头苦干、搜寻、描绘、联想、欣赏、逼真、切身”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在深入阅读、与同学交流后,对嗦摘录的重点词句进行补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图,欣赏,师介绍油画。

  2、学生观察,自己介绍画面,师强调观察的顺序。

  3、说说画面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4、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学习“穗”字,同时介绍作者。

  二、初读识字

  1、自读自己勾画的词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互相评价。

  3、请同学提醒大家,哪个字的哪些笔画容易错,共同记忆。

  学习多音字“落”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分组分段读课文,其他组认真听,看图,想想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描述的。

  2、引导学生概括每个段的内容,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总结写作和观察图画都应该有顺序)

  3、自读课文,提问,师引导学生怎么分类自己的问题,怎样处理分类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看图,作品主要表现的是什么?(人物还是景物?)

  3、透过人物作者要表达什么?请默读全文,用——勾出全文的中心句。

  4、齐读,理解“逼真”,过渡,作者是怎样通过画面和描述来表达这种情感的?我们来学习1——5段

  二、细读,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习作者的观察和写作方法

  1、师:拾穗是在一个什么季节?从哪里看出来是收获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人们的心情会怎样?这里的监工是干什么的?说明了什么?

  过渡:监工为下文的三个妇女的描述打下了伏笔,这三个妇女是怎么样拾穗的呢?让我们走进下文

  2、自读2-4段,用-----勾出画面上看到的内容,用﹏勾出作者通过画面推想的?

  3、学生回报自学情况。师板书学生的回报内容。

  4、知道学生体会。

  (1)、看第一位妇女,你觉得哪些词是重点?用⊿勾出来,说说从这些词中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2)、你还能想象到什么?(师总结:又看到的事物或人想到的相应的人或事物,这种想象叫联想。师板书:联想。)

  5、总结2、3、4自然段的学习。

  师;看到这样的画面,读着这样的语言,你会想到哪首诗?《悯农》齐背。

  6、引读:这就是19世纪——(学生读相应的句子

  (1)、为什么作者画得如此逼真?(联系上下文)

  (2)、齐读米勒的资料。(结合资料会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所以我们学习课文就是需要一些背景资料来辅助我们学习。)

  (3)、师:正因为米勒对农民的.生活有着切身的体会,所以——(学生读相应的句子)

  7、师引读:这幅画有——(学生读句子),画面本身是——(学生读相应的句子)

  8、看板书总结。(优秀的绘画作品总是能引发作者的联想与思考,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应认真观察,用心思考,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受美的熏陶,在描述美术作品时-描写任何一个场景,首先要有顺序,比如这篇文,先介绍画面背景,再刻画人物,其次,要在记叙时加入推测和想象,实际是对作品的理解。)

  并说说自己的收获。

  三、积累句式

  由于——————因此————————

  (1)、齐读句子,了解句子关系,以及句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关系

  (2)、这个句子换个关联词,可以换成什么?

  (3)、抽说,组织学生认真听,判断,评价。

  (4)、写下来

  (5)完善摘录笔记。

  教学反思:

  本文的重点是2-5段的内容,让学生了解19世纪农民的生活和劳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升审美能力。我的教学紧紧围绕着教学的重点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根据要求自己勾画句子,哪些是描写画面的,哪些是作者根据画面的推测,目的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勾画,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即在描写和欣赏绘画作品时要根据画面内容加上自己的推想,从而实现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四年级的学法指导有一条是:能指导学生自己勾出重点词句,然后品读重点词句,以及了解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勾画重点词句,并引导学生体会勾画重点词句的方法。凡是能体现中心的词句都是重点词句。通过教学我发现学生对重点词句的把握还是可以的,因而进一步让学生抓住这些词句,说说自己能从这些词句当中体会到什么。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理解词语,并体会他在文章中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渗透了理解词语方法的指导。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 学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2、 了解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人类一定能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

  教学重点、难点

  1、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2、 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作者简介:郑文光,生于1929年,科幻小说家,广东中山人,生于越南海防。1954年发表科学幻想小说《第2个月亮》,后即致力于科学幻想小说和科学普及读物写作。作品文字质朴流畅。故事构思新颖,人物形象生动。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思考:读了课文之后,请你说说宇宙里有些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宇宙里有恒星、行星、星云……

  2、 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21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11)说明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

  第二部分(12-20)介绍宇宙中的恒星系以及宇宙的运动,从而说明宇宙是运

  动的,是无穷无尽的。

  第三部分(21)说明宇宙是可以认识的。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有几个层次,概括层次大意。

  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 1、(1)开门见山,以亲切的口吻召唤读者,引出说明对象。

  2、(2-6)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

  3、(7-9)介绍恒星的其他情况。

  4、(10)介绍宇宙里的星云。

  5、(11)小结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

  阅读第2-6,思考文章怎样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的?

  明确:作者先总说恒星。将人们对恒星的感觉和恒星的实际情况加以对照,“火热的太阳”说明恒星发光发热的共性。然后突出介绍了恒星的一个共同特征:热度非常高。

  第2段的最后两句回到人的感觉上来,更使人觉得宇宙的奥秘无穷,激起人们探索的愿望。

  第3-5段运用了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恒星按体积、密度、温度、引力等方面加以说明。

  第6段是第二层的小结,作者用两个“全都是”总结了恒星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发光发热”的共同特征。

  阅读第7-9段,思考:作者介绍了恒星的哪些其他情况?

  明确:先说明恒星的附属天体——行星。作者从太阳拥有行星推测宇宙中别的恒星也会有行星饶着它们转。

  接着说明恒星间的距离。恒星间的距离本来是大得无法想象,作者却用假想的宇宙航行方式,列出数字,把它表述得很具体。

  然后说明恒星在宇宙中的位置。作者先极言恒星之大,接着说把它们放在宇宙空间里去,只不过是“大海里的小滴”,“也许还要小”,这就使读者对宇宙之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阅读第10段,思考:作者介绍宇宙里的星云,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

  星云的多,难于计算

  星云的组成:尘埃和气体

  宇宙里的星云 星云的位置:浮游在宇宙空间里

  星云的厚度:有的厚到几万亿公里

  星云的分类:亮星云、暗星云

  四、小结

  课文介绍宇宙里有些什么,从人们肉眼能看到的恒星写起,说到行星和星云,十分讲究说明顺序。

  五、布置作业

  1、 探究、练习一

  2、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炫目、灼热、茫无涯际、广漠、汹涌、稀薄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 学生阅读课文第12—20段,思考:第二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概括层意。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部分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12-14段):介绍太阳所在的银河系。

  第二层(15-17段):介绍银河系外的恒星系。

  第三层(18-19段):说明宇宙是运动的。

  第四层(20段):小结第二部分,“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

  (二)阅读第12-14段,思考:作者用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所在的银河系?

  明确:

  银河系是太阳所在的恒星系,太阳是一颗与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恒星,从银河系开始介绍是顺理成章。作者说明了组成银河系的星星的数目,用“铁饼”这个比喻说明银河系的整体形状,用“环”这个比喻说明从地球上看到的银河的形状并引述了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表现了人们丰富的想像,写出了宇宙之美,然后用巧妙的惊叹和设问,列出数字,用“一千万万”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点点”进行对比,说明宇宙的无穷无尽,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三)阅读第15-17段,思考:作者介绍银河系外的恒星系,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写的?

  明确:

  宇宙里像银河系一样的恒星系有千千万万个,不可能一一说到。作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肉眼能看到的仙女座里的一个恒星系这例,又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它距地球极其遥远,并进而说到每一个恒星系之大。然后说这样大的恒星系已经发现的虽然“数以亿计”,但“仍然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极小部分”,从而进一步突出宇宙的无穷无尽。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明确:

  这一段共两句话,前一句说明过去人类无法飞出地球去,尚且能认识星星的体积、温度、有什么元素、怎样运动,后一句由此推论,今天科技大大发展了,更有利于认识宇宙的奥秘。这样的结尾,给人以鼓舞,给人以信心。

  四、探究活动

  思考: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说明宇宙有些什么的?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A、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

  如,为了说明恒星的温度,作者列出数字:“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

  小恒星的“表面温度高达三万到五万摄氏度”。为了说明恒星的距离遥远,列出数字:“每秒钟能飞十六点七公里的宇宙飞船得走几万年”。

  B、作比较:用一般人可以感知和事物来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让人们凭直觉的经验,由已知认识未知。

  如:在说明有的恒星密度非常小时,拿它和地球上的空气以及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作比较。在说明有的恒星密度、引力极大时,用地球上成年人的体重、白金的重量经及人们能承受的压力作比较。

  C、用比喻: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喻体,这样可以使说明生动具体,有助于人们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如,用萤火虫比喻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说明星体给人的表象情况。用大海里的水滴作比喻,说明恒星在宇宙里所占空间极其微小,从而说明宇宙的辽阔。

  D、分类别:如,课文在说明恒星时,将恒星按体积分为大、小、中三类进行说明。在说明星云时,依据它们所在位置能否反射出光亮,分为亮星云、暗星云。

  E、举例子:如,说明恒星系时,先举银河系为例,说明组成恒星系的恒星数量、恒星系形状,以举出肉眼能看到的仙女座里的一个恒星系,通过介绍它距离我们那样遥远,说明宇宙的辽阔。

  以上这些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帮助读者具体地认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五、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

  思考:

  1、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年!(一“万万”就是一亿,为什么不说“一千亿”而说“一千万万”呢?)

  2、些星星里,想来会有不少不发光的行星绕着它们转吧。(去掉“想来”似乎并不影响句子的表达,文章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呢?)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1、用“万万”和用“亿”相比从语感上更能突出星星之多。2、“想来”表示一种推测语气,使说明显得更科学客观。

  六、小结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章简明生动地介绍了关于恒星和星云,恒星系等天文知识,说明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人们一定能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

  七、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课间作业设计。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用心倾听、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点拨引导法仿写法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运用生活体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仿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前,我们先来一次听力大比拼,看谁反映最快,看看大家是否是生活的有心人。

  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声音的存在,才会变得更加地丰富多彩,更加的生机勃勃。今天,我们将走进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到的》这篇课文,一起去感受那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

  二、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1、学生散读并圈划能表达作者思想的关键语句(议论性语句)。

  2、归纳主旨。

  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取了知识。愉快动听的声音,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则会使人痛苦。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在“听”中成长

  用心听,用心看,也用心想,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用心倾听

  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这是因为他在“听”的成长过程里,学会了选择和思考,他听进心里的声音,不仅“好听”,也是“有益的”——这些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乐趣。——学会选择与思考

  想想看,如果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已经无动于衷,必然也是一个“视而不见”的人了。当一个人丧失了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吗?——敞开心灵

  主旨归纳:我们要善听、乐听,在听中快乐地成长。

  三、品读语言,品味特色

  1、作者在描写声音时,运用了哪些手法?(着重声音描写方面)

  2、交流

  3、归纳语言特色,及其表达作用

  明确:

  特点一:运用修辞

  A、比喻: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B、拟人:赋予其人格,使其形象更生动。

  c、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使语言富有节奏感。

  特点二:运用问句: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

  特点三:运用拟声词: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特点四:运用多种感官角度:从多方面捕捉景物特征,使得被描写物的形象更丰满。

  特点五:运用第二人称:与读者直接对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

  小结:描写声音的基本方法:抓住声音的本质特征--以声写声巧用各种修辞--以形写声展开联想、想象,融入真情实感--以情写声

  四、知识拓展——仿写

  1、齐读1、2、3段

  2、展开联想和想象,仿照1-3段,用心品味,写一种生活中你所听到的细微、难以觉察的声音。

  (1)教师指导:观察(用心感受)+想象(设置情境)+语言(运用修辞,生动形象)=你一定会听见的

  仿写注意要点:格式、手法、描写性

  如有困难可作提示(机动)

  学生仿写内容提示:花开的声音、春笋破土的声音、蝴蝶煽动翅膀的声音、野花在风中跳舞的声音……

  (2)讨论交流

  五、总结

  作者用充满诗意的笔调为我们展示了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引领我们去倾听,去感受。声音可以怡情,可以益智,让我们伴随着声音一同成长,做生活的有心人吧,把你的耳朵叫醒,你一定会听见的。你的生活也将更加美好。

  让我们在金海心的《把耳朵叫醒》这首歌中结束这节课……

  六、作业布置(1、2任选一题)

  1、课文结尾处写了几种声音游戏,选择其中一种,试着把感觉记下来。

  2、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最令你感动的声音,试着把它记录下来。

  3、收集古代诗歌中描述声音的诗句。

  板书:

  写声方法。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品味语言,培养语感,提高审美情趣。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准备

  幻灯片,有关泰山的图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二、读诗,背诗

  作为一首古诗,在形式上有它特有的规律,在朗读方面,要在理解诗句意思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情感来进行朗读,读时注意诗的节奏的变化,要读出诗的韵味。

  参考节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读读讲讲问问

  分两步:先通过解题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后逐句诠释。

  整体感知。问: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按:这是仇兆鳌的说法,“极望”一语,学生不易理解,无妨改为“俯视”。

  逐句诠释(按:此诗非律诗,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

  “岱宗”两句。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无论从北或是从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极高极远。)

  “造化”两句。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远,是天地间英灵之气聚集的结果。)“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

  “荡胸”两句。大意已见注释。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两句。

  “会当”两句。绝顶,极顶,指玉皇顶。问: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全都看到)众山小”,这说明了什么?(这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故谓之虚景。)

  四、总结

  杜甫一生极为坎坷,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发生以后,他四方飘泊,居无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为家,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写于这动荡不安的生活之中。读过这首诗后,你对杜甫有怎样的认识?

  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注释的内容,从整体上感悟诗句的意思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各自的资料,来感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横亘于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眦”,眼框。“入”,收入眼里,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登上。“绝顶”,最高峰。“览”,俯视的意思。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

  这首诗层次清晰,形象鲜明,写景抒情,交相辉映,通篇写望而不著一个望字,含蓄蕴藉又自然开朗。始终在遣词炼句方面颇见功夫。

  板书设计

  远望

  近望

  望岳 凝望 惊叹、赞美、陶醉、豪迈

  愿望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二、教学重点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三、教学难点

  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看看狼和鹿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出示课题——18《狼和鹿》,齐读课题。

  师:下面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

  出示字词,学生认读

  重点:多音字

  dī

  pō

  提

  泊

  2.小组内识记

  3、教师小结:生字朋友都已经累了,回到课文中去了,在课文中,你还认识它们吗?我来考考你们。

  4、指名读。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狼和鹿》。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凯巴伯森林。

  二、精度课文(感受森林变化)

  1、这就是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凯巴勃森林,看了图片,谁来说说凯巴伯森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中是如何描写凯巴伯森林的?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直线画起来。

  2、指名读:“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师:“生机勃勃”什么意思?

  读好这个词。把它放入句子中再读读。

  读得真不错。

  要求小组读读(点小组的名字)

  3、师:这就是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经过25年后,凯巴伯森林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再次描写凯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指名读:“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读着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象?读到这些,你们有什么疑惑吗?

  三、深入探究(感受狼与鹿的变化)

  (一)狼的变化

  1、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到原因。

  点拨:原来,狼被大量捕杀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为什么要捕杀狼呢?谁能用书中的话回答?指名说。

  “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是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

  让我们再看看书上插图,它们瞪大着眼睛,四处张望,时不时提防狼的暗算。原来生活在这生机勃勃的森林里,除了快乐,还要时刻提防,真希望把这群狼消灭掉。鹿这样想,人们也这样想,于是他们拿起了枪,请小声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当地居民是怎样捕杀狼的?从这段文字里,你能读懂什么?

  交流:捕杀数量之多情景残忍。心情如何?重点指导朗读。(师:看着一条条生命倒在枪口下,你们感到愤怒吗?愤怒的同学站起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

  师:看着一条条生命倒在血泊之中,你们难过,悲伤吗?让我们用悲伤,难过的语气读一下这段话。)

  3、鹿没有了狼和其他天敌的威胁,凯巴伯森林一时间成了鹿的——自由王国。凯巴伯森林真的永远成了人们心中鹿的自由王国了吗?

  (二)鹿的变化

  1、鹿发生了什么变化?我请个同学来读读读第三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鹿在数量上有哪些变化?

  (板书:四千

  十万

  八千)

  2、为什么在数量上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请同学们再放声读一读想一想。

  3、师:原来是饥饿和疾病夺去了鹿的生命。谁能读好这段话?

  师: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感受一下鹿群的变化,男、女、齐读。

  四、对照感悟

  1、课文读到这里,想想狼被捕杀前后,凯巴伯森林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师:狼一只跟着一只倒在血泊中,美丽的森林随之被破坏,活泼可爱的鹿也陆续死去,留下一片苍凉和惨淡。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悲剧!

  2、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

  狼功臣行为和鹿的祸首行为是人们事先的'愿望吗?是人们做梦也没想到。

  点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彼此关系紧密。就像狼、鹿和凯巴伯森林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样,它们之间构成了一条条互相依存的链条,人们把它叫做生物链。生物链一旦被破坏,后果就不堪设想,终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3、师:昔日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凯巴伯大森林闹的如此悲凉,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呢?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正如同学们所说:生物间有一种平衡关系,就像一架天平,一头是狼,一头是鹿,如果没有外界干扰,它们始终保持平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平衡。(板画天平;板书生态平衡)

  如果一旦某一方遭到人为的破坏,就像狼被无止尽地杀死,天平必将倾斜甚至是倒塌,必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狼和鹿》这篇课文就是一幕惨痛的悲剧!这无疑给人类敲响了“保护生态平衡”的警钟!(板书:保护)

  5、“保护生态平衡”齐读,请同学们把这六个字永远记在心中!

  五、作业

  小组内制作手抄报关于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的都可以。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类生字9个,二类生字12个,并在准确书写的基础上逐渐达到写好、写快、写规范的目的。

  2.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或成语的意义。联系生活,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3.通过阅读,感受马所体现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感受马所体现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生字卡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激趣欣赏,导入新课。

  出示关于马的幻灯片,并由此提出问题。欣赏了这些关于马的精彩图片,结合平日你对马的了解,能说一说你眼中的马吗?可以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概括一下你心目中马的形象或特点吗?那么,课文又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马的世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马》吧!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分别画出9个一类字和12个二类字。

  (二)检查一、二类生字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读、齐读。

  2.学生领读课后词语。

  (三)学习一类字。

  1.学习生字。

  畜先查田字旁再查5画 上下结构

  ch 字义:禽兽,有时专指家养的兽类。

  组词:六畜(文中)、畜牲、家畜、幼畜、畜力

  x 字义:饲养组词:畜产、畜牧业

  素s 先查绞丝旁再查4画 上下结构

  字义:本色,白色;本来的;蔬菜类的食品(对荤菜说);平素,向来;古代指洁白的生绢。

  文中突出了马的朴实、朴素。

  组词:素丝、色素、毒素、因素、素菜、素来、素质、平素、素食、素日、素不相识、尺素

  扎先查扌旁再查1画左右结构

  zhā 字义:刺;驻扎;钻;基础牢固。

  组词:扎针、扎花、扎营、扎猛子、扎实、扎根、扎扎实实

  zh 字义:勉强支持组词:挣扎

  zā 字义:捆,缠束;把儿,捆儿。

  组词:扎辫子、扎腿、一扎线

  纵 zng 先查纟旁再查4画左右结构

  字义:放;放任,不加拘束;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连词,即使;竖,直,南北的`方向,跟横相反;〈方〉起皱纹。

  组词:纵虎归山、纵目四望、纵情歌唱、纵马、纵横驰骋、纵横交错、纵队、纵线

  演 yǎn 先查氵旁再查11画

  字义:把技艺当众表现出来;根据一件事理推广、发挥;演习,依照一定程式练习;不断变化。

  组词:演剧、演说、演义、演绎、演变、演进、眼花、演武、表演、演员、演出、演奏、演唱

  堂 tng 先查小字头再查8画 上下结构

  字义:正房,高大的屋子;专供某种用途的房屋;过去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表示同祖父的亲属关系。组词:堂屋、礼堂、令堂、殿堂、课堂、堂堂正正、大堂、过堂、堂兄弟、堂姐妹、堂皇、冠冕堂皇、富丽堂皇、相貌堂堂

  创 先查刂旁再查4画左右结构

  chung 字义:开始,开始做。

  组词:创办、创造、首创、创举、原创、创业

  chuāng字义:伤。组词:创伤、刀创、予以重创

  忠 zhōng 先查心字底再查4画上下结构

  字义:赤诚无私,诚心尽力。

  组词:忠诚、忠厚、忠贞不渝、忠实

  弦 xin 先查弓字旁再查5画左右结构

  字义:弓箭上发箭的绳状物;月亮半圆;数学名词;乐器上发声的线;钟表等的发条。

  组词:上弦、下弦、三弦、离弦、弦乐、弦切角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畜、素、演(注意不要少写演字中由上的一横)、创(注意人下的横折勾、竖弯钩的写法)的字形。

  作业:

  1.熟读课文。

  2.查找关于马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熟读文章,感悟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马》,让我们跟着作者,深入到文中去读、去感、去想,看看他眼中的马又是怎样的呢?

  理解课文:

  (一)整体感知。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些什么?

  按部分讲读。

  1.第一部分(1、2自然段)

  (1)指名读,指导读,齐读,讲读。

  (2)生活中,你还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人与马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2.第二部分(3自然段)

  小组学习,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向全班汇报,内容以马的诗、马的歌、马的传说为主。

  3.第三部分(4自然段)

  以读为主,注意读出歌颂、赞扬的语气。

  作业:

  1.书写生字。

  2.预习下一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拓展练习。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1、读一读。

  2、写一写。

  3、写一写六畜。

  4、填词语游戏。

  5、联系生活。

  6、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课外拓展。

  阅读课外有关动物的文章。

  例:冯骥才《珍珠鸟》;老舍《猫》、《麻雀》等。

  三、板书设计:

  省略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课前准备

  关于重点句的课件。

  A案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a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②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①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①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③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

  (4)交流反馈。

  (浙江省嵊州市城北小学 朱洋君)

  B案

  课前准备

  录音:夏日里的虫鸣声

  大自然的图片

  摘抄卡

  第一课时

  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夏日虫鸣的声音。

  交流:你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总能让人陶醉,走进去使人流连忘返。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步履慢步走进《草虫的村落》,去享受大自然为我们带来的乐趣吧!

  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语。

  找出来,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

  2.寻觅作者的踪迹。

  作者的目光分别到了哪里?(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静读课文,感受情趣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

  2.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是哪些?

  回归整体,提出疑问(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1.接读课文,简单评价。

  2.引导学生就课文各个方面提出问题。(能马上解决的相机解决,与后面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师作好记录,作为调整下堂课教学内容的依据。)

  [预设]:

  “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还看到了什么?

  作者怎么知道小虫在做什么,想什么呢?

  作者是怎么写得如此生动,有情有意的?

  ……

  第二课时

  回顾课文内容

  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

  品读课文,体会表达

  1.边读边画,解决第一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预设内容]:

  (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抓住“真想”“可惜”)

  把这种心思读出来。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

  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

  听录音──虫鸣,读句子。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出来。”

  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联系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

  (4)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

  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

  (小虫驻足痴望、“村民”熙熙攘攘往来、意味深长地对视、像南国的少女、交流、攀谈的投机……)

  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

  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

  3.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

  出示课文开头: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

  (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可以小组交流,讨论、总结)

  积累语言

  1.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卡上。

  2.交流摘抄卡,读给同学听。

  3.背诵摘抄的内容。

  4.提倡尽可能地在习作中用一用。

  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接读),尽情抒发“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的情趣。

  2.课文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3.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随堂落实“小练笔”)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过程:

  一、 创设课堂教学环境:

  由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激趣导入。荔枝是这样鲜美,很遗憾,今天我们不能品尝,可我们可以通过白居易为我们留下的《荔枝图序》来感受这人间美味。

  二、 出示板书:

  三、 荔枝外壳有瘤状突起,果肉色白多汁,味甜美。(摘自《学生辞海》)

  四、 板书课题:

  《荔枝图序》白居易

  看见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研究:

  (1) 序;

  (2) 白居易;

  (3) 教师讲述:顾况与白居易的故事。

  (4) 老师为什么知道得这么多呢?其实并不是老师记忆力强,老师只不过善于查资料。

  资料的来源:

  利用身边的`资料:课本、字典、课外书等;

  向同学借资料;

  查图书馆资料;

  五、 指导读课文: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的要求是:读通、读懂、读好。

  六、 学生读课文,抽学生点评。教师指导读课文的要求:咬准字音。

  七、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1) 结合课文下注释读,不懂的字问同学,还不懂的划下来师生共同讨论。

  (2) 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师生共同讨论: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赶快提出来,我们一起研究。

  (4) 大家都读懂了课文,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荔枝?

  (5) 学生点评。

  八、 讨论为什么他给大家介绍得这样清楚呢?为什么他介绍得这样形象呢?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按顺序; 讲方法.

  九、 设疑:大家反复读读,动动脑筋,有问题吗?

  十、 同学们都喜欢吃水果,你给大家介绍 一种你喜爱的水果吧。

  十一、 总结:

  今天大家品尝了鲜美的荔枝,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学会了怎样读书,还懂得向别人介绍事物要按顺序:讲方法,别人才能很清楚,印象才会深刻。但愿这对你今后的学习和交往有所帮助。谢谢大家!

  附:板书设计

  《荔枝图序》 (唐 白居易)

  身边的、朋友的、图书馆的

  读书步骤:读通、读懂、读好

  一 日

  二 日

  三 日

  形 叶 花 实 朵 核 壳 膜 瓤 汁

  整体 局部 外 内 按顺序

  打比方 讲方法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树教案12-11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优秀教案01-25

【热】语文的教案01-24

语文的教案【精】01-24

《小学语文》教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