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5-25 08:03:0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语文教案模板锦集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语文教案模板锦集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复习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身边事例的介绍,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长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联系社会背景,来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方法。

  2、通过私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复习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培养他们家庭责任感。

  教学难点 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教学挂图等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 学 流 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1) 绰号(chuo4) 庶祖母(shu4)

  吹笙(sheng3) 摹画(mo2) 眼翳(yi4)

  舔去(tian3) 侮辱(wu3)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1、学生注音。

  2、学生查词典注释。

  导入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学生通过了解作者,初步感知课文。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子路背米》记叙了子路小时候为了父母而到远方借米,克服困难把米背回家的故事,表现了他孝敬父母,不怕吃苦的优秀品质。通过名人的生活小事,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接受一次深刻的传统美德教育。

  设计理念:

  “快乐读书屋”所谓“快乐”,就是让学生读得有兴趣,读得有收获。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培养活宝独立阅读的能力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中感悟课文内容,并拓展阅读范围。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子路背米》这个感人的故事,使学生受到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美德。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代、沉、疼”等9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背、似”。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体现子路有孝心的语句。

  2、学习子路从小孝敬父母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子路背米的课件、生字卡、米袋。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现场调查,导入新课。

  1、上课之前啊,老师要做个小调查,你们愿意成为我调查的对象吗?

  我们用举手的方式来统计一下平时有多少人帮父母做过家务?谁愿说说帮父母做家务的原因?

  2、古时候啊,有个叫子路的孩子非常孝敬父母,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屋》。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板书:子路背米)

  (以问题引导,激发学生读的欲望,同时让学生潜意识地感知语文来源于生活,适用于生活,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自由读文,自主感知。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多音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

  2、同桌互读课文,读后进行自评和互评,看读的是否正确、流利。

  3、看文前提示,轻声读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在全班交流读书收获,先在组内说说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再指生来说说。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使学生粗短课文大意,了解主要内容,并通过读感知文中不认识的字,且能把句子读通顺。)

  三、结合插图,深读感悟。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通过观察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艰辛)

  2、既然背米这么累,这么苦,子路为什么还要坚持去那么远的地方去借米呢?引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读出子路背米的决心和勇气。

  3、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感受子路背米的`艰辛。

  (1)由学生找出描写子路背米艰辛的语句,用“——”画出来。

  (2)指名读画出来的句子,并说说是怎样理解的。

  (3)背上自己的书包当米袋,想象读。读出子路不辞艰辛,不畏伤痛的孝心。

  (4)抓住重点词语相机指导读,如:磨破、扎出了血、小山似的、沉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用朗读更好地表现出来。

  4、自主合作,读演结合。

  分小组练读,表演子路背米的经过,注意加入对话、表情、动作等。

  (通过学生看图、各种形式的读和相互交流,不断加深对文本的感悟,使学生体会子路从小孝敬父母的优秀品质,从而受到美德教育。)

  5、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你觉得子路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孝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回归整体,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四、合作识字,快乐检查。

  1、同桌合作,互读互听,巩固识字。

  2、对于自己记得不牢的字,从文中找出来,再多读几遍。

  3、出示字卡,学生抢读。

  (在学生反复读书后,检查落实识字任务,体现了自主识字。)

  五、走出文本,拓展延伸。

  1、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今后打算怎么做?

  2、续编故事:引导学生想象子路回家后和父母的对话,看谁编的最精彩。

  (1)自由练说。

  (2)同桌之间分角色表演对话。

  (3)指名表演子路回家后与父母对话的情形。

  3、打开《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注意版)》,阅读《君子一言》一文,略读后回答文后的问题。

  (此环节深化美德教育主题,超越文本,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和想象能力,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子路背米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字、词、句训练,巩固对同音字的运用,对比喻句的掌握。

  2. 积累以“理解”为题的名人名言,帮助学生丰富语言,发展语言,学会理解别人。

  3. 掌握常用的礼貌用语、学会运用。

  4. 学会制作贺卡,为亲人、朋友送上祝福。

  教学重、难点

  1. 恰当地使用比喻句。

  2. 在学习、生活中与人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制作贺卡的`纸、笔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练

  1、了解比喻句式的特点,仿写这样的句子。

  1)先让学生反复读例句,自主发现比喻句式的特点。

  2)模仿书上的句式写句子。全班交流。

  3)教师再举出几个例句让学生练习感受。

  2、同音字辨析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可适当做组词的扩展练习。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读自悟。

  2)指名读,师生评议,教师适当指导。

  3)在小组内检查朗读。

  4)练习指导背诵。

  5)全班交流自己知道的关于“理解”的名人、谚语、警句、成语等。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知识窗。

  1、阅读前,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知道哪些礼貌用语,是否经常运用。

  2、再让学生自由阅读。

  3、让学生之间体会人与人相互尊重的快乐,并在小组合作表演中练习使用。

  二、大家一起来。

 1、安排在第二课时。

  2、课前布置活动要求,使学生从材料到创意都做好充分准备。

  3、制作前阅读短文,明确做贺卡的意义。

  先交流创意

  再开始制作。

  在课后送出贺卡,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关爱别人的快乐。

语文教案 篇4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讲关于牛顿的“苹果落地”的故事,引出新课.

  2.教师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引出本课内容,如:先讲“咕咚”这个故事,让大家初步有个印象,再讲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内容.

  1.教师泛读,学生听朗读技巧并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并对照生字表,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词,并朗读熟练.

  3.检查自读情况,可以展开赛读,教师指导学生读错的字音和句子,初步让学生了解朗读课文的技巧.

  4.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教学.

  1.教师重点指导读准下面几个字的`读音:“熟”是翘舌音,“咚、命、领”是后鼻音.“野”是整体认读音节的字.

  2.本课生字较少,识记时,可以发挥小组互助学习的优势,让学生根据偏旁、结合字义记忆字形.“吓”是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

  3.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象”和“家”是形近字.“羊”是独体字,写的时候注意整体结构,要美观,注意写字姿势.

  4.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巩固识字.

  (1)同学之间相互考考生字是否认识.

  (2)游戏巩固: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选择几个,分组进行组词比赛,哪组组词多,哪组获胜.

  四、理解课文.

  1.初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咕咚”.一个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课下熟读课文内容,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课件)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初步掌握了《咕咚》这篇课文的内容,认识了一些新字,新词,初步了解了“咕咚”其实是一个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板书设计】

  20咕咚

  咕咚——声音

  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赏析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掌握融情于景与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

  学习重点

  学会从意象、意境的分析和重要句子的理解等方面来鉴赏诗歌。

  学习目标

  1、诵读提示:

  整体语调:缓慢、低沉的。

  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使听者能品出此中情味。后一层直抒胸臆,“名岂”二句中上句为宾,下句为主--诗人后半生漂泊四方,居无定所,正是因“休官”之故,要读出压抑感。这两句可以不按“义群”读,仍读作:“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最后两句形象地概括了诗人的后半生生活,要缓缓读出,有自伤漂泊之意。

  2、背景分析:

  “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导学、导思

  赏析诗歌

  (一)内容分析

  1.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四句写了怎样的景?后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情?

  首四句写

  。后四句

  2.首联描写旅夜处境,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和意境?

  首联点明 。一个孤舟夜泊的旅夜,岸上细草微风,江上一叶孤舟,诗人依岸而宿,就舟而居,融情于景,营造了一个凄凉孤寂的.意境。这是作者孤独感伤之情的外化。

  3.颔联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你认为这两句写景的诗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和作用?

  其实这两句诗是 ,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

  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命运简直可以听凭大自然的摆布。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无光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悲从中来,悲愤难抑,悲愤之情跃然纸上。

  4.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立意至为含蓄,含蓄表现在哪里?

  这是 。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说“应”当,本是不应当,这就表现出诗人

  诗人是胸存块垒,不吐不快,却又不能直吐出来,只能采用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

  5.尾联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请简要分析。

  诗人运用了 手法表现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诗人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 ,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 诗人孤单与渺小的身世。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照应 ,对比鲜明,比喻贴切。

  (二)艺术手法

  在艺术技巧上,突出的一点是 。前面写景,写宜于表达诗人情感的景物;后者抒情,不是抽象地抒情,而是在抒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风格沉郁、感情激越,形象鲜明、境界宏阔,表现出诗人“老来渐于诗律细”的艺术成就。

  导练

  ⑴前两联写景,诗人抓住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⑵怎样理解“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⑶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诗经教案10-22

语文翠鸟教案09-03

语文关怀教案06-21

语文《检阅》教案11-07

《语文园地》教案10-05

语文树教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