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教案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在老师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意义,沟通加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五朵花、小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受
1、出示情境图,读懂图意。
2、模仿做一做,边说边做。
3、指名说一说一共有几支铅笔。
4、集体交流数“一共有几支铅笔的方法”鼓励学生认真倾听、清楚表达。
二、实物操作
1、出示熊猫图,说说图上讲的.是什么故事?
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球,一共有几只熊猫?
2、用学具代替熊猫摆一摆,数一数。
3、和同桌说一说后集体交流,鼓励孩子认真倾听。
三、符号表达
1、小结:这两个数学故事可以用算式表示出来。出示算式:2+2=5
2、思考: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3、教师介绍加号、等号、算式的读法。
4、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5、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境可以用这个算式表示。
6、写一写算式。
7、摆一摆、算一算。说说加法算式在图中表示的意义。
四、巩固应用
1、一共有多少?
引导学生完整说图意,重点说出“又开来一辆”“又飞来一只”
2、说一说。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1+4=5来表示?
(2)观察情境图,交流书中呈现的实例。
(3)让学生结合不同情境解释算式的意义。
(4)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算式。
3、小结。这些问题都可以用加法算式来表示。
4、练一练,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全班交流。
五、总结,布置实践作业:在家里说说加法问题,并把算式记下来。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数的整除复习(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册)。
教学目标:
1.掌握自然数的分类和关系,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网络。
2.理解概念并能正确运用概念。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区别整除和除尽、互质和质数、分解质因数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不同。
教学方法:
边总结边练习(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确定研究对象自然数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数的整除知识(板书:数的`整除)
你知道的数有哪些?我们研究数的整除时,这里的数是指什么数?(板书:自然数)
二、研究自然数的分类
1.提问: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
生:按照能否被2整除,可以把自然数分成奇数和偶数;按照约数的个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1、质数和合数。(板书:奇数 偶数 1 质数 合数)
2.提问:你能说说什么叫奇数、偶数?什么叫质数、合数?质数和合数有什么关系?
(板书:分解质因数 质因数)
3.练习:判断对错
(1)自然数可以分成质数和合数。 ( )
(2)质数都是奇数,合数都是偶数。( )
(3)两个质数的乘积一定是奇数。 ( )
(4)把15分解质因数是35=15,3和5叫质因数。 ( )
三、研究自然数的关系
(一)整除关系
1.提问:两个自然数之间会存在哪些关系?(板书:整除 互质)
2.什么叫整除?(引出约数、倍数)(板书:约数 倍数)
它和除尽有什么区别?(板书:除尽)
约数、倍数表示的是数吗?(板书:关系)
公约数、公倍数表示什么?(板书: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连续进位与退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等。
一、回顾旧知。
昨天我们学习了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们来复习一下。出示
592+109= 615-457=
让学生同位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而后指名起来说算法。
二、自主练习
1.第3题:计算并验算。
2.第4题
(1)说题意,你做这道题时是怎么想的?
(2)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3.第5题。
(1)先说一说题中告诉我们的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然后再解决。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
4.第6题:找规则,填一填。
5.第7题:数学游戏。
6.第8题:谁摘的松果?连一连
让学生独立去完成,汇报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7.第9题
要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入口到珍禽馆共有几条路?分别是哪几条?
8.第10题
做题时先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解决问题,并提出问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觉得对你有什么帮助呢?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
2.基本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导入 :讲新课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这些都是什么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教师:平面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立体图形.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
1.出示墨水盒、粉笔盒等实物.
教师提问:谁说说这些物体与平面图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占有一定的空间)
2.教师明确: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它们的形状叫做立体图形.
(板书立体图形)
3.在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立体图形?
4.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学例1.
1.面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 长方体有6个面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面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棱
学生实际操作:
①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
(教师明确: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
②数一数,长方体有几条棱?(12条棱)
③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相对的`棱的长度是相等的)
3.顶点
教师:请同学们拿起长方体的盒子或实物,用手摸一模三条棱相交的地方.
教师明确:3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提问:一个长方体一共有多少个顶点?(8个)
4.特征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可能其中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副标题#e#
5.画法
把一个长方体放在桌面上观察一下,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
那么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呢?(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例2.
1.出示长方体框架,提问: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按照相对的棱进行分组)
分成几组?(3组)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不等)
2.教师小结:在一个长方体中,有3组棱,每组棱互相平行,并且长度相等.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实际测量:分不同角度测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
(测量数据应该不同)
教师强调: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下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随堂练习.
1.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2.填表.
3.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
(1)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形状都是长方体.
(2)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3)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4)长方体相对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五、布置作业 .
1.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说出下图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
(1)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2)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3)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4)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略)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复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会求组合图形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 会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3. 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合理的分割、添补,平移。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合理分割、添补、平移。
教学设计:
一、复习
(一)(出示图形)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二)怎样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 )×( ); 正方形的面积=( )×( );
(三)标上条件,看图计算:(单位:厘米)
二、新授
1. 把复习部分的两个图形合并,这样的由几个基本图形合成的图形就是组合图形。
2. 出示课件,儿童游乐场有多大?
3. 我们可以怎样计算呢?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4. 交流、总结:(把分割的想法用虚线画出来)
方法一:(左右分)3×5+3×5=30(平方米)或3×5×2=30(平方米)
方法二:(上下分)3×2+8×3=30(平方米)
方法三:(添补)8×5—2×5=30(平方米)
方法四:(平移)3×(8+2)=30(平方米)
(个别同学,指出平移有特殊要求,数据要吻合)
(如果学生出现分割成多块的情况,在肯定的基础上要求比较方法,得到最优的.方法。)
5. 小结:哪种方法最简单?根据条件合理的选择分割的方法。分割的图形要根据给出的条件,分割的图形尽量的少,计算也方便。
三、巩固练习
有多种计算方法,正确的给予肯定。
⑴小胖家的客厅要铺地板,需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最简单的方法: 5×8+2×3 =40+6 =46(平方米)
⑵阳光小区要新建一个花园,需要铺多少大小的草皮?
最简单的方法: 25 ×20—9×10 =500—90 =410(平方米)
四、总结
学习了这个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要和大家分享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授
1、阅读P122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5(课本99页)
一家大型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让学生独立完成?
4、看课本98页内容。读一读,什么是纳税?什么是税率?
三、练习
1、巩固练习:练习三十二第4题。(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
2、依据第5题,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方向意识。
3、经历探究辨别方向的过程,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正确描述方向
对教学重难点突破的阐述:
借助太阳从东边升起这个生活经验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辨别图片上的四个方向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太阳升起位置的观察,辨别实际生活中的.四个方向。
预习提纲: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师:谁会背诵《悯农》这首诗?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农民伯伯很辛苦,我们要珍惜粮食。
出示情境图,谁能给同学们讲个故事?
二、解决问题、精讲点拨:
师:第一幅图,你怎么看出来是早晨?
生:公鸡开始打鸣。
生:太阳刚刚升起。
师:太阳从哪边升起?
师:第二幅图你能看出是什么时间吗?
这是太阳在哪个方向?
师:第三幅图到了什么时间?
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太阳要落山了,他在跟我们说“再见”。
师:太阳在哪个方向落山?用手指一下。
师:第四幅图到了什么时间?
师:北极星指向什么方向?用手指一下。
刚才我们通过四幅图认识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谁能用这四个方向再讲一遍故事?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类化练习:老师这里有四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东西南北,谁能把这四张卡片正确的贴在我们教室的墙上?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
农夫的一天
——方向的认识
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北极星指向北方。
第14课时自主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分秒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一分能干什么的时间活动,体验1分的长短。
2 知道1分等于60秒。
3 培养时间观念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感受1分的长短,建立1分概念。
教学难点:
估计1分有多长。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老师特意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想看吗?(想)
学生观看一分《猫和老鼠》动画片
2.师:你来猜一猜这段动画片大约有多长时间呢?(学生自由猜)你想知道到底是多长时间吗?(想)就是一分。
3.那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和一分交朋友,好吗?(好)(板书课题)
二、实践感知。
1.师: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分的时间有多长?
(听一分钟表声)
你对一分又有什么感受了呢?(感觉时间太长了)
2.(出示钟表)那你对钟表有多少了解呢?(学生自由说)
师:那一根针是秒针?你觉得秒针有什么特点呢?(最细最长走得最快的)
对钟表你还知道些什么?
3.师:仔细观察,看钟面发生了什么变化?(秒针走一个小格)
再来观察,秒针又走过了几秒呢?(3秒,5秒)为什么呢?(因为秒针走了3个小格)
4.师:可以拍一次手记住一秒(拍一声),跟老师一起来一次(一起拍一声).
你还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记住一秒?(学生介绍,全班体验)
5.分与秒有没有关系呢?就请小朋友跟着钟面上秒针的走动一起来数一数,看看你会发现些什么?(课件演示秒针转一圈)
你发现什么了吗?(找2-3名学生说,教师演示课件)(板书:1分=60秒)
三、活动体验.
1.师:1分的时间究竟能干些什么呢?(板书:能干什么)
你来猜一猜1分的时间能干些什么呢?跟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吧.(学生小组讨论)
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呢?(学生汇报试猜)
2.给你1分的`时间你想做点什么呢?(学生自由谈)
其他同学把你的学具袋拿出来,选择一件你自己喜欢做的事,看谁的动作快.
给你们1分的时间,看看你们在1分的时间里做一件事能完成多少?(学生动手做,教师记时)
3.时间到了,给你的朋友说一说你在1分里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同学之间交流)
谁愿意给大家说说?(学生汇报,4-5名)
4.你现在对1分又有什么新的体会了呢?(感到一分能做的事很多)
四、实践拓展.
1.估一分.
师:如果我们没有钟表,你想用什么方法来估计1分有多长呢?(指名3-4名学生)
屏幕上有一个计时器,一会你趴在桌子上,用你的方法估计到了1分,就抬起头来,看谁估计的最接近1分.(课件计时,学生估计)
师:谁来说一说,你睁开眼睛时,计时器上显示的时间是多少?
2.估两分.
师:来听一段音乐,请你边听边估计这段音乐大约有几分?(放音乐学生估计)
想好了吗?大约有几分呢?(指名3-4名学生汇报)
其他同学呢?想说得就大声地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吧!
实际上就是两分。
3.师:你们知道吗?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1分还能做许多许多的事,老师课前收集了一些资料。(课件播放资料,师介绍)
4.师:这节课就只剩下最后的1分了, 刘 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关于时间的礼物,你想得到它吗?(师读时间名言)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11-04
小学数学教案08-29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7-24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12-30
【热】小学数学教案12-30
小学数学教案【荐】12-30
小学数学教案【精】12-30
【精】小学数学教案12-30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