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19 19:15:1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语文教案汇编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语文教案汇编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 通过学习故事唤起学生对相同经历的回忆,使学生懂得应该爱护鸟类并理解亲情的伟大。

  2、 可结合课文练习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 继续学习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故事唤起学生对相同经历的回忆,使学生懂得应该爱护鸟类并理解亲情的伟大。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学习了《翠鸟》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对小鸟产生了更加深厚的喜爱之情,如果你发现树上有一只可爱的小鸟,它的妈妈正好出去觅食了,你会怎样做呢?

  揭示《一只小鸟》

  二、 感知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小鸟、老鸟、小朋友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 学习字词

  1、 同桌合作,读通课文。主要把生字和生僻字读准。

  2、 抽学生分别读课文8个自然段,并说说每段主要写了什么?

  (注意抓住要点:谁或什么在哪儿或什么时间干什么)

  3、 认读生字词,读准:

  zhī mǎn mì qīng dàn diē yǎng

  树枝丰满觅食倾听掸子跌了下来仰望

  cháo ling xián xì zhōu jiū

  鸟巢翎毛衔着缝隙啁啾

  多音字:弹dàn(子弹)tán弹琴

  4、 注意字形:觅字的爪字头的写法

  仰字没有一撇

  5、 学生记住字形,当场听写。

  6、 给生字组词。

  四、 练习巩固:

  抄写生字词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读课题,导入 新课

  二、 你认为这是一直怎样的小鸟?为什么?

  1、 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学生讨论

  2、 交流反馈:

  一只幼小的`小鸟:它的羽毛还未丰满,不能远飞,每天只能在巢里啁啾。

  一只快乐的有父母保护的小鸟: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她们都觉得非常快乐。

  一只可爱的小鸟:它的脑袋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树枝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

  3、 练习朗读读出小鸟的可爱和快乐,读出画面的和谐美。

  三、 鸟妈妈、鸟爸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读课文3-6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抓住重点句理解: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

  四、 孩子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哪里看出来的?

  体会孩子们喜爱小鸟但又伤害了小鸟的行为。

  读课文7、8自然段,想象:小鸟消失后,孩子们的心情怎样/他们会怎么想?

  (使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喜爱。)

  过了十年,一切有了什么变化?

  五、 回读课文,升华情感

  有感情地读课文,说说自己读完课文后的感想。

  六、 想象练说

  那只小鸟后来怎样了?同桌互相练说,然后抽学生上台说。

  板书设计 : 一只

  快乐 可爱唱歌

  跌下来流血

  歌声永远消失

  教学后记:

  以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为线索指导全文的教学。学生能回答出这是一只可爱的小鸟这是一只可怜的小鸟这是一只幸福的小鸟,抓住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你为什么这样认为的?让学生去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学生很快就能把握住文章的重点内容。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重点】

  学习重点应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园”。即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这一部分。只有深刻体味到在“百草园”这个自由广阔的天地里能够享受到无穷乐趣这一点,才能进一步理解“三味书屋”单调、沉闷、枯燥的生活是怎样束缚和摧残着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的。

  【教学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3、理解结尾的话。

  4、理解行文中叙述口吻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2、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3、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学习方法】

  朗读法、感悟、品味、交流。

  【课前准备】

  1、读准“读一读”中的字音。

  2、自看并理解注释中的词语。

  3、阅读课文,质疑。

  4、思考:探究与练习。

  【课堂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学生已学过回忆鲁迅的作品《一面》,可以用提问回忆的方法回顾已学过的有关鲁迅的知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2、导语:

  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里面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感情,阅读时要细心品味;文章写景状物、叙事写人真切具体,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

  三、学习文章结构

  1、提问: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讨论并归纳: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从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提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

  ⑴百草园:从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⑵三味书屋:从“出门向东”到完。

  ⑶过渡段:第9自然段。

  3、提问: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讨论并归纳: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四、学习景物描写

  1、提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讨论并归纳:(老师提示引导并归纳)

  ⑴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⑵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

  形:肥胖、高大、臃肿、小球。

  声:长吟、弹琴。

  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鸣蝉。

  秋景:蟋蟀的叫。

  ⑶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再由高到地写动物;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

  (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确是儿童的乐园。

  2、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写景的妙处。

  五、学习民间故事和冬天的百草园

  1、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的是什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可让学生简要复述和评论这个故事。

  2、问: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讨论并归纳: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下面一段写的是什么?

  写的是冬天的百草园。

  4、冬天的百草园最有趣的是什么事?

  5、捕鸟。

  6、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讨论并归纳: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六、小结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七、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段。

  2、“百草园”里,作者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是“学校生活”。“三味书屋”直接写了“学校生活”。试预习“三味书屋”部分,分别找出两部分中“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并加以对比,结合完成文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二、阅读课文过渡段和三味书屋部分

  1、学生齐读过渡段。

  2、问:“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讨论并归纳: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3、问:“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讨论并归纳: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

  4、问: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问:第二部分一开始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讨论并归纳:先生很“和蔼”。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5、问: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

  讨论并归纳: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至于这种态度是否正确,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学生没提出也可不讨论。)

  6、问:“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7、问:你认为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有那些地方写得有趣味?

  学生自由发言,不求统一,合理就行。主要让学生理解把握课文内容。

  8、问:从作者的记叙和描写中,你觉得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讨论,有理就行。

  9、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让学生讨论“研讨与练习”:一题的3小题)

  三、小结

  全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表现了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乐的生活。

  四、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2、自主检测。

  第三课时

  一、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讨论课文中的问题

  二、订正作业

  三、自主检测上的课外练习

  要求:当堂练习,集体评讲。

  四、积累

  鲁迅先生刻“早”字的故事。

  五、作业

  你知道鲁迅先生的经历吗,请同学们查找课外资料,写一篇介绍鲁迅先生的练笔,下节课上课时给大家介绍。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会写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三、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提供展示台,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春雨的词语、诗句,师归结,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①、自学生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②、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②、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针对课文内容质疑。

  3、出示生字,认读生字,重点检查并纠正以下字的读音:品尝播种血脉

  4、指导学生记住以下生字的字形:沟蹄滑密撒播乳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课文通过对春雨的声音、春雨唤醒春天、催发种子的描写,说明无私的春雨给人们带来了美好、和谐、生机和希望,表现了对春雨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指导写字。重点指导:

  推:左、中、右三部分布局要合理,右边的四画不要写成三画。

  密:下部的“山”不要写成“虫”。

  五、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小结:

  同学们,春雨到底有多美,美在哪,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3、预习: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说春天美在哪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齐读课题。

  1、进一步理解课题:

  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该怎么读题呢?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

  2、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

  1、回忆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

  (2)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

  (3)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4)抓住“推、挤”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

  出示文字: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1)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2)想象: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

  4、朗读声音美部分。

  (板书:声音美)

  (二)、感受描写春雨形象美的内容。

  1、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读一读,说一说。2、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春雨的样子。

  (板书:样子美)

  (三)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的内容:

  1、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人们赞美春雨还有什么原因?

  2、出示儿歌:《春雨》。读一读,感受万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儿歌中的种子、花朵、麦苗和春雨有什么关系呢?

  4、如果你就是春雨,听了生灵们渴望你到来的心声,你会怎么做的?

  (板书:精神美)

  (四)、齐读最后一段,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

  1、谁能结合板书说说春雨美在哪?

  2、总结写法:

  文章着重写了春雨的声音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音的世界,以后写文时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录描写声音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瀑布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叠、喻、屏”3个生字,会写“瀑、滩”等7个生字,掌握“瀑布、重叠、涌上、岸滩、衬着”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背诵课文;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写法的好处;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描写的意境。

  三、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瀑布?你们在哪儿见过瀑布,是什么样的?

  2、书中描写的瀑布又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自学情况。叠(提醒学生:中间是秃宝盖,要写在横中线上)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2)提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析结构复杂的字的字形,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2、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新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3、小结: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牢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词,并把好词语记下来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三、读文质疑,理清顺序。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瀑布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了解主要内容。(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2、练习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诗。

  (3)、小结:把诗读熟,试着背一背。

  四、指导写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新词放入词语花篮中。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

  3、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检查旧知,引入新课:

  1、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交流抄写的语句。

  二、自学思考:

  1、出示要求:

  (1)默读全诗,思考:哪些诗句是写瀑布声音的?哪些诗句是描写瀑布样子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去欣赏瀑布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自学讨论:

  3、班内交流。

  三、重点研读问题:

  1、瀑布声音的特点。

  (1)、指名读这一节诗。

  (2)、出示文字:

  瀑布的声音,好像(),又像()。思考: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瀑布声势浩大,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朗读、齐读。

  2、远望瀑布的样子。

  (1)、自由读有关诗句。

  (2)、从“忽然一转”这几个字中,你能想到作者刚才是在瀑布的哪一面听到声音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背面听声音大,现在转到正面声音就更大了,感受到瀑布的声势巨大,一定雄伟壮观。)

  (3)、“啊”字该怎么读呢?为什么这么读,或从他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4)、瀑布什么样,作者是怎么打比方的?为什么先说没法比喻?又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5)、读出情感(指名读、领读、齐读等方式展示)。

  3、近看瀑布的样子。

  (1)、指名读这一小节。

  (2)、“仰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站在山脚下仰望?(用诗句中的语句回答)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什么?

  (3)、为什么把瀑布比成“珍珠的屏”?

  (4)、为什么说被风吹过的瀑布如烟、如雾、如尘?

  (如烟:轻柔飘逸,弥漫如雾:白茫茫一片,朦朦胧胧如尘:纷纷扬扬的落下。)

  (5)、赛读,读出美感。

  四、总结全文,体会情感。

  1、归纳板书,深入体会。

  2、根据板书提示,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五、作业:

  1、用“好像……又像”说一句话,再写下来。

  2、背诵全诗,整理《我的采集本》,继续丰富内容。

  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惠、崇、欲”等几个字;会写“晓、鸭、芦、怜”等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的字、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两首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这两首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导学生对诗歌中不理解的地方质疑,整体感知诗歌。

  三、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理解《惠崇〈春江晓景〉》。

  教学过程: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小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明确:不是,是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游园不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作者简介:

  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诗人,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

  2、释诗题:

  ①、齐读诗题。

  ②、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

  (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③、释“园”、“不值”。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区分“园”古今含义)

  古:唐宋时期富人多有私人花园,供自家观赏,因而指私人花园。

  今:公园,公开供人们游玩的场地。

  “不值”:没有遇到要访的人。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插图。

  春季的一天,诗人望着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兴致勃勃,想去朋友家的园子里畅游一番,欣赏园中春景,于是便乘兴前往。到了朋友的住处,在园子门外看到了什么?(请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2、学生汇报。

  3、诗人是怎样写下自己看到的景象?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4、哪些诗句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请生读诗句。

  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及诗歌的内容。

  5、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质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指“大概”、“可能”。

  怜:爱惜。

  6、汇报小结。

  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四、读诗句,悟诗情。

  1、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诗人虽然未能进园观赏,但春天的勃勃生机依然到处可见,一枝露出墙头的红杏使诗人联想到满园繁花似锦的春色。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愉快、高兴、陶醉、赞美)

  2、指导感情朗读。

  你们能读出这种感情吗?请生读、齐读。

  3、指导背诵课文。

  你们也仿照诗人来到园子门外,看到这美丽的春景时,你又是如何情不自禁地吟咏出这首诗歌的。(根据板书,加入动作)

  五、总结全文,齐背诵课文。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读一读、背一背其他写春天的'古诗。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

  3、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默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三、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童年生活中经历过的感受最深的事是什么?(指名说)那同学们想看看在北方农村作者的童年生活和他的家乡是怎样的吗?好,我们一起走进文中,和作者分享他的童年生活的快乐。

  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

  1、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想想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介绍阅读方法。

  教师帮助学生小结并提供一些阅读方法。

  (1)读:抓住文章主要的内容读。

  (2)画:画出文章重点词语。

  (3)思:思考不懂的问题,思考课文为什么这么写。

  (4)议:和同学交流看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自学的收获。

  1、做柳笛带来的欢乐。

  (1)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2)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

  (3)自由读,指名读。

  2、吹柳笛带来的欢乐。

  (1)课文通过以下几点体现欢乐之情的: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

  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我们的样子

  (2)边读边说自己从中怎么体会到这份欢乐之情的。

  (3)小组合作读。(分3个方面读)

  (4)出示文字:

  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

  ①、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点:春天无处不在,柳笛吹出的歌声正是那藏在柳树枝叶里春天的歌声。是孩子们用吹柳笛的办法让人们听到这美妙的歌声。从中可以看出故乡的柳笛美、故乡的孩子聪明、可爱。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②、自己读读这段话,感受这份情感。

  3、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

  摘榆钱:

  ①、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②、思考: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③、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五、回读全文,讨论解决:

  为什么开头写柳树、榆树的样子?与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有什么联系?

  六、总结全文,谈收获。

  (1)、情感体验: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2)如何学习略读课文:

  初读,了解大意——自学生字,提出不懂问题——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决不懂问题,感悟重点语句——积累好词佳句。

  七、作业:

  1、积累好词佳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语文百花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旁和“束”旁的由来和含义,会区分“束”和“”两个部分,会区别这个偏旁组成的字。

  2、会用比喻、排比句式说句子;能积累成语及名句;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围绕“花的世界”写一段话,培养观察能力。

  3、通过语文大课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健康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围绕“花的世界”写一段话,培养观察能力。

  三、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语海畅游。

  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畅游语海,先看有趣的汉字。

  1、认识“”旁和“束”旁,说说它的由来。

  2、读有“束”旁和“”旁的字。

  3、说一说怎样从字的含义上区分“束”和“”旁的字。

  导语:我们再看看下面的句子。

  1、通过读语句,比较下面句子的区别。

  第二句比第一句形象生动,可以让我们知道声音好听的程度,水花飞舞的具体样子,使人如临其境。

  2、体会比喻、排比句的好处。

  3、用带点词语说一句话。

  4、师生评价说的句子。

  二、积少成多。

  1、读读词语,发现这些词语都有什么特点?

  2、这些成语什么意思?能用来描写春天的哪些特点?

  3、还知道哪些带有“春”字的词语,说一说,再积累下来。

  4、把诗句读一读,说说意思,再背下来。

  5、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古诗、名句,再积累下来。

  三、阅读平台。

  1、自由读这段话,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

  2、带着课文问题默读这段话,自己试着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和同学交流看法。

  4、能为这篇短文画插图吗?请四人上黑板上画,其余人在书上画。

  5、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评价画得怎样,为什么这么画?

  (1)评价不要脱离课文内容,要边读边体会重点语句,谈自己感悟到什么了?

  (2)你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6、句式练习:

  夏天的风应该是蓝色的,因为夏天天气炎热,浅蓝色看起来很凉爽。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改写这句话。把“秋天”这句话也改写成“因为……所以”的句式。

  7、品读全文。可以运用自由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

  8、积累文中好的词语、句子。

  四、作业:

  1、积累词语名句。

  2、背诵诗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习作。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

  二、交流收集的资料:

  1、你看到了什么花,请说说你的观察感受。(要求学生介绍花名、花的姿态、形状、颜色、长势等)

  2、还可以把有关花的花期、用途等资料做介绍。

  三、出示图片,指导写文。

  1、出示图片:

  迎春花桃花月季樱花玉兰花等

  2、指导写文。怎么介绍这些花呢?

  迎春花:

  (1)出示文字在“迎春花”图片的下边。

  (2)读描写迎春的例段。想想这段话是怎么介绍的?(从形、色、姿态几方面介绍的。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的。)

  桃花:

  (1)出示文字在桃花图片下,读例段。

  (2)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3)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桃花的?花名传说、用途、生长地、生长期、花期)

  3、小结介绍花的角度:

  (1)可以从花的颜色、形状、姿态、气味等几方面写。

  (2)可以从花的传说、花的学名、花的生长地、生长期、花期、用途等方面介绍。

  (3)还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写。

  (4)赞美花:

  从花的特点谈如耐旱等。从花的精神、花的用途、它带给人的启示等方面赞美。

  4、怎么写

  (1)有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局部又是从上到下的顺序安排的。

  (2)运用多种写法。

  (3)小结: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使人像看到了花一样,带着喜爱之情写,表达自己对花的喜爱之情。

  四、作业:

  围绕“花”写一段话,写好后和同学交流并修改。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妈妈”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一篇自渎课文。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妈妈的爱无时不在身边,懂得回报母亲无私的爱。进而增进母子亲情。

  《妈妈的爱》是本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饱含深情的小诗,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细节,表现了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是一篇意义很强的课文。

  二、学情分析:

  本首诗里所描绘的生活细节几乎发生在每个学生的家庭,每个学生都经历过,正因为司空见惯,成长中的孩子反而容易忽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讨论,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生活在深深的母爱之中。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情,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及本课特点,制定目标如下:

  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0个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阅读中独立识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妈妈平日的爱,懂得要尊重关心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四、重点与难点:

  体会诗歌的感情,有感情朗读。

  五、设计理念:

  凭借教材把浓浓的亲情传递给学生,让孩子留意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体会妈妈的爱。,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朗读,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字词,受感染。让他们在感兴趣,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六、教学准备:

  磁带《世上只有妈妈好》;生字、词卡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切入课文

  谁愿意介绍自己的妈妈?

  说到妈妈,老师看出你们很自豪,今天我带来一首赞颂妈妈的歌,一起来听听,会的同学可以一起唱。

  正如各种所唱,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我们从小到大,妈妈付出了很多心血,这就是妈妈的爱,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妈妈的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

  同桌合用一本书,相互检查正音。

  通过指名读、开火车、擂台赛等方式检查识字情况。

  指名分节读课文,说说诗歌中把妈妈的爱比做什么?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整体感知内容。

  默读这首诗,然后说一说读后你想到了什么?

  同学们说得真好,你想怎样学这首诗?

  就按你们说的方法来学习,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学。

  集体交流后,学生汇报。

  你最喜欢哪一小节,为什么喜欢她?

  在学生汇报时重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理解妈妈的爱为什么是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

  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联系实际,赞美母爱

  同学们,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妈妈的爱还是什么?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从那里感受到妈妈的爱了?妈妈是怎样爱你的?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深情地朗诵这首儿歌,能背得背下来。

  3、把你对妈妈的赞扬像书上那样写成一首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教案 篇5

  单元要点分析

  文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非常丰富多彩,家庭生活是其中的一部分。青少年的许多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对家庭生活最熟悉,感受最深。阅读这个单元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同学们会感到亲切有趣,容易理解。

  一般说来,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的角度,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么组织运用的,这样才能达到把握全文的目的。学习这个单元的文章,也是如此。不过可以把认读文字、语句作为重点。要求注意辨字形、正字音、释词义。能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理解比较复杂的长句的意思。养成字斟句酌、细心研读的好习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勾画和积累关键性语句。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预习提示、书下注释中的词语的读音和意义,教师和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补充。

  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的写法。

  3、学习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写法。

  二、能力训练点:

  1、 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2、 提高朗读能力。

  3、 指导学生学习做读书摘要。

  三、德育渗透点:

  《金黄的大斗笠》是一篇写景散文,充满着诗情画意,教学时,主要通过朗读,从图画中看故事,体会姐弟俩天真活泼的可爱形象及它们之间的情意。《散步》是一篇散文,感情基调是欢愉、深沉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祖孙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金黄的大斗笠)

  明确目标

  1、 扫除文字障碍,加强朗读训练。

  2、 学习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写法。

  3、 体会姐弟之间的深厚情谊。

  一、预习:默读课文完成下面各题

  1、弄懂下列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依偎 妩媚 粗犷 小心翼翼 潇洒

  揽 涟漪 分歧 悠闲

  2、解释下列词语:

  ① 柔和:本课指温和而不强烈。

  ② 看管:本课指照管。

  ③ 翘:一头儿向上仰起。教师备注

  ④ 偶尔:本课指间或、有时候。

  ⑤ 雨帘:雨点密密麻麻,景象像帘子遮住一样。

  ⑥ 生气:本课指生命力,活力。

  ⑦ 分歧:(思想、意识)不一致、有差别。

  ⑧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排。

  二、解题

  这篇写景散文,描绘了一幅充满欢乐、纯真的风雨童趣图。文题中“金黄”一词不仅说明大斗笠是这幅风雨童趣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也暗示了姐弟俩金子般纯真的童心。金黄的大斗笠就像临时搭成的避雨的小房子,遮住了姐姐、弟弟和一只可爱的小山羊。文题中的一个“大”字充满了无限的童趣。另外,文题也是这幅风雨图中所点染的故事的线索。根据这一线索作者描述了姐姐冒雨给在山坡放羊的弟弟送斗笠和姐弟俩在斗笠下避雨的欢乐情景,表现了少年生活的快乐和姐弟间纯真的情谊。

  三、正课

  (一)1、学生朗读。在朗读中继续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教师范读。

  (二)课文分析:

  1、 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如此分段的`根据。

  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出了“雨前—雨中—雨后”三幅美丽的图画。

  第一部份:雨前(开头——“小山羊在田埂上悠闲地啃着青草”)

  教师备注

  蓝天——溜来一团乌云

  雨前: 庄稼——卷来道道浪头 春山放羊图

  男孩——挥着树枝,看管着小羊

  第二部分:雨中(从“风来啦!”到“看看下面遮着什么”)

  提问:作者在第二部分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风雨图,这幅风雨图贮满了生活的欢乐、纯真的童心,这幅栩栩如生的风雨图是由几幅图画构成的呢?(三幅图画)

  庄稼叶子——翻过背 小山羊——毛弄乱

  第一幅图 小男孩——汗珠被吹干 乌云——挤下了雨 风小雨稀

  风小雨稀 雨——又粗又亮的线线,能数得清

  风——抱住、用力、摇得叶子哗哗响

  第二幅图 雨——向小男孩跑来 风疾雨急

  风疾雨急 小男孩——很急,光着脚丫跑得噼哩啪啦

  雨中: 姐姐——带着斗笠 雨——洗洗斗笠

  风——想掀开斗笠

  风雨交加: 第三幅图 斗笠下——姐弟避雨

  风雨交加 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

  温馨春意 露出一条滚圆的胳膊 形美 姐姐聪慧

  姐弟亲情 洗刷四只并排的光脚

  遮着小山羊的咩咩声 声美 弟弟天真

  遮着姐第的嬉嬉笑声

  第三部分:从“金黄的大斗笠下还遮着笑”到结束。

  斗笠——向蘑菇——那么美

  雨后: 阳光——照着它 天晴美景图

  雨水——润着它 教师备注

  达 标 测 试

  一、选词填空:

  1、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 (跑、走、溜、逃)来一团乌云。

  2、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 刮、卷、吹、冲)来的一道道浪头。

  3、小山羊在田埂上悠闲的 (啃、吃、嚼)着青草。

  4、那边,露出一条 (摸、拉、抱、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

  二、填空:

  1、 第一个风雨镜头的特点是

  2、 第二个风雨镜头的特点是

  3、 第三个风雨镜头的特点是

  4、 斗笠像个

  小 结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充满诗情画意,可当散文诗看,但作者没有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在写景中甸染了故事。将人物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加以描写,写出了聪慧的姐姐识风雨、爱弟弟,调皮的弟弟特天真、爱姐姐,表现了少年活泼欢快的生活情趣。

  补 充 练 习一、 课内补充练习:见练习册。

  二、 课外补充练习:见练习册。

  课后教学总结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2.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激趣解题同学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影进入了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博物馆,准备划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画。当他的刀划破玻璃的时候,四周便响起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立即赶来,把这个小偷给抓住了。同学们一定会奇怪地问: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这是一种新型玻璃。(板书:新型玻璃)

  二、新授

  (一)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划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2.给生字按结构分类归纳。

  3.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型、罪、恙、炎、调、促、粘、阻、踪、付、店、废。”

  (1)熟字换偏旁识字。如识记“浅”:“线”去掉“纟”换上“氵”;“粘”:“战”去掉“戈”换上“米”;“调”:“绸”去掉“纟”换上“讠”。

  (2)编顺口溜:两“火”“炎”。

  (3)编谜语。一“心”咬掉羊尾巴。(恙)

  (二)词语解释

  1.提出不懂的词,学生相互解答。

  2.查字典,理解词义。

  安然无恙:形容很平安,没有受到损害。

  报警:一般指报告紧急情况。本课指发出紧急信号。是动词。

  警报:发出的表示有危险的信号。是名词。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自动窗帘”——就是指变色玻璃。

  “问世”——是指著作等出版跟读者见面。文中的'“问世”指“吸热玻璃”早就生产出来和用户见面了。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认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作用。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思考: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

  特点:玻璃中夹一层金属丝网。丝网接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

  作用:防盗。

  (2)在学生理解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思考:“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用途?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自由读)

  (“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3)思考:这句话中用了几个“可以”说明了什么?

  (这句话用了3个“可以”一个“也可以”,说明“夹丝网防盗玻璃”用途很广泛。)

  (4)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你能用“……可以……,……可以……,……可以……,

  也可以……。”说一句话吗?

  例如:铅笔的用途可广了,老师可以用它备课,学生可以用它写作业,工程师可以用它设计图纸,画家也可以用它勾画蓝图。

  2.第二段讲的是“夹丝玻璃。”

  特点:非常坚硬,受击安然无恙,碎了藕断丝连。

  作用:高层建筑采用,保证安全。

  3.第三段讲的是“变色玻璃”。

  特点:反射阳光,改变颜色。

  作用:调节室内光线。

  4.第四段讲吸热玻璃。

  特点:使房间冬暖夏凉。

  作用:阻挡强光和冷气。

  5.第五段讲“吸音玻璃。”

  特点:消除噪音。

  作用:闹市临街建筑物采用,减少噪音。

  6.齐读第六段。

  思考:第六段主要讲的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主要说新型玻璃在现代化建筑中的重要作用及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这段有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

  7.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用笔画下来。(出示课件)

  (1)夹丝网防盗玻璃;

  (2)夹丝玻璃;

  (3)变色玻璃;

  (4)吸热玻璃;

  (5)吸音玻璃。

  8.讨论 课文使用了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在文中找出一种,并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语文教案 篇7

  [三维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识记字词。

  2.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觉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2.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诵读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及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是戊戌变法的领导人之一。作为政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大家并不陌生,但作为一个文人,学者的梁启超又会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重温他的精彩演讲,去感受他的独特之处。

  二、作者及梁任公简介

  1.梁实秋

  原名梁治华,散文家、文学评价家、翻译家。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2.梁启超

  请同学读注释①的相关介绍,教师补充。

  学生明确:梁启超是广东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1895年同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反对袁世凯。这是梁启超作为活跃政治家的一面;他曾经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小说”“小说界革命”,早年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代表性作品《少年中国说》,晚年在清华著书立说,合编为《饮冰室合集》这是他作为学者的一面。

  三、板书本课字词

  戊戌 wùxū 叱咤zhà 莅lì临 迥jiǒng异

  精悍hàn 激亢kàng 箜篌kōnghóng 蓟 jì

  四、具体研习课文

  1.提问:梁启超的演讲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可以从课文中找出原句。)

  明确:深刻印象。

  点拨:第一段和第八、九段。让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并用线划出。(“过去也有不少显官,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2.思考: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先生却能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提示:梁任公先生演讲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教师整理归纳后板书。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

  演讲特点

  声音 -----沉着有力,宏亮激亢

  内容 -----丰富有趣

  表情 -----感情丰富,成为表演

  3.通过对梁任公深坑特点的分析,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点拨:让人难以忘怀的老师,更是一位出色的学者,他其貌不扬,却潇潇自信,他学识渊博,文采飞扬,却严谨谦虚,他感情丰富,又不乏幽默睿智。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外在(身材、外貌衣着)-----平凡普通

  人物特点

  内在(步履、风神)

  神态:生动有趣(谦逊、自负)

  语言:幽默、旁征博引

  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明确: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有文采,有学问,有热心肠的学者。

  4.讨论:梁启超的形象在文中如何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确: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的性格。

  5.作者为了反映梁任公忘情的表演,列举了哪些事例?

  点拨:孔尚任《桃花扇》-----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

  教师补充:我们听这样一个人的演讲,不仅是感动,更多的是景仰与敬佩、爱戴。因为他那颗真性情,炽热的爱国心是不变的!

  五、课堂总结

  他有一篇《少年中国说》,同学们一定很熟吧。学生齐读此段,来感受梁启超的豪情。

  小黑板出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 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六、布置作业

  梁实秋先生给我们展示了一次精彩的演讲。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哪位老师的一节课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笔描述出来。

  [板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

  演讲

  (特点)

  声音 -----沉着有力,宏亮激亢

  内容 -----丰富有趣

  表情 -----感情丰富,成为表演

  肖像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外在(身材、外貌衣着)-----平凡普通

  人物

  (特点)

  内在(步履、风神)

  神态:生动有趣(谦逊、自负)

  语言:幽默、旁征博引

  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默写成语“起死回生、田忌赛马、完璧归赵”;拓展了解其比喻义。

  2、 梳理复述这三课文时分别关注的重点,了解为什么关注点各不相同,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描写的特点抓重点复述。

  3、 练习复述成语典故,在复述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默写成语:起死回生、田忌赛马、完璧归赵,利用表格对这三课的进行梳理。

  1、 这几课我们学了三个故事,积累了三个词语。请大家在表格的第一列默写三个词语(起死回生、田忌赛马、完璧归赵)

  2、出示三个成语

  “忌”和“璧”最容易写错(出示这两个字)老师在检查作业时发现经常有同学写错,请同学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 “忌”是个形声字,心里有所顾忌,上面是个“己”,个“心”。(书空)

  (2)“璧” “玉”字,因为“璧”是一种玉器。

  汉字中有不少字义和形紧密结合,了解意思,就不容易写错。

  3、读好三个词语。

  4、这三个词语就是11、12、13课的课题,(出示:课题) 作为课题,这样写有问题吗?(出示《 》)单独做题目,后面没有文章,千万不要忘记《 》。

  5、这是三个著名的历史故事,通过学习,我们也了解了三个著名人物。交流。

  (1) 扁鹊:原来不叫扁鹊,他的原名叫秦越人。由于他医术高明,人们把传说中神医的名字扁鹊送给他。他是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出示:身份 医学家)

  (2) 孙膑:不是“田忌赛马”吗?为什么你说主要人物是“孙膑”?(人物是两个,但主要介绍孙膑)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出示:军事家)著有军事著作《孙膑兵法》。

  (3)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政治家。出示:政治家

  6、这三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仅要说得出,还要写得出。请在表格中相应位置默写,注意“蔺”字不要写错。(学生默写)

  7、出示:扁鹊

  孙膑

  蔺相如(复习“蔺”的字形 )

  8、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医学家??扁鹊,军事家??孙膑,政治家??蔺相如,不仅知道他们的名字,对人物的特点也有所了解。你能用一句话介绍吗?

  课题

  主要人物

  身份

  特点

  《起死回生》

  扁鹊

  医学家

  医术高明

  《田忌赛马》

  孙膑

  军事家

  善于观察

  《完璧归赵》

  蔺相如

  政治家

  大智大勇

  例:扁鹊是一位医学家,他是个医术高明的人。

  扁鹊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学家。

  医术高明的扁鹊是一位医学家。

  二、了解复述课文的相关知识,检查反馈。

  1、这一单元训练重点是什么?出示:复述课文

  为什么要复述呢?复述可以让我们对课文讲的内容了解得更清楚,同时也可以训练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很重要的本领。复述不是从头到尾地背诵课文,它是有方法的。

  2、这三课文要求我们复述哪些内容?老师把每课文后“阅读芳草地”中有关复述的要求打在投影上。

  出示课后练习(指名读)

  阅读芳草地

  《起死回生》 仔细读扁鹊给太子治病的内容。先想一想扁鹊是怎么做的,然后把这部分内容复述给同学听。

  《田忌赛马》默读课文,想一想两次比赛分别是怎样比的,结果怎样。然后把其中的一次复述听。

  《完璧归赵》复述从“蔺相如来到秦国……”课文结束。想想蔺相如是怎么一步步和秦王斗智的。

  3、想一想这三课文分别让我们从哪些方面复述呢?

  (1)《起死回生》扁鹊治病的动作 (扁鹊“怎么做”?抓住动作叙述扁鹊如何治病。)

  (2)《田忌赛马》马的出场顺序 (“怎么比”?一定要讲清马的出场顺序;你们在复述的时候选第几次?为什么选第二次?这是孙膑帮助田忌反败为胜的关键,马还是原来的马,正由于孙膑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最终是田忌反败为胜。)

  (3)《完璧归赵》蔺相如的语言 (“怎么斗智”?蔺相如是文官,他和秦王斗智主要通过语言来表现)

  出示:扁鹊治病的动作

  马的出场顺序

  蔺相如的语言

  4、 为什么练习要这样提示我们?对照表格,联系人物特点思考课文为什么让 我们抓这些复述?

  (1) 文章表现扁鹊医术高明着重对他治病时的动作进行描写,因此在复述时要抓住他的动作。

  (2) 正是由于孙膑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得出正确判断,最终才能转败为胜,因此一定要讲清马的出场顺序。

  (3) 蔺相如的大智大勇,维护国家尊严的品质正是通过他在秦国大殿上和秦王斗智斗勇时的语言来表现的。

  5、归纳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复述就是要我们根据文章描写的'特点和人物的特点将最能反映主要内容和人物特点的部分讲述出来。通过三课文的学习,我们对怎么复述有了一点了解,今后要不断运用,不断揣摩,预习时,对课后的练习要多加关注,它能提醒我们读文章时从哪些方面思考。复述时,重点内容要熟读成诵,其余的内容要作简要的交代,否则别人听不明白。

  出示:《起死回生》

  扁鹊在虢国都城听说太子突然死亡,心里很纳闷,他称自己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国王请他入宫。…

  6、接着我们要进行一个小小复述擂台赛。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复述,组员打分,最后推选代表在班级中交流。

  出示:复述擂台赛

  要求:(1)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2)能把最主要的部分说清楚。

  (1)小组复述。

  (2)班级交流。请三位同学到讲台前分别复述三课文,其他同学听清是否将主要内容说清楚。及时点评:你讲述的十分流利,看来你已反复朗读过课文;你不仅讲得流畅,而且绘声绘色,老师知道你读懂了课文,体会了人物的感情……

  7、:学语文不能读过就算了,对经典故事要反复读,熟读品味,回家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有所感悟。

  三、了解成语的有关知识。

  1、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历史故事,有不少成为成语。这三课文是其中的三个成语。出示:成语(起死回生 田忌赛马 完璧归赵》……)

  2、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它生动、精炼,来源广泛,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我们学习成语,不仅要知道它的名字,还要了解典故,这样会了解更多的文化,同时运用复述的本领讲给别人听。

  3、初步了解成语的本义及引申义

  (1) 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完璧归赵” 的意思是??

  出示:完璧归赵: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这是它字面上的意思,也就是本义)

  (2) 这里还有一句句子,读一读。

  出租车驾驶员在车里拾到一笔巨款,在警察的帮助下完璧归赵,失主十分感谢。

  这句句子中用到这个成语还是现在的意思吗?“璧”在这里指巨款。“赵”指失主。

  (3)引申义是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出示)

  现在我们多用它的引申义。

  3、 要了解成语如何使用,有什么好方法?(查《成语词典》)是呀,一年级时我们不认识字查《新华字典》。查词语用词典,现在学习成语可查《成语词典》,和工具书交朋友,会学到很多本领。

  4、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对这单元的训练重点“复述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对成语有了新的认识,希将这三则成语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其他成语,了解它的典故,理解成语的含义,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综合学习一里的一篇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10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3、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积极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3、调动学生欣赏语言美,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1、领悟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认读生字。

  教学难点:

  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教学准备:

  1、做“摘果子”游戏用的大树贴图与写有拼音字母的水果图片。

  2、做“找朋友”游戏用的生字和拼音卡片。

  3、给课文画插图用的图画纸和彩色笔。

  4、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游戏方式进行汉语拼音的复习

  做“摘果子”游戏,复习汉语拼音。

  (设计意图:把本节课认识新汉字所涉及到的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用复习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同时变枯燥的复习为游戏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情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1、汉字国王的礼物

  [课件:汉字国王]

  —这是谁?来,大家跟他打个招呼!

  [课件汉字国王]Hello,大家好!欢迎大家到我的王国里继续作客。来,请看我为大家准备的礼物。

  [课件播放]请欣赏配乐诗歌朗诵《山青青》。课件继续播放,音画同步,画面随诗歌的内容切换。

  (意图:通过激情朗读、美丽画面和音乐渲染的集合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参与到学习中来,将学生带入课堂所描绘的优美意境中,对课文有初步的整体感知。)

  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内容,解决课文中生字的字音

  (1)用拼读的方式自渎课文。

  (2)指名读。

  (3)教师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解决课文中生字的字音,并在自渎中无意识识记生字,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3、再读课文,深入领会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1)播放音乐《春野》,学生闭上眼睛,在教师的描述中,引领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2)情感引领

  —我们能生活在这样美的环境中,好不好?可是,有些人只顾自己享受,到处乱扔垃圾,随便往河里倒污水,让宠物大小便,随地吐痰,这样做,我们还能生活在这样美的环境中吗?那大家能为保护我们美的家园做出什么力量呢?

  (3)和着音乐,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4、展开想象,给课文配插图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画纸和彩色笔,展开想象,给课文画插图,与此同时,老师也在黑板上画插图。

  (2)实物展示个别学生的作品。

  (3)观察老师画的插图,相机出示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感悟不用讲,就能理解字义的生字。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活泼、好动、以直观形象记忆为主),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用画笔画出来,这样既提供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又给每个孩子留出表现自己独立个性的天地,同时,又为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创造一个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

  三、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引领

  1、再读课文,圈出新的汉字朋友,认识本课的生字。

  2、师生合作,结合刚才老师画的插图,将本课认读的生字在黑板上呈现出来。

  —谁来说说你新认识的汉字朋友?

  —我们一起叫出这些新汉字朋友的名字!

  3、在词语中识记生字。出示词语卡片:青山、绿水、小鸟、鸣叫、一声声、大树、花草、笑盈盈、春雨、绿蒙蒙,学生认读。

  4、游戏:找“朋友”,巩固生字的认读。

  (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课堂总结

  大家一起试着把《山青青》背一背,有没有信心?

  五、结束语:

  现在,我们该和汉字国王道别了。[课件呈现汉字国王:]同学们,你们今天的表现真棒!欢迎你们继续到我的王国里来作客,下次见,bye-bye!

  (意图:给学生的表现做个评价,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

语文园教案02-04

语文《过秦论》教案01-28

语文教案01-17

语文园地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