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5以内数的分与合,加深对5以内各数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在研究数的组成中,理解分是合的逆向关系;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符号表示的意义,学会用数学符号表达思维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发现联系、寻找规律,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完成对1~5各数的.认读写,数序,比大小的基础上,在解决问题体中,通过摆、画、写,自主探究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数进行分与合)。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能有序的写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并发现一些规律和联系。
三、教学准备
板书贴纸、学生每人小花卡片10张。
四、教学过程
(一)4的组成
1.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1~5这5个数字朋友,今天我们来和他们做游戏。
教师要引导进行总结。教师带着学生边拍手边说,变成顺口溜。
分: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3和1。
合:1和3组成4,2和2组成4,3和1组成4。
分与合: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
2.梳理不同方法,找联系找规律。
(1)观察4的组成与分解,说说你的发现。
①有1和3,就有3和1,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2)演示2和2交换位置后还是2和2。
(二)学习5的分与合。
(1)写出5的分与合。
黑板上有4朵花,再添上一朵是5朵花,那把这些花放在筐里又有几种可能呢?试着写一写。
(2)说一说。
由学生介绍方法,在交流中完成三项任务。
任务一:形成有序思考,有序表达。
任务二:用符号表达思维过程。
任务三:总结方法,自编顺口溜,便于记忆。
(3)由符号化还原于实物图。
有1和4,就有4和1,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有2和3,就有3和2,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迁移,把较难的5的组成当作练习,在没有实物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脑海中进行分解过程,借助深入讲解的4的组成这座桥梁,搭建5的组成,并在完成4和5组成的基础上,再找规律,完善认识,增加数学的神秘性,从而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巩固练习
1.基础应用。
(1)猜一猜。
以游戏的形式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第1题。
边玩边让学生写出3的组成和分解,然后拍手说一说。
(2)对口令。
以学生开火车的形式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第2题,完成对2、3、4组成的复习。
(3)说一说下面的图表示什么意思,再填空。
2.解决问题。
(1)能一样多吗?
以独立书写的形式完成教材23页第3题,并说明原因。
(2)怎样就公平了?
更改23页第4题变成6个人,左边2个人,右边4个人,问题是怎样就公平了?以全班讨论的形式完成这道关于6的组成。
【设计意图】在猜一猜和对口令中巩固新知,复习2~5的组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突出数的特点,有时可以平均分,有时不能平均分。
(四)全课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数的分与合,还学习用符号表示数的分与合,你觉得在哪方面有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页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 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 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3 1.08 7 0.044 1/4 3/5 7/20 5/8
2. 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怎么求出来的?(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
某种花生的出油率是36%。
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
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
二、学习新课
1. 根据数学信息提问题。
出示例2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①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百分之几?
②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百分之几?
③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
④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2. 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题。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提醒学生注意:解决这类问题一定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为学生学习新课解决数量关系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做好知识迁移的准备。
3. 让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造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
(1)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自己尝试把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2)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结果。
②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板书。
方法一:(14-12)÷12 = 2÷12≈0.167 = 16.7%
方法二: 14÷12 ≈1.167=116.7%
116.7% - 100% = 16.7%
问:还有其他方法吗?
③让学生总结,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
使学生明确: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刚才同学们提出的第①、②个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必须先求出。
4. 改变问题。
师:如果问题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又怎么解决呢?
让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14-12)÷ 14
5. 观察比较。
将例2的`第一种算式与改变后的问题的解答算式相比较:
(14-12)÷12(14-12)÷14
师:不同点是什么?为什么除数不一样?
通过学生的讨论,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6. 概括应用。
让学生读一读课本例2后面一段话,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等话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
1. 提问: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应注意什么?
2. 独立完成课本90页“做一做”的题目。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二第1、第2题。
课外作业:练习二十二的第3、4题。
五、课堂总结反思
1. 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 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
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对!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指名回答,说一说数位表示的意思)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4这样用计数器表示?”
说一说数的组成。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写作:24读作:二十四)
(三)新课:
1、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拨2。
写作:42读作:四十二
2、(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过九的数:39,49,59,69,79,89,99、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4)巩固练习
1、个位是7,十位是4,这个数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这个数是()。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推理是三角形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本节课首先让学生对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复习,随后教材中创设了一个有趣的动态情境,导入了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内角和”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验证,教学中安排了3个活动,通过这3个活动体验“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和性质的探索过程。
二、学情分析
有的学生可能从各种渠道已经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有所了解,所以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数学活动体验,理解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使学生对这个知识的掌握更深刻。经过不断的课改实验,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他们喜欢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直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
2.能力方面: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
三、教学方法
渗透猜想——验证——结论——应用——拓展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会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是探索和验证性质的过程。
四、教具学具
三角板、量角器、剪刀、白纸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猜猜它是谁?
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 (打一几何图形)三角形(板书) 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三角形,谁能说出三角形有什么特点?生回答。(互相补充) (课件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
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分别闪烁三个角及它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里面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 形的内角。
2、现在,我们来玩一个跟三角形的角有关的游戏。只要大家说出三角形任意两个角的度数,老师就能猜出第三个角,你们相信吗?
要求每个4人小组拿出本组预先准备的学具袋。(内含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包括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至少各一个,且要求大小不一。)
3、活动——量一量:每人任意拿出一个自己带来的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并写在三角形中。(独立完成,非小组合作。)
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教师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事先向学生说明误差仅为3、4度左右。)
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猜出来的吗?
到底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秘密呢?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来揭开这个秘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探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
拿出两个三角板,问:它们是什么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请大家拿出自己的两个三角尺,在小组内说说每一个三角尺上三个角的度数,并求出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从刚才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并且是特殊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三角板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习用具,度数也是非常清楚,通过计算学生熟悉的三角板内角和来验证这个结论,学生也容易接受。
2、探究一般三角形内角和
(1)猜一猜。
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可能是180°)
(2)操作、验证一般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不是180°,你能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可以先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再加起来。)
那就请小组共同计算吧!将学生采用分组的方法分成锐角三角形组、直角三角形组、钝角三角形组、等腰三角形组,各组在白纸上任意画三角形,并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计算三角形内角和。由组长统计记录员记录各组的内角和情况。
(3)小组汇报结果。
请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通过测量计算我们发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在180°左右。
【设计意图】学生任意画的三角形,有大的、有小的,有各种类型的,不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学生都亲自动手动笔算出内角和。这个探索过程简单学生又容易接受。
3、操作验证
(1)动手操作,验证猜测。
没有得到统一的结果。这个办法不能使人很信服,怎么办?还有其它办法吗?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能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吗?(先小组讨论,再汇报方法)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验证方法、结果。
学生放在投影仪上展示给大家看。(剪拼、撕拼、折拼)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引导学生通过剪拼、撕拼和折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证实三角形内角和确实是180° ,测量计算有误差。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拼成一个平角,形象、直观地说明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结论。
5、辨析概念,透彻理解。
(出示一个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出示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一块三角尺的内角和180°,两块同样的三角尺拼成的一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学生有的答360°,有的180°.)
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生有的答90° ,有的180° )这两道题都有两种答案,到底哪个对?为什么?(学生个个脸上露出疑问。)
大家可以在小组内用三角尺拼一拼,也可以画一画,互相讨论。
学生发现: 三角形不论位置、大小、形状如何,它的内角和总是180°
(三)小结
刚才同学们用很多方法证明了无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现在让我们用自豪的、肯定的语气读出我们的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下面,我们就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课件)
1、求三角形中一个未知角的度数。
在三角形中,已知∠1=85°,∠2=65°,求∠3。
2、判断
(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是:90°、75°、25°。( )
(2)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 ( )
(3)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比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 ( )
(4)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等于90°。 ( )
3、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1)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 7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2)交通警示牌“让”为等边三角形,求其中一个角的度数。
4、拓展练习。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求出下面四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课件)
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看谁能找到方法。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式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或可以转化成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可以直接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另一种是求两积之和的算式里有一个乘数相同,可以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习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主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使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过程:
一、讲解学生作业错得较多的题目
1、99×37+37=37×(□○□)
指名说说这题是如何思考的:乘法分配律其实就是合起来乘可变成分别乘或是分别乘变成合起来乘。在这个算式中,只有一个乘,那就要把后面的“37”改装成乘“37×1”,然后就可以看出是在分别乘37,应该等于合起来乘37,括号里应该填写的是“99+1”
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11×58+49×11 12×77+8×77
(12+8)×77 36×25+4×25
(58+12)×14 27×21+27×29
27×(21+29) 11×(58+49)
(36×4)×25 58×14+12
先让学生说说哪几组是肯定能连线的,还有哪几组有问题?说说为什么不能连线?
(1)(58+12)×14应该等于分别乘14,但“58×14+12”中的12没有乘14,所以是不相等的。
(2)(36×4)×25,乘法分配律要有乘有加,这里只有乘,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它只能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所以不能和36×25+4×25连线。
二、学习例题
1、出示例题图
说说例题的信息和问题,说说相关的数量关系式。
2、列式并估算等:32×102≈3200(元)
说说估算的方法:把102看成100,32乘100等于3200,32×102的积应该略大于3200。
还可以怎么算?(用竖式算)
3、3200元其实是几件衣服的价钱?那要算102件,还要怎么办?
(加上2件),这2件是多少元呢?总共是多少元?
怎么把这个过程完整地用算式表达出来呢?
板书:32×102
=32×(100+2)
=32×100+32×2
=3200+64
=3264(元)
指出:利用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把这类题目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完成书上的例题剩下部分。
4、完成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46×12+54×12
观察算式特点,并完成简便计算。交流:=(46+54)×12
=100×12
=1200
比较两题,说说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
(有的时候是合起来乘容易,有的时候是分别乘更容易。要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题略)
学生独立完成,再校对。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的(第3题)
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体会也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读第5、6题,观察数据的特点,说说怎么算才更简便?
四、探索思考题
99×99+199○100×100
观察算式,说说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说说是怎么想到的?
在交流过程中完成板书
99×99+199
=99×99+99×1+100
=99×(99+1)+100
=99×100+100×1
=100×(99+1)
=100×100
学生自己尝试完成算式:999×999+1999的探索过程
发现规律,直接完成算式:9999×9999+19999=( )×( )
五、布置作业
p.57第2、4、5、6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蕴伏铺垫
复习时我安排了两道练习,引发学生记忆的再现,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铺垫。
1、展示问题:
(1)什么是倒数?
(2)你能举出几对倒数的例子吗?
(3)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2、展示多媒体:笑笑和淘气去买白糖。
问题1:他们每人买了两袋白糖,一共买了多少袋白糖?
问题2: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
问题3:如果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么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二、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展示多媒体: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利用准备好的纸,先把纸平均分成7份,再涂出其中的4份,然后再将这4份平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这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汇报
三、大胆猜想
学生通过操作,明白2/7是怎样得到的。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刚才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计算方法。
四、再次探究
1、学生很快发现有些算式是无法用以上结论计算出来的,如4/7÷3,分子4除以3是除不尽的。
2、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3、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板书: 分数除法(二)
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2.通过图形的放缩,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图形的相似。
教学重点:
图形的缩小与放大。
教学难点:
图形放缩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小红一家外出旅游,照了许多照片,小红把几张照片放大后,挂在家里,把几张照片缩小后,放在夹子里。你知道相片放大缩小的'原理吗:
2.板书课题:图形的放缩。
二、 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①认真观察图形。
②说一说:谁画得像?
③你是怎么想的?说出你的思维过程。
④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看法:笑笑和淘气画得最象。
(2)讨论:
师: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画的?
①学生独立思考,探究他们的画法。
②教师巡视课堂,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引导他们观察图形的长与宽的长度变化情况
③同学之间交流、讨论。
④反馈讨论结果。
(3)小结。
①由学生说说有什么体会。
②教师小结:只有长与宽都按相同的比来画,画得才象。
3. 完成课本画一画。
三、 探索活动
活动(1)
1. 说一说点A(2,0)中,2和0分别表示什么?
(1) 学生尝试说说自己的理解。
(2) 教师明确说明,2表示列,0表示行。
2. 分别说说B(4,0),C(6,2),D(6,6)各数对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3. 把表示点E、F、G、H、I、J的数对填入相应的空格。
活动(2)
(1) X表示什么?Y表示什么?
(2) 2X表示什么?2Y表示什么?
活动(3)
1.学生独立描点。
2.展示学生的作品。
3. 观察比较,说说哪只猫长得象乐乐。
4.你知道为什么?
四、 课堂小结
说一说把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关键是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11-04
小学数学教案08-29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9-28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12-30
小学数学教案【热】12-30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12-30
小学数学教案【热门】12-30
【荐】小学数学教案12-30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