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班数学教案模板汇编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有益的学习经验:
复习巩固圆、正方形、三角形的知识。
准备:
塑料圆、三角形、正方形片各占1/3、作业卡。
活动与指导:
1、每3个幼儿一组,每组发圆、三角形、正方形塑料片各一片。3个幼儿玩锤子、剪刀、布的游戏,胜利者随意挑一片塑料片拿在手里。
2、拿同一种塑料片的.幼儿围成一圈,大家同时举起手中的塑料片,齐声说:“我们都有X(XX)形,我们都是好朋友。”
3、指导幼儿做练习:
(1)将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分类计数,并在空格里画上相应数量的圆点。
(2)让幼儿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在缺口处画一个圆。
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同时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我特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三种图形比作图形宝宝与小朋友交朋友,还特别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作为导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认识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这类基本图形。
2、 学习用点数的方式数清画中相同的图形。
3、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准确认识、并区分不同的图形
活动难点:能数清复合图形中相同的图形数量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数学》
活动过程
一、认识图形
1、 集体认识、区分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
2、 师:这些图形原来可以拼成一幅好看的画,看看能拼成什么?
二、欣赏图画,学数图形
1、 找一找画中有哪些图形
请幼儿边找边一起念一念它们的名称
2、 数一数相同的图形
请幼儿都伸出手指,跟着老师一起来数一数相同的图形
三、操作练习
1、 提出练习要求:把每幅画中的图形数量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然后将图形数量完全相同的两幅图连线
2、 幼儿自由练习,教师重点指导5分钟
教学反思
在该活动中,幼儿基本能认识各种图形,也能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但在复合图形的识辨中却暴露了一些不足:由于我示范的是最简单的一个复合图形,之后些较复杂的许多幼儿都难以数清楚,所以我将自由练习改成了集体练习,让大家一起来数一数,做一做。
但我忽略了幼儿的原有能力,有小部分幼儿还不会写数字,于是我边教图形识辨边教个别幼儿写字,这使课堂显得有些混乱,我想之后或许该专门设一节写数字练习课。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范例图中物体的空间关系。
2.能用实物展现范例中的物体的空间关系。
3.幼儿能根据需要选取积木,轻拿轻放。
活动准备:
1.积木造型照片一套8张。
2.几何积木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各两个。
3.底卡3《补图画1》,图形补块6个。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派派学麦麦搭积木”为情景)
1.介绍角色出示麦麦和派派:“麦麦是搭积木能手,每天都能搭出一种新花样。(出示积木照片)派派想学麦麦搭积木,就把麦麦搭的积木拍成了照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你能看出麦麦搭的.是什么吗?”幼儿欣赏。
2.看照片搭积木取任意照片,提问:“用了几块积木?分别是那些积木?”出示积木,根据照片找出积木,搭积木。
二、幼儿分组操作
1.分组操作请幼儿回到自己所在组开始搭积木。
2.观察指导教师巡视各组,观察幼儿是否理解操作规则。
3.提示常规教师:“做完的小朋友,可以拿给其他小朋友检查一下,检查完后要把所有积木放回筐子里,如果少了赶紧找一找,材料都收好了就可以和相应组小朋友交换操作。
三、交流评价
1.展示交流教师:“小朋友们,你们都搭好了么?把搭好的积木留在桌子上,请大家相互参观一下。
2.评价教师:“今天我看到小朋友用积木把每个图上的建筑都搭了一遍,你们真棒。”
3.整理教师:“派派要和大家再见了,我们也一起把材料收起来吧。幼儿有序收学具,活动结束。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在活动中,我以妈妈的角色参与,以“小猫捉迷藏”的游戏形式,带领幼儿在游戏中充分的感知、学习。在环节一中,我“小猫学本领”的方式, 引导幼儿以自身为中心区分方位,为幼儿在下一环节中以某一物体为中心区分方位做准备。在第二环节中,我又以“猫妈妈找小猫”的游戏,让幼儿观察物品、设想自己藏在什么地方,再到亲身体验躲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引导幼儿充分感知方位,并引导幼儿使用相关方位词表达自己的方位。待多数幼儿掌握后,我鼓励幼儿参与“装扮新家”的游戏,给予每个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其目的在于让幼儿巩固对方位的区分以及对相关方位词的使用。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区分上下、里外、前后等方位,并尝试正确使用相关方位词。
2、愿意参与游戏,体验和同伴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能区分简单的方位。
活动准备环境:
用绳子布置出池塘;利用桌子、椅子、沙发、玩具柜、大纸箱,布置出小猫的家。
材料:猫妈妈头饰;大礼物箱(内装毛绒玩具、玩具、相框、图书等);音乐《找小猫》,照相机,电子白板。
活动过程
一、“小猫学本领”导入,以自身为中心感受上下、前后、里外方位。
师: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到池塘边去抓鱼,我们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做运动吧!
幼:好!
(教师通过扮演猫妈妈的角色,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儿歌巧妙的将不同的方位词自然的融入其中,鼓励幼儿在说说、做做的过程中, 自然的感受不同的方位。)
二、游戏“和妈妈捉迷藏”,以某一物体为中心区分方位,尝试使用方位词。
(1)观察、感知方位。
师:这是我们的新家,看看家里都有些什么?
幼 1:有桌子、椅子。
幼 2:小床、衣柜、洗衣机。
幼 3:书架、大箱子……
师:家里有很多很多的家具。
(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表达,为接下来的方位感知和表达丰富经验。)
师: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
幼:玩过。
师:今天妈妈也想和你们玩“捉迷藏”的游戏,谁来说说你想藏在什么地方?
幼 1:……
师:那你过去指一指吧!
幼 1:我想藏在这里。(走到冰箱后面,躲起来)
师:这是什么地方?
幼齐:冰箱的后面。
幼 1:我想藏冰箱的后面。
师:童童藏在冰箱后面,那我现在藏在哪里?
幼齐:妈妈藏在冰箱的前面。
(针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给予积极的回应,以师幼、幼幼互动的方式进行支持,让幼儿充分感知、认识方位。同时抓住教育的契机,引发全体幼儿进行学习。)
师:还有谁来告诉大家,你想藏在哪里?
幼 2:桌子那里。(走过去用手指着桌子的下面)
师:想想,这是桌子的哪里?
幼 2:桌子的下面。
幼 3:我想藏在沙发的后面。
幼 4:我想藏在转转椅的里面。
……
(小班幼儿习惯于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教师有意识的放慢节奏,给更多幼儿表达的机会,以了解幼儿对于方位掌握的情况,并给予一定的引导, 为后面的游戏部分做好准备。)
(2)游戏“捉迷藏”,进一步感知、区分方位。
师:“捉迷藏”的时候妈妈会放一段音乐,你们听到音乐赶快找个地方藏起来,音乐停止,妈妈就来找你,被找到的小猫要大声的告诉妈妈“你藏在哪里”听清楚了吗?
幼:听清楚了。
(音乐的提供营造出更为浓厚的游戏氛围,帮助幼儿更加投入其中,保持游戏的兴趣。教师及时提出游戏要求,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清楚要求和任务。) 放音乐,教师蒙上眼睛,幼儿自由躲藏,助教老师对幼儿躲藏的地方进行拍照。
师:妈妈来咯,你被发现了,告诉我,你藏在哪里的?
幼 1:我躲在转转椅里面。
幼 2、3:我们躲在洗衣机的后面。
师:我们一起去找找,看看其它小猫躲在哪里?
幼 4:我躲在桌子的下面。
幼 5:我躲在书架的前面。
(通过真实的游戏情景,帮助幼儿充分感知方位,并尝试用语言表达方位词。)
(3)分享躲藏的方位,尝试使用方位词说出躲藏的位置。
师:刚才小猫们藏得可真好,妈妈差点找不到你们。大家快坐下来休息一下, 看看你们都藏在了哪些地方?
(播放刚才拍摄的照片,鼓励幼儿找找、说说,小猫们躲藏的位置。)
幼 1:我躲在了柜子后面,乐乐躲在沙发上面。
幼 2:我看到为为躲在椅子后面。
幼 3:我躲在箱子的里面。
……
师:有的小猫藏在了桌子的下面,有的小猫躲在箱子的里面,有的小猫躲在柜子的后面……原来小猫们都藏在了这些地方。
(通过展示幼儿躲藏的照片,给幼儿更为直观的观察,带给幼儿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分享、交流中,幼儿参与的热情再次
被激发,大胆的使用方位词表达自己以及同伴的方位。)
三、游戏“装扮新家”,巩固方位,并尝试正确使用方位词。
师:咚咚咚,谁来了?是快递员送新年礼物来了,礼物都装在哪里呢?
幼:箱子里面。
师:看看是些什么礼物?
幼:汽车、小熊、相框、花瓶……
师:想想可以把这些东西摆放在家里的什么地方?我们一起把这些礼物装扮到家里吧!
幼 1:我把花瓶放到了桌子的上面。
幼 2:我把拖鞋放在沙发的前面。
幼 3:我把衣服放到衣柜里面。
幼 4:我把小熊放在了沙发的上面。
(幼儿通过操作,进一步感知方位,并表达方位词。)
(2)欣赏“新家”。
师:新家被大家装扮得真美呀!花瓶是谁放的?是放在哪里的?
幼:我放的.,我放在了桌子的上面。
师:找找还有什么东西是摆放在上面(下面、前面、后面……)的?
幼 1:相框、吹风是放在柜子上面的。
幼 2:布娃娃和海豚是放在沙发上面的。
幼 3:图书是放在书架上的……
(这一环节再次让幼儿巩固方位,并表达方位词语。同时,教师巧妙的设计了提问“有什么东西是放在上面的”,帮助幼儿梳理、总结了今天的学习内容。)
四、结束。
师:今天小猫和妈妈一起装扮了新家,好累呀,我们一起到新家里坐坐,休息休息吧!
附儿歌:
《小猫学本领》 小花猫,喵喵喵, 跟着妈妈做早操。小手向前打招呼, 小手向后弯弯腰。小手向上转转转, 小手向下拍拍腿。一起跳进池塘里, 抓鱼咯!
一起跳出池塘外, 回家咯!
活动总结
1、从目标的达成来看,今天的活动目标达成较好。动静交替的活动形式是符合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特点,也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孩子们兴趣浓厚,参与主动。在真实场景中,幼儿通过多次的感
知、操作,能正确区分方位,并主动使用方位词来表达自己的方位,相信今天的学习体验能迁移到幼儿的生活中。
2、从活动环节来看,整个活动环节清晰,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每个环节的设计和提问都紧紧围绕活动的目标。如:在环节的设计上,先以自身为中心感知方位、再观察、区分方位、最后说出方位词,让幼儿更容易理解, 更好的突破活动的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3、从环境的布置和材料的提供来看,做到了情景化、游戏化、生活化。教师通过环境的营造,给幼儿提供了可观察、操作的空间。而生活中随手可得的材料,将数学学习融入其中,更贴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让幼儿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验到了数学学习了乐趣,获得了学习的机会。
4、从活动的组织来看,教师能有意识的对幼儿进行观察,并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给予及时的引导。如:在“捉迷藏”的环节中,幼儿对于上、下的方位感知幼儿表现出是有一定经验的,但是对于里外和前后的区分部分幼儿还是比较容易混淆。教师通过鼓励幼儿个别示范的形式,在与幼儿的互动中,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的方式,正确区分前后、里外,并有目的的对此进行小结,帮助幼儿正确理解了方位,为后面表达方位做了充分的准备。
但在今天活动中,我发现过程中还有些较为遗憾的地方,比如“看照片” 的环节是活动的高潮,也是情绪最愉快的时候。幼儿从真实的场景中过渡到图片上,其实对于幼儿能力来讲也是一个挑战,也是激发幼儿自主表达的意愿。我却采用一对一的问答方式来了解幼儿对方位的区分情况,使得幼儿缺失了更多的相互表达机会,时间也有些偏长。如果我能以参与者的身份走近幼儿,引导幼儿一起“找找你的朋友藏在了哪里”的方式,鼓励幼儿自由的交流,幼儿会有更多观察、表达的机会。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学习按物体的大小进行排列,并学说从小到大,从大到小。
2、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能初步学习按物体大小进行排列。
活动准备
动物卡片一套(请大、中、小、小小)幼儿,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请来了小客人,你们西哪个知道他们是谁吗?(请出幼儿)
2、现在老师就把他们请出来,是谁啊?是大班、中班的哥哥姐姐,后面两个是小班和小小班的弟弟妹妹,客人们来了,我们先请他们坐一下,那你们看看这里谁最大了?谁最小了?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橘子,请几个小朋友来分一分,看看哪个小朋友分的最好了。
3、他们到我们班做完客人,还要到小青蛙家去做客人呢?那他们要走了,我们跟他们再见。
4、刚才有动物宝宝们打来电话想来我们班做客,我们把他们请出来,是一群牛宝宝们,你们看到他们发现了什么啊?他们是排着队伍来的,是从最小的到最大的是吗?先在他们口渴了老师这儿有牛奶你们说怎么分好?
(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牛宝宝走了,又来了一群小动物,但现在不告诉你们是谁?请你们轻轻地把小椅子搬回去看看到底是谁?这个小动物说我们很能干给他们排排队分一分好吃的东西好不好?
1、鼓励幼儿大胆地操作并对操作好的幼儿进行表扬。
2、帮助一些理解能力差或不会操作的幼儿。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目标:
1、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初步体验发现“数越大,组合的方法越多”。
2、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迁移整理已有经验的能力,逐步促进幼儿思维深刻性的发展。
重点:认识表示数的分合的符号,初步理解组成的意义。
难点:概括5以内各数组成情况,初步体验发现数越大,组合的方法越多。
准备:教具(大房子图一间2层、数卡“1”3张,“2”2张、“3”一张,表示分合意思的符号四个)学具(操作分合学具出现不同结果的记录纸、房子图10张,人手2套1-5的数字卡、宝贴)
过程:重点讨论-->幼儿迁移运用-->集体交流-->结束活动
1、重点讨论
A、目标:在上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认识表示数的分合的符号“”,理解组成的意义。
B、指导:a、出示房子图,引导幼儿将相应数字布置上去,如屋顶上是
2,下面2个房间里分别是1和1;b、将房子拿掉,请幼儿讲讲
2、1、1是什么关系,该怎么念,引出“”:分开、合起来的意思。
c、同法学习“3”的组成。重点是体会3有2种分法。
2、幼儿迁移运用目标:在前一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迁移整理5以内各数的组成的经验,并用数字表示。
指导:
a、教师介绍玩法b、幼儿在上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在房子图里有数字表示
3、集体交流:目标:整理有关5以内各数的组成经验指导:
(1)幼儿介绍,教师有序排放5以内各数的组成卡片。重点指导幼儿体会把一个数分成2份,这2份合起来还是原来的.数。
(2)在结果出来后,引导幼儿观察,列出每一个数字分的方法记录情况,问:记录每个数字分的方法从2-5有些什么变化?(体验:记录越来越多-->分的方法越来越多)
4、结束活动
(1)小结有关数的组成的一些经验,激发幼儿下次活动的兴趣;
(2)肯定活动中有进步的幼儿。
课后反思:
本课的新知教学部分分为三部分:教学5的组成,教学4、3、2、1的组成,巩固练习。其中以教学5的组成为重点环节,主要以启发引导教学为主,有效地落实本节课的重点,而2、3、4的教学在学习5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这一点也体现了“授人以渔”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而教学5的组成,也是按照学生操作---提出困惑---再次操作 ---介绍分析式、读法---找规律等逐步展开的,体现了建构知识的一般过程,从现象到本质展开的,渗透数学知识结构间的有序严谨的思想。
小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分糖果的操作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2、观察、发现糖果颜色的不同,学习按颜色的标记进行分类。
3、能用简单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1—2种不同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等)的糖果。
2、盘子若干,透明塑料杯(3—4个),糖果(4—6颗)、分类杯(贴有颜色小熊标记)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糖果大聚会。
(1)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糖果,吸引幼儿兴趣。
教师:这些糖果宝宝真可爱,又漂亮又好吃,它们一样吗?说一说哪里不一样?
(2)教师鼓励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些糖果有红的、黄的、蓝的。
(3)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认识糖果的颜色。
教师:请你取一颗自己最喜欢的糖果,然后告诉大家你拿的是什么颜色的。
2、认识标记,学习按糖果的颜色分类,送糖果回家。
(1)教师出示有颜色小熊标记的塑料透明杯,引导幼儿尝试把这些糖果送给哪只小熊最合适。
(2)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并讨论颜色标记:红颜色小熊的杯子就是红颜色糖果的.家……。
(3)教师按颜色标记给糖果分类,边分类边说:“××糖果送你回到××小熊家里”,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说一说。
3、幼儿个别操作。
(1)教师介绍并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材料。
(2)教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小碟糖果和一个分类杯,请幼儿按照分类杯上的标记将小碟里的糖果宝宝送到杯子宝宝家里。
(3)教师鼓励并引导幼儿操作,进行个别指导。
4、尝一尝糖果。
请幼儿品尝糖果,感受糖果的味道,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延伸:
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物体的颜色与形状,鼓励幼儿按颜色或形状的特征对事物进行分类,并学会讲诉。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12-08
小班幼儿数学教案03-26
小班数学教案12-30
小班下数学教案06-23
小班数学教案:修路01-06
《修路》小班数学教案12-10
小班的数学教案(精选22篇)05-25
小班数学教案《配对》03-21
小班数学教案《分类》03-27
小班《大和小》数学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