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10 09:02:0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教案范文汇总9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语文教案范文汇总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

  2、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重点难点:

  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 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3、 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计算机

  课时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因病离开了人间。

  (出示幻灯片3)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 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 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 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

  二、检查预习

  1、了解鲁迅,了解作者

  2、我的积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我们播放朗诵带,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播放视频文件)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齐读全诗。

  3、鲁迅简介

  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回顾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鲁迅先生的作品?

  ……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4、思考讨论: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2、3、4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第三部分(第5、6、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四、 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 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1)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2) 思考问题:这一节诗有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

  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个“死”躯体的死亡。

  死生乃是自然规律,不可逾越,也无法逃避。古往今来,多少哲人和诗人对此惆怅过,悲叹过,思考过,议论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生死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一种生死观,“好死不如赖活”又是一种生死观。而诗人则彻底抛开生死的自然状态,把它幻化为意识形态。生死的界限变做道德的、审美的判断。于是,有的人生即死,有的人死即生。这在科学上是不可思议的,在艺术上确是真实可信的;这里情感的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

  2、 比较学习诗歌第二、三部分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思考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互相照应,2、3、4节分别照应5、6、7节。

  (2) 这首诗使用了一种很典型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看出是什么?这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2、3、4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5、6、7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的人的称颂。

  (3) 这几节诗中有几个句子出自鲁迅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说出自鲁迅的哪一首诗?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自嘲》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野草 题词》

  作者借鲁迅的诗来表现鲁迅的高尚品质

  (出示幻灯片9、8,齐读)

  (4) 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A:(1)“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2)“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3)“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B:(1)“永远记住他”。(2)“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3)“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再次品读诗歌

  要求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五、课外延伸

  1、迅速默读全诗,体会:“有的人”究竟指哪些人呢?(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讨论后明确: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的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2、既然文章主要是纪念鲁迅,那么把诗的题目改为“鲁迅赞”或者“纪念鲁迅”好不好?

  《有的人》更含蓄,而且扩大了诗歌的内涵,使得诗歌更具有普遍意义。

  六、课内练习

  阅读泰戈尔的《某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七、课后练习

  上图书馆借阅或上网阅读臧克家作品《老马》、《罪恶的黑手》。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阅读短文,在学习中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

  2、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章说明的道理。

  3、加强对古诗文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加强对古诗文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学为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注意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利。

  2、汇报查找资料情况,了解作者及背景。

  3、检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预习情况。

、指导自学。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或工具书试着翻译理解文言文。

、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学体会,互相答疑解惑,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讨论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讨论对文中主人公的,交流读完后的体会。

  五、汇报交流。

  生汇报,师相机点拨指导。

  六、加强朗读。

  生个别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七、推荐作业。

  摘抄文中好词佳句。

  在课外阅读中,再找些文言文读一读,要理解,并弹出阅读体会。

  板书

  丈夫空想空想狭隘

  家当

  妻子狭隘后果可悲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和1个偏旁。

  2.会认7个字。

  3.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7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斜钩”和1个偏旁“月”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我”的书写。

  2.了解影子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抽读学过字的卡片:在 月 有 伞

  二、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谜语让学生猜。

  谜底:影子

  2.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呢?影子在你的什么方向呢?影子有什么特点?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第4课《影子》板书课题,看看书中的'小朋友的影子有什么特点?

  指导学生看懂图意

  1.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图上画的都有什么?他在干什么呢?

  2.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这幅图和刚才第一幅图哪儿不一样?

  过渡语:影子到底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内容。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

  2.学生再次读课文,要求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把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同学轮流读课文,相互正音。

  4.抽读生字和会认字卡片。

  四、朗读课文,了解影子的特点。

  1.自己读全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2个)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结合第一幅图,读第一自然段。

  想想:影子在小朋友的什么地方?这是为什么呢?板书:前 后

  (2)在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呢?小组同学结合问题进行讨论。

  (3)请学生回答。(当太阳在小朋友前上方时,影子在小朋友的身后,)结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

  (4)那么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前边呢?(当太阳在小朋友后上方时,影子在小朋友的前边)可以让学生动笔画出小朋友、太阳、影子的位置。

  (5)请大家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把影子比作什么?

  (6)指导朗读,读出欢快、活泼的语气。

  学生自由读,读出语气。

  (7)学生试背一背。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照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这段。

  提出问题:影子在小朋友的什么地方?结合图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在左,什么情况下在右?

  (2)学生结合两个问题思考。

  ? ? ??(3)四个同学一起讨论。

  (4)请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板书:左 右

  (5)学生用学习第一段朗读的方法,练习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欢快、活泼的语气。

  (6)试着背诵第二段。

  4.朗读全文,说说影子有什么特点?

  5.练习背诵全文。

  ①自由背。

  ②同桌互背。

  ③指名背诵。

  五、除了在太阳底下能出现影子,还有什么时候也会出现影子?请你们自己亲自去试验一下。

  六、学习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个、右、友、朋、左、后、我。

  2.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做猜字游戏,巩固字音。

  3.学习新笔画和新偏旁。

  4.识记字形

  (1)自己自学 ①读准字音 ②记笔顺 ③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字形?

  (2)读读生字卡片的词语,了解字意。

  5.小组同学合作学习,有问题共同学习,比比谁说得最好。一会儿请他在全班讲一讲。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能熟练的翻译课文,积累课文中的文言词。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理解句意、文意。

  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辅助】

  多媒体教学平台。 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关“狼”的成语展示。

  1、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2、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 (狼贪虎视)

  3、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狼入室)

  4、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狼烟四起 )

  5、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怕狼,后怕虎)

  6、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

  7、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

  8、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狼子野心)

  9、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形容为人残暴。(豺狼成性)

  10、比喻坏人当权 。(豺狼当道 )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博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我们所熟悉的“画皮” 就是出自《聊斋志异》中。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读准字音。

  缀 窘 苫 弛 眈 瞑 隧 黠

  (二)读懂字词、句子。

  段1:写屠户遇狼。这是故事的开端。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

  止:通“只” ;缀:紧跟。

  段2:写屠户惧狼。这是故事的发展。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

  从:跟从。并驱:一起追赶 。

  思考下面问题:

  1、面对狼“缀行甚远”,屠户的心理状态如何?(内心害怕。)

  2、他用什么方法对付狼?(把骨头扔给狼。)

  3、用这样的方法对付狼,体现了屠户对狼的态度是怎样的?(迁就安抚。)

  4、“复投之”又体现了屠户怎样的心态?(妥协退让。)

  5、“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说明了狼的什么本质?(贪婪凶残。)

  段3:写屠户御狼。故事进一步发展。表现屠户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

  窘:危急。顾:回头看。薪:柴草。 苫:盖上。弛:放下。敌:攻击。

  段4:写屠户杀狼。高潮结局。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

  少时:一会儿。 去:离开。 暇:空闲。 洞:钻洞。

  隧:钻洞 股:大腿。 盖:原来。 暴:突然。

  思考下面问题:

  1、“狼不敢前”的原因是什么?(屠户“弛担持刀”准备搏斗。)

  2、狼既然“不敢前”,为什么又“眈眈相向” ?(不甘罢休、耍弄阴谋。)

  3、狼到底耍弄了什么阴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

  4、这两只狼除贪婪外,还有什么特点?其最终结果又是如何呢?(狡诈阴险。再狡诈阴险,还是被屠户杀死了。)

  段5:评论部分:点明故事主题。

  黠:狡猾。顷刻:一会儿。几何:多少。

  思考下面问题:

  1、作者对狼的态度如何?(嘲笑。)

  2、如何理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

  3、从这则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四、拓展延伸。

  1、千百年来,在人和动物的矛盾斗争中人类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总能取得暂时的胜利,并以自己的“机智”而沾沾自喜,若把褒义词“机智”换成贬义词,该怎样说? (狡猾、狡诈。)

  2、狼是狡猾的,但与人比,人就更狡猾(正面说“机智”)了,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的狡猾呢?(“投以骨 ”、“复投之 ”、“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

  结语:狼再狡猾,然而它哪里是人类的对手呢?在人面前,狼的那些手段只能是小巫见大巫, “止增笑耳 ”。这样说来,动物们又如何算计过人类呢?因此,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类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人类必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3、把下面的材料扩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有一只老虎,看见曾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农人吆喝着耕地,便去问水牛为什么怕农人,水牛说因为人有“智慧”。老虎向农人要求看看他们的“智慧”。农人说把“智慧”忘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来,免得他走后老虎把水牛吃掉。老虎听从了。农人回村叫来村民,把老虎装进铁笼,对老虎说,这就是“智慧”。

  要求:以记叙为主,合理想象,适当充实情节。注意运用外貌、语言、心理描写,以简短的议论结尾。题目自拟。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了解内容,懂得孝敬老人,帮助病残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习叙事的基本方法。

  2、讨论要点,明确本次训练的重点是既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又要把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具体地写出来。

  3、按照要求,选择做过的一件事写下来,做到把经过写具体,动内容写生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难点:把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写出来。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二)学习例文,归纳写法。

  1、轻声读例文,完成练习。

  (1)《给爷爷洗脚》主要写()的事。

  (2)小作者在叙述给爷爷洗脚这件事时,先写(),再写(),最后写(),其中重点写()。

  2、小结。

  3、结合“习作要点讨论”,归纳写法。

  (1)写一件事要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写事情要有重点,要把事情的主要部分写具体,把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写出来。

  (板书:按顺序写具体)

  (三)细读例文,启发讨论。

  1、仔细读例文,启发讨论:

  小作者是怎么样把给爷爷洗脚的经过写具体的?

  2、归纳小结:小作者把给爷爷洗脚的经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分成了几个部分:打水-脱袜-搓洗,每一部份都写得很细致。另外,小作者还把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写出来。这样就十分具体了。

  (四)审清题意,循序渐进练习。

  1、审清题意:你们知道今天作文是写什么?有哪些要求?

  2、开拓思路。

  3、教师指导:

  (1)指导学生在选择好内容的基础上按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组织材料,列好提纲。

  (2)让一个学生具体地口述自己为老人或病残人做过的一件事的经过。

  4、学生练习草稿,教师巡回辅导。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根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的能力。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教学过程

  一、研读课文理解说明的内容,划分文章结构。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采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充分说明了“一杯牛奶,可以强壮一个民族”这个不争的事实。

  1段:以日本为例,说明牛奶的益处。

  2段:以泰国为例,说明牛奶行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3段:说明借鉴两国经验,中华民族也定能更加强壮。

  第二部分:(4—7段)作者用大量的数据作比较,并举例说明牛奶的营养价值和所含营养成分。

  4段:用事实说明一杯牛奶所含的营养成分,是其它食物无法比拟的。

  5段:列数字、作比较,说明牛奶是含钙最丰富的`天然食品。

  6段:说明牛奶还具有保健功能。

  7段:举例说明奶制品比天然奶更有益于健康。

  第三部分:(8—12段)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说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及我国人均每年奶类的消费量,说明我国牛奶受冷落的原因。

  8段:与别国比较我国人均喝奶量极少。

  9—11段:分类说明人们不愿喝奶的原因。

  12段:提出倡议国人要为了身体健康和民族强盛一生莫断奶。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筛选重要信息,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科学性。

  1、一杯奶能强健一个民族的原因?

  作者如何说明这个问题的?

  ——日本为例,年轻人的身高、体重、耐力都增高了。

  泰国为例,身高增长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2、牛奶的营养价值是什么?

  ——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含钙最丰富的天然食品;富含各种维生素;保健

  3、钙缺乏的后果是什么?

  4、喝奶粉或奶制品有用吗?为什么?用的什么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5、牛奶在我国受冷落的原因?——成人认为不需喝奶;出现消化道症状;怕牛奶 膳味、怕麻烦;承担不起费用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

语文教案 篇7

  一、设计说明。

  本篇韵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字里行间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能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为使学生体会读韵文的快乐,教学过程采用“以读促悟——读中识字——再读再悟”的模式,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对会意字的认识从朦朦胧胧到逐渐清晰再到豁然开朗,完成这一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引起学生对学习会意字的兴趣,激发其探究会意字的欲望,进而培养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

  二、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教师)

  2、准备字卡。(学生)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教师引言:

  (课件出示太阳图案)这是什么?(太阳)

  古人根据太阳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日)

  (课件出示月亮图案)这是什么?(月亮)

  古人根据月亮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月)

  古人不仅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出了象形字,还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造出一种非常有趣的字——会意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2、课件演示:日和月合到了一起。

  3、教师导学:看,光芒四射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新字,你们认识它吗?(明)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通过复习象形字,引入会意字,可以激起学生对汉字的探究欲望,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探究的基调。

  (二)以字引文,兴趣读文。

  1、认识“明”字。

  (1)导言: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个字?

  (2)教师指名读,强调“明”是后鼻音。

  (3)教师导学:日是光芒万丈的,月也是明亮的,两个字放到一起组成的新字是什么意思呢?

  (4)学生看课件猜想生字“明”的意思并互相交流。

  (5)教师组织学生给“明”组词。

  预设:光明、明亮、明白、明朝……

  2、读文感知。

  (1)过渡:(课件出示“明”)看,日和月相处得多友好呀,“日”总是让着“月”,“月”总是伴着“日”,多棒的组合啊。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让我们翻开书看一看吧,它们都藏在《日月明》这一课里。

  (2)教师范读韵文,学生指字跟读。

  (3)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齐读韵文。

  (5)男女生比赛读。

  (6)教师导学:同学们把字音读得很正确,也很流利,你们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教师指名读文,随机纠正字音。)

  (7)教师导学:看到你们无论怎么读都读得那么好,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咱们来合作读,好不好?(好)老师读日月——你们接(明)。

  (8)教师导学:看到你们现在已经能把韵文读得这么正确、流利,我想增大些难度,你们敢接受挑战吗?(敢)(多媒体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韵文)看,没有了拼音,你们能准确地读出韵文吗,先和同桌读一读。

  (教师先引导学生小组读,再指名读。)

  设计意图:借助生字“明”的教学,依托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反复地读文,从读准字音、正确读文再到流利读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逐步让学生感知会意字的特点,加深对本课生字的记忆,为接下来学习会意字做好铺垫。

  (三)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1、学习会意字“尘”。

  (1)教师导学:同学们,你们真棒,生字宝宝很佩服你们,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想一起玩吗?

  (2)多媒体课件出示:“小”和“土”。配图:小小的灰土。配音:同学们,猜一猜,我们两个组合在一起是什么字?(尘)

  (3)教师导学:想一想,怎样才能记住“尘”字?

  预设:

  生1:我是这样记住“尘”字的:“小小的土”就是“尘”。

  生2:我能给“尘”组词:尘土。

  (4)教师引导学生给“尘”组其他词。

  预设:

  生1:灰尘。

  12334下一页生2:粉尘。

  生3:扫尘。

  2、学习“木”“林”“从”“双”。

  (1)多媒体课件演示:先出示一棵树,再出现一棵树。

  (2)导学:这是什么字?你们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生1:这是“林”字,一棵树是“木”,两棵树就是两个“木”。书上说“双木林”。

  生2:我能给“林”组词:树林、林海、林区。

  (3)导学:你是怎样记住“从”的?

  生:我用“想一想”的方法。一个人跟着一个人就是“从”。(课件显示此图)

  (4)你是怎样记住“双”的?

  生1: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了“双”,两个“又”就是双。

  生2:一双手。

  生3:一双鞋。

  3、引导学生小组内学习“森”“众”。

  (1)多媒体课件依次演示:三棵树成上下排列的图案;三个人成上下排列的图案。

  (2)教师引导学生猜字、弄清字义、组词。

  4、学习“心”。

  导学:这些生字和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可是有一个字还没有出来,很着急。(多媒体课件出示“心”)快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预设:我用妈妈教的谜语记住了“心”:锅里煮三个豆,跑了一个,蹦了一个,锅里还剩一个。

  5、初步感受会意字的特点。

  (1)教师导学:同学们记字的方法可真多,老师认为你们真棒。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几个字,看看它们的构字方式与意义上有什么联系。(学生观察、交流。)

  (2)教师介绍会意字:像“明”“尘”这样,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的字就是会意字。

  (3)拓展:同学们找找本课中还有哪些字是会意字。

  预设:

  生1:我找到了,“林”就是会意字。

  生2:“从”也是会意字。

  生3:“森”也是会意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习独立识字。通过课件出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带动下,了解会意字的特点,理解每个字的含义,从而激发学生对会意字的探究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再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识字,达到让学生习得识字方法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趣读词语,练习说话。

  1、多媒体课件以“小青蛙过河”的形式出示词语:明月、力气、尘土、众人、从前、森林、中心、一条。教师组织学生先默读词语,再指名读词语。

  2、多媒体课件再次出示要求:请你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练习说,再举手汇报。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课件“小青蛙过河”的形式让学生读词语,这一形式是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进而达到复习巩固识字效果的目标。而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这一形式是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选择权,进而达到考查学生对字与词理解的目的。

  (二)竞赛读文,渗透德育。

  1、过渡语:同学们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让老师和同学们见识到了你们的表达能力。那现在我们男生与女生进行一下朗读比赛,看看是男生读得正确、流利,还是女生读得好。

  2、教师组织学生推荐4名男生与4名女生比赛,其他学生当评委,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分数。

  3、教师导学:从成绩可以看出,男生与女生的实力不相上下呀。那咱们就来一场加分赛,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读后说一说,你有什么地方不明白,你又读懂了什么。

  预设:

  生1:我有一个地方不懂:什么叫“黄土变成金”?

  生2:我知道“众人一条心”的意思就是要团结。

  4、教师引导全班学生齐读儿歌。

  设计意图:通过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读文的兴趣,提高读文的效果,达到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去处理“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这一段文字,一是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体会到合作与团结的作用,二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解决难点,体会韵文所传达的情感目标。

  (三)先看后写,方法指导。

  1、指导书写“力”。

  过渡: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你们能读文,会发现,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把字写正确、写端正。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语文书73页的生字“力”,说一说怎样书写“力”。

  预设:

  生1:我知道“力”的笔顺,先写横折钩,再写撇。

  生2:我看到横折钩要写在横中线的上边。

  生3:我看到撇要在竖中线上起笔。

  上一页1234下一页师:同学们观察得都很认真,那就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着老师的板书一起书空。再请同学们拿出本,自己认真写一遍“力”,写完后同桌之间互相看一看,看看谁写得跟书上的例字是一样的。

  师:(找出优秀例字)同学们看一下,这个字和书上的例字占格很像,看得出他写得很用心。那请同学们再认真地书写两遍“力”。

  师:谁能给“力”组词?

  生1:力量。

  生2:劳力。

  生3:动力。

  2、指导书写“土”“木”。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2)指名说一说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展示学生作品。

  (6)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3、指导书写“林”“心”。

  (1)导学:请学生观察“林”字里面的“木”哪笔有变化。

  (2)教师引导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根据书上例字进行对比评价。

  (4)学生再次独立书写。

  (5)注意“心”的新笔画“卧钩”的写法。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一学段的学生应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一些书写汉字的规律和技巧。本环节采用让学生先观察再汇报的形式,以学生主动为前提,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对生字笔画及位置主动观察,要比教师的客观描述效果好,同时更能检验学生的书写汉字的能力。

  (四)猜谜游戏,拓展延伸。

  1、教师导学:同学既能读,又会写,很了不起呦。接下来,我们轻松一下,玩一下猜字的游戏,看谁猜得准。多媒体课件出示73页第一个字“泪”。

  预设:

  生1:我知道这是“泪”字。目代表眼睛,从眼睛流出的水应该是“泪”。

  生2:我能给“泪”组词:泪水、眼泪。

  2、多媒体课件出示73页第三题第2个字,引导学生理解字义。教师范读“休”的字音,引导学习“休”并扩词。

  3、出示“歪”。把字拆开,猜字义。

  设计意图:学生们有了学习课文中会意字的经验,加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可以很直观地弄清楚图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教师顺势教读字音,引导学生扩词,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也能激发学生学习会意字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课后拓展。

  1、将本课的儿歌背给家长听一听。

  2、请你和家长找一找,还有哪些有趣的会意字,把它们写下来教给班里的同学们。

  设计意图:第一个作业是背诵儿歌,一是为了通过背诵加深学生对会意字的认识,另一方面对学生也是一种积累。第二个作业是借助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可以让学生更广泛地感受汉字的魅力。

  教学反思:

  1、在本课教学中,由于本文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突出了以读促悟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同桌互读、小组读、男女生竞赛读等形式,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达到感悟韵文内容,感知会意字特点的效果。

  2、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以形象直观的图片辅助教学,利用简单、易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使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对会意字的认识更清晰化、具体化,更有效地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3、指导写字时,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认真观察每个汉字书写的规律及间架结构,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形体美,进而培养其独立书写汉字的能力。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学习周总理热爱人民的崇高品质,体会人民热爱周总理真挚感情。

  2.掌握记叙的要素,了解倒叙的有关知识,理解重点词语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记叙的要素,了解倒叙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方法:学生自读,练习为主,教师提示,讲解为辅。

  教时:1课时。

  教学要点:

  1.检查旧课作业;

  2.导入新课;

  3.指导自读;

  4.教师小结;

  5.学生练习。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旧课作业

  二.导入新课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不幸于1976年1月8日与世长辞。他的光辉形象一直活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他的崇高品质和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一直鼓舞着亿万人民继续前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北京低压电器厂工人刘秀新同志,在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为缅怀总理,根据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激动人心的'往事的口述,刘宗明记录整理而写成的。

  提问:题目中关键词语是什么?

  “珍贵”。

  “珍贵”有两个意思:1、因价值大而宝贵;2、因有特殊意义而宝贵。

  提问:题目中的“珍贵”属于哪种意思?衬衫是普普通通的东西,说“价值大而宝贵”不确实,只能说这件衬衫有特殊的意义。

  有什么特殊意义呢?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三.指导自读

  1.出示自读要点(幻灯片)

  (1)查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珍藏(cáng)刹车(shā)着重(zhuó)

  宝藏(zàng)刹那(chà)凝聚着(zhe)

  (2)解释下列加点字。

  百感交集(交织);

  日理万机(指国家大事)

  微乎其微(细小,轻微)

  平易近人(接近,亲近)

  (1)(2)先遮,后揭。

  (3)摘出本文表示时间的语句。

  (4)说说一件珍贵衬衫的由来。课文是从哪一节到哪一节写这件事的?

  (5)主体部分是按事情起因、发展、结局三个层次记叙的,应怎样划分?记叙的顺叙是什么?

  (6)“我”在叙述这次事故发生的经过时,心情怎样?课文中哪些词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2.学生自读课文,同时解答“要点”中提出的问题。

  3.组织讨论,逐条明确:

  (1)、(2)、(3)略。

  (4)1972年8月3日晚,“我”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留神插进了快行线,迫使后面开来的“红旗”轿车紧急刹车,紧贴“我”身体左侧;“我”被汽车剐破了衣衫,后背蹭破了一点皮,周总理“唰”地拉开了窗帘,亲切地注视,派司机下车询问,派工作人员察看现场,派轿车送我去医院检查。在医院里,周总理亲自打电话来了解“我”的伤情和检查情况。在交通队派人给“我”送来一件崭新的白色的确良衬衫。

  课文从第2节~7节写这件事。

  (5)

  (1)“我”被汽车剐破了衣衫,周总理拉开窗帘,亲切地注视,表现了总理对我的关切、爱护之情,使“我”百感交集,思潮翻滚。

  (2)周总理派人送“我”到医院里检查并打电话来询问伤情和检查情况,使“我”心里十分激动。

  (3)在交通队,总理派人给“我”送来一件崭新的白色的确良衬衫,“我”心里激动极了。

  这部分是按时间推进、地点转移的顺序记叙的。这样的顺序记叙事情的经过,突出了周总理热爱人民,人民也热爱周总理这一中心思想,又使文章的条理十分清楚。

  提问:这一部分已经把事情讲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开头和结尾两段呢?(分别写了什么)这两段对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呢?

  讨论,归纳:

  课题为“”,开头一段自然要交代自己所珍藏的是一件什么样的衬衫,因为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阶级的深情,很自然地引出这衬衫所以珍贵的原因,提示全文中心。

  结尾一段交代衬衫现在的情况,抒发感想与开头呼应,进一步揭示周总理平易近人,深切关怀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使“我”永远难忘这激动人心的一幕,所以一直精心收藏着这件衬衫,表现对周总理无限热爱和深切怀念的真挚感情。这样首尾呼应,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得到进一步深化。

  提问:首尾两部分是如何与中间回忆往事部分衔接起来的?请找出过渡句来说明。

  讨论、归纳:

  第一段的最后一句:“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表明下文要追述往事。

  最后一段的开头两句:“这件事已经过去四年多了。但是,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却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像这样先写珍藏衬衫,然后再写这件衬衫的由来的写法,叫做倒叙。即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倒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一种是提到前面叙述的并不是事情的结局,而只是后面发生的事情,叙述由“倒”转“顺”后,并不是叙述到开头写的那件事情为止,而且可以发展下去写更多的事情。

  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程序,运用时,要把时间关系交代清楚,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在开始追述的时候,要用三言两语表明以下是在追述往事了,这样才能使读者易于理解;二是追述部分仍要按时间顺序写,才不至于使时间关系发生混乱。

  四、练习

  做练习三。

  后记:学生在寻找事件起因时,容易割裂开,此时要提醒学生事件发展过程当中地点的变化。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回顾“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引导学生积累本组所学词语.

  交流平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a.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3.背诵名言.

  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

  5.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12-03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园地》教案10-05

语文翠鸟教案09-03

语文《检阅》教案11-07

《语文天地》教案12-17

语文《春》教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