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时间:2023-04-09 17:44:02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模板锦集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优秀数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模板锦集9篇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2.能正确的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3.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刀

  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位可恶的巫师,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了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能闯过这些难关。小朋友,你们愿意闯难关来救出公主吗?

  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

  第二关:折一折

  第三关:分类

  第四、五关:拼搭对称图形

  三、制作对称图形

  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

  2.幼儿操作

  四、延伸

  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

  活动反思:

  在教学设计时,我选择了通过观察京剧脸谱,发现图案的秘密:左右对称。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案是一模一样的,加深了对称轴这一知识的理解。在这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找图案中的秘密时,有的孩子只能找到其中一个比较有特征的图案,找不到其中蕴藏的秘密——左右对称,在我的再三启发和引导下,终于王思涵小朋友第一个找到了这个秘密——脸谱的左边和右边的花纹是一样的。在她的回答后,我引导幼儿一起来观察,脸谱的左边和右边是否真的是一模一样的,经过孩子们的一起观察下,左边和右边的图案是一样的,随后,我问孩子们:左边和右边一模一样,这样的情况我们叫它什么,你们知道吗?好多小朋友都摇了摇头,说不知道,但是邱邱小朋友举起手说:“这叫对称!”真棒!我及时给予了邱邱小朋友一个肯定的大拇指奖励给他。这样一来孩子们都懂得了左边和右边一模一样的图案,这样的.情况叫做对称。但是光让孩子们知道这样叫对称还不够,应该还要让孩子们知道要找到是不是对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先要找到一条对称轴,因为找到了对称轴才能判别是不是左右两边对称。因此,我又引导幼儿怎样判别对称的方法:将图片对折后,引导幼儿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案是一模一样的。那么中间折的这一条线就是对称轴。

  有了京剧脸谱找对称的铺垫,孩子们在老师出示的圣诞树、五角星、蝴蝶、螃蟹、雨伞、水壶、汽车、脚印等图形中找对称就非常的容易了,因此这个教学过程非常的顺利。但是在随后的作业时却产生了问题,我利用幼儿用书《数学》第40页《彩色蝴蝶》进行作业的练习。请小朋友在蝴蝶的身上找一找,把找到的数学题目计算出答案,然后再找找哪些答案是一样的,在一样的答案上涂上相同的颜色。由于数学题目上没有印上等于号,而且孩子们在以前的计算练习时都有在题目的后面印好了等于号,所以孩子们已经习惯了直接写答案,一个数字写下去,这样一来计算题的完整性错了,这也是我的一个疏忽,以后一定要在孩子们作业前把要求说清楚。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篇2

  一、 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线索判断结果。

  2、学习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 活动准备:

  1、空纸箱一个、铅笔数支、数个硬币、几张5元纸币。

  2、幼儿操作材料、铅笔。

  3、教师用示范纸4张。

  三、 活动过程:

  1、变加2个的.魔术。

  (1)、出示纸箱一个, 事先在里面放一些铅笔。告诉幼儿:我要让这只纸箱变魔术,从左边放东西进去,就会变不一样的东西从右边出来。

  (2)出示2支铅笔,放入纸箱中,从右边拿出4支铅笔来,请幼儿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3)再放入3支铅笔,从右边拿出5支铅笔。请幼儿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4)再放入4支铅笔,请幼儿猜猜右边会有几支铅笔出来。

  (5)再放入5支铅笔,请幼儿猜猜右边会有几支铅笔出来。

  (6)请幼儿说说,这只纸箱变的是什么魔术?

  2、1元变5元的魔术。

  (1)教师事先在纸箱里放些5元纸币。让幼儿看看这次魔术纸箱又会变什么魔术。将1个1元硬币放进去,从右边拿出1个5元;再将2个1元硬币放进去,从右边拿出2个5元。

  (2)将3个1元硬币放进去,请幼儿猜猜右边会有什么出来。(3个5元)

  (3)将4个1元硬币放进去,请幼儿猜猜右边会有什么出来。(4个5元)

  (4)请幼儿说说,这次纸箱变的是什么魔术?

  3、师出示刚才变魔术的图例纸纸,请幼儿观察。了解其变化规律。

  4、逐一出示范例纸纸,请幼儿观察,说说魔术纸箱又在变什么魔术

  4、请幼儿选一张作业纸进行操作,师逐一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5、展示幼儿作业,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6、尝试别的变化方法,幼儿再次操作。

  7、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探索、发现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2、学习用语言表述“几比几多一,几比几少一”。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可以挂在幼儿胸前的卡片若干,卡片正面分别画有1~10个实物图,反面标有相应的数字,每种数字的卡片数量相等。

  2、不完整的自然数列大卡片若干。如图

  3、音乐课件。

  4、幼儿学习资源?第20~21页。

  活动过程

  1、请幼儿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卡片挂在胸前,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与方法。

  师: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漂亮的小卡片,卡片里藏有数字宝宝,你们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挂在胸前,然后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卡片上有什么,你的卡片中藏着的数字宝宝是多少。

  请幼儿记住自己的数字宝宝。

  2、游戏“抱团”。

  (1)玩法:幼儿随音乐四散走,当音乐停止时,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相邻的自然数抱在一起。如:教师说6时,戴着画有5、6、7卡片的3名幼儿抱在一起。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了自己的数字宝宝,那我们一起来玩“抱团” 的游戏。教师讲解以上游戏规则

  (2)教师提问:

  你们为什么要抱在一起呢?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x比x几多一,x比几多x少一”。

  3、游戏“排排队”。

  (1)玩法:幼儿拉成圆圈,教师发出这个指令后,带着数字1~10的卡片的幼儿按顺序站成一排,比一比哪一组站的又对又快。

  (2)教师提问:你们组是怎么排的?谁的前面是几?谁的后面是几?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多还是少?少几个?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还是少?多几个?

  4、游戏:“占格子”。

  玩法:教师出示缺少的自然数列大卡片,摆在地面上,当音乐停止时,引导幼儿根据自己身上的卡片数量站在相应的空格中,看谁站得又快又准。没有占到格子的小朋友被淘汰,游戏可反复进行。

  活动反思

  一年级小朋友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抽象数的大小时有一定困难,教学时我先复习1—5各数,故意打乱数序,然后请学生上台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以建立学生初步的数感,让学生独立地将摆放凌乱的'水果图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出谁多谁少。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的方法。

  猴子是小朋友喜欢的动物,新课的导入用“小猴吃水果”这一故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将猴子吃水果的童话故事与比多少的数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帮助猴子分水果的过程中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时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符号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

  用特定的符号来刻画客观世界中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习运算符号“+”、“—”,还要学习关系符号“<”、“>”和“=”。如何让刚入校门不久的学生掌握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它们呢?在一节课内小朋友要认识三个符号朋友“<”、“>”和“=”,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故我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的形状是怎样的?开口朝哪边?尖尖的呢?引导学生用形象易懂的语言去记忆三种符号。“两边数字一样大,中间填‘=’”,“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 “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开口旁边是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等。等学生已理解后,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看谁举得对”,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最后安排补充练习,以加深学生对符号的印象,并会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我们小朋友对"一双"、"一对"的概念不太清楚,经常会说出一些笑言。现在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都戴起了手套,但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找到一只,丢了另一只,或者是找到的两只不一样。针对这种现象,我设计了双双对对这个数学活动,旨在帮助幼儿理解"一双"、"一对"的含义,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从而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知道"一双"、"一对"的含义。

  2、难点:能准确将物品进行配对。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双"和"对"的含义。

  2、能找出身边成双成对的东西。

  3、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手套、鞋子、筷子、袜子、茶杯一对、耳环一对、小熊玩偶一对、操作材料、贴纸等。

  活动过程:

  (一)分类游戏,引出"双"、"对"的概念。

  1、教师展示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

  教师:请你们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好吗?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

  【将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全部打乱放在一起,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分类、配对。】

  2、观察分类好的物品,初步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分好的东西,说出分类的理由。

  【这里主要是为了引出"双"、"对"的概念,让幼儿了解一双或一对由两个组成,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我们把他们叫做"一双手套"、"一双鞋子"、"一双筷子"。

  【向幼儿简单介绍"双"、"对"的含义及使用条件。】

  (二)分类游戏,进一步了解"双"、"对"的含义。

  1、教师展示茶杯、耳环、玩偶等物品。

  教师:请小朋友再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尽量将这些东西也配成一双或一对,并且说说分类的`理由。

  【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认知,并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成双成对的物品都是有关联的,我们将这两样具有相同用途或造型的物品称作"一双××"或"一对××"。

  (三)找找身边成双成对的物品。

  1、教师:除了老师准备的东西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成双成对的东西呢?(比如:身体,教室环境等)请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可以成双成对的。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成双成对的东西,他们双双对对多漂亮啊!

  【通过此环节进一步的让幼儿理解了活动的意义,也增进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对幼儿的知识能力也有所提升。】

  (四)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强化本活动中所学经验。

  1、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操作材料,我们大家带动动手将它们进行成双配对。

  2、教师展示幼儿操作材料,分组进行操作。

  3、幼儿成果展示。

  【这一环节里,主要是考验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再次强化幼儿所获得的经验,对知识进行巩固。】

  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可以成双成对的不仅仅是那些物品,我们人也可以成双成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去试一试吧!

  (五)结束部分

  游戏《成双成对》。

  活动反思:

  在"双双对对"活动中,幼儿掌握比较好,不但知道了鞋子,袜子,手套是成双成对的,还了解了生活中的物品也有许多是可以成双成对的,并能准确的用语言表述"一双××"或"一对××"。幼儿对于该活动很感兴趣,活动中表现的很积极。

  小百科:双(拼音:shuā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 ,其古字形像一手抓住两只鸟。双的本义指两只鸟,引申泛指成双成对的,又引申为二或二的倍数的、偶数的。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7的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的细心观察能力。

  2、通过操作,游戏帮助幼儿巩固7的加法应用题。

  3、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乐意参加数学活动。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难点】:

  1、初步学会7的加法运算

  2、创编、计算7的加法应用题。

  【活动准备】:

  课件、若干种动物卡片,水果,图形卡片,内容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问答游戏导入:(复习6以内的'加法题)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2+3=?

  (拍手,拍手,右手伸出2指,左手伸出3指)

  幼儿:X老师,我告诉你,2+3=5!

  (拍手,拍手,左手伸出2指,右手伸出3指,说出得数)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4+2=?

  幼儿:X老师,我告诉你,4+2=6!

  (整体回答后可以询问个别幼儿)

  二、学习7的加法应用题(展示课件)

  1、池塘里原来有6条鱼,又来了1条鱼,一共有几条鱼?(6+1=7)

  老师:小朋友,请看谁来了?。

  播放小鱼音乐,并且同时播放课件。

  故事引入。讲解小鱼原来有6条,又来了1条,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条?

  幼儿:7条。

  老师: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幼儿:6+1=7

  2、蝴蝶飞入花丛中,先飞来4只蝴蝶,又飞来3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4+3=7)

  老师:小朋友,你们看,那儿有几只蝴蝶呀?

  幼儿:4只蝴蝶。

  老师:是呀,有4只蝴蝶。那小朋友们看看远处又飞来了几只蝴蝶呀?

  幼儿:3只蝴蝶。

  老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花丛中先飞来4只蝴蝶,又飞来3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

  幼儿:7只。

  老师:怎么算出来的呀?

  幼儿:4+3=7

  3、小鸡在啄虫子,第一次有5只小鸡,第二次又来了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

  (老师启发幼儿创编应用题)5+2=7

  4、一棵苹果树上结出了很多很多的苹果,先长出来了3个苹果,又长出来了4个苹果,一共长出来了几个苹果?

  (老师问,小朋友答)3+4=7

  老师板书所有是7的加法算式1+6(6+1)2+5(5+2)3+4(3+4)

  三、幼儿操作练习,老师巡回观察并指导

  1、幼儿分组创编得数是7的加法应用题。

  第一组动物卡片(一边学习口述创编应用题,一边取出相应数量的卡片)

  第二组水果卡片(同上方法)

  第三组图形卡片(同上方法)

  2、请个别幼儿口述创编的7的加法应用题

  四、结束部分

  1、小结本课内容

  2、对操作积极,认真的幼儿表扬鼓励,

  3、听音乐收拾学具,有序放到指定地方。

  【活动反思】:

  对7的应用教学,主要是针对“看图列式”教学。我重点是带学生理解图意。首先教学加法列式,主要强调含有大括号的题,“?”号在 大括号外的表示求总数,用加法计算,可以列一图两式 。然后教学减法列式,主要强调大括号内有“?”的情况,不管“?”在左还是在右,都是求其中一部分,用减法,但只能列一图一式。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难理解和接受,要举一反三,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课时结束,我感觉学生学得还不错。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动手操作活动。

  2.在操作活动中能自主探索出4的三种分和法,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3.学习4的组成,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重点

  在操作活动中能自主探索出4的三种分和法,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难点

  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利用故事角色复习2、3的组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今天熊大、熊二来到我们班和大家做游戏了。我把两个玩具球想送给它们,该怎样分给这弟兄俩?有几种分法?

  小结:任何数量为2的物品分成两部分,都只有一种分法。

  2.三辆玩具车,该怎样分给这弟兄俩个呢?有几种分法?

  小结:所有3的物品如果要分成两部分,都有两种分法,

  二、创设故事情节,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一)尝试分雪花片的情况,探索4的不同分合方法

  1.教师示范其中的一种分法。

  2.请小朋友取出盘中的雪花片,按照这种方法来摆一摆、分一分、试试有几种

  3.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谁的和这位小朋友的分法一样?

  小结:将4个雪花片分给熊大、熊二是,一种方法给熊大1个雪花片时,熊二就会有3个雪花片;一种方法给熊大2个时,熊二就会有2个雪花片;一种方法给熊大3个时,熊二就会有1个雪花片。

  (二)探索圆点的分法。

  1.小朋友请在盘中每次取4个圆点分给熊大、熊二,试一试有几种分法?

  2.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分圆的情况,有谁的和这位小朋友的分法一样?

  小结:将4个雪花片分给熊大、熊二时,一种方法给熊大1个圆点时,熊二就会有3个圆点;一种方法给熊大2个圆点时,熊二就会有2个圆点;一种方法给熊大3个圆点,熊二就会有1个圆点。

  三、操作数字卡,摆出4的分合式,鼓励幼儿大胆寻找规律

  1.教师示范:有4个物品时,要分成两部分,熊大、分到了数量为1的`物品时,熊二就会分到数量为3的物品。

  2.试一试、摆一摆,说一说。

  3.师幼共同梳理、归纳:

  请你仔细观察,4有几种分合方法?在三种分合方法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一侧的数字排列,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多1,这就叫递增。

  另一侧的数字排列,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少1,这就叫递减。

  四、结合生活情景,渗透4的加减法

  1.这里有4块糖,被熊大吃了两块,那剩给熊二几块糖呢?为什么?

  2.熊大搬来了3个木桩,熊二搬来一个木桩,他们一共搬来了几个木桩?为什么?

  活动延伸:

  冬天渐渐来临,熊大、熊二还会继续为如何分食物、分玩具发愁,你们愿意继续帮助它们吗?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的币值。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4、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6、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家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不同币值的人民币10元。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教师让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告诉大家:我带来的是几元钱?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货币的面值,让幼儿认一认。

  观察钱币,读一读上面的数字。

  2、小组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钱币有什么用?用钱可以做什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币值的人民币?

  3、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带了多少钱?

  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远足活动,为远足活动准备一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只有10元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在10元的范围内购物。

  幼儿相互讨论,作出打算。

  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

  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回到教室,互相交流,讲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活动反思:

  在组织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前,我们还在犹豫着是让老师自己准备,还是请幼儿自己带?起初我们想自己带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怕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里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太多,一会儿带这,一会儿带那,连钱也要带?又怕万一丢了,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但一想,明天刚好是远足活动,也许准备一些食物和水,何不趁此机会来一个购物实践活动?不是“结合家庭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活动”,很好的一个机会吗?通过孩子自己带钱,并去体验购物带来的快乐,一举两得,再麻烦,我们也决定抛开顾虑,试一试。

  于是,我们在家园知心屋中,告知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及缘由。大部分孩子都及时带了各种币值的钱币。在认识钱币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带的人民币,我发现他们大多已经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币值。我意识到,其实让孩子“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探索,学习的过程。这样上起课来,轻松多了。在购物过程中,他们也会盘算着自己有多少钱,明天远足需要些什么东西?有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

  更令我们欣慰的是,在放学时,家长们见孩子拎着自己买的东西,兴奋地告诉他们自己购物时的经历,那快乐的模样,都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确实成长了,对老师的做法也表示赞同,没有丝毫的责备麻烦的意识,他们纷纷表示,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对家长,对孩子,对自己,多一些信任,相信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单数和双数是上学期大班作业本上的内容,但是当时只是让幼儿用点数表示相应的数字而没有深入。奇数和偶数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生活中一般叫做单数、双数),但在教材中只有很少的一点内容。单数和双数有哪些性质?学习单数和双数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到。为了让幼儿对单数和双数有更深的了解,扩大一下知识面,我想有必要进行一下补充。因此设计了《单数和双数》这一节数学活动课。如何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来感受单双数的概念,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是本次活动设计的主导。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初步体验,感受单双数,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2、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数卡1-10(大的两份,小的两份);单数、双数字卡一份。

  2、分别画有1-10个花蜜桶的卡片20张;彩色花20朵。

  3、小红旗标志20枚;花泥两块。

  4、小蜜蜂的胸饰一个。

  5、蜜蜂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

  1、蜜蜂采蜜

  师:小蜜蜂们,今天的天气真不错,让我们去花园里玩吧!(蜜蜂音乐起,幼儿学教师做蜜蜂飞舞的动作。)

  1、师:哇!好漂亮的花朵啊,让我们采些花蜜吧!记住每只小蜜蜂只能采一朵花哦!(幼儿分别采到花蜜后,教师带幼儿坐到位置上)

  二、介绍"单数"和"双数"的概念

  1、师:我发现小蜜蜂们都采了好多的花蜜,现在请你们先检查一下自己都采了几桶花蜜呢?

  2、那么请采了一桶花蜜的小蜜蜂把花蜜送到我这里来。一桶花蜜我们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教师将幼儿送上来的花蜜桶按1-10的顺序摆放成一排,同时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置于上方,剩余的花蜜桶均按此方法进行,可2-3个小朋友一起送。中间可请全体幼儿一起验证送的对不对,比如送5桶和8桶时。)

  3、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手指游戏,用手指来划花蜜桶,看看能不能通过,好吗?(教师从1-10依次用手指通过花蜜桶)

  4、教师把可以通过的数字往下移。

  概念介绍:

  --不可以通过的下面多出了一个,孤孤单单的,我们叫它单数。(同时出示字卡"单数") 提问:单数有哪些?

  --可以通过的都是一对一对好朋友,我们叫它双数。(同时出示字卡"双数")

  提问:双数有哪些呢?

  5、小结:所以1-10中单数有:1 3 5 7 9 ;双数有: 2 4 6 8 10 (教师边指幼儿边念)

  6、现在考考你们,3是单数还是双数?(5、8、10)

  6、教师再次进行小结:所以1-10中,单数有:1 3 5 7 9 ;双数有:2 4 6 8 10

  三、以比赛的形式让幼儿进一步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师:小蜜蜂们真棒!采了这么多的花蜜,还认识了单数和双数。现在老师要跟你们玩一个游戏,把你们分成两队--A队和B队 问题回答对的,那一队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看哪队得到的红旗最多,那队就是冠军,每人将会得到一份小礼物。现在比赛开始,小蜜蜂们加油了!

  (一)第一轮 :必答题

  请认真听题:

  1、请两队的两位小朋友找出1-10中所有的单数。

  2、请两队的两位小朋友找出1-10中所有的双数。

  (注:对幼儿的回答及时面向全体进行验证)

  (二)第二轮:抢答题

  教师讲解规则:当我说:"预备,开始"后,看哪队的小蜜蜂先举手,就请哪队回答。回答错了,机会就给另一队。

  1、请说出1-10中最大的单数。

  2、请说出1-10中最大的双数。

  3、请说出1-10中最小的单数和双数。

  4、请说出比5大的单数。

  5、请说出比8小的双数。

  (注:对幼儿的`回答及时面向全体进行验证)

  (三)第四轮:附加题

  规则:两队各派一位代表进行石头剪刀布,决定哪队先回答,答对加一面红旗。(进行两次)

  1、说出我们身体上哪些是单数的?(如一个头,一个鼻子,一张嘴等)

  2、说出身体上哪些是双数的?(如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只手等)

  (四)比赛结束,评出本次比赛的获胜方。

  四、拓展幼儿的经验

  1、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了数字。那你们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单数和双数呢?(门牌号、车牌)

  2、(出示门牌号车牌)提问 :这是什么?

  那么它是单数还是双数呢?

  教师小结:我来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其实一个数不管它有多大多长,只要它的尾数(最后一个数)是单数,那么它就是单数。如果它的尾数是双数,那么这一整个数就是双数。

  五、幼儿操作联系:停车场

  1、(出示停车场)现在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了,所以我们都倡导大家要文明停车,我们也来帮帮忙,把车牌号是单数的车停在一起,把车牌号是双数的车停在一起,你们愿意吗?

  2、幼儿操作。

  活动反思:

  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初期幼儿的基本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采用集体教学法,让幼儿进行两个两个数,正好数完的那个数是双数,剩一个的那个数就是单数等抽象词句让幼儿记背区分。

  《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纲要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于是我采用多种游戏开式开展了此项活动。

  如何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数学活动的主要目标。世界学前教育之父福禄贝尔最早提出对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主张,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我设计的这个教学活动,拚弃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以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在活动中,我通过创设了“抽大小奖”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抽奖”活动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拓展,启发幼儿寻找身上或者周围环境中哪些物体是单数,哪些东西上双数,在一系列循序渐进、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单双数及相关概念有更透彻的理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10以内的单双数。

  在活动中,我采用平时幼儿排队的方法,让两组幼儿到前面排成两队,看一看排到哪里时变成了一个幼儿,那么这个数就是单数;接下来我又请幼儿玩雪花片,先给雪花片两个两个排队,看一看自己的雪花片的数量是单数还是双数,幼儿都能很好的告诉我答案,最后请幼儿拿着自己的雪花片和其他幼儿一起做游戏,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10以内的单双数。

  总之,这节课基本上效果都很好,孩子都掌握的很好,基本的难点都攻破了,达到了我自己想要的效果。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想、组合,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2、大胆想象,尝试运用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拼出各种图案。

  3、体验图形分、合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交互式电子白板及课件。

  2、电脑若干台。

  3、三角形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身体变变变”。教师说咒语,幼儿变成相应的物品。

  2、师:有一位懒惰的魔法师,他想制作一种魔法药,只要吃了这种魔法药,不管什么愿望都能实现。

  (二)教师讲述故事,初步巩固图形的特征。

  1、教师讲述故事至“猫竖起爪子扑向阿姨。”提问:你猜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

  幼儿根据图画,自由回答。

  2、师:看看大狗是用什么变成的?“方方正正的.砖”,那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是方方正正的?

  :我们身边的黑板、窗子、书、文具盒……都是由长方形组成的。

  3、师:谁愿意试一试用正方形、和长方形拼成大狗。请个别幼儿在白板上操作。

  (三)尝试探索图形之间的转换。

  1、继续讲述故事至“魔法师的城堡竟然飘在空中,怎么才能下去呢?这时阿姨摸到了口袋里的圆圆的饼干,她想变出一只会飞的大鸟”,可是,圆圆的饼干怎样才能变成小鸟呢?

  2、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完成小鸟的拼图。

  3、幼儿探索:你能把三角形和正方形变一变吗?

  4、继续讲述故事至“咱们避开乌鸦群到湖对面去吧”,可是,她们怎么过河呢?

  5、幼儿探索:用三角形拼成其他图形。

  (四)幼儿创意拼图。

  1、师:魔法师知道哈哈阿姨逃走了,变成了凶恶的大灰狼追了过来,阿姨又念了咒语“圆圈、三角形、方块们,变成比大灰狼更厉害的动物吧。这次,阿姨会变出什么厉害的动物呢,我们也来试一试把。

  2、幼儿两人一组,在电脑上进行创意拼图。

  3、展示幼儿作品,互相。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的几何图形卡片,供幼儿自由拼搭、分合。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9篇07-07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3篇06-06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四篇08-06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4篇07-29

精选大班优秀数学教案3篇07-15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7篇03-22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精选13篇03-21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时钟》12-19

《4的组成》大班优秀数学教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