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8 08:49:2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范文集锦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语文教案范文集锦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的情境以及字理、看图、归类识字诸方法认识“烧”“灭”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正确书写“旁”“赶”等9个生字,会写“空地”“唱歌”等11个词语。

  2、通過为课文配插图、为插图做解说的学习活动,想象画面,续编故事,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以及雪孩子与小白兔之间的情谊。

  3、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4、感受句式特征并抄写。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回顾单元所学,初识雪孩子

  1、出示雪景图,导入: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前两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想象画面,感受到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认识了淘气的雾孩子。看到这幅雪景图画,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鹅毛般的大雪降落下来,白茫茫一片,我们仿佛到了粉妆玉砌的世界。瞧,一个雪孩子出现了。

  2、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跟雪孩子有关的一个童话故事——(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创设雪天情境,启发学生想象,揭示课题,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二、识字小游戏,寻找雪孩子

  1、自主学习,明确要求。

  自读课文:

  ①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认读。

  ②标出自然段。

  2、认读生字新词。

  (1)出示认字表和写字表中的字,自己练读。

  (2)与雪孩子做游戏,认读生字。

  雪孩子和同学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只有能认读“小雪花”后面藏的生字,读好语句,雪孩子才会再一次和大家见面。

  第一组:认读“添”“柴”,字理学习“赶”。

  小白兔跳舞给雪孩子看,唱歌给雪孩子听。他玩累了,就回家去睡午觉。“屋子里真冷,赶快往火堆里添把柴吧!”

  “添”就是添加的意思。过去,冬天的屋里很冷,人们就把干草、木棍当柴火,点着后取暖,所以“柴”字的下半部分是木字底。

  出示隶书和楷书的“赶”字,左边是“走”,右边是“旱”,“旱”有陆地的意思。“赶”字的本义是一人在大地上奔跑着赶路。现在的简体字“赶”,右边的“旱”字演变为“干”。“赶快”是抓住时机、加快速度的意思。

  想象画面读语句。

  第二组:归类认读“烧”“烫”“灭”。

  烧得旺旺的烫人的火把火扑灭

  “烧”“烫”和“灭”都与火有关,同样有火字旁,位置却不同,要分清字的结构和偏旁,记住字形。

  第三组:语境中认读多音字“呀”yā。yɑ哎呀,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飞呀,飞呀,飞上天空,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

  当表示惊异的时候,“呀”读一声,用在重复的、表示动作的词语之后,表示重复做一个动作很长时间的意思的时候,“呀”读轻声。

  练习朗读。

  第四组:字理认读“冒”。

  雪孩子看见从小白兔家的窗户里冒出黑烟,蹿出火星。

  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

  “冒”字的本义是“帽子”,上半部分是帽子的形象,帽子下面是一只眼睛。现在的“冒”字有不同的意思。比如,“小白兔家的窗户里冒出黑烟”,就是黑烟一个劲儿地向外透、往上升;“帽子”是顶在头上的,所以“冒”字又引申为“顶着”的意思,雪孩子就是顶着呛人的烟去救小白兔的。

  想象画面读句子:兔妈妈在门外的空地上给小白兔堆了个雪孩子。

  (设计意图:创设游戏情境,通过字理、看图、归类等方法认读生字,读好长句、重点语句,为读通课文做准备。)

  活动三、排列插图,了解雪孩子

  1、出示学习任务:根据故事内容,为插图(四幅插图内容:雪孩子图片、雪孩子陪小白兔玩儿图片、雪孩子火中救小白兔图片、雪孩子化成白云图片)排列顺序,并说明理由。

  2、学生分别出声读、默读课文,教师记录学生两次读书的时间。

  3、说一说自己默读课文的感受和默读的方法。

  4、小结:读文章的时候,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们可以选择不出声、速度快的阅读方法——默读。默读的时候要做到:书本平放在桌面,眼离书本一尺远,眼睛随着词句看,闭上嘴巴不出声。

  5、全班交流,板贴四幅插图。

  排列理由:雪孩子陪小白兔玩儿,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美丽的白云。

  (设计意图:感受默读的好处,学习默读的方法,通过为故事插图排列顺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活动四、给插图做解说,走近雪孩子

  1、明确学习任务:我给插图做解说。

  2、自读课文,为给插图做解说做准备。可以出声读,也可以默读。

  (1)关注描写雪孩子的语言和动作的词句,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展开想象,为插图做解说。

  (2)为每幅插图配解说词,写在插图旁边。

  第一幅插图(第1~3自然段):可爱的雪孩子。

  ①讲插图:兔妈妈给小白兔堆了一个可爱的雪孩子。

  ②师生分别扮演兔妈妈和小白兔,分角色朗读出人物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第二幅插图(第4~6自然段):快乐的雪孩子。

  ①想象画面:小白兔是怎样给雪孩子跳舞的?唱了什么歌?他俩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②想象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时开心的画面。

  ③想象畫面读第4~6自然段。

  ④小结:小白兔玩累了,赶快进屋添柴烧火,然后躺在床上睡着了,屋里面着起大火,小白兔却不知道。

  (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说话时的不同语气,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感受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时的快乐。)

  第三幅插图(第7、8自然段):勇敢、善良的雪孩子。

  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他连忙把小白兔抱起来,跑到屋外。

  ①结合雪孩子的动作、语言描写,展开想象,讲讲雪孩子救小白兔时的着急、冒火施救时的勇敢。

  ②想象雪孩子救小白兔时的画面,朗读第7、8自然段。

  ③想象雪孩子的所作所为,理解“终于”的意思,把句子补充完整。

  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他xxxxxx,终于找到了小白兔。他连忙把小白兔抱起来,跑到屋外。

  ④小结:雪孩子看到小白兔遇到危险,奋不顾身地奔向火海救自己的好朋友。雪孩子多么勇敢与善良啊!

  ⑤观看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视频,可以在插图上补充解说词。

  摄制厂的人员和我们一样,被雪孩子的勇敢行为所感动,结合故事内容,展开想象,拍了动画片。请同学们观看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视频,再次感受雪孩子的勇敢。

  (设计意图:抓住雪孩子动作、语言等描写,展开想象,为插图做解说,感受雪孩子的勇敢与善良。)

  第四幅插图(第9~14自然段)有情义的雪孩子。不,雪孩子还在呢!瞧,太阳晒着晒着,他变成了很轻很轻的水汽。飞呀,飞呀,飞上天空,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

  ①去掉“很轻很轻”“美丽的”,与原句作比较,感受水汽的轻,白云的美,体会加上这样的短语使语句更加生动。

  ②看图想象:小白兔看着雪孩子变成的美丽的白云,他会对自己的好朋友说什么呢?想象画面朗读。

  ③小结:在小白兔心里,雪孩子没有离去,他变成天空中一朵美丽的白云,永远陪伴在小白兔身边,带给他温暖与爱。

  ④选择其中的一句话,为插图配语句。

  第五幅插图:续编故事。

  小白兔感激雪孩子对他的救命之恩,对雪孩子无比留恋。后来怎样了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续编故事结尾,并为其配上插图,补充在第五幅插图的位置上。

  (设计意图:通过为插图配解说的活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通过默读课文、朗读课文,感受雪孩子的勇敢与善良,以及雪孩子与小白兔之间的真挚情谊。)

  活动五、识记生字,学写字词

  1、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表,读生字,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记生字的字形。

  (2)与学习伙伴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3)全班交流。

  2、书写生字。

  (1)把生字按照结构分类,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每个生字写一个,做到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重点指导:“唱”“旺”“浑”“谁”“汽”“轻”。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轻”,车字旁最后一笔是提,与“浑”字右半部中的“车”字笔顺比较;“赶”字注意穿插避让;“旁”字上宽下窄。

  (2)按照标准讲评、修改。

  3、书写词语。

  唱歌 赶快 旁边

  水汽 浑身 很轻

  时候 火星 回家

  谢谢 空地 连忙

语文教案 篇2

  看月食,

  教案示例

  19、看月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眨、般、挨、微”的字形。

  2、理解“担心、一般、微笑、吞掉、似的、红铜色”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自学生字。

  1、读课文,圈出生字。

  2、查字典,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3、指名说表格内容,有异议提出来。

  二、检查自学效果,共同学习生字。

  1、重点指导下列生字字形。

  眨:与眼有关,目字旁。右半边是一撇,下面一个“之”字。学生做“眨眼”的动词。

  般:“船”字的右下部分“口”换成“又”。

  挨:右半边上面是“”,下面是“矢”,第二撇不出头,最后一笔是捺。

  微:不要丢掉“山”下边的一短横。

  2、查字典或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

  担心:放心不下。

  一般:一样。

  微笑:脸上略带笑容。

  吞掉:不嚼,整个儿地吞吃掉。

  落:结合上下文应理解为照射的意思。

  似的: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差不多。如:像雪似的那么白;他好像睡着了似的。红铜色:“红铜”也叫“紫铜”,紫红色,是纯质的铜,用来制造电线等。像红铜似的颜色叫“红铜色”。

  三、逐段指名读课文。

  1、正音。

  似,是多音字,告诉学生在“似乎”一词中读“s@”,在“似的”一词中读“sh@”。

  2、指导长句的读法。

  (1)圆圆的月亮|像个大玉盘|挂在天空,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

  (2)一会儿,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

  四、读课文。

  1、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课文从哪段到哪段讲看月食的经过,理清课文层次。(第3~6自然段讲看月食的经过;1、2自然段讲看月食的时间,奶奶讲从前人们对月食的说法,我对此半信半疑;7自然段讲妹妹明白了发生月食的原因。)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作业。

  熟读课文。

  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贴一贴,更形象、直观地了解月全食过程中月象的变化,初步认识月食形成的原因。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和爸爸的话,从中了解什么叫月食,月食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知道月食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设疑激趣。

  1、导入:小朋友们,平时我们常见到空中的月亮有时圆,有时弯。但有一种自然现象大家很难见到,那就是又大又圆的月亮忽然慢慢地不见了?这是什么现象呢?(生)齐读课题

  2、到底月食中月亮是怎么变化的?课文哪些自然段是描写月食过程的?(生:第四、六自然段)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默读课文3——7自然段?

  二、第三段。

  1、请大家静静地看看这个夜空,美吗?月亮圆吗?课本是怎样描写这景象的呢?你可以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段。

  (1)指名读:让小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老师点拨指导朗读好学生喜欢的句子。读中理解“银光”。

  (2)比较两个句子。

  a、圆圆的月亮像个大玉盘挂在天空。

  b、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

  三、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动手实践学习课文第四、六自然段。

  1、过渡:我们一起来看看月食的过程,大家已经知道这两个自然段告诉我们月食的过程。

  2、我们一起来看看月食的过程。(看多媒体演示)

  3、谁能像老师一样看着板书把月亮的变化复述出来。(板书)

  4、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动脑想一想、动手摆一摆、动口说一说把月食的过程用活动卡片摆一摆、贴一贴。(教师把月食中月亮的变化的过程,制作成活动小卡片,每个四人小组一份,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贴一贴)

  (1)四人小组学习汇报

  (2)板书:月食开始了,月亮……

  月食结束了,月亮……

  四、通过四人小组自己动手实践,学习第五段。

  1、过渡:看到月亮的变化过程,月亮真的像奶奶说的那样被天狗吃了吗?爸爸是个有科学知识的人,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听录音)

  2、我们一起当当小科学家,做做实验,看看爸爸的话对不对(介绍太阳、月亮、地球之间的知识。利用三球仪做实验)

  学生实践中悟出: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当地球转到月亮和太阳的中间的时候,就看不到月亮叫月食。这种现象不是经常有的,每次要隔19年才会出现一次,在同一时间内,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

  3、生汇报:产生月食的原因:出示课后填空(2),指名填,齐读。

  示幻灯片:(地球)转到(太阳)和(月亮)中间的时候,他们在同一(直线)的时候,就出现月食。

  4、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通过你们的解释连迷信了几十年的奶奶也明白了月食的道理。

  五、总结:可见学科学,懂科学是多么重要,从小要学好知识,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现象是我们不知道的,还有很多奥秘,我们除了看语文书外,还可以从哪获取这些知识呢?对呀,书是知识的海洋,如果我们抱着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我们一定会获得更多更多的知识。

  六、你觉得课文中哪里写得最美?为什么?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再读一读吗?

  板书设计:

  19、看月食

  月食开始了,月亮……

  月食结束了,月亮……

  探究活动

  实践创新

  用“过了一会儿……接着……慢慢地……最后……”这些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写一段话。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音响。

  2、怎样选取生活中的几种音响,再根据这些音响编故事。

  3、把自己编的故事讲听。

  教学重难点:

  怎样根据音响讲故事,编故事。

  教具准备:

  录相、录音

  教学过程:

  一请大家说说音响是指的是什么?

  分小组讨论。

  学生发言。

  教师讲:我们说的音响是指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不是指录音机、电唱机、收音机等组合音响。

  二什么是声音呢?声音靠什么传播呢?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学生发言。

  教师讲:我们生活在音响世界,时时处处可以听到声音。声音通过不同媒介的.传播,产生的音响效果也不一样。如:配音的成年男演员可以表现出小孩子的说话声。

  三音响世界丰富多彩,我们怎么根据音响讲故事呢?(可以播放录相,让大家感受到音响的效果)

  学生发言。

  教师讲:我们生活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存在音响效果,所以能编很多故事,永远也讲不完。没有声音的世界是死亡色世界。丰富多变的色彩和音响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要素,就像人离不开水和氧气一样重要。

  四根据音响编故事,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大家打算选取生活中的哪几种音响,再根据这些音响编一个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学生发言。

  教师: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大胆想象,根据音响编故事的口语交际课一定能上得有声有色。编好故事后,先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在全班交流。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能联系现实生活理解诗歌中的道理。

  3、使学生受到感染,心灵得到净化。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

  联系现实生活理解诗歌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

  狄更斯头像

  一、谈话导入

  1、板书“挤”,谈自己在生活中听过、看过或亲身做过的“挤”的现象,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板书“别”“啦”,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

  1、你对狄更斯了解多少?

  2、媒体演示:狄更斯的头像。

  3、你认为狄更斯是一个怎样的人?挖掘课程资源,使学生对狄更斯有所了解,产生敬佩之感。

  4、你们能把这首诗歌读正确、流利吗?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朗读诗歌。

  5、说说你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小组汇报:解决的问题,朗读诗歌。

  三、细读课文

  1、提出细读课文的要求,并对课文做出批注。

  2、说说自己的体会、看法、收获。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读文、悟文、联系生活要有机的融于这个过程中。

  3、能把这首诗背诵下来吗?尝试背诵。

  四、谈话结束

  1、结合板书总结。

  2、齐读(或背诵)诗歌。融入自己的理解朗读或背诵诗歌,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受到净化。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词语积累。

  2.学会找近义词和反义词。

  3.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l.找近义词和反义词。

  2.听、说、读、写训练。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扩大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八》。

  二、出示生字卡片。

  1.自己读这些生字词,不认识的多读几遍。

  2.能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这些字都有些相同的地方。)

  三、教师归纳。

  这些有相同部分的字叫形近字。

  四、读准这些字,并自己识记住它们。

  五、学习“看看说说”。

  1.说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东西?

  (一个又大又黑的圆柱子和四个小小的.白色的柱子。)

  2你能从中找出几组反义词。

  黑——白 大——小 多——少

  长——短 高——矮

  3.齐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二、学习“日积月累”。

  三、出示词语卡片。

  1.教师范读,注意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并试着记住它们。

  四、学习“我会选”。

  1.黑板板书。

语文教案 篇6

  一、活动设计背景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献给母亲的歌。

  “母亲”是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也是非常愿意做的话题。

  我做这样一个活动,有两点考虑:一是我们学校正在进行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活动,有一些学生只是流于浮浅,并没有触及到心灵深处;一是在写作这类文章时,好多是泛泛而谈,无病呻吟,连自己也感动不了,当然也打动不了别人。基于以上考虑,我安排了这次综合活动课。

  二、活动设计思路

  我是从四个方面设计的:

  1。“道不尽的母爱”,讲述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故事。

  2。文学作品中的母爱,包括古诗词、名言、及现代诗歌和文章。

  3。多角度看母爱。母爱,是伟大的、忘我的,但有时是狭隘的,该如何理性的看待母爱。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关于对母亲的报答。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多侧面地认识母亲,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2、通过活动,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感情,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以及“爱”的内涵。

  3、培养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即写关于母亲和其他关于亲情的文章。

  四、活动准备

  1、教师要涉猎有关“母爱”的材料。

  2、教师在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和兴趣特长的基础上,把学生划分为四个学习小组,确定学习小组组长,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及每组的任务。

  3、准备时间为两周。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课堂实录

  教师:同学们,一提起“母亲”,总能触到我们心灵最温柔的一角。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最紧密的人。当我们思乡想家的时候,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母亲就是我们最坚实的感情依托。

  母亲的形象被无数人描绘过,母亲的品格被无数次赞美过,或用文字、或用音乐、或用画笔、或用镜头……那我们对自己的母亲又有怎样的体会和认识?怎样报答我们的母亲?对母亲又有怎样的祝福呢?

  今天我们进行一次“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培养想象能力,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样子、游人的感触和话语,写一段话详细描述。

  4.引导学生领悟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地球的意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揭示课题。

  板书:葬礼

  讲述:一般指人死亡后所举行的一种殡。

  葬仪式.叫“葬礼”。用彩笔在“葬礼”前加“特殊(sho)的”

  问:看到这一题目,大家会提出哪些问题?

  (1)为谁举行葬礼?

  (2)为什么要为它举行葬礼?

  (3)为什么说这是特殊(不同于一般)的葬礼?

  2.教师指定:这些问题问得有道理。我们研究课文之后就能弄明白。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画出文中含生字的词语,根据所注拼音读准字音。

  (2)查字典、问典弄清下列词语的意思。

  枯竭:(水源)干涸。垂危:病很重将要死去不辞而别:辞:告别。

  奄奄一息: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一息,一口气。只剩下口气,形容临近死亡。课文中指瀑布即将完全消失,下旬:十天为一句。每月21日到月底的日子。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晤的意思。

  水帘、预测、骄傲、唤起。

  (4)指导书写下列几个字:垂、竭、葬。

  2.各自渎课文,思考:如果按“举行葬礼——瀑布今昔——决心保护”分段:

  [一(1)二(2-5)三(6-8)]

  三、精读训练

  1.默读第一段。

  思考:这一次葬礼“特殊”在哪里?[地点特殊:在……河上;主持人特殊:巴西(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总统;对象特殊特殊垂危枯竭:一条瀑布]

  2.指名朗读第二段。

  (1)“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指什么?(第1自然段中总统为瀑布举行葬礼)哪几个自然段回答厂这个问题;(第3—5自然段)

  (2)读“但这雄伟的景观,竟然不辞而别”。

  ①“竟然”是什么意思?(有点出乎意料)“不辞而别”呢?(课文中指瀑布的消失)

  ②“这雄伟的景观”指什么?(默渎第3自然段,指名描述,用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雄伟壮观”)

  ③为什么会不辞而别?(两个原因:用水毫无节制,森林被乱砍乱伐,造成水土大量流失)

  (3)“见到这样的情景”指的是怎样的情景?(逐渐枯竭,无奈地低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

  (4)小结要点:

  ①学习课文上下衔接、呼应的写法。

  ②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由于人为的破坏,将要完全消失。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新授课文

  指名读第三段。

  (1)面对塞特凯达斯瀑布即将消亡的现实,人们是怎么行动起来的?(点面结合介绍。面:许多人感到十分震惊和痛心,纷纷加人到宣传“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行动中。点:几十名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汇集、哀悼)。

  (2)总统举行这次葬礼的目的是什么?

  (号召人们行动起来,保护自然生态,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

  (3)教师指出文章首尾呼应的特点。

  四、体会写作特色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上下文呼应衔接的特点。

  五、启发想象

  1.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是什么样子的?

  (注意引导学生从“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等词语的.反面去思考,比如:“咆哮而下”,这里的“咆哮”指水流的奔腾轰鸣,发出巨大的声音,如今已听不到这巨大的声音,水只是慢慢地有气无力地往下流淌)

  2.游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有哪些感触;提示: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游人会想起塞特凯达斯瀑布往日的雄伟景观和导致这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消失的原因)

  3.他们会说些什么?

  [要点有三:(1)往日这一瀑布的雄伟壮观,(2)瀑布不辞而别的原因,(3)今后如何接受教训,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六、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课后练习题4,作好写的思想准备。

  3.写一段活详细描述上述场面,要求尽可能用课文中的词语。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或其他文言现象。

  2、读懂文意,领会“慎独”“正心”的含义。

  3、体会儒家思想修身的意义,探讨“诚其意”“正其心”等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领会“慎独”“正心”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讨“诚其意”“正其心”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元代战乱时期,有一个学者在返乡途中,因为天气炎热,又饥又渴,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这个学者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他说:“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先吃了再说。”你认为他迂腐、死板吗?你赞同他的做法吗? 二、疏通文意。

  1、正音正字。(请学生朗读)

  2、点出重要的文言字词。

  恶恶臭 好好色 自谦 厌然 著

  3、翻译

  三、文本分析

  1、何谓“诚其意”?你如何理解它的?(根据原文回答)

  明确: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2、如何理解“毋自欺”?

  明确:a:做到内心与我们外在的表现一致,这种一致要达到我们像厌恶臭气味,喜欢美好的颜色一样自然真实。

  b:自我欺骗永远是掩耳盗铃,因为“纸是包不住火”的,“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你做过的事,哪怕再隐蔽,再细小,再小心翼翼,总有被人知晓的一天,这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正所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四:合作探究

  1、何为“慎独”?你如何理解的?

  明确:慎独是指在独处或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自己的言行举止也符合道德、法律法规的标准。

  五:拓展研究

  1、请联系自身感受或社会现实,谈谈慎独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学生发表看法后,老师作结)

  明确: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在这争名争利的世界,在这不法分子猖狂的年代,慎独精神对于我们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做到“诚其意”“慎其独”,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具有人格魅力的人,我们的社会才会成为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

  六:自主学习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完成老师布置的两个任务)

  1、什么是“正心”?你如何理解它?

  明确:正心:端正内心,思想纯正,心无杂念,即内心不被个人好恶所左右。(学生没讲通的地方老师补充)

  2、谈谈正心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明确:a:更冷静、更理智地看待其他人和事。b:更能专注地做一件事。(学生没讲通的地方老师补充)

  七、反思总结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通过学习这一段你获得的为人处世或修身的道理。

  1、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不矫揉,不做作。

  2、永远真于自己的心,做一个简单真实的自己。

  3、为人处世应当坦坦荡荡,真真切切,无愧于心。

  4、永远不要自欺欺人。永远不要把别人当傻子,“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5、品格就是你在黑暗中的为人,心安,便是生活最美好的.状态。

  6、一个人最帅或最美的时候,就是他心无旁骛,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

  7、不要让感情蒙蔽了你的双眼,左右了你的判断。

  8、你的愤怒或爱,有时会毁掉一个人。

  课后小结

  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在这争名争利的世界,在这不法分子猖狂的年代,慎独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诚其意”“慎其独”,我们的人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具有人格魅力的人,我们的社会,才会成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作业布置

  高考链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慎独”一语,较早见于《大学》和《中庸》。

  《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古人是注重内在的善与外在善的统一的,有发自内心的诚实,不自欺,才会有“慎独”的。

  《中庸》论修养,也强调在“慎独”上下功夫。它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曾国藩教子,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而这四条中,“慎独”被他视为做人的根本。

  1939年,刘少奇同志在延安所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演讲中,把“慎独”视为共产党员应该具有的一种“美德”。时至今日,“慎独”依然有着它的价值和意义。

  1、“慎独” 是一种修养,根据第二段文字,对这种修养做出解释,并举一个践行 “慎独” 的例子。(6 分)

  2、结合曾国藩教子,刘少奇教育共产党员两个事例,谈谈 “慎独” 的现实意义。(6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1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检阅》教案11-07

《语文园地》教案10-05

语文《师说》教案02-05

语文乐园教案02-05

语文长征教案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