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4-04 10:58:4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七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七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9页及练习十五的第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学生体会自然的美与数学的美的结合,体验学习的快乐。

  3通过活动、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4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可携带的大镜子一面,学生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写有反数字的卡片。

  激活兴趣,切入课题。

  教师:上节课我们在图形王国找到了许多美丽的对称图形,这节课继续认识对称,希望通过大家的认真观察,能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趣的对称现象,看看会有什么新收获,好,让我们和明明一起找一找吧!

  【教学过程说明:我利用学生对轴对称的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以及对称现象丰富的生活来源,在数学小精灵的引领下,学生明确课堂目标,兴趣盎然,迅速进入新课的探索情景。同时为学生知识的迁移主动建立连接。】

  提供素材,引导探究。

  1。感知对称现象的特征

  Q用课件出示图片1

  师: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仔细观察这里的景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这是美丽的水乡,可以看到清清的河水,水上架着一座桥,水中还有两只小船。

  生:我啊,发现河上有座桥,水面上也有座这样的桥,而且是对称的。水面上的树和岸上的树一模一样,对称的,水面上这些景物都是岸上景物的倒影。

  师:这个现象你见过吗?

  生:见过,下过雨后,操场上有干净的积水,从旁边跑过我低头可以看到自己的'倒影。

  2.鼓励肯定,人人参与学习。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听听明明是怎么说的。

  Q课件播放声音:你们说的对极了,平静的湖面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岸上的景物和水面上的倒影一模一样,也是对称的。我有几张美丽的照片,你们愿意继续欣赏吗?

  生:(劲头十足)愿意。

  l提出观察要求。

  师:如果你发现了其中的对称现象,就轻轻的告诉同桌,并指给他看,好吗?

  l同桌合作学习。

  Q课件配音乐播放:桂林山水,雪山天池,镜子家居生活照片。

  【低年级学生容易受新鲜事物的吸引,我在网上搜集了具有明显镜面对称现象的景物照片,学生在游历祖国东西南北,欣赏自然美的神韵时,同时也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大量的感知和生活的交融,激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积极探究。】

  ?学生认真的观察,互相交流在景物照片中找到的对称现象。

  【教学过程说明:在同桌交流中,相互启发,增加信息的捕捉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体会快乐。】

  3.汇报探究结果。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它们的两边是对称的,另一半都是在水面和镜子里看到的。

  师:说得好,像这样,岸上的景物和水面上的倒影,镜子外和镜子中的景物一模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对称现象。

  l联系实际。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对称现象你还能找一找吗?

  1生:电脑开机等待时,从显示屏上可以看到自己的模样。

  2生:早起洗脸时,水面上看到自己的倒影。

  3生:过走廊时,玻璃窗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像。

  4生:太阳下,我和影子是这样的对称现象。

  师质疑:谁来判断这是不是对称现象?

  生:这不是对称现象,地面不像镜子,影子黑黑的,鼻子眼睛都看不到,和你不是一模一样的。

  【教学过程说明:在感知镜面对称特点后,回到生活再发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讨论解决问题。找一找让学生明确镜面对称的特点。在应用中培养用数学的能力,创设情景,满足学生的自尊。】

  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l用一用,动手做

  师:你们太棒了!我非常佩服大家的观察能力。你们愿意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明明解决难题吗?

  Q课件显示:半只蝴蝶。

  画外音:这是什么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它们恢复完整呢?

  ?学生利用小镜子独立操作完成71页第4题,同座交流,汇报明确。

  师:用照镜子的办法就解决了明明的问题,镜子里的世界可真奇妙呀。

  l照一照,再发现

  师:课前我们照镜子,做观察,下面把你的活动和发现和小组的同学说说吧。

  课前活动

  自己设计一些活动,在家里照照镜子,和爸爸妈妈说一说,镜子里的你是怎样活动的。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抽出有特点的发言全班交流。

  师:丽丽在照镜子时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什么问题?

  生:咦,镜子里的我怎么是右手拿本左手拿笔?

  ?学生各抒己见,讨论中明确面对面的左右对称关系。

  师:哦,原来师这样,我们也来照一照,看看是不是这样。

  ?学生拿物品照大镜子观察验证。加深感知镜对称的特点。

  l玩一玩,镜对称

  师:韵律操马上要比赛了,怎样才能让你做得更准确,漂亮?

  ?学生提建议。方法一请领操员做示范,方法二照镜子练习。指名学生面对镜子和领操员做韵律操,其余小朋友边唱节奏边观察它们上下前后左右的对称关系。

  师:通过这些照镜子的活动你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小结镜对称的特点明确:不仅一模一样。而且面对镜子做上下前后的动作一致,左右相反。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动脑筋发现了新知识,愿意用我们收获的知识做游戏吗?

  ?宣布活动要求,同伴间互为镜子里外的人再做照镜子的游戏,从不同的角度体验镜对称。音乐活动。

  【教学过程说明:活动再探究。我设计了两步:1、课前活动和课堂实践相结合。由于学生有相关的生活经验,不必重复再现,小组交流可以检验和补充学生照镜子活动的观察结果。鼓励质疑问难,实践操作验证结论或解决问题,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2、学生对学生,学生对镜子,韵律操活动再次提高观察兴趣,在游戏活动中为下面的练习铺平道路。玩中学。】

  l想一想,多探究

  1。认真观察,独立完成71页第5题,汇报说明它的对称关系,判断结果。

  2。每组四张写有反数字的卡片,同桌合作,进行看镜子写数字的游戏。在小组内交流结果。

  ?小组内活动交流并小结。

  小结

  师:时间过的可真快,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收获,分享知识,体验探究学习后的成功喜悦。

  提出课后建议,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延伸

  师:留心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看一看,说一说,你还有什么发现和问题,把它们写在数学日记上,告诉大家。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过程说明:一节课,并不能完全解决孩子心中的所有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培养问题意识,将探索学习潜移默化的进行到底。】

  【教学收获】

  镜面对称实际上是一个物理现象,但是作为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内容出现,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抽象、空洞,最关键的是教学要求的把握。我为了能较好的直观教学,让学生能全面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设计了做韵律操的环节,效果很好,学生马上发现面对面时的对称关系,在玩中探究了新知。在学生联系实际找对称时,一个学生提出了影子问题,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我没有给予评价,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评价,在比较中,争论中,找到了不同。我心里真为他们感到高兴。通过这节课,我又一次体会到老师的信任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能力目标 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感目标 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承前启后

  1、出示主题图。教材第2页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2℃ 和 2℃ 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引领

  1、教学例1 。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2℃表示零下2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2℃表示零上2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2℃,读作:三摄氏度。

  (2)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3、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2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课标内容

  有关10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比较重要,它是10以上数的认识和10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本节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和相应的减法

  2能用得数是10的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10的组合和分成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

  教学用具

  学具,一盒乒乓球,10个一角硬币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苹果,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边数边贴,并且用1,2,3标出)8,9。这些都是我们的老朋友,在贴上一个苹果,它是多少?是怎样表示的?

  2、把10和其他几个数字进行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3、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地方藏着10。(例如10个手指头;一盒乒乓球有十个;一元钱有10个一角等。

  4、揭示课题:生活中有那么多10,今天我们就用10来分苹果。

  出示课题:分苹果

  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师:老师今天带来了10个苹果,想把它分成两堆,该怎样分呢?我们大家一起来分分看。

  (1)师生共同参与分苹果,例如1个和9个。看到这两堆苹果,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1+9=10/9+1=10)

  (2)还可以怎样分?同桌一起分一分,摆一摆,其中一同学把发现的数学问题记录下来。

  (3)全班交流找到的数学问题,并把问题呈现在黑板上。

  (4)看到这些加法题,小朋友们能想到相应的减法题吗?开动脑筋,我们一起写一写。

  2、小朋友还记得手指头游戏吗?老师出“1”,小朋友出?可以组成10?现在同桌互相考一考,玩一玩,看看谁是我们班的小机灵,做的又对又快。

  三,练习巩固。

  1、现在打开书本40页,我们来连一连。

  (第1题: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连一连)

  2、爬台阶

  师:看,小老鼠正拿着1块大骨头引机灵狗上楼梯,总共有10级台阶,小狗爬到第2级,还有几级?.......你能用数学表示吗?

  (1)同桌互相完整说一说,带上自己的描述性语言

  (2)刚才你的同桌是怎样说的`?

  3、说一说,填一填。

  (1)师:小朋友看到右边的表格没,你会填吗?

  (2)同桌互相检查

  (3)你能用像“机灵狗爬台阶”这样的故事来说一说小猫钓鱼吗?回去向你的同学、爸爸妈妈说一说。

  四、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生活中你用的上吗?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2题

  通过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并亲手将学习成果展现出来,使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建立学习自信心。

  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10的加减法。

  初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倾听和叙述。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p86,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的:1、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学习了加地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利用这一关系验算加法。

  4、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

  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过程:

  准备训练。

  说出算式各部分名称。

  40 + 30 = 70

  ( ) ( ) ( )

  - 40 = 30

  ( ) ( ) ( )

  新授。

  出示课题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出示例1

  (1)

  先让学生说出每幅线段图的表示的意思,列出算式

  40+30=70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和与加数=关系。

  在算式下面写出加数+加数=和。

  从而引出加法的意义;

  说清图意,列式。

  引导学生把(2),(3)与(1)比较。

  谁是已知的,谁是未知的,已知,未知有什么变化。明确第(2)题是求第二加数,

  第(3)题是求第一加数。

  从中引导减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看书,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着重引导学生想,为什么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将加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与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以比较。

  得出:一个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

  师: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利用这一关系验算加法。

  试做:验算 743+257=1000,对不对?

  出示例2

  求□中的未知数

  □+6=13 根据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由生填,讲清怎样想的`?就可以求出□中的数。

  再完成

  478+522=1000

  1000-478=522

  生完成后,回答怎样想的。

  三、小结:

  什么叫加法?什么叫减法?

  加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运用这一关系可以验算加法。

  四、巩固练习

  根据加,减法的关系,在下面算式的□里填数。

  (1) 237+69=306 (2)5002-3875=1127

  306-□ =237 3875+□=1127

  □-237=69 □-1127=3875

  求□中的未知数

  □+378=1082 4657+□=7102

  □+265=930 1896+□=3024

  □+489=814 2743+□=5000

  坚式计算,并验算。

  3748+627 9134-514

  课后作业:

  1.根据560+430=990,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

  □-□=□

  2.根据500-240=260,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

  □-□=□

  3.求□中的未知数

  589+□=1062 □+495=702

  298+□=594 □+324=500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经历猜测、实验、数据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3、积极参加摸棋子活动,在用可能性描述事件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生谈话,由围棋子是什么颜色的引出把6个黑棋子,4个白棋子放在盒子中和“说一说”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由围棋子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入学习活动,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是摸棋子活动的.准备。)

  二、摸棋子实验A

  1、教师提出摸棋子的活动和用“正”字记录黑白棋子的出现次数的要求,全班同学轮流摸棋子。

  (设计意图:学生猜并摸出棋子,亲身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2、交流学生统计的情况,把结果记录在表(一)合计栏。

  (设计意图: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的过程,为下面的交流作铺垫。)

  3、提出:观察全班摸棋子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从全班统计结果的描述中,感受统计的意义,为体验可能性的大小积累直观经验和素材。)

  三、摸棋子实验B

  1、提出:如果把盒子中的棋子换成9个黑的,1个白的,会出现什么结果?学生发表意见后,全班进行摸棋子实验。然后整理统计记录。(设计意图:改变事物的条件,让学生猜测,再摸,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理推理能力,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2、让学生观察描述统计结果。

  然后提出: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次摸出黑色棋子多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在观察描述摸棋子结果的过程中,感受摸棋子实验的意义,初步体验摸出什么颜色的棋子的次数和盒子中放的这种颜色的棋子个数有关系。)

  四、摸棋子实验C

  1、提出:如果把盒子中的棋子换成1个黑的,9个白的,让学生猜一猜摸中哪种颜色棋子的次数多,再摸。然后整理统计结果,填在表(三)合计栏中,并和大家猜的结果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活动经验的背景下,进行猜测、实验,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2、提出: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次摸出白色棋子多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在两次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中,再次体验到,摸中哪种颜色的棋子的可能性和放入盒子里这种颜色棋子的个数有关系。)

  五、可能性大小

  1、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摸中哪种颜色的棋子的次数跟盒子中棋子个数有关系吗?得出盒子中哪种颜色的棋子多,摸中的次数就多,反之就少。

  (设计意图:在亲身实验的基础上,认识盒子中放棋子的情况和摸棋子结果的关系。)

  2、教师介绍可能性大小的含义。鼓励学生用可能性大小描述实验的结果。

  (设计意图:理解可能性大小的部分意义,学会用可能性大小描述实验结果。)

  六、课堂练习与问题讨论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整十或整百数口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状况:

  1.学生已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整十或整百数的除法。

  2.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发散思维能力,基本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3.我们的学生来自城市,对于本节课植树的教学情境,感到比较陌生。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我校一年级新生招生的情况,我从学生熟悉的 排座位,需要几张桌子等实际情境引入除法算式,然后让学生经历探索、讨论、交流的过程,使其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学校又招收了一年级的新同学。昨天,我了解了一年级新生的招生情况。

blob.png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11-04

小学数学教案08-29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12-30

小学数学教案【热】12-30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12-30

小学数学教案【热门】12-30

【荐】小学数学教案12-30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12-30

【热】小学数学教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