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3-26 12:37:3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语文教案范文集锦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语文教案范文集锦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小标题的含义。学习课文用小标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组织众多资料的方法。

  2、品读文章用优美准确的语言生动地表示了维吾尔族的特点,表达作者对维吾尔民族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标题的内涵和特点,学习用小标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组织众多资料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维吾尔风情的图片和维吾尔民歌(如:文中提到的《达坂城的姑娘》)

  2、同学观看和倾听之后,感受维吾尔民族的特点。

  3、用自身的语言说说你眼中的.维吾尔民族和人名的特点。

  4、对于一个不曾接触过的少数民族,播放介绍该民族风情的图片和民歌,能够真切而又具体的感受他们的民族风情。这样做能让同学有更为感性的认识。

  二、初步感知

  要求同学分成四组展开对课文的学习,并考虑:

  1、课文每一局部内容分别介绍了维吾尔族的哪些特点。

  2、你是从课文中那些地方很快发现这些特点的。

  3、能否用维吾尔族的特点直接替代原文的小标题:

  同学分组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交流发言。

  整体掌握课文。让同学关注到小标题及其所起的作用,理解小标题的内涵及其含蓄之美。

  三、研读课文

  要求同学再读课文,考虑:文中哪写地方的描写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同学默读课文。自由交流发言。

  让同学沉溺到文本中。读一读,品一品,感受语言的美,更进一步的体会维吾尔族的特点。

  四、深化课文

  你认为维吾尔族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同学交流发言。

  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走出来,结合文章内容以及文中的关键句,再次深入掌握课文,理解作者对维吾尔民族的喜爱,赞美之情。

  五、课内拓展

  1、回顾曾看过的课外阅读《我爱相声》,结合课后知识点“行文中的小标题”,让同学对小标题这种形式的认识更为深刻。

  2、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同学对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交流自身的看法。

  3、通过对比交流,同学能试着去尝试写作,运用小标题的形式。

  六、课外拓展

  1、作业安排:

  ()的新赵巷,我爱()。

  2、课外交流:

  第一题以身边的生活为例,可以采用横式结构。第二题可采用纵式结构,并可以仿写。

语文教案 篇2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能按照顺序进行看图说话练习。

  3、能用一定的记字方法记住9个生字的字形,写好”追”,”喊”两个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看图按顺序说一段话。

  教学准备: 挂图、字卡、课前寻找秋天、黑板 X)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生活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秋游》,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秋”指什么季节?“秋游”是什么意思?(秋天到郊外游玩) 齐读课题。 `

  3、在我们的身边,秋天已经悄悄来临了。这两天,大家都睁大了双眼去寻找秋天,来说说你们的收获吧。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首诗或儿歌。(全班交流)

  4、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这节课,老师要邀请大家一起去郊外游玩,希望大家能玩得开心,收获更多。

  二、范读课文,指导看图。

  1、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课《秋游》,捧好书,准备出发。(师范读)

  2、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游玩,你看到了些什么?又说了些什么?请大家走进这幅《秋游》图。

  (1)我们从上往下看,秋天的天空中,你看到了些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的天空……几朵白云有的像……有的像……小鸟……) 板书:天空:

  (2)秋天的`农田里,长了哪些庄稼?它们有是什么样子?(稻子金黄,高梁火红,棉花雪白雪白。)

  板书:田野

  (3)你们在草地上玩了什么呢?

  出示:我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有的( )。

  (板书:游玩)

  3、大家说得真不错,现在你能按“天空——田野——游玩“的顺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 秋游的经历吗?(指名一生说)

  三、初读课文。

  1、秋游的经历真令人开心,《秋游》这一篇课文更是生动地记录了同学们的游玩经历过程,现在请大家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读通句子(读3遍)

  2、这些生字词你能读准了吗?自己先练一练。

  出示: 追逐 郊外 白兔 绵羊

  老师 喊着 高梁 凉了

  棉花 稻子 一望无边

  逮蚂蚱 打滚儿 亮嗓子

  (1) 自由练读.

  (2) 带拼音开火车读,齐读

  (3) 去拼音一行一行读,齐读

  3、大家的生字词读得这么棒,相信读课文也难不了你们。第一节写了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游玩,谁来读?

  (1)来到郊外,同学们看到秋天的天空美极了。(板书:美)谁来读第2节。(请生读,评议)

  (2)秋天的田野也很美。(板书:美)谁来读第3节?(请生读,评议)

  (3)第4节写同学们在草地上玩得很开心。(板书:开心)谁来读?(请生读)

  4、美好的秋天,尽情的玩乐,真令人难以忘怀,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课文,再次去郊外游玩一番。(齐读课文)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今天,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游,玩得都很开心,可课文中的生字却急坏了,它们争着抢着对同学们说:“小朋友们,今天可别光顾着玩,还得认真写好字呀!”同学们,你们会认真写好字吗?”

  2、 出示:“ 追”“喊”

  (1)先和它们一起打个招呼。

  (2)书空这两个字的笔顺。

  (3)说说怎么记住它们.

  (4)范写

  追:竖笔写在竖中线,两个左框紧贴竖。点的起笔要略低,捺脚运笔重到轻。

  喊:口字写得窄而上,一撇写到口字下。一横一口要靠左,斜钩对角拉拉长,最后一笔点在上。

  五、课后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课后希望大家能把这篇美文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熟练。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问引思

  1.同学们,植物的叶子你们看得一定不少,知道叶子有什么作用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题目就是:做一片美的叶子。(板书)

  3.问:这题目里最重要的词是什么?

  4.学生根据课题提问。

  5.就让我们学习课文来弄懂这两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揭示要求:

  (1)反复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

  (3)按照“远望——近观——联想”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解决问题。

  3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理解部分词语意思。(注意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分为几个部分?

  2、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比较下面各组字,并组成词语。

  异()汁()间()各()

  导()计()问()备()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课文分为怎样的.三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主要内容?板书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部分

  1、欣赏FALSH画面,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叶子?心里有什么感觉?

  2、轻声读读第一、二部分,想想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树、叶的美?用铅笔划一划。

  3、指名读读划到的句子,说说你读时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形?

  (1)指导朗读好重点句:“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显示FALSH画面,学词“根深叶茂、枝繁叶茂”,并有感情地读好句子。

  (2)、指导朗读好第4节(抓重点词理解“形态各异”,显示FALSH画面,说说叶子的姿态有何不同?给你什么感觉?)

  (3)指导朗读好第5节(说说叶子的作用,知道奉献是一种美)

  (4)配音范读第6节,让学生谈感觉、谈画面,并观赏美的画面,体会散文诗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

  (5)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

  (6)假如你是大树上的一片叶子,你想对大树说些什么?

  (7)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想到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部分

  1.出示第9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段话。

  (学生漫谈:假如三(1)班的每位同学是一片叶子,就是大树;假如万红的每位同学……)

  2.小结

  A、这是作者的联想。人跟社会的关系就像叶子跟大树一样。

  B、“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大树不能凭空生长,上靠阳光照耀,下靠土地滋养,才能茁壮成长。

  C、“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社会是一棵大树,我们每个人都做品质善良、工作勤奋的人,社会就会发展、进步。社会发展进步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就会越来越幸福!

  3、填空练习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为了-------,做一个-----的---吧!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4 做一片美的叶子

  远望一棵大树(社会)

  近看每片叶子(每个人)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3、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掌握“遇”、“尊”难认字的字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导入: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最喜欢动脑筋的了,所以这节课李老师特别为你们准备了动脑筋的游戏——猜谜语。(课件出示上学期学过的造字内容:“鱼羊——鲜”等) 同学们不但脑筋灵活,而且记忆力还很好呢,这些字谜我们在什么时候见过? 2、好,热身活动结束了,现在老师就来点难的谜语给你们猜。

  二、学第一个谜语课件出示第一个谜语: 1、读谜面: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借助拼音认识它。

  (2)、谁会读这条谜语了?教同学们读一读。 (小组读、个人读、小老师带读)

  2、理解意思:这条谜语说的是什么意思?如果我要同学们表演出来,需要几个人?为什么?应该怎样站? 3、猜谜底:

  (1)、谁来猜猜谜底?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猜?

  (2)、我们来看看谁猜得对呢?(让学生把谜底写在旁边。) (3)、哪些同学猜错了,说说你猜错的原因。

  (4)、多有意思的字谜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回想谜底是怎样猜出来的。 4、你在读字谜时认识了哪几个字? (1)指名说。(出示:团、量、跟、谁) (2)小老师带读。

  (3) 交流识字方法,组词。

  5、总结猜谜方法:第二个谜语就要来了,让我们想想怎样把谜语猜出来吧。(课件出示:动

  脑筋,猜谜语,先读读,再想想,谜底藏在谜面里。仔细观察抓特征,结合起来想仔细。看谁识字多,请他当小老师带读。)

  三、学第二个谜语

  1、出示第二个谜语,自读。小老师教读。 2、逐句读读猜猜。

  (1)、读了第一句想到了什么? (左右结构)

  (2)、你可以做个什么手势表示“相遇”呢?“起凉风”是什么时候?读到“左右相遇起凉风”时你怎么想?

  (3)、什么喜欢及时雨?什么最怕水来攻? (4)、连起来想想,猜猜谜底。

  3、揭晓谜底“秋”,看看猜对没有。从哪些词语可以肯定左边是“禾”字? 4、再来读读这个成语,回想一下猜谜的'过程吧。

  5、在这则谜语中认识了哪些生字?(相、遇、及、怕、攻、凉、最) 6、再跟老师念念猜谜语的儿歌。

  四、学第三个谜语:有信心猜出第三个谜语吗? 1、借助拼音读读。 2、小老师带读。

  3、我们来看看谜语说了什么。提示理解词语:“尊重”、“互相”、“令人感动”、“万里无云”、“纯洁透明”。

  4、你怎样来猜这个谜语?

  (1)、点拨出示:情、清、请、精、晴、睛,你发现了什么?再读谜语,你又想到了什么? (2)、猜到谜底了吗?怎么猜出来的?随学生回答板书。

  5、猜不出时出示老师改编过的谜语:有“言”互相尊重,有“心”令人感动,有“日”万里无云,有“水”纯净透明。

  6、有什么发现?喜欢哪种说法?领读这则谜语。(来、至、到的意思差不多。) 7、在这则谜语里学了哪些生字?小老师教读。

  五、再读课文。

  1、这三个谜语有趣吗?课后,你打算说给谁来猜一猜?

  2、还想不想猜谜语?(有时间就猜,没时间提醒学生复习猜谜语方法,下一节课再猜。)

  八、板书设计

  识字五

  众秋 请 情 日 青 晴清

语文教案 篇5

  《雪儿》是义务教育西师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人鸟情深的动人故事:一只受伤的白鸽——“雪儿”,被爸爸带回了家。“我”的腿跌伤了,家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雪儿和“我”作伴,“我”为雪儿疗伤,盼着它快快好起来,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我”放飞了雪儿。这篇课文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真情。教学中,我认为应以情感为线索,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与文本、与同伴、与教师展开平等的对话,在平等的对话中,在反复地诵读中,体会到人应该关爱动物,关爱生命,与动物和睦相处,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文本内容感人,情感真挚,是一篇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并能从中感悟到人与动物和谐之美的好教材。

  根据教材特点和三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文本,感悟“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其中目标1和2是教学的重点,目标3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较好的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达到教学目标完成的最优化效果,我预定两课时完成任务。

  第一课时,我准备安排“紧扣课题,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了解内容”、“布置作业,巩固练习”四个基本环节。第一环节中,我先揭示课题,而后让学生轻轻念念将要认识的这个好朋友的名字,说说有什么感受,由此让学生带着喜爱和探究之情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揭开雪儿的神秘面纱。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我将检查效果,通过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全班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特别是“阻、剩、任、盼”等生字的字音要重点指导。同时,还要处理好一些长句子的停顿,如“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在读的过程中还要借助多种方法理解“明媚”、“艰难险阻”、“信使”、“弧线”等词语的意思。接着进入第三环节的教学,我将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朗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故事发展的顺序。并重点品读第一自然段,抓住“只剩下、多么向往”等关键词句感受在我十分孤独、寂寞情况下雪儿来到我的身边,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好铺垫。最后,将预留5、6分钟时间让学生书写生字。个别易错字由老师重点指导。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设想。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整体感知

  首先出示本课新词,引导学生认读,相机正音。读题后启发学生交流初读课文后对课文的内容把握和了解。结合学生回答,创设“我和雪儿相处”课堂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进而感悟文本语言中蕴涵着的“我”对雪儿的一片深情。

  第二环节:品读课文,读中悟情

  先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我和雪儿相处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怎么想的?”进行导读。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划出能感受到“我对雪儿一片深情”的句子。在四人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适时点拨,抓住重点句,感受、体悟我的内心情感。比如抓住“它的身子很脏,眼睛里充满了哀伤。”体会我对雪儿的可怜、同情;抓住“他雪白雪白的,给他取名雪儿”体会我对雪儿的喜爱;抓住“给它洗澡、敷药”从我对雪儿的细心照顾以及我对雪儿说的话,叫雪儿安心养伤这些句子中体会我对雪儿的关爱、同情、爱护;体会我对雪儿抓住“爸爸的介绍,以及我盼望雪儿的伤快点好”体会我对雪儿忠诚、勇敢品质的由衷的敬佩之情;抓住“雪儿伤好展翅飞翔,我的欢呼”体会我内心无比的喜悦和激动。文章的只言片语都流淌着我对雪儿的浓浓深情,只要引导学生在品中读,在读中悟,我对雪儿的情感脉络就会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下面,我重点说说我对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教学预设:首先我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说说“我“送别雪儿时的内心情感,预计学生会说”我“是悲伤的、难过的,我是依依不舍的,我在肯定学生感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文本语言说说自己如此解读的理由,随后我让学生带着问题“既然我不舍得雪儿离开,又为何送别雪儿呢?”再次阅读文本,引导学生结合我当时说的话,体会我送别雪儿的.原因是还给雪儿自由,是为了雪儿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使学生懂得我这么做是对雪儿更深一层的爱。接着,我扣住“祝福”一词让学生练习说话,我向雪儿祝福什么,更深入地体会我为能放飞雪儿感到由衷的欣慰、幸福和快乐,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我内心“既难过又快乐”的复杂情感。

  第三环节:逆向思维,解读内涵

  承接上文的教学,要求学生思考:“雪儿的到来,使我原本寂寞、孤独、忧伤、无聊的生活发生了变化,那么是不是每个人遇到这只受伤的信鸽都会有这么一段令人难忘的、美好的日子?”引导学生交流,交流中点拨,使学生感悟到只有善待生命、珍爱生命的人,才会热爱生活,他的生活才会有意义、有价值。从而很自然地渗透了文本的内涵,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净化、提升。

  最后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当我伤好之后,漫步在明媚的春光里,望着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是否又会想起与雪儿相依相伴的日子?假如是你,你会对雪儿说些什么?”小练笔的形式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储备,在学生的交流中把学生的情感、文本的情感、课堂的情感推向最高潮。

  最后,我布置一些和听、说、读、写有关的选择性作业,通过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探究,提高语文素养。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生成”,及时作出最适当的调整。

语文教案 篇6

  一、激发兴趣,复习引入

  1、出示生词,认读。

  2、出示全班学生名册,你能认出多少同学的名字?(指名认读)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小伙伴们是怎样画风的?(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二、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朗读。(老师巡视,适时指导)

  2、合作伙伴表演读,引导学生评议。

  评议重点:每个人的语气是否正确。

  3、小组推荐代表分角色朗读。

  4、质疑问难: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通过质疑解疑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的小结。)

  三、展示作品,拓展思维

  1、你是怎么表现风的?展示你的作品吧。

  指名展示作品,适当解说。(3—5幅)

  2、评议作品。

  自评后组评,各组推荐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集体评议。

  3、启发更深入想象: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怎么画?(自由发言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中生字的卡片,指名认读,分组轮读。

  2、口头扩词练习,理解字义。

  3、指导生字书写。

  2记忆生字字形。

  2观察间架结构。(引导整体把握字形)

  2老师示范难字。

  2学生练写。

  4、自查后互相评议,改进。

  五、实践活动

  1、画声音或气味。

  2、推荐阅读:《新语文》三册,第25页《风的握手》。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师傅、包袱、露馅儿、蘸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收集相关资料,提供同类文章《泥人张》《快手刘》。

  2.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了解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的粉刷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位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板书课题]

  2.为什么称他刷子李呢?(姓李,专干粉刷这一行,精通)

  3.简单介绍作者冯骥才以及文章背景: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冯骥才。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除了我们课本中学过的两篇,还有同步阅读里的《挑山工》,小说《神鞭》等。冯骥才的家乡是天津,他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是以天津为背景。《刷子李》写的就是清末天津的一位技艺高超的粉刷匠。

  二、指导阅读

  1.指导阅读“自读提示”,勾画要点,补充“自学要求”。

  ⑴“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些地方?

  ⑵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额高超的?

  ⑶找出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2.根据自学要求阅读课文,勾画圈点做批注,老师巡视,发现问题,点拨指导。

  3.交流自学心得。

  ⑴“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也就是他的“奇”表现在哪些地方?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理解重点句,并指导朗读:

  “刷子李专干??一般美。”【效果奇。】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规矩奇】

  “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接下句:“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那么在曹小三亲眼目睹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干活前,……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这真的是跟一桶白浆在较劲吗——在跟自己较劲,挑战自我。)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白得清爽。”【动作奇】(细节,动作描写,体会朗读)

  “只见师傅的手??极是好听。”【动作奇】(细节,动作描写,就像艺术大师一样动作充满了美)

  “啪啪声里……雪白的屏障。”【效果奇】(细节,比喻修辞手法,仿佛是一件精美的`作品。)

  “每一面墙刷完……没发现。他真觉得……威严。”【效果奇】(侧面描写,看到师傅的技艺这样高超曹小三此时什么感受?他被师傅的技艺所折服,一袭普普通通的黑色衣服仿佛也带着师傅身上那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⑵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引导归纳要点,学习写作方法:

  注重细节描写,塑造人物个性——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

  采用侧面描写法,烘托人物形象——曹小三认为师傅“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读到这里,我们就基本上了解了刷子李的形象,那么文章的7~11可以去掉吗?

  一波三折的叙事,引人入胜——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

  当谜底揭晓时,曹小三不禁愣住了。——联系上下文找一找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的词语。想一想他为什么会愣住?半信半疑——不可侵犯——形象轰然倒去——发怔发傻。他的心里一定更加佩服自己的师傅了。一波三折的写法,让我们更加体会到刷子李高超的技艺。

  一天结束了,曹小三听到看到学到的比别人一辈子还要多,他到底明白什么了?【明白师傅真的是技艺高超、懂得要勤学苦练(好好学本事吧。学到什么程度呢?)】

  三、推荐阅读,课外延伸

  1.教师推荐:我们来回顾一下,刷子李是一个普通的人,可他却有神奇的技艺,让人不由得敬佩。真不愧是俗世奇人(板书)。《俗世奇人》是冯骥才的一部著作里面讲了了很多像刷子李一样的神话绝技的普通人。请大家默读阅读材料的第一篇《泥人张》。

  作业设计:

  1.完资料上的另一篇文章,用课上学过的方法画出表现快手刘技艺高超的句子。

  2.从课文中摘录生动表现人物形象的句子。

  3.看一看《俗世奇人》这本书。

语文教案 篇8

  课题引起了我们的猜想:这是谁与谁的争吵?为什么事争吵?怎样争吵的?争吵的结果如何?这一件事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学习目标:

  1. 学会14个生字,会认13个生字。

  2、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重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

  学法指导:

  利用熟字带生字,或者在语言环境里识记等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知识链接:

  亚米契斯 (1846—1908)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意大利作家,他周游世界各国,撰写了许多游记,以明快、新颖的笔触,记叙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贯串了向意大利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本课选自他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这本书1886年一经出版,即在意大利轰动一时,仅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40多次。在它出版后的100多年里,已有100多种文字的译本。

  一、自主学习:

  1、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之间互读课文,共同正音。

  3、检查识字情况,指名读词语。

  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

  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

  4、给下列加粗的字注上拼音。

  ( )( ) ( ) ( ) ( )

  石匠 墨水 故意 诚心诚意 承认

  ( ) ( ) ( ) ( ) ( )

  缘故 愤怒 独自 戒尺 既然

  5、通过自学,我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我会写:

  二、合作探究

  1、自主识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鼓励有创意的识字方法。

  2、认真观察今天要写的生字,说说我们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我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它们是:

  3、讨论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课堂小结

  1.学了课文,你喜欢文中的.那个人物?为什么?

  四、课堂检测

  15、《争吵》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课文内容,知道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重点)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难点)

  一、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想想课文里的两个朋友在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画出父亲说的话,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小事。

  二、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争吵过程中,看出我和克莱谛是怎样的人?

  2.默读课文第五至第八自然段,在文中画出争吵之后我的心情的词句。

  (1)读了这几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2)我在争吵之后为什么后悔?又为什么不安呢?

  (3)从争吵之后,我的心理活动中,你对克莱谛有了怎样的了解?

  (4)我要认真的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3.小组内分角色读第九至第十三自然段。

  (1)重点理解“挨”的意思,体会“我”觉得时间过的太慢的心情。

  (2)找出克莱谛表情神态的词语。

  ( )( )这两个词说明了( )。

  4.齐读第十四自然段。

  (1)文中,父亲对我的教育共出现了几次,用笔画出来。

  (2)读了这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三、课堂小结

  我学了这篇课文,懂得了( )。

  三、拓展延伸

  .同学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对吧?那请讲一件你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语文教案 篇9

  一、忆一忆:

  1、在《红楼梦》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诗社是谁倡议成立的?在大观园的什么地方成立的?诗社的名字叫什么?他们第一次诗赛在大观园的什么地方举行的?诗赛的题目是什么?谁取得了第一名?

  2、大观园成立的这个诗社有几名成员,分别是谁?

  ☆参考答案:

  1、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院夜拟菊花题(37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衡芜讽和螃蟹咏(38回)

  2、海棠社成员名单:

  稻香老农(李纨)、蕉下客(探春)、潇湘妃子(黛玉)、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菱洲(迎春)、藕榭(惜春)[7人]

  二、说一说:

  1、黛玉给香菱讲了哪些诗词知识?

  2、香菱原来懂得哪些诗词理论?香菱听了黛玉的讲解后,又悟得了哪一点?

  3、听了香菱的感悟后,黛玉又给她进一步讲解了哪些知识?

  4、黛玉认为学诗应该从哪里做起?

  三、品一品:“香、黛论诗”

  1、黛玉认为读诗之人怎样做才能长进?

  v“讲究讨论,方能长进。”(黛玉名言)

  2、香菱认为好诗的好处在哪里?

  v“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香菱名言)

  3、香菱是怎样鉴赏品味这些诗句的`?

  v“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v“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v“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四、议一议:

  1、齐读香菱做的第一首诗。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2、女生齐读香菱做的第二首诗。大家认为怎么样,为什么?

  3、在看看香菱做的第三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吟月》之三阅读题

  1、这首诗的真正作者应是曹雪芹,他名(),字(),号(),又号()、()。

  2、据说《红楼梦》“批阅十载,_____”,其开头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颔联用了什么手法?尾联用了什么手法?

  4、《红楼梦》里当时在场看到这首诗的人都说这首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你认为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

  v新巧: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有关。用词典雅含蓄。对仗工整。

  v有意趣:立意新颖别致,言浅意深,精妙。情景交融。诗意曲折,连绵深远,紧扣咏月诗题。

  v最大的特点:切合自己的身世,借月咏怀,流露了自己的真实感情(才华虽难埋没,但一生孤苦、幽怨、寂寞、可悲可叹!)。

  五、思一思:

  曹雪芹为什么要写“香菱学诗”这个片段?

  ★引导:

  1、回顾红楼里香菱的故事。

  2、香菱判词:

  根并荷花一径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3、脂砚斋精辟的分析:

  “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划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

  ★明确:曹雪芹写香菱学诗的目的↓↓

  v在《红楼梦》所描绘的诸位女子当中,香菱位居《金陵十二钗副册》首位,可见是相当重要的人物。

  v作者写她学诗,也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

  v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她的悲剧性更为强烈了。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红楼梦》的有关章节,浅析黛玉性格的复杂性。

  2、香菱与宝钗是姑嫂关系,同住一室,香菱为什么不跟宝钗学诗?

  3、写一篇读后感:香菱学诗的启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诗经教案10-22

语文关怀教案06-21

《语文识字》教案02-26

语文翠鸟教案09-03

语文《检阅》教案11-07

《语文园地》教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