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

时间:2023-03-13 19:22:44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1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复习认识1―4的点卡。

  2、能按其数量从少到多给点卡排序并匹配实物。

  准备:

  1、贴绒卡片:1―4的点卡一套。

  2、每个幼儿1―4的点卡和实物图片10张。

  活动与指导:

  1、利用多种感官巩固对1、2、3、4各数的认识。

  (1)复习认识1―4,逐张出示点卡,问幼儿每张卡片上有几个圆点,让幼儿点数后说出总数。

  (2)听声音举点卡。如:老师学几声鸟叫,幼儿举起相应的点卡或看点卡做动作,如老师举起一个点卡,幼儿就拍几下手等等。

  2、幼儿操作活动。

  (1)将点卡按数量从少到多地排列。

  事先让幼儿思考:4张卡片,要按照圆点由少到多的顺序排队,怎么排?引导幼儿讨论,说出将最少的1的点卡放在最前面,比它多1的2的点卡跟在它的后面。3比2的点卡多1,排在2的后面,4的点卡比3的点卡多1,排在最后面。幼儿排好后,要求幼儿观察比较,说出自己发现了什么? (每一张点卡比前面的`点卡多1个圆点)

  (2)幼儿对实物图片分类计数。让幼儿将实物图片摆在桌子的另一边,观察并操作:实物卡片中哪些东西是相同的,将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数一数,每一种东西有多少?

  (3)幼儿给点卡和实物卡片配对。让幼儿思考:点卡上的圆点是几,就和数量是几的东西交朋友,应该怎样做?指导幼儿在点卡下面摆上相应的数量的实物卡片。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2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方形。

  2、愿意为图形宝宝找朋友,并按规则要求操作。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从中体验与同伴共同操作、游戏的快乐。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张。

  2、贴有圆形、三角形、方形标记的房子三间。

  3、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听音乐进场。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图形王国玩一玩,开心吗?那我们现在就出发了。(音乐:郊游)

  二、对圆形、三角形、方形的认识(一)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1、师:哇,图形王国里有这么多图形宝宝,大家想认识他们吗?出自:大;考。吧"那我们一起来互相打个招呼吧。教师分别出示三个形状卡片,以形状宝宝的口吻来自我介绍。

  (1)圆形。大家好,我是圆形,我的身体呀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你们瞧,我的眼睛、嘴巴也都是圆形的呢。

  (2)方形。师:嗨,我是方形,我的身体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3)三角形。师: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条边,三个角。

  2、师:刚才三个形状宝宝介绍了自己,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你们愿意和图形宝宝做朋友吗?(请幼儿分别讲述三种形状的特征。如讲述有困难,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讲述)。

  (二)游戏:找朋友

  (1)先说说自己拿的是什么图形宝宝

  师: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图形宝宝,它们藏在了你们的小椅子下面,快去把他们请出来吧!接下来我请几个小朋友说说自己取得什么图形宝宝。

  (2)师幼找朋友。

  A:圆形宝宝找朋友师:我这儿也有一些图形宝宝,它们想找朋友。(出示圆形)我是圆形宝宝,谁和我长的一样我就和他做朋友。请圆形宝宝站起来。好朋友挥挥手。

  B:方形宝宝找朋友师:我是方形宝宝,是方形的宝宝快过来,亲亲。

  C:三角形找朋友师:我是三角形宝宝,是三角形的宝宝快过来和我抱一抱。

  (3)同伴间找朋友。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听到音乐就去找跟自己图形宝宝一样的好朋友。你找到好朋友了吗?我来瞧一瞧。

  (三)图形宝宝找家1、师:图形宝宝累了,想要回家睡觉了。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家吧!

  2、出示贴有图形标记的房子,介绍:这是图形宝宝的家,看看图形宝宝的家里有几间房间?每间房间各住着什么图形?

  师:这是谁的家(圆形的家)请一个小朋友帮忙把圆形宝宝送到他家里,送的时候要对他说:"我把圆形宝宝送到圆形的家"。(方形、三角形)

  (四)结束分别请三种形状的孩子排队:我们一起开着小火车去郊游吧。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的`语言还不够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在教具的制作上,我将图形标志做成有颜色的图形,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幼儿的思维。我会将这次一课伸延的教研活动,作为对自己的磨练。日常教学中,我会对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做进一步的强化。在教具的选择中,尽量考虑周到,排除不应该有的干扰因素。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使更多的幼儿融入到我的教学中,让孩子喜欢学习、爱学习、会学习。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3

  活动目标:

  1.感知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通过让幼儿描述图形形象,动手拼摆纸卡等游戏活动来拓展幼儿思维创造性,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自备教具:油画棒

  配备教具:形纸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听音乐找朋友

  要求:每人拿一个L形纸卡,听音乐找朋友,两个好朋友将L形纸卡对在一起拼成一个长方形,就拉拉手做朋友

  游戏反复进行给L形纸卡图上漂亮的颜色

  教师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请小朋友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涂色

  第二次听音乐找朋友,

  要求:要将颜色一样的L形纸卡拼在一起拼成长方型

  二、请幼儿完成书上的评价练习

  请幼儿翻开书第31页,观察画面画的是哪里?怎么看出来的?

  将L型制卡放在空白图形里摆一摆,试试能不能摆出来。

  用笔将空白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再引导幼儿指导做第32页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小百科:朋友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péngyou,意思是指在任意条件下,双方的`认知在一定层面上关联在一起,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双方的心理认知、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朋友之间可喻为雨中的伞、指路的灯。双方心理契合更为深刻时,可称之为知己。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4

  设计意图:

  在找朋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孩子发现鱼身上的不同颜色,而且需要孩子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颜色排列上的差异,从而根据鱼身上的条纹,找到相应“好朋友”。粘纸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操作,因此这一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数学活动中认知学习,且能在操作中体验找朋友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能发现鱼的不同特征,并大胆表述。

  2、学习独立粘贴的习惯,体验操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发现鱼的不同特征,并大胆表述

  活动难点:学习独立观察、粘贴的习惯,体验操作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两条鱼,幼儿观察发现两条鱼条纹的不同之处

  二、找好朋友

  再出示两种相同的鱼,请个别幼儿上来找朋友

  三、出示三条鱼,幼儿表达观察到的不同处

  四、出示贴纸,教师示范

  五、幼儿操作

  活动反思:

  第一次在小班尝试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还并不太熟知每个幼儿能力的情况下,本次活动不仅是努力尝试达到目标,也是在操作中观察每一幼儿数学能力的差异,为今后数学的集体教学创设更适宜的环节。

  (1)观察教学的层次性不够明显

  从操作的成效发现,幼儿的能力虽然参差不齐,但表现最弱的则是对身上有三种颜色的鱼的辨认,既要分辨颜色,又要考虑排列,这是教学的难点

  在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时,我的'方法过于笼统,不具层次递进性,应先请幼儿观察比较两种颜色及其排列,并让幼儿示范操作;再着重强调三种颜色的观察,先观察颜色,然后将颜色和排列结合着比较,在幼儿的示范中及时发现不足并纠正

  (2)忽略了大胆表述的重要作用

  让幼儿除了观察以外,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与同伴共同学习的一个过程,但在教学中我忽略了这一点,让自己的说变成了主体。其实幼儿的表达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的形式,个人的回答可以从中发现一些个别问题,从而当场纠正,集体的回答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关注全面,促使幼儿集中注意力。

  (3)操作用具混淆、出现漏缺

  在操作中,大多数幼儿撕粘技能基本没有问题,但手眼的协调能力还不够,贴纸和小鱼的身体对不准,容易贴到外面去;个别两个幼儿方向感不强,将小鱼的头尾贴倒了。有小部分幼儿出现了贴纸混淆、小鱼没有贴全的情况,当然对于这点我也意识到应该给幼儿人手一个操作盒,在操作盒内进行则可避免这一疏漏,但由于现在班级硬件条件的限制,在今后还需多收集补充,给幼儿一个完整地操作条件。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的意义,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2、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3、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4、能够知道10以内的相邻数。

  活动重点:能够知道10以内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数字的有趣。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小鸡卡片、小黑板

  活动过程:

  一、猜想数字、激发兴趣。

  1、出示PPT空白表格师:你知道上面有几个格子吗?

  2、出示PPT2

  师:在每个格子里藏着不同的数字宝宝,我们边看边猜他们分别是数字几?

  师:在猜数字宝宝之前呢,先要记住这句话,从0-9的数,一个一个的数,才会发现少的数字。

  3、给数字排队

  师:看一下这十个数字宝宝里,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师:你能给这几个数字宝宝排一排队吗?从小到大怎么排,从大到小怎么排?

  师:有没有其他的排法吗?

  4、教师出示PPT

  师:你知道这些数字是怎么排的吗?

  5、在小黑板上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动手操作,让全体幼儿大声朗读加深记忆。

  二、有趣的数字

  1、出示PPT小鸡,师:看,这是什么?数字3怎么了?怎么变?除了数字3还有几?

  2、出示图片冰淇淋,师:这又有那些数字宝宝呢,他们怎么了?

  3、出示图片小猫,师:这又有哪些数字宝宝呢?

  3、出示图片魔术师师:这次的图片,老师0-9每个数字宝宝用了一次,你能把它们都找出来吗?记住0-9一个一个的.数,你就会发现不见的数字哦。

  四、10以内的相邻数

  1、师:数字宝宝5在哪里呢?出示PPT,由此开始引出5的相邻数。在小黑板上出示小鸡数字卡片,让幼儿找出10以内的相邻数,反复练习,加深记忆。

  2、教师评价指导。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6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树妈妈找朋友

  活动目的:

  能将3以内实物卡片、圆点卡片、数字卡片等进行等量匹配。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材料:

  自制三棵树,树干贴有1—3某个数字或圆点卡片、实物、圆点和数字卡片(数量为1———3)若干。

  活动玩法:

  1、谈话引题。

  2、根据树干上的数字或圆点卡片的.圆点数量,找出相应数量的实物、圆点和数字卡片挂在树枝上、做树妈妈的朋友。

  3、幼儿游戏师指导。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7

  设计思路:日常生活中幼儿接触到的许多事物都存在有量的特征,尤其是大、小这一特征是3-4岁幼儿容易感知和体验的。因此,我设计了“大小标记找朋友”的游戏,首先让幼儿通过形体动作感知、体验大小标记的含义,再为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大大小小的物体匹配相应的标记,最后将大小物体归类并匹配大小标记。通过这个数学活动让幼儿感知、体验和比较物体的大小,认识大小标记从而初步建立对大小概念的认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使幼儿的感知能力和比较能力得到发展。

  活动目标:1、认识大小标记。

  2、学习为大小不同的物体匹配相应的标记。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寻找身边大小不同的物体,对大、小有初步的认识。

  2、教学具准备:大小标记人手3-4张;活动室内布置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玩具柜中提供大小不同的玩具、书架上摆放大小不同的图书、以及大小不同的杯子、盆、盘子、勺子、照片等;大小不同的椅子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大小不同的玩具筐各一。

  活动过程:

  一、认识大小标记。教师出示大小标记,引导幼儿用动作模仿大和小标记的形态,理解标记所代表的含义。“老师送给小朋友每人一张卡片,卡片上画的'是一个娃娃。请小朋友看一看你的卡片上的娃娃是什么样子,请你来学一学它的样子。”

  二、巩固认识标记的含义,学习为标记匹配相应的物体。

  1、为标记找椅子。

  “教室里有许多椅子,它们一样吗?”(有大有小)“想一想拿大标记的小朋友应该坐什么椅子?拿小标记的小朋友坐什么椅子?”幼儿根据标记找到相应的椅子坐下,并检查“你拿的什么标记?坐的是什么椅子?”。

  2、为物品匹配标记。

  “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大小不同的物品都想和标记做朋友,请你选一张标记,给它找一个好朋友。”幼儿自由选择标记贴在相应物体上,游戏反复进行3-4次。

  3、将大小物品归类

  并送标记。

  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筐子,请幼儿思考:“这两个筐子一样吗?哪些物品应该住进大的‘家’(筐子)中?哪些应该住小的‘家’中?”请幼儿将物品按大小进行归类。

  “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让我们知道哪里是大玩具的家,哪里是小玩具的家?”幼儿为物品送标记。

  活动延伸:

  1、这样的游戏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进行。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可以引起幼儿活动的环境,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让幼儿在给大小物体送标记的过程中,获得对事物的体验,认识到物体之间大小的差异。

  2、在数学活动角中,教师可以提供各种小游戏让幼儿感知、比较物体的大小。如:摸箱游戏,让幼儿摸出一个玻璃球,再摸出一个比这个球大(小)的球,并按照标记放在相应的筐子里;又如,做果子游戏,让幼儿用油泥制作大小不同的果子,再将果子按照标记挂在“树上”,幼儿通过揉、团的动作,触摸、观察比较果子的大小不同。

  3、在认识大小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大小排序的活动,如:给大小不同的鞋子排队,给大小不同的碗排队等。并可进一步进行大小对应的活动,如:给大小不同的瓶子找瓶盖、给大小不同的动物喂食物,从而获得大小对应的经验。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8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圆形、方形、三角形的认识。

  2、能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

  1、方形、圆形、三角形卡片一张。

  2、三种形状的图形(与幼儿人数相同),地上画有三个形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小二班来了几位图形朋友,大家认识他们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老师依次出示三个图形朋友,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和主要特征,并向客人问好,欢迎它们的到来。

  (评析:谈话导入,引入主题。用小班幼儿喜欢的小客人引入主题,不仅给幼儿创设了一个思考的空间,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二)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1、为图形朋友找家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图形朋友的家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帮它们找找。我们先来告诉圆形朋友:“圆形朋友送到圆形的家”。让幼儿练习这句话。还有两个图形朋友请小朋友来帮帮忙。

  (评析:通过集体游戏《图形找家》,让幼儿积极为图形朋友找到相应的家,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同时让幼儿学说一句话:“圆形朋友我送你回家的”,让幼儿在参加感兴趣的数学活动的同时也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为图形孩子找家

  (1)师:图形朋友都回家了,可是它们发现它们的宝宝不见了,我们来帮它们找找看,然后把它们送回家。“找呀找呀找呀找,图形宝宝在哪里?”

  (2)师:找到了,原来躲在小朋友的椅子底下。我们来看看是谁?它们是什么形状?它们应该是谁的孩子呢?请小朋友象刚才送图形妈妈回家时一样说一句好听的话告诉它们再把它们送回家。

  (3)幼儿送图形孩子回家,老师提醒幼儿边送边说一句话。

  (评析:从集体教学到个别教学,用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幼儿表现自我,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充分体现了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表现的机会。)

  3、验证:图形孩子找到自己的家了吗?

  (1)集体验证:我们一起来看看圆形妈妈的家是不是都住着圆形宝宝?如发现有不同的形状让幼儿一起观察并纠正。

  (2)个别验证:三角形妈妈的家请一个朋友去检查;正方形妈妈的家请另一个朋友去检查。

  (评析:通过三个不同的验证方法,让幼儿进一步加深了对三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三)游戏:图形排队。

  (1)师:图形妈妈说,请小二班的小朋友也来做它们的孩子。那你们喜欢做什么形状的孩子呢?请小朋友自己来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形状拿在手里。

  (2)请图形宝宝按妈妈的口令回到相应的家。

  (评析:孩子在能力、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幼儿自己来扮图形娃娃来找到相应图形的家,这个环节,既帮助幼儿复习了图形的认识,也让老师了解了班中幼儿所存在的差异,让一些能力水平较弱的幼儿在大家的观察发现,反复纠正中获得提高与认识。更激发了幼儿认图形的兴趣,整个活动幼儿基本上都能找对相应图形的家。)

  四、排好队,边听《火车嘟嘟》的音乐,边排好队到外面去郊游。引导幼儿按三种图形标记排队,排成小火车,听着《火车嘟嘟》的音乐去郊游。

  (评析:让幼儿排好队在音乐的伴奏下,在游戏情境中结束。)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9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尝试按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初步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愿意与同伴一起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的鞋子、袜子、手套,进场音乐和游戏音乐,鞋架两个。

  活动过程:

  1、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老师以兔妈妈的口吻邀请小朋友去做客,随音乐进场。

  师:兔妈妈家到了。

  2、初步尝试。

  师:哎呀,兔宝宝真顽皮,把鞋子弄得乱七八糟,宝宝快来帮兔妈妈把鞋子收好,每个宝宝拿两只只鞋子,把鞋子放在你的椅子前面。

  1) 幼儿分散收拾。

  2) 讨论:和你旁边的宝宝说说你拿的是怎样的鞋子?

  3) 师:我的鞋子这只是白色的,另一只也是白色的,它们的颜色是一样的,你的两只鞋子有什么是一样的.呀?

  4) 让幼儿说说两只鞋子的相同处。

  5) 纠正错误。

  6) 教师小结:这两只鞋子的颜色一样、外形一样、花纹一样,我们就叫它们一双鞋,一双鞋要放在一起。请宝宝把鞋子放到鞋柜里,一个盒子只能放一双鞋。

  3、再次探索。

  师:我还洗了很多袜子,现在都和在一起了,怎么办呢?

  每人拿一双袜子,一双袜子是几只?两只袜子要一模一样。

  幼儿分散找袜子。

  讨论:说说两只袜子为什么能在一起?

  4、互动游戏《找朋友》

  1)宝宝们真能干,帮兔妈妈收好了鞋子,理好了袜子,谢谢宝宝!

  我还给宝宝准备了一份礼物,(出示手套)

  是什么?可是太少了,每个宝宝只能拿一只,拿几只?(幼儿上来选手套)

  说说你拿的手套是什么样的?

  2)给手套找朋友。

  3)和朋友手拉手,我们去外面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是靠游戏来完成的,它摆脱了枯燥、无味,充满了童趣,因此小朋友的积极性较高、兴趣浓厚。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孩子的积极性都很高,只是在活动的设计上还得多动脑筋,就是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尽量带动气氛让幼儿开心的随着老师的引导能正确的区分谁和谁是好朋友。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10

  设计意图

  《指南》在科学领域的数学认知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中提出,3—4岁幼儿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

  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中提出,“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

  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这个阶段的幼儿能掌握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数概念,且需要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操作来理解数量关系。而对我们的幼儿来说,小鱼是他们常见的、熟悉的而又感兴趣的小动物。因此,我通过设计小鱼在水中的各种状态等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系列情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3以内的量,体会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点数小鱼、泡泡、小虫子等数量的过程,感知3以内的量;

  2.在参与小鱼系列游戏的过程中,能用3以内的数字与量进行对应;

  3.能专注倾听要求完成游戏,感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体验数学活动的有趣。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点数小鱼、泡泡、小虫子等数量的过程,感知3以内的量;

  2.活动难点:能专注倾听要求参与游戏,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已能辩认数字1、2、3,且掌握3以内的点数。

  2.物质材料:

  (1)小鱼和鱼缸图片3份

  (2)泡泡卡片若干

  (3)数字磁铁

  (4)活动音乐《许多小鱼游来了》

  (5)小虫子卡片

  (6)圈圈3个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导入,激发兴趣: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

  1.教师示范做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

  一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毛毛虫呀,爬爬爬。两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白兔呀,跳跳跳。三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花猫呀,喵喵喵。

  2.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做手指游戏,学用手指表示1、2、3。

  二.小鱼主题游戏,感知3以内的量:

  1.点数鱼缸里的小鱼

  出示3个鱼缸及小鱼,引导幼儿观察每个鱼缸各有几条小鱼,并用相应的数字来表示,初步感知3以内的量。

  (1)师:这里有几个鱼缸?第一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第二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第三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请小朋友找出它们的数字好朋友,粘贴在鱼缸的下面。

  (2)请幼儿操作。

  (3)小结:第一个鱼缸一共有1条小鱼,用数字1表示;第二个鱼缸一共有2条小鱼,用数字2表示;第三个鱼缸一共有3条小鱼,用数字3表示。

  2.小鱼吹泡泡

  出示泡泡操作卡片,引导幼儿将相应数量的泡泡卡片粘贴在相应的位置,进一步感知3以内的量。

  (1)师:小鱼们见到小朋友特别高兴,它们要给大家表演吹泡泡的本领。一条小鱼吹1个小泡泡,请小朋友看看,第一个鱼缸里的小鱼吹几个泡泡?请你们来帮忙把泡泡粘贴在鱼缸的'后面。第二个鱼缸里的小鱼吹了几个小泡泡?第三个鱼缸里的小鱼吹了几个小泡泡?

  (2)请幼儿操作。

  (3)小结:第一个鱼缸里有1条小鱼,吹了1个泡泡,用数字1表示;第二个鱼

  缸里有2条小鱼,吹了2个泡泡,用数字2表示;第三个鱼缸里有3条小鱼,吹了3个泡泡,用数字3表示。

  3.小鱼吃虫子

  出示小虫子操作卡片,引导幼儿将相应数量的小虫子卡片粘贴在相应的位置,深入感知3以内的量。

  (1)师:小鱼们吹了那么多泡泡,它们的肚子有点饿了,要吃东西了。小鱼今天想吃小虫子,请小朋友来喂小鱼吃东西吧。每条小鱼只吃一条小虫子,你们看看,第一个鱼缸里的小鱼吃几条虫子?第二个鱼缸里的小鱼吃几条虫子?第三个鱼缸里的小鱼吃几条虫子?请小朋友把小虫子粘贴在数字的下面。

  (2)请幼儿操作。

  (3)小结:第一个鱼缸里有1条小鱼,吃了1条虫子,用数字1表示;第二个鱼缸里有2条小鱼,吃了2条虫子,用数字2表示;第三个鱼缸里有3条小鱼,吃了3条虫子,用数字3表示。那么,数字1可以表示1条小鱼,一个泡泡,一条小虫

  子;数字2可以表示2条小鱼,2个泡泡,2条小虫子;数字3可以表示3条小鱼,3个泡泡,3条小虫子。

  三.趣味游戏,巩固新学:小鱼找朋友

  摆放3个圈圈,分组邀请小朋友参加游戏,播放音乐时,小朋友扮演小鱼在圈圈外面游泳;当音乐停止时,老师发出指令,小朋友听到捉几条小鱼后要按照数量要求跳进圈圈里,圈圈里的小朋友数量与老师指令一致则获胜。

  (1)师:小鱼非常感谢小朋友喂它吃小虫子,现在它们想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玩捉小鱼的游戏,听到音乐响的时候,我们就一起游泳,老师说捉2条小鱼,当音乐停的时候,2条小鱼要跳进圈圈里;以此类推。

  (2)请幼儿参与游戏,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点数检验捉到小鱼的数量是否与老师的指令一致。

  四.拓展延伸,迁移生活:生活中3以内的量

  (1)师:请小朋友从我们的身体上找一找哪些东西有1个、哪些有2个、哪些有3个?我们再从教室里找一找?

  (2)幼儿思考并讨论回答。五.小结回顾: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3以内的量,数字1表示几个?数字2表示几个?数字3表示几个?请小朋友今晚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你的家里有哪些东西有1个、哪些有2个、哪些有3个?明天和我们分享。现在我们到外面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是3个以内的吧!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能围绕幼儿们需要的、感兴趣的、且在生活中随时都能运用到的内容来有目的地开展活动,使幼儿能充分调动所有的积极性和智慧去探索、去发现,并有效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活动中,活动材料取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具有很强的真实性与实用性。整个活动不是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而是帮助幼儿设计情景,引导幼儿在情景和游戏中感知和学习,鼓励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授之以渔,使得幼儿能真切地体察真情实境,有效地提高数学认知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能给予幼儿充足的、自由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并创设有利于并能推进活动开展的教育氛围。从活动的效果来看,活动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是一次成功的数学教育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11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3,学习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实物匹配。

  2、能按要求参加小组活动,学习自己整理操作材料。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难点:

  认识数字1—3,学习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实物匹配。

  活动准备:

  1、动物卡片(分别为1只大象,2只猴子,3只小兔子),数字卡1—3。

  2、幼儿人手1份动物卡(分别为1只鸭子,2只大鹅,3只小狗),数字1—3,小筐,幼儿用书,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数量。

  ⑴师:黑板上有什么?出示动物卡,引导幼儿观察。

  ⑵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每种动物有几只?带领幼儿感知卡片上动物的数量并点数。

  2 、幼儿按序排卡片。

  ⑴师:请小朋友按数量多少的顺序给小动物们排排队,想一想谁排在最前面?引导幼儿给实物卡排序。

  ⑵师:他是怎么排的?请一位幼儿操作,其他幼儿观察排的.过程。

  ⑶师:他排得对吗?(1只大象,2只猴子,3只小兔子)师生共同检查并带领幼儿从前往后地读一读小动物排队的顺序。

  3、认识数字。

  ⑴师:今天动物卡片想找数字卡片做朋友,1只大象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这就是数字1,1是什么样的?(教师依次小结:1像棍子、2像鸭子、3像耳朵)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识数字1、2、3,及其代表量。

  ⑵师:1除了可以表示1只大象,还可以表示1个什么?(1还可以表示1只鸭子、1个苹果……教师再依次引导幼儿感知、了解数字2、3的实际意义)。

  4、幼儿个别操作。

  ⑴师:请小朋友拿出你的动物卡,数数每种动物有几只,给它们排排队,然后分别把它们的数字朋友放在它们的下面。

  (2)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个别指导幼儿。

  ⑶师:做好后,请你把动物卡按刚刚排队的顺序收齐放在小筐里,数字卡也按同样的顺序收齐放在小筐里面。

  5.完成幼儿用书。

  ⑴幼儿用书完成后,教师展示个别幼儿"圈数字"的操作卡,请其他幼儿共同看看他圈出的数字是对是错。

  ⑵师生共同检查各种操作材料是否已收放整齐(用过的材料摆成了原来的样子),表扬会自己整理操作材料的幼儿。

  教学反思:

  今天我对我园中班的小朋友上了一节数学《数字找朋友》的活动,重点是:认识1——10的数字。体验操作游戏带来的乐趣。在活动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给每位幼儿准备了操作卡片,教具也做了精心的准备。活动中也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直观教学法、演示法……就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效果来看,我本人认为这节活动还有待修改、完善的地方。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12

  活动目标:

  1、幼儿说出2―9各数与其相邻数的关系(多1或少1的数)。

  2、让幼儿熟练地找出2―9个数的相邻数。

  3、理解相邻两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1― 10的数字头饰一套,1―10的数字卡一套。

  2、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我们知道每个数子都有自己的邻居,前面一个,后面一个,前面的比它少1,后面的比它多1。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看谁能快速的找出数字的邻居。

  二、基本部分:

  1、游戏:找朋友

  将幼儿每十人分为一组,每组幼儿将1―10的数字头饰看好戴在头上。教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朋友时,全体幼儿一起唱《找朋友》的歌曲,最后把2和4 找出来并按顺序站成一排,告诉大家,数字3的好朋友是谁和谁,为什么?

  游戏前,教师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一遍,然后游戏继续。

  (这个游戏让幼儿说出2―9各数与其相邻数的关系)

  2、游戏:邻居拍拍手

  每次请10名幼儿游戏,请10名幼儿任意选一张1―10的数字卡片站成一排,教师说:请数字5的邻居拍拍手,这是数字4的幼儿就拍4下手,数字6的幼儿就拍6下手,启发幼儿说出因为4比5少1,6比5多1,所以4和6是5邻居。(游戏继续)

  (这一游戏能让幼儿熟练地找出2―9各数的相邻数。)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每一个数字宝宝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邻居,它们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快乐的生活着。我们小朋友也要像数字宝宝一样,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练习生活,对幼儿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

  活动延伸:

  教师把头饰、数字卡投放到数学区角中,小朋友可在区角活动中进行游戏。填写好准备的数字卡让幼儿从卡片中看出相邻数的规律(单数的相邻数是双数,双数的相邻数是单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开展得还算很成功的,大部分幼儿在课堂常规方面表现得都是挺好的,能够初步理解相邻数的意义,并能感知其多1和少1的关系,能够快速回答出10以内的相邻数。但经过家长们的反馈,有部分幼儿课堂常规不是很理想,没有完全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掌握得不够理想,这也是本次活动中本人所忽略的细节部分,所以在下次活动中我一定会特别注意这些细节,让活动目标更明确。在以后的每次教学活动中,我一定会顾及到所有的孩子,让家长们满意。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13

  活动设计背景

  因为孩子们年龄还小,每天午睡起床后总找不到自己的鞋子或者穿错鞋子,所以我设计了本节活动《给鞋子宝宝找朋友》,其希望通过这节活动让幼儿更快地提高自理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特征进行配对。

  2、提高并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按物体特征配对,其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

  图片(明明家的鞋柜和莉莉家的鞋柜)、在教室一角制作一个鞋柜、自制鞋子卡片(与班级人数相同)、活动之前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鞋子。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电话响,老师接电话

  “莉莉打电话来,让小朋友看看他的家。”

  2、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鞋子特征。

  ——出示图片(莉莉家的鞋柜),让幼儿观察图片,并说出鞋子的特征。

  3、学习儿歌《鞋宝宝》。

  两只鞋宝宝,一对好朋友。

  穿对了,高兴头碰头。

  穿错了,生气背对背。

  4、引发幼儿产生去帮助鞋子找朋友的愿望。

  ——出示图片(明明家的鞋柜),再次让幼儿观察图片并比较图片,“明明家的鞋柜和莉莉家的鞋柜有什么不同?”激发幼儿帮助明明家的鞋子找到好朋友(给鞋子配对)。

  5、通过做游戏,反复操作,帮鞋子找朋友,进行配对。

  A、游戏:找朋友

  B、游戏:纠错

  C、游戏:送鞋子宝宝回家

  6、结束游戏,找朋友。

  教学反思

  本活动能紧紧抓住幼儿爱玩的心理,做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多种游戏让幼儿感到学习的'乐趣。

  本活动最成功的是动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各感官间的协调性也增强。活动中幼儿不仅用耳听、用眼看、用嘴讲,还要用手来操作,充分开发了幼儿的智力,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幼儿始终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自觉、自愿地学习。

  本活动的不足之处:1、活动之前让家长教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鞋子,但提问时幼儿还是回答不出来。

  2、教师在准备图片时不够大。

  3、幼儿在学习儿歌时兴趣不是太高。

  4、游戏有些乱。

  虽然本活动有很多不足,但我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能改掉这些不足,争取更大更多的进步!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14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方形。

  2.愿意为图形宝宝找朋友,并按要求操作。

  3.体验与同伴共同操作、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不同颜色的圆形、三角形、方形卡片若干张

  贴有圆形、三角形、方形标记的房子3间

  活动过程:

  一.认认说说。

  (1)教师逐一出示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他们的形状。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小三班来了三位图形宝宝,小朋友们想认识他们吗?那我们请它们出来吧!

  我们一起和它们打招呼吧。

  二.游戏:找朋友

  (1)师:图形宝宝很高兴见到这么多的小朋友,他们想和小朋友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每一个幼儿上前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宝宝)

  (2) 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自己拿的是什么图形宝宝,我喜欢什么图形宝宝?

  (3) 教师请个别幼儿说一说拿的是XX图形宝宝(引导幼儿用“我喜欢XX图形宝宝”回答)

  (4)师幼找朋友

  A:圆形宝宝找朋友

  师:我这儿也有一些图形宝宝,它们想找朋友。(出示圆形)我是圆形宝宝,谁和我长的一样我就和他做朋友。请圆形宝宝站起来。好朋友挥挥手。

  B:方形宝宝找朋友

  出示方形宝宝。

  师:我是……方形宝宝快过来,亲亲。

  C:三角形找朋友

  师:我是…… 三角形宝宝快过来和我抱一抱。

  三.图形宝宝找家

  (1)师:图形宝宝累了,想要回家睡觉了。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家吧!

  (2)出示贴有图形标记的房子

  师:这是谁的家啊?(圆形的家)

  把圆形送到他家里(教师示范),送的时候要对他说:“我把圆形宝宝送到圆形的家”。(让幼儿练习说这句话)

  师:这是谁的家?(三角形的家)

  把三角形送到他家里,请一个小朋友帮忙把三角形宝宝送回家。

  (提醒幼儿送的`时候要说:把三角形宝宝送到三角形的家)

  师:这是谁的家?(方形的家)

  把方形送到他家里,请一个小朋友帮忙把方形宝宝送回家。

  (提醒幼儿送的时候要说:把方形宝宝送到方形的家)

  (3)分组操作练习。

  请幼儿把一样的图形送到有相应图形标记的“家”中,鼓励幼儿为图形宝宝都找到家。

  (学习句型:我把XX图形宝宝送到XX的家)

  (4)评价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朋友们送的对不对?集体检查

  四.结束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棒,都把图形宝宝送回家了,我们一起和图形宝宝说再见吧。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的语言还不够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在教具的制作上,我将图形标志做成有颜色的图形,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幼儿的思维。我会将这次一课伸延的教研活动,作为对自己的磨练。日常教学中,我会对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做进一步的强化。在教具的选择中,尽量考虑周到,排除不应该有的干扰因素。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使更多的幼儿融入到我的教学中,让孩子喜欢学习、爱学习、会学习。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01-21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03-02

小班《图形宝宝找朋友》数学教案03-29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12篇01-21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12篇)01-21

小班数学教案:图形宝宝找朋友01-30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9篇03-02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9篇)03-02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精选9篇03-02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1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复习认识1―4的点卡。

  2、能按其数量从少到多给点卡排序并匹配实物。

  准备:

  1、贴绒卡片:1―4的点卡一套。

  2、每个幼儿1―4的点卡和实物图片10张。

  活动与指导:

  1、利用多种感官巩固对1、2、3、4各数的认识。

  (1)复习认识1―4,逐张出示点卡,问幼儿每张卡片上有几个圆点,让幼儿点数后说出总数。

  (2)听声音举点卡。如:老师学几声鸟叫,幼儿举起相应的点卡或看点卡做动作,如老师举起一个点卡,幼儿就拍几下手等等。

  2、幼儿操作活动。

  (1)将点卡按数量从少到多地排列。

  事先让幼儿思考:4张卡片,要按照圆点由少到多的顺序排队,怎么排?引导幼儿讨论,说出将最少的1的点卡放在最前面,比它多1的2的点卡跟在它的后面。3比2的点卡多1,排在2的后面,4的点卡比3的点卡多1,排在最后面。幼儿排好后,要求幼儿观察比较,说出自己发现了什么? (每一张点卡比前面的`点卡多1个圆点)

  (2)幼儿对实物图片分类计数。让幼儿将实物图片摆在桌子的另一边,观察并操作:实物卡片中哪些东西是相同的,将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数一数,每一种东西有多少?

  (3)幼儿给点卡和实物卡片配对。让幼儿思考:点卡上的圆点是几,就和数量是几的东西交朋友,应该怎样做?指导幼儿在点卡下面摆上相应的数量的实物卡片。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2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方形。

  2、愿意为图形宝宝找朋友,并按规则要求操作。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从中体验与同伴共同操作、游戏的快乐。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张。

  2、贴有圆形、三角形、方形标记的房子三间。

  3、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听音乐进场。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图形王国玩一玩,开心吗?那我们现在就出发了。(音乐:郊游)

  二、对圆形、三角形、方形的认识(一)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1、师:哇,图形王国里有这么多图形宝宝,大家想认识他们吗?出自:大;考。吧"那我们一起来互相打个招呼吧。教师分别出示三个形状卡片,以形状宝宝的口吻来自我介绍。

  (1)圆形。大家好,我是圆形,我的身体呀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你们瞧,我的眼睛、嘴巴也都是圆形的呢。

  (2)方形。师:嗨,我是方形,我的身体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3)三角形。师: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条边,三个角。

  2、师:刚才三个形状宝宝介绍了自己,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你们愿意和图形宝宝做朋友吗?(请幼儿分别讲述三种形状的特征。如讲述有困难,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讲述)。

  (二)游戏:找朋友

  (1)先说说自己拿的是什么图形宝宝

  师: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图形宝宝,它们藏在了你们的小椅子下面,快去把他们请出来吧!接下来我请几个小朋友说说自己取得什么图形宝宝。

  (2)师幼找朋友。

  A:圆形宝宝找朋友师:我这儿也有一些图形宝宝,它们想找朋友。(出示圆形)我是圆形宝宝,谁和我长的一样我就和他做朋友。请圆形宝宝站起来。好朋友挥挥手。

  B:方形宝宝找朋友师:我是方形宝宝,是方形的宝宝快过来,亲亲。

  C:三角形找朋友师:我是三角形宝宝,是三角形的宝宝快过来和我抱一抱。

  (3)同伴间找朋友。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听到音乐就去找跟自己图形宝宝一样的好朋友。你找到好朋友了吗?我来瞧一瞧。

  (三)图形宝宝找家1、师:图形宝宝累了,想要回家睡觉了。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家吧!

  2、出示贴有图形标记的房子,介绍:这是图形宝宝的家,看看图形宝宝的家里有几间房间?每间房间各住着什么图形?

  师:这是谁的家(圆形的家)请一个小朋友帮忙把圆形宝宝送到他家里,送的时候要对他说:"我把圆形宝宝送到圆形的家"。(方形、三角形)

  (四)结束分别请三种形状的孩子排队:我们一起开着小火车去郊游吧。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的`语言还不够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在教具的制作上,我将图形标志做成有颜色的图形,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幼儿的思维。我会将这次一课伸延的教研活动,作为对自己的磨练。日常教学中,我会对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做进一步的强化。在教具的选择中,尽量考虑周到,排除不应该有的干扰因素。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使更多的幼儿融入到我的教学中,让孩子喜欢学习、爱学习、会学习。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3

  活动目标:

  1.感知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通过让幼儿描述图形形象,动手拼摆纸卡等游戏活动来拓展幼儿思维创造性,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自备教具:油画棒

  配备教具:形纸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听音乐找朋友

  要求:每人拿一个L形纸卡,听音乐找朋友,两个好朋友将L形纸卡对在一起拼成一个长方形,就拉拉手做朋友

  游戏反复进行给L形纸卡图上漂亮的颜色

  教师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请小朋友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涂色

  第二次听音乐找朋友,

  要求:要将颜色一样的L形纸卡拼在一起拼成长方型

  二、请幼儿完成书上的评价练习

  请幼儿翻开书第31页,观察画面画的是哪里?怎么看出来的?

  将L型制卡放在空白图形里摆一摆,试试能不能摆出来。

  用笔将空白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再引导幼儿指导做第32页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小百科:朋友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péngyou,意思是指在任意条件下,双方的`认知在一定层面上关联在一起,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双方的心理认知、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朋友之间可喻为雨中的伞、指路的灯。双方心理契合更为深刻时,可称之为知己。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4

  设计意图:

  在找朋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孩子发现鱼身上的不同颜色,而且需要孩子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颜色排列上的差异,从而根据鱼身上的条纹,找到相应“好朋友”。粘纸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操作,因此这一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数学活动中认知学习,且能在操作中体验找朋友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能发现鱼的不同特征,并大胆表述。

  2、学习独立粘贴的习惯,体验操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发现鱼的不同特征,并大胆表述

  活动难点:学习独立观察、粘贴的习惯,体验操作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两条鱼,幼儿观察发现两条鱼条纹的不同之处

  二、找好朋友

  再出示两种相同的鱼,请个别幼儿上来找朋友

  三、出示三条鱼,幼儿表达观察到的不同处

  四、出示贴纸,教师示范

  五、幼儿操作

  活动反思:

  第一次在小班尝试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还并不太熟知每个幼儿能力的情况下,本次活动不仅是努力尝试达到目标,也是在操作中观察每一幼儿数学能力的差异,为今后数学的集体教学创设更适宜的环节。

  (1)观察教学的层次性不够明显

  从操作的成效发现,幼儿的能力虽然参差不齐,但表现最弱的则是对身上有三种颜色的鱼的辨认,既要分辨颜色,又要考虑排列,这是教学的难点

  在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时,我的'方法过于笼统,不具层次递进性,应先请幼儿观察比较两种颜色及其排列,并让幼儿示范操作;再着重强调三种颜色的观察,先观察颜色,然后将颜色和排列结合着比较,在幼儿的示范中及时发现不足并纠正

  (2)忽略了大胆表述的重要作用

  让幼儿除了观察以外,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与同伴共同学习的一个过程,但在教学中我忽略了这一点,让自己的说变成了主体。其实幼儿的表达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的形式,个人的回答可以从中发现一些个别问题,从而当场纠正,集体的回答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关注全面,促使幼儿集中注意力。

  (3)操作用具混淆、出现漏缺

  在操作中,大多数幼儿撕粘技能基本没有问题,但手眼的协调能力还不够,贴纸和小鱼的身体对不准,容易贴到外面去;个别两个幼儿方向感不强,将小鱼的头尾贴倒了。有小部分幼儿出现了贴纸混淆、小鱼没有贴全的情况,当然对于这点我也意识到应该给幼儿人手一个操作盒,在操作盒内进行则可避免这一疏漏,但由于现在班级硬件条件的限制,在今后还需多收集补充,给幼儿一个完整地操作条件。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的意义,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2、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3、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4、能够知道10以内的相邻数。

  活动重点:能够知道10以内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数字的有趣。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小鸡卡片、小黑板

  活动过程:

  一、猜想数字、激发兴趣。

  1、出示PPT空白表格师:你知道上面有几个格子吗?

  2、出示PPT2

  师:在每个格子里藏着不同的数字宝宝,我们边看边猜他们分别是数字几?

  师:在猜数字宝宝之前呢,先要记住这句话,从0-9的数,一个一个的数,才会发现少的数字。

  3、给数字排队

  师:看一下这十个数字宝宝里,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师:你能给这几个数字宝宝排一排队吗?从小到大怎么排,从大到小怎么排?

  师:有没有其他的排法吗?

  4、教师出示PPT

  师:你知道这些数字是怎么排的吗?

  5、在小黑板上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动手操作,让全体幼儿大声朗读加深记忆。

  二、有趣的数字

  1、出示PPT小鸡,师:看,这是什么?数字3怎么了?怎么变?除了数字3还有几?

  2、出示图片冰淇淋,师:这又有那些数字宝宝呢,他们怎么了?

  3、出示图片小猫,师:这又有哪些数字宝宝呢?

  3、出示图片魔术师师:这次的图片,老师0-9每个数字宝宝用了一次,你能把它们都找出来吗?记住0-9一个一个的.数,你就会发现不见的数字哦。

  四、10以内的相邻数

  1、师:数字宝宝5在哪里呢?出示PPT,由此开始引出5的相邻数。在小黑板上出示小鸡数字卡片,让幼儿找出10以内的相邻数,反复练习,加深记忆。

  2、教师评价指导。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6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树妈妈找朋友

  活动目的:

  能将3以内实物卡片、圆点卡片、数字卡片等进行等量匹配。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材料:

  自制三棵树,树干贴有1—3某个数字或圆点卡片、实物、圆点和数字卡片(数量为1———3)若干。

  活动玩法:

  1、谈话引题。

  2、根据树干上的数字或圆点卡片的.圆点数量,找出相应数量的实物、圆点和数字卡片挂在树枝上、做树妈妈的朋友。

  3、幼儿游戏师指导。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7

  设计思路:日常生活中幼儿接触到的许多事物都存在有量的特征,尤其是大、小这一特征是3-4岁幼儿容易感知和体验的。因此,我设计了“大小标记找朋友”的游戏,首先让幼儿通过形体动作感知、体验大小标记的含义,再为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大大小小的物体匹配相应的标记,最后将大小物体归类并匹配大小标记。通过这个数学活动让幼儿感知、体验和比较物体的大小,认识大小标记从而初步建立对大小概念的认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使幼儿的感知能力和比较能力得到发展。

  活动目标:1、认识大小标记。

  2、学习为大小不同的物体匹配相应的标记。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寻找身边大小不同的物体,对大、小有初步的认识。

  2、教学具准备:大小标记人手3-4张;活动室内布置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玩具柜中提供大小不同的玩具、书架上摆放大小不同的图书、以及大小不同的杯子、盆、盘子、勺子、照片等;大小不同的椅子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大小不同的玩具筐各一。

  活动过程:

  一、认识大小标记。教师出示大小标记,引导幼儿用动作模仿大和小标记的形态,理解标记所代表的含义。“老师送给小朋友每人一张卡片,卡片上画的'是一个娃娃。请小朋友看一看你的卡片上的娃娃是什么样子,请你来学一学它的样子。”

  二、巩固认识标记的含义,学习为标记匹配相应的物体。

  1、为标记找椅子。

  “教室里有许多椅子,它们一样吗?”(有大有小)“想一想拿大标记的小朋友应该坐什么椅子?拿小标记的小朋友坐什么椅子?”幼儿根据标记找到相应的椅子坐下,并检查“你拿的什么标记?坐的是什么椅子?”。

  2、为物品匹配标记。

  “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大小不同的物品都想和标记做朋友,请你选一张标记,给它找一个好朋友。”幼儿自由选择标记贴在相应物体上,游戏反复进行3-4次。

  3、将大小物品归类

  并送标记。

  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筐子,请幼儿思考:“这两个筐子一样吗?哪些物品应该住进大的‘家’(筐子)中?哪些应该住小的‘家’中?”请幼儿将物品按大小进行归类。

  “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让我们知道哪里是大玩具的家,哪里是小玩具的家?”幼儿为物品送标记。

  活动延伸:

  1、这样的游戏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进行。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可以引起幼儿活动的环境,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让幼儿在给大小物体送标记的过程中,获得对事物的体验,认识到物体之间大小的差异。

  2、在数学活动角中,教师可以提供各种小游戏让幼儿感知、比较物体的大小。如:摸箱游戏,让幼儿摸出一个玻璃球,再摸出一个比这个球大(小)的球,并按照标记放在相应的筐子里;又如,做果子游戏,让幼儿用油泥制作大小不同的果子,再将果子按照标记挂在“树上”,幼儿通过揉、团的动作,触摸、观察比较果子的大小不同。

  3、在认识大小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大小排序的活动,如:给大小不同的鞋子排队,给大小不同的碗排队等。并可进一步进行大小对应的活动,如:给大小不同的瓶子找瓶盖、给大小不同的动物喂食物,从而获得大小对应的经验。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8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圆形、方形、三角形的认识。

  2、能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

  1、方形、圆形、三角形卡片一张。

  2、三种形状的图形(与幼儿人数相同),地上画有三个形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小二班来了几位图形朋友,大家认识他们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老师依次出示三个图形朋友,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和主要特征,并向客人问好,欢迎它们的到来。

  (评析:谈话导入,引入主题。用小班幼儿喜欢的小客人引入主题,不仅给幼儿创设了一个思考的空间,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二)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1、为图形朋友找家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图形朋友的家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帮它们找找。我们先来告诉圆形朋友:“圆形朋友送到圆形的家”。让幼儿练习这句话。还有两个图形朋友请小朋友来帮帮忙。

  (评析:通过集体游戏《图形找家》,让幼儿积极为图形朋友找到相应的家,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同时让幼儿学说一句话:“圆形朋友我送你回家的”,让幼儿在参加感兴趣的数学活动的同时也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为图形孩子找家

  (1)师:图形朋友都回家了,可是它们发现它们的宝宝不见了,我们来帮它们找找看,然后把它们送回家。“找呀找呀找呀找,图形宝宝在哪里?”

  (2)师:找到了,原来躲在小朋友的椅子底下。我们来看看是谁?它们是什么形状?它们应该是谁的孩子呢?请小朋友象刚才送图形妈妈回家时一样说一句好听的话告诉它们再把它们送回家。

  (3)幼儿送图形孩子回家,老师提醒幼儿边送边说一句话。

  (评析:从集体教学到个别教学,用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幼儿表现自我,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充分体现了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表现的机会。)

  3、验证:图形孩子找到自己的家了吗?

  (1)集体验证:我们一起来看看圆形妈妈的家是不是都住着圆形宝宝?如发现有不同的形状让幼儿一起观察并纠正。

  (2)个别验证:三角形妈妈的家请一个朋友去检查;正方形妈妈的家请另一个朋友去检查。

  (评析:通过三个不同的验证方法,让幼儿进一步加深了对三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三)游戏:图形排队。

  (1)师:图形妈妈说,请小二班的小朋友也来做它们的孩子。那你们喜欢做什么形状的孩子呢?请小朋友自己来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形状拿在手里。

  (2)请图形宝宝按妈妈的口令回到相应的家。

  (评析:孩子在能力、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幼儿自己来扮图形娃娃来找到相应图形的家,这个环节,既帮助幼儿复习了图形的认识,也让老师了解了班中幼儿所存在的差异,让一些能力水平较弱的幼儿在大家的观察发现,反复纠正中获得提高与认识。更激发了幼儿认图形的兴趣,整个活动幼儿基本上都能找对相应图形的家。)

  四、排好队,边听《火车嘟嘟》的音乐,边排好队到外面去郊游。引导幼儿按三种图形标记排队,排成小火车,听着《火车嘟嘟》的音乐去郊游。

  (评析:让幼儿排好队在音乐的伴奏下,在游戏情境中结束。)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9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尝试按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初步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愿意与同伴一起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的鞋子、袜子、手套,进场音乐和游戏音乐,鞋架两个。

  活动过程:

  1、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老师以兔妈妈的口吻邀请小朋友去做客,随音乐进场。

  师:兔妈妈家到了。

  2、初步尝试。

  师:哎呀,兔宝宝真顽皮,把鞋子弄得乱七八糟,宝宝快来帮兔妈妈把鞋子收好,每个宝宝拿两只只鞋子,把鞋子放在你的椅子前面。

  1) 幼儿分散收拾。

  2) 讨论:和你旁边的宝宝说说你拿的是怎样的鞋子?

  3) 师:我的鞋子这只是白色的,另一只也是白色的,它们的颜色是一样的,你的两只鞋子有什么是一样的.呀?

  4) 让幼儿说说两只鞋子的相同处。

  5) 纠正错误。

  6) 教师小结:这两只鞋子的颜色一样、外形一样、花纹一样,我们就叫它们一双鞋,一双鞋要放在一起。请宝宝把鞋子放到鞋柜里,一个盒子只能放一双鞋。

  3、再次探索。

  师:我还洗了很多袜子,现在都和在一起了,怎么办呢?

  每人拿一双袜子,一双袜子是几只?两只袜子要一模一样。

  幼儿分散找袜子。

  讨论:说说两只袜子为什么能在一起?

  4、互动游戏《找朋友》

  1)宝宝们真能干,帮兔妈妈收好了鞋子,理好了袜子,谢谢宝宝!

  我还给宝宝准备了一份礼物,(出示手套)

  是什么?可是太少了,每个宝宝只能拿一只,拿几只?(幼儿上来选手套)

  说说你拿的手套是什么样的?

  2)给手套找朋友。

  3)和朋友手拉手,我们去外面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是靠游戏来完成的,它摆脱了枯燥、无味,充满了童趣,因此小朋友的积极性较高、兴趣浓厚。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孩子的积极性都很高,只是在活动的设计上还得多动脑筋,就是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尽量带动气氛让幼儿开心的随着老师的引导能正确的区分谁和谁是好朋友。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10

  设计意图

  《指南》在科学领域的数学认知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中提出,3—4岁幼儿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

  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中提出,“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

  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这个阶段的幼儿能掌握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数概念,且需要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操作来理解数量关系。而对我们的幼儿来说,小鱼是他们常见的、熟悉的而又感兴趣的小动物。因此,我通过设计小鱼在水中的各种状态等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系列情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3以内的量,体会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点数小鱼、泡泡、小虫子等数量的过程,感知3以内的量;

  2.在参与小鱼系列游戏的过程中,能用3以内的数字与量进行对应;

  3.能专注倾听要求完成游戏,感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体验数学活动的有趣。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点数小鱼、泡泡、小虫子等数量的过程,感知3以内的量;

  2.活动难点:能专注倾听要求参与游戏,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已能辩认数字1、2、3,且掌握3以内的点数。

  2.物质材料:

  (1)小鱼和鱼缸图片3份

  (2)泡泡卡片若干

  (3)数字磁铁

  (4)活动音乐《许多小鱼游来了》

  (5)小虫子卡片

  (6)圈圈3个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导入,激发兴趣: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

  1.教师示范做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

  一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毛毛虫呀,爬爬爬。两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白兔呀,跳跳跳。三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花猫呀,喵喵喵。

  2.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做手指游戏,学用手指表示1、2、3。

  二.小鱼主题游戏,感知3以内的量:

  1.点数鱼缸里的小鱼

  出示3个鱼缸及小鱼,引导幼儿观察每个鱼缸各有几条小鱼,并用相应的数字来表示,初步感知3以内的量。

  (1)师:这里有几个鱼缸?第一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第二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第三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请小朋友找出它们的数字好朋友,粘贴在鱼缸的下面。

  (2)请幼儿操作。

  (3)小结:第一个鱼缸一共有1条小鱼,用数字1表示;第二个鱼缸一共有2条小鱼,用数字2表示;第三个鱼缸一共有3条小鱼,用数字3表示。

  2.小鱼吹泡泡

  出示泡泡操作卡片,引导幼儿将相应数量的泡泡卡片粘贴在相应的位置,进一步感知3以内的量。

  (1)师:小鱼们见到小朋友特别高兴,它们要给大家表演吹泡泡的本领。一条小鱼吹1个小泡泡,请小朋友看看,第一个鱼缸里的小鱼吹几个泡泡?请你们来帮忙把泡泡粘贴在鱼缸的'后面。第二个鱼缸里的小鱼吹了几个小泡泡?第三个鱼缸里的小鱼吹了几个小泡泡?

  (2)请幼儿操作。

  (3)小结:第一个鱼缸里有1条小鱼,吹了1个泡泡,用数字1表示;第二个鱼

  缸里有2条小鱼,吹了2个泡泡,用数字2表示;第三个鱼缸里有3条小鱼,吹了3个泡泡,用数字3表示。

  3.小鱼吃虫子

  出示小虫子操作卡片,引导幼儿将相应数量的小虫子卡片粘贴在相应的位置,深入感知3以内的量。

  (1)师:小鱼们吹了那么多泡泡,它们的肚子有点饿了,要吃东西了。小鱼今天想吃小虫子,请小朋友来喂小鱼吃东西吧。每条小鱼只吃一条小虫子,你们看看,第一个鱼缸里的小鱼吃几条虫子?第二个鱼缸里的小鱼吃几条虫子?第三个鱼缸里的小鱼吃几条虫子?请小朋友把小虫子粘贴在数字的下面。

  (2)请幼儿操作。

  (3)小结:第一个鱼缸里有1条小鱼,吃了1条虫子,用数字1表示;第二个鱼缸里有2条小鱼,吃了2条虫子,用数字2表示;第三个鱼缸里有3条小鱼,吃了3条虫子,用数字3表示。那么,数字1可以表示1条小鱼,一个泡泡,一条小虫

  子;数字2可以表示2条小鱼,2个泡泡,2条小虫子;数字3可以表示3条小鱼,3个泡泡,3条小虫子。

  三.趣味游戏,巩固新学:小鱼找朋友

  摆放3个圈圈,分组邀请小朋友参加游戏,播放音乐时,小朋友扮演小鱼在圈圈外面游泳;当音乐停止时,老师发出指令,小朋友听到捉几条小鱼后要按照数量要求跳进圈圈里,圈圈里的小朋友数量与老师指令一致则获胜。

  (1)师:小鱼非常感谢小朋友喂它吃小虫子,现在它们想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玩捉小鱼的游戏,听到音乐响的时候,我们就一起游泳,老师说捉2条小鱼,当音乐停的时候,2条小鱼要跳进圈圈里;以此类推。

  (2)请幼儿参与游戏,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点数检验捉到小鱼的数量是否与老师的指令一致。

  四.拓展延伸,迁移生活:生活中3以内的量

  (1)师:请小朋友从我们的身体上找一找哪些东西有1个、哪些有2个、哪些有3个?我们再从教室里找一找?

  (2)幼儿思考并讨论回答。五.小结回顾: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3以内的量,数字1表示几个?数字2表示几个?数字3表示几个?请小朋友今晚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你的家里有哪些东西有1个、哪些有2个、哪些有3个?明天和我们分享。现在我们到外面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是3个以内的吧!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能围绕幼儿们需要的、感兴趣的、且在生活中随时都能运用到的内容来有目的地开展活动,使幼儿能充分调动所有的积极性和智慧去探索、去发现,并有效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活动中,活动材料取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具有很强的真实性与实用性。整个活动不是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而是帮助幼儿设计情景,引导幼儿在情景和游戏中感知和学习,鼓励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授之以渔,使得幼儿能真切地体察真情实境,有效地提高数学认知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能给予幼儿充足的、自由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并创设有利于并能推进活动开展的教育氛围。从活动的效果来看,活动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是一次成功的数学教育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11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3,学习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实物匹配。

  2、能按要求参加小组活动,学习自己整理操作材料。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难点:

  认识数字1—3,学习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实物匹配。

  活动准备:

  1、动物卡片(分别为1只大象,2只猴子,3只小兔子),数字卡1—3。

  2、幼儿人手1份动物卡(分别为1只鸭子,2只大鹅,3只小狗),数字1—3,小筐,幼儿用书,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数量。

  ⑴师:黑板上有什么?出示动物卡,引导幼儿观察。

  ⑵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每种动物有几只?带领幼儿感知卡片上动物的数量并点数。

  2 、幼儿按序排卡片。

  ⑴师:请小朋友按数量多少的顺序给小动物们排排队,想一想谁排在最前面?引导幼儿给实物卡排序。

  ⑵师:他是怎么排的?请一位幼儿操作,其他幼儿观察排的.过程。

  ⑶师:他排得对吗?(1只大象,2只猴子,3只小兔子)师生共同检查并带领幼儿从前往后地读一读小动物排队的顺序。

  3、认识数字。

  ⑴师:今天动物卡片想找数字卡片做朋友,1只大象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这就是数字1,1是什么样的?(教师依次小结:1像棍子、2像鸭子、3像耳朵)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识数字1、2、3,及其代表量。

  ⑵师:1除了可以表示1只大象,还可以表示1个什么?(1还可以表示1只鸭子、1个苹果……教师再依次引导幼儿感知、了解数字2、3的实际意义)。

  4、幼儿个别操作。

  ⑴师:请小朋友拿出你的动物卡,数数每种动物有几只,给它们排排队,然后分别把它们的数字朋友放在它们的下面。

  (2)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个别指导幼儿。

  ⑶师:做好后,请你把动物卡按刚刚排队的顺序收齐放在小筐里,数字卡也按同样的顺序收齐放在小筐里面。

  5.完成幼儿用书。

  ⑴幼儿用书完成后,教师展示个别幼儿"圈数字"的操作卡,请其他幼儿共同看看他圈出的数字是对是错。

  ⑵师生共同检查各种操作材料是否已收放整齐(用过的材料摆成了原来的样子),表扬会自己整理操作材料的幼儿。

  教学反思:

  今天我对我园中班的小朋友上了一节数学《数字找朋友》的活动,重点是:认识1——10的数字。体验操作游戏带来的乐趣。在活动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给每位幼儿准备了操作卡片,教具也做了精心的准备。活动中也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直观教学法、演示法……就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效果来看,我本人认为这节活动还有待修改、完善的地方。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12

  活动目标:

  1、幼儿说出2―9各数与其相邻数的关系(多1或少1的数)。

  2、让幼儿熟练地找出2―9个数的相邻数。

  3、理解相邻两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1― 10的数字头饰一套,1―10的数字卡一套。

  2、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我们知道每个数子都有自己的邻居,前面一个,后面一个,前面的比它少1,后面的比它多1。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看谁能快速的找出数字的邻居。

  二、基本部分:

  1、游戏:找朋友

  将幼儿每十人分为一组,每组幼儿将1―10的数字头饰看好戴在头上。教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朋友时,全体幼儿一起唱《找朋友》的歌曲,最后把2和4 找出来并按顺序站成一排,告诉大家,数字3的好朋友是谁和谁,为什么?

  游戏前,教师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一遍,然后游戏继续。

  (这个游戏让幼儿说出2―9各数与其相邻数的关系)

  2、游戏:邻居拍拍手

  每次请10名幼儿游戏,请10名幼儿任意选一张1―10的数字卡片站成一排,教师说:请数字5的邻居拍拍手,这是数字4的幼儿就拍4下手,数字6的幼儿就拍6下手,启发幼儿说出因为4比5少1,6比5多1,所以4和6是5邻居。(游戏继续)

  (这一游戏能让幼儿熟练地找出2―9各数的相邻数。)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每一个数字宝宝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邻居,它们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快乐的生活着。我们小朋友也要像数字宝宝一样,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练习生活,对幼儿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

  活动延伸:

  教师把头饰、数字卡投放到数学区角中,小朋友可在区角活动中进行游戏。填写好准备的数字卡让幼儿从卡片中看出相邻数的规律(单数的相邻数是双数,双数的相邻数是单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开展得还算很成功的,大部分幼儿在课堂常规方面表现得都是挺好的,能够初步理解相邻数的意义,并能感知其多1和少1的关系,能够快速回答出10以内的相邻数。但经过家长们的反馈,有部分幼儿课堂常规不是很理想,没有完全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掌握得不够理想,这也是本次活动中本人所忽略的细节部分,所以在下次活动中我一定会特别注意这些细节,让活动目标更明确。在以后的每次教学活动中,我一定会顾及到所有的孩子,让家长们满意。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13

  活动设计背景

  因为孩子们年龄还小,每天午睡起床后总找不到自己的鞋子或者穿错鞋子,所以我设计了本节活动《给鞋子宝宝找朋友》,其希望通过这节活动让幼儿更快地提高自理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特征进行配对。

  2、提高并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按物体特征配对,其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

  图片(明明家的鞋柜和莉莉家的鞋柜)、在教室一角制作一个鞋柜、自制鞋子卡片(与班级人数相同)、活动之前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鞋子。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电话响,老师接电话

  “莉莉打电话来,让小朋友看看他的家。”

  2、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鞋子特征。

  ——出示图片(莉莉家的鞋柜),让幼儿观察图片,并说出鞋子的特征。

  3、学习儿歌《鞋宝宝》。

  两只鞋宝宝,一对好朋友。

  穿对了,高兴头碰头。

  穿错了,生气背对背。

  4、引发幼儿产生去帮助鞋子找朋友的愿望。

  ——出示图片(明明家的鞋柜),再次让幼儿观察图片并比较图片,“明明家的鞋柜和莉莉家的鞋柜有什么不同?”激发幼儿帮助明明家的鞋子找到好朋友(给鞋子配对)。

  5、通过做游戏,反复操作,帮鞋子找朋友,进行配对。

  A、游戏:找朋友

  B、游戏:纠错

  C、游戏:送鞋子宝宝回家

  6、结束游戏,找朋友。

  教学反思

  本活动能紧紧抓住幼儿爱玩的心理,做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多种游戏让幼儿感到学习的'乐趣。

  本活动最成功的是动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各感官间的协调性也增强。活动中幼儿不仅用耳听、用眼看、用嘴讲,还要用手来操作,充分开发了幼儿的智力,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幼儿始终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自觉、自愿地学习。

  本活动的不足之处:1、活动之前让家长教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鞋子,但提问时幼儿还是回答不出来。

  2、教师在准备图片时不够大。

  3、幼儿在学习儿歌时兴趣不是太高。

  4、游戏有些乱。

  虽然本活动有很多不足,但我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能改掉这些不足,争取更大更多的进步!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14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方形。

  2.愿意为图形宝宝找朋友,并按要求操作。

  3.体验与同伴共同操作、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不同颜色的圆形、三角形、方形卡片若干张

  贴有圆形、三角形、方形标记的房子3间

  活动过程:

  一.认认说说。

  (1)教师逐一出示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他们的形状。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小三班来了三位图形宝宝,小朋友们想认识他们吗?那我们请它们出来吧!

  我们一起和它们打招呼吧。

  二.游戏:找朋友

  (1)师:图形宝宝很高兴见到这么多的小朋友,他们想和小朋友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每一个幼儿上前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宝宝)

  (2) 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自己拿的是什么图形宝宝,我喜欢什么图形宝宝?

  (3) 教师请个别幼儿说一说拿的是XX图形宝宝(引导幼儿用“我喜欢XX图形宝宝”回答)

  (4)师幼找朋友

  A:圆形宝宝找朋友

  师:我这儿也有一些图形宝宝,它们想找朋友。(出示圆形)我是圆形宝宝,谁和我长的一样我就和他做朋友。请圆形宝宝站起来。好朋友挥挥手。

  B:方形宝宝找朋友

  出示方形宝宝。

  师:我是……方形宝宝快过来,亲亲。

  C:三角形找朋友

  师:我是…… 三角形宝宝快过来和我抱一抱。

  三.图形宝宝找家

  (1)师:图形宝宝累了,想要回家睡觉了。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家吧!

  (2)出示贴有图形标记的房子

  师:这是谁的家啊?(圆形的家)

  把圆形送到他家里(教师示范),送的时候要对他说:“我把圆形宝宝送到圆形的家”。(让幼儿练习说这句话)

  师:这是谁的家?(三角形的家)

  把三角形送到他家里,请一个小朋友帮忙把三角形宝宝送回家。

  (提醒幼儿送的`时候要说:把三角形宝宝送到三角形的家)

  师:这是谁的家?(方形的家)

  把方形送到他家里,请一个小朋友帮忙把方形宝宝送回家。

  (提醒幼儿送的时候要说:把方形宝宝送到方形的家)

  (3)分组操作练习。

  请幼儿把一样的图形送到有相应图形标记的“家”中,鼓励幼儿为图形宝宝都找到家。

  (学习句型:我把XX图形宝宝送到XX的家)

  (4)评价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朋友们送的对不对?集体检查

  四.结束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棒,都把图形宝宝送回家了,我们一起和图形宝宝说再见吧。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的语言还不够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在教具的制作上,我将图形标志做成有颜色的图形,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幼儿的思维。我会将这次一课伸延的教研活动,作为对自己的磨练。日常教学中,我会对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做进一步的强化。在教具的选择中,尽量考虑周到,排除不应该有的干扰因素。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使更多的幼儿融入到我的教学中,让孩子喜欢学习、爱学习、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