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中班数学《认识》教案

中班数学《认识》教案

时间:2023-03-12 14:07:53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数学《认识》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数学《认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数学《认识》教案

中班数学《认识》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6,并知道其代表的实际意义。

  2.通过操作、目测等正确感知6以内的数量,巩固对6以内数字的认识。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动手操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若干,动物图片若干,小刺猬背果子,幼儿操作练习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T:(教师身上贴1-5数字):小朋友们看,我的身上有什么?(复习数字1-5)这是数字国王送给我的礼物,他还邀请我们去他的王国玩。开着你的小汽车我们一起出发吧!

  2.幼儿目测动物数量,巩固对数字“4”、“5”的认识。

  T:数字王国到了,你们发现了什么?它们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小朋友从我的`身上找出数字宝宝送给它。

  3.认识数字“6”。

  T:(出示小刺猬)谁来了呀?它的身上有什么?瞧:我这儿有许多水果,谁来帮助小刺猬背果子?可以对它说什么?还可以怎么说?(数字5可以表示5个水果,5个水果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

  T:小刺猬要给小朋友们变魔术,(添上一个水果)你发现了什么?数字5还能不能表示6个水果?6个水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T:(出示数字6)6像什么呢?知道6里面有6个1,6个1合起来是6。

  T:这6个水果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每一种有几个?(1个),共有几个?(6个)6个1 合起来是几?6里面有几个1?

  T:请幼儿讨论讲述“6”还可以表示什么?

  4.操作活动

  T:数字国王带来了两张神奇的卡片,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T:数字国王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张神奇的卡片,快去玩一玩吧!

中班数学《认识》教案2

  设计意图

  认识梯形是中班下学期的数学活动。中班的幼儿对梯形的形状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它的特征还不是很清楚。梯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而幼儿的思维又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我设计了各种有效的操作活动,通过幼儿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拼一拼等自身的体验来突破重难点,让幼儿在反复观察、操作、推理中,逐步理解认识梯形的特征。

  活动目标

  1.幼儿乐意参加数学操作活动,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兴趣并愿意探索。

  2.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3.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难点: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活动准备

  图形拼图3套,梯形特征记录表1张,梯形、非梯形卡片共15张,梯形判断实验卡3张,机器人图纸2张,笑脸粘贴若干,石子路操作材料2套,吸管若干,带有平行线的图纸5张,梯形卡片若干,白纸15张,黑笔15支,小筐15个,梯形物体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拼图游戏导入,复习巩固图形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玩过拼图游戏吗?许老师今天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个拼图,那我们就来比一比看看哪一组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拼图。

  拼图完成后,引导幼儿复习已学过的图形并引出梯形。

  二、初步认识梯形,了解梯形特征。

  (一)了解梯形特征

  请幼儿观察说说梯形是什么样子的?有几个角?几条边?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梯形特征记录表。

  师小结:梯形一共有四个角,四条边,上下两条边一条长一条短,而且它们还是平平的(用手势做平平的样子)。

  (二)巩固对梯形的认识

  指导语:这里有一些迷路的梯形宝宝,请你们分组来帮他们找找家,梯形宝宝我们就把他贴在有对号的家里,不是梯形宝宝的我们就把他贴在有错号的家里。

  师幼共同检查,复习巩固梯形特征。

  三、通过摆、找、拼,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设置三组层次不同的操作活动,让幼儿通过摆一摆、找一找、拼一拼,加深幼儿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第一个游戏:寻找梯形,在机器人的.身上找出梯形,然后在梯形上贴上一个笑脸。(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第二个游戏:镶嵌梯形,找出石子路中的梯形石子,并在小筐中找到相应的梯形镶嵌进去。(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 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第三个游戏:拼摆梯形,用吸管拼出梯形,纸板上浅色的线都是平行的,幼儿根据自己对梯形的理解利用手中的材料正确拼摆梯形。(加深幼儿对梯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四、联系生活经验,画生活中的梯形物品

  生活中见过的梯形,幼儿回答后,观看PPT课件。

  联系生活给梯形宝宝添画,画出生活中大家见过的梯形物品。

  活动反思

  学是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教学设计.梯形对中班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因为现在的家长也很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但是幼儿对体型的认识可能只停留在表面,而不知道其真正的一些特征。所以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对梯形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中班数学《认识》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单数和双数的意义,能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复习巩固对1-10序数的认识。

  3、培养小朋友的判断、分析能力。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教具:1-10面小红旗、数字卡片各一套,1-10的圆点卡片一套(圆点均匀两两排列)。

  2、学具:1-10的数字卡片各一套,小事子各10颗。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以内的数。

  1、教师出示小红旗任意几面,小朋友很快说出其数量。

  2、教师出示任意数字卡片,小朋友能击出相应次数的掌声。

  3、教师出示任意一圆点卡片,教师能踏出相应次数的脚步声。

  二、学习区分单、双数。

  1、用磁性小棋子在黑板上贴出六行棋子,分别贴出1个、2个、3个、4个、5个、6个,启发小朋友说出各行棋子的数量,并请一名小朋友在各行的下面写出相应的数字。

  2、(1)师问:"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把各行的棋子两两排队?谁能上来演示一下?"(2)引导小朋友观察并说出:"哪些数两两排队后剩下一个?哪些数两两排队后没有剩余?"小结:两两排队后,有一个单独的,表示这些棋子数量的数叫单数。两两排队后,没有剩下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双数。

  3、全体小朋友操作小石子。

  教师分别报出7、8、9、10这几个数,小朋友按每次所报的数取出相应数量的小石子,然后进行两两排队。引导小朋友说出7、8、9、10是单数还是双数。

  4、出示1-10的圆点卡片,按顺序排列。

  引导小朋友观察、分析、讨论说说10以内数中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三、练习区分单、双数。

  1、小朋友操作1-10的数字卡,按单数、双数分成两组,比比看谁分得快。

  2、教师指出(或说出)任一数,小朋友口头回答是单数还是双数。

  3、教师报单、双数,小朋友举出任一单(双)数的数字卡。

  4、玩"抱单躲双"的游戏。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小朋友判断该数为单数或双数。是单数则双手遮住脸部,头自然下垂作躲避状;是双数则双手在胸前抱住。

  四、指导小朋友做教材第一页练习。

  1、先数一数每幅图中的物体由多少个,然后在空格里画出相应数量的圆点。

  2、观察图形的数量,是单数的画上"ⅹ",是双数的画上"√"。

  五、欣赏数字歌。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游。

  "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

  "5"像称钩称东西,"6"像豆芽咧嘴笑。

  "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

  "9"像勺子能盛饭,"10"像鸡蛋做蛋糕。

  活动延伸:

  玩"翻纸牌"游戏。将1--10的数字卡片和圆点卡片扣在桌子上,两个小朋友玩,开始各自分别认清单数一方或双数一方,然后轮流翻牌,翻出的数字或圆点数量为单(双)数的,牌为主方,牌多一方为胜。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刚开始,我用了分礼物导入,先让幼儿对10以内的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个方法还不错,幼儿都能跟上我的节奏。接下来我出示了事先准备的小圆点,让幼儿玩击鼓游戏,幼儿也基本上都能击正确。并且,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见得幼儿对看图片数圆点还是感兴趣的。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中班数学《认识》教案4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4、5,知道他们的实际意义。

  2、能对5以内数量的物体进行排序。

  3、能仔细倾听,并按指令进行活动。

  活动准备:1-5的数卡和实物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数字1、2、3

  1、今天老师想和我们小朋友来玩一个“看数字拍手”的游戏,好不好?

  2、介绍游戏玩法:老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先读出数字,再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拍手,要求幼儿听口令:预备―拍!幼儿才能拍。

  3、教师出示数字1、2、3,进行游戏。

  (教师可加快举卡的速度,培养幼儿的敏捷性)

  4、那除了用拍手来表示数字,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呢?

  (拍肩、拍腿、拍头、跺脚……)

  游戏好玩吗?瞧,这里来了什么?有几个呀?

  (教师出示1―5的`实物卡片)那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教师相应地贴上数字1―5)并让幼儿再次认读。

  二、认识数字4、5

  (教师出示4、5)请小朋友来看看4象什么?

  4可以表示4只帽子,那还可以表示什么呢?(幼儿自由说)

  5象什么呢?5在这里表示什么?还可以表示什么?(幼儿轮流接着说)

  三、排序活动

  1、现在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数字宝宝和实物图片,但它们混淆在一起,想请我们小朋友来排排队,你们愿意吗?

  2、幼儿操作活动,教师个别指导。

  3、你们真能干,谢谢你们小朋友的帮忙。

中班数学《认识》教案5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幼儿对于自己身边的事物特别关注,总愿意把自己觉得新奇的事物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生活中的房子,也是孩子们关注的物体,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把自己看到的房子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了我们身边的物体千姿百态、各有所用。在整个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游戏、动脑识别的方法,配上各种图卡、形象地故事情节,使整个过程紧紧相扣、环环相连。

  活动目标

  1.能按不同方向(上下.左右)正确地从一数到十,能正确运用序数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体验基数与序数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从不同的方向准确辨别物体的排列位置。

  2.教学难点:自己确定方向并能准确找出位置。

  活动准备

  10个贴绒动物;若干数卡;10个房间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认识十以内的序数

  出示一排房子,这是小动物的家,数一数有几间,这是第二间……谁能用数字表示出来,给每间房子标好号。

  2.正确运用序数词

  天亮了,公鸡起床了,它跳上自己的'屋顶大声叫朋友们起床,公鸡站在第几号房顶上?小动物们起床了,老师随意从房间里拿出动物,看x间房子里的xx起床了,引导幼儿说出序数词。

  小动物们准备做操了,他们从右至左排好队,现在谁排第一,排第二的是谁?……再次吸引运用序数词来说明动物排队的顺序。从左往右数呢?谁排第一?谁排第二……

  3.继续练习使用序数词

  请小朋友给小动物送红花,你想送花给谁就要说出:“我把花儿送给第几排的xx”

  教学反思

  1.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与他们共同参与,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

  2.本节课教具准备充分,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中班数学《认识》教案6

  设计背景

  为了激发幼儿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幼儿们在活动中认识数字6.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认识数字6.理解6的含义,练习数数。

  2.激发学习兴趣,体会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

  3.充分发挥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幼儿们在探索中学习。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数字6,理解6的含义

  难点:了解数字具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角色棒(大象、小狗、小猫、小牛、小鸭、小猴);

  房子口袋6个;操作卡人手一份;魔术袋(袋里装配对卡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手绢游戏:________回家歌。复习数字1—5.

  引入情景:冬天到了,大象伯伯帮助小动物们盖了几座房子方便他们过冬。

  二.进行部分:

  出示房子口袋贴在黑板上。(边贴边点数1、2、3、4、5、6)

  认识数字6.

  1.大象伯伯一共盖了几座房子?我们再一起来数一数。

  2.出示数字卡片6.教师:用数字6来表示?

  3.引导幼儿观察6像什么?

  4.顺口溜:6像口哨嘟嘟嘟。

  小动物住房子,巩固对数量6的理解。

  教师:一间房子只能住一只小动物。快请它们来住吧!

  2.幼儿点数后贴在数字卡片6。

  3.为房子贴上门牌号。(123456)

  游戏----找朋友。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方法:1.幼儿在魔术袋里抽出配对卡,选择黑板上数量对应的数字卡片配对。

  2.幼儿手持数字卡,教师出示配对卡片,拿相应数字卡的幼儿站起来。幼儿完成操作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幼儿和数字宝宝说再见。

  四.延伸活动:

  1.在数学区角练习1—6数量的点数并与数字卡对应。

  2.游戏:夺红旗

  方法:幼儿两人一组站在场地上掷色子决定跳方格的步数,先夺红旗者为胜。

  教学反思

  活动前没有细致了解幼儿个性发展状况,配合显得仓促。

  教师引导说的太多,应多让幼儿自由来说,老师给出肯定。

中班数学《认识》教案7

  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使幼儿清楚的感知到9添上1是10,并能用语言加以描述,理解10的形成。

  2、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细心观察的习惯。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数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挂图(梨树,树上挂着9个黄梨,9个青梨)磁性大黄梨1个,大绿梨1个,数卡1——10。

  学具: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9以内的形成。

  1、拍手游戏。

  2、看数字做动作。(教师出示数字5——9,幼儿根据数字做相应数量的

  动作)

  3、接着说数(教师随意说数字,幼儿接着说下去)

  二、学习10的形成。

  1、出示挂图,问:图上有什么?(幼儿说完后,集体点数验证,可以引导幼儿用目测后接着数的方法去点数)9个黄梨、9个绿梨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给予匹配数字9)

  2、有的梨被叶子遮住了,小朋友看看遮住的是什么梨?(引导幼儿说出1个大黄梨和1个大青梨)。

  3、现在有几个黄梨、几个青梨了呢?10个梨是怎么变成的呢?(引导幼儿完整说出9个黄梨添上1个大梨是10个梨)

  三、幼儿操作,进一步巩固10的形成。

  1、幼儿看数字取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2、看会变的数卡取放相应数量的雪花片,从而进一步感知9、10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中班数学《认识》教案8

  活动目标:

  1、认识并理解符号“=”、“≠”表示的意义,学习用“=”、“≠”符号表示两个集合间的数量关系。

  2、建立等量观念。

  活动准备:

  1、教具:圆点卡片两张(数量均为10,其中一张的'其中一个圆点为可移动的。);符号“=”、“≠”各一个。

  2、学具: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感知数量。出示图一、图二,引导幼儿目测数群。

  师:卡片上有什么?它们一样多吗?你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多的呢?(都是10个圆点)

  2、认识“=”。

  师:怎么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红圆点和绿圆点一样多呢?

  ①教师出示等号,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个符号是什么样的?

  师小结:两条线一样长,两条线间距离一样宽。

  ②师:谁知道它叫什么名字?(等号)

  ③师:等号,表示什么意思呢?师小结:等号就表示一样多、相等的意思。

  ④师:现在朱老师把等号放在红圆点和绿圆点的中间,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小结:10个红圆点和10个绿圆点一样多。

  ⑤师:这个式子怎么读呢?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念:10个红圆点等于10个绿圆点。

  3、认识“≠”。

  ①教师去掉一个绿色的圆点,幼儿观察。

  师:现在还能用等号吗?为什么不能?

  师小结:不一样多,9个绿圆点不等于10个红圆点。

  师:不一样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②教师出示不等号,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是不等号,它和等号有什么不一样?(多了一条斜线)

  ③师:不等号放在这儿表示什么意思?师小结:10个红圆点和9个绿圆点不一样多。

  ④师:那现在这个式子该怎么读呢?师小结:10个红圆点不等于9个绿圆点。

  二、幼儿操作活动。

  1、出示“作业题”,理解题目意思。

  师:朱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张作业纸,请小朋友先看清前后各几个点子,再想想中间应该填上什么符号。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朋友在数图形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不能漏掉了一个。

  三、活动评价。

  请一名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说说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印这一符号。

中班数学《认识》教案9

  活动目标:

  1、巩固10的形成,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10的实际意义,使幼儿懂得自然数列中前后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2、练习数数并正确书写数字10 。

  3、培养幼儿良好的书写姿势。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数字卡1——10,图(由10个圆形、10个三角形、10个长方形拼成的一幅图画),数量为10的数群卡

  学具准备:本子、笔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以内数的形成和认识。

  1、手指游戏。(1 1 2 2伸伸手,3 3 4 4点点头,5 5 6 6弯弯腰,7 7 8 8扭一扭,9 9 0 0抬抬腿,动手动腿和动口。)

  2、看数字取雪花片:教师出示数字1,幼儿取出相应数量的雪花片摆放在桌子上,教师再出示数字2,让幼儿想一想怎样让雪花片的数量变成2,并能说出1添上1是2,依次出示数字卡3——8。带领幼儿复习8以内各数的形成。

  3、会变的数卡(教师举数卡,幼儿根据数字的变化而变相应数量的手指,使之进一步感知自然数列中前后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二、认识数字10,进一步感知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1、引导幼儿观察挂图。

  图上有什么?它们用什么拼成的`?有几个圆形?几个三角形?(10个圆形、10个三角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它的数量?(教师出示数字10)我们还可用什么来表示呢/(引导幼儿可以用小圆点来表示数量)

  2、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结合实际让幼儿说出10你还可以表示什么?

  10个笑圆点和数字10除了能表示10个圆形、10个三角形,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三、幼儿辨认数字10。

  1、小朋友看看10像什么?(棍子和鸡蛋)我们来学习写一写10吧!

  2、教师书写数字10。(注意强调其笔顺及1笔写成)

  3、带领幼儿在空中练习。

  四、幼儿书写数字10,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业。

  五、展示评价幼儿作业。

  六、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虽说每堂课都会有瑕疵,但只要善于反思修正就是在进步,所以在后面的复习中,我会尽量填补一下之前课堂中有些没讲到的内容和单独指导学习进度稍慢的幼儿。增强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是每天都要进行的事,教师的持之以恒才能让幼儿的知识开出花,结上丰硕的果实。

中班数学《认识》教案10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幼儿对于自己身边的事物特别关注,总愿意把自己觉得新奇的事物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生活中的房子,也是孩子们关注的物体,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把自己看到的房子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了我们身边的物体千姿百态、各有所用。在整个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游戏、动脑识别的方法,配上各种图卡、形象地故事情节,使整个过程紧紧相扣、环环相连。

  活动目标

  1.能按不同方向(上下.左右)正确地从一数到十,能正确运用序数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体验基数与序数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从不同的方向准确辨别物体的排列位置。

  2.教学难点:自己确定方向并能准确找出位置。

  活动准备

  10个贴绒动物;若干数卡;10个房间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认识十以内的'序数

  出示一排房子,这是小动物的家,数一数有几间,这是第二间……谁能用数字表示出来,给每间房子标好号。

  2.正确运用序数词

  天亮了,公鸡起床了,它跳上自己的屋顶大声叫朋友们起床,公鸡站在第几号房顶上?小动物们起床了,老师随意从房间里拿出动物,看x间房子里的xx起床了,引导幼儿说出序数词。

  小动物们准备做操了,他们从右至左排好队,现在谁排第一,排第二的是谁?……再次吸引运用序数词来说明动物排队的顺序。从左往右数呢?谁排第一?谁排第二……

  3.继续练习使用序数词

  请小朋友给小动物送红花,你想送花给谁就要说出:“我把花儿送给第几排的xx”

  教学反思

  1.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与他们共同参与,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

  2.本节课教具准备充分,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中班数学《认识》教案11

  授课内容:认识图形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2、能按物体性质简单分类

  3、能愉快的参与活动。

  活动难点:

  重点、认识图形形状。

  难点、图形分类。

  活动准备:

  1、大的圆形、方形、三角形,3个图形屋。

  2、乐器三角铃、方形垫、小鼓。

  3、图形头饰、安静节拍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出示节拍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拍节拍谱。

  二、展开部分

  1、师:小朋友,图形王国里来了几位朋友,大家想认识吗?(观看PPT说一说图片中是什么形状?)

  师:刚才三个图形宝宝介绍了自己,现在,小朋友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

  2、看一看、数一数PPT组合图片中的图画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分别有几个图形组成(并根据自己数的图形做记录)。

  3、观看图片说一说生活中形状,找一找生活中还有那些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物体,比一比看谁找到的最多。

  师生小结:圆形它是圆圆的,没有角。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方形它是方方的,有四个角,有四条边。刚才图形宝宝们已经和我们一起表演了安静节拍了,它们就在我们的节拍谱上,小朋友们说说它是谁啊(圆形),我们的三角铃是什么形状的啊(三角形),方形垫呢?(方形),我们让它们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好吗?

  3、游戏按物体的形状分类。

  三、结束部分

  1)给宝宝们分发图形头饰,哎呀,形状宝宝想请小朋友们帮忙了。小朋友们互相看下头饰都有哪些图形宝宝在玩耍呢?它们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说一说。

  如:老师戴的眼镜是圆圆的,是圆形宝宝。桌子是方形的,它们是方形宝宝。尺子是三角形的,它是三角形宝宝......

  2)音乐响起,所有图形宝宝围成圈,转圈行走,当三角铃声响起的时候,三角形的宝宝就该回家了,其他的宝宝可以继续玩耍,方形垫响起,方形宝宝回家,鼓声响起的时候,圆形宝宝就该回家了。

  3)交换头饰游戏。小朋友们真棒,帮形状宝宝都送回了家。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看看我们周围都有哪些圆形,三角形、方形的物品呢?回家以后也找找,告诉爸爸妈妈家里都有哪些圆形,三角形、方形的物品好不好?

中班数学《认识》教案12

  日期活动名称认识数字8执教者活动目标1.在欣赏“电影片”过程中学习8的形成、数数、认识数字8。

  2.培养幼儿观察力,提高幼儿的数数能力。环境创设“花儿笑了”等图画4张,每幼儿一张练习纸,蜡笔,1-8圆点卡和数字卡。重点与

  难点学习掌握8的形成、数数、认识数字8。活动过程:

  一、放电影

  1.“图画一”:这张画面上有什么?有多少?

  让叶子和花一样多怎么办?

  2.“图画二”:这张画面上有把玩具伞,数数由几个面组成?

  伞上有几个小铃?丢掉一个还有几个?

  3.“图画三”:数一数这张图片上有几只戴帽的`小鸡?

  这些小鸡有什么不同?你能用数字来表示吗?

  4.“图片四”:许多球组成了哪几种图形,能用8个圆点组成的图形是哪几种?

  二、找数字

  在圆点卡和数字卡中找出8个圆点、数字8,并说出8像什么?

  三、涂颜色

  幼儿操作表现(做练习纸):

  1.把所有的数字8找出来,图上喜欢的颜色。

  2.数一数有几个数字8,就将下框中几个三角形涂上蓝色。价值分析:

  通过欣赏图片的过程,让幼儿对8的形成、数数有一定的认识和学习及掌握,同时也提高幼儿的观察和数数能力。

  在找找中认识数字8,不但加深幼儿对数字8的认识和掌握,同时也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巩固幼儿对数字8的数数和认识,体验活动的愉悦情绪。反思与调整:

中班数学《认识》教案13

  活动目标:

  1.学会比较物体的粗细,并能正确比较结果。

  2.能从细到粗给物体排序,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筷子若干、积木若干、小细棒若干。

  2.彩笔若干、火腿肠三根粗细不同。

  活动过程:

  一、探索发现粗细。

  (1)玩一玩,发现粗细。

  师: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东西,看看都有些什么?等会儿请你们去看一看、摸一摸,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2)讨论,引导幼儿交流分享。

  师:现在,谁愿意来告诉我,你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小结。

  师:哦,小朋友都发现了,这些东西有的粗,有的细。要知道是粗还是细除了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动手比一比。你们都很棒!那到底什么东西粗什么东西细呢?我们一起来比比看。

  二、比较粗细。

  (1)比较物体粗细,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①教师先出示不同粗细的红色和黄色火腿肠进行比较。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根黄色的火腿肠,你认为它是粗的还是细的呢?我们请红色的火腿肠来帮帮忙,和它比一比。

  ②继续出示黑色的火腿肠和黄色的火腿肠进行比较,知道粗细的相对性。

  师:咦,为什么刚才和黑色的火腿肠比,是黄色的火腿肠粗,现在和红色的火腿肠比,黄色的火腿肠就变细了呢?谁知道为什么?可以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讨论讨论。

  (2)比较三个物体的粗细,找出最粗和最细。

  师:现在,我们把这三根火腿肠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认为哪根最粗,哪根最细呢?

  (3)小结:

  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比较粗细的三个秘密。第一,最少要有两样东西才能比较粗和细,单独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的;第二,和不同粗细的物体比,结果是不一样,粗和细是相对的;第三,三种以上的物体比较粗细,能比出最粗的`和最细的。

  三、桌面操作:

  现在请小朋友用盘子里的物品给它们排排队,从细到粗。

  教学反思:

  比较的物体比较少,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整体还不错。

中班数学《认识》教案14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8以内物体的数量。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地上画上圆圈,里面写上数字。

  ●教具:图片(数量为8以内的物体,大小、颜色、排列形式不同)。

  ●学具:操作材料,人手一张数卡。

  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目测数群,说出图片中物体的数量,并给每种物体匹配相应的数字。

  ●幼儿操作练习。

  请将表示物体数量的数字涂上颜色,看看是不是一样多。

  ●游戏活动:站圆圈。

  玩法:幼儿人手一张数卡,音乐响,幼儿随意走动,音乐停,幼儿迅速找到写有相应数字的圆圈站好。

  活动拓展:

  ●教具里的图片可画:6棵树(散开摆放)、7朵花、8只蜜蜂(密集摆放)。

  ●在日常活动中请幼儿看数字拍手、跺脚、跳等,复习8以内的数。

  教学反思:

  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是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的内容,这一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教师不仅要帮助幼儿复习巩固5、6、7这三个数,而且要引导幼儿逐步能够不受物体的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和判断7以内的数量。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幼儿逐步建立数的守恒的'观念。幼儿的思维有着直观、形象性的特点,而数却是抽象的概念,由于受幼儿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单一的图片加上老师的讲解等,往往不易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理解和掌握会比较困难。为此,我们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制作了教学软件,优美的动画配以轻快的音乐,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感观,使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积极的学习。

中班数学《认识》教案15

  活动目标:

  1、巩固10的形成,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10的实际意义,使幼儿懂得自然数列中前后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2、练习数数并正确书写数字10 。

  3、培养幼儿良好的书写姿势。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数字卡1——10,图(由10个圆形、10个三角形、10个长方形拼成的`一幅图画),数量为10的数群卡

  学具准备:本子、笔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以内数的形成和认识。

  1、手指游戏。(1 1 2 2伸伸手,3 3 4 4点点头,5 5 6 6弯弯腰,7 7 8 8扭一扭,9 9 0 0抬抬腿,动手动腿和动口。)

  2、看数字取雪花片:教师出示数字1,幼儿取出相应数量的雪花片摆放在桌子上,教师再出示数字2,让幼儿想一想怎样让雪花片的数量变成2,并能说出1添上1是2,依次出示数字卡3——8。带领幼儿复习8以内各数的形成。

  3、会变的数卡(教师举数卡,幼儿根据数字的变化而变相应数量的手指,使之进一步感知自然数列中前后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二、认识数字10,进一步感知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1、引导幼儿观察挂图。

  图上有什么?它们用什么拼成的?有几个圆形?几个三角形?(10个圆形、10个三角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它的数量?(教师出示数字10)我们还可用什么来表示呢/(引导幼儿可以用小圆点来表示数量)

  2、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结合实际让幼儿说出10你还可以表示什么?

  10个笑圆点和数字10除了能表示10个圆形、10个三角形,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三、幼儿辨认数字10。

  1、小朋友看看10像什么?(棍子和鸡蛋)我们来学习写一写10吧!

  2、教师书写数字10。(注意强调其笔顺及1笔写成)

  3、带领幼儿在空中练习。

  四、幼儿书写数字10,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业。

  五、展示评价幼儿作业。

  六、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虽说每堂课都会有瑕疵,但只要善于反思修正就是在进步,所以在后面的复习中,我会尽量填补一下之前课堂中有些没讲到的内容和单独指导学习进度稍慢的幼儿。增强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是每天都要进行的事,教师的持之以恒才能让幼儿的知识开出花,结上丰硕的果实。

【中班数学《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数学10的认识02-20

中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03-02

中班数学认识圆形教案03-25

中班数学《认识左右》教案03-30

中班数学认识时间教案03-12

中班数学认识序数教案03-25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教案12-31

中班数学图形的认识教案01-31

中班数学认识左右教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