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北京话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北京话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京话的喜爱的。
重难点
1.感受北京话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北京话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京话的喜爱的。
乐学善思办法
1.通过让学生听大师侯宝林的相声《北京话》激发学生去探究北京话的魅力的兴趣。
2.让学生听北京话的录音,让学生感受北京话的魅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听相声吧,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相声大师侯宝林的相声《北京话》请同学们欣赏。听了这段相声你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北京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对北京话的喜爱之情。)
三、精读品味,体会情感
1.自读勾画:从哪些地方你感到作者很喜爱北京话?用“——”勾画。
2.汇报点拨:
体会“我在北京话的诱惑中,改变着自己”一句的深刻含义。
抓住“诱惑”追问:北京话的诱惑在哪里?
(相机播放北京导游讲话、北京老人聊天、北京小贩吆喝的课件,让学生体会北京话的诱惑,与作者一起感受。)
(2)重点指导朗读句子:“我像一滴方言的水珠,融入北京话的汪洋大海之中”。
3.自读讨论:作者分别写了谁学说北京话?你有什么体会?抓住句子或词语说一说
(1)体会北京话很重要的句子:“北京话也是一种汉语方言——不过是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
(2)在第3自然段中找出作者写朋友学说北京话失败的心情的句子,说说朋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这体现出北京话在朋友的心中怎么样?
(3)最能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哪句话?为什么北京话是不朽的?
四、揣摩写法,拉近距离
1.回顾全文:作者喜爱北京话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
2.小结,梳理写作方法。
3.指名交流:我们的家乡话与普通话有哪些不同?
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抓住文章要点,在阅读中体会作者使用的表达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事业的崇敬与热爱。
重难点
1.了解激光的特点和用途。
2.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
乐学善思
办法巧设导语巧设提问、引导争论、启发想象。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光?谁能介绍一下自己对这些光的了解?
2.导入新课,就课题质疑,师生整理归纳。
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快速在文中找到答案,勾画有关句子。
4.通过对比,了解表达方法,体会表达效果。
(1)你知道吗,现在世界上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是激光。
(2)你知道吗,现在世界上最亮的光是激光、最快的刀是激光、最准的尺是激光。
通过“是激光”的三次重复,增强了语势,强调了激光的“神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自读自悟,互动交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层次,了解小标题的作用。
2.确定目标,导学引路。
就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确定教学内容,师上生共同确定学习方法: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理解字词,勾画说明激光特点及用途的语句。
(2)再读课文,品词析句,加深理解,了解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并提出不理解的`地方,相机了解分号的用法。
(3)小组交流,互相补充、释疑。
(4)有感情地朗读,强调激光的特点及用途,以体现其神奇。自评、组内互评。
(5)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3.变换角色,自我介绍——“激光的自述”
要求: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讲明激光的特点、功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它、了解它。听众可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自述者进行补充说明。
4.师生共同评议,小结。
三、体会分号的用法
1.读一读书上的句子。
2.体会分号的用法:分句之间是并列的关系。
3.找一找本课及其他课文中带有分号的句子读一读。
四、启发想象。
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北京话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北京话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京话的喜爱的。
二、重难点。
1、感受北京话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北京话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京话的喜爱的。
三、乐学善思办法。
1、通过让学生听大师侯宝林的相声《北京话》激发学生去探究北京话的魅力的兴趣。
2、让学生听北京话的录音,让学生感受北京话的魅力。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听相声吧,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相声大师侯宝林的相声《北京话》请同学们欣赏。听了这段相声你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北京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对北京话的喜爱之情。)
(三)精读品味,体会情感。
1、自读勾画:从哪些地方你感到作者很喜爱北京话?用“——”勾画。
2、汇报点拨:
(1)体会“我在北京话的诱惑中,改变着自己”一句的深刻含义。
(2)抓住“诱惑”追问:北京话的诱惑在哪里?(相机播放北京导游讲话、北京老人聊天、北京小贩吆喝的课件,让学生体会北京话的诱惑,与作者一起感受。)
(3)重点指导朗读句子:“我像一滴方言的水珠,融入北京话的汪洋大海之中”。
3、自读讨论:作者分别写了谁学说北京话?你有什么体会?抓住句子或词语说一说
(1)体会北京话很重要的句子:“北京话也是一种汉语方言——不过是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
(2)在第3自然段中找出作者写朋友学说北京话失败的`心情的句子,说说朋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这体现出北京话在朋友的心中怎么样?
(3)最能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哪句话?为什么北京话是不朽的?
(四)揣摩写法,拉近距离。
1、回顾全文:作者喜爱北京话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
2、小结,梳理写作方法。
3、指名交流:我们的家乡话与普通话有哪些不同?
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体会两种不同角度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体会两种评价都是爱。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方法
讲解、研讨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读出不同的语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字的标出来,读不好的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课文,正音,说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感受两种不同的评价
1.对巴迪的这首诗,妈妈的评价是什么,谁能找出来给大家读一读。(板书诗、美极了)妈妈是说的吗?她为什么会嚷?谁能兴奋的嚷嚷这句话。
2.听了妈妈的表扬,“我”是什么样的表现?画出相应的语句,说说你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出了什么?
(3、4、5、6自然段)
预设:兴奋的心情,急切的心情,想把自己骄傲的东西与爸爸一起分享,想得到爸爸的表扬……(板书:高兴)
能体会兴奋心情的词语:充分、等啊等、好不容易、重新抄写……
3.于是,对于写诗巴迪的内心充满了——他感觉写诗并不难,原来他也可以成为诗人。
4.是啊,我们可爱的巴迪,内心充满了期待,他多么期待着当作家的爸爸也能这么评价呀!可爸爸是怎么评价的呢,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5.听了这样的评价,巴迪的表现是什么样的,画出相关的语句。(10、13自然段)
6.这时巴迪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读出他的心情吗?(板书:痛苦)
7.同样的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美极了,而爸爸的评价是糟透了。我想,咱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妈妈、爸爸、老师等一些人的评价,说说你更喜欢美极了还是糟透了,为什么?
四升华感情,表达不同的爱。
1.那么这首诗究竟是美极了还是糟透了呢?谁能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板书:事实)
2.既然是糟透了,那么母亲为什么要说是美极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读出生气的语气)(板书:鼓励)父亲怎么说的呢?
3.咱们看一看这两个自然段,他们的结构有一个相同点,谁能看出来?(两边是说的话,说话人在中间。)
4.谁能按照这个结构写两段话。拿出联系本。
5.面对母亲的`责难,父亲却仍坚持己见,我们齐读一下父亲的话。
6.那父亲不知道孩子需要鼓励吗,他为什么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呢?是不是爸爸有意这么说的呢。我注意到了父亲在读巴迪写的诗时有一个细节,谁能给读一下。(9自然段)
7.为什么只有十行诗,作为作家的爸爸却读了很长时间?请大家拿出练习本试着填填。
诗只有短短十行,但爸爸似乎读了好几个小时。他思索着——
预设:我该怎么说呢,如果说美极了,孩子是不是会骄傲呀。
我不能欺骗他,事实就是事实,不能欺骗孩子呀!
……
8.是啊,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美极了也好,糟透了也罢,这些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板书:爱)于是,巴迪感到庆幸——齐读16自然段“我感到庆幸——到课文结束。”
9.这样一首小诗,却饱含着父母那深深的情,浓浓的爱。这爱也如一首催人奋进的诗,让作者在人生的道路上顺利前行。(出示幻灯)
我感到庆幸——
我从孩提时代起,
就既有爱说“美极了”的母亲,
又有爱说“糟透了”的父亲。
他们都是出于
对我的爱。
是他们教会了我
如何对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
首先
我得不惧怕批评,
不管这些否定意见
来自何方,
也不管这样宣判
多么令人心碎,
我决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
而丧失勇往直前的勇气;
而另一方面,
我又得在一片赞扬声中
克服内心深处的自我陶醉!
“美极了!”……
“糟透了!”……
这些似乎完全对立
又相辅相成的话语,
一直伴随着我
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
它们就像
两股方向相反的风——
我得竭尽全力
在这两股风中
驾稳
我的帆。
10.如果老师去掉其中一部分,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能够背着填上。(去掉一小部分。)
11.老师如果再去掉其中一大部分,咱们再试一试呀!有信心挑战自己吗?(去掉一大部分。)
12.真棒!谁能用关联词语把美极了、糟透了、和爱连接起来呢!
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5
教材简析
《不锈钢的发明》是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英国著名金属布诺雷发明“不锈钢”的过程,指出了各种不同类型“不锈钢”由于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成为用途广泛的工业材料。
设计理念
教学中立足学生,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思、辩、写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铬、迄、冶”,会写“宇、宙、途、诺、冶、废”等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不锈钢发明的过程,理解“歪打正着”这个词语的含义。
3.初步体会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不锈钢发明的过程,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歪打正着”这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在生活中“不锈钢”的用途,收集其他发明创造的有关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疑导入
每个同学的家里都有一些用不锈制成的器物,你知道它是怎么发明的吗?这节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3课《不锈钢的发明》。(板书课题)
(通过简洁而富有悬念的,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读书的活动当中。)
二、初读明意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读顺、读准字音。)
2.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学生在初读中了解到什么是“不锈钢”,并有可能说出布诺雷在研制耐磨、耐热的枪膛用钢时,发现了一种不生锈的钢。对于学生的`一些疑问,可以适当由学生相机讨论解疑,也可留作问题在下面的教学中进一步解决。)
三、研读理解
在什么情况下,布诺雷发现了不生锈的一块钢,找出这个自然段,让我们共同来读一读。
1.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速读。
(2)提问:在什么情况下,布诺雷发现了不生锈的一块钢?
(3)讨论:你觉得,不锈钢能被发明出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4)指名读“为了查清它的成分,……这是世界上第一件不锈钢产品。”
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5)出示句子:“在此之前,有些冶金学家也炼出过这种铁铬合金。但是,他们都没有注意到它抗腐蚀的特点。布诺雷又进行了反复试验,发现加12%的铬炼出的合金钢是最理想的不锈钢产品。”
学生默读体会。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读中通
过学生的讨论和深入思考,使他们感悟到,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来自不懈的质疑和反复的研究试验。)
对于布雷诺的发明,人们是怎么的呢?
2.学习第3自然段。
(1)生齐读
(2)学生质疑、讨论:“戏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布雷诺的发明是“歪打正着”的一项发明?
教师追问:“歪打正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歪打正着”加了双引号?
(以语言训练为重点,通过学生深入的思考与讨论,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不锈钢的发明并不是布诺雷“意外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继续研读理解
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出示:
·它是一种防腐、耐高温的合金。
·它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铬。
读一读,体会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3.学生讨论。
(通过读句析词,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学生对这段的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
二、扩展延伸
1.学生交流介绍在现代社会中“不锈钢”的广泛用途。
2.学生介绍其他发明创造的有关资料。
(将学习与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为进一步读写结合作一个很好的铺垫。)
三、自学交流会认会写的字
四、作业设计(任选其一)
1.试一试:用自己的话复述“不锈钢”发明的过程;
2.找一找:搜集有关科学方面的名言(至少两条),和同学交流。
3.小练笔:以“×××的发明”为题写一短文。
板书设计:
13不锈钢的发明
用途广泛
反复实验
“歪打正着”
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具体的词句体会“四时”的情趣有什么不同,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
3.将文中“四时的情趣”与自己平时的体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
4.体会想象的妙用,训练了孩子们的想象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受“四时情趣”的不同,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
体会想象的妙用,并能学以致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相关资料:
选自《枕草子》,作者:清少纳言,原姓清原,因而姓氏用一清字。也许曾任“少纳言”(五品官)的,便取而为名,是当时的皇后身边的女官。清女出身于一个下等贵族之家
《枕草子》书名的意思是枕边的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文题切入,体现预习效果。
1.齐读文题,说一说,四时指什么?
2.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你愿意来猜一猜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流利、准确。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课文的预习情况。
3.出示书后词语,要求会读会写。
三、再读课文,体会表达顺序。
结合课文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课文。
1.齐读课题。
2.四时到底有什么样的情趣呢?我们来细细品析一番。
二、抓关键词句,体会四时的情趣。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情趣”。
2.你最喜欢哪一种“情趣”?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喜欢它的原因。
3.逐段交流感受,在交流中指导朗读。
(1)“春天”体会出作者对颜色的细致描写。
(2)“夏天”暗夜里的萤火虫。
(3)“秋天”作者对鸟类及声音的描写很细致。
(4)“冬天”雪的描写。
三、体会写法。
1.为什么作者会打动你?你找到其中的原因了吗?
2.结合自己平时生活中的观察所得,谈一谈不同“时间”的动人情趣。
四、总结全文,点明想象的魅力。
想象,是指根据已有的见闻和生活经验,构想出不曾见过,或者从未出现过的形象或情景。
想象的方法很多,作文中常用的有:
(1)编创法。就是编制故事的情节。
(2)组合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拼凑在一起,形成新的人物形象,新的事情,可称组合法。
(3)扩展法。所见所闻的内容是简单、抽象或粗糙、模糊的,借助想象充实,使其变得清晰、细腻、生动、形象,可称扩展法。
(4)梦幻法。借助梦境或幻觉描绘出眼前并不存在的情景,以表达某种愿望或抒发某种情感,可称梦幻法。
(5)推测法。是指根据已经知道的情景,借助想象推测出未知的情景。
作业:
书上所描写的“四时”情趣”和你平时的感受一样吗?写一写你心中的“四时情趣”。
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
4、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读文识字,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充分阅读,自学生字新词,并搜集关于作者的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
2、课件出示作者,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3、师推荐作品,并提示怎样为文章拟定合适的题目。
二、探究情境,自主学习
1、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自由朗读课文。
2、出示课文中的生词,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3、开火车读课文。
4、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5、学生针对课前的预习和课堂的朗读,提出自己的不解和疑问。
三、品味情境,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2、引导学生找出与课文题目关系密切的段落。
3、课件出示描写母亲的段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的内容,指导朗读,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引导学生结合后面课文的内容客观地评一评巴迪的诗写的怎么样?母亲看不出来吗?为什么还要这样说?
5、课件出示描写巴迪心里活动的片段,体会巴迪的感受。指导朗读,启发学生的想象,并学习作者用简练的语言留个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的写作方法。
6、父亲读了巴迪的诗,有什么反应?课件出示段落。体会巴迪的心情,“糟糕透了”“扔”出的评价是什么,巴迪的心情怎样?
7、母亲辩解时父亲又是什么态度?练习反问句改陈述句,明白反问句恰当使用的好处。
8、巴迪再也受不了了,他又是怎样做的呢?此时此刻他理解父亲的做法吗?
9、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课文的内容体会:巴迪的爸爸真的不在意,不近人情吗?
四、领悟情境,升华情感
1、面对同样的一首诗,为什么父亲和母亲有截然不同的评价呢?
2、长大后的巴迪明白的道理是什么?课件出示片段,指导朗读。
3、教师总结:在我们的身边包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可爱并不是一种那么好理解的感受,爱不一定都披着美丽的外衣。
4、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感受到了这两种不同的爱,也许它来自父母,也许来自老师,也许来自爷爷奶奶,谁来说一说。
五、升华情境,拓展延伸
1、同学们,正如巴迪所说,在生活中,我们既需要爱的鼓励,也需要爱的警告,既需要“美极了”,也需要“糟透了”。课后,让我们拿起笔感谢那些给予我们不同爱的人,好吗?
2、师:最后,我送给同学们一首短诗: 阳光是幸福的起点, 风雨是成长的伙伴。 快乐的享受阳光, 勇敢地接受风雨。学会理解,懂得感恩。 让我们在温柔的呵护中成长, 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
板书设计
“美极了”和“糟透了”
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重点句入手,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
2、指导学生读出人物在特定场合说话的语气。
3、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引入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我们知道,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生接答),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昨天我们大伙儿跟着西门豹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得知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抽生展示)(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师:你读书读得很仔细。那么,如果我们说得更简洁些,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板书:天灾人祸)
2.确定研究主题师:看来同学们都已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了吗?(生答:明白了)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板书:除害)我们作这样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生回答)师:老师也在想西门豹权力不是很大吗?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不就行了嘛!西门豹是这样做的吗?西门豹为什么不这么做?(既要达到惩治巫婆、官绅,又要让老百姓破除迷信你觉得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课件出示主问题: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二、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1、抓重点句体会西门豹做法的巧妙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应着重研究谁?你赶紧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重点描写了西门豹的哪些特征?(着重研究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师:接下去就请孩子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子,多读一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学生朗读,画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2、抓句子交流体会
师: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生:巧妙)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根据回答随机出示句子)“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一语双关,送新娘实际是救新娘,送巫婆上西天。)“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将计就计,惩治巫婆)“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假戏真做,惩治官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过了一会,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区别对待,让老百姓破除迷信)
3、指导朗读
师:老师发现大多数孩子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会他做法的巧妙的。的确,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说这些话的呢?请孩子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然后再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好好读读,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学生挑选句子,反复地练习朗读)
师:你们想先读哪一句?a.“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生朗读)
师: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为什么?(西门豹说这话时是带着讽刺的口气,其实他并不认为河伯灵。而且他说这话时已经想好了怎么做,是胸有成竹的,所以“送送新娘”这几个字要读得慢些。)
师:我觉得你体会得非常好,再试一次一定会读得更好。
师:果然不负所望,你读出了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
b.继续交流,重点指导:“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把三个“不”读得特别坚决,因为这是西门豹将计就计,为救新娘而找的借口,要让大家信以为真。)(朗读训练:指名读——全班学生读)
c.“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师:同学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能试试吗?(客气)(生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训练
师: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还教育了老百姓,使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河伯娶亲这天,岸上站满了人,请孩子们设想一下他们看了这件事的经过会怎么想、怎么说?出示课件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小孩、农民、书生、官绅)可以说一句,也可以说几句。
师:有选择地请学生汇报
师:大家说的是同一个意思,都在赞扬西门豹,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
师: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板书:妙)这以后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呢不再相信迷信,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总结
孩子们,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什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语言)是呀,作者通过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再加上说这话时的动作、神态把一个遇事沉着、讲究策略的好官展现在我们面前。
下来孩子们可以用这种写法写一写你最喜欢的人。
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4个字,注意多音字“给”的读音。随文学习本课的关键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体会儿童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激发学生从小热爱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鼓励同学们为世界和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点:
1、识记8个生字及掌握多音字“给”;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儿童们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教学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憧憬世界和平的美好景象,激励学生为世界和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份班级公约。
2、揭示课题:儿童和平条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鼓励学生读题质疑,部分解疑。儿童和平条约不用强制别人执行,它表达的是全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过渡:儿童和平条约里都写了什么内容?带着我们的好奇心一起走进课文吧!
2、根据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自己认为难懂的.词句做上记号,联系实际想一想。
3、同桌互帮互学,交流自学情况。
4、检查学生掌握生字情况。
三、入情入境,细读感悟
过渡:让我们再次走进条约,细细品味儿童维护和平的那份决心吧!
读第一句话,指名汇报
全世界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播放课件,渲染战争场面
(1)理解“无家可归”什么是“无家可归”?(没有家,不能回家了。)你知道哪些人无家可归?指导理解:是啊,那些可怜的孩子不仅无家可归,还没有饭吃,面临饥饿,生病了不能去看,面临疾病。所以―――――
(2)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用朗读表达出来。(指导朗读)
过渡:只要我们消灭一切与和平对立的事物,这个世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1)闭眼听读4—6句,思考:和平世界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2)交流汇报
(3)指导读句子,感受和平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教师适时板书:珍爱)
过渡:和平给我们带来了幸福而舒适的生活,所以我们应该珍爱和平。为了和平,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1)自由读七、八句。思考:为了世界和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2)为了现在的和平,为了永久的和平我们能怎样做呢?为了大家的和平,我们又该如何做呢?齐读最后一句话。
四、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过渡:远离战争,珍爱和平、创造和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1、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儿童,你打算怎样做?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
2、朗诵诗歌《放飞和平》。
作业布置:
1、给父母读《儿童和平条约》,和父母交流感想。
2、你想像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画一画。
板书设计:
儿童和平条约
向往珍爱
和平创造
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10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字词。
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体会人物的精神
教学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传说中最重要的故事,几乎被所有宗教画家描绘过。但在达芬奇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最后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画家对画面艺术形象处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犹大与众门徒分隔开,画在餐桌的对面,处在孤立被审判的位置上。这是因为画家们对人的内心复杂情感无法表现,从形象上难以区别善恶。由于达芬奇对人的形象和心理作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能从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表现出来。
二、学习课文
这幅在格雷契寺院食堂墙壁上的宏大画面,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画家艺术的代表。它也是人类最优秀的绘画作品之一,由于它的问世而使达芬奇名扬世界。
三、扫清文字障碍。
1.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水浒传:“浒”与“许”区别
女佣:佣读yōng。敷药:“敷”与“缚”区别。
追悼:悼(dào)与“掉”音、形、义的.区别。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吞下去不辨滋味,比喻读书不认真、不仔细、不理解意思。
硼酸水:“硼”与“绷”区别。
殡仪馆:停放灵柩、办理丧事的地方。
2.注意多音字。
3.学生质疑。
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你认为他成为著名画家的最决定因素是什么?
五、请学生谈一谈从达芬奇的成长过程中,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六、积累内化
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记住达芬奇的名言:“好,但还要做得更好”。
七、拓展活动
课文阅读更多有关达芬奇的故事
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11
【预习提示】
1、从文中找出课后生字,给它们注上音。
2、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3、用“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宣告、共享、恐惧”三个词语。
4、查阅资料结合课后注解,了解《儿童和平条约》,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和平的理解,想想自己能为和平做些什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儿童的美好心愿。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心愿,并鼓励学生能为此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重点难点】
1、认识注释,并能够借助注释帮助了解《儿童和平条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诗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诗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认识注释,知道注释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一、观看画面,谈话导入
近年来,中东地区战火不断,我们随着画面到那里去看看。(出示课件)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想法?
二、揭示课题,认识注释
1、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观察课题和以前的课题有什么不同?(课题右上方有符号)
3、教师引导:这是什么意思呢?那位同学在预习中弄明白了?打开课本55页,看“金钥匙”,自己读读看这是什么意思。
4、读读《儿童和平条约》的注释,看看它说明了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1986年是国际和平年,我国石家庄市的刘玲同学代表我们中国儿童在纽约法拉兴草坪公园举行的《儿童和平条约》签字仪式上签了字。这个和平条约到底说了什么呢?
三、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想想“宣告”是什么意思?全世界的.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
2、四人一组相互交流、评价,推荐一名代表发言。
3、各组代表发言、同学评价。
(总结:这首诗主要内容是全世界的儿童向世界宣告: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没有战争、破坏、仇恨,人类应共享大自然的恩惠,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4、学生集体读全文。
四、自学生字,交流释疑
1、和同桌交流一下,预习中你发现的这些生字的注意要点,提出问题,两人探讨。
2、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根据反馈进行生字读音和书写的再强调。
重点理解:疾(1、病2、快)恐惧(极度害怕)意思和字形。
强调“给予”的读音(jiyu)和“予”的字形。
五、课堂检测
1、根据拼音写词语
xuān ɡào jí bìnɡ chóu hèn wú jiā kě ɡuī
jì yǔ tàn suǒ kǒnɡ jù bēi shānɡ
wǔqì gònɡxiǎnɡ
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余学生在白板上写出来,一同批改黑板上的,然后同桌对改白板上的。
六、巩固拓展
1、学生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和平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可以从课文中找出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2、教师:环境优美,没有战争,世界各国人民和平共处,团结友爱,那该有多么好呀,可是当前的世界战争四起,天灾人祸,疾病肆虐,多少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3、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战争、死亡、疾病方面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想想我们能为和平做些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诗歌,反馈收集的资料,了解当前世界的不安定,增强学生对正受着苦难的人民的同情以及迫切渴望世界和平的思想感情。
2、 总结延伸,让学生说说自己可以为世界和平做什么,让他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共同创造未来世界的和平。
3、有感情朗读诗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明读课文,说说儿童和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呼吁共建一个和平、和谐、美丽的地球。)
教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全世界的人都渴望和平,人们希望未来的世界里没有战争、没有疾病、没有悲痛,那是因为当前世界,不少地方的人民正忍受着战争的痛苦,疾病的折磨……
二、结合资料,理解课文
1、四人一组,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世界那些地方有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怎样的疾苦。
2、出示课件,边看边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毁灭和伤害。
3、谈谈自己的心里感受。
4、教师引导:这是如此,所以世界各国的人民渴望和平,他们一起在纽约签订了《儿童和平条约》我们一起再来读条约的内容。
5、男女同学互读。
6、以宣告的口气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总结全文,畅谈感想
1、说说从这个条约你想到了什么?(结合自己从电视、报纸和教师播放的课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希望,使同学们感受到世界和平要靠大家的共同维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2、条约是国家和国家签订的有关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权利和义务的文书,我们少年儿童能为世界和平做些什么呢?
小组讨论,拟出来。
3,小组推荐代表交流
(1、做一个维护和平的小天使,和同学、朋友、邻舍友好相处。
2、做维护和平的宣传员。
3、组织人们签订和平公约。
4、刻苦学习,将来为世界和平做更大的贡献。)
四、课外拓展(任选一题)
1、给父母读《儿童和平条约》,和父母交流感想。
2、你想想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画一画。
【板书设计】
没有战争和武器
没有破坏和疾病
世界和平——没有仇恨和饥饿——共同努力
共同游戏、欢笑
互相帮助、友好相处
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12
【教学与学法设计】
一、彩用从整体到部分,先粗后细的教学方法,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不露退迹、不动声
色的绝妙办法。
二、教给学生找关键词语的方法:(一)是找与前后内容不相一致的词;(二)是找表
面看似乎多余的词;(三)是找描写人物异常表现的词。
三、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当时当时的实景,学习利用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1、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2、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读书——展示
3、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二、小组生字学习,并汇报
三、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
小组交流——集体讨论
1、(1——9)调查情况了解原因
2、(10——13)惩治首恶教育百姓
3、(14)开渠引水兴修水利
四、重点词语朗读并讲解
荒芜——田地因无人看管而长满野草。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提心吊胆——心和胆都好像悬着没有着落。形容很害怕。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五、探究学习
分段学习1—9自然段。
出示:西门豹向老大爷问了哪几个问题?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了哪几个问题呢?
1、学生读懂题意
2、读课文1—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边用笔画一画,小组讨论
3、汇报
了解了“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与真相。
⑴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
⑵首恶分子是巫婆和地方官绅
⑶给河伯送的媳妇都是穷人家的孩子。
⑷漳河没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旱灾。
4、指名读1—9段,记住内容的先后顺序。
5、思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六、学习10——13自然段
1、西门豹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呢?
请你们读10——13自然段,从中找到答案。
2、默读、边读边思考。
交流——汇报
①西门豹先以姑娘不漂亮,麻烦巫婆去说一声为由,把巫婆投进了漳河。
②又以巫婆怎么不回来,让官绅去催一催为由,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
③当西门豹又要让其他官绅们去催时,那些官绅们知道根本没有河伯,把他们投进漳河是死路一条,跪下来求饶。周围的百姓看得清清楚楚,也明白了官绅和巫婆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载体河伯娶媳妇,这一大害就铲除了。
3、朗读10——13自然段
4、练习复述这部分内容
组内练习、评议
指名复述、评议
小结:这部分记叙了西门豹在给河伯娶媳妇那天,将计就计,巧妙的揭露了巫婆官绅的鬼把戏,惩治了首恶分子,教育了百姓。
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灌溉浇田地,邺这个地方变得怎么样呢?
学习第14自然段
默读思考——讨论——汇报
由于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灌溉田地,邺这个地方每年的收成都很好。
学生朗读——练习复述
七、朗读全文,练习看板书复述。
八、板书设计
西门豹
巫婆官绅为民除害严惩首恶
给河伯娶媳妇破除迷信
年年闹旱灾为民造福兴修水利
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能够独立认识17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3.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理解词语意思。例如:一筹莫展、无地自容、嫣然等。
重难点
能够在阅读中识字,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乐学善思办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比赛,小组对抗等形式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同时在小组合作中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走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上一节字词检测课。我们已经预习了,小1.组内交流预习情况,组长按照预习要求检测,组长记录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2.汇报交流,师生解决问题:
强调:邀---遨
蓬---篷
二、读写检测,强化巩固。
1.检测认识的字。
同桌互考认读,开火车读,赛读。强调黍shǔ字,cán蚕字
2.交流自选词句,练习用给的词语说话:一筹莫展、凄风苦雨、
3.听写生字:指名两名同学到黑板前听写,其余同学在本上听写。
艾蒿珊瑚联合筹集杰出颤动挪威邀请
至于桑树皆是缘分蓬松饮酒腊肉社会
听写完毕集体订正,老师指导易错的字,同桌互相批改。
三、综合检测,学以致用。
1.给下面的字注音
曼黍圃萧嫣
2.听写:
邀请缘分蓬松筹集颤动挪威社会
3.写词语:ABB式:空荡荡
补充词语:一()莫()头()眼()
()()长夜风()雨()
凄()苦()()()自容
4.我能写:仿照《修鞋姑娘》一课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写片断进行练笔。(任选一项)
5.小组间互相批改,老师点拨,讲解,评出优胜组,奖励一面小红旗。
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通过搜集资料、自己体验和相互交流,增进学生对大海的了解。
培养小学生亲近大海,亲近自然安的情感。
重难点
1.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大海。
2.能接上自己所了解的大海,各抒己见。
乐学善思办法
通过图片观察,让学生了解大海。
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教学流程
一、创建交际小情景。
1.展开搜集的图片2.播放歌唱大海的歌曲。
二、小组交流。
1.说说自己怎样了解大海的。
2.推荐歌颂大海的诗文。
三、全班交流所了解的大海。
1.边讨论边
四、自由发言互动心中的`大海
五、作业:写一写大海。
板书
大海的图片
感动:大海的了解
互动评论大海
写一写大海
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一个生字“炭”,明白它的意思,并能组词。
2.学习作者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描写的广法。
3.文中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及情趣。
4.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笔下的一年四季的不同的情趣。
教学时数:
二课时。
基础知识:
炭 tàn (炭火)(煤炭)(生灵涂炭)(雪中送炭)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学习一、二类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描写一年四季景色的文章或古诗?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各的特点,不同作家笔下的四季也是各有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清少纳言的`随笔——《四时的情趣》。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自主学习生字。
四、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感悟文意,解析并诵读课文
1.给课文分段:每个自然段都自成一段。
2.这篇文章是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进行描写的,从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就能看出来。
3.小组选择四段中你最感兴趣或最喜欢的一段自学课文。
要求:汇报时要讲出你所选择的季节的情趣在哪里。可
小组同学一起汇报,互相补充,也可推荐一个代表汇报。
4.学生汇报,读讲结合,读出四季的情趣。
5.总结:课文学完了,同学们发没发现,清少纳言在这篇文章中,语言有什么特点。
A 每段中都有一个“”——精练,真实,朴实。
B 这是很有意思的、也是很有趣味的、也有意思、不消说也都是特别有意思的、这是不大好看的——语言自然,随意,真实。
C善于捕捉并描写一些细小的、微量的、清淡的景象,都是淡淡的几笔,像一帧帧速写简笔画,表达一种优雅、微妙的情怀。这里没有壮观浩大的景象、强烈动感的景象;甚至作者无意或有意地回避“大景”,而钟情于这种细物微景、清淡物象。所以清少纳言的文字都不渲染,却非常耐读。一些其实人人都能发现的常识,她却津津乐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做练习。
教学过程:
一、 处理课后练习
读一读,写一写下列这些词语:
破晓 辉煌暗夜 减退 飘横 流萤 情趣 归巢
二、 练笔,写写你眼中的“四时的情趣”。
三、 布置课后作业
1.所学的生字抄写、组词。
2.抄写课后词语。
板书设计:
春:破晓
四时的情趣 夏:夜里
秋:今晚
冬:早晨
【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教科版语文下册教案03-10
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01-10
教科版语文教案(通用18篇)05-30
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15篇03-12
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15篇)03-12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11-17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11-17
沪教版语文教案12-29
教科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