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

时间:2023-03-08 18:43:3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1

  教学目标

  1.明确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学会围绕主题写演讲稿。

  2.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文本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

  3.明确汇报形式,完成口语交际。在演讲时要注意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还要学会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重点难点

  1.学会写演讲稿,练习演讲。

  2.通过此次口语交际活动养成乐于、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搜集演讲活动的视频,搜集几篇优秀的演讲稿。

  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搜集相关资料,看看与此话题相关的一些演讲稿、演讲视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感受“演讲”

  1.播放青少年或名人的优秀演讲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演讲的魅力。

  导语:同学们,看了这几段演讲视频,你们是不是觉得演讲的人都特别有魅力?他们的语言很有感染力,他们的动作也充满着自信,但很多同学肯定会想:在这么多人面前演讲好可怕呀,我可不要做什么演讲!其实,一次优秀的演讲背后都需要非常细致的准备。准备好了,自然就有自信,在大家面前演讲就不会那么紧张了。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写演讲稿、做一次演讲。

  2.学生交流演讲感受(做过演讲的/未做过演讲的)。

  二、学一学,认识演讲稿

  1.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发表意见,讨论问题。

  (1)什么是演讲稿?

  (2)演讲稿有什么特点?

  2.师生共同归纳。

  (1)演讲稿:一般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或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

  (2)结合视频中的演讲及优秀演讲文稿,归纳演讲稿的特点。

  ①具有针对性。主要表现在演讲是为了以思想情感、具体事例和理论依据来打动听众,因此,它必须要有针对性。

  ②具有可讲性。由于演讲稿是为了“讲”,所以要以易说能讲为前提。

  ③具有鼓动性。要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和语言表达的形象生动来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并以此引起听者的共鸣。

  三、想一想,确定演讲话题

  1.读课本上的话题,看是否感兴趣,也可以认真想一想,确定其他话题。

  2.选择话题。

  提示:若感兴趣的话题较多,可先用纸笔记录下来,再列一列简单的提纲,写一写该话题可以谈的主要内容,看哪个话题可说的内容最多,就选择哪一个。注意还要站在听众的角度去考虑,即除了可讲性之外,还要能激起听众的兴趣。

  3.根据选定的话题,拟定题目。题目要直观、鲜明,能体现演讲的主题。

  四、探一探,学写演讲稿

  1.明确演讲稿的格式。

  (1)开头:明确是对谁演讲,写上适当的称呼,如“亲爱的同学们”“亲爱的朋友们”。

  (2)中间(正文):围绕一个主题,用具体的材料,分几个部分表达真实情感,说清楚观点。

  (3)结尾: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2.结合例子,重点学习演讲稿的主体部分的写法。

  过渡:演讲稿最难写的就是第二部分——正文。这是演讲的主要内容,一篇演讲成不成功,关键就在这个部分。我们先来看一段以祖国发展历程为主题的演讲稿的片段吧,同学们先听我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上,我看祖国是一摊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世界的东方,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孙中山,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讨论:

  ①这段话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祖国饱经磨难却依然坚强。)

  ②演讲者用了哪些材料来支撑这个观点?(磨难:圆明园被毁,邓世昌殉国;坚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几位伟人的事迹。)

  明确:演讲稿的观点要鲜明突出,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如列举代表性的事例,引用名言警句;要有感染力,可以引用生动的故事。

  3.结合例子,学会写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

  以《读书的快乐》为例:

  (1)号召式结尾:雄鹰要到广阔的碧空中搏击风雨,鱼儿要到浩瀚的海洋里劈波斩浪,我也要到丰富的书籍里去获取精神食粮!“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朋友们,让我们畅饮这“源头活水”,让我们打开书本,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走向人生发展的境界吧!

  (2)总结式结尾:书教会了我许多道理,给了我很多快乐。书里面真的蕴含着许多在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书将永远伴随我成长,在成长的道路上永远陪伴我!我也会永远保持读书的好习惯,活到老,学到老。

  4.学生尝试写演讲稿,教师相机指导。

  5.分小组交流,修改演讲稿。

  五、说一说,自信演讲

  1.在正式演讲前,学生可先自己练习一下,试试怎样演讲更好。

  2.教师指导演讲时的注意事项。

  (1)引导学生调整好心情,上台前可以深吸一口气。

  (2)演讲时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演讲时可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3)要恰当地运用手势、表情以增强表达效果。语言不能太平淡,要生动、有感情,这样才能打动听众。

  (4)听众要保持安静,对演讲精彩的地方可以用掌声来表示鼓励和赞扬。

  3.学生自荐或小组推荐,学生上台演讲。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2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3.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作文。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感受作者豁达的胸怀。

  【学习重难点】

  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结”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松柏喻指长青。

  试着再举出几例。今天我们来学习《丁香结》,看看作者赋予了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

  二、作者介绍:

  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三、词语:

  缀

  窥

  幽雅

  浑浊

  笨拙

  单薄

  遮掩

  照耀

  花蕾

  愁怨

  断断续续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紫色、白色;

  (3)气味:淡淡的优雅的甜香。

  从感观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

  ——视觉、嗅觉

  作者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画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灵动优雅

  洁白无瑕

  可爱芬芳

  2.朗读课文4—6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

  本义:丁香花蕾上,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

  ——知识链接:品读《梨花》,思考象征意义(纯情)

  3.作者多年赏花,为何今年突然明白丁香结的内涵?

  雨后赏花的触动

  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

  4.作者对丁香结持什么态度?

  从容、豁达、积极

  古人对丁香结也有自己的感悟,品读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体会古人对丁香结的理解。

  代赠二首

  [唐]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问)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此处丁香结有何寓意?

  ——楼上玉梯

  芭蕉不展

  丁香结;

  欲望还休

  孤寂无聊;

  女子与恋人不能相会的愁绪

  摊破浣溪沙

  [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1.“春恨锁重楼”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用原诗句作答)

  2.“恨”传达出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此处丁香结有何内涵?

  ——青鸟不传云外信

  没有故人音信的相思之愁

  郁结不散的相思之愁

  同样是丁香结,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古人更多的是借丁香结抒发愁怨之情,而作者笔下的丁香结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正如作者所说,人生中的问题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让我们学习作者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去直面人生中的不顺心的事,这样你的生活也会变得有滋有味。

  五、作业设计

  必做:背诵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

  选做:阅读《语文读本》中的《野草》。

  第二课时

  一、作业检测:

  1.检查背诵

  2.李商隐的“同向春风各自愁”中的'“愁”体现在哪些景物上?

  ——玉梯横绝

  月如钩

  芭蕉不展

  丁香结

  李璟的“丁香空结雨中愁”中的“愁”

  连绵不断,哪句诗能体现出来?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二、合作探究

  品味语言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探”“窥”将丁香拟人化,使无意识的丁香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丁香花可爱的情态。

  2.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问题)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丁香的美丽、高洁、愁怨在雨中形神毕现。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

  3.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照耀”一词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照耀”一词写出了花白如雪,似有光辉晕出。写出了花对作者心灵的鼓舞和慰藉,启发了作者的文思,使她浮想联翩,思如泉涌。

  4.“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作者在这两句话中用“积雪”和“莹白”代替“丁香”,有什么好处?

  避免重复,使行文富于变化。

  修辞手法上:

  积雪是借喻

  (借用喻体来替代本体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

  莹白是借代

  (借用事物特征来代替事物本身)

  三、作业设计

  体会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选择一种你熟悉的花,写一个小片段,100字左右。友情提示:选择自己真正观察过的,例如:紫藤萝、荷花、迎春花、梨花……

  《丁香结》教学反思

  《丁香结》是六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记叙文,作者宗璞。课文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自己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重视导入部分的设计。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倒入至关重要,而且在设计导入环节的时候我始终遵循了“切口愈小,效果愈好。”的原则。我在设计本课的导入环节的时候,从植物的象征意义入手,来设计。导入语这样来说:许多花草树木在文学作品中都被赋予了某种品格,比如“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菊花被周敦颐比作花中的隐士;牡丹,象征着荣华富贵;松柏象征着坚贞不屈。那么丁香结又象征着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吧。这段话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而且提出的问题又是学生们认真读课文就能够感悟的到的,所以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们会极力高度集中的,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

  二、以读带讲,边读边悟。

  语文,本身姓“语”。因此读是必不可少的。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学生们读课文的环节是必备的,也是必须的。这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语感,感悟学习的方法,有利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在要求学生读课文的时候,从来都是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读,疒不是漫无目的的,放羊式的让学生去为读课文而读课文。比如:

  ①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这是第一步。

  ②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后三个自然的写的是什么?这样就暗示孩子们给课文分段。

  ③课文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突出的是作者(赏)花。

  ④后三个自然的突出的是作者(悟)花。这样的设计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⑤品读课文的后三个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是在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们边读边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朗读指导。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要求,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够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要求。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在重点句短的朗读时从来不会忽视朗读指导这一环节。

  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之后,我发现本节课还有以下不足之处:我在处理一些教学环节的时候,有些地方处理的不细致。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没有抑扬顿挫的变化。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弥补这些不足之处。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3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重点讨论: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发言,通过讨论,体会到这句话含义深刻)

  师:郝副营长从深情美好地憧憬到献出22岁的年轻生命而未见成电灯,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

  (二)分小组自学课文,感悟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1)出示自读要求:默读回答问题。

  突击连的任务是什么?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为什么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郝副营长是怎样牺牲的?

  (2)交流自学情况:

  ①突击连的任务就是突破守军的`围墙,为大部队打开前进的道路。

  ②战斗打响后,因为突破口沉寂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而与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③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高举起用火柴点燃了的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敌人被歼灭,他却因暴露而牺牲。

  师:“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

  生:就好像有千斤的重量拴在一根头发上,形容十分危急。

  师:说得好,那么课文中的“千钧一发”应该理解为什么呢?

  生:比喻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

  师:对!同学们,再来读这段话,然后用一个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的感受有:我很伤心,我很感动,我很敬佩郝副营长……

  ——老师此时要引导学生说:你为什么感动,为什么敬佩呢)

  其中一生回答说:我想,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后续部队找不到缺口,可就在这时候,出现了一点亮光,虽然很小很小,但却比任何灯光都亮,那就是郝副营长啊!这怎能不让我感动啊!

  师:是啊,说得太好了!那就把你的这种感动读出来吧!

  师:不管是什么感受,只要是你用心体会出来的就是最有感情的。让我们一起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师生齐读,再用引读的方式来读)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4

  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近六百年历史了。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了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进了太和门,就来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着,栏杆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十二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接受朝贺。每逢大典,皇帝端坐在宝座上,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座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时,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以后,这里是举行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个长方形小广场。广场西起隆宗门,东到景运门。它把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前朝”。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乾清宫后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后面是坤宁宫。坤宁宫是皇后宫,也是皇帝结婚的地方。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合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风、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到了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据说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故宫博物院》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鳌、銮、蟠、磬、鎏、”等13个生字,读准“紫禁城、额枋、迥然不同、藻井”等6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3.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2.难点: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故宫的记忆》音频、微课《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故宫的记忆》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故宫吗?(生自由回答)去过的人,都赞叹它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都能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吧!生齐读课题:《故宫博物院》,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根据不同的任务,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1)重点指导:紫禁城(jīn)鳌头(áo)金銮殿(luán)额枋(fāng)蟠龙(pán)攒(cuán)磬(qìng)鎏(liú)迥然不同(jiǒng)中轴线(zhóu)藻井(zǎo)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师引导: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你应该重点阅读哪几个材料呢?

  学生交流: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

  师:阅读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出故宫参观路线图。

  (1)学生边读边画出行踪词和方位词:

  ①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

  ②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

  (2)学生交流,师点拨:(课件出示:故宫博物院的图片加文字介绍。)

  (3)小组合作:画出故宫参观的路线图,并讨论、交流。推荐优秀小组用投影仪,展示解说,其他小组可以相继补充。

  师点拨,学生总结: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2.快速阅读材料一,思考: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

  (1)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点: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说明顺序:空间顺序(由南到北、由外到内)。

  (3)说明方法:

  ①列数字:紫禁城的城墙十多米高,有四座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

  ②打比方: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③作比较: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3.仔细阅读材料一5-8自然段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思考:

  (1)第6段总的顺序是先下后上,其中有两个“立足点”,各是什么?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师引导学生找:两个“立足点”分别是方台和雕金蟠龙。下面以方台为立足点,依次向上、向后、向左右两旁写。上面以雕金盘龙为立足点,依次向下、向周围写。

  (2)文章强调中轴线的用意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交流:说明建筑意图——把皇帝宝座安在中轴线上,以象征皇权。

  (3)第六段的说明重点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交流:重点说明太和殿的用途。

  (4)三大殿为什么太和殿介绍得最详细?为什么多次写龙?

  师引导学生交流:

  ①三大殿是故宫的中心,而太和殿是中心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太和殿。另外,太和殿也是最显故宫气派的地方,所以介绍得最详细。

  ②主要写龙的原因有两条: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建筑突出龙,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二是龙的象征意义决定的。历朝历代皇帝都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也是作为皇权的化身。

  四、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1.播放微课《故宫博物院》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感受文章的内容,避免说明文的枯燥性。观看后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选择一两个景点,作讲解。

  温馨提示:要选好立足点,用准方位词,按照空间顺序有序的讲解说明。

  3.师总结: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我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同学们,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吧!

  五、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1.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完善本节课画的故宫参观路线图。

  2.小练笔:我的书房

  要求:

  (1)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按照空间顺序,由外到内,来介绍书房的总体特点。

  (2)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的介绍我的书房。

  (3)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

  《故宫博物院》作者按照空间顺序,抓住中轴线,由南向北,详略得当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我着重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去研读文本;让学生自己总结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自选作业尽可能地面向全体学生并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本节课上的比较成功的地方是:

  1、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以播放故宫图片作为情境引入,这一活动的设计,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让学生概括故宫建筑物的特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运用空间顺序进行写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凭空想象很难再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影像;建筑群宏伟壮丽、精美的艺术感和统一的布局对学生来说只是抽象的概念。鉴于此,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主要用以下整合突破:

  (1)用故宫的图片导入,激发兴趣,贴合文本。

  (2)通过多媒体展示故宫建筑平面图帮助学生直观的梳理写作顺序。

  (3)用故宫建筑群直观的图片和故宫视频资料的播放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统一的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能够更好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3、条理清晰,学习循序渐进。学习过程从情境导入到自主学习到重点研读到课堂小结再到拓展延伸。条理清晰、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5

  本学期我担任六(x)班语文教学工作,现将本学科教学工作设定计划如下: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本班是我新接手的班级,分别由来自五所不同小学的学生组成,成绩参差不齐。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学生整体水平一般,优秀率x%,及格率x%。学生具体情况还有待开学后逐步摸清。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除去第六单元,共有二十八篇课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

  三、各单元重难点

  第一单元: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之美的情操,品味优美的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自然,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第二单元: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爱国之情,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为祖国的日益强大感到骄傲。同时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第三单元:体会真情带给人们的感动,树立讲诚信,动真情,乐于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品质。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第四单元:感悟人类生存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懂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学习本组课文,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同时,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单元:通过学习鲁迅的作品及回忆鲁迅的文章,从正面、侧面不同的角度认识鲁迅。注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更多地了解诗歌、搜集诗歌、欣赏诗歌,也可以试着写一写。

  第七单元:本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感情世界。学习时,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第八单元:走进艺术的百花园,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感受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同时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上课

  在备课方面,我要注重对教材的钻研,切实加强课堂研究,避免上课马虎,然后搞题海战术的做法。

  上课方面,我要加强课堂管理,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时以情感人,以饱满的热情和教学艺术点燃学生学习情感,形成规范、和谐的课堂氛围。

  2、重视识字和积累。在课堂教学中对生字新词经常进行听写、运用等训练,对于课文中需要背诵的内容将老师考和小组长考相结合,同时经常巩固旧的知识。

  3、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精读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指点学习方法;略读课的教学,放开手,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中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

  4、注意书写训练,要求使用钢笔书写,有一定的速度,重质量轻数量,提高书写能力。

  5、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范文的语言,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并能迁移运用到习作中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6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重点理解: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师: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吗?

  生1:我感受到郝副营长特别想见到电灯(师启发:你的理由是——

  生说理由)

  生2:我感受到这是郝副营长的心愿。(师启发: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生说理由)

  …………

  师:你们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体会,真是会读书的孩子。

  师:“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里的“憧憬”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回答说:希望、愿望、梦想……)

  师:那此时此刻,郝副营长会憧憬些什么呢?

  生1:他会想,我们一定要获得这次战斗的胜利。

  生2:他还会想,我们一定会胜利的,也一定会有电灯的,我也一定能够看到电灯。

  …………

  师:你们的想法就是郝副营长会的想法。那就赶快让我们一起把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读出来吧!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7

  (教学目标)

  1、读准“曝”“囊”“搐”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从这篇文章中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作品,导入课题

  1、一首乐曲,让伯牙和锺子期成了知音,艺术就是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不仅音乐艺术如此,绘画艺术也同样能震撼人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绘画作品。课件依次出示四幅著名画作(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戴嵩的牛),最后一幅为戴嵩画的《斗牛图》,顺势导入课题。

  2、介绍背景:戴嵩是唐代著名画家,特别擅长画牛,他画的牛栩栩如生,尤其这幅《斗牛图》深受书画爱好者的喜爱。因为这幅图还引发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吧。(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多样读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字词能读对吗?

  课件出示:

  蜀轴囊曝搐婢拊掌

  (3)指名朗读,正音。

  (4)齐读全文。

  2、指导课文,明确节奏。

  (1)师: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

  (2)生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3、学生试读,熟悉节奏。

  4、自由练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5、师生合作读。

  师:我们来合作读课文,老师读课文的叙述部分,同学读牧童所说的话,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

  三、自学质疑,理解文意

  1、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

  课件出示:

  (1)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思。

  (2)用“△”标出不理解的字词。

  预设一: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理解“轴”在不同语境的意思,指导读出节奏。

  预设二: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理解“尾搐入两股间”的意思,指导读出节奏。

  预设三: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相机理解“奴、婢”的意思。

  2、整体感知,梳理脉络。相机指导会写字“曝”的书写。

  四、入情入境,精读课文

  1、面对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和小牧童却有不同的表现,请结合文章说一说。

  课件出示:

  自由读课文,用“_____”画出写杜处士的句子,用“”画出写小牧童的句子,用一两个词语写写他们的表现。

  2、学生汇报,交流分享。

  预设一: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相机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尤、锦囊玉轴,自随”,读出杜处士对《斗牛图》的珍爱。

  预设二: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抓住牧童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想象画面,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

  预设三:处士笑而然之。

  (1)对比“拊掌大笑”和“笑而然之”两处描写“笑”的句子,感受人物的不同表现。

  (2)再现情景,想象杜处士的神态、动作、语言。

  3、朗读描写杜处士和小牧童的句子,读出趣味。

  五、变换角色,练讲故事

  1、用自己的话讲讲“他们”的故事。

  (1)学生自由练习讲故事。

  (2)指名展示,评价交流。

  2、讲讲“我”的故事。

  课件出示:

  ①我姓杜,人称杜处士。我读了不少书,可就是不愿意做官……

  ②今天天气真好!放牛去喽!还没出村子,我看见……

  ③我是苏轼,听说四川有个杜处士,尤爱书画……

  (1)选择其中一个角色,练习讲“我”的故事。

  (2)指名讲故事,评价交流。

  课件出示:

  合理想象角色转换形象表达

  六、回顾细节,品读人物

  1、默读课文,思考:牧童是怎样评价这幅画的?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见牧童的什么精神?

  指名发言。

  课件出示:

  观点:谬矣。

  理由: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精神: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2、处士面对牧童的话有什么表现?由此可见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指名发言。

  课件出示:

  表现:处士笑而然之。

  可见处士是一个心胸开阔、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3、带着感情朗读,读出牧童的语气。

  全班齐读: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七、再读课文,明白道理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

  2、生回答,师适时呈现: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3、结合这句话的意思,说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课文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迷信权威。艺术再美也是来源于生活。

  八、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8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中不再着眼于个别的能力点和知识点,不再设“语文天地”做单项练习,不再通过“金钥匙”学习某种学习方法或策略,而是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形成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比较广泛的文化积累,基本上实现能够自学语文,切实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教材仍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写,本册共设计了8个主题单元。每个单元由五篇课文(三篇精读课文,两篇拓展阅读课文)、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和单元小结组成。五篇课文中,前三篇必须精读,后两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精读或略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册课文的学习,要使学生受到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学生的爱美的情趣;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会生字,复习查字典的方法,养成自觉运用字典的习惯。

  4、进一步提高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能力。注意积累词语,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情感的介入——感知、感受、感悟。通过教材中“小资料”、”我的视角”、“日积月累”等栏目,展示学生自学产生的问题、独立的见解、改进的意见、延展开的思考、总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等等。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创造精神。

  6、阅读适合程度的课外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本学期阅读不少于20万字。

  7、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8、能抓住重点进行观察事物,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事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

  三、学情分析

  全班有学生x人,其中优生x人,这x人普遍阅读能力强,基础知识牢固,写作水平较高。但是优秀生之间也有差距,其中有些同学不止阅读水平高,而且写作也不差,而有些同学阅读水平高,写作也不差,但写字差;后进生x人。阅读写作差,智力差,需要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则是智力和基础都较差,需要老师多下功夫,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争取在现有基础有所进步。

  四、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其训练的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社会实践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

  2、思考练习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

  3、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朗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朗读,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的技巧上指导,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4、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继续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5、继续指导学生写好学习计划和总结。

  6、继续加强对学生写字的训练,坚持每天让学生写50个钢笔字,做到正确、规范、匀称、美。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9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音及注释读准字音,读通文意。写好“曝”一个生字。

  2.能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句,想象故事细节,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对题跋有初步了解,并激发对题跋艺术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诗词导入,理解“书”

  师:古诗词是中华民族

  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岁餐的明珠,咱们呢学过很多古诗词。你能根据以下图片说出相对应的图片吗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贺知章《回乡偶书》

  看诗题,发现共同点。

  书“写,写在,书写”

  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苏轼的题目也带“书”的文章。

  出示课题,师生板书课题《书戴嵩画牛》,齐读。

  2.解课题

  (1)师:咱们知道书是“写,写在”的意思,那戴嵩是谁?

  生根据预习说,了解戴嵩。

  (2)欣赏戴嵩的《牛》。

  了解“题跋”。

  (3)由此推测课题中的“牛”指的是《牛》图。

  (4)谁能够完整地说说题目的意思?

  写在戴嵩画的《斗牛图》上的文字(这种文字可不简单,因为它是一种艺术)

  (5)让我们带着对题目的理解再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文

  (一)读准字音

  过渡:昨天让同学们回家预习课文,现在来检验以下孩子们读得情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请两个孩子来读。大家认真听,看是否有读准字音。

  1.师指名一男生和一女生读。

  2.指名点评。

  3.师出示几个易错字读音。

  处士(chǔ)

  好书画(hào)

  以百数(shǔ)

  曝(pù)书画

  指导写“曝”字。

  4.生再次齐读文言文,这次可要把读音读准咯。

  (二)读出节奏

  1.过渡:同学们这一遍把字音都读准了,真了不起!读好文言文,光能读准字音是不够的,还要怎样读?

  2.生: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3.师出示正确的节奏,生对照划好节奏,自由练读。全班齐读文言文,读好节奏。

  三、理解文意

  1.过渡:这《书戴嵩画牛》呀是被同学们读得越来越有味儿了,可课文究竟讲了什么内容呢?

  2.昨天布置的预习作业,让同学们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意思,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我们一起来交流学习。

  3.过渡:解决了不懂得字词,相信理解整篇文言的意思一定难不倒你们。指名说整篇文言的意思。

  四、感悟形象,想象故事

  1.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读懂了这个故事。请问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呀?(杜处士和牧童)它们对戴嵩的《牛》各有什么表现?默读文言,用——画出描写杜处士表现的句子;用~~画出描写牧童表现的句子。

  2.指名交流反馈。

  杜处士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1)学生读句子并反馈杜处士对《斗牛图》的态度:尤所爱(非常喜欢)

  (2)“尤所爱”

  具体有什么表现?(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杜处士“尤所爱”还有可能有什么表现?(怎样爱惜、遇到朋友怎样夸赞)

  (4)体会心情(激动、开心)指导朗读(男女生赛读)

  小牧童

  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学生读句子并反馈态度:非常可笑、可笑之极(拊掌大笑)

  牧童拊掌大笑是什么样子的?请学生演一演,其他同学仔细看。

  (3)请同学一起演牧童“拊掌大笑”

  (4)师:牧童为什么“拊掌大笑”?

  生:因为两牛相斗的时候力量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条大腿之间,现在画上牛的尾巴是摆动起来的',画错了呀。

  师:他是怎么知道的?

  体会牧童人物形象。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善于观察、实事求是)

  3.面对牧童的质疑,杜处士有什么反应?处士笑而然之(杜处士笑着认为牧童说得对)

  4.此时杜处士心里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

  5.体会杜处士人物形象。(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6.面对杜处士和牧童的不同表现,故事最后,作者苏轼引用了一句古语发表自己的观点: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1)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那画牛当问();()当问()

  师小结:看来做事应当多向行家里手请教。

  7.让我们带着对人物的理解再次齐读课文。

  五、练习讲故事

  同学们刚才通过展开想象,让《书戴嵩画牛》的故事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趣了呢!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讲讲这个故事。

  回顾以前学习过的讲故事的好方法?(变换角色、展开想象、借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追问学生可以选哪些角色?

  选定一个角色,结合同学们刚才的想象把《书戴嵩画牛》的故事讲完整。

  3.指名上台讲故事。

  4.师生点评(你真是一个德才兼备的杜处士,你真是一个机制可爱的牧童)。

  六、总结学法,拓展题跋

  1.总结学法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通过借助注释、发挥想象,学习了苏轼写的《书戴嵩画牛》这篇题跋,感受了这个故事的生动有趣。

  2.拓展学习《书黄筌画雀》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苏轼虽然因写词而著名,但是他更加喜欢写题跋,他写的题跋是他的词的一倍多。老师今天带来了苏轼的另外一篇题跋《书黄筌画雀》。请同学们利用这节课所学的方法学习题跋《书黄筌画雀》。

  要求:借助注释理解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七、课后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苏轼的题跋《书戴嵩画牛》,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并去搜集自己喜欢的题跋,传到咱们的班级空间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书戴嵩画牛

  题跋

  杜处士

  尤所爱

  合理想象

  牧童

  拊掌大笑

  借助注释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10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后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我在教学设计的主体理念、分析教材、学生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从整体来看,我班学生学习热情较高。语文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有:时乐、梁雨露、贺凡等,特别是许晓晗,能独立思考问题,常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像郑志鹏、童扬阳等学生,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发挥师生、家长的共同合力,来帮助他们进步。本学期重点针对本班学生的特色进行有效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需继续加强双基的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同时由于学生阅读的自觉性不够,阅读面不够广泛,因此将在训练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力争在原有基础上作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2、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3、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继续凭借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使学生受到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6、学会理解和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等读写方法。

  7、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8、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9、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二)教学难点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5、让学生学写活动总结。

  五、教学措施

  1、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意把握同组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且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体。

  2、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杜绝以往简单的“一刀切”的做法。

  3、上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广泛参阅教学资料和最新的教研成果,并与备课组的其他老师共同商讨,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案。如看图学文教学时要将事物的形象和文字描述紧密结合起来;讲读课文教学时要突出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4、授课时,依照设计好的教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运用电教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灵活多样地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法。

  5、课后,加强信息反馈,注意师生沟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好所学的新知识。

  6、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7、平时注重向别的老师学习,积极参加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教研组的各种教研活动,以此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1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会写“哉、巍”等3个字。

  2、感受伯牙与钟子期知音相遇之喜和失去知音之痛,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3、能根据注释等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能说出《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1、上课之前,老师带了一份礼物——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他们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艺术的精华啊!想听听吗?闭目静听,想想这样的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2、同学们的想象力好丰富!音乐是一种奇妙的艺术形式,我们静下心来多听听,就会被他散发的魅力所深深吸引,厉害的同学可能还能从琴声里听出琴师的心声、志向、情怀、抱负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和中国古典音乐《高山流水》有关的故事。

  出示课题:伯牙鼓琴。指名读准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这是一篇文言文,读这样的文章,要特别注意什么?(慢慢地读,注意断句,停顿。)让我们打开书本,自己读一读,试着读准读通。

  2、多种形式读课文。

  (1)师范读。老师也来试一试,我给几个难读的句子断了句,同学们仔细听听你读准了吗?

  难点: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学老师的样子再读读看,指名读。

  (3)小结:合理的停顿可以让古文更有节奏感;适当拉长字音可以使古文更有韵味。

  3、再自由读,尝试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现在读起来感觉怎样?

  4、齐读。(古文就是这样,越读越有味道。)

  5、看课题,谁来说说“鼓”的意思(引出读注解和应用自己已有知识和语感)。“伯牙鼓琴”用我们现在的话可以怎么讲?

  三、再读课文,初解文意

  1、出示读懂文言文的方法,自主学习,试用现在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看注释,看插图)

  2、交流:现在你知道伯牙为什么绝弦了吗?(板书锺子期)

  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你能找到吗?

  出示: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借助注释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2)断句朗读。文言文的断句是根据它的意思而定的。

  (3)古人用“知音”形容这一对朋友。请你自己读读课后资料袋,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四、研读文本,解读知音

  前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1、体会偶得知音之喜

  师介绍资料:伯牙擅长弹琴,琴艺高超,被周天子拜为司乐太师,每当他抚琴弹曲时,听琴的人就会纷纷赞叹……当他弹着悠扬欢快的曲子,听琴的人纷纷赞叹……当他弹着哀怨悲愤的调子,听琴的人还是纷纷赞到……不管伯牙弹什么曲子,不管他发挥的好或者不好,每次弹完琴都只能听……伯牙心里会想什么?

  (1)在伯牙感叹人生苦短,知音难求的时候,他在楚地遇到了一个年轻的山野樵夫钟子期。

  (2)出示: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你读懂了哪些字词的意思?

  ①志是什么意思?“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什么意思?子期怎么说的?

  ②“哉”是表示赞叹的语气词,没有实在的意义。善哉,用现代的话可以说成……原来,子期是在赞叹啊,我们就用赞叹的语气读一读,女生读伯牙的部分,男生读子期的`部分。

  ③这里还有一个与“哉”一样是个语气词的你能找到吗?“峨峨乎”是什么意思?把“峨峨乎”就是为了强调泰山的高大巍峨。我们读的时候要把这个连起来。指名读。

  ④“峨峨乎若泰山!”是什么意思?看图,钟子期闭着眼睛,就像巍峨的泰山就屹立在眼前。解释的时候我们可以展开想象。

  ⑤你能解释“汤汤乎若流水!”了吗?把整句话的意思说给旁边同学听听。

  ⑥齐读。伯牙鼓琴,当他志在高山时,锺子期仿佛看到……当他志在流水时,锺子期仿佛看到……

  当他志明月的时候,锺子期仿佛看到了……当伯牙志在春雨的时候,锺子期仿佛看到了……伯牙鼓琴还可能志在哪儿呢?同桌两人试着编一编。

  方鼓琴而志在(),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乎若()。”少选之间而志在(),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乎若()。”

  反馈交流。

  总而言之,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听懂。他们这种默契,用一个词或一句诗形容,就是……能够听懂心声,这就是知音啊!连读前三句。

  (3)春花秋月,和风细雨……自然界的景物何其之多,何其之美,俞伯牙为何只选了高山流水,

  锺子期从琴声里,真的只听懂高山流水的美景乎?应该不止吧,你觉得伯牙想用高山流水表现什么,锺子期从高山流水的琴音里还听出了什么?(志向,胸怀,抱负)

  (4)请联系课后“资料袋”,说说你的看法。

  (5)这世上爱听伯牙鼓琴的人何其之多,但真正能听懂他的琴音,与他兴趣相投,心灵相通,志向相似的人,却唯有锺子期一人!因此,伯牙谓子期为知音。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而伯牙何其有幸,能觅得子期这样的知音!你觉得在伯牙什么所念,都能被子期必得之的时候,伯牙心情怎样?他会对子期说什么?伴着《高山流水》的琴音仿写: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叹曰:“善哉,善哉,”

  此时伯牙心情怎样?让我们来分享他们知音相遇的喜悦,读读前文。

  2、体会痛失知音之悲

  (1)再好的朋友也终有一别,他们分别时约定来年再聚,以叙衷肠。无奈世事难料,知音早逝,第二年,俞伯牙见到的是钟子期之墓。你能想象这时的伯牙会是怎样的心情吗?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他的诗篇中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出示配音朗诵《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你能想到什么词来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

  于是,悲痛欲绝的伯牙做了一个决定。

  出示: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谁能用朗读读出伯牙的悲痛?(指名读)

  带着悲痛的心情一起读读这句话!

  现在你对伯牙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新的看法吗?

  伯牙觉得只有这么做,才能表达他对钟子期的深情厚谊,他用这种方式来……板书:谢知音

  五、再读文本,升华积累

  1、短短几十个字,记下这样一段动人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之情,流传千古!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

  2、播放乐曲。伴着这一曲的《高山流水》一起来记住这段动人的情感。

  3、练习背诵。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书戴嵩画牛》,会写“轴、曝、锦、矣”4个生字。

  2、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明白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

  3、结合注释,结合资料袋,能用自己的话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戴嵩画牛。戴嵩是一名唐代的画家,最擅长画牛。戴嵩曾画过一幅《斗牛图》,几百年后,关于这幅图,苏轼写了一篇文章(补充板书“书”),来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理解课题,读准节奏。

  (1)同学们知道“书”在这个题目里的意思吗?(写)

  (2)引导学生根据停顿,读好课题。书/戴嵩画牛

  (3)了解作者:苏轼。

  看样子,小学六年以来,我们已经学了苏轼那么多首诗,知道苏轼书画都好,其实学了今天的文言文,我们还会领略苏轼的智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主学习。同学们,文言文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读好文言文,读出节奏感。现在先让我们读一读课文吧。

  出示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注意停顿,用“/”标出停顿。

  2、孩子们,学习文言文是有难度的,因为文言文精炼,里面的每一个字都是需要我们好好理解,才能够真正读懂一片文章。课前老师用了预学单,想看看大家的预学能力如何。

  (1)课件出示一:嵩蜀轴谬搐婢拊掌

  (2)指名朗读,正音。

  看样子,这几个字难不倒我们班的孩子,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字,再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读)

  (3)课件出示二:

  好处处士好事喜好数学数一数曝光曝晒

  有同学发现了,这四个字是多音字。谁来用他们的另一个字音组词。(指名组词)

  3、刚才同学们朗读的时候也画了分隔符号,表示停顿。你对照老师的,看看自己都画对吗?

  出示课件: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有了分隔符号的帮助,请大家先自己练读,读出节奏感。请你来读读好吗?(请生朗读)嗯,读出了节奏感,也都读对了。哪一组也想试试?(请小组朗读)通过有节奏的朗读,也能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大概内容,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嘛。

  三、趣读入情境,对比态度

  1、故事就是围绕一幅画展开的,同样的一幅画,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看法。

  出示要求:请同学再读读文章。用横线画出杜处士对这幅画的态度,用波浪线画出小牧童对这幅画的态度。

  2、交流:先请同学来说说,关于杜处士看画所找到的句子。

  句子: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①一下子就找准了关键句子,那么这个句子中,轴用了两次,什么意思?看样子难倒一部分人了,你们看这道题,你们给两个轴字选择一下意思。(请生回答)。

  出示:给”轴”选择正确的义项()

  A、圆柱形的器物,可往上卷或绕上东西。

  B、量词。

  ②这位同学真的很能干,不仅理解了一轴是表示数量,也用义项A理解了“锦囊玉轴”,很会联系上下文,也很会活学活用。

  ③读了这句话,你觉得杜处士对这幅画是怎么的一种态度?

  很看重。为什么?(请生回答)你联系了上文,这画是戴嵩画的,属于名家名画。还有吗?

  你注意到了词语“常以自随”,什么意思?

  ④学生想象说话,理解“常以自随”。

  是呀,就像你们说的,杜处士非常喜欢戴嵩的《斗牛图》,经常将此画带在身边。

  孩子们,你觉得杜处士会把画带去哪里?(请生想象说话)

  刚刚我们紧扣“常以自随”进行了合理的想象,体会到了杜处士对这幅画的喜爱。

  (板书:合理想象)

  ⑤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那么小牧童呢?他看到了画,怎样的表现?谁来说说?(指名回答)

  句子: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①学生读句子并反馈态度:非常可笑、可笑至极。

  追问:你从哪儿看出小孩子觉得可笑?(拊掌大笑)

  ②这位小儿,你如此拊掌大笑,是为何故?

  出示: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笑的原因吗?(指导理解句子)

  ④谁来当当牧童,要演得像。

  评议指导:最后的“矣”字是个语气词,你觉得在这儿是怎样的语气?

  3、聚焦“笑”,对比不同。

  ①过渡:小儿“拊掌大笑”,处士“笑而然之”,处士会怎么说呢?”

  处士笑而然之,说:“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家都很会猜,根据“笑而然之”这个词语展开了合理的想象。

  4、孩子们,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苏轼,这位大家通过这篇文章,又要告诉我们一个怎么样的道理呢?

  出示: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1)“奴婢”的意思大家知道吗?(指名说)那将它们分开用,又分别是什么意思?猜猜在这里指的是什么人?

  出示:奴:耕田种地的男仆

  婢:纺织织布的女仆

  (2)追问:耕田和织布为什么要问农夫和侍女呢?

  那么画《斗牛图》,该问谁呢?(请生回答)

  出示:

  (3)在文章的最后引用“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好不好?谁来说说你的看法。(请生回答)是的,有总结全文的意思,还有吗?(还可以使论据确凿的作用。)

  5、小结道理:所以我们要认真、仔细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因事求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

  四、选角说故事

  1、预设语言:孩子们,我们在理解了本文意思的前提下,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考考大家讲故事的能力。请看学习要求:

  出示:选角色讲故事。

  ①选择一个角色,练习说故事。

  ②组内交流,推荐代表。

  ③讲故事时可以增加适当的想象哦!

  2、交流评价,相机点拨。

  合理想象,角色转换,形象表达。

  (1)我姓杜,人称杜处士。

  我读了不少书,

  可就是不愿意做官……

  (2)我是一个牧童

  今天天气真好!放牛去喽!

  还没出村子,我看……

  (3)我是苏轼

  听说四川有个杜处土

  尤爱……

  3、小结:孩子们,这节课,小牧童勇于指出戴嵩画牛的错误,让我们知道了做事情要从客观事实出发,不做凭空想象的外行人。这节课结束后,也希望大家回家可以给家人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12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结合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文言文中词句的意思;聆听音乐,感受伯牙和锺子期的知音之遇。

  3、体会音乐和绘画艺术的奇妙。

  教学重点:根据伯牙的琴声,大胆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字词的意思和用法进而理解整句和文章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伯牙鼓琴

  课时目标:

  1、会写3个生字,读准“汤”字在文中的读音。

  2、理解“鼓”“志”“巍巍”“汤汤”的意思,不要把“太山”写成“泰山”;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音乐表达的不同情绪,分享听音乐的心得。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上课之前我们先听点音乐,听完后说说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教师播放音乐)

  教师及时评价:知音乐者,也;会倾听者,也;懂音乐者,也。

  2、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言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一读这个课题?

  二、板书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伯牙鼓琴》

  2、解题:①“伯牙鼓琴”是什么意思呢?(伯牙弹琴,鼓是弹的意思)

  ②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初读文本,读通课文

  1、师: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自读课文

  ①读准字音,注意在恰当的地方停顿,可以用“/”标记。

  ②读出情感和文言文的节奏及韵味。

  2、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教师先示范朗读,然后学生自读,教师评价。

  四、理解文言文

  1、学生自学,然后小组讨论,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出示:

  (1)有注释的字词就借助注释来理解,没注释的就联系上下文或者用自己的话来理解补充;再者,借助工具书,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2)理解文言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理解整篇文言文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品读“情”——高山流水遇知音

  1、学到这里,你知道伯牙和锺子期是什么关系吗?用一个词来表达。(板书:知音)什么叫知音?

  2、疑问:他们是怎么成为知音的呢?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3、从哪儿看出伯牙和锺子期是知音?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勾画下来。

  ①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到了什么?你会怎样赞叹?

  ②现在请带着赞叹的语气再来读一读。

  ③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

  4、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中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巍巍大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中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5、小组讨论,出示课件5:

  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

  志在,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乎若。”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说句子: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依依杨柳、潺潺流水、皑皑白雪、绵绵春雨、隆隆雷声、淙淙流水……

  6、伯牙弹什么锺子期都能懂得、都能明白,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他们真是心灵相通,这就叫——知音。

  六、相遇相知。

  1、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独把锺子期当作知音?

  2、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锺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会对子期说什么?

  3、“知我者,子期也!”你觉得这时的伯牙与子期还仅仅只是音乐方面的.朋友吗?

  4、知音欢聚,一定非常欢乐、非常融洽,再读课文,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七、知音之死

  (出示句子)学生读:“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你能用现代汉语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伯牙把琴给摔破了,决定终身不再弹琴,因为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什么叫终身?(一辈子)

  3、师:是的,伯牙悲痛欲绝,他认为再也没有像子期一样的知音了,于是来到了锺子期的坟前写下了这首短歌。师朗诵,全班朗诵。

  4、想象一下,假如你来到子期的坟前,面对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抔无情的黄土,你想说些什么?

  5、通过朗读体会伯牙的伤心之情。

  师:你能体会到伯牙的伤心吗?按照你的理解,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八、回顾全文,品味音乐

  1、这就是千古流传的《伯牙鼓琴》,这就是感人至深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为了纪念他们,后人做了一曲《高山流水》来纪念他们!让我们聆听乐曲,打开书再一次回味这个故事,把它刻在你的心间,让我们试着背一背这篇文章。

  2、总结:同学们,“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所以,当你有了知音,一定要“珍惜”!

  九、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搜集表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13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那就休息一下。”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呢。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可……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妈妈焖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我要炖什么肉。

  “真的吗?”妈妈问。

  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再看看屋里的闹钟,六点二十,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还是留到明天吧。

  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打在雨衣上的事。

  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四周还是静悄悄的。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谁知等我背着书包走到街上,脑门又落上了几滴水珠。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

  “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系好扣,戴上帽子。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铁凝,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读给同桌听一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写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简单说说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导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一部分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再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书:妈妈送我新雨衣)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3.“你疯啦?”说明什么?(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时说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书: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板书: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学生完成后先提问,然后出示答案)

  我兴奋地跑进楼门,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听英语讲座)

  还差半小时,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会儿)

  我想去买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经买了)

  我说炖肉需要很多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没说要炖肉)

  我说爸爸说要炖肉,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可以看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激动。)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

  (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

  (怕弄坏了新雨衣)

  4.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意思中选一个,并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

  (板书: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板书设计:

  16.盼

  妈妈送我新雨衣

  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14

  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拼音与书写,会写22个生字,会写37个词语。

  2.弄清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本单元每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4.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5.掌握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中的内容。

  复习过程:

  一、弄清本单元课文的专题是“自然景观”。

  二、谈谈你最喜欢本单元中的哪篇课文,为什么?

  三、复习《草原》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美丽的草原以及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2.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草原的美?课文从草原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远迎款待汉族同胞的人情美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美。

  3.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天空、草原、小丘、羊群、骏马、大牛。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草原一碧千里,小丘线条柔美,羊群多而自由,骏马、大牛有时静立不动,像陶醉在这美景中一样。

  4.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理解: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体会: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5.积累描写草原的词语。

  6.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复习《丁香结》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主要写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

  2.自读课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赋予了丁香怎样的情感?作者从丁香的`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颜色、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等方面描写,赋予丁香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情感。

  3.默读1至3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了哪里的丁香花?作者写了城里、城外、斗室外以及雨中的丁香。

  4.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5.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丁香结”的本义是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象征意义是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6.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绿草如茵、黑白分明

  五、复习《古诗词三首》

  1.背诵《古诗词三首》。

  2.《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突出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六、复习《花之歌》

  1.积累描写花的四字词语:花枝招展、火树银花、姹紫嫣红万紫千红、鸟语花香、花团锦簇

  2.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七、复习《语文园地一》

  1.背诵日积月累《过故人庄》。

  2.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15

  教学目标:

  1.准备好演讲稿,做到材料合适,观点明确。

  2.演讲时要做到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3.演讲时要注意感情恰当,增强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写好演讲稿,让演讲有说服力。

  难点:

  (1)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材料,例举生动的故事。

  (2)注意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增强演讲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名人演讲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段名人演讲的视频。

  2.学生交流体会或感悟。

  3.导入口语交际——演讲。

  二、师生交流。

  1.出示演讲的题目。

  科学读书锻炼身体健康饮食

  2.请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演讲,怎样才能演讲更精彩呢?请大家交流观点。

  3.学生交流,老师提炼观点。

  (1)演讲的内容要精彩——事例多有代表性、引用名言警句、语言要真挚等。

  (2)演讲的水平高超——态度要和蔼、巧妙注意感情渲染、辅以动作等。

  4.出示一段演讲稿,学生评析。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

  我是在读书中享受艺术美,享受其带来的无穷乐趣。我可以畅游在书的海洋里,坐着轻舟在三峡中勇进,去感受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也可以漫步于塞外广漠的草原之上,去领略王维所点燃的直冲云霄的孤烟,欣赏那动人且让人流连忘返的“长河落日圆”,还可以欣赏“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如此壮阔的岳阳楼。

  5.学生交流演讲稿的特色之处。

  (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很有感染力。

  (2)富有文采,让人感受到演讲稿的'深刻内涵。

  (3)观点明确,事例较多,有说服力!

  三、准备演讲稿。

  1.分小组进行。

  2.各人整理演讲稿的内容与提纲。

  3.整理好事例、警句等。

  四、现场演讲。

  1.每小组选取一人进行演讲。

  2.设立评委打分。

  3.评委点评演讲者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4.公布演讲比赛的成绩。

  五、教师总结。

  1.生活中离不开演讲,演讲能够让陈述的观点更加明确,让表达的意思更加鲜明。

  2.演讲时的注意点。

  (1)语言通俗易懂,不要生硬,书面化。

  (2)速度要慢,有感情,要能够让听众理解。

  (3)增加排比句,以渲染气氛,强化感情,引起听众的共鸣。

  (4)服饰要整洁,不要五颜六色。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相关文章:

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01-18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02-28

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01-17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02-05

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15篇01-19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15篇03-08

五年级语文教案上册部编版01-17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01-17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