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3-07 11:16:03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7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寄冰》是篇有趣的课文。本文语言浅显,较容易读懂,通过学习让孩子在故事中懂得一个常识: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整篇课文的语言虽然生动活泼,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是生字读音中涉及到后鼻音、三拼音,因此要在朗读中不断巩固字音,在观察实践中训练写字能力。

  二、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特别是“冰”和“封”的后鼻音、“扫”的平舌音。认识部首“两点水”。能正确描写“冰、久、过、退”4个汉字。继续指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识记汉字,并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特点,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然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观察、归纳其余汉字的特点,进行摹写。

  目标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目标三:通过学文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的气候特点,知道一个常识: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

  目标四:通过课后“说”的练习,使学生分角色将在文中积累的语言进行实际运用。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运用了以下3条教学策略;

  一、在语境中学习生字,体验要领,形成能力

  经过一个半学期的训练和渗透,学生能够运用拼音熟练拼读汉字的音节,能够借助换部首、加部首等方法,分析汉字的结构,识记字形。因此课堂教学中,汉字的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对一些易混淆,难理解的字在字音、字形或字义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本课中的“寄”和“箱”都是形声字,可以用加部首的方法进行记忆。“封、块”是以量词的形式出现,通过用“封”和“块”进行组词,可以让学生了解这2个字的其他用法,其中提土旁的“块”可以通过换部首的方法进行学习,同时利用形旁表意的特点区分飞快的“快”和一块的“块”这两个同音字。

  虽然学生对拼音的掌握程度已经较为熟练,但对拼音中的难点,仍要经常复习。在学习“退”和“久”时,通过请学生拼读这两个字,巩固“i、u在一起,声调标在后”。

  文中的“希望”一词可以通过说话练习“谁希望怎么样。”,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进行理解。

  “扫兴”是文中值得关注的词语。“扫”组成的词语“扫帚”、“大扫除”、“扫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扫兴”,大多学生却不解其意。这时文中的语境就帮了很好的忙,老师的一段过渡语就较好的诠释了它的意思。“狮子洪洪满心欢喜地等来了菲菲寄来的冰,本以为可以看看冰是什么样的,没想到,看到的却是一袋水,原本兴奋、激动的他,希望落了空,真是??扫兴。”

  识字还包括正确的书写汉字。正确书写包括两方面:第一汉字的书写不加笔画,不漏笔画;第二能够在田字格中摆正汉字的位置。随着学生运用汉字频率的增高,正确的书写汉字,形成一定的书写能力就很重要。

  能力的形成是长期训练的成果,重在方法的传授。本课摹写的4个汉字中,“冰”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特征。“过、退”都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先里后外的书写规则。“久”是独体字,笔画虽少,要摆正位置,就要细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写好这4个字的关键之笔??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当胸有成竹之时,最后动笔临摹,一气呵成。

  长期的训练,学生才能渐渐把握写好字的要领??学会观察分析,最终形成写字能力。

  二、边读边思,巧妙提问,激发思维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但是阅读的过程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那么这样的读书只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即使读上百遍千遍,仍是一无所知!

  因此在课堂中,我始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解决问题。可见,一系列的问题成了学生学习的线索,而问题的设计,也成了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思维,保持阅读兴趣的关键。

  首先,问题的设计少而精。在教学中,我设计了4个问题。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中,解决第1个问题“谁给谁寄冰。”学生读文后,轻而易举地说出是企鹅非非给狮子洪洪寄冰。老师请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话介绍一下狮子洪洪和企鹅非非。“狮子洪洪住在火热的非洲。”“企鹅非非住在寒冷的南极。”简单的介绍是在为后面的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做铺垫。

  随后,我设计了两个大问题,展开课文的学习。即“企鹅非非为什么要给狮子洪洪寄冰?”、“寄冰的结果怎么样?”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重点段落获取知识,并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朗读、语言文字等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两个问题都是从课文的整体进入,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课文的内容,建构完整的知识。

  在解决问题一的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一个说话的练习,帮助孩子将文本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来说;

  因为狮子洪洪住在(火热的非洲),从来(没见过冰),不知道(冰是什么样子)。所以企鹅非非要给狮子洪洪寄冰。

  我将重点放在解决第二个问题。其实,这是一个相当笼统的问题,孩子的回答可以是多种多样:如,寄出去的冰变成水了;洪洪没有收到冰,收到的是水,他把水退回去了;洪洪收到水以后,又生气又扫兴;寄冰的非非被弄糊涂了。也有可能会有学生把3、4小节都读了个遍。这时,老师就要发挥引导的作用,首先应该肯定学生的回答。

  随后,老师可以通过引读来理清文章的脉络。

  师引:企鹅非非寄冰给洪洪的结果是?

  生读:过了几天, (第3节第1句)

  师引:当狮子洪洪把收到的水又寄回给非非,结果怎么样?

  生读:不久, (第4节第1句)

  师:其实这2句话都写了结果,但当狮子洪洪把收到的水又寄回给非非时,我们更规范地应该说是退回。

  通过引读,避免枯燥的一对一的提问,又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同时使学生知道了“寄”和“退”的不同用法。

  第3、4小节中的第2句话都写出了他们看到结果以后各自的心情,这2句话,是整篇课文中,要重点指导读好的句子。老师可以先请学生自读,要求:读正确。再指读(请语感较好的学生读),他们的读其实就是一种范读,要启发其余学生有意识地模仿读,老师的评价语就至关重要。如:你不但读得正确,而且读得很帮,把狮子洪洪生气、扫兴的感觉读出来了!老师的评价就是积极的指导,它在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如何欣赏别人的读,如何通过感悟课文来读。并且,日子久了,老师的语言也会转化为学生的语言。

  解决了这2大问题后,老师提出了第4个问题,也是最后一个。

  “狮子洪洪和企鹅非非都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引起了误会,小朋友,你们能帮助他们吗?”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老师先请学生读了两句介绍非洲和南极的句子;

  南极是个冰天雪地的世界,气候十分寒冷。

  在非洲,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气候非常炎热。

  通过读句,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南极和非洲。最后,老师设计了一个填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了解了“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填空)

  企鹅非非从(寒冷的南极)寄冰给狮子洪洪。狮子洪洪在(火热的非洲)收到的冰遇(热)变成了水。

  狮子洪洪从(火热的非洲)把水退回给企鹅非非。企鹅非非在(寒冷的南极)收到的水遇(冷)又变成了冰。

  三、小组学习,交流合作,发扬个性

  由于每个学生知识经验的不同,因而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关注程度也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也许会使课堂学习的步伐不那么整齐划一,但它显现的是学生学习课文时最真实的知识起点,而大课堂式的问答,可能就把差异中存在的学生知识的模糊点、缺失点掩盖了,让学生仍然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因此在课堂中,要重视学生间的差异性,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有交流讨论的时间和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

  本节课最后我是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展开的。请学生分角色完成课后“说”的练习。在说的过程中,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经验,对课文进行拓展,无形中拓宽了学生与文本的接触面。

  小组学习的对象是学生与学生,因此学习的氛围是宽松的,自由的,学生可以充分畅谈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过程中,学他人之长,弥补自己知识的空白点,获得课文以外的知识;同时也能及时纠正自己认识上的偏差,受到某些启发,使自己的思维多元化。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词。

  2.初步学会分析短小的文艺性说明文,体会说明文中运用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效果,明确说明顺序。

  3.感受晋祠的“美”,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从文艺性说明文生动形象的语言角度入手感受晋祠的“美”。

  教学难点:在说明文中通过合理的顺序的安排表达感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ppt

  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圈出生字,画出词语,标注段的序号。

  2、在文中画出欣赏的语句并加以旁批。

  3、查阅有关晋祠的资料,提出疑问题写于作业本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因为临时换初三的班级,考虑他们文体知识已陌生,故修改导语,不从文体入手。)很高兴认识咱们班的同学,有个小问题调查一下,咱班有旅游爱好者吗?(有,则问:游过哪些地方或为什么不去?没有,则从我的旅游心情谈起。主要是从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入手。)老师现在教初二,正在教说明文,同学们也学过。有人说,说明文学起来很枯燥,你们当时感觉如何呢?(只请一名同学发言)老师却觉得在说明文里可以游历很多地方呢,如《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等,让老师重温旧地,乐不可支啊!今天老师也很高兴,因为有缘和咱们同学一起跟着梁衡到晋祠去看看了。顺带我们也温习一下说明文文体知识吧。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生

  1、读准下列字音。

  wèng shè cūn yìn yǎn yù mò

  悬瓮山 拾级 皴裂 荫护 偃卧 老妪 脉脉

  xuān xiè rǎn rán fāng yíng

  亭台轩榭 冉冉不绝 鳞甲须髯 牌坊 瀛胜楼

  2、让学生谈谈初读感受。(了解学生预习层次及其内在能力)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晋祠,那么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

  2、为什么是这句呢?(鼓励学生从全文结构看)

  (因为全文是从自然风景和历史文物两个角度展开介绍的)引导学生分析结构。

  过渡:悠久的历史与优美的自然风景共同构成了晋祠的美,罗丹曾说过:“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下面让我们随着梁衡的视线去领略晋祠的美吧。

  四、精读课文,感受“美”

  (一)研析2~5节,感受自然美

  1、总领晋祠自然美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晋祠的自然美在什么地方?(第二节;山、树、水)

  2、老师读,学生思考,练习。

  边听边想边做:a想一想作者运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使我们对晋祠自然美的特征获得形象的认识?(描写与说明相结合)

  b请画出你欣赏的字、词或语句,加以点评;或画出你欣赏的景,谈谈你的见解。

  (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优美的语言,感受自然美。多鼓励学生说)

  (山:用“拥”字形象生动说明了晋祠与山的地理位置;树:用“挑”字极富表现力地说明树的“苍古”;水:多“这里……,那里……,桥下有……,亭中有……,路边有……”(条理清晰),清、静“细流、碧波、叮叮咚咚”(“蝉鸣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淙淙的流水声里,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脱尘之感油然而生。令人叫绝。)柔“流势不大”等等,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3、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之一,是说明中有描写,刚才我们一起随着作者领略了晋祠的自然美,你觉得说明文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呢?(学生自主发言)

  4、小结:上文在说明晋祠的自然风景之美,用了描写的手法,这是很必要的,要使晋祠鲜活在读者的心中,离不开描写。因为,美在形象,美在生动。以后大家如果要写文章介绍某一个地方,可别忘了今天学的哦!

  过渡:作者虽看不够晋祠的自然风景但他认为晋祠的.最美在何处呢?(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是啊,自然风景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可历史文物可凝聚着先人们的智慧和汗水啊!一起领略吧。

  (二)研析7~11节,体现人之美

  1.晋祠林立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轩榭,作者却主要抓住了什么来介绍?(古建筑中的“三绝”:圣母殿、木雕盘龙、鱼沼飞梁)

  2、为什么呢?(抓住典型的事物介绍特征。又教会同学们一招喽)

  3.“三绝”“绝“在何处呢?(学生默读讨论,前三组顺次负责三个内容,第4组负责10、11小节概括其内容)

  (明确:圣母殿——现存最早、殿内无一根柱子、泥塑圣母像及42个侍女;木雕盘龙——现存最早、木质优良、工艺精巧;鱼沼飞梁——十字形飞梁“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评价道:‘此式石筑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一例,洵〈实在〉为可贵。’”)

  (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帮助学生理解:圣母殿内无柱子(南京无梁殿),鱼沼飞梁十字形飞梁(立交桥的雏形))

  4、第4组概括10、11节内容。(次要建筑及园中小品,突出精巧、匠心独运)

  小结:这里也用了描写的手法,让我们了解了晋祠的历史、文化悠久的特点。我们虽然没有亲临晋祠,却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不能说,这不是得益于文章生动的描写。

  (三)结构分析,体会感情

  1、文章在介绍晋祠的历史文物时先重点介绍了“三绝”,再粗略的介绍园中其他景物,这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那对于晋祠的自然风景又是按什么顺序的呢?(每一部分都是总分,作者的视线是由高到低)(师板书)

  2、提醒学生看板书,作者介绍的顺序与开头总说的特征顺序并不一样,为什么先介绍优美的自然风景,再介绍悠久的历史文物?

  (提示:晋祠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因为自然风景,还是历史文物的悠久呢?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看,人们是易于感受自然美呢,还是历史文物美?)

  (明确:作者由浅入深,先写人们容易感受的自然美,再介绍有深刻内涵的历史文物美,符合认知的规律。这一句的语序,突出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的赞美。)

  小结:在这篇课文中,晋祠向我们展示了它的美,这在于它的风景优美,也在于它的历史悠久,还在于梁衡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伴随着优美的文笔和合理的顺序安排啊。

  五、总结全文,巩固学法

  1、在文中我们看出了作者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由衷的赞美我们也由衷赞美一句吧,集体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小节。

  2、结合板书,学法小结。

  a把握行文思路。

  b学会用描写进行生动说明。

  c抓住典型的事例,说明事物的特征。

  3、小结全文: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晋祠》。本文的作者就像一名高明的导游,一路娓娓而叙,侃侃而谈,带着我们在晋祠这幅优美的图画中驻足观景,留恋忘返。有和老师一样有旅游爱好的同学,咱么有空也去看看吧。

  六、小尝试,激发兴趣

  让学生试着给晋祠写副对联(即楹联)。

  例:悬瓮山高,碧玉一湾分晋水;剪桐泽远,慈云千古荫唐村。(圣母殿)

  一湾碧水馨唐叔;开遍莲花到晋祠。(唐叔虞祠)

  唐国封桐七百年,功存王室;晋渠水灌三千顷,泽及生民。(唐叔虞祠)

  七、小练笔,加强实践(课后作业)

  咱们的伯乐校园也是非常美丽的,同学们是否可以学着梁衡,向大家介绍一下呢?试试看吧。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校园的生动的说明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a o e 三个韵母,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指导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 a o e 的音。

  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格,正确掌握 a o e 的笔顺,正确使用四线格。

  教学重点:

  1、读准a o e三个单韵母的音。

  2、认清 a o e三个单韵母的形。

  教学难点:掌握o e 的发音,学会a o e的四声,并能读出带调韵母的音,尤其要读准第二声和第三声。

  教学用具: 字母卡片、投影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课。

  老师写“靶”,你们认识这个字吗?老师再写拼音“bǎ”,谁知道这个字怎样读?你们看,汉语拼音的用处大不大呀?他不仅可以帮我们识字,还可以帮助我们学好普通话,帮助我们查字典,打电脑。你们愿意学习汉语拼音吗?

  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到拼音王国去旅游。拼音王国里有三个家庭:单韵母 复韵母 声母。单韵母家有6个孩子。现在,咱们就到他家去参观一下,看看你们认识了他们中的哪几个?

  二、认识课题。

  1、左上角有4个字,谁认识?

  2、今天咱们就学习汉语拼音的第1课。

  三、指导看图,学习单韵母a。

  1、图上都画了什么?用“图上有…..、…..、和…”说话

  2、图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他是怎样发声的?

  3、出示卡片,读音。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学习四声。

  ⑴单韵母a最爱美了,他每天出去都要选择一顶不同的帽子。看,他今天带了一顶什么帽子?

  出示:ā(小平帽)

  他戴上小平帽该怎样读呢?老师范读,打手势。生读。

  第二天,他又换了一种什么帽子呢?

  出示:á 老师范读,生跟读。

  用同样方法学习三声、四声。

  小结:单韵母a带上不同的帽子是不是读音就不同了?他的.这四顶帽子就是汉语拼音中的四个声调。

  学儿歌: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升降。

  边读边做手势。

  练读四声。也可以结合书上的小汽车图练习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老师发卡片,读音,生拿相应的卡片走出来,并读音。

  认形。版画演示a像小女孩的头型与发型。

  6、指导书写。

  观察第7页四线格中的a占哪一格?有几笔组成?老师板书:要把中格占满,但不要出格。生练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学习7个生字,认读8个字。口头填空,练习把词语恰当地搭配起来,练习读句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中央广播电视塔的样子,了解它的一些功能,产生对北京建筑成就的自豪感。背诵课文。

  3、通过读课文理解“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的意思。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知道电视塔是做什么用的。

  教学难点:

  理解“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的意思。

  板书设计: 京(北京)(南京)

  视 (电视)(视力)

  电 (电话)(电灯)

  北 台 广 机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板书“塔”,请同学读一读这个字。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塔?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神奇的塔”。教师接着板书:神奇的。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咱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背诵一遍课文。

  想:这神奇的塔是什么塔?

  2、你么去过吗?请去过的学生讲一讲。

  3、你们知道我国有几个著名的电视塔吗?老实告诉你们,我国有三个著名的电视塔,第一是上海电视塔,叫“东方明珠”;第二个是天津电视塔,简称“天塔”;第三个是北京的中央广播电视塔。

  4、你们想看看吗?那老师当导游带大家一起去看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把不认识的字和会认字的卡片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相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3、抽读带拼音的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4、同桌同学互相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然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5、分段读课文。听一听读音是否正确。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高。

  2、这塔很高很高,你们能把它读出来吗?自己试试。

  3、指名读一读。

  4、老师也想读读行吗?教师读。你们听出什么了?

  5、学生模仿读。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师:塔这么高,蓝天、太阳看见了想说些什么呢?自己出声读一读2、3自然段。

  2、同桌同学分角色读2、3段,体会他们说话的意思。

  3、分角色指名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问:你们见过宫灯吗?什么样?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板书:美。 4、你能不能把塔高、美读出来?同桌读、指名读、教师指导读。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1、我和妈妈又是怎样看待这个塔的`呢?

  2、同桌同学分角色读他们说的话。

  3、指名分角色读。

  (1)思考:我说这塔是有趣的塔,为什么有趣?

  (2)妈妈说这塔很神奇,为什么神奇?

  (3)“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平时的生活说一说吗?

  (4)指导学生读出神奇的感觉。

  (四)自己读第六自然段,读完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

  六、课堂小结。

  学完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堂作业。

  熟读课文并且会背诵。

  板书设计: 18神奇的塔

  高 美 神奇

  广播电视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学习了“神奇的塔”,谁能背一背,指名背一背。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中的生字你们喜欢吗?

  二、学习生字。

  1、复习:“木字旁”“示字旁”“见”“几”。

  2、出示生字。

  (1)自己读读本课生字,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一比谁读得音最准。

  (3)抽读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3、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学生自学。

  (2)小组讨论,自己是怎样记字形的?说说平时

  是怎样用这些字的?

  (3)小组汇报学习过程,每组讲一个字,讲得不好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4、练习组词。

  三、指导书写。

  1、学生在书上把每个字按笔顺描一描。

  2、说一说在书写过程中,你认为哪个字不太好写?

  3、教师指导书写:“京”“视”“电”。

  (1)逐字观察每个字有什么特点?(从字的结构上)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独立书写这3个字,每字一遍。同桌同学互查。

  4、其他几个生字由于笔画少,让学生独立写一遍。学生有问题举手,教师个别辅导。

  5、展示评议,比一比书中的描红和生字谁写得最好,奖励一颗星。

  四、巩固练习。

  1、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每个2个。

  2、抄写词语:有力 有电 不问 我们

  什么 北京 上台 广大

  3、读句子。(课后练习3)

  五、课堂作业。

  练习书写本课生字,每字两个。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生:“黄鹂”是什么意思?

  生:黄鹂就是一种鸟呀!

  师:(展示黄鹂图片)现在我们来观赏黄鹂鸟吧!

  生:(好奇而饶有兴趣地探身盯着看)

  师:谁来介绍一下黄鹂鸟的样子?

  生:(争先恐后的举手)

  生:羽毛金黄的!

  生:它真漂亮!

  生:好可爱呀!

  师:想听听它的歌声吗?

  生:(一齐激动地喊)想!

  师:(播放黄鹂叫声)听,它的叫声——

  生:(齐)很好听!

  师:诗歌里的“黄鹂”指的是谁呢?请你看课文中的图说一说。

  生:小女孩!

  师:小女孩怎么成“黄鹂鸟”了呢?

  生:她在妈妈怀里唱歌。

  生:她小时候学说话就像黄鹂唱歌一样。

  生:“野菊”是什么呀?

  生:就是野菊花。

  师:秋天到了,小河边的野菊花开放了!请采到野菊花的小朋友把花拿出来让大家观赏观赏。

  生(从抽屉里拿出、兴奋地举起野菊花,众生惊喜的拥过来看)

  师:谁来说说它的样子?

  生:金黄的花瓣,绿绿的叶子。

  生:真好看!

  师:请闻一闻吧!

  生:(深呼吸)好香啊!

  生:清香!

  生:小女孩怎么是野菊花了呢?

  师:这个问题提的好!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小姑娘身上的打扮,想想这个问题。

  生:(沉思,忽有所悟)她穿着粉红的衣裳,蓝蓝的裤子,头上还戴着黄蝴蝶结,就像漂亮的野菊花。

  生:她爸爸把她背到哪里就香到哪里!

  生:我还不懂“曾”是什么意思。

  师:请小朋友把第一小节多读几遍,想想“曾”是什么意思。

  生:(各自朗读,思索)“曾”就是以前。

  生:就是说这个女孩小的时候像快乐的小黄鹂,美丽的野菊花。

  师:我们小朋友在小的时候是不是也在妈妈怀里咿咿呀呀地学说话,幸福地趴在爸爸宽厚结实的背上呀?

  生:(失声、开心地笑)

  师:小时侯,我们都被爸爸、妈妈宠着、爱着,多幸福呀!让我们美美地读第一小节吧!

  生:(个个有声有色地朗读)

  自评:

  这是上学期我在常态下(教室后排没有听课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苏教版小语第三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乡下孩子》第一节时的实录片断。教学的成功——学生学习得主动、快乐、有情趣,让我欣慰,不由得再想起课前所做的教学准备来。《乡下孩子》属于诗歌体裁。全诗反映了农村孩子游戏、劳动等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抒发了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真挚感人。从我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来说,学习这首诗歌的主要难度是:语意上的省略和跳跃,诗歌第一节内容“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这两句主语省略,暗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难认其本体,更难体会到“乡下孩子”成长中的幸福感了。再则,虽说本班学生大都也是乡下孩子,但从其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他们生活、行动所涉及的范围来看,他们是难以见到黄鹂这种鸟的,大多数学生即使看到了野菊也不知其为何物。针对实际学情,课前我和学生学生一起做了这样的准备:在电脑的素材库里找出“黄鹂”的图片和它的鸣叫声;布置学生野外采集的作业:和家人一起采野菊花。这样做,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准备了可用的解决方案。

  课堂里,我发现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情况和我课前的估预差不离,所以我顺势适时采用生生间问疑解答和教师适时点拨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学习”的办法,师随生走,顺“藤”摸“瓜”,随机指点、扶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欣赏老师提供的图画、同学采集的实物,聆听声音、闻闻气味, 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的活动,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师的顺势启发性提问,学生的深入质疑,都在学生图文结合的学习、感悟中找到了答案,并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都有了发展;教师亲切的启发性话语把学生也带回了他们自己幸福的幼儿时光,学生在失声哑笑中走进了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在理解中生情,动情的朗读既让学生展示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又让他们受到优美语言文字的熏陶。

  教学实录片断二

  师:读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狼和小羊,谁先来到小溪边?

  生:(读)

  生(一部分):狼先来到小溪边。

  生(一部分):小羊先来到小溪边。

  师:(引读第一自然段)狼来到——(小溪边),看到——(小羊)在那儿——(喝水)。

  师:现在你认为是谁先来到小溪边?

  生(绝大多数):小羊!

  生(一个):(低声地)是狼

  (此时课堂出现了空白)

  师:(略带遗憾地看了这位学生一眼)从课文内容知道,明明是小羊先来到小溪边,而狼确硬说,小羊把它喝的水弄脏了。

  自评:

  以上是我上学期在为全校语文教师上展示课苏教版小语第三册第四单元课文《狼和小羊(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总结课文蕴涵的道理时出现的尴尬一幕。直到这节课结束,我也没有弄明白,学生为什么会“执拗”地认为:是狼先来到小溪边。带着这个疑问教学第二课时,我的第一问就是向那个“执拗”的学生提出的:“你为什么认为是狼先来到小溪边的?”“因为我看到溪边有一块大石头,是狼先躲到大石头后面的……”学生的回答让我既吃惊又恍有所悟:是呀,谁规定了学生只能按着课文语句得出唯一的答案呢?学生为什么不可以对教材文本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况且,这样的理解还包含着学生对课文所蕴涵道理的深刻认识!

  《全日制国家课程标准》实施已经有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自认为是在不断学习,尽我的努力把自己对新课程标精神的理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但是,从这堂展示课(《狼和小羊(第一课时)》)出现的“尴尬”,我认识到自己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完全彻底更新,在课堂教学的某些时刻,因为自己急求“教学进程的顺利、按时”的心理。还是有意无意地让学生扮演了为教师的教服务的角色,而置他们的学习需求于不顾。这样的“尴尬”不仅仅只出现在我的课堂里,从平时听课及老师们“学生真笨,让他说东,偏说西”,“就是答不到点子上来”,“他的思维不跟着你转”等频频抱怨中,不得不承认:“教学尴尬”还普遍存在于课堂教学。

  感叹教学的成功,反思教学的失败,我更深刻认识到“教为学服务”思想的重要性,教师要把这一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去。不论是在何中情况下的教学,学生的发展需要总是应摆在第一位的,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必须正视真实的学情,想方设法为学生的学习需要、发展需要做些实事,在课堂中,真主导,让学生真学习,得到真实的发展。为此,课前的教学准备,我们不应只为自己的“教“做打算,埋头分析教材——这是什么?(尤其是在公开课的教学时),的是要为学生的“学”着想,多思考:可以是什么?还可以怎么样?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走老路——就教材教教材;抱着陈旧的观念——一切为了自己的教学顺利,始终认为:课堂里,四平八稳、不出“乱子”就行了。我们要跳出教材的框框,凭借教材,以教材为载体,为学生个性化的思考、创造性地实践营造氛围,提供机会,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课的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盆、位”等12个生字,会写“分、要”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通过自读,知道诚实是人的美德,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

  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小实验:种两粒花种(其中一粒是煮熟的)。

  第 一 课 时

  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板书课题,生齐读)

  读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问)

  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先自己读,再同桌交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

  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语,齐读、开火车读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并”、“盛”是后鼻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分段练习朗读

  1.第1自然段。

  a.自由读第1自然段。

  b.老师引读。师问:什么时候?谁要干什么?他宣布了什么?

  学生以读代答。(很久以前,有位国王要挑选一个孩子做继承人。他宣布: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他的继承人)

  2.第2自然段。

  a.自由读第2自然段。

  b.教师范读。听一听,老师读出了什么语气?(盼望花开)你也来学一学。(注意指导:十分、天天、看啊、看啊)

  c.指名读、分小组读。

  3.第3、4自然段。

  a.自由练读。

  b.练习人物的对话,想一想国王问雄日的话,国王和孩子们的对话,注意人物的身份,读出不同的语气。

  c.指名分角色读,小组分角色练读。

  通读全文

  第 二 课 时

  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

  2.朗读课文。

  讨论

  1.国王为什么要选雄日做继承人?

  a.小组讨论交流。

  b.汇报讨论结果。

  指导书写

  1.学生对书上田字格中的字逐一观察,想一想,提醒大家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如:不能把“分”的“八”字写成“人”字。

  2.学生先描红,再临写。

  完成课后“读读想想”

  1.指名朗读,齐读。

  2.“十分”可以换成什么词?(“非常”“特别”“格外”等)

  3.试着用“十分”说一句话。(鼓励与众不同)

  拓展练习

  续编故事:雄日当了国王以后……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球赛、两拨儿、欣赏、警惕、膝盖、前额、毫不在意、手套、扎蝴蝶结、索性、搂着、全神贯注、局势”等。能从课文中找出表示“看”的词语,并加以辨析和体会;积累有关“看”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并展开想象感受球赛的激烈、精彩,感受孩子们生龙活虎的拼搏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4、学习借助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图文结合,观察小守门员和观众的神态、动作、感受比赛的激烈、精彩。

  难点:

  学习借助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在家收看足球赛。

  2、预习课文内容和生字词。

  教学媒体:

  小黑板,生字卡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观看多媒体课件)谈话:一天的紧张学习生活结束后,你喜欢玩什么?有人喜欢踢足球吗?哪些同学爱踢足球?谁说说你们是怎么比赛的?

  2、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小足球赛》。(板书课题)

  二、指导观察图画

  1、出示图画:根据这幅图的特点,我们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呢?

  (整幅图可按从人到景的顺序来观察,而后又可按从主到次,即从守门员到观众的顺序来观察。)

  2、思考:

  (1)图上画的是什么内容?要讲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可以说明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从小守门员和观众的神态来看,这场球赛怎样?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对照图画自己读读课文。

  2、你发现课文描写的这场足球赛与平时我们观看的足球赛有什么不同吗?

  3、再读课文,你感受到这场足球赛踢得如何?结合课文有关语句说说你的看法。

  四、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以“开火车”的方式轮读生字词。

  2、读读带儿化的词语:“这儿、两拨儿、快点儿、那儿、一块儿”。

  3、四人小组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

  4、全班汇报。注意辨析下列字的字形:

  “踢”与“惕”;“亿”与“忆”;“磕”与“嗑”;“津”和“律”。

  五、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提出疑问,再分小组讨论解决。

  六、小结

  这一课是看图学文。我们在初步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又初读了课文。从画面中观察到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一件什么事。课文先讲放学以后,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赛足球,吸引了不少观众;接着介绍小守门员,之后重点介绍了观众的表现。这个写作顺序就是作者的观察顺序。

  七、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并家听。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看图边画出描写这是一场精彩的足球赛的词句,体会后读一读。

  (2)学生汇报,重点理解:“又来到、吸引、路过、欣赏”。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看看这个自然段都描写了谁?他们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画出来,在小组内体会后说一说,并读出来。

  (2)汇报

  小守门员的样子:戴着皮手套,分腿弯腰,上身前倾。随时准备扑救险球。

  候补守门员的样子:腆着肚子,急不可耐,跃跃欲试。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小组合作读第三、四自然段,看一看这段观众观看比赛的情形作者介绍了谁。

  (2)小组讨论:

  A、画出表示动作、神态的重点词。

  B、想想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此时他们的心情怎样?

  C、从他们的表现中推断比赛的情况。

  (3)全班汇报

  (4)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4、学习第五自然段

  (1)“精彩”是什么意思?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场小足球赛十分精彩?

  五、总结全文

  默读全文,从课文中找出表示“看”的词语,读读带有这样词语的句子,体会词义有什么不同。

  六、作业

  1、抄写带有表示“看”的词语的句子,并读读体会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预习第三课。

  板书设计:

  2、小足球赛

  时间:放学以后

  地点:一块空地

  人物:观众(包括守门员)

  赛前准备:分两拨书包帽子做球门

  小守门员:注视磕破戴着分腿弯腰

  观众:探着伸直站起来搂着挺直挺紧张看

  小足球赛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匆匆》教案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