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1
活动目标:
通过触觉感知圆形的特征,知道圆形没有边,没有棱角。
活动准备:
1、 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小饼干若干,托盘若干。
2、 活动前,请幼儿把手洗干净。
3、 自制圆形卡片(可以用硬纸板剪成圆形)
活动过程:
1、 出示圆形卡片,请幼儿触摸,感知圆形的特征。
——圆形摸起来是什么感觉?
——圆形摸起来没有愣,没有边。(教师帮助幼儿圆形的`特点)
2、 请幼儿观看课件,引导幼儿看图,找出圆形。
——盘子里有许多好吃的饼干,请用笔把圆形的饼干圈起来。
(让幼儿在学具上操作,然后老师用PPT演示对照)
3、 将小饼干分到若干托盘,请幼儿找出托盘中的圆形饼干。选择正确后,可以让幼儿吃掉该圆形饼干,本环节可以重复进行。
提示:
1、 活动结束后,让幼儿把剩下的饼干吃掉,给幼儿温开水。
2、 将玩具卡《形形色色》投放在益智活动区,请幼儿找出各种颜色的圆形图片。
3、 在日常活动中,请幼儿找一找教室中的圆形物品。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简单的里外空间特征。
2、让幼儿初步尝试理解和应用里外空间形式的表达方式。
活动准备:红、黄、绿、蓝色的小车图片各一个、花朵图片各一个、红、黄、绿、蓝色的彩笔若干支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今天小虎邀请我们去他家,可是他的家里太乱了,到处都是小汽车,我们一起来帮小虎把他的`汽车放到正确的位置。
在黑板上画个大圆圈,标识上每种颜色的小汽车在圈外还是圈内。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把小汽车送到相应的位置,你们看看它们应该放到哪?
二、基本部分
师:我们收拾好玩具,让我们一起到花园里走走吧。
出示花园的图片:这个图片上有什么?咦!这里的花儿怎么没有颜色?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花儿都应该图上什么颜色?出示各种颜色花朵的位置:师:这里有一个圆圈,它表示栅栏,这个点点表示花儿,我们来看一看红色的花在圈圈的里面还是外面?(各清一位小朋友为它涂上颜色)师:黄色的花在圈圈的里面还是外面?师:蓝色的花在圈圈的里面还是外面?
师:绿色的花在圈圈的里面还是外面?
三、做练习册,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师:你们做的真棒,为小花穿上了美丽的衣裳,接下来老师发给你们练习册,我看哪位小朋友做得又快又对。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了解蝴蝶的形态、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2、进一步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转变过程,丰富知识经验。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蝴蝶生长过程图。活动过程:
1、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出蝴蝶。(运用猜谜语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从而引出蝴蝶的话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位神秘朋友,请你猜猜它是谁?”
(出示谜语:有个虫子真奇怪,变样起来真是快。开始吃菜是害虫,后来会飞真好看。)
2、引导幼儿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
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蝴蝶是什么样的?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播放课件:蝴蝶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个部分。都有一对翅膀、触角和身体。颜色和花纹等不同。
3、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蝴蝶呢?你们知道蝴蝶的宝宝是谁吗?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幼儿讨论)
4、介绍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①以问题形式引出故事。
师:“你知道蝴蝶是怎么变出来的吗?”
(让幼儿分小组讨论,大胆地猜测蝴蝶的生长过程)
②教师播放毛毛虫变蝴蝶的视频,帮助幼儿更加形象的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5、教师和幼儿理清毛毛虫转变蝴蝶的过程。
师:“蝴蝶究竟是由谁变出来的?”“毛毛虫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蝴蝶的呢?”
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出蝴蝶的生长过程:虫卵——幼虫(毛毛虫)——蛹——蝴蝶。(出示蝴蝶生长过程图)
(通过形象生动的视频播放,帮助幼儿正确地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6、幼儿尝试画出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反思:
《毛毛虫变蝴蝶》是大班下学期的活动主题:虫虫,虫虫飞中的一节结合健康与科学领域相结合的一个教育活动。我根据本班的幼儿的发展水平有所改变,因为在设计这节课之前,我发现幼儿非常喜欢蝴蝶,但对于蝴蝶是怎么来的,却不知道,所以我根据《纲要》精神,从幼儿的兴趣入手,针对幼儿的好奇心理设计了这个教育活动,在这个教育活动的活动目标中,是主要体现在运用肢体表现蝴蝶的生长过程以及熟练地根据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当我对幼儿的实际情况了解后,觉的应该增加幼儿对蝴蝶的'变化的认识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而且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对所接触的知识掌握的更好。所以我在一开始设计了对蝴蝶的认识以及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演示,幼儿在这个环节中表现很积极,为后来的肢体表演打下基础,幼儿在接下来的肢体表演中兴趣很高,唯一不足的是,活动场地不够宽敞,使幼儿不能尽兴的表演。活动在幼儿的兴奋状态下结束,活动延伸设计的不是很切合实际。如果在延伸中让幼儿继续玩肢体表演游戏的话,可能效果会更好。还有就是在设计教学课件的时候,制作的蝴蝶生长过程的课件不是很形象,效果就相对稍差。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4
比较大小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认识并区分物体的大小。
2、尝试用一句话正确表述物体的大小。
3、能主动参与,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大小猫图片各一张,大小衣服、裤子、鞋子各一份。幼儿操作材料(大小不同的皮球、玩具汽车、杯子、分类板、鱼、碗)15份,大小分类盒各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大猫小猫》音乐入场,初步感知大小的变化。
老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两只可爱的猫咪,我们表演一首歌曲欢迎它们吧。”
(二)游戏:打扮大小猫(认识大小并初步学习同类物品中区分物体的大小)。
1、大小猫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时老师的声音有大小变化),
老师:“这两只可爱的猫咪叫什么名字呢?我们来听听。” 分别出示大小猫,“嗨!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大大,因为我的头大大的,身体也是大大的。”“嗨!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小小,因为我的头小小的,身体也是小小的。”
2、帮助大大小小打扮。
(1)穿衣服,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出:ⅹⅹ颜色的衣服大,ⅹⅹ颜色的衣服小,大大要穿大衣服,小小要穿小衣服。
老师:“老师给大大小小准备了两件衣服,小朋友告诉我,什么颜色的衣服大?什么颜色的衣服小?”
“现在,我们给猫咪穿上衣服,大大要穿大衣服,小小要穿小衣服。”
(2)穿裤子和鞋,感知“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来的一组相对概念。引导幼儿说出:ⅹⅹ颜色的大裤子送给大大穿,ⅹⅹ颜色的大鞋子送给大大穿。
老师:“现在我们要给大大小小穿裤子了,小朋友告诉我,什么颜色的裤子大,什么颜色的裤子小?那ⅹⅹ颜色的大裤子送给大大穿呢?”
(三)游戏:帮大大小小分东西。(初步认识大小标记,知道从一堆东西中先找到同类的两种物体再进行大小的分类。)
1、认识大小标记
老师:“这里有一些东西,要送到大大小小的家里去。你们看,大大的家有一个门牌号,它的身体大大的.,它叫大标记。小小的家也有一个门牌号,它的身体是小小的,叫小标记。”
2、老师示范送玩具汽车,引导幼儿说出:“大汽车送到大大家,小汽车送到小小家。”
3、请个别幼儿上前送东西。(此环节要重点突破先找到同类的两种物体再进行大小的分类)
(四)玩游戏:“送礼物给大大小小”(通过幼儿的操作,尝试不受物体的形状、颜色、种类的干扰,认识大小并按照大小标记进行分类。)
1、老师示范根据大小标记分类。
2、幼儿操作。
老师:“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些礼物要送给大大小小,看看都有什么?”
(五)玩游戏“找椅子”。(听老师的口令迅速地找到相应的大小椅,要求幼儿能快速区分大小,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
老师:“大大小小非常感谢小朋友,它们请小朋友玩找椅子的游戏。”
(六)结束活动
老师:“这个游戏真好玩,现在我们回教室教其他小朋友玩吧。”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5
活动目标:认识正方形与三角形。
活动准备:
1、 儿歌《快乐小鱼》;
2、 用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拼成的小鱼图形;
3、 待涂色图形;
4、 蜡笔;手帕;音乐磁带。
5、 场地上划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区域。
活动过程:
一、 教师拼小鱼图形,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变出了什么?它们是用什么形状拼出来的?
二、 出示正方形手帕,引导幼儿将其变成三角形。
幼儿人手一块手帕,操作一下。
三、 引导幼儿重点观察三角形,说说它是什么样的。
四、 游戏《快乐小鱼》。
1、 幼儿念儿歌,做动作。
2、 老师念:“游到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池塘里”,幼儿游向相应的区域,并做小鱼的.动作。
3、 一名幼儿当小老师,来发出指令,其他幼儿和老师一起游戏。
五、 欣赏挂图,你觉得好看吗?
引导幼儿说出没有涂色的是什么形状。老师与一名幼儿来给它打扮一下。
幼儿分组操作,给小图中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配乐)。
活动延伸:
幼儿将自己的作品给老师或其他幼儿看,并说说自己给哪些图形涂了什么颜色。
附:儿歌《快乐小鱼》
小鱼小鱼游呀游,游到小小池塘里。
捉小虫,吐泡泡,真呀真快乐。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6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辨认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知道三种图形的特征,并能利用三种图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
3、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发展创造力及动作表现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内容:
小班数学《拼一拼》
活动准备:
PPT、三种图形的大小卡片若干、自制图形拼摆图2幅、轻音乐。
活动重点:
能正确辨认三种图形
活动难点:
利用三种图形组合新形象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和图形宝宝做游戏,猜猜会有谁呢?(幼儿根据已有认知大胆猜测)
二、逐一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大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形特征。
先请出第一个图形宝宝(教师出示大卡片,逐一让幼儿观察并摸一摸,并分别立体粘贴在三张桌子前面)。
1、圆形宝宝长得什么样?(圆圆的),它有一条边。
请你用身体表现圆形的样子。(幼儿动作表现)
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2、三角形宝宝长得什么样?(通过观察引导感知三角形有角、有边)我们数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师生点数)有几个角?噢,有三条边,三个角。
请你用身体动作表现三角形的样子(如:双手指尖相对举过头顶,代表三角形等)。
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3、正方形宝宝有几条边?几个角?谁来数一数(幼儿点数,回答)
师:正方形有四条边,并且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
请用身体动作表现正方形的样子。
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表现的好宝宝。
三、通过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家”,加深幼儿对三种图形的认知,体验学习的乐趣。
小朋友喜欢捉迷藏吗?(喜欢)图形宝宝最爱捉迷藏了,它们藏到哪里去了呢?(出示准备的物品)噢,原来它们藏在下面这些物品里,请你把它们找出来,放到和它们长得一样的大图形宝宝的家里好吗?(三张贴有大卡片桌子)
幼儿放好后,要让幼儿自己检查一下有没有送错的,如果有,帮忙送到正确的图形宝宝家里。
四、图形宝宝变魔术——巩固认知,提升目标。
1、图形宝宝不仅喜欢捉迷藏,还会变魔术呢!请小眼睛看仔细,大家一起数123,奇迹就会出现!
2、教师分别出示自制图形拼摆图1(热带鱼)、图2(小房子),请幼儿仔细观察并找出藏在图中的图形,并上前进行拆分、组合。
(1)这条鱼由哪几个图形组成的?请一个小朋友过来指给大家。把小鱼取下来分开看看说的对吗?(根据情况幼儿回答)你想不想把小鱼再变回去?(幼儿回答)
看到xx小朋友会变魔术,老师也想变魔术,看老师把小鱼变成了什么?(在孩子拼摆的小鱼的基础上,再拿一个三角形,变成一颗小松树,拓展一下孩子的思维空间。)
(2)图形宝宝继续变魔术,数123,奇迹就会出现!(出示拼摆小房子)这座小房子是由哪几个图形宝宝组成的.?请一个小朋友过来指给大家。
你们想不想和图形宝宝一起变魔术?(想),现在就和后面桌子上的图形宝宝们一起变魔术吧!魔术表演成功的小朋友老师会给你惊喜呦!
3、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自由拼摆、组合,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放轻音乐)
4、将幼儿拼摆图形及时拍照,并在大屏幕上展示。
5、播放PPT,欣赏几种图形拼摆组合。
五、活动小结:
哇,图形宝宝们能变出这么多神奇的造型,你们还想不想试一试呢?(幼:想)今天就带图形宝宝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继续变魔术,好吗?(幼:好)祝你们表演成功!(鼓掌)
活动延伸:
游戏——魔术表演,回家给爸爸妈妈表演图形拼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点,利用形象的图片和身体动作表现,用“和图形宝宝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巩固了对三种图形宝宝的认识,突出了重点,通过变魔术激发了幼儿利用图形进行新的组合,创造新形象的兴趣,孩子们积极探索,获得了经验的提升。同时在活动中教师结合生活经验让幼儿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分别是什么图形,把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在活动中有5名幼儿没有将自己的图形进行创意拼搭,我认为这几名幼儿还是生活经验较少,没有形象基础所以在自己创意想象时有困难。今后教师应考虑到孩子的能力差异,可以提供一些范例让能力差的幼儿参看模仿拼搭后再拓展拼出其他的图形。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7
活动目标:
1、知道物体有长有短,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
2、能比较出2个长度相似的物体的长短。
3、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活动准备:
2条颜色不一的彩带人手一份,2只长颈鹿,不同长短的物体(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动物模仿操
二、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小朋友,商店里有什么呢?
2、教师出示有长短不一的裤子图片,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物体长短是通过比较知道的。
三、游戏活动——变变变
老师:出示金箍棒的图片,我们和金箍棒做个游戏吧,跟着老师一起做,先吹一口气,变长变长变长(两手距离慢慢拉长),再吹一口气,变短变短变短(两手距离慢慢缩短)。游戏可以重复两次。
四、在生活中找长和短
教师:小朋友找一下我们生活中有什么长和短的物体呢,幼儿:大蛇长,小蛇短。大鳄鱼长,小鳄鱼短。教师:还有呢?(教师模仿火车汽笛和汽车汽笛来引导幼儿。)
五、给长颈鹿系上神气的皮带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有二条长短不一的皮带,我们来给他们排排队。怎么比较彩带的长短呢,首先两条彩带叠起来,应该怎么叠呢?彩带一边对着一边。这种方法叫做重叠法。还有一种方法是要一边对一边,排排好,叫做重置法。
教师:长颈鹿爸爸和长颈鹿宝宝还缺了一条丝带,请小朋友帮帮忙,比一比,把长的丝带給爸爸,短的給宝宝。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结束部分
比出后分别把丝带送给长颈鹿爸爸的筐里,短丝带送到长颈鹿宝宝的筐里。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8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知,让幼儿初步感知"1"和"许多"
2、能正确说出"一个"和"许多"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萝卜卡片若干、兔子耳朵头饰若干(数量均和幼儿的数量相等)、两个小筐子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小白兔,乐呵呵。到山上,拔萝卜。一只小兔拔一个,放在一起是许多。"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它要和我们一起来上课,有请可爱的小白兔,→幻灯片小白兔
(二)游戏拔萝卜体验"1"和许多的关系每个人都带上兔耳朵头饰扮演小兔子→(黑板上贴了许多的萝卜卡片)老师问:"小朋友们看看山上有多少萝卜啊?"(引导他们说出有许多)那现在我们一起上山拔萝卜吧→每人拔一个,而且要边拔边说"我拔了一个萝卜"→拔完了,老师问:"现在山上还有萝卜吗?"(幼儿答)→"你的手里现在有几个萝卜?"(幼儿答)→"刚才山上有许多的萝卜怎么现在一个也没有了呢?"(幼儿答)→引导并讲出"许多"的萝卜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萝卜萝卜看起来好好吃哦,而且萝卜很有营养小朋友多吃萝卜呢会少生病哦,你们想不想吃呢?(幼儿答)→可是刚拔的萝卜凉凉的又不干净我们吃了会肚子疼的,不如我们让厨师给我们做成好吃的菜吧→收萝卜→"我放了一个萝卜"→老师问:"你的手里还有萝卜吗?"(幼儿答)→"筐子里现在有多少萝卜?"(幼儿答)→"刚才筐子里一个也没有现在怎么有许多的'萝卜呢?→"引导并讲出"一个一个的萝卜放在一起就成了许多萝卜"总结:"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1,一个一个的"1"和在一起就成了"许多"延伸: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1和"许多",我们一起来找找吧→使用幻灯片看图并引导幼儿正确说出1和"许多"
活动反思:
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9
活动目标:
理解"一样多",将数量相同的小猫和小猪卡片一一对应。
活动准备:
1、幼儿材料:《游乐场》游戏图、小猪卡片9张。
2、教师教具:游乐区大卡片7张。
活动过程:
一、以参观"游乐场"引入活动
1、师:今天小猪宝宝要和我们去参观游乐场。小朋友们,我们出发吧!
2、听音乐做出坐火车的动作进场。
3、师:我们到了,赶紧找个地方坐下来吧!
二、集体操作"游乐场"
1、引导幼儿观察《游乐场》游戏图,并说出图中各个游乐项目的名称师:原来我们来到了小猫游乐场,小朋友帮我看看这里有哪些游乐项目?(幼儿说一个游乐项目时,老师有意识的做出回应。例如:幼儿说:"滑滑梯。"老师就在图上找出滑滑梯,说:"喔,真的有滑滑梯。")
2、教师逐一出示游乐区大卡片,幼儿对照游戏图说出参加这个项目的小猫的数量
①教师出示第一张卡片师:这是什么游乐项目呀?请看看你的游戏图,有几只小猫在玩这个项目。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数数看。(重点:让幼儿知道手口一致地点数的`方法。)
②小结师:说的对不对呀,我们也一起来数数看。
③出示第2张卡片,方法同上。
三、幼儿操作"一样多"
1、激发幼儿帮助小猪的兴趣
师:噢,小猪见小猫玩得很开心,小猪也想玩这些游乐项目,那该怎么办呢?帮小猪想想办法吧!
2、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①师:可以让小猪一起玩,但是要遵守游乐场的规则,否则就不能玩。
②介绍游戏规则、玩法师:游乐场的规则是每个项目有几只小猫,就替换几只小猪,小猪的数量要和与这个项目的小猫数量相同。
③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师:小朋友真聪明,那赶紧给小猪分配项目吧!
④教师与幼儿一起核对答案。
四、活动小结
师:今天我们帮小猪和小猫交了朋友,而且小朋友都帮它们找对了朋友,真棒!下次我们再和小猪小猫玩新的游戏。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10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与三只大象的关系。
2、乐意参与活动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分操作材料、三只大小不同大象以及对应的三捆木头图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熊一家,通过比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导入:小朋友,看看他们是谁?(大象)是大象一个人吗?还有谁?
2、哪个是爸爸?为什么你说他是爸爸?
3、哪个是大象宝宝?为什么?
4、那妈妈呢?
5、小结:在我们家里,一般情况都是爸爸长得最高,宝宝长得最矮。妈妈长得不高也不矮
二、创设大象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过分碗这一事件,区分“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导语:大象一家今天要感很重的工作所以要先吃的饱饱的才能干活,吃饭需要什么?,碗呢?大象宝宝早就准备好了三只碗。
2、哪只碗给爸爸?什么颜色的?哪只给妈妈?什么颜色的?
宝宝呢?什么颜色的?
三、情境“分香蕉”,体会香蕉的大小和三只大象的关系
1、今天小熊一家要吃2样早餐。他们会吃些什么呢?请你来猜一猜。
2、到底是什么呢?(香蕉)第一样早餐是香蕉
3、哪一个给象爸爸吃?为什么?哪一个给象宝宝吃?为什么?
哪一个给象妈妈?为什么?
4、小结:一般情况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香蕉也是最多的……
四、情境“分水”,感知“高”、“矮”
1、引导语:第二样早餐是什么?(水)刚刚香蕉有大有小,我们一下就看出来了。装水的瓶子有什么特征,要怎么分呢?为什么?在瓶身上标有数字最高的表上数字1、最矮的表上数字3,不高不矮的`表上数字2。
几号瓶给大象爸爸吃?为什么?几号瓶给大象宝宝吃?为什么?几号瓶大象熊妈妈?为什么?
2、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幼儿感知“高”、“矮”小结:大象爸爸胃口最大,喝的水也是最多的……
五、情境“运木头”,引导幼儿操作现在大象爸爸妈妈吃饱了也喝了水,就要开始工作了,今天他们的工作是要搬运木头(出示木头图片),请小朋友观察哪一捆木头适合大象爸爸搬运,哪一捆木头适合妈妈搬运,小象适合搬运哪一捆呢?
小象想请芽芽一班的小朋友帮忙分木头,看看到底大象一家的成员能不能搬运适合的木头。
1.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2.请幼儿展示操作材料,集体指导。
六、游戏活动,
活动反思:
一、选材来源于生活。
注重挖掘生活中的寻常事和平常物,如运木头和赠送礼物等活动。
二、目标制定合理。
该活动目标制定能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方面促进幼儿发展。
三、教学过程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整个活动以游戏的情境贯穿始终,从让幼儿感知5以内数的数量关系到操作中进一步感知通过添上或减少的方法使两组数量变得一样多,每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四、教学方法灵活,师幼互动积极、有效。
在教学活动中,不论是集中活动还是分组操作、游戏,教师通过多通道让幼儿来感知、体验和实践。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活动,情绪愉快,各种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活动中,幼儿乐于参与,教师亲和力较强,师幼融为一体,互动积极,体现了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五、教具简单、方便、实用。
如,对比卡、图片、串珠、插花、穿线动物等都利用了废旧物品,如泡沫、空塑料笔芯、废旧的塑料花、可乐瓶也被老师们当作宝贝收藏了起来,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11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计数的数学游戏,会根据要求进行操作。
2.尝试用多种感官感知4以内物体的数量,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3.感知4以内的数量并初步理解4的形成,理解3添上1是4,4里面有4个1。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基本掌握手口一致地进行3以内物体的点数。
物质准备:数字卡片1一4,4张数字1的卡片,红、黄、蓝、绿色的小虫图片各一张,篮子、小鸡头饰、绿色小虫图片若干,写有1一4数字的房子底板各一块,画有1一4的数量、颜色或大小不同的小虫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小鸡练本领:多种感官感知3以内的数。
教师当鸡妈妈,幼儿扮作小鸡玩游戏。
小鸡听鸡妈妈的指令做相应动作:发出1声叫声,拍2次手,扇3次翅膀等。
2.小鸡捉虫:初步感知4的形成。
鸡妈妈数字卡,请幼儿捉相应数量的虫子,再互相检查操作结果。
3.鸡妈妈捉虫:讲解演示4的形成。
鸡妈妈出示一张黄色小虫的图片:"我先捉了1条黄色的小虫。"再出示一张绿色小虫的图片:"我又捉了1条绿色的'小虫,1条小虫添上1条小虫,是几条小虫?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2。
又出示一张红色小虫的图片:"我又捉了1条红色的小虫,2条小虫添上1条小虫,是几条小虫?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3。又出示一张蓝色小虫的图片:"我又捉了1条蓝色的小虫,3条小虫添上1条小虫,是几条小虫?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4,并小结:3添上1就是4。"鸡妈妈和小鸡们一起观察每种颜色小虫的数量,在每种颜色小虫下面摆上数卡,表示其数量,理解4里面有4个1,4个1合起来是4。
4.小鸡运食物回家,感知4以内数的等量集合。
每只小鸡自愿取一张食物卡,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卡片上有什么食物,有几条虫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鸡妈妈在活动室里布置四座房子,小鸡说一说每座房子上的数字是几,再对照自己卡片上虫子的数量,分别将食物送回相应数字的房子里,要求图片上小虫的数量与房子上的数字相等。
活动反思:
毛毛虫在草丛中的情境可以更丰富一些,环节与环节的衔接需要更自然,如第一环节鸡妈妈带着小鸡们出去散步,来到草地上,做做游戏,看到草丛中有许多毛毛虫,从而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不同特征。环节的衔接应更自然一些。环节与环节之间应呈现递进关系,对内容的设计应具有挑战性和层次性。小鸡应先根据点数进行捉虫,再根据要求和点数进行捉虫,这样活动的层次性就能有所体现了。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12
活动目标:
1、知道物体有长有短,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能比较3个物体的长短并排序。
2、体验飘带舞动的快乐。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课件、丝带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幼一起做动物模仿操,引发幼儿兴趣,并引导幼儿初步感知长短。
二、活动开展
1、观看课件讨论,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引起幼儿对生活中长短事物的关注。
(1)图片里有什么?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2)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各种不同长短的事物。
2、师幼探讨,共同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
3、尝试按不同的方向给3个长短不同的丝带进行排序。延伸目标,在幼儿掌握按一定顺序简单排序时,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摆出不同的造型,鼓励幼儿用自己语言大胆表述出来。
三、激发幼儿想象力,体验飘带舞动的快乐。
1、通过比较,理解长短是在一定条件下比较出来的,具有可变性。
2、想象空间:玩丝带。
四、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的操作材料比较长短并排序,也可根据幼儿掌握情况将数量增加到4。
美术区活动延伸:创意守恒。提供长度一样的毛线让幼儿进行粘画,引导幼儿发现在长度不会随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活动反思:
活动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收获也很多。只是幼儿在做实验中急于想动手操作,没听清老师的注意事项,活动纪律比较混乱。可见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13
有益的学习经验:
1、教幼儿手口一致,点数10以内的数,并会说出数。
2、培养幼儿数概念的形成。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手口一致的点数1—10
活动准备:
一样的水果挂图
活动与执导:
1、出示10个苹果的挂图,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多少个苹果吗?先让小朋友自己点数。
2、教幼儿点数1—10
要求正确点数,手指一个苹果,嘴里数一个数。
手口一致的点数,能说出总数。
3、反复教幼儿点数。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14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说出总数。
2、学习按数量对应摆设数量是5以内的物体。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5以内数量的水果图片若干、大正方体积木(贴有5以内的点卡)。
学具:五个小篮子贴有1—5的圆点标记,每位幼儿15个片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点数5以内的数量
1、今天,刘老师给小朋友带了一些水果来,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水果
2、教师逐一出示苹果、雪梨、西瓜、香蕉、桃子的水果图片,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请个别幼儿根据水果的数量拍几下手,并给各种水果匹配相应的`圆点卡,请其他幼儿帮他验证。
3、教师出示大积木,教师滚积木,请全体或个别幼儿点数并用拍几下手来表示相应的点卡数量。
二、幼儿自主操作
1、在小朋友桌子上的袋子里有许多片片,请小朋友把袋子里片片拿出来,送给圆点朋友。
2、出示五个贴有标记的篮子,集体点数卡片上圆点的数量。
3、幼儿操作:看篮子里的圆点数量送片片,一边送一边说:几个圆点送你几个片片。
三、小结。
根据幼儿操作的情况进行简单地总结,并鼓励、表扬有进步的幼儿。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15
分树叶按数取物
活动名称:做客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操作活动,并能按要求完成操作活动。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3、学习按数取物,根据3以内的指定数量取出相等数量的物体。
活动准备:
教具:带圆点的蘑菇形房顶用1-3的点卡表示;贴有小动物的`房间,分别为五种不同的动物;大 子两颗。
学具: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学具("糖"、糖纸、数字卡等)。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景--练习点数
唱歌《开车歌》到小动物家做客。依次出现小动物的房间:"看看我们先到谁家啊?"(小猪)"有几只小猪在家?"(3只)打乱顺序出示,请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小结:大家都数一数,知道每个房间住着几只小动物。
(二) 游戏"挂门牌"--将数字与数量对应匹配
"小动物的房子盖好了,可是它们都忘记挂门牌号了,我们大家来帮它们挂一下吧!"请幼儿分别用数字卡表示门牌号。并提问:"你怎么知道这个门牌号是ХХ家的呢?"
小结:小狗的房间里住着一只小狗,门牌号应该是1。(类推)
(三) 游戏"包糖果"--练习按数取物
1. 教师掷有点卡的 子,幼儿根据点卡数量取出相应数 量的糖纸,边拿边说:一个点我拿一张糖纸。(重复游戏)
2. 教师掷有数字的 子,幼儿根据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糖纸,并边拿边说。
3. 幼儿自由"包糖果",把糖果送给自己想送的小动物。
小结:有几只小动物就包几颗糖果。
设计意图
3岁半到4岁的幼儿已经开始掌握计数活动,并学会按计数活动的要素进行计数,形成了最初的数概念。我班幼儿现处于小班下学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和训练,已经能够按顺序口头数数,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根据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按顺序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 按数取物,特设计此次数学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