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1
一、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的基础上,通过单元主题图创设情境逐步引入有余数的除法问题,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体会余数的意义,并明确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能够正确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三、重点与难点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我制定的:重点: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
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计算所表示的意思,并明确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
四、教法与学法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并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我确定的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
学法:学生通过观察交流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五、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本”,设计了这四大板块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引导探究,感悟新知。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下面,我先说第一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引入“快乐数学园”情景图,“同学们,小动物们在布置房间呢,这是它们挂的气球。仔细看看,有什么发现?(按黄、红、绿排列)。你们能很快说出第18个是什么颜色的吗?(绿色)。(出示编号检验猜测结果。)”
“挑选你们喜欢的编号让老师猜猜看。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猜得又快又准吗?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也能行。”
(二)引导探究,感悟新知。
在这个环节,首先出示场景,“我们周末要开场联欢会,用鲜花装扮是不是更漂亮呢?”(出示场景图)
这一环节复习表内除法的知识,让学生对竖式有初步认识,为下一步更好地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感知余数的产生
“同学们,23盆花都摆上,每组5盆的时候,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学生还剩3盆)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同学们做得很好,大家列的算式不一样,大家互相交流的时候是不是不太方便呢?我们都写成一种形式,即23÷5=4(组)3(盆)
(板书:23÷5=4(组)3(盆))
剩下的3盆我们怎么称呼它呢?我们大家一起给它取个名字吧?我们叫它余数。我们在商的后面点上6个小圆点,然后写上余数。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竖式怎样列呢?引导学生列式,并分析每个数字的含义(商4表示可以摆4组,余数3表示剩下3盆),23除以5等于4组余3盆。
当我们平均分物体的时候,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有时会有多余的数产生,这个数被称为余数。
如果有16盆花可以摆几组?如果是17盆,18盆,24盆,25盆呢?,现在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展示学生列式。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余数和除数,“同学们,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余数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反思性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索出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即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练习。因此我针对本节课的重点精心设计了这样三道题,首先让学生判断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计算是否正确,及时巩固“余数比除数小”,接下来通过“动手练一练”熟悉“除法竖式”的基本结构,最后结合生活场景引导学生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有余数的除法。
我再次出示“数学游乐园”情景,“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老师快速猜出气球颜色的奥妙了吗!”,你们也来试试吧!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对除法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说一说,相互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请同学们从以下提供的练习和活动中,挑选喜欢的一项或两项在课外完成。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学习和生活的素材,让学生自主选择量力而行,以便于因材施教。
六、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简洁明了既显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又用彩色粉笔标记重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7页,练习十八第5~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真确计算。
2、使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商的一些变化规律,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除法计算的实用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完成第5题。
集体口答,说说0.1÷0.05、0÷0.24的思考过程。
2、完成第6题。
独立完成,比一比每组中的三道算式和结果,说说有什么发现?
引起商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完成第7题。
独立计算,按要求比较。
什么情况下,商比被除数小?什么情况下,商比被除数大?
4、完成第8题。
你根据什么判断的?
二、提高训练
1、独立完成第(1)题的计算。
你还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怎么解决呢?
2、完成第10题。
先计算每组中的两题,再比价,说说有什么发现?
哪一道题计算比较简便?
3、完成第11题。
每一题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4、完成第12题。
你怎样理解“层高”的意思的?
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呢?
每一步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加1?
独立完成计算。
5、完成第13题。
你能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吗?
白色奶油 5.6 ?克
彩色奶油 2.5克 100克
在小组中列表整理并交流方法。
6、完成第14题。
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同学们的计算又有了进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发现了小数除法中的规律,并且能把这些规律应用在计算上,在后面的学习中,还要多思考,多练。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3
8.3 同底数幂的除法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教科书中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从计算 和 这两个具体的同底数的幂的除法,到计算底数具有一般性的 ,逐步归纳出同底数幂除法的一般性质.教师讲课时要多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运算出结果,接着,让学生自己举几个例子,再计算出结果,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同底数的幂的除法法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性质的获得过程,掌握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会用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有关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了解零指数幂和负整指数幂的意义,知道零指数幂和负整指数幂规定的合理性.
过程与方法
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媒体
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一种液体每升含有1012个有害细菌,为了试验某种杀菌剂的效果,科学家们进行了实验,发现1滴杀菌剂可以杀死109个此种细菌.要将1升液体中的有害细菌全部杀死,需要这种杀菌剂多少滴?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1012÷109是怎样的一种运算呢?
通过上面的问题,我们会发现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和现实世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
二、了解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及其应用
一起探究:计算下列各式,并说明理由(>n).
(1)
(2)
(3)
(4)
[师]我们利用幂的意义,得到:
(1)
(2)
(3)
(4)
[生]从以上三个特例,可以归纳出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a÷an=a-n(,n是正整数且>n).
[生]小括号内的条件不完整.在同底数幂除法中有一个最不能忽略的问题:除数不能为0.不然这个运算性质无意义.所以在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中规定这里的a不为0,记作a≠0.在前面的三个幂的运算性质中,a可取任意数或整式,所以没有此规定.
[师]很好!这位同学考虑问题很全面.所以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性质为:
(a≠0,、n都为正整数,且>n)运用自己的语言如何描述呢?
[生]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例]计算:
(1) (2) (3) (4)
三、探索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想一想:
10000=104, 16=24,
1000=10( ), 8=2( ),
100=10( ), 4=2( ),
10=10( ). 2=2( ).
猜一猜
1=10( ), 1=2( ),
0.1=10( ), =2( ),
0.01=10( ), =2( ),
0.001=10( ). =2( )
大家可以发现指数不是我们学过的正整数,而出现了负整数和0.
正整数幂的意义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乘,如an(n为正整数)表示n个a相乘.如果用此定义解释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显然无意义.根据“猜一猜”,大家归纳一下,如何定义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呢?
[生]由“猜一猜”得
100=1,
10-1=0.1= ,
10-2=0.01= = ,
10-3=0.001= = .
20=1
2-1= ,
2-2= = ,
2-3= = .
所以a0=1,
a-p= (p为正整数).
[师]a在这里能取0吗?
[生]a在这里不能取0.我们在得出这一结论时,保持了一个规律,幂的值每缩小为原来的 ,指数就会减少1,因此a≠0.
[师]这一点很重要.0的0次幂,0的负整数次幂是无意义的,就如同除数为0时无意义一样.因为我们规定:a0=1(a≠0);a-p= (a≠0,p为正整数).
我们的规定合理吗?我们不妨假设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对于≤n仍然成立来说明这一规定是合理的.
例如由于103÷103=1,借助于同底数幂的除法可得103÷103=103-3=100,因此可规定100=1.一般情况则为a÷a=1(a≠0).而a÷a=a-=a0,所以a0=1(a≠0);
而a÷an= ( 因此上述规定是合理的. [例]用小数或分数表示下列各数: (1)10-3;(2)70×8-2;(3)1.6×10-4. 解:(1)10-3= = =0.001; (2)70×8-2=1× = ; (3)1.6×10?-4=1.6× =1.6×0.0001=0.00016. 四、课时小结 [师]这一节课收获真不小,大家可以谈一谈. [生]我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指数还有负整数和0指数,而且还了解了它们的定义:a0=1(a≠0),a-p= (a≠0,p为正整数). [生]这节课还学习了同底数幂的除法:a÷an=a-n(a≠0,,n为正整数,>n),但学习了负整数和0指数幂之后,>n的条件可以不要,因为≤n时,这个性质也成立. [生]我特别注意了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几个性质,都有一个条件a≠0,它是由除数不为0引出的,我觉得这个条件很重要. [师]同学们收获确实不小,祝贺你们! 五、课后作业 课本 A组3、4,B组2、3 六、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复习的第1—5题。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 2、进一步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乘、除法(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更加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二、回顾乘法口诀并练习。 (1)学生背乘法口诀。 (2)对口令,背口诀。 (3)完成复习第1题:看图写算式,想一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计算。 (4)完成复习第2题:同桌互动完成。 三、乘除法练习。 1、填一填——完成第3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选择两题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小结:口算的时候一般我们想口诀计算,也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来思考计算。 2、学生完成第4题的填空,然后让学生说说通过计算发现了什么? 3、完成第5题上面4行。 (1)学生独立完成。 (2)针对错误评讲。 (3)提问:你认为笔算加、减、乘、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乘法口诀和乘、除法的计算,我们发现,要想计算得又对又快,我们必须熟记口诀,用对口诀。 四、作业布置:第5题后面的两行 课后反思: 第十四课时:复习(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复习第6-11题。 教学三维目标: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基本训练。 1、背乘法口诀。 2、完成第6题,先说说图中表示的条件和问题,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3、第8题,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全班交流时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学生可能列加法算式,也可能列乘法算式,组织比较两种解法的区别和联系。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复习第9题。 请学生明白图中所示的各种商品和价格。 学生叙述题意后独立解答。 指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表达多种购物方案。 2、完成复习第10题。 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判断选哪一种船用的只数少? 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讨论解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最后算出每种船需要的只数,检验上面的判断是否正确。 3、学生讨论完成第11题,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四、找规律填数。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盆花,找到规律。 运用规律填写叶片上的数,其中,最后两小题是开放题,可以引导学生填出多种答案。 五、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复习第7题。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用计算器计算、学习除数是一位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除法的道理,会计算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 3、在把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进行小米价钱的谈话,鼓励学生课下调查,并引出本节课的问题。 (设计意图:关于现实小米价钱的对话,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又自然引出要解决的问题。) 2、教师介绍教材上买小米的事情及有关数据信息,并做简单板书。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设计意图:口述问题的出处和由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解决问题 1、师生列出算式,让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特征”引出课题,明确学习内容,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为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作好铺垫。) 2、提出用计算器计算的要求,学生算完后,交流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利用计算器计算既能满足学生急于得到答案的愿望,也为计算作铺垫。) 3、启发学生把21.6和1.8元化成角用竖式计算。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时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出竖式。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经验解决问题,既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更为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法作准备。) 三、竖式计算 1、教师板书出21.6÷1.8的竖式,提出:怎样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参与讨论,使学生知道可以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的道理,促进知识的。迁移。) 2、提出:“竖式计算怎么办?”师生讨论得出:在竖式直接画去小数点后,按整数除法计算。最后,学生自己用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讨论形成计算的方法,体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与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联系。) 四、尝试运用 1、提出“按每千克2.5元计算,21.6元能买多少千克小米”的要求。请一名学生板演。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空间。促进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 2、请板演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重点关注商8以后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在自主尝试的基础上,通过交流丰富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3、提出“每千克小米2.5元,30元能买多少千克小米”的问题,师生列出算式,先讨论:把2.5扩大10倍后,30怎么办?再鼓励学生自主计算,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除数是一位小数的计算知识。让学生经历计算方式发展的过程。) 五、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游戏导入 口算擂台比赛,教师出示口算题目,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教师随机提问:你是用哪句口诀计算出来的?通过提问揭示课题《表内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问题1:观察情境图,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2:你能用一道乘法算式计算出小旗的总数吗?你是用哪句口诀计算出来的? 生:7×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问题3:这56面小旗,每列挂8面,可以挂几列?每行挂7面,可以挂几行?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两种方法,教师作出评价。 2.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问题1:你能列出除法算式么? 生:56÷8=();56÷7=()。 问题2:要用哪句口诀求商? 生:口诀 七八五十六。 观察发现:仔细看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两道算式用同一句口诀。 师生共同总结算法:除数是几就想和几有关的口诀,利用乘法口诀求商。 多媒体出示儿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请学生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多媒体出示做一做中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如何计算的,集体讲解订正。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予点评和提升。 (五)布置作业 学生搜集身边见到的能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的一些日常实际问题,以待下节课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 7×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8=(7) (七)八五十六 56÷7=(8) 七(八)五十六 教学内容: P1617例6、例7 要求: 掌握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遇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位上商0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1044=41610034=4012 4164=□40124=□ 先求出积,再转化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看看商有什么特点? 二、展开 这两道题商中间都有0,怎样用竖式计算? 1.学生尝试4164 2.师生共同列竖式计算,边讨论边板演计算:十位上为什么商0? 用4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1,不够商1,就要在十位上写0,把个位上的6移下来,再继续除。 3、40124学生独立练习 中间有几个0?它们是怎么来的? 4、光荣题:5638 学生独立尝试并验算,师板演 说:商末尾为什么会有一个0,这个0是怎么来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怎样验算? 5、讨论:什么时候用0占位? 三、巩固 ①170057223(先说商的位数再计算) ②练一练: ③改错:说说错误原因。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2、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三、教学难点: 较快地进行试商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展标 二、组织练习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840÷70 27×4 960÷4 36×5 24×3 720÷60 18×5 320÷20 650÷50 46×2 42÷3 25×7 2、( )里最大能填几? 46× ( )<378 74× ( ) <310 27 × ( )<132 69× ( ) <512 83 × ( )<442 35× ( ) <284 (1)你是怎样想的? (二)强化练习 1、计算 992÷16 8457÷51 6216÷28 315÷45 1472÷32 2298÷39 (1)学生独立计算 (2)指名板演 (3)集体评议,校正。 2、分组练习 133 1846 171 ÷19 2132 684 3528 ÷26 228 8086 提问:若两位数除三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 若三位数除四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 (三)综合练习 1、判断 9 46 212 42)431 28)1288 34)8208 378 112 68 53 168 40 168 34 0 68 68 2、想一想; ( )÷34= 48……26 ( )÷29= 51……14 三、全课 1、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知识? 2、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进一步弄清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和相应的列方程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在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这两类应用题在分析解答 时易混淆.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对这两类应用题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学习新知 (一)出示例8的4个小题. 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 ,篮球有多少个? 2.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 ,篮球有多少个? 3.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 ,篮球有多少个? 4.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 ,篮球有多少个? (二)学生试做. 1.第一题 解法(一) 解法(二) 2.第二题 解:设篮球有 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3.第三题 解法(一) 解法(二) 4.第四题 解:设篮球 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三)比较区别 1.比较1、3题.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中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 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足球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篮球有多少个? 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不同的是(1)题篮球比足球多 ,而第(3)题是篮球比足球少 ,计算进一个要加上多的数,一个要减去少的个数. 2.比较2、4题 教师提问:这两道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篮球看作单位“1”,而且单位“1”的`量者是未知的,因此要设单位“1”的量为 ,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熟练之后也可以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 三、巩固练习. (一)请你根据算式补充不同的条件. 学校有苹果树30棵,________________,桃树有多少棵, 1. 2. 3. 4. 5. 6. (二)分析下面的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或方程. 1.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多 ,杨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少 ,杨树有多少棵? 3.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多 ,杨树有25棵,柳树有多少棵? 4.校园里的柳树比杨树少 ,杨树有25棵,柳树有多少棵? 四、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进行比较,找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些对于我们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有很大帮助,大家一定要掌握好. 五、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应用题. 2.通过分析解答两类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3.创设适当的情境,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根据分析正确的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 在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看题回答问题(可以用投影片或用实物投影出示) 53=15153=5153=5 提问:看到这几个算式,你都想到了什么? 【(1)这三个式子中都有3、5、15这三个数; (2)这三个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解答; (3)乘法和除法有关系.】 2.看图回答问题. 师:谁能先把三个算式中的一个变成问题,然后再编出一道文字叙述题?[(1)3个5相加是多少?(2)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3)15里面有几个5?] 3.导入新课. 师:如果我们打一个形象的比方,文字叙述题就好像人的骨架,而具体的事件和事件的情节就好像是人的血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几道应用题,看一看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一些什么新的发现. 新授 1.出示例3. 2.引导学生发现题组与线段图和文字叙述题之间的关系. 3.教学例3 (1)问:谁来说说,第一题应该怎样想? (2)几个同学为一组,用小圆片代替题目中的小金鱼,用铅笔代替鱼缸分一分,看看第二题和第三题的结果是多少.分完以后,同组的同学再一起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每道题该怎么想. (3)找两个组的学生汇报分的方法和列式解答的方法. (4)思考讨论: 第二题和第三题与文字叙述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第二题和第三题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问:后面两道题跟第一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教师小结:看来,这三道应用题实际上构成了一个题组,只不过是每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做题时做到认真审题. (6)如果老师把这道题的数和情节变了,你还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吗? 4.教学例4. (1)直接出示例4的两道题. (2)出示想一想提纲,小组讨论操作,讨论后汇报各组的讨论结果. ①例4的两道题与例3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变化? ②借助小圆片,按照题目的意思分一分,摆一摆. ③摆完后互相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3)问:例4中的两道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巩固复习. 1.用8米长的绳子,做4条同样长的跳绳,一条有多长? 2.用8米长的绳子,做2米长的跳绳,可以做几条? 归纳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画一画数一数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2-6的乘法口诀. 游戏准备 画有100个圆点的纸. 游戏过程 1.教师分纸,并讲解游戏规则: 在纸上任意画竖、横两条线,把这100个圆点分成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圆点组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把每一部分内所包含的圆点数加起来,和仍为100.要求:又快又正确地数出每一部分内所包含的圆点数. 2.此游戏可由两个小朋友一起玩,一个小朋友任意画线,另一个小朋友计算. 游戏说明 1.可由横行的圆点数乘以竖行的圆点数得出,如下图所示: 2.此游戏还可用于熟悉7-9的乘法口诀. 第3册第四章-表内除法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页例5、课堂活动1、2题及第102页练习十四2~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试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究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口算。 324 637 549 (2)把7朵花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朵?还剩几朵?比较一下这道题与上面的3道题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像第2题这样的除法叫有余数除法,今天我们继续探究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示例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同学的竖式有哪些不同?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这两个同学的竖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竖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7,还余8个没分;第二个竖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8,还余2个没分。 议一议:哪一位同学的计算是正确的,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并汇报:第一个竖式,余数是8,比除数6大,还可以再分,把8平均分成6份,每份还能再分1个;第二个竖式,余数是2,比除数6小,把2平均分成6份,每份分不到1个了。所以第二个竖式得到的商是正确的。 教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余数能不能再分的?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余数比除数大,还可以再分;余数比除数小,不能再分。 小结: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2、自主练习 做试一试的题,指名板演,全班评价。 三、课堂活动 1、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最大能填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初步体验试商过程。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先观察竖式,引导学生比较题目中余数与除数的大小,找出错误原因,再改正。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四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练习十四第3题 ①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练习本上。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 ②检查计算结果,集体订正。 3、练习十四第4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②找做题速度快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经验。 教材分析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这为以后学习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学习本节课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学情分析 分数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非常要的一课,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面解决问题的学习。由于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必须在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要培养学生在探索除分数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以3盒水果糖的重量为问题为切入点,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1)每盒水果糖重100g,那么3盒有多重? 100×3=300(g) (2)3盒水果糖重300g,那么每盒有多重? 300÷3=100(g) (3)300g水果糖,每盒重100g,可以装几盒? 300÷ 100=3(盒)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如何来计算呢?请同学们看黑板。 出示问题1。 请大家拿出一张操作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4/5。 师: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4/5÷2 请同学们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来研究4/5÷2怎样计算。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方法一: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5,也就是2/5。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 4/5÷2=4÷2/5=2/5 方法二: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做。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 4/5÷2=4/5×1/2=2/5 (2)质疑问难,理解新知 ①师小结:有的是用分子除以整数,分母不变的方法算出结果2/5,有的是转化成分数乘法来做……那么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 ②接下来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先列式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③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用第一种方法就不能做了。因为:上一题的时候,分子4是2的倍数,4÷2能得到整数商。而4÷3时,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数,得不到整数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数这种方法了。 生2: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来做……4/5÷3=4/5×1/3=4/15 能再讲讲这样做的道理吗? 师:“4/5÷3”表示把4/5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请同学们拿出第二张操作纸,你能把图中的4/5平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吗? 展示学生的分法 师(指着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这一部分是4/5的多少? 通过直观图理解4/5的1/3是4/15 (3)比较归纳,发现规律。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要注意的是: 结果最简。除号要变成乘号。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1、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学生总结) 五、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循环小数的概念。 2、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动回忆,再现知识。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组内先说说整理后再在全班汇报,互相补充。 2、小数除法有哪些类型?学生举例说说,你在解题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 师根据本班情况,选择前面学习中易错题巩固。 3、什么是循环小数?请举例说明?如何将它保留一位、两位、三位小数? 4、我们还了解了一些需要用小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P36 ①学生独立作答,再小组讨论分析解答过程,请小组代表汇报。 ②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自主选择,重点练习。 1、根据自己的实际,从课本P371-5中选择对自己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学生自主选择,组内讨论交流)。 2、讨论分析,解答第6题 A、学生独立解答,交流 B、如果大部分学生有困难,可将此题分层提问解答。 先出示“商就是24.6,求除数?” 再和原题比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得。 三、课后反思总结 在教完这节课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解决问题,并且能一题多解,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少数学生由于能力有限,所以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还有点困难,还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对于教师自己来说也是要提高教学能力才能更好的进行对应的教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1页的例1、例2及练习四中的题目。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笔算方法。 2、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 师:每年的植树节全国许多部门与单位都组织植树活动。比如,去年植树节洛阳市植树约有1538万棵。谁能说说植树有什么好处? 生:抵御风沙、绿化、提供新鲜氧气 2、引出实际问题。 (1)呈现植树画面(教科书第19页主题图)。 师:这是我们学校今年植树的情景,你看到些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① 对学生提出的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请学生随时解决。 ② 对学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请学生说出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二、探究笔算方法 1、探索解决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方法。 (1)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内交流。每位学生介绍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全班交流。为学生创造交流展示探索成果的机会。 请小组推荐代表,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 2、师生交流笔算过程。 (1)谈话。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有的用口算方法算出422=21;有的'通过分小棒,知道了结果;还有一些同学用除法竖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2)再现422的笔算过程。 3、试一试。 放手让学生解决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问题。 (1)师:我们已经解决了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问题,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该怎样解决呢?再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告诉学生: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出竖式。)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之后,全班交流。 (3)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实践与应用 1、帮小兔拔萝卜(课件出示)。 先请学生完成计算,在小组内相互检查。 然后,课件显示拔萝卜的收获,使学生体尝成功的快乐。 2、帮小动物检查对错。 师:我们班小朋友真棒!不但自己学会了用竖式计算除法,还帮助小动物解决了问题,检查出了错误。通过这些活动,你想提醒大家在笔算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3、设计活动(练习四第3题)。 (1)请学生欣赏广场上花卉图案(出示广场一角画面),接着引出布置学校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起解决提出的问题。 (2)自主设计图案,并解决问题。 (可以独立解决,也可以2~3人结合。) 完成设计后,全班交流。 4、猜数谜。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 教学内容: 教材P33~34例7、例8及练习八第4、5、6、7、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笔算发现循环小数的规律,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循环节数字,学会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课型: 新授课教学方法:计算、观察、分析、比较、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故事引入: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问:学生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不能,因为它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这种“依次不断重复”的现象我们可以称它为“循环”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循环小数。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那么循环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让我们共同来探究。 1 、出示教材第33页例7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并找到数学信息,独立列算式。学生列式:400÷75。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这个算式,并说一说在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通过计算,学生会发现这个算式的余数重复出现“25”;商的小数部分连续地重复出现“3”。 像这样继续除下去,能除完吗?(可能永远也除不完。)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当余数重复出现时,商就要重复出现。) 让学生猜一猜400÷75的商下一位是多少?并计算验证。引导学生说出:400÷75的商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永远除不尽的.商。(板书:400÷75=5。333…)。 导语:那么像400÷75= 5。333…产生这样的循环小数是偶然现象吗?让我们继续来探究。 3 、出示第33页例8的两道计算题,让学生自主计算,并说出商的特点。在第2小题:78。6÷11计算到商的。第三位小数时,让学生先停一停,看一看余数是多少,然后再接着除出两位小数,指导学生和除得的前几步比较,想一想继续除下去,商会是什么?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余数重复出现5和6,如果继续除下去商就会重复出现4和5,总也除不尽。 4 、引导学生比较400÷75,28÷18,78。6÷11的商,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400÷75和28÷18的商,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位起不断重复出现某个数字,78。6÷11的商,从小数部分的第二位起开始不断地依次重复出现数字4和5。师小结:我们所说的重复也叫做循环,像5。333…1、555…和7。14545…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5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师引导:循环小数有什么特点?在循环小数里,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什么?怎样表示循环小数呢?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教材第33—34页的知识。 学生自学后指生回答,学习循环小数的概念。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就是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如:5、333…的循环节是3;7 14545…的循环节是45。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反馈) 2 、教师总结:同学们获得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其实知识永远青睐于爱学习爱动脑的孩子,一分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好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循环小数依次不断循环出现400÷75=5。333…。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01-30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15篇03-29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通用21篇)01-31 数学教案:除法02-04 数学《分数除法》教案01-31 数学小数除法教案03-28 关于数学除法教案03-03 《除法的验算》数学教案02-09 数学教案《笔算除法》03-22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4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5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6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7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8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9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10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11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12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13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14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