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教案

时间:2023-02-14 10:23:05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经历寻找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

  教具学具

  准备好5支彩笔放在桌面上:大红色、粉红色、天蓝色、草绿色、淡黄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刚才在上课之前播放的那首歌小朋友们熟悉吗?是哪一部动画片啊?对,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今天它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睁大眼睛看,谁来了。(大屏幕出示:喜羊羊)小朋友鼓掌欢迎它。第二个会是谁呢?(大屏幕出示:灰太狼)

  2、第三个又会是谁呢,陈老师请小朋友猜一猜……(大屏幕又出示:喜羊羊)是谁呀,又是喜羊羊,请小朋友继续猜,第四个是谁,你猜…… 你为什么猜是灰太狼呢?(大屏幕又出示:灰太狼)又是灰太狼。

  3、现在,谁能一口气猜出第五个?第六个呢?你能确定吗?为什么这么肯定?说说理由。

  4、师:像这样一只羊、一只狼;又一只羊、又一只狼;再一只羊、再一只狼,它们排列时的顺序是重复出现的,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排列叫作——规律(板书:规律),今天这节课咱们就和喜羊羊一块儿来——找——规律,(板书:找)。

  5、激趣:请看大屏幕,小羊还给每个小朋友带来了3颗星星:懒羊羊带来的是发言星,送给大声发言的宝贝;喜羊羊带来的是智慧星,送给爱动脑筋的宝贝;美羊羊带来的是快乐星,咱们来比比看,哪个小朋友从老师手上摘走的星星最多。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师:请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再过10天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就要到了,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六一儿童节)你看,图上的小朋友们可高兴了,他们把教室布置的多么漂亮啊,仔细观察,图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来布置教室的?谁会说完整话?再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图中有规律?有些什么规律?谁能够用上“又、再”来具体说说图中的排列规律。

  3、想一想:这最后一面彩旗应该选什么颜色的?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很棒,下面请大家翻开数学书第88页,找到大屏幕上的例题1,铅笔握在手,按照自己发现的规律在书上选一选,圈一圈。

  4、指名订正并说一说:最后一朵彩花你选什么颜色的?灯笼呢,小朋友呢?

  5、想一想: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有规律的挂彩花、灯笼和彩旗呢?

  6、小结:有规律的排列不但能让我们猜出下一个是什么,还能给我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涂一涂。

  1、喜羊羊问小朋友:你们能用手中的彩笔按照规律涂颜色吗?仔细观察数学书第89页的例题3和“做一做”。,每一行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涂的颜色,并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往下涂一涂吗。

  2、学生自主涂一涂。

  3、指名订正。如果从右往左观察第5行图形,你会发现规律……变了。

  2、小结:看来啊,同一行图形,如果观察的角度不同,找到的规律也会不同

  (二)摆一摆。

  1、小朋友两人合作,先用这些学具在桌面上摆出有规律的图形,再按照你们设计的规律把摆好的图形一个一个的粘上去,完成任务后把你们的作品拿到黑板前展示出来。比比看,哪两个同学最有创意,摆出来的规律与众不同!

  2、同桌合作用学具来摆一摆并粘贴在卡纸上。

  3、学生展示作品。

  4、老师随机选取作品评价。

  (三)比一比。

  1、灰太狼挑战小朋友,请看大屏幕:仔细看,下一个是谁?

  2、每次请一个小朋友来答题,其他的同学来当评委,用yes或no表示意见。答对一个一颗星,答对两个两颗星,答对三个三颗星。要说完整话。

  3、学生抢答,师随机介绍圆形和方形排列的规律。

  (四)笑一笑。

  1、师:我们胜利了,灰太狼被打败罗,它现在是什么心情呢,我们一起去看看:灰太狼,唉。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心情呢,大声说出来。

  2、想一想:你们能用有规律的笑声或动作来表示一下开心的心情吗?哪个宝贝最有创意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欣赏规律的美:条纹衣服,床上用品、、橱柜、花瓶、连续纹样等。(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规律在哪里?规律美不美?)

  2、课堂小结。小朋友,规律美吧,今天你学会找规律的本领之后,你就多了一双会找规律的眼睛。陈老师相信,只要你认真观察,你一定能从生活中找到更多美的规律。

  3、请小朋友拿出3颗小星星,想一想,这节课你说了吗?你会了吗?你开心吗?你做到几样就摘下几颗星贴在数学书上。

  4、学生诚实评价自己。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教案2

  一、查字知道除字义。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除(chú)法的初步认识”,“除”字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多少?先讨论如何在字典上找到“除”字?

  生:我们小组认为应在标有“c”的那几页中找,可以找到“除”字。

  生:我们小组讨论也认为在标有“c”的那几页中找,不过我们不是直接找“除”字,而是先找到“chú”,再找“除”字。

  生:我认为xx同学的方法方便一些,我刚才翻字典时发现每页的最上面都标有拼音,未找到拼音就不用看下面的字了,方便一些!

  师:查查字典,“除”字有几种意思?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查字典)

  生:我们小组查字典知道“除”有五种意思,一是“去掉”,如除四害;二是不计算在内,如除此而外;三是把一个数分成相等的若干份,如2除6等于3;四是台阶,如庭除;五是任命,授职。刚才,我们讨论除与加、减、乘一样,是一种计算方法,所以我们认为在“除法的初步认识”中“除”是第三种意思。

  生:我查到“除”字在65页,有四种意思:一是去掉;二是不计算在内;三是算术中用一个数去分另一个数;四是台阶:庭除。以前,曾称数学为算术,所以我认为是第三种意思。

  师:用一个字概括“除”是什么意思?

  (众生齐答:分。)

  二、动手理解平均分。

  师:请你拿出6――10个小圆片来分一分,要求分成两份,把结果填入表格。

  圆片总数 个

  第一份

  第二份

  师:通过操作,你有什么发现?

  生:只要拿出一个便成两份,一份增加,另一份会减少。

  生:我用8个小圆片来分的,只有分成4与4时,两份同样多,其它不行。

  生:我也只有分成5与5时,两份同样多。

  生:我的没有出现同样多的!

  生:你用了几个?

  生:7个。

  生:我用了9个,也没有出现同样多的。

  生:我用6个,3与3同样多。

  师:噢!也就是说用7、9个小圆片时,不管你怎样分都不会出现每份同样多,用6、8、10个小圆片时,可以出现每份同样多的现象。这种每份同样多的分法显得比较(众生齐答:公平),它叫平均分。平均分时不管分几份,要求每份同样多。请你四人一小组,用12个小圆片平均分,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学生操作,反馈:2个6,3个4,4个3,6个2,12个1等几种情况)

  三、动口表达小操作。

  师:我们来用一用平均分好吗?老师在这里有一些梨和几个盘子,请一位小朋友来选用这些材料,用平均分来分一下,有困难可以请好朋友帮忙。其他同学看这位小朋友怎么分,注意动作、表情、神态等,来一个“看操作说话”如何?

  (师指一位学生上台,望着9个梨子和5个盘犹豫不决。豁然回首,向朋友招招手,朋友在他耳边片语,他微笑着拿出8个梨子和4个盘子,开始操作)

  四、动脑创造除符号。

  师:同学发挥创造想象力,“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用符号表示出来。同时思考一下:为什么这样设计?如何使同学接受自己的设计。

  生:我们学习过加、减、乘法,我发现加号“+”旋转一下成为乘号“×”,于是我想把减号“x”旋转一下得到“/”来表示除号。写出的算式是8/4=2。

  师(惊讶地)问:你们觉得………

  (众生用掌声打断老师的`话,为该同学的创意由衷地鼓掌!)

  生:我爸爸告诉过我除号,“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可以写成算式8÷4=2。我认为除号能体现平均分的意思,你们看横线上一点,横线下一点,多公平!

  生:刚才,我是画一把小刀来表示除法:8 4=2,不过我现在觉得他们的好一些!

  师:你也很好!能在交流中欣赏他人优点,反思自己,作出明理的决择。也很了不起!

  师:同学们,这两种表示方法都比较常见,你在哪里见过呢?

  生:计算机上是用“/”来表示除的!

  生:数学书上,用“÷”表示除!

  ……

  师:会读吗?看看书上规定它怎么读?

  师:它读作(众生接:“8除以4等于2” )。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写几个算式,让同桌读一读,说一说它表示的意思。

  五、动手应用新知识

  选取生活中平均分的场景图,让学生写算式、读算式、说算式的意义等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教学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学情: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 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分数的再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次,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事物作支持。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复习导入。

  导入:同学们,听指令做动作,知道吗?准备好了没有?女生起立,男生坐正,全班起立,所有同学坐正。下面听问题回答,准备好了没有?全班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谁能像老师这样来提问?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复习分数,从而来导入新课,这样加深我们对分数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拿一拿。

  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笔的1/2,让同学之间看看,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拿的。然后老师问:为什么都是拿了所带笔的1/2却支数不一样呢?同桌说一说。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设计意图:通过拿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对分数有更深的了解。

  活动二:涂一涂。

  老师将准备好的两根纸条请两名同学比赛涂它们的1/3,看谁涂得快?为什么快?猜猜看?接着露出两根纸条的1/3,将其它的部分藏起来,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你还想说什么?师小结:看来都是纸条的1/3,但是两根纸条的长度不一样,所以它们的1/3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两本书的1/3不同,我把教材进行了小小的处理,改成了涂一涂,猜一猜,说一说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1/3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1/3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任何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三、运用新知,巩固拓展。

  活动三:猜一猜。

  师: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2,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把你的想法在纸上画一画,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老师巡视,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然后师问: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大家?指名针对黑板上的图谈谈自己的想法。师: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3,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4呢?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很容易理解并快速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这时的活动难度加大了,是让学生知道了部分,让学生猜整体是多少,在画一画,猜一猜,说一说中进一步理解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四、练习反馈,发展能力。

  1.画一画。

  给出一个图形1/4小正方形,让学生画,无论如何画,只要是整个图形的1/4是一个小正方形既可。教师巡视,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然后再看书中小明、小林和小伟的画法,看来这样的图形的画法有很多种。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涂一涂。(练一练第2题重点体现涂法的多样性。)

  3、辩一辩

  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层层深入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通过1题的练习,在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时,进行逆向思维练习,提高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又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第2题通过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再一次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第3题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同一数量所对应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分数不同,整体不同,所对应的数量无法比较。在练习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知识延伸,激发爱国。

  你知道吗?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阅读中了解分数的来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节课我不仅注重了知识的教学,同时也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畅谈收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对分数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问题,学以致用。

  七、作业布置,课外学习。

  在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有层次的习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因为提纲式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理解

【一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教案】相关文章:

《找规律》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3-14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01-21

《找规律》数学教案02-1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01-31

大班数学找规律教案03-20

大班数学《找规律》教案02-17

中班数学找规律教案02-18

一年级关于数学的《找规律》教案03-02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