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竹影语文教案

竹影语文教案

时间:2023-02-08 12:57:5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竹影语文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竹影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竹影语文教案15篇

竹影语文教案1

  【设计原由】

  《竹影》原收录于《丰子恺文集·少年艺术》一章中。很显然这是给少年人讲艺术的,艺术是原文的主题。但本文先写了小孩子的活动,由活动引到艺术问题,这种对现实的真实描摹使我们读者发现了孩子的游戏与艺术的关系,正如席勒所说的:艺术起源于游戏。个人认为孩子的童心与艺术两个方面倾向于任何一方面都不足以表现原文的精神。于是根据丰子恺同时代人对他的评价,根据丰子恺散文与漫画的特点,由本文入手,探讨丰子恺作品中所蕴含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美学家朱光潜对丰子恺的评价。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全文,回答本文有哪些美的地方?(明确:环境描写、孩子的行为体现的特点、父亲的言行、中国画的'特点等等,只要围绕课文谈美,言之成理,就予肯定。)

  2、独立思考三分钟。

  3、四人小组内交流,每人谈一点美的地方。小组内推荐出最好的一点建议,派代表发言。

  4、全班交流,教师即时评价。

  三、课外拓展

  感知丰子恺艺术对美的追求。

  问题:仔细观赏幻灯片上丰子恺的漫画,说说你认为美在哪里?

  观赏两分钟,全班交流。

  四、总结

  1、根据对课文的阅读和漫画的赏析,请总结:你认为什么是美的?

  明确:可以归纳为生活、艺术、自然三方面。

  2、教师总结语:

  ⑴ 这节课所接触的知识;

  ⑵ 同学们所表现出的各种能力以及阅读中应注意的问题;

  ⑶ 美是需要靠发现的。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兴趣的燕石。 ──宗白华《美学的散步》

竹影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2、体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教学难点:

  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教具准备:

  漫画作品、中国画、西洋画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丰子恺的两幅漫画,并配以作者的话。)大家看到的两幅漫画一幅是“瞻瞻底车--脚踏车”;一幅是“_langnp20xx 建筑的起源Tlang20xx”。这是我国d6??幕?摇⑸⑽募L''d2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丰子恺先生曾说:“我企慕这种孩子们的生活的天真,艳羡这种孩子们的世界的广大。”是啊!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向往,当然,更多留下的是像丰子恺漫画中童年的趣事,充满了童真、童趣,今天X''a3?梦颐且黄鹱X''df进丰子恺的童年,去看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竹影》。(同时板书出课题)..

  二、作者介绍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创作的故事。)

  师:丰子恺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在绘画、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这些成就与他从小就爱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是分不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从阅读作者的文章开始,走近丰子恺

  三、检查预习

  给下列生字注音

  惬意(qi¨) 水门汀( tīng) 参差不齐(cēn cī )

  撇( piě) 蘸( zh¨n) 口头禅( ch¨n)

  四、自由朗读课文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我们在水泥地上画竹影,然后爸爸给我们讲画画的知识。

  五、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1、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

  (学生找到后在小组内朗读,然后教师点名朗读得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

  2、看到孩子们在水门汀上描竹影的时候,父亲有没有责备孩子们把地板弄脏?父亲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父亲和“我们”一起描竹影,还给“我们”讲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六、拓展欣赏

  通过爸爸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介绍,你认为此二者的区别有哪些?讨论一下,结合自己的认识,归纳一下。

  (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2)颜色方面: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

  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

  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让学生

  直观的感受中西文艺的不同,并由学生合作赏析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一些不同画法)

  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基点区别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七、拓展延伸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

  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比如过家家、女生喜欢布娃娃等,再回到丰子恺的漫画,“瞻瞻底车--脚踏车”; “建筑的起源”,在儿童的.游戏中蕴含着文化艺术。

  八、课堂小结,归纳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板书)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九、发散延伸:

  竹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性格。文雅、清高、虚心、坚韧……有许多诗人赞美它;当然,也有人爱唱反调,说:竹似伪君子,外坚中却空, 根细好钻穴,腰柔善鞠躬…假如现在站在竹丛前的人是你。绿、红、黑、黄……眼前摆着无数颜料,你会选哪一种颜料?你会把竹画成什么样?

  一生:我会用黑笔,画成钢铁的模样,表现“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气概。

  一生:我要用红色,画出我的热情。

  一生:我要选择五十种不同的颜料,让每一片叶子都有各自不同的个性。

  十、布置作业:

  收集一些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艺,比较一下中西文化的区别。

  板书设计:

  竹影

  “我”、弟弟、华明 父亲

  描竹影 中国画

  游戏 艺术

  中国画:神似、神韵

  画

  西洋画:形似、写实

竹影语文教案3

  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情感态度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生动想象的描写。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本课多媒体课件,布置课前预习作业。

  学生: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查找丰子恺的有关介绍:生平、人们对他的评价、代表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应采用以学生的自读为主,教师予以适当点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宜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教学流程。具体如下安排:

  1.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

  2. 加强对课文的朗读练习,在朗读中感知课文主要内容,领会课文所表现的`美。

  3.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教学,让学生回味童年的天真烂漫,并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体验对课文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用儿歌《影子》导入 ,学生齐读儿歌(多媒体出示)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

  三.介绍作家作品

  学生交流后师再补充(多媒体出示)

  四.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内容(第一次先学后教)

  1教师导学一:我们先请几位同学轮读课文,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

  2.指定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的地方及时举手纠正。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词,并强调多音字及难写的字(多媒体出示),要求学生朗读两遍。

  3.教师导学二:速读课文,要求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多媒体出示速读要求及提示)要求3分钟内完成。

  提示:什么人干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用“本文记叙了 表现了 ”的句式回答。

  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记叙了几个孩子画竹影的游戏,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五.再读课文,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第二次先学后教)

  1.教师过渡:课文写了“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多媒体出示教师导学三及示例)

  a、再读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描写,并试着说明理由。

  示例: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赏析:比喻,有生活感,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夕阳渐渐退去的景象。

  b、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找生动形象的描写句,并陈述理由,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准备班上交流。

  2.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学情,并适当点拨。

  3,学生班上交流,教师适当点评并引导学生明确。

  六.课堂训练,培养学生的仿写能力。

  请仿照课文中写景的方法,进行景物描写,至少写两句,4分钟内完成,小组内选出最佳者班上交流,比一比,看看谁写得最好。

  七.教师小结

  八.作业:(多媒体出示)

  (一)必做作业:1.抄写生字词三到五遍

  2.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留心一下,想一想,你是否也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 写在作文本上,准备下节课交流。

  (二)选做作业:丰子恺的成功与其父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以“如果我是家长”为题写一篇短文,畅谈自己的教育构想。

竹影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体会文中“我”的父亲因势利导的教育方式。

  3.初步了解中国画与西方画的不同。

  教学重点: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生活中。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艺术美,了解中西方画的不同。

  教学设计:通过六个活动(找 感悟、思 体会、品 趣味、谈 不同、聊 童趣、归 中心)对课文进行讨论赏析,从而达到理解本文思想、锻炼学生能力的目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活动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猜一猜: 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

  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打一事物 影子)

  2. 想一想:有“影”字的四字成语。

  形影不离、形单影只、形影相吊、顾影自怜 刀光剑影、

  3. 试一试:民间艺术:皮影戏(有千年历史)

  4. 说了那么多关于影子的成语、诗句、艺术,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影子的课文《竹影》。

  二、作家作品

  1.丰子恺 2.本文的基本内容 3.本文生字词

  三、探究活动一 快速阅读----找 感悟

  1.学生带问题,快速阅读

  问题:(1)填表格(多媒体示)

  (2)课文题为“竹影”,它是以写景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学生讨论交流问题。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适当提示。

  四、探究活动二 片段欣赏---思 体会

  结合课文和生活谈谈你理解的“光”之美和“光”之用

  1.齐读1、2自然段

  2.讨论:“光”之美

  3.讨论:“光”之用

  提示:可以结合课文第1、2、7段及你生活中的经历。

  五、探究活动三 儿童天性---品 趣味

  1.文中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做什么?

  2.读读2、3段,你喜欢那些句子,读一读,说说理由。(提示:孩子们的童稚活动,眼中的事物)

  六、探究活动四 中西方画---谈 不同

  1.你喜欢文中的爸爸吗,为什么?(教师提示父母的爱和引导作用)

  2.通过爸爸的'讲解,“我”有哪些收获?(教师引导谈中西方画的不同,欣赏名画)

  3.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中西方画的不同,不同在哪里?

  七、探究活动五 敞开心扉-----聊 童趣

  艺术源于生活,源于游戏,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吗?又有哪些和艺术有共通之处,说一说。

  八、探究活动六 总结全文----归 中心

  九、作业设计

  写写童年的趣事

竹影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积累词语,掌握“幽暗、惬意、包罗、参差不齐”等词语的音、形、义,并学会运用。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变化,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培养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

  领略国画的内在美,提高艺术修养,初步形成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用简洁概括的语言复述课文,理清思路。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

  研读有关国画常识的语句,体会画竹的内涵。

  课时:1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查阅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竹影》的作者是,他是我国xxxx和,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原名,共有文学、美术、音乐等著作一百多种。长于漫画与散文,漫画有《》,散文作品有《》、《》、《》、《》等。

  初读课文,为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惬意()蘸()水门汀()口头禅()

  徘徊()撇()参差不齐()幽暗()

  丰硕()朱砂()

  借助工具书,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三个词语造句。

  释义:

  惬意:幽暗:

  疏密:包罗:

  参差不齐:口头禅:

  造句:

  1、搜集鉴赏绘画作品,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

  2、再读课文,将预习中的问题记录下来。

  遇到的疑难问题:

  初读课文的感受:

  [课堂学习]:

  导入:童年是美好的、快乐的。我这儿有一首诗:“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现在啊/童年却是一枚小小的铃铛/不管春与夏、秋与冬/永在我记忆深处/放声歌唱……是啊,人们回忆往事,总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今天我们学习丰子恺的《竹影》,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一、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师生共同纠错,解决预习中出现的问题。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看谁说得棒)

  1、学生听课文录音,边听边在文中找出你认为能体现小伙伴们充满童趣天真烂漫的句子。

  2、学生朗读全文,然后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情节。

  3、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4、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课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三、探究体验:

  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画画,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爸爸看到了。他从孩子的游戏引入艺术的教育,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

  思考爸爸是怎样一个人?谈谈你对爸爸教育方法的看法。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一些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等游戏,结合画竹影的文意,你认为游戏和艺术有什么关系?

  学生小声朗读5、6自然段,回答问题: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是什么

  投影出示句子:“中国画像符号,西洋画像照相。”指导理解。

竹影语文教案6

  教学目的: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4、艺术并非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对艺术创造的认识和体验。使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查找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竹图展示,导入课文。

  同学们看过竹子吗?在晚上看过竹子吗?在有月光的晚上看过竹子吗?画过竹子吗?在水泥地上画过竹子吗?在有月光的晚上在水泥地上画过竹子吗?没有的话,现在画一画。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2、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3、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孩子们的游戏之中蕴藏着他们独特的“艺术”创造。

  三、语言品味,互动释疑。

  你品味到美了吗?

  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

  此题让学生注意课文充满儿童情趣的描写,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认识。

  再次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

  如: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

  四、合作探究,比较鉴赏。(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

  梳理父亲讲述的中国画特点及有关画家的一些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们的学习愿望。

  梳理:

  (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2)颜色: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基点区别: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 艺术解剖学)

  (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五、体验拓展,走进童年。

  1、名人与竹: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2、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你 认为呢?请你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3、竹之游戏:大家在童年时做过哪些跟竹有关的游戏?请用简洁的语言的叙说出来。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

  2、课外延伸:

  ①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留心一下,想一想,你是否也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 此题意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②写一段童年的往事。要求:跟竹有关,语言自然、清新,尽量表现童真、童趣。

竹影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查找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展示自己的风采

  (课外积累惜时的名句)

  二、导语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向往,当然也会有小小的烦恼。那么,我们为这仰慕的`名人,他们的童年生活你了解吗?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几篇这样的文章,谁能说给大家听一听?(例如:……)

  三、信息箱

  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丰子恺的了解。

  四、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看谁说得棒:

  1、你认为哪些字容易读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2、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3、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4、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体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过渡语)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画画,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基本特征。让我们也来领略一下这种寓教于乐的匠心美。

  五、你品味到美了吗

  再次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分组合作,每组选代表发言)

  总结: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

  六、比较鉴赏

  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

  七、欣赏延伸

  1、名人与竹: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2、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你认为呢?请你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八、质疑大挑战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过渡)大家在童年时都做过哪些游戏?(生答)

  其实,你留心一下,你也许进行着一种艺术的创造,也许会有艺术上的发现,让我们走进童年

  九、走进童年

  1、叙说一下一段童年的往事。

  要求:用语简洁,尽表现童真、童趣。

  2、小结: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

竹影语文教案8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以合作的形式,层层深入地探究,是本设计的特点。这篇自读课文看似浅显,不过是写了童年时期一个有趣的游戏,其实作者在这个游戏的回忆中,有两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艺术与游戏的关系;家长对孩子游戏的引导。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简介丰子恺。

  二、小组探究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2、你认为作者主要是为了写游戏,还是写游戏与艺术的关系的,或者还有别的目的?

  3、你认为文中“父亲”这一角色可有可无吗?

  4、你有过夹杂艺术因素的童年的游戏吗?与作者相比,你的遭遇如何?

  三、课堂交流

  1、概括本文内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写了一则童年游戏,它还包括在游戏中萌生艺术的兴趣,以及大人对这种兴趣的呵护。

  2、本文在写游戏与艺术的关系时,处理得十分自然,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因为艺术与游戏的关系确实很微妙,若刻意为之,便会弄巧成拙,索然寡味。(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一点中国画理方面的知识。)

  3、“父亲”这个角色不可忽视,这是一个很高明的父亲,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4、第4个问题,学生一定有许多感慨,但不要扯得太远,要紧扣课文。

  四、语言品析

  让学生找文中写得最生动的句段,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

  童趣/留白

  儿子从小就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每天趴在桌前不停地画,花、鸟、虫、鱼无所不通。向来抱着“给儿子一个快乐童年”的观念,我对周围人建议儿子进美术班接受早期培养的劝说无动于衷,由着他在纸上放马驰骋,自由想象。

  儿子有段时期迷恋画十二生肖,并且喜欢对我们进行提问。这下麻烦来了,因为纸面上十二个奇形怪状的动物似是而非,让人难以辨别。好在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儿子画的老虎无论像猫还是像鼠,额头上无一例外地标着个“王”字。掌握了这一诀窍,每次提问,我都踊跃回答,抢先将老虎说出,赢得儿子一个赞许的微笑,剩下的难题留给老公。

  儿子对大阳有个贴切的.比喻:大阳像个小刺猬。理由是大阳发出的光线看上去像刺猬身上的刺。这比喻令我大跌眼镜,晴朗的日子看天,想起儿子绝妙的比喻,不由对着那只刺猫发笑。

  儿子对说谎的人深恶痛绝。一次全家到公目玩,老公陪儿子玩“海陆空”游戏。管理员对老主顾实行优惠政策,老公假称自己也是老主顾。儿子听了大叫:“爸爸说谎变长鼻子!”

  某一日老公到0幼儿园接儿子,骑车走在路上,夕阳西照,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儿子忽然对着影子大喊:“瞧,爸爸的鼻子变长了!”这一发现让儿子重新记起老公在公园的恶行,恍然得出结论:原来说谎的人鼻子真的会慢慢变长呀。我和老公无语。儿子坐在车背后,诗兴大发:“小孩子说谎,大了变长鼻子;大人说谎,老了变长鼻子;老人说谎,死了变大象。”最后一句出人意料,无限的诗意在里面。儿子的文学“才能”初露端倪。我听了感慨万千:有儿如此,夫复何求?

  使用建议:选文与课文皆取材于童真童趣,然立足点正好相反,所表示的话题也同中有异。若将两篇文章以及同学自己的某些童年经历放在一起仔细探究,定然会发现一些有趣而又深刻的道理。

竹影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认真完成预习,、词典解决课文中字词,并记下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3、查找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课前古诗推荐

  (课前演讲)

  二、导语引入

  展示丰子恺的漫画:瞻瞻的车㈡脚踏车,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向往,当然,更多留下的是象丰子恺漫画中童年的趣事,充满了童真、童趣,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的童年,去看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

  三、作家小档案

  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丰子恺的了解。

  四、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看谁说得棒):

  1、你认为哪些字容易读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2、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3、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4、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体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过渡语)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画画,这一切,是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基本特征。让我们也来领略一下这种寓教于乐的匠心美。

  五、品味语言

  再次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分组合作,每组选代表发言)如: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

  (总结)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

  六、比较鉴赏

  (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

  梳理父亲讲述的中国画特点及有关画家的一些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们的学习愿望。梳理:

  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2、颜色: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七、欣赏延伸

  1、名人与竹: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2、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也有人说,竹──外强中干。

  你认为呢?请你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八、质疑大挑战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过渡)大家在童年时都做过哪些游戏?(生答)

  其实,你留心一下,你也许进行着一种艺术的.创造,也许会有艺术上的发现,让我们走进童年。

  九、走进童年

  1、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留心一下,想一想,你是否也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 此题意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2、写一段童年的往事。要求:跟竹有关,语言自然、清新,尽量表现童真、童趣。

  3、小结: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

竹影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年游戏中的艺术和美。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并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2、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熟悉文章内容,掌握字词,品味文章语言。

  3、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树立“生活中处处有美,但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的观点。

  4、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

  1、了解一些中国画的常识,领会国画的内在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2、鼓励并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设想】

  1、本文可通过学生自主地读、说、悟,教师恰当地引导、调控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师生共同体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的艺术和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觉得语文课不仅有语言的文学美,而且有画面的艺术美,体会学语文既是知识的获得过程,又是一种美的享受过程。

  3、本文充满了童趣,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教具学具安排】

  中国山水、人物画和西洋山水、人物画各一幅;录音机;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中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3、初步感受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师生互动(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童年唱着快乐的歌儿离我们远去了,那一段段往事常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一幅幅美妙的画面。童年时我们常常和伙伴玩各种有趣的游戏,如用泥巴做房子,堆雪人,用柳条编笼子等等。当时,你是否想到这也是一种艺术上的创造呢?

  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腿黑身黑头头,灯下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

  今天,让我们来欣赏一幅充满童真童趣的“中国画”──《竹影》。

  二、整体感知

  伴随轻音乐,学生先轻声朗读课文,再思考:课文题为“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事为主?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学生交流思考回答,教师明确:

  本文叙述了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我们几个少年在水泥地上做充满童真、童趣的描竹影的游戏,以及爸爸给我们讲画画的知识,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三、合作、探究、交流

  1、作者: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自幼爱好美术,跟李叔同先生学习绘画、音乐。 1921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回国后,任上海一书店编辑,是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美术教授。解放后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中国画院、上海对外文化协会任职。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多以儿童为画面的主人公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他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等。这些作品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补充。)

  2、生字词注音、解释:

  学生自读,查工具书,小组内讨论和订正。(出示小黑板)

  ⑴ 读音:

  惬(qiè)意 水门汀(tīng) 蘸(zhàn)

  口头禅(chán) 参(cēn)差(cī)不齐

  ⑵ 词义: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又引申为有差别、不一致。

  3、品味赏析,体验童趣:

  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第1~3节),然后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朗读,师生共同提问题,共同评议:

  ⑴ 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 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

  明确: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差不齐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⑵ 本文中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哪一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中心?

  明确:中国画和西方画的区别。本文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⑶ 学生阅读课文第4~5节,教师当堂可出示同一题材的两种画,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的意思,了解中国画跟西洋画的不同。

  明确:所谓“符号”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表达两种审美方式的不同。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响到本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是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表现在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强调写意;而西洋画重写实,如同照相,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

  四、比较阅读

  1、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一篇文章,作者描述了自己童年时的许多有趣的事,文章的题目是什么?请说出它讲述了几件有趣的事?

  (学生答:《童趣》。文中将蚊子比作“群鹤舞于空中”、“鹤立云端”;“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我们来比较一下本文与《童趣》的异同。小组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概括明确:

  相同点:都表现了童真、童趣;都富有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不同点:《童》是文言,选取几件事,《竹》是现代文,一件事;《童》注重想象、联想,《竹》注重审美。

  2、教师小结:比较阅读是一种阅读的方法,通过对两篇文章主旨、选材、语言和手法的比较,对文章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希望同学们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并应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提高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

  五、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美学家朱光潜说:“模仿只是创造的始基。”现在假设有一个人站在一棵竹子前,要你来告诉他怎么画,你会说些什么?(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回答)

  要点:画出竹子美的姿态,活的神气。像我们闭目想象时见的一种神气。注意竹叶的方向、疏密、肥瘦,以及整个的形体。

  2、回忆童年,找寻乐趣: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和体验的 ?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3、欣赏延伸:

  ⑴ 名人与竹: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关于竹的诗文。(学生合作交流回答,教师适当提示。)

  例如:苏轼: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⑵ 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有一个小结;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你认为呢?请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本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学生回答)

  (艺术不是高不可攀的,它就蕴含在童年充满童稚的游戏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大语文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布置作业】

  1、多读课文,认真体验游戏活动中的艺术与美。

  2、练笔:你还能记起小时侯玩的游戏吗?联系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是否有类似的经历和体验?结合本文景物的描写特点,请用一二百字记下来。

竹影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向往,当然也会有小小的烦恼。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的画家丰子恺的童年,一起来了解他的童年生活。

  二、介绍作家。

  三、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你认为哪些字容易读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2、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3、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4、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体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过渡语)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画画,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基本特征。让我们也来领略一下这种寓教于乐的匠心美。

  四、你品味到美了吗?

  再次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分组合作,每组选代表发言)

  (总结)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

  五、比较鉴赏(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同学们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六、欣赏延伸:

  (1)名人与竹: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成语,名句。

  成语:胸有成竹,青梅竹马,势如破竹

  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当涂慈老山,竹堪为箫管。(慈老竹 唐·李白 )/《山居秋暝》诗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宋·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2)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

  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

  你认为呢?请你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七、质疑大挑战: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过渡)大家在童年时都做过哪些游戏?(生答)

  其实,你留心一下,你也许进行着一种艺术的创造,也许会有艺术上的发现,让我们走进童年

  八、走进童年:

  叙说一下一段童年的往事

  要求:用语简洁,尽表现童真、童趣。

  (小结)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

竹影语文教案12

  教师寄语:保留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一颗热爱自然热爱艺术热爱孩子的童心。

  学习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天真浪漫的童真、童趣。

  2、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3、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童真童趣。

  4、启发学生对艺术的认识与体验。

  基础知识:

  1、作者介绍:

  《竹影》一文作者丰子恺原名丰润,现代画家、散文家。

  2、请试着给加点的字注音。

  撇开( ) 蘸水( ) 惬意( ) 朱砂( )

  横幅( ) 水门汀( ) 口头禅( ) 参差不齐( )

  3、解释下列词语:

  (1)幽暗:幽暗:昏暗。

  (2)惬意: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3)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4)口头禅:原指有的禅宗和尚只空谈禅理而不实行,也指借用禅宗的常用语作为谈话的点缀。今指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

  (5)参差不齐:长短高低不齐。

  理解探究:

  1、、通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到底是写什么的,是写景的吗?是写人的吗?还是写事的?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人物活动:

  中国画特点:

  西洋画特点:

  3、课文《竹影》题目有何作用?

  竹影是这篇课文的切入点,由此引出了对文章中心--如何欣赏中国画,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的探讨.当然,竹影也是童真,童趣的体现.

  4、课文中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了童趣,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5、如何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的意思?试理解西洋画与中国画有何不同?

  所谓符号是有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关键是内容而不是形式,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响到本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是文化的鲜明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表现在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重写实,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

  合作释疑:

  6、文题目是竹影,竹影在全文有何作用、为什么开头不写竹子而从太阳落山写呢?

  竹影是全文的线索,写太阳落山是为下文作铺垫。

  7、如何理解竹影中父亲这一角色?

  父亲: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对孩子富有爱心。

  父亲的谆谆引导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非常重要。

  总结: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教育,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一吧。

  8、本文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了哪方面的内容?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拓展迁移: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童趣

  儿子从小就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每天趴在桌前不停地画,花、虫、鱼无所不通。向来抱着“给儿子一个快乐童年”的观念,我对周围人建议儿子进美术班接受早期培养的劝说无动于衷,由着他在纸上放马驰骋,自由想象。

  儿子有段时期迷恋画十二生肖,并且喜欢对我们进行提问。这下麻烦来了,因为纸面上十二个奇形怪状的动物似是而非,让人难以辨别。好在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儿子画的老虎无论象猫还是象鼠,额头上无一例外地标着个“王”字。掌握了这一决窍,每次提问,我都踊跃回答,抢先将老虎说出,赢得儿子一个赞许的微笑,剩下的难题留给老公。

  儿子对太阳有个贴切的比喻:太阳象个小刺猬。理由是太阳发出的光线看上去象刺猬身上的刺。这比喻令我大跌眼镜。晴朗的日子看天,想起儿子绝妙的比喻,不由对着那只刺猬发笑。

  儿子对说谎的人深恶痛绝。一次全家到公园玩,老公陪儿子玩“海陆空”游戏。管理员对老主顾实行优惠政策,老公假称自己也是老主顾。儿子听了大叫“爸爸说谎变长鼻子!”

  某一日老公到幼儿园接儿子,骑车走在路上,夕阳西照,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儿子忽然对着影子大喊:“瞧,爸爸的鼻子变长了!”这一发现让儿子重新记起老公在公园的恶行,恍然得出结论:原来说谎的人鼻子真的会慢慢变长呀。我和老公无语。儿子坐在车背后,诗兴大发:小孩子说谎,大了变长鼻子;大人说谎,老了变长鼻子;老人说谎,死了变大象。最后一句出人意料,无限的诗意在里面。儿子的文学“才能”初露倪端。我听了感慨万千:有儿如此,夫复何求?

竹影语文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① “知识目标”: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② “能力目标”:领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着的艺术和美,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艺术的美。

  ③ “过程和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

  2、欣赏讨论法: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直观的感受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

  3、联想法:由儿童游戏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中国画,让学生在品读中领悟到游戏中蕴含的艺术美。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展示丰子恺的两幅漫画,并配以作者的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学生感兴趣的漫画入手,能激发他们对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以此为切入点,由漫画引入课堂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可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

  〈二〉作者介绍,力求创新: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由生活中的发现,进行艺术美的创作的故事。

  (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突破传统的介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检验了课前学生资料搜集的能力.)

  〈三〉正音正字:

  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作好准备。

  〈四〉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五〉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要求学生从课文中寻找最能表现童真、童趣的语句,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产生更多的火花。

  〈六〉拓展欣赏,艺术熏陶:

  展示几幅中国山水画和西洋人物画,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赏析,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一个很专一的理论,教师如果过多的解释,会使语文课陷入美术课的泥坑,可以让学生凭借自身的审美力、想象力,去感悟艺术的美。同时,扩充艺术的欣赏内容,也增强语文课的容量,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对自己的终身发展也有益.)

  〈七〉口语交流,人文培养:

  语文学习要出于教材,但又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引导学生由自己童年的游戏引发体验,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在共同的交流切磋中,互相沟通、互相合作。

  〈八〉课堂小结,归纳总结: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学要有所得,通过大家的合作交流,让学生用一句话归纳本节课的心得、收获。触动了学生的灵魂,就能说出自.己最深的体会.教师的寄语,让课堂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让学生由课堂走入生活进行语文学习,使语文课堂的宽度得到延伸。)

竹影语文教案14

  (一)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熟悉文章内容,掌握字词,品味文章语言。

  3、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初步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生活中处处有美,但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的观点。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2、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并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3、体会本文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描写。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领会艺术和美蕴涵在童稚的活动中,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艺术的美;

  2、认识到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领会国画的内在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1、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对艺术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一、复习检查、激趣导入

  新课导入

  1、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谜底是影子。我经常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踩影子等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竹影》。

  竹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梅、兰、竹、菊”古称“四君子”,在诗歌、文章、图画中到处可见它的身影。那么,在几个小伙伴的眼里,竹影又有些什么样的特殊趣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2、作者介绍: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他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3、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蘸(zhàn)惬意(qiè)朱砂(shā)

  参差(cēncī)一缕(lǚ)肥硕(shuò)

  幽暗(yōu)丰子恺(kǎi)口头禅(chán)

  赵孟睿╢ǔ)水门汀(tīng)

  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本文以几个少年月下描竹影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主旨)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们感受了到美。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第三自然段)

  有趣的发现:

  ①细看月光下的人影,头上有烟气。

  ②水门汀上的竹影像中国画。

  3、文章开头交代天气闷热的目的:引出下文,为下文画竹影做铺垫。

  三、合作互学、展示交流

  1、文中写到“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得很久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孩子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情,而且已全被父亲看在眼里,担心会受到父亲批评。

  2、文章对父亲的描写,表现了父亲的善于引导主要有三处:

  第3段: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

  ——父亲早就来了,却耐心地在一旁观察孩子的作为,在合适的时机参与话题,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孩子。

  第3段: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

  ——能细心体察孩子的心情,并为他们解围,这真是难能可贵的长者风度。

  第8段: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示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竹影语文教案15

  学习目标:

  本文涉及到一些美术方面的知识,但文章的主旨并不局限于美术,而是富有童趣,并由竹影引发到其他如对孩子的引导、教育等。因此,学习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领会作者对绘画和生活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竹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梅、兰、竹、菊”古称“四君子”,在诗歌、文章、图画中到处可见它的身影。那么,在几个小伙伴的眼里,竹影又有些什么样的特殊趣味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二、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浙江人,我国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特别是他的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散文除评论外,大多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文字朴实无华,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整体感知:

  下面我们就来阅读这篇文章,读的时候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和小伙伴夏夜乘凉时看竹影,描画竹影以及与爸爸谈论竹影的事情。

  四、再读课文,交流感受: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一篇古文《童趣》,描写了小孩子眼中的奇特的世界。本文也是写孩子眼中的世界。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都看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

  --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研究天空中光线、颜色的变化;讨论人影头上有烟气的原因;用画笔描地上的人影和竹影……

  在这其中,你觉得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写?为什么?

  我个人觉得,第三小节的两处描写最有趣:

  --华明“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

  这两处都很有趣,特别是华明描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描成一只青蛙竟然还笑。而大人这时候往往就会赶紧趁无人注意,把这影子涂掉,因为会觉得这是一种丑化。

  其实每个人都有过童年,也有过充满童趣的心灵和思维,只是许多人在长大后就渐渐把童心丢失了。我们在童年时常常做游戏,用泥巴捏小动物,偷砖头垒房子,在墙壁、在地上到处画画……还可能因此被家长、老师责怪。其实这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有人在这个时候关心你、引导你,也许你就会有艺术上的发现,也许日后,你就会在这些方面有所成就。

  文中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很好的引导者。读一读文章中对父亲的描写,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父亲的善于引导,简要地作些评价。

  主要有三处:

  1、第3小节:

  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

  --父亲早就来了,却耐心地在一旁观察孩子的作为,在合适的时机参与话题,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孩子。

  2、第3小节:

  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

  --能细心体察孩子的心情,并为他们解围,这真是难能可贵的长者风度。

  3、第8小节:

  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示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 童年时的作者活学活用,审美水平马上有了提高。这正是有了实践经验作为指导的结果,胜过多少空洞的理论教育。

  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一吧。

  五、研读探究:

  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思考、质疑,想一想“作者到底想要说什么?”“为什么这样说?”“这样说对吗?”等等,这样进行阅读,才能真正获益。

  1, 思考题一:

  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为什么用“竹影”作为本文的标题,而不是“谈画”或者“童年趣事”?

  “竹影”实际是本文的叙述的缘由、源头;也是文章的线索,即:看竹

  --画竹--品竹。用“竹影”做标题,比用“谈画”或者“童年趣事”

  更具体、实在。

  2, 思考题二:

  读完全文,请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说,中国画有什么特点?西洋画有什么

  特点?

  --中国画要求“传神”。所谓“神”,就是活的神气,神韵。

  --西洋画则看重写实,要求“画得象”,“画得同真物一样”。

  3、思考题三:

  你觉得竹子在中国画中,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神”?也就是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内在精神?

  --一提到竹,我就会想起宋朝大诗人苏轼的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竹在中国人心中之所以会有如此重的份量,是因为它象征着一种风度,一种精神,一种气节。正像明朝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所赞颂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锤万磨还节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六、延伸训练:

  读完全文,你对童心童趣,对中国画,对竹的认识,或许会有一些不同于作者的感受。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任选一个角度,具体地说说。

  我来说说我的想法,也算是抛砖引玉,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独到的见解。

  七、家庭作业:

  1、课外搜集、阅读、欣赏一些写竹的诗歌、文章或画竹的图画,可以整理成为一本小册子,并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2、或将你对一件艺术品(这件艺术品可以是图画、音乐、舞蹈、工艺品等等)的认识和感情写成一段短文,不少于300字。

《竹影语文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竹影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语文《竹影》教案01-28

竹影语文教案02-08

竹影说课稿05-02

七年级下册语文《竹影》教案11-26

竹影教学反思04-10

《竹影》教学反思02-14

又见竹影作文09-08

七年级语文上册《竹影》教案2篇07-28

《竹影》读后感06-21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竹影语文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竹影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竹影语文教案15篇

竹影语文教案1

  【设计原由】

  《竹影》原收录于《丰子恺文集·少年艺术》一章中。很显然这是给少年人讲艺术的,艺术是原文的主题。但本文先写了小孩子的活动,由活动引到艺术问题,这种对现实的真实描摹使我们读者发现了孩子的游戏与艺术的关系,正如席勒所说的:艺术起源于游戏。个人认为孩子的童心与艺术两个方面倾向于任何一方面都不足以表现原文的精神。于是根据丰子恺同时代人对他的评价,根据丰子恺散文与漫画的特点,由本文入手,探讨丰子恺作品中所蕴含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美学家朱光潜对丰子恺的评价。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全文,回答本文有哪些美的地方?(明确:环境描写、孩子的行为体现的特点、父亲的言行、中国画的'特点等等,只要围绕课文谈美,言之成理,就予肯定。)

  2、独立思考三分钟。

  3、四人小组内交流,每人谈一点美的地方。小组内推荐出最好的一点建议,派代表发言。

  4、全班交流,教师即时评价。

  三、课外拓展

  感知丰子恺艺术对美的追求。

  问题:仔细观赏幻灯片上丰子恺的漫画,说说你认为美在哪里?

  观赏两分钟,全班交流。

  四、总结

  1、根据对课文的阅读和漫画的赏析,请总结:你认为什么是美的?

  明确:可以归纳为生活、艺术、自然三方面。

  2、教师总结语:

  ⑴ 这节课所接触的知识;

  ⑵ 同学们所表现出的各种能力以及阅读中应注意的问题;

  ⑶ 美是需要靠发现的。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兴趣的燕石。 ──宗白华《美学的散步》

竹影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2、体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教学难点:

  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教具准备:

  漫画作品、中国画、西洋画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丰子恺的两幅漫画,并配以作者的话。)大家看到的两幅漫画一幅是“瞻瞻底车--脚踏车”;一幅是“_langnp20xx 建筑的起源Tlang20xx”。这是我国d6??幕?摇⑸⑽募L''d2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丰子恺先生曾说:“我企慕这种孩子们的生活的天真,艳羡这种孩子们的世界的广大。”是啊!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向往,当然,更多留下的是像丰子恺漫画中童年的趣事,充满了童真、童趣,今天X''a3?梦颐且黄鹱X''df进丰子恺的童年,去看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竹影》。(同时板书出课题)..

  二、作者介绍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创作的故事。)

  师:丰子恺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在绘画、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这些成就与他从小就爱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是分不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从阅读作者的文章开始,走近丰子恺

  三、检查预习

  给下列生字注音

  惬意(qi¨) 水门汀( tīng) 参差不齐(cēn cī )

  撇( piě) 蘸( zh¨n) 口头禅( ch¨n)

  四、自由朗读课文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我们在水泥地上画竹影,然后爸爸给我们讲画画的知识。

  五、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1、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

  (学生找到后在小组内朗读,然后教师点名朗读得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

  2、看到孩子们在水门汀上描竹影的时候,父亲有没有责备孩子们把地板弄脏?父亲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父亲和“我们”一起描竹影,还给“我们”讲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六、拓展欣赏

  通过爸爸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介绍,你认为此二者的区别有哪些?讨论一下,结合自己的认识,归纳一下。

  (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2)颜色方面: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

  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

  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让学生

  直观的感受中西文艺的不同,并由学生合作赏析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一些不同画法)

  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基点区别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七、拓展延伸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

  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比如过家家、女生喜欢布娃娃等,再回到丰子恺的漫画,“瞻瞻底车--脚踏车”; “建筑的起源”,在儿童的.游戏中蕴含着文化艺术。

  八、课堂小结,归纳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板书)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九、发散延伸:

  竹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性格。文雅、清高、虚心、坚韧……有许多诗人赞美它;当然,也有人爱唱反调,说:竹似伪君子,外坚中却空, 根细好钻穴,腰柔善鞠躬…假如现在站在竹丛前的人是你。绿、红、黑、黄……眼前摆着无数颜料,你会选哪一种颜料?你会把竹画成什么样?

  一生:我会用黑笔,画成钢铁的模样,表现“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气概。

  一生:我要用红色,画出我的热情。

  一生:我要选择五十种不同的颜料,让每一片叶子都有各自不同的个性。

  十、布置作业:

  收集一些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艺,比较一下中西文化的区别。

  板书设计:

  竹影

  “我”、弟弟、华明 父亲

  描竹影 中国画

  游戏 艺术

  中国画:神似、神韵

  画

  西洋画:形似、写实

竹影语文教案3

  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情感态度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生动想象的描写。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本课多媒体课件,布置课前预习作业。

  学生: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查找丰子恺的有关介绍:生平、人们对他的评价、代表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应采用以学生的自读为主,教师予以适当点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宜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教学流程。具体如下安排:

  1.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

  2. 加强对课文的朗读练习,在朗读中感知课文主要内容,领会课文所表现的`美。

  3.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教学,让学生回味童年的天真烂漫,并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体验对课文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用儿歌《影子》导入 ,学生齐读儿歌(多媒体出示)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

  三.介绍作家作品

  学生交流后师再补充(多媒体出示)

  四.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内容(第一次先学后教)

  1教师导学一:我们先请几位同学轮读课文,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

  2.指定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的地方及时举手纠正。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词,并强调多音字及难写的字(多媒体出示),要求学生朗读两遍。

  3.教师导学二:速读课文,要求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多媒体出示速读要求及提示)要求3分钟内完成。

  提示:什么人干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用“本文记叙了 表现了 ”的句式回答。

  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记叙了几个孩子画竹影的游戏,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五.再读课文,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第二次先学后教)

  1.教师过渡:课文写了“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多媒体出示教师导学三及示例)

  a、再读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描写,并试着说明理由。

  示例: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赏析:比喻,有生活感,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夕阳渐渐退去的景象。

  b、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找生动形象的描写句,并陈述理由,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准备班上交流。

  2.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学情,并适当点拨。

  3,学生班上交流,教师适当点评并引导学生明确。

  六.课堂训练,培养学生的仿写能力。

  请仿照课文中写景的方法,进行景物描写,至少写两句,4分钟内完成,小组内选出最佳者班上交流,比一比,看看谁写得最好。

  七.教师小结

  八.作业:(多媒体出示)

  (一)必做作业:1.抄写生字词三到五遍

  2.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留心一下,想一想,你是否也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 写在作文本上,准备下节课交流。

  (二)选做作业:丰子恺的成功与其父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以“如果我是家长”为题写一篇短文,畅谈自己的教育构想。

竹影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体会文中“我”的父亲因势利导的教育方式。

  3.初步了解中国画与西方画的不同。

  教学重点: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生活中。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艺术美,了解中西方画的不同。

  教学设计:通过六个活动(找 感悟、思 体会、品 趣味、谈 不同、聊 童趣、归 中心)对课文进行讨论赏析,从而达到理解本文思想、锻炼学生能力的目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活动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猜一猜: 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

  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打一事物 影子)

  2. 想一想:有“影”字的四字成语。

  形影不离、形单影只、形影相吊、顾影自怜 刀光剑影、

  3. 试一试:民间艺术:皮影戏(有千年历史)

  4. 说了那么多关于影子的成语、诗句、艺术,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影子的课文《竹影》。

  二、作家作品

  1.丰子恺 2.本文的基本内容 3.本文生字词

  三、探究活动一 快速阅读----找 感悟

  1.学生带问题,快速阅读

  问题:(1)填表格(多媒体示)

  (2)课文题为“竹影”,它是以写景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学生讨论交流问题。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适当提示。

  四、探究活动二 片段欣赏---思 体会

  结合课文和生活谈谈你理解的“光”之美和“光”之用

  1.齐读1、2自然段

  2.讨论:“光”之美

  3.讨论:“光”之用

  提示:可以结合课文第1、2、7段及你生活中的经历。

  五、探究活动三 儿童天性---品 趣味

  1.文中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做什么?

  2.读读2、3段,你喜欢那些句子,读一读,说说理由。(提示:孩子们的童稚活动,眼中的事物)

  六、探究活动四 中西方画---谈 不同

  1.你喜欢文中的爸爸吗,为什么?(教师提示父母的爱和引导作用)

  2.通过爸爸的'讲解,“我”有哪些收获?(教师引导谈中西方画的不同,欣赏名画)

  3.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中西方画的不同,不同在哪里?

  七、探究活动五 敞开心扉-----聊 童趣

  艺术源于生活,源于游戏,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吗?又有哪些和艺术有共通之处,说一说。

  八、探究活动六 总结全文----归 中心

  九、作业设计

  写写童年的趣事

竹影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积累词语,掌握“幽暗、惬意、包罗、参差不齐”等词语的音、形、义,并学会运用。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变化,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培养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

  领略国画的内在美,提高艺术修养,初步形成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用简洁概括的语言复述课文,理清思路。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

  研读有关国画常识的语句,体会画竹的内涵。

  课时:1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查阅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竹影》的作者是,他是我国xxxx和,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原名,共有文学、美术、音乐等著作一百多种。长于漫画与散文,漫画有《》,散文作品有《》、《》、《》、《》等。

  初读课文,为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惬意()蘸()水门汀()口头禅()

  徘徊()撇()参差不齐()幽暗()

  丰硕()朱砂()

  借助工具书,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三个词语造句。

  释义:

  惬意:幽暗:

  疏密:包罗:

  参差不齐:口头禅:

  造句:

  1、搜集鉴赏绘画作品,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

  2、再读课文,将预习中的问题记录下来。

  遇到的疑难问题:

  初读课文的感受:

  [课堂学习]:

  导入:童年是美好的、快乐的。我这儿有一首诗:“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现在啊/童年却是一枚小小的铃铛/不管春与夏、秋与冬/永在我记忆深处/放声歌唱……是啊,人们回忆往事,总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今天我们学习丰子恺的《竹影》,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一、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师生共同纠错,解决预习中出现的问题。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看谁说得棒)

  1、学生听课文录音,边听边在文中找出你认为能体现小伙伴们充满童趣天真烂漫的句子。

  2、学生朗读全文,然后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情节。

  3、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4、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课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三、探究体验:

  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画画,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爸爸看到了。他从孩子的游戏引入艺术的教育,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

  思考爸爸是怎样一个人?谈谈你对爸爸教育方法的看法。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一些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等游戏,结合画竹影的文意,你认为游戏和艺术有什么关系?

  学生小声朗读5、6自然段,回答问题: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是什么

  投影出示句子:“中国画像符号,西洋画像照相。”指导理解。

竹影语文教案6

  教学目的: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4、艺术并非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对艺术创造的认识和体验。使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查找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竹图展示,导入课文。

  同学们看过竹子吗?在晚上看过竹子吗?在有月光的晚上看过竹子吗?画过竹子吗?在水泥地上画过竹子吗?在有月光的晚上在水泥地上画过竹子吗?没有的话,现在画一画。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2、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3、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孩子们的游戏之中蕴藏着他们独特的“艺术”创造。

  三、语言品味,互动释疑。

  你品味到美了吗?

  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

  此题让学生注意课文充满儿童情趣的描写,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认识。

  再次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

  如: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

  四、合作探究,比较鉴赏。(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

  梳理父亲讲述的中国画特点及有关画家的一些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们的学习愿望。

  梳理:

  (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2)颜色: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基点区别: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 艺术解剖学)

  (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五、体验拓展,走进童年。

  1、名人与竹: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2、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你 认为呢?请你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3、竹之游戏:大家在童年时做过哪些跟竹有关的游戏?请用简洁的语言的叙说出来。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

  2、课外延伸:

  ①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留心一下,想一想,你是否也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 此题意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②写一段童年的往事。要求:跟竹有关,语言自然、清新,尽量表现童真、童趣。

竹影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查找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展示自己的风采

  (课外积累惜时的名句)

  二、导语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向往,当然也会有小小的烦恼。那么,我们为这仰慕的`名人,他们的童年生活你了解吗?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几篇这样的文章,谁能说给大家听一听?(例如:……)

  三、信息箱

  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丰子恺的了解。

  四、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看谁说得棒:

  1、你认为哪些字容易读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2、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3、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4、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体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过渡语)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画画,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基本特征。让我们也来领略一下这种寓教于乐的匠心美。

  五、你品味到美了吗

  再次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分组合作,每组选代表发言)

  总结: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

  六、比较鉴赏

  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

  七、欣赏延伸

  1、名人与竹: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2、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你认为呢?请你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八、质疑大挑战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过渡)大家在童年时都做过哪些游戏?(生答)

  其实,你留心一下,你也许进行着一种艺术的创造,也许会有艺术上的发现,让我们走进童年

  九、走进童年

  1、叙说一下一段童年的往事。

  要求:用语简洁,尽表现童真、童趣。

  2、小结: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

竹影语文教案8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以合作的形式,层层深入地探究,是本设计的特点。这篇自读课文看似浅显,不过是写了童年时期一个有趣的游戏,其实作者在这个游戏的回忆中,有两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艺术与游戏的关系;家长对孩子游戏的引导。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简介丰子恺。

  二、小组探究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2、你认为作者主要是为了写游戏,还是写游戏与艺术的关系的,或者还有别的目的?

  3、你认为文中“父亲”这一角色可有可无吗?

  4、你有过夹杂艺术因素的童年的游戏吗?与作者相比,你的遭遇如何?

  三、课堂交流

  1、概括本文内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写了一则童年游戏,它还包括在游戏中萌生艺术的兴趣,以及大人对这种兴趣的呵护。

  2、本文在写游戏与艺术的关系时,处理得十分自然,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因为艺术与游戏的关系确实很微妙,若刻意为之,便会弄巧成拙,索然寡味。(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一点中国画理方面的知识。)

  3、“父亲”这个角色不可忽视,这是一个很高明的父亲,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4、第4个问题,学生一定有许多感慨,但不要扯得太远,要紧扣课文。

  四、语言品析

  让学生找文中写得最生动的句段,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

  童趣/留白

  儿子从小就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每天趴在桌前不停地画,花、鸟、虫、鱼无所不通。向来抱着“给儿子一个快乐童年”的观念,我对周围人建议儿子进美术班接受早期培养的劝说无动于衷,由着他在纸上放马驰骋,自由想象。

  儿子有段时期迷恋画十二生肖,并且喜欢对我们进行提问。这下麻烦来了,因为纸面上十二个奇形怪状的动物似是而非,让人难以辨别。好在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儿子画的老虎无论像猫还是像鼠,额头上无一例外地标着个“王”字。掌握了这一诀窍,每次提问,我都踊跃回答,抢先将老虎说出,赢得儿子一个赞许的微笑,剩下的难题留给老公。

  儿子对大阳有个贴切的.比喻:大阳像个小刺猬。理由是大阳发出的光线看上去像刺猬身上的刺。这比喻令我大跌眼镜,晴朗的日子看天,想起儿子绝妙的比喻,不由对着那只刺猫发笑。

  儿子对说谎的人深恶痛绝。一次全家到公目玩,老公陪儿子玩“海陆空”游戏。管理员对老主顾实行优惠政策,老公假称自己也是老主顾。儿子听了大叫:“爸爸说谎变长鼻子!”

  某一日老公到0幼儿园接儿子,骑车走在路上,夕阳西照,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儿子忽然对着影子大喊:“瞧,爸爸的鼻子变长了!”这一发现让儿子重新记起老公在公园的恶行,恍然得出结论:原来说谎的人鼻子真的会慢慢变长呀。我和老公无语。儿子坐在车背后,诗兴大发:“小孩子说谎,大了变长鼻子;大人说谎,老了变长鼻子;老人说谎,死了变大象。”最后一句出人意料,无限的诗意在里面。儿子的文学“才能”初露端倪。我听了感慨万千:有儿如此,夫复何求?

  使用建议:选文与课文皆取材于童真童趣,然立足点正好相反,所表示的话题也同中有异。若将两篇文章以及同学自己的某些童年经历放在一起仔细探究,定然会发现一些有趣而又深刻的道理。

竹影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认真完成预习,、词典解决课文中字词,并记下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3、查找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课前古诗推荐

  (课前演讲)

  二、导语引入

  展示丰子恺的漫画:瞻瞻的车㈡脚踏车,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向往,当然,更多留下的是象丰子恺漫画中童年的趣事,充满了童真、童趣,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的童年,去看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

  三、作家小档案

  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丰子恺的了解。

  四、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看谁说得棒):

  1、你认为哪些字容易读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2、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3、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4、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体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过渡语)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画画,这一切,是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基本特征。让我们也来领略一下这种寓教于乐的匠心美。

  五、品味语言

  再次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分组合作,每组选代表发言)如: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

  (总结)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

  六、比较鉴赏

  (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

  梳理父亲讲述的中国画特点及有关画家的一些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们的学习愿望。梳理:

  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2、颜色: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七、欣赏延伸

  1、名人与竹: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2、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也有人说,竹──外强中干。

  你认为呢?请你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八、质疑大挑战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过渡)大家在童年时都做过哪些游戏?(生答)

  其实,你留心一下,你也许进行着一种艺术的.创造,也许会有艺术上的发现,让我们走进童年。

  九、走进童年

  1、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留心一下,想一想,你是否也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 此题意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2、写一段童年的往事。要求:跟竹有关,语言自然、清新,尽量表现童真、童趣。

  3、小结: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

竹影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年游戏中的艺术和美。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并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2、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熟悉文章内容,掌握字词,品味文章语言。

  3、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树立“生活中处处有美,但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的观点。

  4、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

  1、了解一些中国画的常识,领会国画的内在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2、鼓励并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设想】

  1、本文可通过学生自主地读、说、悟,教师恰当地引导、调控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师生共同体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的艺术和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觉得语文课不仅有语言的文学美,而且有画面的艺术美,体会学语文既是知识的获得过程,又是一种美的享受过程。

  3、本文充满了童趣,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教具学具安排】

  中国山水、人物画和西洋山水、人物画各一幅;录音机;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中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3、初步感受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师生互动(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童年唱着快乐的歌儿离我们远去了,那一段段往事常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一幅幅美妙的画面。童年时我们常常和伙伴玩各种有趣的游戏,如用泥巴做房子,堆雪人,用柳条编笼子等等。当时,你是否想到这也是一种艺术上的创造呢?

  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腿黑身黑头头,灯下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

  今天,让我们来欣赏一幅充满童真童趣的“中国画”──《竹影》。

  二、整体感知

  伴随轻音乐,学生先轻声朗读课文,再思考:课文题为“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事为主?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学生交流思考回答,教师明确:

  本文叙述了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我们几个少年在水泥地上做充满童真、童趣的描竹影的游戏,以及爸爸给我们讲画画的知识,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三、合作、探究、交流

  1、作者: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自幼爱好美术,跟李叔同先生学习绘画、音乐。 1921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回国后,任上海一书店编辑,是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美术教授。解放后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中国画院、上海对外文化协会任职。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多以儿童为画面的主人公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他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等。这些作品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补充。)

  2、生字词注音、解释:

  学生自读,查工具书,小组内讨论和订正。(出示小黑板)

  ⑴ 读音:

  惬(qiè)意 水门汀(tīng) 蘸(zhàn)

  口头禅(chán) 参(cēn)差(cī)不齐

  ⑵ 词义: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又引申为有差别、不一致。

  3、品味赏析,体验童趣:

  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第1~3节),然后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朗读,师生共同提问题,共同评议:

  ⑴ 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 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

  明确: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差不齐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⑵ 本文中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哪一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中心?

  明确:中国画和西方画的区别。本文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⑶ 学生阅读课文第4~5节,教师当堂可出示同一题材的两种画,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的意思,了解中国画跟西洋画的不同。

  明确:所谓“符号”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表达两种审美方式的不同。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响到本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是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表现在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强调写意;而西洋画重写实,如同照相,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

  四、比较阅读

  1、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一篇文章,作者描述了自己童年时的许多有趣的事,文章的题目是什么?请说出它讲述了几件有趣的事?

  (学生答:《童趣》。文中将蚊子比作“群鹤舞于空中”、“鹤立云端”;“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我们来比较一下本文与《童趣》的异同。小组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概括明确:

  相同点:都表现了童真、童趣;都富有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不同点:《童》是文言,选取几件事,《竹》是现代文,一件事;《童》注重想象、联想,《竹》注重审美。

  2、教师小结:比较阅读是一种阅读的方法,通过对两篇文章主旨、选材、语言和手法的比较,对文章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希望同学们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并应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提高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

  五、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美学家朱光潜说:“模仿只是创造的始基。”现在假设有一个人站在一棵竹子前,要你来告诉他怎么画,你会说些什么?(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回答)

  要点:画出竹子美的姿态,活的神气。像我们闭目想象时见的一种神气。注意竹叶的方向、疏密、肥瘦,以及整个的形体。

  2、回忆童年,找寻乐趣: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和体验的 ?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3、欣赏延伸:

  ⑴ 名人与竹: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关于竹的诗文。(学生合作交流回答,教师适当提示。)

  例如:苏轼: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⑵ 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有一个小结;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你认为呢?请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本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学生回答)

  (艺术不是高不可攀的,它就蕴含在童年充满童稚的游戏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大语文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布置作业】

  1、多读课文,认真体验游戏活动中的艺术与美。

  2、练笔:你还能记起小时侯玩的游戏吗?联系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是否有类似的经历和体验?结合本文景物的描写特点,请用一二百字记下来。

竹影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向往,当然也会有小小的烦恼。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的画家丰子恺的童年,一起来了解他的童年生活。

  二、介绍作家。

  三、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你认为哪些字容易读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2、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3、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4、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体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过渡语)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画画,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基本特征。让我们也来领略一下这种寓教于乐的匠心美。

  四、你品味到美了吗?

  再次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分组合作,每组选代表发言)

  (总结)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

  五、比较鉴赏(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同学们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六、欣赏延伸:

  (1)名人与竹: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成语,名句。

  成语:胸有成竹,青梅竹马,势如破竹

  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当涂慈老山,竹堪为箫管。(慈老竹 唐·李白 )/《山居秋暝》诗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宋·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2)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

  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

  你认为呢?请你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七、质疑大挑战: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过渡)大家在童年时都做过哪些游戏?(生答)

  其实,你留心一下,你也许进行着一种艺术的创造,也许会有艺术上的发现,让我们走进童年

  八、走进童年:

  叙说一下一段童年的往事

  要求:用语简洁,尽表现童真、童趣。

  (小结)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

竹影语文教案12

  教师寄语:保留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一颗热爱自然热爱艺术热爱孩子的童心。

  学习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天真浪漫的童真、童趣。

  2、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3、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童真童趣。

  4、启发学生对艺术的认识与体验。

  基础知识:

  1、作者介绍:

  《竹影》一文作者丰子恺原名丰润,现代画家、散文家。

  2、请试着给加点的字注音。

  撇开( ) 蘸水( ) 惬意( ) 朱砂( )

  横幅( ) 水门汀( ) 口头禅( ) 参差不齐( )

  3、解释下列词语:

  (1)幽暗:幽暗:昏暗。

  (2)惬意: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3)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4)口头禅:原指有的禅宗和尚只空谈禅理而不实行,也指借用禅宗的常用语作为谈话的点缀。今指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

  (5)参差不齐:长短高低不齐。

  理解探究:

  1、、通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到底是写什么的,是写景的吗?是写人的吗?还是写事的?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人物活动:

  中国画特点:

  西洋画特点:

  3、课文《竹影》题目有何作用?

  竹影是这篇课文的切入点,由此引出了对文章中心--如何欣赏中国画,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的探讨.当然,竹影也是童真,童趣的体现.

  4、课文中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了童趣,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5、如何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的意思?试理解西洋画与中国画有何不同?

  所谓符号是有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关键是内容而不是形式,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响到本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是文化的鲜明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表现在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重写实,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

  合作释疑:

  6、文题目是竹影,竹影在全文有何作用、为什么开头不写竹子而从太阳落山写呢?

  竹影是全文的线索,写太阳落山是为下文作铺垫。

  7、如何理解竹影中父亲这一角色?

  父亲: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对孩子富有爱心。

  父亲的谆谆引导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非常重要。

  总结: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教育,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一吧。

  8、本文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了哪方面的内容?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拓展迁移: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童趣

  儿子从小就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每天趴在桌前不停地画,花、虫、鱼无所不通。向来抱着“给儿子一个快乐童年”的观念,我对周围人建议儿子进美术班接受早期培养的劝说无动于衷,由着他在纸上放马驰骋,自由想象。

  儿子有段时期迷恋画十二生肖,并且喜欢对我们进行提问。这下麻烦来了,因为纸面上十二个奇形怪状的动物似是而非,让人难以辨别。好在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儿子画的老虎无论象猫还是象鼠,额头上无一例外地标着个“王”字。掌握了这一决窍,每次提问,我都踊跃回答,抢先将老虎说出,赢得儿子一个赞许的微笑,剩下的难题留给老公。

  儿子对太阳有个贴切的比喻:太阳象个小刺猬。理由是太阳发出的光线看上去象刺猬身上的刺。这比喻令我大跌眼镜。晴朗的日子看天,想起儿子绝妙的比喻,不由对着那只刺猬发笑。

  儿子对说谎的人深恶痛绝。一次全家到公园玩,老公陪儿子玩“海陆空”游戏。管理员对老主顾实行优惠政策,老公假称自己也是老主顾。儿子听了大叫“爸爸说谎变长鼻子!”

  某一日老公到幼儿园接儿子,骑车走在路上,夕阳西照,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儿子忽然对着影子大喊:“瞧,爸爸的鼻子变长了!”这一发现让儿子重新记起老公在公园的恶行,恍然得出结论:原来说谎的人鼻子真的会慢慢变长呀。我和老公无语。儿子坐在车背后,诗兴大发:小孩子说谎,大了变长鼻子;大人说谎,老了变长鼻子;老人说谎,死了变大象。最后一句出人意料,无限的诗意在里面。儿子的文学“才能”初露倪端。我听了感慨万千:有儿如此,夫复何求?

竹影语文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① “知识目标”: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② “能力目标”:领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着的艺术和美,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艺术的美。

  ③ “过程和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

  2、欣赏讨论法: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直观的感受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

  3、联想法:由儿童游戏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中国画,让学生在品读中领悟到游戏中蕴含的艺术美。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展示丰子恺的两幅漫画,并配以作者的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学生感兴趣的漫画入手,能激发他们对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以此为切入点,由漫画引入课堂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可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

  〈二〉作者介绍,力求创新: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由生活中的发现,进行艺术美的创作的故事。

  (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突破传统的介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检验了课前学生资料搜集的能力.)

  〈三〉正音正字:

  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作好准备。

  〈四〉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五〉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要求学生从课文中寻找最能表现童真、童趣的语句,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产生更多的火花。

  〈六〉拓展欣赏,艺术熏陶:

  展示几幅中国山水画和西洋人物画,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赏析,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一个很专一的理论,教师如果过多的解释,会使语文课陷入美术课的泥坑,可以让学生凭借自身的审美力、想象力,去感悟艺术的美。同时,扩充艺术的欣赏内容,也增强语文课的容量,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对自己的终身发展也有益.)

  〈七〉口语交流,人文培养:

  语文学习要出于教材,但又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引导学生由自己童年的游戏引发体验,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在共同的交流切磋中,互相沟通、互相合作。

  〈八〉课堂小结,归纳总结: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学要有所得,通过大家的合作交流,让学生用一句话归纳本节课的心得、收获。触动了学生的灵魂,就能说出自.己最深的体会.教师的寄语,让课堂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让学生由课堂走入生活进行语文学习,使语文课堂的宽度得到延伸。)

竹影语文教案14

  (一)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熟悉文章内容,掌握字词,品味文章语言。

  3、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初步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生活中处处有美,但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的观点。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2、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并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3、体会本文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描写。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领会艺术和美蕴涵在童稚的活动中,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艺术的美;

  2、认识到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领会国画的内在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1、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对艺术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一、复习检查、激趣导入

  新课导入

  1、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谜底是影子。我经常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踩影子等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竹影》。

  竹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梅、兰、竹、菊”古称“四君子”,在诗歌、文章、图画中到处可见它的身影。那么,在几个小伙伴的眼里,竹影又有些什么样的特殊趣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2、作者介绍: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他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3、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蘸(zhàn)惬意(qiè)朱砂(shā)

  参差(cēncī)一缕(lǚ)肥硕(shuò)

  幽暗(yōu)丰子恺(kǎi)口头禅(chán)

  赵孟睿╢ǔ)水门汀(tīng)

  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本文以几个少年月下描竹影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主旨)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们感受了到美。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第三自然段)

  有趣的发现:

  ①细看月光下的人影,头上有烟气。

  ②水门汀上的竹影像中国画。

  3、文章开头交代天气闷热的目的:引出下文,为下文画竹影做铺垫。

  三、合作互学、展示交流

  1、文中写到“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得很久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孩子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情,而且已全被父亲看在眼里,担心会受到父亲批评。

  2、文章对父亲的描写,表现了父亲的善于引导主要有三处:

  第3段: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

  ——父亲早就来了,却耐心地在一旁观察孩子的作为,在合适的时机参与话题,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孩子。

  第3段: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

  ——能细心体察孩子的心情,并为他们解围,这真是难能可贵的长者风度。

  第8段: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示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竹影语文教案15

  学习目标:

  本文涉及到一些美术方面的知识,但文章的主旨并不局限于美术,而是富有童趣,并由竹影引发到其他如对孩子的引导、教育等。因此,学习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领会作者对绘画和生活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竹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梅、兰、竹、菊”古称“四君子”,在诗歌、文章、图画中到处可见它的身影。那么,在几个小伙伴的眼里,竹影又有些什么样的特殊趣味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二、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浙江人,我国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特别是他的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散文除评论外,大多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文字朴实无华,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整体感知:

  下面我们就来阅读这篇文章,读的时候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和小伙伴夏夜乘凉时看竹影,描画竹影以及与爸爸谈论竹影的事情。

  四、再读课文,交流感受: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一篇古文《童趣》,描写了小孩子眼中的奇特的世界。本文也是写孩子眼中的世界。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都看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

  --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研究天空中光线、颜色的变化;讨论人影头上有烟气的原因;用画笔描地上的人影和竹影……

  在这其中,你觉得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写?为什么?

  我个人觉得,第三小节的两处描写最有趣:

  --华明“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

  这两处都很有趣,特别是华明描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描成一只青蛙竟然还笑。而大人这时候往往就会赶紧趁无人注意,把这影子涂掉,因为会觉得这是一种丑化。

  其实每个人都有过童年,也有过充满童趣的心灵和思维,只是许多人在长大后就渐渐把童心丢失了。我们在童年时常常做游戏,用泥巴捏小动物,偷砖头垒房子,在墙壁、在地上到处画画……还可能因此被家长、老师责怪。其实这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有人在这个时候关心你、引导你,也许你就会有艺术上的发现,也许日后,你就会在这些方面有所成就。

  文中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很好的引导者。读一读文章中对父亲的描写,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父亲的善于引导,简要地作些评价。

  主要有三处:

  1、第3小节:

  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

  --父亲早就来了,却耐心地在一旁观察孩子的作为,在合适的时机参与话题,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孩子。

  2、第3小节:

  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

  --能细心体察孩子的心情,并为他们解围,这真是难能可贵的长者风度。

  3、第8小节:

  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示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 童年时的作者活学活用,审美水平马上有了提高。这正是有了实践经验作为指导的结果,胜过多少空洞的理论教育。

  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一吧。

  五、研读探究:

  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思考、质疑,想一想“作者到底想要说什么?”“为什么这样说?”“这样说对吗?”等等,这样进行阅读,才能真正获益。

  1, 思考题一:

  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为什么用“竹影”作为本文的标题,而不是“谈画”或者“童年趣事”?

  “竹影”实际是本文的叙述的缘由、源头;也是文章的线索,即:看竹

  --画竹--品竹。用“竹影”做标题,比用“谈画”或者“童年趣事”

  更具体、实在。

  2, 思考题二:

  读完全文,请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说,中国画有什么特点?西洋画有什么

  特点?

  --中国画要求“传神”。所谓“神”,就是活的神气,神韵。

  --西洋画则看重写实,要求“画得象”,“画得同真物一样”。

  3、思考题三:

  你觉得竹子在中国画中,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神”?也就是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内在精神?

  --一提到竹,我就会想起宋朝大诗人苏轼的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竹在中国人心中之所以会有如此重的份量,是因为它象征着一种风度,一种精神,一种气节。正像明朝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所赞颂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锤万磨还节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六、延伸训练:

  读完全文,你对童心童趣,对中国画,对竹的认识,或许会有一些不同于作者的感受。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任选一个角度,具体地说说。

  我来说说我的想法,也算是抛砖引玉,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独到的见解。

  七、家庭作业:

  1、课外搜集、阅读、欣赏一些写竹的诗歌、文章或画竹的图画,可以整理成为一本小册子,并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2、或将你对一件艺术品(这件艺术品可以是图画、音乐、舞蹈、工艺品等等)的认识和感情写成一段短文,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