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教案2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并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2、正确认识和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3、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
4、会直观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
难点:知道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会直观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同样大小的圆形纸、长方形纸,绳子,水彩笔。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情景导入
二、研究二分之一
三、导入其它的几分之一
四、练习
五、比较大小
六、拓展
1、(课件动画展示)星期天,小红和小明去郊外野餐,看看他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课件出示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如果你是他俩,你打算怎么分这些食品呢?(结合学生口答,老师出示:2个苹果
1瓶矿泉水
半个蛋糕)
这三个结果中哪个结果比较特别?
“半个”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像这样的数,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分数。(板书:分数)
1、那么什么是分数呢?
(边说边课件动画演示切蛋糕)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一份就是它的(老师指着左半个蛋糕,在蛋糕上出示分数)。老师指着另一半蛋糕问:那这一份呢?(学生回答后,动画出示分数)也就是每份是它的。就是分数。
说说是怎么得来的?(指名说,老师小结,并课件出示文字,再互相说说,并结合口答板书)
2、在我们桌上有一些纸片和绳子,你能找到它们的吗?
你是怎么得到的?
归纳:不管怎样,只要把一样物体平均分成2份分,每份就是它的。
3、刚才小朋友们找到了,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来表示。
最后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你觉得是几分之一?你怎么想的?
你觉得还可有哪些分数?(指名学生口答并板书出分数)
今天所学的分数有共同的地方,谁发现了?小组里讨论。(指名说)
1表示什么?横线下的数又表示什么呢?
像、、......这些分数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请大家自学P100。
交流,结合回答板书:......分子
......分数线
......分母
我们认识了分数,那下面的图形你能用分数表示吗?(书本P101第1题)
最后一幅变为
同样涂色部分,为什么分数变了?
1、刚才我们折出了圆的,你还能折出圆形纸的几分之一?
和你的同桌折的要不一样,并把一份涂上颜色,说说你是是折的。
2、同桌比较涂色部分谁大谁小?分数谁大谁小?
(师选二分之一和十六分之一比)
3、看这张圆形纸(师出示八分之一),你认为贴在哪里好?为什么?
4、(师选四分之一,不给学生看到)四分之一你认为放在哪里好?为什么?
拿出圆形纸,验证。
(课件)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中吃吃西瓜的故事,思考:四分之一与六分之一到底谁吃的更多?
数学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的口算进位加法,会正确地进行口算。
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愿望,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澄溪小学大队部昨天派四、五年级部分学生到黄沙调查关于《殡葬改革》问题,四年级去了19人,五年级去了26人,大队辅导员从公交公司包来了一辆48座的`大客车,你觉得这些小朋友能坐下吗?你有没有什么好方法?(电脑显示大客车,座位数,上车各组人数)
2、只要算出19+26=?就可以了(教师板书:19+26=)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19+26=?可以怎样计算?有几种不同的算法?请四人小组一起讨论?
2、全班交流:学生汇报各小组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生1:10+20=30 9+6=15 30+15=45
生2:19+20=39 39+6=45
生3:9+6=1510+20=30 15+30=45
生4:19+1=20 20+26=46 46-1=45
生5:26+10=36 36+9=45
生6:26+4=30 30+19=45 49-4=45..
3、你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悄悄的和你的同桌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认为这种方法好?
4、学生反馈
5、第二种方法是怎样的呢?谁能说说。
生1:19+26=45想:19+20=39 39+6=45
6、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下面这几道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7+2756+3864+28
(1)学生自己算一算
(2)学生自己说说是怎样想的
(3)学生反馈
(4)抽做得快的学生说说用的是哪一种方法,帮学生导向计算时选择步骤少的计算较快一些。
7、小结、归纳: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怎样口算。
8、针对练习
54+38 37+46 68+32 76+18
28+43 19+75 27+73 44+39
刚才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自己学习就学会了好方法解题,这道题会吗?1900+2600=
(1)自己算一算,再与同桌小朋友交流算法
(2)反馈
生1:1900+2600=4500想:19+36=45然后在得数后面加两个0就可以了。
生2:1900+2600=4500想:19个百加26个百等于45个百,也就是4500。
生3:1900+2600=4500想:只要算19+26=45后面加两个0就好了。
(3)为什么加两个0就可以了呢?老师不明白能帮忙解释一下吗?
生:后面加两个0也就是把这个数看成了整百数,所以是对的。
10、巩固练习:
29+5756+3818+36
290+570 560+380 180+360
2900+57005600+38001800+3600
(1)学生先独立计算
(2)反馈校对
(3)通过计算你知道了什么?
生1:第一组题都有数字29、57
生2:只要算出29+27=86,整百数相加在后面加一个0,整千相加在后面加两个0
生3:29+57=86想:9+7=16;20+50=70;16+70=86。后面两道题只在86后面加0就行了。
生4:有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也有整百整十数加整百整十数的加法。
生5: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想: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整百整十数加整百整十数的加法想:先把前面的数相加,然后整十数在后面加一个0,整百数在后面加两个0。
11、归纳、小结。
三、巩固提高、知识内化
1、综合练习
37+28 45+17 3400+3900 56+21
230+480 67+27 480+20035+75
数学教学教案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第14—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直观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认识1—5各个数字。
2、培养学生数字的形成概念,理解1—5的实际数量。
3、培养学生初步了解1—5的数序。并能正确读写1—5各数学。
4、利用“野生动物”图,初步培养学生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受到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认识每个数的实际数量及正确规范地书写1—5各数。
教学难点:
认识数字的实际数量表示意义。
教具与学具:
电脑,各种动物图片、及小棒、计算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教学
教学构思:
通过课前谈话导入新课能够生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够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开拓学生学习思路。
1、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游动物园?喜不喜欢?(喜欢)
(接着电脑出示挂图)
师:同学们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谁能把整幅图意说一说?
生:这幅图画的是老师带学生去游动物园。
师:那么动物园里有些什么动物?除了动物以外还有什么?
请同学们从上到下,从左往右,从近到远逐一观察
2、分小组讨论:每4个人分一小组进行讨论。(5分钟后汇报)让他们大胆发现、探讨。
3、结束讨论,引导学生作全面回答。
师:图上有些什么动物?各几只?
生:图上有1头大象,有2头牛,有3只长颈鹿,有3匹马,有4只小鸟。
师:图上1头大象,2头牛,3匹马,3只长颈鹿,4只小鸟各用表示?谁能用手指指给老师看?
生:1头大象指1个手指,2头牛指2个手指。3匹马指3个手指,4只小鸟指4个手指。
师:图上除了动物园里面动物外,还有什么东西?
生:天空上飘着4朵白云,挂着一个太阳。
地面上有2棵树、5朵红花、4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一共5个人。
4、结合学生不同回答,教师逐步提问题
师:刚才图上所出现动物的只数,天空上白云,地上花朵及人,各用什么数字表示?
生:各用“1 2 3 4 5这些数学表示的。
5、引导学生结合图幅选出与图片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发现贴在黑板上的图片及数字卡片是否有杂乱,需用什么方法整理,根据整理的结果,启发学生思考:你们发现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吗?
6、分小组讨论后,引导学生自由回答。
生:从小到大排:1、2、3、4、5 5前面有1、2、3、4 4个数。从大到小排:5、4、3、2、1 和3相邻两个数是2和4等等。1后面有2、3、4、5 4个数
师:你回答真棒,很有想象力,是个聪明的孩子。
7、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概括数字卡片多少让学生动手摆小棒,(例如:卡片是 , 让学生摆出4根小棒)进一步了解各数字表示的意义。
(教师巡视,摆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8、指导书写
设置好田字格,指导学生写数字。
(教师及时表扬会写的同学,对于格式错的进行指导。)
9、总结过程
指导学生自己总结,教师给予指导。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①今天我们学习1、2、3、4、5 5个数字。②也学习它们的顺序和5个数字的表示意义。③学习5个数字书写。
师:你们回答的真棒!棒极了!
二、巩固训练:
(1、设置数字迷宫 2、设置游戏情景 3、选择题)
教学构思:通过设置数字迷宫,游戏情景,选择题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听、说、动的训练。
1、设置数字迷宫,进行学习巩固。(出示打乱卡片)
①提问题:你们看到什么?请你们找出本课学习的数字。再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②请同学们在排列好数字下面相应拨出计数器上珠子各几颗。
③同学们进行比较总结。
2、设置游戏情景,切入学习兴兴趣。
①老师报数,学生摆出数字卡片,再让他们进行不同顺序排列。
②进行说、摆、看的训练。
例如:一个同学说数字了,另一个同学摆出表示3的物体,同时拿出3的数字卡片。
3、选择题
看下面各图,选出与图相应的数字在前面圆圈涂上颜色。
4只小鸟 01 02 05 04
03 04 01 02
04 01 05 03
三、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1-5的认识》这节课中,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
新授知识中,主要通过四个环节来进行:分别是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说一说。摆一摆,采用同桌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所摆图片的个数从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或根据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圆片个数,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并且由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的是否正确。拨一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器,知道在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每拨一次,珠子的个数就增加1个,可以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写一写,先由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把这些数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师生互评。说一说,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字?让大家深深体会到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现了数字的`意义。
最后设计了多种多样的练习和游戏,使学生加深了对1—5各数的认识,把数学与活动密切联系。例如:设置进行“说、摆、看”的训练这一题,充分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这些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上过于死板、不灵活。
比如,讲1—5各数的认识时,采取的是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哪动物的数量可以用数字1—5各数表示。学生都很容易地能从图中找到,并能说出,然后再到现实生活中找一找这些数,这一过程1、2、3都教完了,到4、5时就没必要再重复了,可以直接写出了。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不会使孩子产生厌烦的感觉。
2、在教学形式上,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体现学生探究合作意识,没有达到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气氛。
比如,让学生拿小棒表示1—5各数的数量,由于把时间都浪费在从现实生活中找可以用1—5各数表示物体数的活动上,所以学生动手摆小棒时所用的时间就显得很紧,学生摆得不成功,教师也没有时间去指导,这样就导致学生探究合作的过程很失败。
3、我个人在授课时,教态过于严肃,语速过快。
低年级的孩子,由于他们刚刚从幼儿园步入校门,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老师的教态要和蔼可亲,面带微笑,要尽量用接近他们的生活的语言、行动来传授知识,这样他们就会乐于接受你,接受你的同时,也就接受了你教授的内容,这样他们就会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他们就会学的快,学得通,学得懂。如果教师过于严肃,孩子就会感到紧张、害怕,那他们对所学的内容大多数记不住、记不清、学不会,这样就会导致这节课上的不足。
由于孩子年龄太小,组织教学方面应下大力度,多增加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幼儿会更加喜爱,在认识的前提下,应加深对1-5五个数字的组成,在教学中发现孩子们对数字的组成很成问题,很多孩子很难将形象的实物抽象成数字,在头脑中建立数感,对于有的孩子不成问题,但少数反映慢的孩子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训练。
数学教学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多边形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多边形外角和公式。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多边形内角和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观察、合作、讨论、交流中感受数学转化思想和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合作学习、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教学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应用.
教学难点: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过程.
教学关键:应用化归的数学方法,把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探究与互动”的教学方式,并配以真的情境来引题。
[教学过程:]
(一)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
活动1:判断下列图形,从多边形上任取一点c,作对角线,判断分成三角形的个数。
活动2:①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多少条对角线?他们将多边形分成多少个三角形?②总结多边形内角和,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多边形边数分成三角形的个数图形
内角和计算规律
三角形31180°(3-2)·180°
四边形4
五边形5
六边形6
七边形7
。。。。。。
n边形n
活动3:把一个五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总结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一般的',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____条对角线,他们将n边形分为____个三角形,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______。
巩固练习:看谁求得又快又准!(抢答)
例1:已知四边形ABCD,∠A+∠C=180°,求∠B+∠D=?
(点评: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另一组对角也互补。)
(二)探索多边形的外角和
活动4:例2如图,在五边形的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些外角的和叫做五边形的外角和.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
分析:(1)任何一个外角同于他相邻的内角有什系?
(2)五边形的五个外角加上与他们相邻的内角所得总和是多少?
(3)上述总和与五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有什么关系?
解:五边形的外角和=______________-五边形的内角和
活动5:探究如果将例2中五边形换成n边(n≥3),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吗?
也可以理解为: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A点出发,沿多边形的各边走过各点之后回到点A.最后再转回出发时的方向。由于在这个运动过程中身体共转动了一周,也就是说所转的各个角的和等于一个______角。所以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_________。
结论:多边形的外角和=___________。
练习1: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3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
练习2:正五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________,每一个内角等于_______。
练习3.已知一个多边形,它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它是几边形?
(三)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课本P84:习题7.3的2、6题
附知识拓展—平面镶嵌
(五)随堂练习(练一练)
1、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九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_。
2、一个多边形当边数增加1时,它的内角和增加()。
3、已知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5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4、一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可引对角线3条,这个多边形内角和等于()
A:360°B:540°C:720°D:900°
5.已知一个多边形,它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2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数学教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 通过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3. 通过“拉一拉”等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
〖教材分析〗
安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再认识,目的在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材设计了一个探索活动,鼓励学生在操作中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然后通过想一想使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本节课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试图把抽象的知识活动化、生活化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
学具准备:放一张长方形彩纸的信封;三角尺、直尺、剪刀等;装有若干长方形、正方形及边角料的若干信封。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曾经认识的朋友。(课件出示若干正方形、长方形。)你能说出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长方形吗?
(生很容易就找出来。)
师:这些朋友我们以前只是认识,想不想深入地了解它们呢?
生:想。
师:现在我们就来深入地研究它们,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谁最愿意开动脑筋。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个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及一些边角料的信封。
1. 探索二者的特征
师:让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内先研究一下用什么方法,然后进行操作。
(学生进行活动,非常认真、热烈,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研究得非常认真,相信一定有了结果,交流一下好吗?
生1:我们小组是用尺子量的,量的结果是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师: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我们可以说……
生2:(抢着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
生3:我们小组采用了“折一折”的方法。
师:你能上来边说边演示吗?
生3:(大声)能!
生3:先把正方形沿中间这条斜着的线对折,再对折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横着对折,上下重叠,竖着对折,左右重叠,这说明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师:你的方法真好。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4:笑笑在用三角尺量角,我们也用三角尺量出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看屏幕,你能填上去吗?
(课件出示“填一填”的内容,学生一起填,大声说出来。)
(反思课堂之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研究,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既有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又有学生之间的交流;既要小组合作,又要独立思考,放手让学生自己思索、自己探究,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游戏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同桌合作,一个说图形的名称,一个蒙住眼睛在信封里摸图形,然后同桌互换。
(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做游戏。)
3. 巩固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下面请大家用一些边角料做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大家的作品合格吗?我们怎么检验一下?
生1:用三角尺量一量四个角是不是直角。
生2:我觉着不用量,折折就行了。
生3:(非常着急)不行,如果角不是直角,只折是检查不出来的。
生4:我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准确。我们既要量,也要折。量一量角,折一折边。
师:你能演示一下吗?
(学生上台演示。)
师:真不错!同学们能够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制作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反思巩固练习,立足于基础,力求变化。通过游戏、小制作,使学生在创造性的练习中内化新知,培养空间观念以及创新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4. 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
师:这个信封里装着一张彩色纸,你猜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到底是什么形状?同学们请仔细观察。
(师把彩色纸拉出一部分。性急的同学喊道:长方形。师继续拉。)
生:长方形、正方形。(声音不一。)
(师继续慢慢拉,学生的答案在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徘徊。师把彩纸全部拉出。)
生:(齐声高呼)长方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你:从刚才老师的拉动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长方形中有正方形。
生:不对!正方形中有长方形。
生:不对!还是长方形中有正方形。
(学生争论起来。)
师:同学们想一想,长方形的特点是……
生:对边相等。
师:那么,正方形是不是对边相等呢?
(学生若有所思:是这样的。)
师:所以呀,我们可以说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
(学生恍然大悟。)
(反思通过生动活泼又简单的小游戏,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认识。)
(三)小结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最有趣的地方是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
1. 重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中我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机会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学习。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重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充分使用动态的学习材料,精心组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在兴奋愉悦的氛围中动起来,提高学习效率。
3. 不足与困惑
(1)课堂中,学生的数学语言不够规范,教师未能及时纠正与说明,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教师需不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讲呢?比如:本节课中,学生把对角线说成中间斜着的线。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2)对于学生精彩的表现,教师未能及时给予充满鼓励的评价,只是蜻蜓点水。
(3)这样的课,适合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但操作起来比较耽误时间,还要达到教学目的,处理不好会适得其反,该如何把握,我一直在思索。
〖案例点评〗
本节课,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来完成,在活动中学生亲自感知、亲身体验。教师能够充分提供给学生机会,使学生在激烈的讨论、大胆的汇报中产生一种成就感。学生在活动中亲自感知,亲自体验,使得课堂真正做到活动化、自主化,切实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中将学生的思维强行纳入预设轨道、限制学生思维空间的弊端。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形成、情感态度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数学教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并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关系的函数解析式;
2、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及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4、体会数学从实践中来又到实际中去的研究、应用过程;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数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图象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教学用具:直尺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
教学过程:
1、从实际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我们在小学学过反比例关系.例如:当路程S一定时,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
即vt=S(S是常数);
当矩形面积S一定时,长a与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
从函数的观点看,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可以分别看成自变量与函数,写成:
(S是常数)
(S是常数)
一般地,函数 (k是常数, )叫做反比例函数.
如上例,当路程S是常数时,时间t就是v的反比例函数.当矩形面积S是常数时,长a是宽b的反比例函数.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反比例关系的例子.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下面的例子仅供
2、列表、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例1、画出反比例函数 与 的图象
解:列表
说明: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反比例函数,无法推测出它的大致图象.取点的时候最好多取几个,正负可以对称着取分别画点描图
一般地反比例函数 (k是常数, )的'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
3、观察图象,归纳、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前面学习了三类基本的初等函数,有了一定的基础,这里可视学生的程度或展开全面的讨论,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的学习.
显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提出问题:你能从图象上发现什么有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呢?并能从解析式或列表中得到论证.(下列答案仅供参考)
(1)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可以扩展到k 0时的情形,即k0时,双曲线两支各在第一和第三象限.从解析式中,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xy=k,即x与y同号,因此,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的讨论与此类似.
抓住机会,说明数与形的统一,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
(2)函数 的图象,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x从左向右变化时,图象呈下坡趋势.从列表中也可以看出这样的变化趋势.有理数除法说明了同样的道理,被除数一定时,若除数大于零,除数越大,商越小;若除数小于零,同样是除数越大,商越小.由此可归纳出,当k0时,函数 的图象,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同样可以推出 的图象的性质.
(3)函数 的图象不经过原点,且不与x轴、y轴交.从解析式中也可以看出, .如果x取值越来越大时,y的值越来越小,趋近于零;如果x取负值且越来越小时,y的值也越来越趋近于零.因此,呈现的是双曲线的样子.同理,抽象出 图象的性质.
函数 的图象性质的讨论与次类似.
4、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的性质.大家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数学学习要求我们要深刻地理解,找出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能数学地发现问题,并能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给以一定的解释.即数学是世界的一个部分,同时又隐藏在世界中.
5、布置作业 习题13.8 1-4
数学教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方形。
2、愿意为图形宝宝找朋友,并按规则要求操作。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从中体验与同伴共同操作、游戏的快乐。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张。
2、贴有圆形、三角形、方形标记的房子三间。
3、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听音乐进场。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图形王国玩一玩,开心吗?那我们现在就出发了。(音乐:郊游)
二、对圆形、三角形、方形的认识
(一)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1、师:哇,图形王国里有这么多图形宝宝,大家想认识他们吗?那我们一起来互相打个招呼吧。教师分别出示三个形状卡片,以形状宝宝的口吻来自我介绍。
(1)圆形。大家好,我是圆形,我的身体呀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你们瞧,我的眼睛、嘴巴也都是圆形的呢。
(2)方形。师:嗨,我是方形,我的身体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3)三角形。师: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条边,三个角。
2、师:刚才三个形状宝宝介绍了自己,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你们愿意和图形宝宝做朋友吗?(请幼儿分别讲述三种形状的特征。如讲述有困难,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讲述)。
(二)游戏:找朋友
(1)先说说自己拿的是什么图形宝宝。
师: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图形宝宝,它们藏在了你们的小椅子下面,快去把他们请出来吧!接下来我请几个小朋友说说自己取得什么图形宝宝。
(2)师幼找朋友。
A:圆形宝宝找朋友
师:我这儿也有一些图形宝宝,它们想找朋友。(出示圆形)我是圆形宝宝,谁和我长的一样我就和他做朋友。请圆形宝宝站起来。好朋友挥挥手。
B:方形宝宝找朋友
师:我是方形宝宝,是方形的宝宝快过来,亲亲。
C:三角形找朋友
师:我是三角形宝宝,是三角形的宝宝快过来和我抱一抱。
(3)同伴间找朋友。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听到音乐就去找跟自己图形宝宝一样的好朋友。你找到好朋友了吗?我来瞧一瞧。
(三)图形宝宝找家
1、师:图形宝宝累了,想要回家睡觉了。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家吧!
2、出示贴有图形标记的房子,介绍:这是图形宝宝的家,看看图形宝宝的家里有几间房间?每间房间各住着什么图形?
师:这是谁的家(圆形的家)请一个小朋友帮忙把圆形宝宝送到他家里,送的时候要对他说:"我把圆形宝宝送到圆形的家"。(方形、三角形)
(四)结束分别请三种形状的.孩子排队:我们一起开着小火车去郊游吧。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的语言还不够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在教具的制作上,我将图形标志做成有颜色的图形,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幼儿的思维。我会将这次一课伸延的教研活动,作为对自己的磨练。
日常教学中,我会对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做进一步的强化。在教具的选择中,尽量考虑周到,排除不应该有的干扰因素。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使更多的幼儿融入到我的教学中,让孩子喜欢学习、爱学习、会学习。
数学教学教案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页例1、例2、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一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知道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的产生与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1.情境引入:秭归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片头。
出示例1:磨平、茅坪镇的温度。
提问: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学生可能说出:每个镇的气温或两个镇气温之间的比较。
追问:你是怎样知道每个镇气温的?
引出摄氏度℃和华氏度?埘的介绍,说明我国是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的。
引导:磨平和茅坪镇的气温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正好相反)在数学上怎样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
请会的学生介绍写法、读法。同时在图片下方出示:15℃(+15℃)-1℃
师问:你们怎么知道的?
小结并板书:“+15”这个数读作正十五,书写这个数时,只要在以前学过的数15的前面加一个正号,“+15”也可以写成“15”;“-1”这个数读作负一,书写时,可以写成“-1”。
【设计理念】“零上15摄氏度”和“零下1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并区分?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同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能很快联想到在“15”这个数前添加不同的符号表达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借此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二、进一步体验负数,了解正、负数与0的关系
1.课件出示例2直观图,银行取款与存款。
师::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表示取款预存款吗?
学生尝试表达,并说含义。
小结:存入2000元用+20xx表示取出500元用?500表示,两个量正好相反,正数表示存入,负数表示取出。
2.归纳正数和负数。
【设计理念】银行取款与存款,存入2000元用+20xx表示,取出500元用?500表示则为负数。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很有益处。
师引导:观察这些数,你能把它们分类吗?
请学生移动贴纸独立分类,汇报。
师问:你为什么这样分?
小结:像+15、19、+20xx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1、-11、-7、-500这样的数都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完成板书)
3.知识应用。
(1)完成第4页第2题。
提问:读一读下面的海拔高度,你知道些什么?(都是负数,低于海平面或比0小)(2)完成第8页“练习一”第1题。
先读一读,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数、负数,并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圈内。
提问:
10为什么不写?(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②观察这些正数,你发现了什么?(正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我们以前学过的除0以外的数都是正数)
③你是怎样理解负数的?(负数要小于0,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设计理念】本节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教师在习题中增加了小数和分数,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是正数,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在生活中应用负数,初步体会正负数是相反意义的量。
1、出示例3体会正负数是相反意义的量。
提问:在生活中你见过用负数表示的例子吗?(收入与支出、盈利与亏损、方向相反??)师:下面是张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8050元和支出520元。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怎样表示?
3.推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四、课堂作业。(略)
【设计理念】世界是由许多相互矛盾的事物组成的。要想认识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就要从这些矛盾的事物入手。数学研究亦是如此。奇与偶,正与负,左与右,直与曲,动与静等,是一组组对立概念,其中蕴含了对立统一、联系发展这些最朴素的哲学思想,要通过我们的数学课堂向学生渗透这些思想。
数学教学教案9
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
【教材简析】:
整理和复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学生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之后,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原先学习时,知识在大脑皮层留下的暂时联系痕迹,经过一段时间,会逐渐模糊,出现遗忘。而且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进而认识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个反复。所以,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增进持久记忆。这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本单元内容不仅是本册教科书的一个重点,也是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根据《标准》划分的学习领域,把全部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归并为四节,依次进行整理和复习。整个单元的编排结构如下图。
本单元教材,基于复习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设计了一系列的例题,并配备了必要的练习。教学时,我要善于就题论理、论思路,引导学生总结比较一般的解题策略,以促进学习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同时,我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如课内学生的发言、小组讨论、课后的作业批改、个别交谈等,了解学生的学习体会,发现他们的学习经验,在班上介绍或交流。经验表明,六年级的整理和复习阶段,是小学生形成、总结学习经验的有利时机,利用这个时机,帮助学生总结个人经验,分享他人经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本单元的教学成效。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5课时 本册总课时:49~53课时
【教学内容】:
整数、小数、百分数、分数、负数的含义等。(课文第76、77页的有关内容,练习十三的1、3、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建议不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整理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感悟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对小学阶段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课件出示主题图中信息)
请同学们来看屏幕上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你能找到哪些熟悉的数?
让学生自由发挥个人的认识:
有整数、小数、负数、分数、还有百分数……。
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数。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你学过的数?
学生补充:正数、负数、真分数、假分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二、复习整理
师:那这些数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把这几种数的意义和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揭示课题)
1、分类整理
(1)自然数和整数
适时点拨:
如果学生想不到负整数,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整数,除了自然数,还有小于0的负整数,这些数到了初中我们会更深入的学习。板书:整数,负整数,正整数,0。
(4)、百分数
引导学生总结出百分数的意义以及百分数与分数的关系。
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百分数是分数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一种商品打七折销售,“七折”表示了现价是原价的( )%。如果这种商品原价100元,现在便宜了( )元。
三成五=( )% 八折=( )%
(5)、讨论数的整除
近似值
数的认识练习题(1)
2课时 本册总课时:54~55课时
一、填空题
1、5060086540读作( )。
2、二百零四亿零六十万零二十写作( )。
3、5009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
4、960074000用“亿”作单位写作( );用“亿”作单位再保留两位小数( )。
5、把3/7、3/8和4/7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是( )。
6、0,1,54,208,4500都是( )数,也都是( )数。
7、分数的单位是1/8的最大真分数是(),它至少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8、0.045里面有45个( )。
9、把0.58万改写成以“一”为单位的数,写作( )。
10、把一根5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一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每段长()米。
11、6/13的分数单位是( ),它里面有( )个这样的单位。
12、()个1/7是5/7;8个( )是 0.08。
13、把12.5先缩小10倍后,小数点再向右移动两位,结果是( )。
14、分数单位是1/11的最大真分数和最小假分数的和是(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所有的小数都小于整数。()
2、比7/9小而比5/9大的分数,只有6/9一个数。()
2、120/150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3、1米的4/5与4米的1/5同样长。()
4、合格率和出勤率都不会超过 100%。()
5、0表示没有,所以0不是一个数。()
6、0.475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0.48。()
7、因为3/5比5/6小,所以3/5的分数单位比5/6的分数单位小。( )
8、比3小的整数只有两个。( )
9、4和0.25互为倒数。( )
10、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
11、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
12、5.095保留一位小数约是5.0。(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1.26里面有( )个百分之一 。
A、26 B、10 C、126
2、不改变0.7的值,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单位的数是( )。
A、0.007 B、0.70 C、7.00 (4)0.700
3、一个数由三个6和三个0组成,如果这个数只读出两个零,那么这个数是( )。
A、606060 B、660006 C、600606 D、660600
4、把0.001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三位后,再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 )。
A、扩大10倍 B、缩小100倍 C、扩大100倍
5、3.3时是( ) 。
A、3小时30分 B、3小时18分 C、3小时3分
6、2.85里有( )个百分之一。
A、5 B、85 C、285
7、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三位数大( )。
A、899 B、900 C、100
8、在9.9的末尾添上一个0,原数的计数单位就( )。
A、扩大10倍 B、不变 C、缩小10倍
9、一个数的2/3是15,这个数是( )。
A、10 B、22.5 C、30
10、甲数的1/2等于乙数的1/3,那么甲数( )乙数。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11、一个数,它的最高位是是十亿位,这个数是( )位数。
A、八 B、九 C、十 D、十一
数的认识练习题(2)
2课时 本册总课时:56~57课时
一、填空题
1、24和8,( )是( )的约数,( )是( )的倍数。
2、在1、2、3、9、24、41和51中,奇数是( ),偶数是( ),质数是( ),合数是( ),( )是奇数但不是质数,( )是偶数但不是合数。
3、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2,这个数有( )个约数。
4、21的所有约数是( ),21的全部质因数有( )
5、一个合数的质因数是10以内所有的质数,这个合数是( )。
6、a=2×2×5 ,b=2×3×3,a、b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7、a与b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
8、20以内,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是( ),是奇数但不是质数的数是( )。
9、把171分解质因数是(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任何自然数都有两个约数。( )
2、互质的两个数没有公约数。( )
3、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
4、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
5、因为21÷7=3,所以21是倍数,7是约数。( )
6、质数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
7、因为60=3×4×5,所以3、4、5都是60的质因数。( )
8、8能被0.4整除。( )
9、18既是18的约数,又是18的倍数。( )
10、有公约数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
11、因为8和13的公约数只有1,所以8和13是互质数。( )
12、所有偶数的公约数是2。(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各组数中,第一个数能整除第二个数的是( )
A、0.2和0.24 B、35和5 C、5和25
2、下面各组数,一定不能成为互质数的一组是( )
A、质数与合数 B、奇数与偶数 C、质数与质数 D、偶数与偶数
3、把210分解质因数是( )
A、210=2×7×3×5×1 B、210=2×5×21 C、210=3×5×2×7
4、两个奇数的和( )
A、是奇数 B、是偶数 C、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5、如果a、b都是自然数,并且a÷b=4,那么数a和数b的最大公约数是( )。
A、4 B、a C、b
6、一个合数至少有( )个约数。
A、1 B、2 C、3
7、6是36和48的( )
A、约数 B、公约数 C、最大公约数
8、有4、5、7、8这四个数,能组成( )组互质数。
A、3 B、4 C、5
9、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一个奇数,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一定是( )
A、质数 B、奇数 C、偶数
10、下面各数中能被3整除的数是( )
A、84 B、8.4 C、0.6
11、下列各数中,同时能被2、3和5整除的最小数是( )
A、100 B、120 C、300
12、8和5是( )。
A、互质数 B、质数 C、质因数
13、已知a能整除23,那么a是( )
A、46 B、23 C、1或23
14、如果用a表示自然数,那么偶数可以表示为( )
A、a+2 B、2a C、a-1(4)2a-1
15、一个能被9、12、15整除的最小数是( )
A、3 B、90 C、180
数学教学教案10
设计背景
每次幼儿一起玩玩具时,总是把很多玩具揽到自己面前,怕别的小朋友抢,嘴里还不断说:“我只有一个了,不得要我的。”他们还不知道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所以就设计了这个活动,能给幼儿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还能培养幼儿的语言描述能力。
活动目标
1。区分1和许多,初步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2。学习用语言描述1和许多的关系。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和许多的区别,让幼儿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语言描述1和许多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大树图片1幅,树上贴有许多桃子(桃子的数量与幼儿的人数相等)。
2。猴子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猴子摘桃。
(1)教师出示许多小猴子头饰,问:“老师这里有多少个小猴头饰?”(许多个。)
(2)让每个幼儿戴上小猴头饰,引导幼儿观察后回答问题:“老师手里原来有许多小猴头饰,分给小朋友每人一个,许多个头饰分成了1个,1个,1个小头饰。”让幼儿跟着教师说:“许多个可以分成1个,1个,1个……”
(3)教师扮猴妈妈,幼儿扮小猴,猴妈妈带小猴去摘桃子。先让小猴观察树上有多少个桃子,请每只小猴去摘一个桃子。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原来树上有许多个桃子,每只小猴摘1个桃子,树上的桃子摘完了,许多个桃子分成了1个,1个1个……桃子。
(4)请小猴把摘的'桃子1个,1个,1个……放进大篮子里,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每只小猴放1个桃子,篮子里有许多个桃子,1个,1个1个……桃子合起来是许多个桃子。
2。交流活动。
请幼儿找找,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用1和许多来表示,如餐厅里1张大桌子和许多把小椅子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能按照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猴子摘桃游戏给幼儿参与互动,教师分发头饰给每个小朋友,让他们了解1的意思,又通过猴妈妈带小猴摘桃子,然后放回大篮子变成许多,这样小朋友可以理解什么是许多,许多可以分1个1个,1个1个也能和起来成许多。我用生活中的东西让他们去描述1和许多,这样反复练习,使孩子的语言能力有所提高。
数学教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 借助学具操作,认识11-20各数。
2. 正确书写11-20各数,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
3. 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能力。
4. 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书写,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仪、计数器、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 播放有关海鸥飞翔的录像。
师:这是美丽的大海,为了让海鸥永远留在我们的身边,为了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更美丽,人们开展了挽留海鸥的行动。下面让我们一起到海边去迎接海鸥,你们高兴吗?
2. 出示情境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上都有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观看录像,感受优美的环境。
学生根据图片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
沙滩上有多少位小朋友?
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数出沙滩上海鸥的只数。
(1)同学们的`问题可真多,让我们先来解决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吧!海鸥多可爱啊,快来数数吧!
(2)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数给大家听一听。
2. 教学11的认识及数位的认识。
(1)如果用一根小棒(小方块)代表一只海鸥,沙滩上的海鸥要用多少根小棒(小方块)表示呢?赶快动手摆一摆。
(2)用投影仪出示摆成一堆的11个小棒(小方块),引导:你能一眼就能看出这些小棒(小方块)的个数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小棒(小方块)的个数呢?
请做对的同学到投影仪上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他是怎样摆的?
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摆出11。
(3)一个塑料槽中有10个小方块,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十。你能说一说吗?
(4)看着自己摆的11说一说: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5)把方块图出示在投影仪上引导学生观察:这一组方块表示什么?这一个表示什么?
(6)这一组表示1个十,它对着的位置,我们给它起
个名字,叫做十位。十位专门用来表示有几个十。
这一个表示1个一,它对着的位置也有一个名字,叫做个位。个位表示有几个一。
11这个数我们还可以用计算器表示,你能找到个位和十位吗?
请学生边指边说学习结果。
学生自己数。
学生边指边数,可以一只一只地数,也可以两只两只地数。
学生动手摆小棒(小方块),边摆边说,然后同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
学生观察、体会得出结论:不能一眼看出。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借助学具塑料槽想到把10个小方块合成一组或者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演示的学生把10个小方块合成一组或者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另外在外面摆一个小方块或在外边放一根小棒。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说出这是一个十。
学生指着自己摆的11说出11里面有一个十和一个一。
学生观察并回答一组表示1个十,一个表示一个一。
学生熟悉十位的名称和表示的意义。
学生熟悉个位的名称和表示的意义。
学生观察计数器,互相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学生总结:从右边起第一位就是个位,第二位就是十位。
学生自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一个珠子,
(7)怎样用计数器表示11呢?
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这一个珠子就表示一个十。还有1个一,该怎样拨珠表示?
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11。
(8)11怎样写呢?
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这一个1表示一个十。
有1个一,就在个位上写1,这一个1表示1个一。
(9)讨论:11十位和个位都是1,这两个1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并说说自己拨的这个珠子表示一个十。
学生自己动手拨珠,并说出自己怎样拨珠的。
学生说出11的组成。
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11,汇报写法。
小组讨论,发表见解。
这两个1表示的意义不同,十位上的1
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
三、加强操作,拓展新知
1. 板书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沙滩上有多少位小朋友?
2. 让学生拨珠表示:13。
3. 在练习本上写出这个数。
4. 认识13的组成。
5. 出示问题: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6. 摆小棒(小方块)表示20。
7.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会了11-20这些数。
学生自己数。
学生自己拨珠,互相交流拨法。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写法:十位上写1,表示1个十,个位上写3表示3个一。
同桌交流。
数出有20只海鸥。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演示。
出示课题。
四、自主练习,巩固新知
1. 拨珠练习。
认识13、17、19、16
2. 猜数游戏。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猜数游戏好吗?我说一句话,同学们来猜。
(1)1个十和6个一。
(2)比14大,比16小。
学生听到教师说的数,迅速拨珠,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拨珠的。或者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说出是几。
学生用同样的方式来玩猜数游戏。
数学教学教案12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可能性、方向与位臵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3.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第四单元“用酸律”。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臵”。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臵,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臵。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6.第六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7.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8.第八单元“可能性”。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数学教学教案13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圆形草坪的实际情景提出圆面积的概念,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圆的面积就是它所占平面的大小”。其次教材直接提出问题:能不能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由于让学生完全自主的探索如何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是有很大难度,但是教材给出了提示,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现院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面积的关系,圆的周长,半径和长方形的长,宽的关系并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教材安排了例题,应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已知直径,先求出半径,再求出面积。
学情分析:
1. 充分利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教学思想方法进行教学。如,教学圆的面积的含义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图形面积的含义,并进行分析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指图形所占平面的大小。
2. 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索,例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可以先让学生把教材后面所附的圆形做成学具,在教师指导下,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行决定等分成多少份,自由的分一分,剪一剪,拼一拼。最后把拼成的加以比较,使学生看到。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近似于长方形。
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公式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数学教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P64-P66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2、通过操作、观察与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1、多媒体计算机及课件;
2、投影仪;
3、硬纸板做成的可拉动的长方形框架;
4、每个学生5张平行四边形硬纸片及剪刀一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认识的平面几何图形有哪些呢?(微机出示,图形略)
2、在这几个图形中你们会求哪几个的面积呢?(微机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3、大家想不想知道其他几个图形的面积怎么求呢?我们这个单元就来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二、质疑引新:
1、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流氓兔,今天流氓兔遇到了一个难题,我们一起来帮它解决好不好?
2、微机显示动画故事:有一天,流氓兔在跑步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长方形框架,它不小心踹了一脚,把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流氓兔很奇怪:形状改变了,面积改变了吗?
3、演示教具:将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框架,拉动其一角,变为平行四边形。
4、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求出来进行比较,长方形的面积我们会求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怎么求呢?这节可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三、引导探求:
(一)、复习铺垫:
1、什么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
2、拿出一个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找找它的底和高,并把高画下来,比比看谁画得多。
3、微机显示并小结:平行四边形可以作无数条高,以不同的边为底对应的高是不同的。
(二)、推导公式:
1、小小魔术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变一变的小游戏(微机显示一个不规则图形),我们可以直接用所学过的求面积公式来求它的面积吗?
2、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用割补法转化为长方形)
3、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多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及剪刀,自己动手,运用所学过的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4、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交流实验情况:
⑴、谁愿意把你的转化方法说给大家听呢?请上台来交流!(用投影仪演示剪拼过程)
⑵、有没有不同的剪拼方法?(继续请同学演示)。
⑶、微机演示各种转化方法。
6、归纳总结规律:
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都可以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拼合成一个长方形。并引导学生形成以下概念:
⑴、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⑵、剪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⑶、剪样成的图形面积怎样计算?得出: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底×高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过程)
7、文字公式不方便,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字母公式表示,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S=a×h(板书)。同时强调: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字母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还可以记作S=a.h或S=ah(板书)。
8、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轻柔的音乐中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
四、巩固练习:
1、刚才我们已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那么,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几个条件?(底和高,强调高是底边上的高)
2、练习:
⑴、(微机显示例一)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⑵、判断题(微机显示,强调高是底边上的高)
⑶、比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用求面积的公式计算、比较,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⑷、思考题:用求面积的公式解决流氓兔的难题(微机演示,得出结论:原长方形与改变后的平行四边形比较,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不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二者的面积不相等)。
五、问答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3、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得出的?
六、课后作业:P67 1、2、3、5 《指导丛书》练习十六 1
数学教学教案15
教学内容:P84-85例1及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发现角、知道角、初步认识角
2.动手画角、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并能比较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纸片、三角尺、小闹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春天来了,天气暖了,大雁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又排成“人”字形。大家看,这时大雁飞行所形成的图案是什么图形?
生:角
导入:对,是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二、新授
(一)感知角
1.出示插图:剪刀、钟表、红领巾
告诉学生:剪刀上有角。学生模仿说除钟表、红领巾上的角
2.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1)请各小组同学拿出用纸做的角,摸摸这里,有什么感觉?(刺人、很尖)对了,也就是说,尖尖的,这里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作顶点。
(2)再摸摸这里,又有什么感觉?(很光滑,很平)对,也就是直直的,我们也给它们取个名字,叫边。
数学教学教案16
教学目标:
1.通过用眼看一看、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幼儿小朋友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幼儿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
实物若干。图片、天平秤
教学重点:
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师:星期天,动物乐园可热闹了,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1、动物乐园来了哪些小动物?它们都在干什么?(噢,有马、大象、小兔,还有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呢!)
2、你知道小熊和小猴谁轻谁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轻重。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看一看,比一比
(1)在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你还知道谁轻谁重呢?课件出示几种动物比轻重?
(2)你们又是怎么知道它们的轻重的`呢?
2、掂一掂,比一比
(1)数学书和文具盒你们能看出它们谁轻谁重吗?(你们都认为不能用眼睛看出来)那么,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比较它们的轻重呢?
(2)幼儿操作,掂一掂。(现在请一幼儿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数学书和文具盒的轻重,以及其它你感兴趣的物体的轻重)
(4)有幼儿说,他反复掂了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它们的轻重不是很明确,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办呢?(对了,我们可以借助秤这种工具称一称,现在,我们用
天平这种秤称一称。
3、称一称,比一比
(1)教师示范称一称,课件出示称苹果和梨的图画。问:谁轻谁重呢?你怎么看出来的?(很多同学都看出来了,放苹果的这边矮,说明苹果重,放梨的这边高,说明梨轻。而且,有的同学还发现,天平秤的指针会偏向重的那边呢,可见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啊!)
(2)幼儿操作,秤物体,比轻重。(现在你们可以自己来称一称,比一比轻重。
三、总结:
师:小朋友们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比较物体的轻重一般用哪些方法?在哪种情况下用哪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的办法,一眼就能看出轻重的物体,我们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当看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当掂不出又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
数学教学教案17
活动目标:
1 、感知4以内的数量,能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4的实物。
2、能认真观察、寻找事物中有关4的数量3、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小熊的生日宴会》
操作材料:
每人一个礼物盒图片,苹果、花、气球大图片。每人一件参加生日会服装,配饰(纽扣,口袋,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讲述故事,引出主题数量--4
师:教师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蛋糕,原来今天有人过生日呀,是谁呢,一起来看看。小熊几岁生日呢,你怎么知道的。
数蜡烛,(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手举起来) 1、2、3、4,4支蜡烛
二、一起帮助小动物寻找数量为4个的物品,进一步感知数量4
师:(小兔子、小老鼠、小牛、小猪)好多小动物们都想参加小熊的生日宴会,小熊对大家提出了个要求,我们来听一听小熊是怎么说的`。
1、寻找小牛身上的数量4师:发现小牛手上有4个气球
2、寻找小老鼠身上的数量4师:发现小老鼠手上有4朵鲜花
3、寻找隐含在小兔子的数量4,蝴蝶结上有4个蓝色的小圆点
小结:这些小动物身上都有数量4。瞧,小牛手上有4个气球,小老鼠手上有4朵鲜花,小兔子身上有4个蓝圆点。所以他们都能去参加小熊的生日宴会。
三、帮助小猪准备数量为4的礼物
1、为小猪解决困难师:你们看小猪它也很想去,可是它身上没有数量4,怎么办呢?
2、师:猪妈妈帮小猪想了一个好办法,可以给小熊送礼物,猪妈妈帮小猪准备了3个礼物,苹果,香蕉,西红柿自己来数一数找礼物,按小熊的要求,挑选数量为4的礼物,将手中的礼物盒贴在数量为4的礼物下(苹果2个,花3朵,气球4个)
3、与幼儿一起手口一致的数,苹果,花,气球的个数、检查幼儿有没有将礼物盒贴对,并纠正。
师:小猪很高兴的带着礼物去参加生日会,谢谢小朋友们的帮忙
四、参加小熊的生日聚会,进行装扮
师:小熊看到自己的好朋友们都来了,非常高兴,你们想不想参加小熊的生日宴会?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漂亮的服装,可这些衣服上都是空空的,我为女孩子准备了贴在裙子上的小花图案,为男孩准备了贴在马甲上的纽扣或者口袋,你们还记得小熊的要求吗?要贴几个才能参加生日宴会呀?我们一起来装饰衣服吧!
五、结束:参加小熊的生日宴会
1、让我来看看你们打扮的漂不漂亮,我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给自己装扮了什么,请你数一数有几个。起立,转身给后面的爸爸妈妈看看,我们能不能去参加小熊生日聚会呢?
2、听,宴会就要开始了,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起来,去参加宴会吧
活动反思:
我们班孩子在刚开始,感知图形的颜色时候,他们还是区分的比较好的,可是在接下来感知形状的活动中,有许多小朋友把形状和颜色混在一起了,所以通过本活动目的是在于复习认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各种图形。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拼一拼”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并知道生活中也有很多东西也是各种各样形状图形的。活动一开始,我先拿出一些饼干,请幼幼儿们说说他们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并从从桌上拿一个和我不一样的图形,然后问幼儿:“你们拿的是什么形状?”幼儿们逐一回答出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名称。接着,我再问幼儿:“你见过什么东西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部分幼儿回答得较积极,说出了一些圆形、三角形与正方形的物体。接着,我又请幼儿拿着自己选择图形的饼干分别在土司上来打扮,看看能拼出什么东西?大部分幼儿能很好的拼出各种不一样的东西,比如:笑脸、脸谱等等。接着我请个别幼儿在拼,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这时,我看到有个小朋友把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大三角形,我就请他上来拼给大家看,许多孩子也纷纷拼摆了起来。接着,最后,我让孩子们随意的拼拼摆摆,有个别孩子拼出了一间房子。
数学教学教案18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一班共有61名学生。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烽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奋斗目标
1、教学重点和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
2、奋斗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组合信息,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能积极地参加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与数学有关的身边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感兴趣,有学好数学的愿望。
五、课时安排
(一)、位置与方向(5课时)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
1、口算除法3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三)、统计(4课时)
1、简单的数据分析2课时左右
2、平均数2课时左右
(四)、年、月、日(5课时)
制作年历1课时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
1、口算乘法 3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面积(7课时)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解决问题(4课时)
设计校园1课时
(九)、数学广角(2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数学教学教案1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把收集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学实录:
一、激趣引入、自主探索
1.创设情境,体验收集和整理数据。师:老师今天很高兴,带了点礼物想送给大家,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礼物?(出示动物卡片)
生:是一些小动物。师: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能告诉老师喜欢哪种动物吗?
生1:我最喜欢猴子。
生2:我最喜欢熊猫。
生3:我也最喜欢熊猫。
生4:我最喜欢马。
生5:我最喜欢鸭子。
……师:那你们能说说我们班上喜欢什么动物的人最多?
生1:我认为是喜欢猴子的人数量最多。
生2:我觉得是喜欢熊猫的人数最多。
生3:我猜测应该是喜欢马的人数最多。
师:有的同学说喜欢猴子的人数最多,有的同学说喜欢熊猫的人数更多,怎样才能知道喜欢哪能种动物的人数最多呢?
生1:我建议喜欢熊猫的同学站一排,喜欢猴子的同学站一排,喜欢马的同学站一排,喜欢鸭子的同学站一排。
生2:我认为这种办法很麻烦,我们可以在纸上写出这四种动物,然后用画正字的方法去统计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
师:你们觉得这种办法怎么样?
生:很好。
师:这个同学聪明,提出这么好的一个办法,那我们就以画正字的方式去记录本班同学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
①小组长统计各喜欢动物的人数。
②老师收集数据,老师报学生以画正字的形式记录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2.小组合作,自主搜索,完成统计图。(1格表示工作单位)
①学生报统计结果,学生说教师板书:喜欢的动物人数猴子12熊猫14马8鸭子4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什么?
生1:可以知道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喜欢猴子的有12人,喜欢熊猫的'有14人,喜欢马的有8人,喜欢鸭子的有4人。
生2:我还知道喜欢熊猫的人数最多,喜欢鸭子的人数最少。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所收集的数据除了在统计表中表示出来,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来?
生1:用统计图表示。
生2:用涂格子的方法表示。师:你们能教教老师怎样涂吗?(出示统计图) 猴子 熊猫 马 鸭子
生:一个格子表示1个人,喜欢猴子的有12人就要涂12格;喜欢熊猫的有14人,就涂14个格子;喜欢鸭子的有4人,就涂4个格子;喜欢马的有8人,就涂8个格子。(教师在黑板上涂,涂到第7格。)
师:现在格子不够了怎么办呢?小组商量商量,看看有什么好的办法?(学生小组交流)
②学生合作交流尝试多种方法。
组1:我们组认为在马旁边的格子再涂5个格子,合起来刚好是12个格子。
组2:我们组认为现在格子不够了,就在上面再画5个格子合起来刚好是12个格子。
组3:我们组认为在图的下面画5个格子,这样合起来也是12个格子。组4:我们组觉得一个格子表示1个人不够,就用1个格子表示2个人,涂6个格子就是12人,这样更方便一些。
师:你们觉得哪种办法好?
生1:我们认为组4的方法好,这样不用涂那么多格子,可以节省时间。
生2:我也喜欢组4的方法,这样很方便。生:……
师:既然你们都喜欢组4的办法,那我们就以这种办法去完成统计图。
③学生合作,动手操作完成统计图,并选有代表性的上台展示,学生评论。
④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涂得非常好,当我们在遇到数据比较大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或者是更大的数子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统计(板书课题)
⑤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师:刚才我们把统计图完成得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你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喜欢猴子的人数比喜欢熊猫的人数少2人。
生2:我知道喜欢鸭子的人数最少。
生3.我知道喜欢猴子的和喜欢熊猫的一共有26人。
生4:我知道喜欢熊猫的人数最多。
生5:我知道喜欢熊猫的比喜欢鸭子的人数少6人。
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1.师:同学们学习得可认真啦!你们喜欢参加些体育运动吗?
生(齐):喜欢。师:谁来告诉老师喜欢参加些什么体育运动?
生1:我最喜欢跑步。
生2:跳绳。
生3:我喜欢打球。
生4:我也喜欢参加跑步这项运动。……(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板书体育运动名称)
师:老师把同学们喜欢的体育运动板书在黑板上,下面我们推举一位统计员上台以画正字形式统计我们班上喜欢各种体育运动的人数。
①学生自己报,统计员统计。
②汇报统结果。最喜爱的体育运动人数跑步12跳绳16打球10
③小组合作完成统计图。师:同学们画得真好,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1:我是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人,喜欢跑步的有12人,就涂6个格子;喜欢跳绳的有16人,就涂8个格子;喜欢打球的有10人,就涂5个格子。这样又好涂又好看。
生2:我也是按这样的方法来涂的。师:你们能说说你从统计图中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1:我从图中可以知道喜欢跑步的比喜欢跳绳的少4人。
生2:我从图中可以知道喜欢打球的比喜欢跳绳的少6人。
生3:我从图中可以看出喜欢跑步的和喜欢打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4:我知道喜欢跳绳的比喜欢打球的多6人。
生5:我知道喜欢跳绳的和喜欢打球的一共有26人。
生6:我从图中可以看出喜欢这三种体育运动的一共有多少人?12+16+10=38人。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统计是我们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一种重要的数学知识,统计表和统计图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统计到的数据。通过看同时也可以依据统计出的数据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如果收集的数据过大,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或更大的数去制作统计图。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课后请同学们调查每个同学家一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把数据填写入统计表中,并把数据大小制作统计图。丢弃塑料袋个数7891011其它户 数
反思:统计在生活随处可见,本节课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使生活素材贯串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信息来自生活,并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作为切入口,激起学生统计的欲望,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知识的程序就越高,课中教师就从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导入新课,从“怎样才能知道喜欢哪种动物的人数最多”来切入主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到数据的描述和分析都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如在这节课中,怎样才能知道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很自然地引入统计,然后学生又根据数据制作统计图,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得出当数据比较大时为了方便,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统计的过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充分展现出来。
3.放手让学生交流合作,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如在教学由以前的一个格子表示一个人过渡到1个格子表示2个人时,充分让学生讨论“格子不够了怎么办?”这一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想办法,得出了在数据比较大时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的办法。使得教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4.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因此,设计学生课后自己实践,把收集的数据按不同的单位制作统计图,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纵观整节课,教师注意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生命的活力。
数学教学教案20
[教学目的]:
使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不规则的图形的面积,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的意识。
[教具]
冬青叶、 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讲故事 :
提问:同学们,你们原因帮助小白兔吗?有什么方法能求出这片冬青叶的面积?
二、合作探究:
1、学生说自己的方法。
2、同学们你们帮小白兔想出这么多好办法,下面拿出你们的.冬青叶可以小组讨论、相互合作,看那组方法多,求得快。如果在计算过程中遇到难题可以随时举手,大家一起来解决。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提问:用数学方格的方法求冬青叶的面积,象这样出 了一点点的怎么算?
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提问:10个半格怎么算?12个?15个?
小组继续讨论、探究
小组派代表汇报测量结果、方法。
3、为什么大多数同学用数方格的方法呢?
这就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树叶的面积。
板书课题:树叶的面积。
4、巩固
小白兔的哥哥姐姐们也来了,兔妈妈看看孩子们说:兔宝宝们,你们每人选一片喜欢的树叶举起来给我看看!
学生举起树叶,估算面积。
用各自的方法测量树叶的面积。
汇报,集体验证。(在事物投影仪上演示)
三、练习
1、兔宝宝们,给你们猜个谜语。
兄弟五个,高矮不同,做工写字,他跑第一。
我的手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你怎么估出来的?
找个同学帮我算一算,其余同学相互合作,注意五指并拢。
把方各纸放在投影仪上,报得数。
谁估的准?
2、出示不规则图形
谁有办法能求出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各抒己见
上黑板摆手。
下面的同学一起来求一求。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动手又动脑,想出了许多好方法,在今后生活中遇到不规则图形求面积,同学们就可以利用这些方法去求了。
【数学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教案02-01
数学教学设计教案02-15
幼儿数学教学教案02-25
初中数学教学优质教案02-06
数学教学设计教案14篇02-16
高中必修5数学教学教案03-02
数学教学设计教案15篇03-21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01-29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