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小学美术教案集合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教师:刘丽君
第1课 色彩的对比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过程与方法: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辨别以及对色彩对比的初步认识,以及对美的感知。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对比色。
课前准备:
学生:你认为什么是对比色,在生活中哪里能见到对比色? 教学用具:
教师: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对比色的强烈,在观察色轮表发现哪些颜色是对比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明白补色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1、欣赏:
(1)出示色环图片,让学生认每一种颜色。
(2)比较: 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
(1)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的作品展评: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了对比色,从作业反馈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色的知识,但还有个别同学在具体的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运用色彩对比,把几种对比色混合在一起反而没能很好地表现出对比的强烈。
第2课 色彩的和谐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过程与方法: 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使他们感受到邻近色的和谐美;接着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邻近色之间的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并在多媒体的演示下理解邻近色的'调配方法;最后最后通过动手实践达到本课的学习目的。
教学过程:
1、引导欣赏:
(1)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2)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 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
黄——黄绿——绿
红紫——紫——蓝紫
黄橙——橙——红橙
(2)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
A、 家居图片
B、 生活图片
C、 建筑图片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
(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3、实践活动:
(1)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评。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一、教材剪纸故事分析
本课剪纸故事是融剪、刻、说为一体的剪纸课,表现内容为人物,表现形式是非对称性的独立纹样。剪纸故事要求学生大胆地直接剪出人物外形,用刀刻划出人物细节,并将剪、刻完成的人物形象经组合粘贴在一起编成故事说一说。剪纸故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利用剪纸的形式,表达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事情和了解的故事,借以抒发内在蕴涵的情感,同时通过对剪纸这种独特形式的学习来和民族艺术更为贴近。 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8课 剪纸故事
本课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8课 剪纸故事采用了大量的学生作业,都是学生课堂即兴所作,内容表现出儿童的生活和情感。对学生来说,更具有亲近感。这些剪纸人物造型大胆简练,对于美术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也很具启示性。
教材中安排了制作步骤、小提示,可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教材中还呈现了一组人物所用的道具,学生在制作相关人物时可以用这些道具来搭配,借助于道具所体现的工具特点将有助于确认表现剪纸人物的身份。
学习屋中选用了民间剪纸作品《老鼠上灯台》。学习屋的内容旨在激发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兴趣,可让学生由此出发,在课后利用互联网及图书馆的资源,深入对剪纸艺术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思路
本课学习内容为剪纸人物,不但要剪出人物的造型,还要能在此基础上挑选合适的人物经组合构成新的画面并编辑成有趣的小故事。
本课学习重点和难点在于让学生随意剪出人物的外形,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应该让学生抛开对称规则,依靠视觉平衡和对人物形态比例的基本了解,按自己的意愿剪,尽量做到自然、流畅。
人物内部挖剪也有较大难度,可改剪为刻,用刻刀加工细部,可获得剪刀无法比拟的优势。启发学生用刻刀(或裁纸刀)进行剪影的刻划,如刻出人物的五官、服装上的花纹图案等。学生可能首次使用刻刀,教师可以先安排一些刻纸小训练,如:在其他纸上练习刻画直线和弧线。让学生能了解和适应刻刀工具,做到刻得干净利落,随心所欲。并提醒学生使用刻刀时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在剪刻出两三个人物后,让学生根据所剪刻人物的动态神情,将这些人物之间进行联想和组合构图,还可根据需要适当添剪背景、道具,编成一个故事。组成故事画面,是人物剪纸的延伸。贴好后,对大家说一说这个故事,学生一般都饶有兴趣地用这种方法来介绍自己的作品。
也可让两个学生合作,将两人所剪的人物组合在一张画面上,再根据画面所构成的效果编故事,两人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个故事。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丰富了本课的学习内容。
在评价过程中,可对学生的剪纸人物作业和学生所编的故事进行双重评价,评价应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初始阶段、深入阶段和终结阶段,教师可对学生积极尝试剪制的学习热情加以肯定,表扬并保护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动手尝试。在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评价标准侧重于创造性和个性,看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像和个性成分。
本课教学流程可大致作出如下安排:
示范引路,创意先行——自主表现,剪出外形——了解特征,刻划细节——构思画面,合作组织——互动评议,叙说故事。
四、教学选择
本课所要使用的学具如剪刀、胶水、彩色纸等,比较容易准备。在条件较差的地方也可以选用单色纸完成作业,应予注意的是所剪作业用纸应与背景衬底用纸有一定的层次区分,以便画面形象变得鲜明饱满。
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教学时量限制,可以一人单独完成剪纸故事的作业,也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由两个人共同完成一幅剪纸故事的作业,还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编制作业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五、教学建议
1.教师应提示学生随手剪的时候注意手随心动,心中应想着要表现的人物的动态和特征。可以从头,也可以从脚,或者是自己想开始的`任何部位开始剪。
2.剪完人物外形之后再剪刻出人物的细节,例如:眼睛、发型、衣服的花纹等等。让学生尝试用刻刀,要使用垫板。教师示范刻刀的用法,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可以用对折后剪的方法,也可以用剪刀凿穿后剪的方法。
3.粘贴可以采用局部点粘,即在剪出人物的适当部位,涂少量胶水即可,但要注意贴得平整、洁净。
六、教学资料
剪纸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人曰》诗: “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就是写此。段成式《酉阳杂俎》说: “立春日,3:大夫之家,剪纸为小幡,或悬干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
剪纸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还蕴涵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现在已发现的最早剪纸实物是南北朝墓葬中的动物花卉团花。早期的剪纸跟道家祭祀神祖、招魂祭灵有关,例如杜甫诗中就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明确记载。今日苗族仍有年节剪鬼神之形象贴-牛栏或门上的巫术习俗。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熟练的民间艺人只打腹稿就直接用剪刀把纸剪成图形;专业艺人则有用刻刀在蜡板上制作者,称“刻纸”,经起稿、剪刻、粘贴、揭离、修整而成,可以一次刻透多层纸。
剪纸的装裱一般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镜框装裱、纸版装裱、卷轴装裱、压胶装裱。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课题:大的和小的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整体观察、认识和辨别大的和小的。
2。在比较和制作中体验大与小的组合。大的和小的教学重点:
观察和认识大与小,学会表现谁大谁小。
教学难点 :
理解大与小的区别。自然、和谐地将不同颜色的大与小的形象组织在画面中。教学过程:大的和小的
一、组织教学:组织学生有顺序地摆放学习用具及材料,然后,安稳坐好。
二、复习: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画一个大圆圈,一个小圆圈。圆圈画得随意,不要求规范,只要求有大有小(也可画简单的物象如:大小苹果等),由全体同学评论哪个大,哪个小。
三、讲授新课:
1。提问:请学生到前边指着图象回答,为什么这个大,那个小?学生回答:这个圆圈占的地儿多,那个圆圈占的地儿少。
2。观察:
(1)教师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果、水碗、书等物。演示它们的容量、体积的大小。让学生鉴别和理解大与小。
(2)看书第4页彩图:画面中大的有什么,小的.有什么?(学生齐答)
(3)总结:
大:就是占的地儿大、盛的较多。。。。。。
小:就是占的地儿少、盛的较少。。。。。
(4)板书课题:大的与小的
3。教师演示:
(1)在黑板上挂8开演示底纸。选择不同颜色的废旧挂历纸,撕出一大块和一小块任意形纸片粘在底纸上。由学生区别它们
有大有小。然后差开颜色撕出大小不同柱形的树干,叠贴在已粘好的大小纸块上。
提问:画中贴出的纸块像什么?
学生回答:像一棵大树和一棵小树。
教师粘贴时注意:把大树和小树在底纸中安排匀称,把远近关系、遮挡关系安排合理。
(2)示意徒手撕纸方法。
4。布置作业:看书第5页范图,了解
作业意图。
(1)制作大与小,撕和剪均可。
(2)摆与组合。
(3)粘贴。(11分钟)
四、学生制作:
1。选材:从材料纸中选择四种或六种不同颜色的纸,将两种差别较大的颜色为—组,摆放在桌面上。
2。撕或剪:从每组色纸中各拿一块,分别制作出大块和小块。其中大块可以由几小块组成。用是一色纸制作出大小长条(1圆形或方形)纸块,仍按颜色差别,分组摆放。废纸屑团放在桌角。
3。摆放与组合:在底纸上摆放大小;颜色有区别的纸块组织成大小不同的树。j树干的高低分出远近。
4。粘贴:先粘摆放在画面上方的再粘摆放在下处的,以解决远近问题。粘贴时,少用胶水。
五、小结:
1。组织学生集体处理废纸,整理用具。
2。自我欣赏、互相欣赏作品。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形象。
2、指导学生创作一幅《我心中的老师》的绘画。
3、通过绘画,联系师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师爱生,生敬师的良好师生关系。
教学重难点:表现我的老师,生动表现“心中”的老师的形象。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教师出示一幅学生的作品,启发学生看看、说说画上表现的人物是什么职业,为什么?
2、发展阶段:小组交流“我心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3、画面交流:教师运用准备好的画面让学生来搭配以下“哪个老师的形象搭配哪种背景合适,为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是否发现背景不同可以反映教师的科目的区别,不同的表情能否表现人物的情绪、状态。
4、分析范画:“老师,我喜欢这样的您,最害怕。。。。”让学生谈谈那个同学为什么这样画,鼓励孩子画出自己心中的老师,写出给老师的心里话。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课前准备:
教学光盘、包书皮纸、裁纸刀
教学目的:
1、掌握包书皮的一般方法
2、给自己的书皮设计美观适用的图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授新课
1、讲爱护自己的书本的重要性
2、让学生看书读图自学包书皮的方法,然后老师放教学光盘,做示范,学生和老师一起完成给第一本书包皮。
3、在包好的书皮上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再看教学光盘欣赏别的'小朋友是怎样装饰自己的书皮的。
提醒学生在书皮上写字要尽量把字写得好看而显眼。
三、课后小结:
留出1、2分钟收拾好裁掉的废纸。
小学美术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通过大量资料的欣赏和同学们陶土仿制的亲身体验,更进一步感受非洲雕刻的风格,共享人类文明。非洲雕刻艺术既充满了浓厚的原始情趣和特征,又具备现代气息。它的夸张变形,简洁概略,呈现出的节奏、韵律,与儿童作品中天真的想像非常相似,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情感获得愉悦。课堂创设情境教学,更能加深同学们对非洲雕刻的印象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
①更进一步感受和了解非洲雕刻。
②通过自身尝试切实体会非洲雕刻的神秘、韵律和节奏力度。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非洲雕刻的.资料图片。
●学生准备黏土等造型材料。
(二)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同学们黑人照片与非洲图片相比较导入课程。
●启发:非洲雕刻是生活文化的写实反映,风格是粗犷、率真、概括、有力度、神秘、有韵律的。
●分组讨论:说说非洲的人像有什么共同点?如何表现神秘与力度等特点?
●陶土仿制:用陶土仿制非洲雕刻,注意抓住非洲雕刻人物表情神秘,五官突出,动作有形式感等特征。
●根据对遥远非洲的认识,同学们课前准备面具、头饰等,模拟表演非洲生活片断,加深同学们对非洲雕刻的了解。
三、学习建议:
●是否积极参与欣赏评述活动,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探究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能否用陶土等工具仿制非洲雕刻艺术,加深对非洲雕刻的亲身感受。
●是否领悟到非洲雕刻的艺术魅力,提高拓宽了自身的审美经验。
●能否运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小学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看一看、认一认各种图形标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2、让学生对标志有所认识,知道一些常见标志,能简单说说图形标志所具有的一些特点。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了解图形标志具有的直观、简明、易懂、易记的特征。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手工制作工具、彩纸及自备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让我们一起来夸夸我们的班级,说说我们班有哪些突出的优点有哪些成绩?
2、新授:
师提问:“你觉得最能代表我们班的`是什么?”
3、定义:我们把这种代表我们班级的图案叫班级标志。
4、作品赏析
(1)引导学生从标志的形状、图案、意义来分析它们采用了哪些设计方法。
(2)师:刚才我们一起设计的标志到底好不好,是不是适合,有没有其它设计方法了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设计师们设计的各种标志吧,看看它们是怎样来推销自我形象的。
小结:(1)简洁,许多标志都用了几何形来概括;
(2)易懂,一看就明白它是什么意思;
(3)美观,具有艺术性。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评价:说说你是怎么设想的,标志的意义是什么。
五、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小学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尝试独特的绘画形式,进行大胆创作。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的小石头、水粉笔、各种颜色的颜料、各组一块抹布、小水桶。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石头,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石头能干什么?
二、欣赏石头画
1.播放课件
2.提问:你喜欢哪件作品呢?为什么喜欢?
3.小结:根据每块石头的形状,想象它像什么,用颜料画出图案,要画大。
4.从不同角度观察石头,想象。
三、作品创作
1.幼儿观察石头,想象。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讲评
五、活动延伸:
回去我们再尝试看看在石头上还可以怎样画,就会更漂亮。
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课多研的第三研,活动整体效果很好。经过老师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每一句引导语,整堂课中孩子们探索的欲望很高,也能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想象,回答问题。从孩子们的作品来看,都大胆尝试了石头画的'作画方法,并从中得到了乐趣。
不足:
教师拓展幼儿的思维,让孩子想象的环节可以更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大家眼前。要给幼儿充足的想象时间。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1-19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2-30
小学美术的教案04-06
小学美术教案06-01
小学美术教案01-04
有关小学美术教案06-21
小学美术优秀教案11-11
小学美术学期教案06-09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11-25
小学六美术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