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3-01-22 15:41:03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

  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注意:

  在数物时的手不要遮住图案,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时有一定长度的东西来带领幼儿按物数数。

  活动准备:

  1、一张图,上有20个苹果、15个梨、10个香蕉,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

  2、卡纸做的奖品彩色小苹果、香蕉、梨图案小勋章数个。

  活动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幼儿;喜欢。

  教:那有些什么水果呢?

  幼:苹果、香蕉、杏、还有…

  教:那么多,哦那天水果王国给我送来了

  几个勋章图案,他们说你们好聪明,是个肯动脑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给你们(拿出水果勋章)你们看好看吗?

  幼:好看。

  教:想要吗?

  幼:想。

  教:那好。(拿出图)你们看这上面有什么呀?

  幼;恩有苹果……

  教:对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来数好吗?

  幼:好。

  (1、2、3、4、5、6、…)

  教;哦苹果有20个,小朋友苹果有多少个呀?谁来回答。举手回答,不举手我不让回答,如果不举手,你也说我也说,那水果图案小勋章给谁呢?所以回答问题要把手举好老师叫了才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朋友不喜欢你们了,不给你们图案小勋章了哟(好,XX你来吧)

  XX幼:20个。

  教:恩对了,来,你回答的很好,给你一个苹果图案小勋章。

  (一样的依次的和幼儿再数一数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数出了香蕉15个梨10个,香蕉和苹果谁多一点呀?

  幼儿:苹果比香蕉多一点。(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苹果多一点,再在苹果和香蕉的下面对应的写上个数的数字)

  教师:对了,那苹果20个,香蕉15个,那么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朋友们跟着我说:20比15多,20比15大,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

  (再依次说苹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关系)

  结束语:小朋友你们回家后再数一数别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谁比谁多,谁的数量大)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组织数学活动,目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经过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

  1、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20个苹果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创造性地改编了教材,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结果自然出现了整除和有余数除法这两种情况,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2、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盘放5个”的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每盘放6个”,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体会有余数除法,发现可以放3盘,还余下2个,而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

  3、在探究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个“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探索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练习中,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目比较大的物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2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组合形式的方块拼出九方格图案。

  2、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多种组合,寻求多种答案。

  3、能在记录单上记录并拼出多种组合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三)九方格图案1张,各种颜色,不同组合形式的方块拼图板若干,图板上有不同的数字。

  2、幼儿用书第13、15页的操作材料。与幼儿人数相等的九方格图案若干,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各种方块拼图板。

  1、教师出示各种方块拼图板,引导幼儿观察每块拼图板上的正方形是否相同?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2、教师出示九方格图底板。

  3、请个别幼儿运用图形重叠的方法,证明就放个图上的每个正方形与拼图板上的每个正方形大小相同。

  4、引导幼儿讨论:你能用这些方块拼图板拼出九方格图案吗?

  二、幼儿操作活动,尝试拼出九方格图案。

  1、与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的拼法。

  请一名幼儿运用方块拼图板,在大家面前尝试拼出九方格图案。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

  3、请全体幼儿在小组操作活动中尝试不同组合,寻求多种答案。

  三、尝试运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每种拼法。

  1、教师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记录自己用那几块图板拼成九方格图案的。

  2、请幼儿操作后在记录单上记录自己想出的每种拼法。

  四、交流、分享各自的拼图方法。

  1、展示个别幼儿的拼图及记录单,集体进行验证。

  2、请幼儿将自己的所有拼法和相应的记录单展示在桌子上,引导同伴间相互欣赏学习。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3

  设计意图:

  “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是新《纲要》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要求。统计作为常用的一种数学方法,是分类、记数、比较多种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清晰直观的比较出多组物体的多少。对于大班幼儿而言,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逻辑性思维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习运用统计记录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通过创设两个幼儿感兴趣的生活情景,不断激发幼儿的`认知冲突,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和巩固。

  活动难点是分析归纳出最快速、清楚的记录方法,通过自主探索——集体归纳——再次验证的方法加以突破。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记录统计的方法比较物品的多少,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从中比较出最快速最清楚的记录方法。

  3、尝试商讨合作式的学习,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小猫、小狗、小兔木偶;金牌一枚;画有小猫、小狗、小兔的记录纸和空白表格若干,记号笔人手一支。

  2、大格子图及皮球、沙包、绳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起疑问

  放录音讲述投篮比赛情况,请幼儿仔细倾听。

  你能说出谁投进的球最多吗?

  (二)商讨方法,鼓励探索

  1、幼儿自由讨论比较谁是冠军的方法。

  2、出示表格,引导幼儿思考并讲述用表格记录的方法。

  3、幼儿再次倾听比赛过程,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4、相互交流记录结果和记录方法,并展示几种有代表性质的记录方法。

  5、分析几种不同的记录方法,讨论比较出最方便最清楚的方法。

  6、请幼儿最为简单清楚的记录方法再次记录投篮情况。

  7、放录音,请个别孩子为冠军获得者颁发金牌。

  (三)合作调查、应用实践

  1、联系生活,引出问题:

  (1)(出示绳子、沙包、皮球)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绳子、沙包、皮球,你们觉得比哪一种好呢?(幼儿自由发言)

  (2)这么多人的意见都不一样,老师怎样知道哪种意见的人最多呢?我们用什么办法能比较出来?

  2、幼儿商讨并实施

  引导幼儿分组合作展开调查和记录,并将各桌的记录结果统一到老师预设的总表上。

  (四)引导幼儿一起观察大表格的统计结果,并带领幼儿到户外去参加该项目的比赛。

  特色体现:

  1、设置生活化的情镜,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

  2、开展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层层设疑引发幼儿探究和思考。

  3、营造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

  活动反思:

  鼓励幼儿中胆动手尝试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开始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到有两位幼儿测量不积极,因为不知道测量的方法。教师从中发现问题,为下一环节作铺垫。让幼儿知道通过我们的数学活动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幼儿有一定的成就感,使幼儿对数学活动产生更高的兴趣。所以,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4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数、形知识,学习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

  2、乐意和同伴一起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乐趣。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

  巩固已掌握的数、形知识

  难点:

  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寻宝地图》

  2、每人一张密码条

  3、寻宝所需的物品(如手电筒、地图、干粮等)

  活动过程:

  1、准备物品

  (1)、选购干粮

  "寻宝需要一星期的时间、如果每天吃一包饼干,算算一星期需要几包饼干?"

  "为什么要买7包饼干。"

  (2)寻宝必需品

  "小朋友可两个人一组,商量一下需要买什么物品?"

  (除了已经准备好的,还可以买些什么?)

  2、研究地图

  出示地图,找寻宝路径

  "上面有3条路,走哪条路可以寻到宝呢?"(幼儿讨论)

  3、进行寻宝活动

  "大家看看门上的锁有密码,你们必须补齐密码,才能打开门。"

  _____5______、2______4(相邻数)

  1_____5_____9(单数从小到大排列)

  10_____6______2(双数从大小小排列)

  8+2= 9—4= 6+3=(10以内的加减法)

  4、寻找聪明果

  "这棵树上只有一个聪明果,请大家把它找出来。"

  5、大家相互交流寻宝的过程,品尝成功的乐趣

  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数字捉迷藏》是我第二次开展了,这一次活动,我汲取了第一次活动中的不足进行了改进。

  我将整节活动更为细化了一些,让活动更加的游戏化,将“捉迷藏”贯穿到底,数字不停的藏,孩子们不停的找,过程更完整。既然是捉迷藏,那一开始的就得要“藏起来”,这是我上次活动所欠缺的,这一次,我将数字放在气球上,用白板的淡出及声音音效技术,让一个个的数字气球爆炸,然后消失,以达到数字藏起来的效果,更加具有神秘感,孩子的参与性就更强了。数字们共计隐藏了三次~

  第一次数字藏在了兔子的身上,由数字构成的兔子,孩子们在找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找的过程中学会讲述以自我为中心的上下左右,抑或是兔子身体部分,了解简单的方位。

  第二次数字藏在了表格中,我用遮挡技术,我出示隐藏一半数字的数字格,让幼儿从中找出数字,孩子们根据没有隐藏的数字的一部分,分析猜测是哪个数字,活动气氛一下子被提升起来,孩子们争先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快就将10个数字全部召找出,并且幼儿同时学会了方位词“行”“列”,通过说“行”“列”就能马上找到数字。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5

  活动目标:

  1.感受几何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

  2.尝试将三角形装入盒子,在移动、翻转、拼接几何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几何图形变化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三角形人手12个,三角形底座、正方形底座、长方形底座各六个。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指认几何图形出示三角形"我是快乐的三角形,我最喜欢和我的朋友一起玩游戏了。看看我的哪些图形朋友来了。"指认几何图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请幼儿指认旋转后的几何图形。

  二、拼搭几何图形,感受三角形拼搭组合的变化。

  1.玩游戏:三角形碰碰乐。

  播放三角形声音,请问你们听到了什么?

  2.怎样才算2个三角形碰在一起了?(幼儿回答 老师在电子白板上演示,然后播放操作视频)3.归纳小结。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要完全重合在一起,两个三角形才快乐。

  三、引导幼儿进行拼搭活动。

  1.介绍操作规则。

  第一,听清楚是"几个三角形碰碰乐"。第二,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条边要全部"碰"在一起。

  2.教师播放课件录音 "碰碰乐、碰碰乐,2个三角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观察幼儿拼搭情况。

  3.提问:2个三角形"碰出"了什么图形呢?

  4.归纳小结。

  5.教师再次播放课件录音 "碰碰乐、碰碰乐,4个三角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请用4个三角形拼出一个大的长方形。

  6.4个三角形"碰出"了一个长方形,现在请你任意移动一个三角形,把它变成另一个图形。看看你能变出几个图形呢?

  四、送三角形回家。

  1.出示几何图形底座: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你的12个三角形要回家了,这里只有一个底座才是这12个三角形的家,要把12个三角形不多不少、正正好好送回去,拿一个底座是它们的家?

  2.提问:你觉得12个三角形的家是哪一个底座?见你的.名字贴贴到相应的图形中。然后请你来说说你的理由。

  3.请幼儿选择自己认为的底座去操作。

  4.提问:你们刚才送了之后,哪个底座才是正正好好12个三角形的家呢?请你说说理由。

  5.归纳小结:三角形底座太小,有几个没有放进去,正方形底座又太大,要再多几个小三角形才行;长方形底座不大不小刚刚好。

  6.刚才选择三角形和正方形底座的幼儿重新找一个长方形底座再次将12个三角形都送回家。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6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法算式,发展幼儿的计算能力。

  2、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大胆回答问题。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动物头饰两个,水果图片三个,星星,答题卡若干(与幼儿数量相同)学具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问候,组织幼儿

  2、手指游戏:十个阿姨来摘梨

  二、集体活动

  创设情景: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好朋友,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它是谁?(出示小猫头饰)小猫说:我要去找我的好朋友小熊,我想给他带一篮水果,可是这群可爱的水果宝宝设置了迷宫,我只有回答正确它们的问题,顺利通过迷宫,才可以带走这些水果,到达小熊的家,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我吗?(愿意)

  1、小猫开始闯迷宫,首先遇到了水果菠萝:请小朋友回答出我的问题就可以带走我,(算式题2+3= 4+3=等)

  2、第二个遇到了樱桃,樱桃的难题是钓鱼游戏:鱼钩上方为加法算式题,请幼儿找到身上有正确答案的小鱼

  3、葡萄:智慧树。把幼儿分成男女两组进行抢答,哪组最先把五颗智慧星的加法算式题回答正确,哪组为胜利,由胜利组帮助小猫摘走水果葡萄

  (此环节可使用学具小花进行算式题的验证活动)

  三、幼儿操作练习

  小猫在小朋友的帮助下,终于来到了小熊家,小熊见到好吃的水果说,谢谢小朋友们,为了感谢你们的.帮助,我也有礼物送给你们,是爱心答题卡:请小朋友把卡纸上的加法算式题计算得数,遇到不会的题可以使用小花学具进行边操作边计算,最后交给老师,教师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

  四、小结,收拾学具

  【活动反思】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用上这个工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我认为要根据智障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就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在本节课《复习10以内的加法》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措施:

  一、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

  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他们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低年级的重要形式。所以,这节课我始终以游戏贯穿始终。

  上课开始我没有用以前的10的组成口诀来进行复习,而是将口诀填入到孩子们熟悉的歌曲中进行复习,势必比一味地与学生对答效果要好。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组织师生互动游戏。我与学生玩“寻找小猫咪”的游戏。我先扮成小猫“喵”几声,然后学生根据我的几声,再接着“喵”与我的凑成10。这样既活泼,趣味性强,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好办法。通过一些游戏,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爆发出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广开思路。

  精彩的问题情境对这些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学生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出示一幅图让学生自由说一说,简单的一带而过,这样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再后来的几幅图一出示,A组学生基本上能自己看懂题意。再者,当我向学生展示学习素材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知识的深奥,并可以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7

  活动目的: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

  2、故事图片

  3、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蓝猫和淘气的争论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

  幼儿讨论

  (二)幼儿尝试活动

  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一物体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

  (三)讨论

  1、比较测量的.结果

  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

  2、讨论测量的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

  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四)幼儿自主测量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跳远。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8

  课程分析

  幼儿在生活中已经初步具备平均分配的经验,例如:将一块饼干分给两个好朋友吃,这种早期的等分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运用到。大班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的阶段。如何帮助幼儿建构早期的等分概念很具有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有具体形象性,依赖动作和具体的形象进行感知。在等分的过程中也不例外,幼儿会通过多次操作来体验和感悟。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指南》也指出:幼儿数学教育要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实用和有趣,感知理解数、量以及数量关系。设置一定的情景,幼儿在此情景中通过探索、交流,积累相关经验,并在实际生活中尝试运用等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在前期,孩子们对于图形、长度的等分和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于一定数量的等分经验还不足,通过本此的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多次操作感知一定数量的等分,特别是如何同时等分两个数量。

  课程目标

  1.初步感知理解等分,尝试将一定的数量等分。

  2.尝试运用等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3.喜欢等分物体的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

  尝试将一定的数量等分。

  活动难点:

  将两种不同数量的物体同时进行等分。

  【评析:以部分、整体的关系为基础的等分早期概念立足于幼儿早期日常的生活经验。在分配食物的问题情景中幼儿积极思考、探索等分的方法。将两种不同数量的物体同时进行等分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将数量进行二等分是幼儿最初也是最容易的感知,从二等分契入,逐步引导幼儿进行三等分、四等分,活动层层深入。幼儿等分的策略是约估、分完后看是否正确,若不等分,再调整,进行重新分配。或者是考虑有几个人就分成几份,但是不考虑是否每个人分到的数量是否一样。特别是在同时等分两种不同数量的食物的时候幼儿觉得有一定的挑战性,鼓励幼儿多次多次尝试,在操作、交流、分享的过程中逐步感知等分的方法。】

  课程准备

  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有等分图形、长度的初步经验。

  物质准备:

  (1)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

  (2)每组提供:操作板(左侧为有粘性的版面,右侧贴有两次操作的记录单表格)、朋友标记(在白色瓶盖反面画有笑脸标志)、各类食物(蛋卷、巧克力糖、玉米糖)、笔等。

  课程过程

  一、情景导入:分蛋糕,初步感知等分。

  1.学习用不同方法把数量6分成两份。

  提问:要过新年啦,佩琪的妈妈做了6块蛋糕。要分给佩琪和乔治两个人吃,你们觉得可以怎样分呢?

  小结:原来6块蛋糕分给两个人吃,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方法。

  2.初步感知等分

  师:那佩琪妈妈是怎么分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结:妈妈给佩琪和乔治每人分了3块蛋糕,每人分得一样多。

  【评析:选用小猪佩琪等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画形象。根据情节发展在电子白板上逐步呈现画面,结合声效,引起幼儿关注。幼儿积极说出6块蛋糕的不同分法。特别是电子白板上的图标更能帮助幼儿理解6的分合。最后呈现的佩琪和乔治各分3块蛋糕的`图片加深了幼儿对于6的等分的印象,为后面的活动做了铺垫。】

  二、在分蛋卷的操作中学习等分数量6。

  1.师:瞧,佩琪妈妈用烤箱还做了什么新年大餐呢?妈妈做了几个蛋卷?(6个)

  佩奇:“妈妈,蛋卷好香啊。我要邀请我的好朋友们来我家分享。”

  妈妈:“6个蛋卷要分给好朋友吃,每个朋友要吃得一样多。那你想想可以请几个朋友呢?”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幼儿约估好朋友的数量,根据幼儿的回答利用白板软件中的蒙层功能即时呈现幼儿的答案。幼儿通过目测有一个初步的等分感知。】

  2.请一名幼儿上前尝试分蛋卷。

  师:谁愿意上来试一试?要分得一样多哦!(小结分蛋卷情况并作记录)

  幼儿尝试用不同方法等分数量6。

  师:小朋友们,除了刚才的方法,你们还能想到什么方法呢?请你试一试,把操作结果记录下来,一会儿和大家分享。

  【评析:在此环节中教师出示了6根蛋卷,引导幼儿先目测、估算好朋友的数量,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打开克隆模式拖动相应数量的好朋友标志到操作底版上,教师的拖动也是暗示电子白板触控笔的使用方法。之后为增加互动性,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分法,并请他上前拖动蛋卷到好朋友标志下方,并请幼儿上前使用白板上的书写功能写出相应的数字。通过这样的过程向其余幼儿演示了接下来在桌面上进行操作的方法。如何分蛋卷不是教师单一的示范演示,而是通过和幼儿的共同探讨共同进行演示。通过此环节的演示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思维方法,并为后面的操作进行了指导。】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重点: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和思考,在反复探索中发现6的等分。在表格相应的方框中进行记录。(教师点击插入的结束铃声,提醒幼儿操作结束时间到。)

  【评析:在操作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会先从筐子里拿出6根蛋卷,然后在操作板上摆放好朋友标志。孩子们将6根蛋卷平均分配给了6人、或3人、或2人。在多次摆弄的过程中体验到如何进行6的等分,正确率较高。】

  4.交流、分享。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的方法?

  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你在操作中有什么困难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帮助幼儿提炼思维方法。)

  小结:原来6个蛋卷分给好朋友吃有3种分法:6个蛋卷分给2个人好朋友,每个好朋友吃3个蛋卷;6个蛋卷分给3个好朋友,每个好朋友吃2个蛋卷;6个蛋卷分给6个人好朋友,每个好朋友吃1个蛋卷。

  师:最后佩琪请来了几个好朋友来参加新年聚会呢?好朋友们一起品尝美味的食物、一起唱歌跳舞,真开心呀!

  【评析:操作后的交流分享环节中,孩子们能积极表述自己的等分结果。个别幼儿在等分蛋卷的过程中一开始自己经过约估、摆弄、发现错误及时调整、最后成功,遇到问题的幼儿也积极分享自己解决困难的过程,为孩子们如何解决问题提供了策略。后面的好朋友们一起跳舞的动画声效更是增加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在分巧克力糖和玉米糖的操作中学习同时等分数量8和4。

  1.乔治要邀请朋友来作客,妈妈又是怎么说的?

  妈妈说:“乔治,8颗巧克力和4颗玉米糖要同时分给好朋友吃,每个好朋友要吃得一样多。那你想想可以请几个朋友呢?”

  【评析:在白板上根据幼儿回答即时呈现配合声效的数字8和4,帮助幼儿在后面的操作中拿取正确数量的巧克力糖和玉米糖。】

  2.提出操作要求:8颗巧克力和4块玉米糖,每个朋友要吃得一样多。那你想想可以请几个朋友呢?一会儿去试一试,并作好记录。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指导重点:每个好朋友都要吃到巧克力和玉米糖,而且大家吃的东西数量要一样多。(点击插入的结束铃声,提醒幼儿操作结束时间到。)

  【评析:在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幼儿一开始就能从筐子里拿出数量正确的巧克力糖和玉米糖,个别幼儿一开始会拿错巧克力糖的数量。有的幼儿在等分的过程中摆好好朋友标志,然后一个一个逐步对应进行摆放,看是否等分。发现食物数量不够或者多余会再次进行调整,在多次操作中发现分法。】

  4.交流、分享

  师:你是怎么做的?一样多吗?

  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你在操作中有什么困难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帮助幼儿提炼思维方法。)

  小结:原来8颗巧克力糖和4颗玉米糖同时分给好朋友吃有2种分法呢,可以分给2个好朋友,每个好朋友吃4颗巧克力糖和2颗玉米糖;或者分给4个好朋友,每个好朋友吃2颗巧克力糖和1颗玉米糖。

  师:好朋友们一起品尝美味的食物、一起唱歌跳舞,真开心呀!

  【评析:同时等分8颗巧克力糖和4颗玉米糖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幼儿通过操作发现了可以分给2个或者4个好朋友。操作后的交流分享环节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幼儿提炼、总结等分结果,不同答案的幼儿上前讲解自己的操作结果,教师用蒙层功能及时呈现幼儿的分法,有助于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特别是在白板上书写出相应的数量会觉得很自豪,体验成功感。幼儿的等分结果配合图片呈现在电子白板上,帮助幼儿在头脑中逐步建构认知图式。电子白板上等分结果的表格是孩子们通过操作、讨论、记录而呈现出来的,教师的策略在于给幼儿提供情景化的场景课件,创设讨论的氛围,通过巧妙的提问起幼儿思考。后面的好朋友们一起跳舞的动画声效更是增加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成功感。】

  四、延伸活动:

  1.小猪佩琪和乔治下次还要再请朋友们来聚会,这一次,妈妈准备了一篮子食物,你们看看有什么?他们分别有多少个?

  2.佩琪妈妈说:“10个甜甜圈、8个苹果、4罐牛奶要分给好朋友吃,每个朋友要吃得一样多。那你想想可以请几个朋友呢?”

  3.小朋友们,等会你们回到教室再去帮佩琪想想办法,看看他们应该请几个朋友呢?

  【评析:此环节是延伸环节,根据幼儿回答逐步出示食物图片以及相应的数量,并配以声效,如何将10个甜甜圈、8个苹果、4罐牛奶同时等分呢,激发幼儿思考的与欲望。】

  课程反思

  一、联系生活、选材新颖

  如何分发食物是幼儿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围绕等分这样的早期分数概念开展此活动,选材新颖。

  二、情境呈现、激发兴趣

  充分利用佩琪家准备新年大餐的课件营造解决等分食物的问题情境,为幼儿展现一环环的活动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注重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提供支持性环境,师幼之间是平等的、相互探讨的地位。

  三、媒体支持、深入探究

  本次数学活动依据佩琪家新年聚会的情景,各个环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从初步感知等分、等分6、同时进行等分8和4。层层递进、环环深入,将自己的操作结果呈现在记录单上,帮助小猪佩琪和乔治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不仅发展了幼儿早期分数概念,还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等。

  现在的教学需要转变幼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分享交流已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加强互动、尊重个体

  特别是课件的使用增加了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激活幼儿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自觉地构建数学认知。在整个活动中,不仅有师幼之间的互动,也有幼儿之间的互动。大部分幼儿非常乐意将自己的操作结果表述出来,个别一开始没有操作正确的幼儿也会在同伴、老师的提示下调整正确。

  幼儿发展水平不一样,学习风格也有差异,教师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例如:可以让幼儿摆出一种或者更多种分法。有的先估算出好朋友数量,然后再摆食物。有的幼儿先漫无目的地摆弄食物和瓶盖,然后再平均分配。教师对于幼儿的等分方法都给予鼓励的态度,如果幼儿操作有误差也是启发式地引导和鼓励继续探索。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9

  活动目标:

  1.感知加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学习4的加法。

  2.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法应用题,提高初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4的加法课件

  活动过程:

  1.复习4的组成。

  (1)出示ppt画面,提问

  4条小金鱼怎么放进两个鱼缸?

  2.学习4的加法,出示课件

  (1)小兔约好一起去摘花朵,先来了一只小兔(出示一只小兔图片)过了一会又来了三只小兔(出示三只小兔图片),提问1只小兔再添上三只小兔是几只小兔呢?

  列出算式1+3=4,请幼儿说出1、3、4的含义。

  (2)依次出示小乌龟、小猫、表示加法算式2+2=4、3+1=4,让幼儿理解加法的含义。

  (3)引导幼儿观察1+3=4和3+1=4两道算式,发现他们的秘密。

  3.看图摆算式。

  (1)小猴子去摘玉米,先来了一只猴子(出示一只猴子图片)过了一会又来了三只猴子(出示三只猴子图片)问:1只小猴子再添上三只小猴是几只小猴呢

  (2)幼儿列算式1?+3=4请幼儿,请幼儿说出1、3、4的含义

  (4)依次出示小兔、小鸡、表示加法算式2+2=4、3+1=4(方法同上)

  (4)引导幼儿观察1+3=4和3+1=4两道算式,发现他们的秘密。

  活动延伸

  1.区域投放4以内的加法应用题,供幼儿操作用。

  2.完成幼儿用书p14“地上的影子”任务。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

  活动目标:

  尝试将数字1-6进行6次不同的组合,排列成6个不同的号码。

  能积极动脑,树立自己解决困难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人手一块磁性板(上面用5根橡皮筋分割成6行)。

  6种不同的小恐龙头像(在反面贴上磁铁)。

  磁性数字1-6若干。

  活动过程:

  (一)家中的电话号码。

  1、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教师记录。(通过比较各自家中的电话号码,发现号码与数字的关系。)

  2、比较一下这些号码有什么特点吗?(开头都是5或者6;有八个数字组成)这些号码都是由哪些数字组成的?(由0-9数字组成的')每家的电话号码是否相同?(每家的电话号码都是不同的,按照家的地址、区域分别有相同的部分号码)

  (二)为恐龙装电话

  1、出示贴有恐龙头像的磁性板,提出活动要求。

  恐龙园要给恐龙们家里装电话,请大家为恐龙们设计六位数的电话号码。

  2、出示数字1-6,提出设计要求:

  为六位数的号码,不能少一个数,不能多一个数;六个数字不能重复;每家一个号码,六家六个号码,不能相同。

  3、小小设计员

  幼儿按要求在磁性板上将6个数字组合成6个不同的电话号码,并记录下来。

  (三)幼儿相互交流不同的排列方法。

  请2-3位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结果,大家检查是否按要求完成的。(要求:为六位数的号码;每一家的号码都要用到六个数字;不能少一个数,不能多一个数;六个数字不能重复;每家一个号码,六家六个号码,不能相同)请做的快的幼儿介绍,为什么能做得又对又快。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1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脑并发现排序的规律。

  2、能够小组合作并按照规律进行排序,体验思维训练的乐趣。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活动准备:

  音乐《火车开了》 、幻灯片、白乳胶、卡片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音乐《火车开了》

  根据男女、男女的顺序进行排列播放音乐进行导入课堂,今天我们站队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

  (二)、基本部分

  1、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音乐会,这次活动由迟老师来负责,有一件事情让我特别头痛,会场太乱,工作太多,老师实在忙不过来,所以想请小朋友来帮忙。(播放幻灯片1)小朋友愿意开动脑筋来帮助我吗?现在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我们要开始工作了。

  2、先看第一份工作小彩旗(幻灯片2),小彩旗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接下来该怎样做?小朋友是根据小彩旗的什么特点进行排序的'?总结是由颜色进行排序

  3、第二份工作(幻灯片3)总结是由大小进行排序的

  4、第三份工作(幻灯片4)总结是由形状进行排序的

  5、第四份工作(幻灯片5)总结是由男女进行排序的

  6、小朋友太棒了,我们一起看看我们的工作成果并总结是按照颜色、大小、形状、男女进行排序的。

  7、下面还有一份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小朋友去合作完成,小朋友们有信心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各种材料需要小朋友按照规律来完成任务,在工作过程中小朋友要互相帮助,积极听取其他小朋友的意见。(幼儿操作,并贴黑板展示)

  (三)结束部分一起讨论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是按照规律排序的四、活动延伸下课时把你所观察的画下来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过程首先让幼儿找到小动物的排队规律,然后让孩子排一排,说一说身边什么是有规律的,最后让孩子们摆一摆,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2

  【活动思路】

  本内容有两个难点。对于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这难点,设计首先通过分类活动提示问题,使原来重的一类物体中产生轻的物体,轻的物体中产生重的物体。同时通过设问促使幼儿思考、解答。其次,安排排序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体验、帮助他们理解。

  第二个难点是理解物体大小与轻重的关系。幼儿对物体大小与轻重的关系总是认为在的物体是重的,小的物体是轻的。因此,设计通过游戏让幼儿在猜错的过程中纠正原先的想法,形成正确的观念即物体的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

  2、理解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

  3、知道物体的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2、难点:理解物体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活动准备】

  1、材料:分类盒、天平、积木、弹子、雪花片等物品。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中放置各种供测量的物品和天平。

  【活动过程】

  分类—>讨论—>分类—>游戏—>排序

  1、通过分类活动积累有关特体轻重的'感性经验。

  (1)在数学区中提供天平和各种物品。物品放在盒子里,每个盒子里放两件物品。

  (2)要求幼儿将物品按轻重分类,即将每个盒子里的物品按轻重分别放入有轻重标记的盒子里。

  2、通过讨论确定区别轻重的方法。

  (1)出示两件物品,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件东西哪个重哪个轻?

  (2)出示轻重差别很小的两样东西,讨论用手掂量和用天平哪种方法更好。

  3、通过分类活动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1)幼儿每人取两件物品,用天平称出轻重后放入相应的分类盒中。

  (2)从标有重或轻的盒子里取出两件物品,提问:这两样东西都是重的?然后放在天平上,让幼儿思考,解答其中的原因。

  4、通过游戏理解大的东西不一定是重的,小的东西不一定是轻的。

  出示大小不同的物体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如:大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铁块。

  5、通过排序活动进一步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让幼儿在数学区中将三个以上的物体按轻重排序,并作好记录。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3

  要上公开课,我先前设计了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以内数的倒数》,通过吃桃子游戏贯穿活动,让幼儿直接感知到吃掉一个少一个,再与教学活动相联系,倒着数的时候是越来越少,每次少一个。

  上公开课对我来说有点紧张,每次都要利用好长时间准备,这次准备的是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以内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将教学内容布置在幼儿的生活环境中,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了将要学到的内容,将数学与生活中的.情境相联系,将生活中的数学提升到理论上,在游戏吃桃子中,幼儿会直接感知到吃掉一个少一个,再与教学活动相联系,幼儿就会直接有一个体验,倒着数的时候是越来越少,每次少一个。通过对现实中数学问题的探索,不仅有利于体验幼儿对数学活动的价值,更激励了幼儿数学学习的内部动力。

  学习目标:

  1、学习倒着数数,能从相反的方向感知自然数的顺序;

  2、进行10以内的倒着数数练习;

  3、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为学习减法打基础。

  活动重点:

  幼儿学习10以内的倒着数数

  活动难点:

  让幼儿理解什么叫倒着数。

  活动准备:

  1、教学准备

  ①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②学具准备:数字卡片,彩色串珠,彩笔,托盘

  2、知识经验准备

  ①能熟练地按顺序排列彩色串珠

  ②熟悉儿歌

  3、环境准备

  将数字贴在楼梯的阶梯旁,幼儿上楼时就会感受到数字变化与脚下阶梯的变化。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小猴吃桃子

  2、学习10以内的倒着数

  ①让幼儿将串珠按顺序摆放在盘子里,感知串珠是越来越多。

  ②提问怎样将盘子里的串珠倒过来(将盘子换一个方向)

  倒过来后,串珠是越来越少。

  ③将串珠与数字相对应

  ④看着盘子里的数字倒着数

  3、游戏活动

  开火车:每个幼儿胸前贴一个数字,将10放在最前面,让后面的幼儿按倒着的顺序依次排列。

  4、分组活动:

  ①连线

  327564891

  10—□—□—□—□—□—□—□—□—□

  ②按倒着数的顺序排列串珠和数字卡。

  活动延伸:

  1、完成《操作册》第3册第33—34页的活动。

  2、利用吃饼干时,让幼儿感知吃掉一个少一个,进一步感知倒着数数。

  教学资源:

  小猴子作猴状

  吃桃子作吃状

  10个大桃子张开两只手,手指伸直

  啊作咬状

  9个大桃子弯下一个手指头

  啊作咬状

  8个大桃子弯下一个手指头

  …

  桃子吃完了摊开两只手

  创新意图:将教学与幼儿的动作相联系,由动作直接来感知倒着数,再与粗象的数学知识相联系,利用幼儿的身体来感知数的变化与量的变化,直接来理解数学中的重难点。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简便的方法区别和记录物体的轻重,初步了解轻重与大小、多少、材料等的辨证关系。

  2、培养幼儿好探究、敢实践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两、三个小件物体、一张记录单、一张操作单、一支水彩笔。

  2、分组材料:用裤架改制的“天平秤”、一次性透明水杯、牛皮筋若干。

  3、音乐磁带“大桶与小桶”。

  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哑剧“举重”,引出课题:

  1、我在干什么?举了几次?每一次的结果怎样?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

  2、说明:物体、人都有轻重之分,轻重是相对而言的,需要进行比较。你们知道平常都有哪些比较轻重的方法吗?如果没有秤,你会用别的方法代替吗?如果将“轻重”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怎么表示?怎样表示最简单、最清楚?

  二、幼儿尝试用各种日常的材料比较物体的轻重并加以记录。

  介绍操作方法和记录要领:

  1、请大家先看一看、猜一猜自己盆子里两个物体的轻重,并把结果记在对应方法栏的'下面;然后到后面的桌上选择一种或几种材料,试试:用它能不能比较物体的轻重?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也将结果记在相应的方法栏下面;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你几次比较的结果是否一致?

  2、幼儿尝试用目测和其他各种简便的方法比较盆中物体的轻重并加以记录。

  3、汇报并交流:你用了什么材料、怎样比较物体的轻重的?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的结果是否一致?你觉得问题在哪里?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为什么?

  4、操作练习:印章宝宝也想玩跷跷板比轻重的游戏,请根据纸上跷跷板的平衡情况在两边敲上一定数量的印章。

  三、听音乐“大桶与小桶”想象搬很重或很轻的东西自然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幼儿对轻重已经有一点了解所以本次活动我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体验采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和成功感。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5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尝试用3个数字进行排列。

  2、同伴之间相互合作。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操作材料(数卡,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提问)

  1、提问:小狐狸为什么会遇到这么多的误会的事情呢?

  2、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小动物来区分它们的车呢?--引出设计车牌

  二、球球的车牌(排列组合数字)

  1、出示三道题,让幼儿找出给定的3个数字

  2、操作规则和要求:

  两人一组,一人用数字卡排列,一人记录

  用3个数字编车牌,前后排列的顺序不能重复,要不一样的

  5分钟内比一比,哪一组编的车牌最多

  3、幼儿分组操作

  4、分享交流自编车牌

  (1)根据幼儿所说出示排列卡

  (2)小结:三个数字可以编出6种不同的号码,每个数字都可以做领头羊,成为带队的数字,后两个数字变化,就会出现不同的排列

  5、球球的车牌

  三、生活中的`车牌

  1、出示画面:幼儿观察并说一说生活中的车牌(有汉字,英文,4个数字)

  2、思考和延伸:用4个数字进行排列。可以编出几种不同的号码?还有什么好办法能做到不重复不漏掉。

  活动反思:

  《种子排队》是大班主题活动“大自然的语言”中的一节科学课,这也是我们大班组内的一节公共课。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活动一开始,我就与孩子们一同认识了“红豆、黄豆、蚕豆”这三种豆。然后引出下文进行第一次操作,给三种种子进行排队。在这个环节里我以“一个挨着一个”的方式要求孩子进行排队,排除了幼儿不规则排列给比较归纳形成正确概念所带来的干扰因素,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探索习惯。在操作中我把线条分别用红色点、黄色点和绿色点不同的记号来表示。我还选择了两人合作的方式进行,一人“排队”,一人记录这样的方式增进了孩子相互间的合作意识。在操作活动中,大多数幼儿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排队操作并且孩子们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他们的发现,当我问起幼儿:“每一对的长短都一样长吗?”幼儿马上积极的回答:“不一样长。”然后请孩子们一起数一数分别都有几颗,孩子们都说是10颗,我又问:“为什么都是10颗,队伍却不一样长呢?”思媛说:“因为蚕豆扁扁的要大,所以它们的队伍就排得最长。”东东说:“黄豆圆圆的小,所以它们排得短了。”佳耀接着说:“红豆最小,所以排得最短了。”孩子们通过自己操作,更直观的发现了三种种子的不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我在操作时没有交代清楚操作要求,记录数字的孩子有的记录在种子排列的右边,有的记录在最下面,看上去有点凌乱。所以在第二次操作记录时我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要求幼儿统一记录在右边,可是新的问题在第二次操作时又出现了,对于材料的准备和设计表上线条的长短我欠缺考虑,使操作时出现了失误,无法进行正确操作,这是一个我不应该犯的错误,另外对于科学活动来讲,小结也是必不可少的,两次的操作到最后再进行总结性小结的话,我想幼儿对于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这一知识点掌握的会更好。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公开课大班教案10-29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01-22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08-26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02-01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03-01

大班数学公开课排序教案03-22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5篇)02-08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12篇03-01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12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