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学习收获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2.认真聆听其他同学对于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交流。
3.能用几句话描写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真聆听其他同学对于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交流。
教学难点:能用几句话描写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中的发现。
师:同学们,回顾《匆匆》《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它们分别讲了什么?
2.学生讲述从课文中的发现。
教学预设:《匆匆》第4自然段,作者用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那个星期天》中,有一段叙述了“我”“挨时光”:“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3.学生围绕“抒发真情实感”进行交流。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说说自己的发现。
(1)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4.课件展示抒发情感的精彩片段。
《我的老师》片段:
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直接抒情的部分: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在叙述中流露感情的部分: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5.教师总结在文章中抒发真情实感的好处。
我们要想写好一篇文章,让读者感动,就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抒情,就需要运用一些表达情感的方法,或直接抒情,或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文章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生动。
二、学习“初试身手”。
1.创设情境:临时抽查课文背诵,询问被抽查的同学和其他同学的心情。(担心、害怕;窃喜、开心。)
2.师: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不同。
3.出示不同的情境,体会不同心情的不同表达。
(1)分组交流,具体说一说自己有哪些新的发现。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对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提问、补充。
(2)每组推荐一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共享发现的乐趣。师生共同评价,培养学生准确、有条理地进行交流的能力。
(3)再读课本中的示例,说说这两个例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愿望实现——高兴;打球失败——遗憾、压抑、难过。)
4.同学们,你们一定也有心情“好”与“不好”的状态,现在就让我们选取一两个情境,用几句话写下自己的感受吧。
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走在小巷里 奔跑在田野中 弹琴 钓鱼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6.完成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互相倾听,发表意见。
优秀示例:(1)走在小巷里
①心情好: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小巷里,带给我温暖的感觉。我一蹦一跳地走在长长的小巷里。今天,我的一篇作文在报纸上发表了。老师、同学们都向我祝贺。正当我回想时,小巷的大杨树上一只喜鹊“喳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夸赞我:“好好好。”一条大黄狗对我笑脸相迎,冲着我“汪汪汪”地叫了几声,仿佛在说:“你真棒!”②心情不好:夕阳西下,我垂头丧气地走在长长的小巷里,感觉小巷昏暗而又狭长,怎么也走不到尽头。因为马虎今天考试做错了一道题,我感觉非常遗憾和懊悔。这时,小巷的大杨树上一只喜鹊“喳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嘲笑我:“羞羞羞。”连往日对我笑脸相迎的那条大黄狗也冲我“汪汪汪”地叫个不停,好像也在看我的笑话。
(2)奔跑在田野中
①心情好:我奔跑在田野中,许多小鸟在自由地飞翔着,它们一高兴,便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小河,一群顽皮的孩子正欢快地在河边吹着柳笛。一切是那么美好,我情不自禁地吹起了愉快的口哨。②心情不好:我在田野中伤心地跑着,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水中一圈一圈的涟漪缓缓荡开。我轻轻叹了口气,望着灰蒙蒙的天空,顿时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变成了黑灰色,花朵不再微笑,风儿不再温和,小鸟停止了歌唱,连路也变得更长了。
三、学习“习作例文”。
1.阅读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
(1)课件出示书中的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学生自由朗读。
(2)思考: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我”对中国语文课的情感变化:由不喜欢到喜欢得不舍得放弃。)
(3)讨论: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情感的变化的?(以情感变化为线索,通过具体的事例、内心的独白来表达真实的情感。)
(4)指名说,教师小结。
2.阅读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1)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幸福、感恩)
(2)说说文章围绕“老阳儿”写了哪些内容。(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
(3)默读,批画,说说文章是怎样写出作者的情感的。
(4)全班汇报交流:
文章融情于事,将情感融入事件的叙述中,借助生活中的小事,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
抒发真情实感
教学反思
1.在“交流平台”的教学中,通过具体的片段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指导学生了解表达情感的方法。
2.在“初试身手”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充分交流后,根据情境进行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提升了情感表达能力。
3.在“习作例文”的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己体验情感,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习得方法。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2
一、确立辩论双方
1、读教材中的提示,确立个人辩论观点。
2、根据观点异同分组:
正方:人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反方:生活中可以说些善意的谎言。
二、观摩录像,了解辩论特点
1、导语:大家各有各的观点,也各有各的.根据。那该怎么辩论呢?是不是像平时争吵那样呢?请看录像《大学生电视辩论大赛》。
2、总结辩论方法,辩论程序,明确注意事项。
三、推荐人选,全班辩论
1、全班推选出6人,举行辩论,其他人和教师一起作评委。
2、点评辩论情况,评出优胜方。
3、师生共同总结辩论情况。教师提示小组辩论要求。
四、分组辩论,人人参与
1、八个人为一组,三三合作,另外两人作评委,小组内展开辩论。
2、各组评委评出优胜方,并给出理由。
五、师生总结,明确认识
通过这次辩论,你对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有什么新的认识?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3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课文中的联想,能分辨课文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2、学会“踵、梧”等9个生字,理解“花团锦簇、接踵摩肩”等26个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4、感受春天的美景和社会平和安详的气氛,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见闻和联想,并能够分辨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难点:课文第三段根据不同性格和年龄的看花老人的特点,抓住看花人不同的心情和动作,丰富而有变化的写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
2、解题:潮水非常壮观,“花潮”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作者为什么把花比作潮呢?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上面的两个问题。
2、讨论,交流问题的答案。
3、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下面的字。
“鼎”盛:部首是目,书空上半部,注意笔顺,共12笔。
“簪”花:中间部分不是“无”。
2、理解词语。
“驻足、鼎盛、依依不舍、花团锦簇、接踵摩肩”5个词语意思。
3、读一读课后第5题中的词语。
4、课文写作者去圆通公园看花,重点写了哪两个方面?(花和人)
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请3个学生分读第一段。
2、讨论。
(1)第2自然段写公园里景物不少,用了8个“有”,每个“有”后边都只用一个字概括一种事物,这些事物的顺序能换吗?(不能。课文按景物、动植物分类记叙,在安排记叙时做到了两相对应,读起来有一种节奏美。)
熟读这一自然段。
(2)圈出写圆通公园的海棠平时和三、四月间不同的词语。(枯枝瘦叶——花团锦簇,一个花的海洋。)
(3)小结:把花比作海洋很常见,而说“花潮”的很少见。学下面的课文要注意作者怎样把花比作潮水。
四、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学习提示”。
2、认真学习课文第二段,能背诵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学习提示”。
1、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分辨见闻和联想)
2、“见闻”指什么?“联想”有什么特点?
3、分辨事物和联想有什么好处?
二、结合训练点,学习第二段。
1、思考:作者到圆通公园去看花,远看和近看的花名是怎样的?除了看到的,作者还听到了什么?
讨论:
(1)远看。“之间一片红云望不见边际“说明了什么?
(2)近看。“每棵树……显示着自己的喜悦。”
A、从“炫耀”、“鼎盛”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B、这两个词与课文第一段中的.哪句话有怎样的联系?想象一下,在你的眼前还出现怎样的情景?
C、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用拟人手法,写出花开得茂盛,显示生命力的旺盛,同时反映人们赏花的喜悦。)
(3)听到。人语声,蜜蜂的嗡嗡声,黄莺的歌声及琴声、歌声、笑声……
A、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声景?
B、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心情?
(4)小结并过度,这是作者当时的见闻。那么由此产生怎样的联想呢?
2、重点阅读课后题3(1)、(3)。
(1)齐读,说说哪些是作者看到、听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2)在文中用“——”划出作者看到、听到的;用“~~~~”划出人物联想。
A、小组讨论“见闻和联想”。
B、汇报、小结。(重点在“联想”)
(3)思考并讨论:为什么会产生“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这里的“多少”意思是什么?)“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象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地扩展”、“状如海上午夜的潮声”这样的联想?
(4)小结。这就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可适当插入联想与比喻区别的分析,易于让学生掌握。)
3、在文中找出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和哪些是联想的句子。读读并体会体会。
(1)看花的人,接踵摩肩,多极了。
(2)这时候,苍松啊,翠柏啊,碧醒啊,修竹啊,都挽不住人。(挽不住人,说明了什么?)
4、指导背诵。(按“远看——近看——声音”三部分来背)
三、作业。
1、《作业本》第1、2、3、7题。
2、背诵第2段。
3、预习课后题2。
4、补充一些分辨“见闻与联想”的片段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段,注意怎样写出不同人物看花的特点。
2、学习第四段,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
1、第5自然段。
(1)这节讲什么内容?分哪几层来说?
(觉得置身于花海之中,哪儿都好;觉得一棵比一棵好,美不胜收;不同性格的人看花时的动作不同。)
(2)句子比较:
①多数人在花下走来走去,花很好。
②多数人都在花下走来走去,这棵树下仔细端详一番,更好。
A、问:这两句话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B、练习:(依照上面句子写法。内容:“许多人在商场里走来走去,看山品很多。”)
(3)找出“大方”的人和“贪心”的人不同的赏花方式,从“贪心”人的动作说明了什么?
2、第6自然段。
(1)每种人看花时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2)讨论,得出:
老爷爷——低吟
老奶奶——珍惜
青年们——好象参加盛会
小学生——惊呆
①如果把老爷爷的看花特点与青年们的看花特点以及其他调换一下,行吗?为什么?
②为什么这样写符合这些人的不同身份?
二、学习第四段。
1、这段写什么?
2、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句子的意思。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
1、《作业本》4、5、6题。
2、情地朗读课文。
3、选比喻与联想的句段,让学生分清两者之间的不同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2.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提高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提高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名人精彩人生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野草因为顽强而生存,种子因为不屈而精彩!那么人呢?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是精彩的?(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进行回答)
2.人生是一首歌,人生是一部书,人的一生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无非是沧海一粟,实在算不得什么,但在这纷繁复杂的.人生世界里,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物演绎了不同的人生历程,今天,我们就学习朗费罗对人生的礼赞,看他赞扬了怎样的人生。(板书课题::人生礼赞)
3.释题:礼赞什么意思?
二、简介作者
朗费罗: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批注: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自己能读懂什么?有哪些诗句读不懂?
2.指名读:能正确流利地读这首诗。
3.交流自读后的感受
四、整体朗读,体会诗人情感
1,强调“读”对理解作品,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激起学生对朗读的重视。
2.配乐朗读「学生齐读」
3.学生自由读,要求:尽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教师巡回作个别指导,同时,注意搜集信息,以备下一步指导阅读。
4.请大家推荐一名阅读水平高的同学朗读全诗,同学做评价。
5.师生共同归纳明确读本诗在声调和节奏上需注意的地方。
6.自己朗读诗歌,简单批注:诗人都发出了哪些号召?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可以抓住重点的词语来体会。
7.自学之后在小组交流讨论感受,小组交流之后一定要用本组喜欢的朗读方式,有感情的朗读有关诗句。
8.小组展示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不能”听从命运的驱使 “行动起来”
不要一味“空想未来” 而应该 “振奋起来”
也“不要怀恋过去” “不断追求,有所作为”
永远满怀理想和期望
五、总结
作者号召我们人生要有理想、有追求。相信我们只要怀着理想和追求,不怕任何困难,时刻乘风破浪,最终会成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朗读全诗,思考:作者的人生态度是什么?
二、理解诗意,品读体验
1.这首诗的每一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多媒体屏幕展示思考讨论题:
(1)诗中的每节都能使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请选择一节并说出它让你想到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2)在这首诗中作者呼吁的是什么?
(3)学习了这首诗,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你对人生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5.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后派代表发言,看哪组说的最好?
三、回味抒情
再次配乐朗读,然后说几句关于赞美人生的话语也可以唱类似的歌曲。
四、拓展延伸
1.感悟:(放映片段,让学生感悟)
(1)开国大典的片段 「同时播放国歌」
(2)哥白尼为科学献身的片段
(3)张海迪刻苦学习的片段
2.从这几个片段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感悟到人生的历程是一个奋斗的历程
3.出示拓展阅读
人生
原野
人生
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
在别人的泪水里结束
这中间的时光
就叫做幸福
人活着
当哭 则哭
声音不悲不苦,为国为民 啼出血路
人死了,让别人洒下诚实的眼泪,
数一数,那是人生价值的珍珠。
(1)指名朗读这首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人生有了哪些新的感悟?
板书设计:
生命礼赞
“不能”听从命运的驱使 “行动起来”
不要一味“空想未来” 而应该 “振奋起来”
也“不要怀恋过去” “不断追求,有所作为”
永远满怀理想和期望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5
教学目标:
1.将口语交际与习作指导紧密结合在一起,创设宽松自由的口语交际环境,通过师生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以及理想背后的故事,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感受习作的快乐。
3.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预设:
一、理想何必要惊人——畅想我的未来路(6分钟)
1、切入话题:(课前板书:我的理想) 同学们,在咱们重庆,有一位著名诗人叫流沙河,他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及,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听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话想说吗?(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唤起生对理想的美好向往,形成倾诉理想的欲望。)
2、师生畅谈理想:是啊,理想不仅是一个美好的名词,更是通过奋斗可以实现的目标和愿望。俗话说得好:“人无志而不立。”那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呢?(板书:是什么?)谁愿意先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的理想。(自由畅谈理想,尽量多人说。)
(设计意图:在诗歌的'引领下,学生的情绪被快速激活,不觉中已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脑海里一定在不停地诘问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此时正是需要让学生倾吐的最佳时机。在此过程中,可以引领学生的理想朝向对别人有益的。)
二、理想背后多故事——真实具体动人心(10分钟)
1、同桌互相说自己理想后面的故事,然后小组推荐5—7人说。
2、师:其实理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想听听老师的理想吗?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图画书,但因为家庭贫寒,父母拿不出钱来给我买。每次到十几里外的场镇商店,看到售货员阿姨坐在柜台后津津有味的阅读着那些图画书,我就会羡慕不已。那时,便悄悄地立下了人生第一个理想——长大后当一名商场的图书售货员,天天看图画书。今天看来虽然幼稚天真,但这个理想却陪伴我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童年!考上学校后,因为喜欢文学,又立下成为作家的大志;工作后,才慢慢将理想稳定下来——猜猜是什么?做一名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孩子们,不管你有什么样的理想,我想,每一个理想背后,也应该有一定的原因(板书:为什么),或者一个小小的故事。让我们来用心聆听,你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理想?
(设计意图: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以教师的理想和学生自然对话,引领学生感受两点:一是理想是可以改变的,二是每个人的理想背后都会有一个故事或者原因。)
三、理想远大须努力——妙笔生花写华章(4分钟)
1、一个理想,就是一段故事,也就有了一份幸福的期待!有人说:理想是用来追的,不是用来想的。为了实现理想,很多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终于成功!请看屏幕:(出示高尔基和刘翔奋斗成功的案例。)为了实现理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板书:如何做?)
2、学生谈为了理想,应该怎么做?(3-4人)
记得作家巴金曾说过: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就终有实现理想的那一天。(灯片出示)
(设计意图:用名人成功的案例和名人名言来提升学生对理想的理解,也体现从感性入手再上升到理性的过程。)
3、师:孩子们,此刻,你的心中一定涌动着关于理想的种种激情,那就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下你对你的理想以及理想背后的故事,当然,还有你准备为之付出怎样的努力。写的时候,重点要把理想背后的故事和你准备为之付出怎样的努力写清楚,还可以试着运用首尾照应的写法安排自己文章的结构。我这里还罗列了一份记叙文提纲:(灯片)
开头:我的理想是什么?
中段:理想背后的故事——我为何有这样的理想?
我将为理想付出怎样的努力?
结尾:期待着理想实现后的心情、辉煌。
当然,你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灵活地安排文章结构,比如直接从故事入手,然后再揭示你的理想,你甚至还可以给习作重新拟一个题目,不管怎样写,记住,把你理想背后的故事真实具体(板书)的写下来,就是最感人的习作。相信你的笔下,一定会涌出一篇篇激荡人心的理想之歌。
(设计意图:用提纲的形势为学生成文作一个结构上的提醒,这是保底的做法,而优生则可在老师的提醒下做灵活的调整,写出灵动的习作来。)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6
教材分析:
《心的翅膀》选择了一段没有结局的童话故事作视点,对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进行了一番想象力的透视——同样是续编一个童话故事,身为工程师的丈夫“想了好半天”竟“想不出来”,“我”的同事“想了想”后则以解答应用题的方式给出了令人“哑然失笑”的答案,倒是四年级的孩子们“使我大喜过望”,续编出了精彩生动的故事,以至于让人由衷地发出感慨:“孩子的心是长了翅膀的,尽管稚嫩,但飞得很高,飞得很美。”
教学要求:
1. 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 联系上下文理解“神秘兮兮、哑然失笑、大喜过望、绞尽脑汁、心急如焚”等词语的意思。
4. 激发学生想象力,是他们在续编故事的过程中懂得珍视想象。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语言生动、想象力丰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想象力的故事及名人名言,感受想象力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激趣导入:
谁能讲一讲有关想象力发明的故事?可见想象多么的重要,想象就要给心插上翅膀,才能在想象的天空里自由自在地翱翔。我们一起走进《心的翅膀》,体会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深深的思考。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读音。
2.指读课文,指导字音、字形。
蹿的读音、策与束区别.
3.理清层次,围绕一个童话故事有那些人进行了想象?
三、复述课文,谈自己的感受。
1.提示:面对同一个故事的开头,成人和孩子各是怎样展开想象的?小组先说一说。
2.指名复述
3.谈自己的感受(孩子的想象力比成人更丰富)
四、默读课文,画出你最有感受的词句,写一写你的认识想法。
第二课时
一、指名复述课文
二、孩子的想象力比成人更丰富这一观点怎么体现的?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发表看法,和同学讨论讨论。
三、全班交流,重点研读。
1.身为工程师的丈夫学识渊博,有智慧,竟:“挠了挠头皮,很认真地说,不好回答”、“想了好半天,想不出来。”面对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他竟然苦思冥想不得答案。此刻的他完全没有一点儿想像力,完全变成了一个知识的容器,一个不折不扣的书呆子。丰富的知识不仅没有提高他想象的能力,反而可能因为这些知识导致他的想象能力退化。我们相仿他起初并不是完全没有想象力的人,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味追逐知识,让知识埋葬了自己的想象,让想象的翅膀折在了知识的坟墓里。
2.我的同事:“狐狸只好……多干掉几只鸡”中不难看出,他想象的思路就是解决数学题的思路,他完全是按自己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式去想。他就像一只鸡一样在自己狭小的经验世界里扑翅膀,永远也不可能像雄鹰一样展翅翱翔。
3.四年级的孩子们:最大的也不过十岁,但他们简直令人“大喜过望”。那个胖胖的小男孩儿的想象——狐狸认为是太阳叫来了白天,狐狸决定像吃掉公鸡一样吃掉太阳,既符合寓言故事的特点,又为其他人打开了一个想象的突破口,这是多么珍贵呀!小女孩儿想象的狐狸“跨过小溪,穿过草地,冲进森林”去“追赶太阳”,最科由于疲劳过度而死去的情景是那么生动,仿佛她亲眼所见一般!小眼镜想象的狐狸“心急如焚,先东奔后西走,最后它愤然跃起,蹿下了山崖”的故事情节不禁让人感叹于他心思的细腻,情感的丰富。那个腼腆的小女孩儿讲述的狐狸“发现太阳在湖里洗澡”后,“左转右弯地跳”,“弹灰尘”,“舔手掌”的那股高兴劲儿,在“仔细打量水中的太阳”后,“对准太阳猛然冲去”的情节是多么丰富,多么精彩!他们没有渊博的学识,没有丰富的经验,但他们拥有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纯洁的心灵,美好的想象。正像文中所说的那样,“孩子的心是长了翅膀的,尽管稚嫩,但飞得很高,飞得很美。”
四、激发情感,拓展想象
1.张开心的翅膀,你一定也能用这个故事的开头编出一个精彩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想象一下如果人类没有想象力,世界和生活会是什么样?写在小练笔上,准备举办“想象沙龙”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7
学习内容:《花边饺子里的爱》
学习内容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童年时,妈妈的花边饺子,给了他难忘的记忆;成了年后,给妈妈过生日,他也包了一个带花边的花边饺子,体现年迈的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孝顺母亲之情。文章表现了母子之间真挚的爱。
学情分析: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提问和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深入体会母子包花边饺子的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六个生字,读读记记“威风凛凛、破天荒、大吉大利”等词语。
2导学生朗读课文,感悟母子之间真挚的爱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文中母亲和儿子包花边饺子的用意,感悟母亲对儿子的爱,体会儿子对母亲的孝敬。
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悟母子之间真挚的爱学习方式方法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学法朗读理解法、质疑、讨论、探究、自学法、配乐朗读法学习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学习时数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扣题质疑。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吃饺子吗?谁知道饺子都有什么馅的?你喜欢吃什么馅的饺子?饺子,是普普通通的食品,平时我们想吃就可以吃到。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饺子的课文。板书:花边饺子2、读了课题,猜猜课文会写些什么?预设:(1)花边饺子什么样?怎么做?(2)写了和花边饺子有关的哪些人?(3)写了和花边饺子有关的什么事?
二.自由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3、借助工具书或请教同桌解决生字词。
拮据:缺少钱,境况窘迫。
破天荒:比喻事情第一次出现。
威风凛凛:本课指妈妈很威风,使人敬畏的样子。
历久:经过很长的时间。
4、课文围绕“花边饺子里的爱”写了哪几件事?(小时候妈妈为我们包花边饺子,长大后我为妈妈包花边饺子。)
5、自读课文,为课文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妈妈喜欢包饺子。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妈妈给“我们”包花边饺子。
第三自然段:(4~6自然段):“我”给妈妈包花边饺子。
三、走进童年,体会母爱1.默读课文1至3自然段,思考:花边饺子为何能给小时候的我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出来? 2.交流后出示课件:
花边饺子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乐趣,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1)理解“花招”是什么意思(花招的原意是欺骗人的狡猾手段、计策,本课中的“花招”是借用,带有褒意),妈妈的“花招”是什么? (2)妈妈为什么要耍这个小花招儿?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结合文中的“挨”“每月几十元工资”“养活”“破天荒“等词语,体会当时生活的拮据。
在妈妈的“花招”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果你就是那位妈妈,你能想象一下当时她心里在想什么吗?指导朗读。(此刻你对那一个个花边饺子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句子。) (3)引读课文。
正是这浓浓的母爱,才使得妈妈在这样拮据的日子里,——(生接读)即使不逢年节破天荒包上一回饺子,妈妈也总是要包上两种馅儿:一种素的,一种肉的。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儿的饺子。
正是这浓浓的母爱,才使得妈妈在我和弟弟常常捣乱,把饺子弄混。让妈妈只好混在一块煮时——(生接读)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小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子!”正是这浓浓的母爱,才使得妈妈捏出了漂亮的花边饺子——(生接读)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把饺子边儿用手指一捏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就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煞是好看。
正是这浓浓的母爱,才使得妈妈耍了个小小的花招儿——(生接读)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正是这浓浓的母爱,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乐趣。虽然生活艰难,有妈妈的呵护,我们依然是快乐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小小的花边饺子,包的不仅是肉馅儿,还包着母亲对孩子的爱。这种亲情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蕴藏在字里行间。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这一份浓浓的.爱。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四、研读课文,亲情回报小时候,妈妈的花招儿,让我感受到了那份无声的浓浓的母爱。长大以后,我也耍了个花招,我们认真读读课文4至8自然段。
1.默读课文4~8自然段,想想我耍了什么花招?2.反馈交流。
(1)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用糖馅儿包了一个花边饺子。
我为什么耍这个花招?(联系上文理解——妈妈一辈子最爱吃的是饺子。每逢包饺子的时候;
妈妈最为得意,而且这种花边饺子是妈妈教会我包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妈妈对饺子的特殊感情。) (3)“每逢见我拎回肉馅儿,妈妈就立刻系上围裙,先去和面,再来调馅儿,绝不让其他人沾手。那麻利劲儿,那精神劲儿,又像回到了她年轻的时候。”(她年轻的时候是什么样?联系第2自然段体会。) (4)妈妈的花招给我的童年带来了乐趣,那我的花招给妈妈带来的是什么?(快乐、惊喜)你能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引领学生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体会,如: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堆饺子,哪儿能那么巧就让我吃着这个饺子呢?”等句子。)从这个糖馅儿的花边饺子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儿子对母亲浓浓的爱)分角色朗读生日这天的对话,我们一起来感受“我”对母亲的爱。
[还是从“花招”入手,通过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感受花边饺子给母亲带来的无比惊喜,引领学生体验我利用妈妈教会我包的花边饺子报答了无私的母爱,再次认识文中的“花边饺子”的内涵:爱的象征。]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默读全文,然后出示句子:
(1)花边饺子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乐趣,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2)她不知道我也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把糖馅儿包到了花边饺子里。
思考:这花边饺子里到底包的是什么?(小结文章的表达方式:前后呼应、托物寄情。)思考:妈妈教会的仅仅是包花边饺子吗?(小小花边水饺,浸满浓郁情思:艰苦岁月里的肉馅水饺,蕴涵着妈妈对儿子的体贴与疼爱;
幸福时光中的糖馅水饺,倾注着赤子报恩的深情。作者采用对比手法,将相隔数十年的两种水饺,用“情感”之线编织在文章中。没有豪言壮语,但是最朴实的语言抒发了最真挚的情感。)六、拓展延伸读写结合学完了《花边饺子》这篇课文,你们是不是有一种深深的感情在涌动呢?请你们以“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段话说说你们的心声吧!作业设计1读课文,找出并摘抄自己喜爱的词语。
2.实际生活中,你有过类似文中作者的感受吗?板书设计花边饺子里的爱妈妈儿子把花边饺子包花边饺子儿子难忘妈妈开心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8
一、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新词,辨析多音字、形近字。
2、能理解跟课文中心有密切联系的重点句子的含义。会修改病句。
3、给课文分段,说出每段段意和全文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5、懂得分辨课文中哪些写的是实实大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想象,并要求在习作时学会运用。
二、教学重点:
读文章,要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写文章要学会在具体叙述真实事物的同时,展开合理而又丰富的想象。
三、教学难点:
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要从小女孩的处境和作者的想象的强烈对照中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穷人》一课要着重通过对词句的理解,看看作者是怎样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9
【知识与技能】
1.会写“谜、嫦”等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嫦娥、尚未”等词语。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够区分说明性语言与描述性语言的差异。
3.多角度、多层次阅读科普类文章,掌握科普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4.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与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宇宙生命、外星人、太阳系、火星、载人航天技术等资料相结合。
2.展示相关图片、录像资料与学习说明方法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重点
1.会写“谜、嫦”等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嫦娥、尚未”等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了解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火星的情况及其成果。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难点
1.能够区分说明性语言与描述性语言的差异。
2.多角度、多层次阅读科普类文章,掌握科普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教师:课前要了解银河系、太阳系、火星、生命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可制作银河系、太阳系、火星图片的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阅读《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为理解课文内容作准备。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写“谜、嫦”等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嫦娥、尚未”等词语。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
重点
1.会写“谜、嫦”等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嫦娥、尚未”等词语。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难点
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前交流: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竹节人》。学习了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请你们默读本课课题,想一想你有什么阅读目的,你想了解什么?在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这一直是一个谜。《宇宙生命之谜》要回答的也是这样一个问题。现在,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同去解开这个谜团吧。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揭、燥”的写法。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的标题是《宇宙生命之谜》,那么这个“谜”究竟是什么?
(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
2.请学生根据阅读情况在圈内填上合适的事物。
3.指导学生默读“阅读提示”,思考:提示中提出了几个问题?分别是什么?
(1)作者围绕“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3)结论是什么?
(4)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说一说。
四、理清顺序,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2.想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在讨论“宇宙有没有生命”这个问题。(第2~9自然段)
3.课文第1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1自然段写的是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最后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人们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4.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
5.现在你知道了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
6.全文围绕“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进行自学后,请把自己不懂或者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五、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自己要探究的问题,和邻座讨论交流。默读课文,把与自己要探究的问题有关的词句画下来,并在旁边作批注。
宇宙生命之谜
谜: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01-09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01-23
六年级第三单元语文上册教案12-11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9篇)01-09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5篇01-23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5篇)01-23
六年级第三单元语文上册教案7篇12-11
六年级第三单元语文上册教案(7篇)12-12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集锦9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