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精选12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散、归、趁”3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朗诵音频、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书课题:村居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
4、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5、互相交流。
6、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三、品悟古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诗。
3、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4、(小黑板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7、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
3、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防纸鸢
4、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
5、指名读、齐读。
6、你能配合画面,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7、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8、很有意思的想法,能将你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
9、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心爱的纸鸢,一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
四、背诵全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集体配乐吟诵。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同学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字词、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意境
课前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和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谁愿意把自身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意在调动同学的生活经验,激活同学对春天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春天作铺垫。)
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只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学习“古、诗、首”两个字。
二、学习《春晓》。
出示整首诗。
(一)、读通。
1、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齐读诗题)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竞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教学应建立在同学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干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2、同学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3、指名背诵。
4、认记汉字。(指名读准词——交流识记加横线字的.方法——组词,猜字义)
春眠春晓处处闻啼鸟
(二)、理解感悟。
1、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也可做做动作协助理解)
2、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3、交流讨论学习。
(1)、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
(2)、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
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
(3)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协助理解)
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示出来。
(三)、吟诵。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朗读全诗,背诵。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古、声、多、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背诵《春晓》。
3、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学习《村居》
1、同学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醉春烟散学忙儿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诗。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用“——“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两分钟后(小组长记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解决。
5、全班汇报交流。
(1)、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
(2)、学习第三、四句。
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味其中的乐趣。)
指导朗读,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6、吟诵全诗。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知、忙”。
四、拓展阅读有关春天的诗。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 篇3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或物的志趣情操。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首词《卜算子·咏梅》,还记得吗?(师生接读)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词的殿堂,来学习一首由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简介词牌: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词的题目。
2.这首词向我们展示了怎样一幅画面呢?请看——(出示课文插图投影片)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词人是怎样描绘的呢?请打开书本。
二、学习课文:
(一)
1.同学们,你们是学习的主人,老师相信通过你们自己的学习,一定能把这首词学好。下面,请你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
2.读得怎样?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读得好,请给同桌打上“”,如果还需要多练习,请给他打上“▲”,并指出哪儿有问题。
3.得“”的同学请举手。好,请你读;再请位同学。
下次有信心得到“”的同学请举手。(让老师听听你的信心!)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
1.书读得真棒,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的智慧与信心。相信你们下面的表现一定会更出色!
2.自由读课文,讨论讨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师:读书使人快乐,因为我们从读书中获得了新的知识,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一定也有了收获,讲出来与我们分享一下。
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请教他人,谁给他解疑答问。
4.谁能用自己的话连贯地说一说上片或下片的含义?
(三)
1.诗人用朴实、清新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农村秀丽的景色,把农户们那合适安宁的生活刻画的活灵活现。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拿起书本,把自己完全投入到词文中去,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请结合老师这里的句式,发挥你们的想象:
读着,我仿佛看到(听到)。
多么令人神往啊!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生评齐读)
3.的确,这朴素恬静的农村生活,恰似那美丽的'桃花源,令人心旷神怡,充满了向往!同学们,你们能根据画面来编个故事吗?可以是图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全幅图。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行的,试试看!(先小组练说再交流)。
三、总结:
茅檐、小溪、青草、老翁媪,这一切巧妙地结合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词人辛弃疾是如此的热爱、向往这恬静的农村生活。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诵读全词吧!你可以看着书读,还可以闭上眼睛读,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恬静安谧的农村风光吧!
四、拓展:
美丽的农村风光是历代文人墨客心中的最爱,在他们的笔下,我们可以欣赏到许多不同时期的农村美景,老师这儿有一首名为《村居》的诗,它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同学们,你们品读品读,感受一下它与我们今天所学的《清平乐·村居》有哪些相似之处。
[出示《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注:醉:陶醉;纸鸢(yuān):风筝>]
板书:
农村秀丽
清平乐村居
(南宋辛弃疾)农户安宁
溧阳市绸缪中心小学马忠
教学后记:
本课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在揭示课题时可告诉学生,“清平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乐”要读“yue”,不读“le”,“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在教学时,教师可先范读这首词,使学生初步了解这首词的内容,并感知这首词的读法。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检查自读情况时,要注意“媚”读去声,“媪”读“ao”,“剥”读“bao”。
学生读对、读通词的句子后,应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词句上。有些词语可以让学生联系句子,或结合生活实际自己体会。
在朗读上片时,要提示学生边读边想象出这首词勾画的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环境多么清新秀丽,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对正在聊天的老人又是多么悠闲自得。
指导朗读下片,要让学生抓住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边读边体会词的意境。尤其是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要启发学生在读中加以体会。
指导朗读全词时,可借助插图,让学生一边诵读,一边看图,结合对词句意思的理解,想象词作者所描绘的生机勃勃、和平安宁、朴实安适的农村生活图景,读出对这种景象的喜爱、赞美之情。
整个教学,教者抓住了词所表达的特有的意境,着重引导学生自主朗读,在读的过程中进行感悟,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词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读准“鸡笼”“莲蓬”“翁媪”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
2、能借助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受词中对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和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
3、通过感受诗中所描写的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教学过程】
一、读—整体感知,初知大意
(一)配图乐,激学趣
1、导入: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让我们伴着悠扬的古琴曲来欣赏一下吧!
2、播放古琴曲,学生欣赏课件展示动画,最后定格。
(二)创意境,入课题
1、师: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词人辛弃疾所写的词《清平乐·村居》所画。
2、齐读课题
(1)正音:乐(yuè)
(2)读准课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
3、创意境:读到“村居”,我们就会想到农村,在你的想象中农村是什么样的画面呢?(指名说)
4、入课题: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二、想—放飞想象,再造情境
(一)初读感知,读通词文
1、自由朗读古诗,提醒学生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2、指名读古诗。
师相机正音: 媪(ǎo)、剥(bāo)、翁媪、莲蓬、卧剥
3、教师范读
4、生自由读、评读、小组读、齐读
(二)“授之以渔”,理解词意
1、“授之以渔”,教给学习方法
师:正确读通了古诗,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读懂。怎样才能够又快又准确的理解古诗的意思呢?(结合课后注释或插图边读边想。)
2、自主合作,理解词意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根据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来证实一下自己的理解,来探讨一下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观察图片,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
3、交流汇报,以学定教
“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哪些词语、句子你自己能读懂? 把你的学习成果跟大家分享一下。”师重点点拨以下字词:
吴音:吴地的方音,泛指南方的方言。
相媚好: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妇。
亡赖:“亡”读“wú”,指顽皮、淘气。
4、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读想结合,感悟诗情
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2、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谈感受,整体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为下面准确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二)研读全诗,领悟内蕴
“有人说,生活就像一首歌,流淌着清新优美的旋律;有人说,生活更像一幅画,装点着我们心中的殿堂。从这首词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农家生活的向往,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相机出示: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古诗词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草。
(2)“中儿”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们?
(3)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
2、相机出示:“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呢?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2)“卧”是什么样的姿势?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儿该怎么读出来呢?
3、相机出示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醉”
(2)是什么使他们醉了?说说你的体会。
4、相机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三、诵—反复吟诵,积淀语感
(一)全词朗读,回叩背景
1、景美,人更美,在你眼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居生活?(指名说)。
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居生活,真是如诗如画呀!让我们用朗读再一次走进这幅美丽的画面吧。
2、回叩背景:你们都说出了辛弃疾当时的感受啊!请浏览一段资料:
【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这首词就在他被贬之后写的。】
“在那个动荡不安,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辛弃疾多么希望百姓们有这样的一禺荷塘,有这样的一方农田,有这样的一间茅屋,让老百姓们团团圆圆,安居乐业的生活啊!让我们再次感受词人那份渴望百姓安居乐业的忧国忧民之心。”
(二)乐韵飞扬,诵读积淀
1、播放音乐《清平乐·村居》,齐读课文:“让我们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将这清新秀丽的意境,质朴优美的词句,永远记在心里。”
2、拓展延伸:同学们,除此之外,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词都是赫赫有名的。其实,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希望同学们通过在今事的学习中,在宋词中尽情遨游,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四、板书设计
茅檐 溪上 景美
清平乐·村居 向往、热爱
(南宋 辛弃疾)
翁媪 大儿 中儿 小儿 人醉
五、作业设计
(一)必做作业:
1、朗读背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体会作者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选做作业:
1、拿起自己的画笔,根据你的理解为这首词作一幅画。
2、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前准备:
CAI课件、版画
学生画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
一、情景渲染。
1.导语引入,播放CAI课件,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唤起感知。
2.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象,说说感受。
3.在这么美丽、这么可爱的春天里你最想干什么?
4.听老师的范读,说说古代的小朋友在春天里最想干什么。
二、目标展示。
1.简单介绍作者和释题。
2.这节课我们就来读读、背背、说说这首古诗。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生字。
2.检测读音。(多种形式检测)
3.自由读、同位读正音。
4.汇报、检测。
四、悟读古诗。
1.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你会用怎么样的心情来读呢?(配乐)自己在座位上练读。
2.汇报。(在学生的汇报中,教师说说自己仿佛看到的景象,鼓励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3.生生交流。(鼓励学生离开座位找别人读,交流感受)
4.汇报。
5.这么美的一幅春景图、这么美的一首诗,能把它背下来吗?
五、扩展。(时间不允许的话,留到下节课)
1.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到大自然去观察了我们身边的春天,请你把自己的收获拿出来吧。
2.教师拿一位学生的画打出大屏幕,即席作诗。鼓励学生也进行创作。
(因为是低年级的学生,因此只要学生能抒发自己的感受就行,不作诗体、压韵等各方面的要求,能写一行的写一行、能写一句的就写一句,不作限制。)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 篇6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板题,生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舌音。
(2)“烟”韵母是前鼻韵母。
(3)“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认记(立+里)。
(4)“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
(5)“忙”书空;扩词;用“急忙”说话。
3.自读古诗,然后谈一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演示课件或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听xx同学朗诵这首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文。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醉、烟、童、散、忙”。
2.连词认读生字。
3.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指导、示范书写“忙”字。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除了《春晓》《村居》以外,还写了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多媒体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师描绘情境:春天到了,天空碧蓝碧蓝的,小草儿从地底下钻出来了,小鸟儿在空中飞翔,在林中歌唱。河堤上,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傍晚,农家的炊烟袅袅上升。这浓浓的春色,令人陶醉。农家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这就是《村居》中描写的情景,同学们想去感受一下吗?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3个生字和4个要求会认的新字的`读音。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1、学习一句。
1)指名读上半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地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上半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下半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句。
2、学习二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小组去读这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六、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字形,提出要注意的地方。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自由练习。
4、组词。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生字,理解生词;理解并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的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法学法
1、教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教学法”。
2、学法:
首先,“边读、边看、边想”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其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依据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一、情景导入,理解课题
1、出示课文的插图,伴着悠扬的古琴曲,让学生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
2、告诉学生,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词人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画的。板书课题,指出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过渡:辛弃疾在这首词中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读读这首词。
(设计意图:教学以画导入,伴以琴声,创设了恬静的田园氛围,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然后以起名作引,并说出理由,可谓‘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兴趣,较好地完成了对课题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读出韵味
1、听说学校电视台要招几位主持人,今天我就来选一选,然后推荐给学校电视台。大家有信心吗?然后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学生评价、打分。
2、告诉学生窍门(假装只告诉刚才指名读的学生一人,其实大家都听到),古诗词的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有感情,还要注意停顿,读出词的节奏。比如第一句“茅檐/低小”,停顿的地方,读时要做到“停而不断”(老师范读),而不能……(举反例)学生再次自由读,再指名刚才那名学生读,学生再评价、打分。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可以自己读,同桌互读,找自己的好朋友读。)
(设计意图:诗词具有音律美,读来抑扬顿挫。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以及吟咏的指导,使学生能读出词的韵味。)
三、合作探究,质疑探索
1、通过刚才的朗读,对这首词你理解了多少,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
2、学生交流:
着重理解:
⑴“醉”字的似醉未醉,“吴音”的伲哝细软,想象“翁媪”会谈些什么?
⑵“无赖”一词的意思,感受古今词义的区别和小儿的天真可爱。其他地方则相机点拨,一带而过。
(设计意图: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是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的。因此,教师不多作讲解,而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着力感受吴音的特点,白发翁媪的亲密、浪漫,小儿的调皮、可爱。教学节奏张弛结合,从而实现了能力和情感目标。)
四、感悟词境,熟读成诵
1、教师范读,配乐,学生想象,问:
你好象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学生准备后,指名学生说。此刻学生仅会简单翻译一下。
2、教师点拨:
古诗词语言含蓄,有许多想象的余地。你能不能通过想象,使它变得更加具体呢?比如“几杯酒下了肚,老俩口的话也多了起来,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当然,你也可以描述乡村的景色,还可以说说大儿,中儿,小儿……
学生边低声吟诵,边想象。再次指名学生说说好像看到了什么。
3、配乐背诵。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因此,教师结合课文插图再现诗境,让学生在积累体验中,进一步体会到田园的恬静、和谐,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交流辛弃疾其人其作,推荐学生课外阅读。
结束语:
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对宋词有了新的感受,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宋词中尽情遨游,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以一课引一串,以本课为突破口,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打开学生的诗词的认识之门,树立大语文观。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理解诗中语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词。
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可以画成图画或扩展成一篇散文或故事。
教学过程:
一、题解。
“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是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
二、自渎,扫清生字。
1 、读准字音。
2 、解释词语。
三、齐读,指名谈词句的意思或描绘的意境,学生评议。
四、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构思、写法,讨论下列问题。
1 .开头两句写景,描会了哪些景物? 有何特点?
明确:茅舍、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小景,将它们组合成一个画面。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富于田园特色
2 .后六句写人,写了哪些人物的哪些活动? 为什么这样构思?
明确:通过翁媪打趣闲淡,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的简单情节,安排,寥寥几笔描画出一幅富于田园特色的生活景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小结: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不事雕琢而纯用白描,写人物的'活动富于变化,写白发翁媪,先闻其声:写大、中、小儿.后见其人。寥寥几笔,如实描摹,写出—家两老三少的活动,全词只摄取了一个很平常的生活画面,如同一幅素描,却写得生趣盎然。
五、学生朗读、背诵。
六、课堂作业:
1 、根据词的意境,画一幅田园景象图。
2 、展开合理的想象,将《清平乐》扩写成300 字的短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并且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词,背诵古词。
2、通过反复吟诵古词,读懂古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词描写的景色,感受古词中描绘的田园生活以及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词上阕从景到人的描写顺序,下阕从远及近的表达顺序的写法。
4、在诵读中,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诗词的情感,感受中国经典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吟诵古词,读懂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词描写的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评价设计
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看预习单、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移情体验、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词句,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读懂词的意思和意境;借助词中的诗眼和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情感。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通过反复吟诵古词,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经典诗词的情感,感受中国经典文化的魅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准备:
1、查找描写辛弃疾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资料及关于辛弃疾的小故事,制作课件。
2。搜集有关词的资料及课文插图
学生准备:按照预习单的要求预习,并且完成预习单。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古词,感知秋色
(一)初读古词,感知词意
大家都预习了《清平乐·村居》,一定被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深深陶醉,让我们记住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你们一定想了解这位了不起的词人,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隧道,回到宋朝去看看词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出示课本图片),老师引入课题:
1、简要介绍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清平乐”是词牌,规定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村居”是题目概括了词的有关内容。(学生回忆我们还学过哪些古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清平乐六盘山》学生说出词牌和题目)。辛弃疾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作者一生始终关心恢复大业。他向往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这更加激发了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因此他创作了《清平乐村居》。
2、板书:《清平乐村居》
3、自由读诗,做到读正确。
4、检查能否读得正确流利。
重点指导:
A、“清平乐”中乐读“yue”不读”le”“卧剥”的“剥”读“bao”不读“bo”。“锄”是翘舌音。
B、纠正“翁媪”的读音。
5、逐句默读古词,思考古词大意:每句词描写了什么景物,整首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不理解的词句用问号标出。
6、小组合作学习。每首诗由一位同学说说每词的'大意,描写了哪些景物,对于疑难的地方全组同学交流。不能解决的疑难由小组长记录下来。
7、指导提示学生读好每句词的节奏,师范读并出示课件。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8、小组汇报交流不理解的生词,教师相机指导出示:茅檐:茅屋。醉里:酒后微醉。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写这首词时在江西上饶,春秋时代属于吴国。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翁媪:老年夫妻。锄豆:在豆田里锄草。无赖:顽皮。
9、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整体感知词意。教师小结,成新课堂上部分题目,当堂达标。
第二课时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古词,品味意境
师讲故事导入:低矮的茅屋前面,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长着郁郁青青的小草。不知谁家一对老人正在用好听的吴地方的方言在亲密的交谈。大儿子在小溪东面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可爱的是顽皮的小儿子,正趴在溪头剥着莲蓬吃呢。
(二)诵读《清平乐村居》
1、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问:(1)你感受到了什么?
(2)这句应该如何来读?
这句写出了简朴的乡间生活,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引导学生读出这种感受来。
3、师:请大家轻声朗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思考: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仅仅是酒让这老两口醉了吗?这句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学生朗读,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正确诵读这一句。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读后交流,在图中,我们看到两位老人在聊天,那他们会聊些什么呢,展开想象,然后小组讨论一下。
4、学生交流了老两口聊天的内容,
学生汇报:
a、老伴啊,今年我们的收成看样子是不错了,等到秋后,给大儿子把婚事办了吧,也了了我们的一翻心事。
B、小儿子不能老在家里玩,等过几天把他送学堂里读书吧。
C、老伴啊,你现在做的菜越来越好吃了。不知不觉我酒就喝多了。
5、师小结:大家讨论的很好,想象的也挺棒。这户人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是“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也过的和和睦睦,让人羡慕:翁媪之间是“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这对白发夫妻简直陶醉了。作者辛弃疾在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却一生始终关心恢复大业。他向往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此情此景不由的让这位一辈子征战沙场的词人一改激情豪放的创作风格,创作出了这首田园风格的词《清平乐村居》。
6、创设情境,感情诵读。
从这首词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农家生活的向往,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让我们一起满含激情的来读一读这首词。(播放古筝音乐,教师范读后)学生朗读,能背诵的同学试着背诵。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交流,你还知道辛弃疾的其他诗词吗?教师出示:
《破阵子》,序: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让我们把两首词放在一起读一读。同样是辛弃疾所作,在风格上是迥乎不同。
2、请再读这两首诗,体会两大诗人的不同心境。(对比朗读,感受诗人不同的心情带来的不同感受。)
3、拓展感悟:辛弃疾一生征战沙场,可惜抱负无法实现,在退隐上饶以后,看到了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以及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轻松和谐的画面。不由的写出了这首词,抒发了他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向往。
(四)练习设计
1、背诵古词。
2、继续搜集阅读辛弃疾的词,想一想他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五)板书设计
26清平乐村居
上阕环境
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下阕叙事
附预习单:
26、《清平乐村居》预习单
班级: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读写生字词练习。书写生字词语(用习字册),并把写错的字纠正过来,然后读正确。
二、读书练习。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三、思考
1、一边读词一边思考:这首词那些景色?想一想,在书上画一画。
2、请你也来搜集辛弃疾的词,写下来,读一读。
3、收集有关辛弃疾在什么情况下写得这首词,并读一读。
4、记下你的收获。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词”是五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的独特的文学形式。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词人、主题探索、融情诵读、激情延伸、对比诵读来完成教学。本课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文本的学习基础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的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课堂中将《清平乐村居》的学习置于文化的大的背景下,重在熏陶引领——引入文化因素,给学生以传统文化的熏陶;重在渗透文学教育,给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一扇浏览文学宝库的窗户,
让他们进入一个富有魅力的语文学习的世界。文学作品是有情感的,是有温度的,应设身处地的站在词人的角度,体味词人酸甜苦辣的生活,更好、更准地把握诗词韵感。
不足之处:对词人的情感理解上,不够到位,由于学生对辛弃疾的创作的背景了解的不深入,对词的情感感悟上还需加强。
使用建议: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迁移旧的知识来学习这种新见文体,是摆在课前的值得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想了好久,决定发挥教材优势,迁移原来学习古诗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 篇1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词的内容,正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古代文学,导入课题。
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曲。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大家知道它的意思吗?
词,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有一个名字。如:“水调歌头”、“西江月”、“清平乐”……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明代著名的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
二、初读全词。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阅读课文。要求先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再想一想,作者在词中写了些什么?
1、自读。
2、指名朗读。
三、引导细读,理解词意。
古代的诗、词,语言很精炼,内容却很丰富。阅读时,不能像阅读一般的文章那样,一看就懂,必须反复的阅读、思考、吟诵,才能真正理解其内容。
阅读古代的诗、词,不仅要理解每一个字、词的意思,更要弄清作者所描写的情景。
1、阅读1、2句。
这首词,是写作者在农村所看到的'情景。
作者首先看到什么?他心里想了什么?(那一家人居住的房屋虽然是矮小的,但是周围的环境却是很美丽的。)
2、阅读3、4句。
接着,作者看到什么?他又想了些什么?(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亲昵地交谈着。他们交谈些什么呢?)
3、阅读下片。
白发翁媪亲昵地交谈着。但是,他们是用方言——“吴音”交谈的,作者根本听不懂。作者又不忍打断他们的交谈,上去询问他们,只得站在远处进行观察。作者仔细地观察了周围的情景,终于明白了。
请同学认真地阅读下片,想一想,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
4、回读全词。
阅读古诗、词,还要很好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怎么样?(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
作者在农村中,看到这一情景,心里又想些什么呢?(继续品味“醉”字。)
四、背诵、翻译。
五、欣赏插图。
课本的编者根据词意,画了一幅插图。请大家认真地观察,进行欣赏,也可以对插图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六、作业。
1、学习生字,背诵课文。
2、书面翻译全词。
3、收集有关的材料,想一想,一个伟大的词人为什么羡慕居住在农村的人呢?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 篇12
一、古诗导入,试想画面。
1、课件出示古诗《村居》,指名读,让学生说说诗句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让远离农村的学生对农村景色有个初步的印象。)
2、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学习的这首词也和农村有关,请看屏幕。(课件出示:《清平乐 村居》,师介绍作者辛弃疾)
3、其实“村居”就是指“农村人家”的意思。读了这首词的词牌名和题目,想到农村,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二、疏通文本,自主解疑。
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你们的描述让老师陶醉,大词人的笔下又会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怎样的风景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生自由练读,教师检查初读情况。
指准“翁媪”(wēng’ǎo)和剥(bāo)。
(2)优秀的词,不仅内容引人入胜,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悦耳动听。老师有个建议,你们看,这首词描绘的乡村生活是多么美好啊,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得轻柔、舒缓一点。
生再次按要求练读,师提醒学生注意词尾“小、草、好、媪”“东、笼、蓬”的押韵。
2、默读全文,自主释疑。
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首词读正确了,真好!学贵有疑,大家再默读这首词,把不明白的地方找出来。
(1)词句和插图结合,理解“翁媪”,并知道 “相媚好”所表现的就是这对老夫妻感情的浓厚与缠绵!
(2)老师记得生活中“无赖”的意思是“赖皮”啊!在词中怎么是顽皮、天真呢?我不理解。谁能告诉我?
学生讨论理解“无赖”。
(3)师介绍“吴音”的意思。
(4)通过组词的方法理解 “醉”。
我们已经大致理解了这首词的意思,让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词,把你的理解读进去。
三、品评诗句,生成画面。
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用寥寥的四十六个字就将一幅安宁祥和的.乡村生活图景展现在我们眼前。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词,说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
生边读边想象,教师指导学生用语言生动具体地描述:(根据学生的叙述,用课件相机展示画面。)
1、风景图
看到画面了吗?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扩充画面:你看到的溪水是什么样儿的?水面上还长着什么?水面下还有什么……)
2、相媚图
猜猜看,如此恩爱的老夫妻,他们可能在亲热地说些什么呢?
3、大儿锄豆图,二儿织笼图。
看到儿子劳动的场面,老夫妻俩会怎么说?(体会大儿、二儿的勤劳)
4、小儿剥莲图
(1)引导学生抓住“卧”,理解小儿的天真、淘气,以及自由自在的快活之情。
(2)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小儿是非常的顽皮,拿起笔,写一写你想象中的小儿剥莲蓬的样子!(注意观察小儿的动作、神态)
四、体会意蕴,定格画面。
1、你们看,这里有如画的风景,有劳作的美好,有晚情的温馨……谁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你现在的感受。
2、你最喜欢哪幅画面?为什么?
3、现在你觉得“醉”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让我们再一次把这首词读一读,能背的背一背,读出我们对乡村生活的陶醉、沉醉、迷醉!
(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农村生活的安宁、详和,更深切地懂得词人对这种美好生活的渴望。)
五、拓展建构,走近作者。
这首词带给我们的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啊!辛弃疾一生给我们留下了600多首词,有爱国词,乡村词等,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首——(乡村词)。
(课件出示辛弃疾的另外三首词:《西江月》、《菩萨蛮》、《破阵子》)同学们,相信你们读了这几首不同题材的词,你会对作者有更深的了解。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01-31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5篇)01-30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5篇12-30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集锦5篇)01-30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合集5篇)01-30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通用10篇)02-08
二年级语文上册村居教案02-28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集锦5篇02-05
小学一年级语文《村居》教案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