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
学习目标
1、我要培养自己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2、我要围绕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读→思→议→读
预习任务
1、自学“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达到听写程度。
2、学习“我的发现”。
①朗读这些句子。 ②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近或相同的'的词语,再读一读,你会发现什么?④试说几个像这样的句子。
3、学习日积月累
①读通读顺句子,纠正字音。 ②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③找出这些诗句的共同特点。 ④熟读成诵。
4、展示台
围绕本组专题“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为内容,准备将自己对田园美景、乡村生活感受展示交流。
【任务一】合作交流
(1)认真阅读口语交际及习作要求。
(2)举例说说自己了解到的乡村美景和乡村生活。
(3)给组员讲讲自己知道了解到的乡村生活
【任务二】我能听写“词语盘点”并改正错字。(一词改三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我能背诵“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
2. ,夜静春山空。(王 维)
3.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 轼)
4.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
5. ,豚栅鸡栖半掩扉。(王 驾)
6.独出前门望夜田, 。 (白居易)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语文百花园”,去采撷一朵朵知识的花朵、智慧的花朵。看谁的花朵开得最鲜,开得最艳!
二、分项训练
语海畅游
1、汉字真有趣
(出示教材中的两幅图画)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画,它们有什么不同?再读读泡泡框的内容,你能说说图画的意思吗?
(2)请同学们看看第一幅图画,比较图画和相应的字体,你发现了什么?第二幅图又是怎样的呢?
[在观察、比较中明白两个字是怎样造出来的。]
(第一幅图说明“即”的造字过程,画的是一个人嘴对着装满美食的容器,表示“就餐”所以“即”有“接近”“靠近”的意思。第二幅图说明“既”的造字过程,画的是一个人头背着装满美食的容器,表示“吃饱了”,所以“既”有“完”“已经”的意思。)
(3)(板书:即既)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它们有什么不同?
1)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这两个字,谁能为这两个字组词呢?
2)你还知道哪些形近字的造字过程呢?说一说。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来汇报,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读一读,体会带点词的意思,互相说一说。(出示)
这是妈妈给我买的鞋,可结实啦!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不结实。
玉石经过琢磨( zhuó ó ),变得更加光华美丽。
米芾认真地琢磨( zuó )字贴。
锅里的水沸腾了。
天刚蒙蒙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
(1)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其他同学想一想,这几个句子都是什么意思呢?
(2)句子的意思我们了解了,可是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又会有哪些不同的意思呢?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这几句话,讨论讨论,看看你有那些看法。
(3)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
(结实:第一句中是“牢固,耐穿”的意思。
第二句中是“勇敢,坚强”的意思。
琢磨:第一句中是“打磨”的意思。
第二句中是“思考”的意思。
沸腾:第一句中是“水烧到一定的温度,热气上升。”
第二句中是“气氛热烈”)
(4)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说一说。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搜集不同汉字的造字过程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再次走进“语文百花园”,不但与那里各族的友谊格言相聚,还要去“向奶奶学语言”。
二、分项训练
1、积少成多
同学们,你们喜欢格言吗?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组。
(出示)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藏族)
骑快马的,感觉不到路远;朋友多的,感觉不到困难。(鄂伦春族)
有朋友的人,像草原一样宽广;没有朋友的人,狭窄如同巴掌。(蒙古族)
智慧不凭年龄凭心灵,友谊不在一时在平时。(维吾尔族)
(1)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格言出自不同的民族,而且与友谊相关的。)
(2)谁能说说每句格言的意思?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呢?
(第一句是说树长得直,它的作用就大,人如果要正直,就有许多人愿意跟他做朋友。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
第二句告诉我们要广结朋友,朋友越多,困难就越容易解决。
第三句是说有朋友的人,心胸开阔;没有朋友的人,心胸就狭窄。
第四句是讲人的智慧不在于年龄的大小,也就是说并不是年龄越大就越有智慧,而在于是否爱动脑筋。一时友好不是友谊,平时经常的关心帮助才是真正的友谊。
这四句格言说明了朋友的重要,并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
(1)请同学们再多读几遍格言,能试着背下来吗?
(2)你好知道哪些有关友谊方面的格言,说给同学们听听。
2、阅读平台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短文《我向奶奶学语言》,边读边想,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再读短文,思考:奶奶的话好在哪里呢?小作者有什么新发现?
(3)学生读文,讨论交流汇报。
[学生可结合短文中的句子来理解,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教师不进行过多的分析讲解。]
(4)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提出来共同讨论。
[鼓励学生质疑,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这节课,老师在与同学们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真正的友谊,还懂得了学习语言的好办法,你呢?
2、查阅资料或上网搜集更多有关友谊的格言。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又要和你见面了,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二、分项训练
1、能说会道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一位同学丢了一支和你同样的一支钢笔,他责怪你私自拿了他的东西,你受到了委屈,心里会怎样呢?(难过)
再比如,你走过有果皮纸屑的地方,没有弄清楚情况就批评旁边的同学不讲社会公德,使别人受到委屈;后来知道不是他乱扔的心里又会怎样呢?(内疚)
(2)请同学们回忆自己受到委屈或委屈别人的事,确定自己最想说的内容。
(3)不论是你受到了委屈,还是你委屈了别人,该怎么办呢?
(4)学生讨论解决的办法,教师适时出示泡泡框的内容。
1)我要把自己受到委屈的事情说清楚。
2)向别人说明情况,不要着急,要有礼貌。
3)向别人道歉,态度要诚恳。
(5)确定好了自己要说的内容,又懂得了表达的方式方法,就先说给你小组内的同学吧!
(6)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然后进行评价。
[在评价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侧重是否把事情说清楚了,是否有礼貌,态度是否诚恳。]
(7)教师小结: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受到了委屈可以向别人解释,委屈了别人要向别人道歉。
2、笔下生辉
启发谈话,揭示主题
(1)在“能说会道”中,同学们说出了自己受到委屈或委屈别人的事情,现在就把这件事写下来。
(2)习作内容:
写一件自己受到委屈或者使别人受到委屈的事,并写一写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然后写一写自己是怎样向别人解释的,或者是怎样向别人道歉的。
提出要求,指导习作
1、提出习作要求:
(1)在众多的事情中,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
(2)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要写出自己当时的真实心情。
(3)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互动评一评:组员之间互阅,互相品一品,评一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说具体。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通过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但说得好,而且写得也真实、感人。你觉得自己又有了那些进步呢?说一说。
2、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文。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3.体会不同的鸟类所代表的不同含义,进一步体会汉字的规律以及汉字所蕴涵的文化。教学重点: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体会不同的鸟类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汉字的规律以及汉字所蕴涵的文化。
教学关键:着重对学生进行写字训练,对比练习,多次复现来帮助学生记忆。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具准备:鸟的图片、生字卡片。课型:识字课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知道书中四种鸟代表的不同含义。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教学难点:了解“亦”的演变过程,知道汉字的规律以及汉字所蕴涵的'文化。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一定知道很多的鸟类,你们都喜欢什么鸟啊?(鸵鸟、鸽子、喜鹊……)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鸟。
二、初读感知
1.师贴图,学生回答这是什么鸟?
鸽子、喜鹊、鹦鹉、孔雀、雄鹰(师板书)
2.学生借助拼音读名字,读准字音。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3.根据自己的预习,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字
三、识字教学:
1.全班交流:
“亦”是“腋”的本字,教材给出了“亦”的演变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古文字的“亦”字,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两臂之下的两个点是指示符号,表示这里就是腋下。后来“亦”字多被借用为虚词,相当于“也”的意思。因此只好另外造了一个从月(肉)夜声的“腋”字来代替“亦”的本义。
“婴”字是由“鹦”拆开的。贝在古代是一种非常难得的珍贵之物,除用做货币之外,妇女们还把它们串起来挂在脖子上作为装饰。“婴”字从二贝在女之上,其本义即指戴在女人脖子上的串贝颈饰。所以《说文解字》称:“婴,颈饰也。”此字后来多用指初生的女孩,又泛指幼童。
“畏”:甲骨文、金文的“畏”字,像一手持魔杖,头型怪异的鬼怪形,表示特别威风的意思。因此,畏的本义是指威风、威严,通“威”,引申为恐吓、吓唬,再引申为恐惧、害怕、担心、敬服等义。
“酷”“鹦”“鹉”“雅”这几个字是形声字,要引导学生结合原有的学习经验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自主识记。
2.读一读这些词语。
鸽子喜鹊鹦鹉孔雀雄鹰酷爱和平传递佳音人云亦云举止高雅英勇无畏教师指导:每种鸟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鸽子是和平的使者,因此说“酷爱和平”;喜鹊报春,所以说“传递佳音”;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孔雀美丽大方,“举止高雅”;雄鹰展翅高飞,勇敢、无所畏惧,因此说“英勇无畏”。
学生再读,体会不同鸟的不同含义。
四、写字教学
1.出示鹰、畏、亦。2.学生观察、书空。3.教师指导:
“鹰”共有18画,是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广”。“畏”是上下结构,共有9画,下面不要多写一撇。展示“亦”的字理变化图。
4.学生练习书写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五种鸟代表的含义。说说你记住了几个?(学生汇报)我们在知道含义的同时也学会了三个生字,在写“鹰”字是要注意“鸟”的上面是单人旁加“隹”,“畏”字写时不要多一撇,“亦”字第四笔是竖钩,不是竖提。课后读几遍生词。
六、作业:读词语、搜集其他鸟代表的不同含义。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4
1.认识“晋、扭”等13个生字,读准“囊、吧”等4个多音字,会写“晋、炕”等15个字,会写“芦花、发愣”等16个词语。
2.带着“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的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3.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找出课文中景物描写的部分,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电影吗?我们先来看一个电影片段吧。(出示电影片段)
2.看了这个片段,大家有什么感受?
3.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鬼哭狼嚎……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要求:自己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笤帚”中的“帚”要念轻声。
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强调。
3.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生字新词。
芦花 发愣 铅笔 枪栓 胳膊 劫难 炕沿 鬼脸 戒指 柜板
绸子 枪声 敌人 尸首 防备 慌忙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并按顺序概括小标题。
(1)归纳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
把长长的一部分内容浓缩成一个简短的小标题,必须抓住内容要点,用语精练。小标题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概括,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上夜校读书
第三部分:掩护交通员
第四部分:勇斗鬼子
第五部分:河沿枪声
第六部分:机智逃生
2.分角色朗读精彩片段,评价检测学生读的情况。
(1)确定重点段: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部分就是重点语段。(第四部分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所以重点段是第四部分。)
(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3)试着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3.把六个小标题连起来,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预设:老师帮你在最前面加上时间——抗战时期,地点——芦花村,这样故事的主要内容就变得更完整了。)
四、课堂小结,畅谈体会。
读了课文之后,雨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坚强不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检查掌握情况。
2.上节课,通过读课文,我们学习了用小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理清思路。
1.出示提纲,思考问题:
(1)文章通过哪几件事表现了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交通员、勇斗鬼子)
(2)文章其他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部分: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样?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从哪里可以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的机智勇敢表现在哪些地方?
第四部分:雨来是怎样与鬼子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的?
第五部分: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的行为有什么反应?
第六部分:雨来是怎样机智脱险的?
2.以学生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标画的阅读习惯。
3.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以及重点人物、细节等。
三、深入文本,感受形象。
(一)理清联系,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雨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指导学生讨论、理解重点句子。
在课文中画出句子“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的作用,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二)重点研读,感受英雄形象。
第四部分描写了雨来与鬼子作斗争的场景,最能表现雨来的英雄形象。
1.请同学们默读第四部分,边读边思考,从哪里能具体感受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
预设一:品读雨来和鬼子之间的对话。
(1)在鬼子对雨来的一连串盘问、哄骗、利诱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什么?(鬼子的奸诈狡猾,雨来的沉着与机智。)
(2)学生自读,指名分角色朗读。
预设二:品读鬼子毒打雨来的片段。
(1)找一找鬼子毒打的动作。
(2)从这一连串的扭、打、揪、拧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鬼子是多么——(残忍、残暴、没有人性)
2.小结:我们刚才交流了第四部分的重要片段,品读了其中精彩的语言,小英雄雨来的`形象在我们心中更加生动立体了。
(三)回顾总结,畅谈感受。
1.读了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全班交流:
鬼子的威逼利诱,也没有让雨来屈服,说出李大叔的下落。(板书:坚强不屈)
雨来被鬼子毒打得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但他想到的却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板书:热爱祖国)
雨来小小年纪就智斗鬼子,与鬼子斗智斗勇。(板书:机智勇敢)
四、拓展延伸,活学活用。
分享你所知道的其他英雄故事。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鼓励学生把整个故事讲给家长听,注意语言流畅,讲述生动真实,突出雨来的精神品质。
小英雄雨来
坚强不屈
1.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表达顺序,按顺序概括小标题,并通过列小标题的方式,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在分析小英雄雨来这个人物形象时,引导学生研读重要片段、重点词句。在“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环节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明白雨来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对课文中反复出现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的感悟与探讨,让学生在感受雨来人物品质的同时也进行着爱国主义的熏陶、教育。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5
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 ,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
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
(将自己知道的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面或照片。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
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做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将自己知道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文字、画面或照片。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7
教学目标:
1.关注生活体验,学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捕捉习作素材。
2.能把生活中的见闻说清楚,明白,注意突出感受深刻的部分。
3.学习表达对事情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重点:能把生活中的见闻说清楚,明白,注意突出感受深刻的部分。
教学难点:有条理.有重点地把生活中的见闻写清楚,并适当表达对事情的看法,表达出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借助于我们学过的第一板块的课文,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对我们的习作会很有帮助的。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第一板块学习了哪几篇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有哪些好的地方可以借鉴呢?(指名回答)
二、交流见闻
1.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留心周围的生活变化了,正是因为我们每天都经历一些事情,有一些感受,才有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生活中的见闻。
2.(板书:见闻)什么是见闻?谁说一说?怎样写见闻?继续板书:不拘形式的说写“见闻”是指看到或听到的事。将大家的见闻归类,明确习作的范围:休闲家庭、爱心校园、快乐街区、亲近自然、关注媒体。
3.无论是说还是写,都要注意这两点小要求,其实,在写其他作文的时候,都应该注意这两点,(板书:1内容真实2感受独特)
4.确定了写作要求,我们从哪几方面来进行写作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这几幅图,先说看到了什么,再说由这几幅图想到了什么。
三、例文解析
1.同学们,看书中给我们提供的另外几幅图片,说说图上内容。汇报。现在老师以第二幅图片为例,来赏析一篇例文。
《校园见闻》
走进校园,校园里的景物跟以前一样,我我真想大声的`喊一句:“啊!校园你跟以前一样美丽!”
我在校园里慢慢地走着,我的心里出现了一种幸福感,看!值日生已经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我快步走向了教室,听见了教室里响起的琅琅地读书声,偶尔还传来一阵说话声。我走进教室,放下书包,拿起书本,加入了他们读书的行列,这一切可真熟悉呀!上课了,这时,我看见俩人正在说着话呢,他们在干什么?原来是某位丢三落四的同学在向一位同学借修正带呀,看到这样的情形,我心里想:我以后在上学的前一天晚上都要检查一下,看该带的东西带了没有,以防在上课的时候没有的用,向其它同学借。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了,我们班的小书迷高兴坏了,马上从书包拿出心爱的书看起来,瞧!刘丹就是其中一位,无论同学们怎么叫,她都不搭理。
啊!这真是一群有趣的同学呀!想到这里,我不由得笑了起来…… 2.指名读文。
3.谁来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文章哪里比较好,好在哪里?4.师小结。
四、动笔写作
1.请同学们根据我们今天的学习,把你自己的见闻写出来。2.指名读习作。
五、师小结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8
教学目标:
诵读三篇描写科学家的故事,了解科学家的成长经历以及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受科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预习要求:
朗读课文,搜集一些描写科学家故事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的一生,生命最为宝贵。然而在追求科学的征程中,有人竟不顾自己的性命从事科学研究。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为科学而献身》。
二、指导学习《为科学而献身》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可敬的卡尔施密特博士去世了,但他在生命最后一刻的作为却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找出文中令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3你想对卡尔施密特说些什么?
三、学习《“笨头笨脑”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
1当年被校长认为“干什么都不会有作为”的笨学生,为什么会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成了现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这说明了什么?
2当后来有人问起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3出示“愿望只是美丽的彩虹,行动才是浇灌果实的雨水”。齐读。
四、学习《女宇航员的故事》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位女宇航员?用自己的话说说她们的故事。
2出示“巾帼不让须眉”。齐读。
五、交流各自搜集到的科学家的故事。
《亲近母语》第十四单元雷雨
日积月累7
教学目标:诵读描写雷雨的一组课文,感受雷雨时的情景,体会作者的奇特想象。学习《日积月累7》,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的丰富想象。
预习要求: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组词语:雷声大作电闪雷鸣倾盆大雨
大雨如注瓢泼大雨狂风暴雨暴风骤雨
2这组词语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3过度:雷电、暴风雨是大自然的杰作,不少作家都曾把目光投向它。
二、学习选文
1指名朗读这三篇课文,正音。
2作者丰富奇特的想象使我们感受到了雷雨的'魅力。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描写?画出来,好好读一读与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3你注意过雷雨吗?现在正是梅雨季节,你是怎样感受到雷雨的存在的?你能像作者那样写一写雷雨吗?
三、学习《日积月累7》
1汉字解说
(1)认读“比、丽”的古文字
(2)根据古文字形解说“比、丽”的意思
2词语
(1)记一记这些成语。
(2)你能再说几个含有动物的成语吗?
3名言
(1)指名读,正音。
(2)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你能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例子来吗?
(4)背诵。
4古诗
(1)指名朗读,正音。
(2)根据注释,试着理解诗意。
(3)背诵。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请背一背。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9
教学目标:
1.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2.写作要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3.养成写好习作后,能够自主修改习作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教学难点:
1.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2.写作要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教学过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明确写作要求。
这次习作是一次自由习作,为我们提供了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大家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看看习作提示。
写最想写的: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二、交流想法,开启思路。
1.鼓励学生抛弃第一种选材,别处心裁,写别人所未写。2.自己想一想,最想写些什么?
3.组内交流,也可以互相帮助提提建议。
4.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准备写什么,打算按怎样的顺序写。
三、巡视指导。
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小组评议,修改习作。
1.选读习作,共同评议(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读自己的习作,组员共同评议)2.提出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建议,引起全体注意。(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全班学生对照习作要求进行评议,发现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评议修改作文。
4.每组推荐一篇写得好的习作或一些优秀片断,全班同学共同赏析。5.自己再次修改习作,抄在本子上。板书设计:
表达:不拘形式地说写见闻
要求:(1)内容真实
(2)感受独特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无错别字
第二板块:汉字家园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0
导学目标:
围绕提供的一个话题组织讨论,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别人的看法,再有条理地把讨论的情况或查到的材料写下来。
导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把内容写具体。
突破措施:
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学习。
课前准备:
通过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等,了解社会新闻,关注社会热点,做好记录或剪贴。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学案
小组交流:
1、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你们有什么收获?你关注到了什么?
2、梳理出一、两个共同的话题。
一、讨论、积累资料
1、对于我们关注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2、各抒己见,补充。
二、学习习作内容,体会写法
1、读一读提供的话题,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2、读习作例文。
3、互相发言,把别人的看法做记录。
4、我们在习作时还可以写一些什么内容,怎样才能把大家讨论的经过记叙具体?
三、练习习作
1、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就把前面讨论的内容,再仿照习作例文写一写,做到有详有略,内容具体。
2、学生书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生例文,小组交流:
1、一名同学读例文,其他同学认真听。
2、相互说说例文中的优、缺点。
二、评析一篇中下等的习作草稿,师生围绕是否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几方面来评析。
三、小组内根据要求修改习作。
四、誊抄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6话题讨论
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1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是一篇半命题作文,供学生选择的内容比较丰富。当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之后,我们渐渐学会了走路,学会了洗脸、穿衣;在老师的教育引导下,我们学会了写字、画画、唱歌;在与同学、朋友的相处中,我们学会了帮助他人,学会了感恩……这样的半命题作文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与学习和生活贴近的、有话可说的题材进行习作练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活生生的作文题材,才能使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说。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并选择写作素材的能力。(重点)
2、学会抓住人物动作,以情感变化为主线,把学习的过程写具体。
3、学会有详有略地记叙一件事,有真情实感。
4、在交流、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表达的习惯,激发其写作的兴趣,并愿意和他人分享写作快乐的习惯。(重点)
教学重点
能说一次学习的经历,能清楚、具体地写一篇以“我学会了……”为话题的习作。
教学难点
准确选材,把学习的过程说具体,写具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明确“写什么”
1、话题导入: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都有许多珍贵有趣的回忆,有些已经慢慢沉淀,渐渐淡忘,而有些画面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其实每个回忆都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这些深深浅浅的脚印,就见证着我们成长的道路。从每一个成长的脚步中,我们都会学会很多东西。今天就让我们拾起记忆里那最闪亮的瞬间,把快乐记录下来吧。
2、明确目标:结合图片,自读提示,明确“写什么”
“我们正慢慢长大,学会了做很多事情。你学会了哪件事情,让你最有成就感,把它填在横线上,再把学这件事情的经历、体会和同学分享吧!”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学习走路、学习用筷子吃饭、学习写字、学习画画、练习拉二胡、课后练习跳绳……
补充题目:学生根据提示思考并补充习作题目。
再读习作要求,梳理方法,
“你是怎样一步步学会做这件事的?”也就是要“言之有序”;“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有哪些有趣的经历?心情有那些变化?”就是做到“言之有物”。
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是和课堂内容息息相关的。学生通过交流,认识到自己已经学会了很多本领,自豪感油然而生,提升了学生的表达热情。
二、研读例文,体会“怎么写”
1、学习“言之有序”,拟定提纲
a.出示例文《芦花鞋》片段,感受文中使用顺序词,使文章层次分明;
“那鞋的制作工序是:……。”
b.出示例文《我们家的男子汉》片段,按照“学之前(原因)”、“学习中(过程)”、“学之后(结果、体会)”的顺序来进行叙述。
c.自拟图表或提纲,
2、重点讲练习作主要部分
a.出示片段1,体会“一波三折”让文章更“有趣”
我拿起鸡蛋在碗边轻轻地一敲,看了看,鸡蛋毫发无损。“咦,力气小了点儿,要加大点儿。”我又重重地一敲,鸡蛋应声而裂,蛋黄和蛋清掉进了碗里,可许多碎碎的鸡蛋壳也跟着掉进了碗里,蛋清洒了一桌,我的手上也全是。我手忙脚乱地把鸡蛋壳拣出来,把桌子擦干净,不料越擦越脏。打第三个鸡蛋时,我先在碗边上磕开一点儿,
再用手指一掰,鸡蛋一下子被我抠开了,倒得乱七八糟,蛋黄都破了。
b.出示片段2,体会通过动作语言这等细节描写去表达情感,才能把心理变化描绘清楚,让文章更“有情”
看着林老师“纸杯悬空”的表演,同学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林老师“揭秘”后,我心想:原来这么简单,我也会!我对身边的同学一挑眉,说:“来来来,看我的!”说着我迫不及待地抓起道具——纸杯,动起手来。我拿着纸杯,用大拇指在杯壁上用力一按!咦?纸杯瘪了!我皱着眉:刚才不是看得一清二楚吗!再试试吧,我就不信我不行!深吸一口气,我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纸杯瘪成一团,好像咧开嘴嘲笑我似的。旁边围观的同学们也哄笑起来,我的脸一阵白一阵红,“笑什么!”我恼了。一抬头,林老师正微笑着看向我,他把我拉到一边,语重心长地说:“无论学什么都要认真看清楚琢磨透了才行,可不能大意急躁,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想想是不是漏了什么细节呢?”听了林老师的话,我仔细地回忆林老师表演时的`一幕幕情景,对了!林老师表演时本来用左手拿着杯子,可不知道什么时候杯子换到了右手,难道是那个时候……我恍然大悟,懊恼的心平静下来,一边回忆着一边慢慢地还原魔术的每一步,终于我的杯子也“悬浮”了起来,周围传来一阵欢呼声……
——《我学会了变魔术》
c.共读文章,整体感知
我学会了泡茶
暑假的一天,我去外公家玩,正巧碰上外公在泡茶。茶,我很喜欢喝,却不知道如何泡。于是,我向外公请教泡茶的技艺。外公说:“好哇,我14岁开始学泡茶,对茶有些研究。今天就教你一招‘蜻蜓点水’吧。”
第①段直接入题,简述学泡茶的起因。
外公先将茶具洗干净,接着往壶里放进一小撮上好的茶叶。你瞧,那茶叶静静地躺在壶底。然后外公拿起热水瓶,将沸水倒入壶中。顿时,壶中“热闹”了起来。躺在壶底的茶叶像大海里的小鱼在波涛中乱撞。不一会儿,壶中渐渐恢复了平静,茶叶安静下来了,有的在冉冉上升,有的在缓缓下沉。这时,外公拿起茶壶,在几只茶杯上方迅速移动,茶水就像一条银线,乖乖地落在茶杯里。
第②段用“先、接着、然后、不一会儿”将爷爷泡茶的一系列步骤写得十分清楚;运用比喻,“茶叶像大海里的小鱼”“茶水就像一条银线”,生动传神地描写出外公泡茶技艺的高超。
我看着外公娴熟的动作,心里十分羡慕,就对外公说:“外公,让我来试试吧!”外公笑着点点头。我拿起茶壶,学着外公的样子做起来,可是,无论我用什么方法都不能让茶水顺顺利利地进入茶杯中,不是溅到桌子上,就是太满了溢出来。我将茶壶往桌子上一放,一个人生起闷气来。外公看见了,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这‘蜻蜓点水’可不是一朝一夕学得成的。无论学什么,都要有耐心,不能轻易放弃。”听了外公的话,我心里一阵惭愧,又重新专心致志地练习起来。果然,这次好多了,溅出的水也少了很多,有的还倒得刚刚好呢。
第③段重点写小作者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让文章变得更有层次,并且十分自然地借爷爷的话引入了“无论学什么都要有耐心”这样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
从那以后,我只要有空,就向外公学习泡茶,我泡茶的技艺也越来越娴熟了,每次家里来了客人,我都会沏上一壶香茶,引得客人们交口称赞。而每次捧起茶杯,爷爷的教诲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第④段结尾意犹未尽,文章以小见大,学习泡茶只是一次人生的体验,而爷爷给我的教诲才是我真正体悟到的,让我受益终身。
d.总结写法
写作之前精选材,明确要求再动笔;
开头结尾巧概括,事情经过写具体;
克服困难描重点,巧抓细节绘心情;
学会点题明中心,题目内容紧联系。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例文,让学生感受到例文动作描写具体,心理活动描写详细,让学生朗读并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初步掌握写作技巧。
三、自读互评
1.出示评价要求,自读自评
a.过程是否有一定的顺序?
b.是否写清楚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
c.写得是否具体?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
(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及修辞手法的应用。)
d.是否有自己的体会收获?
2、请部分学生展示习作中特别精彩的句子或片段,
3、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再次修改习作。
设计意图:
通过多方位的交流,学生在互相评价、修改习作的过程中,既可以看到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修改,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又可以促进相互了解与合作。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2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
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特点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的
脚爬触→巴→拉、贴(牢固)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识字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范读激情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4、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1)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3)最后告诉学生这首小诗的作者就是老师自己,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板书:(简笔画:一副乡村图)
教后记:能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乡村生活,激发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3、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
4、学习修改习作。
教学用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了解了质朴清新的田园生活,感受到了乡村的可爱,激起我们对乡村、对田园的向往之情。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最深、最想写下来的内容诉诸笔,尽情的书写吧。
二、明确要求:
1、可以写自己经历的、或听到的、见到的`,可以是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
2、内容表达要清楚,注意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
1、写后认真读读改改。
三、选择材料
1、选择印象深和感受深的景物、人或事,表达出你对田园乡村的感受只情。
2、小组交流材料,相互评议。
3、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班内评议。
4、针对自己的问题再作调整。
四、拟定题目
1、要全面概括整篇文章的内容,简洁而醒目。
2、可以是词组、短句。
3、可以以地点、景物、人物、事物为题。
五、理清顺序。
1、写景———按地点的变化来写,如《乡下人家》
2、写人———按活动的不同内容来写,如《麦哨》
3、写物———按事物的不同状态、特点来介绍。
4、写感受———先写看到的,再写自己的认识,最后结合实际写感受。
六、确定详略
将最能突出乡村生活特点的内容详写,其他略写。
七、自拟草稿。
八、互读互评互议。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5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五、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大自然)
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风细雨
渔歌子桃花流水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不须归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03-20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01-13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08-27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5篇12-17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1篇03-20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14篇01-14
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03-07
二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03-20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