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六年级数学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2-11-15 15:42:44 六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5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运算定律

  教师:我们在学习四则运算时.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指名用自己的话说出运算 定律,并举例说明。然后用字母表示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成教科书第93页的表。

  如果学生只举整数的例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运算定律除了对整数加法和乘法适用以外,对小数和分数的加法、乘法适用吗?让学生再举几个有关小数、分数加法和乘法的例子。

  下面的式子有没有错误?把错的地方改正过来。

  (4.3十2.5)4=4.342.54

  (700十1)68=70068十68

  153(220十57)=153220十57

  638十378;(63十37)(8十8)

  还可以做练习二十的第8题。

  教师:在我们学过的知识里哪些地方应用丁运算定律?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如果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还可以让学生用运算定律解释下积、商的变化规律:如:在乘法里。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就扩大10倍:可

  以用下面的式子说明:

  (a10)b=a10b=ab10=(ab)10

  这里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简便算法

  教师: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些计算简便。谁能举个例子?

  接着出示教科书第93页的例1、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数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应该用什么运算定律。说完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集体订正时.教师再提问:这道题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使学生明确:在计算时.不仅计算的开始有时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有时也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在计算时,要随时注意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做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说明题目要求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用简便方法计算的。特别是下面二道题,是怎样进行简便计算的?

  567十98 1 21 7

  教师要提醒学生:有的.算式可能存在几种不同的算法,所以。在运算前要认真审 题.看清算式中各个数的特点、选用种比较简便的算法,使计算又对又快。

  三、四则混合运算

  引导学生回忆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概念和运算顺序。

  什么叫做第一级运算?什么叫做第级运算: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同级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第级和第二级两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出示教科书第94页中间的算式.让学生标明运算顺序。

  教师:在计算混合运算的式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看清题中有哪些运算符号.确定运算的顺序。

  出示教科书第94页的例2。先让学生认真审题。想一想运算顺序。然而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运算的顺序。同时,还要注意强调书写的格式。

  做练习二十的第9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四、小结(略)

  五、作业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四则运算。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馄合运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计算简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具体特点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复习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1.提问:分数四则运算意义与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有哪些相同,有什么不同?指出:分数加减法和除法的意义与整数完全相同。在乘法里,除了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

  2.做练习十六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其中第(2)题要求说明理由.追问: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复习分数四则运算法则

  1.复习加、减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加、减法。

  让学生计算 + 、 - ,同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分数加、减法怎样算?(板书:分数加减法:同分母的,分子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先通分再计算。)你能举例说明吗?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要先通分再计算?(只有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分数加、减法的法则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的法则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直接相加、减,所以整数、小数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分数是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2.复习分数乘、除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后四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做一组题。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分数乘、除法怎样算?(板书:分数乘法;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分数除法:乘除数的倒数。)

  3.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说出得数。第三、四行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四、复习四则棍合运算

  1.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的?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相同。(板书)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按照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一步一步算出结果。

  2.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看一看,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回答,并在小黑板上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出来。追问:这样计算简便一些吗?为什么?指出: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里同样适用。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应用运算定律和规律,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讨论练习十六第2题。

  现在请大家看练习十六第3题。讨论一下,每道题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指名学生口答怎样算简便。

  4.讨论练习十六第6题。

  让学生讨论、填数。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怎样想的,有几种填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能把这些内容简要地概括一下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六第3题右边四题,第4题下面三行,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六第2题,第3题前五题,第4题第一行。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掌握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从今天开始,复习立体图形的知识.这节课,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复习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谁来拿出不同的立体形体,告诉大家各是什么名称.

  出示立体图形

  请你分别说一说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及各部分的'名称.

  (圆锥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长方体)

  它们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先来复习长方体的特征.

  (一)复习长方体的特征.【演示课件立体图形的认识】

  出示长方体:

  1.同学以组为单位一起回忆.

  a.长方体的特征.

  b.想一想你是从那几方面对长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的.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及整理过程。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初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数据的收集及整理

  教具准备:统计图若干张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从幼儿园到现在,你们参加过哪些比赛呢?

  师:小朋友们个个多才多艺,老师真为你们有这样的幸福生活而高兴。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学校将举行一次大型的.文体活动,我们班也准备组织一项活动比赛,大家高兴吗?应该组织哪一项活动比赛好呢?谁帮老师出出主意?

  生自由发言

  师:刚才,同学们都积极地给老师提出了建议,都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你们都是提问能手。但是我们只能举行一项活动,你们说老师应该怎么办呢?

  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不少啊!这一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统计。(板书课题:组织比赛)

  二、调查统计,解决问题

  1、调查准备 明确要求

  师:我们先以小组单位进行调查,请小组长把1号信封里面的统计图拿出来,大家仔细看一看、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这是一张最喜欢的活动统计图,有5个直条,下面写着跳绳、踢球、其他,还有两个括号。

  师:是啊!有跳绳、踢球,还有两个项目没有告诉我们,你们说应该填什么活动项目好呢?其他是什么意思呢?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4页.练习二十的第l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周长和面积的含义,以及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是怎样导出的。并能根据它们的含义和公式计算所学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具准备:

  教师把教科书第134页的两个图画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周长和面积的含义

  教师:我们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请说出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分别说一说多边形和圆的周长的含义。然后,教师用教科书上的结语进行概括: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计量周长要用什么计量单位?(要用长度单位。)

  教师:我们还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请说出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然后.教师用结语进行概括: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公顷、平方千米。)

  请你用手势比划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大小。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第134页中间的图,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直接比较。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左图中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长一些(它的高与长方形的宽相等,那么两斜边就要长一些);右图中的两个图形的面积不相等,但是周长是相等的。

  二、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第134页下面的图。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请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各是怎样计算的。它们的计算公式是怎样导出的?先复习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然后,复习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是基础,正方形的有关公式是在长方形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导出的?(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导出的?(把三角形和梯形都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圆的周长公式是怎样导出的?(通过实验导出的。)

  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有怎样的关系?

  表示什么?它是哪两个数量的比值?

  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导出的?(把圆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教师:从前面的复习中,我们可以发现,哪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最基础的?(长方形。)

  教师还可以把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整理成下表: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三十的第1题。

  教师说明要求,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做练习三十的第2题。

  题目中没有给出数据,让学生先判断要求面积需要哪些数据,然后自己想办法量出数据,再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看学生做题有什么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有没有不同的做法。

  3.做练习三十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一说思考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说明道理。必要时,教师可以画图演示。

  4.做练习三十的第9题。

  先让学生认真审题,明白题中所说的事情,然后指名说一说题目中要做的是什么事情,学生明白后,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三十的第4、5、6、7、8、10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6

  训练目标:

  1、理解解决有关排队中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会根据不同的思考方法列式。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训练重点: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训练难点:减去重复的,加上遗漏的。

  教具学具:课件、1个红色圆片、10个蓝色圆片。

  训练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出示题目:一排队伍,从前面数小红是第5个,从后面数小红是第6个。这排队伍共有几个人?

  2、排队游戏。

  3、引入课题。

  二、训练准备。

  1、课件出示:☆☆☆☆☆☆☆☆☆

  2、讨论:两种数法主要不同在哪儿?

  3、画一画。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在练习纸上画一画。

  ⑴△△△△▲

  从右往左数,▲是第5个,请你把盖住的`△画出来。

  ⑵ ▲ △△

  从左往右数,▲是第4个,从右往左数,▲是第7个,请你把盖住的△画出来。

  4、画完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操作与思考。

  1、学生拿学具操作,指名一生用磁铁在黑板上摆一摆。

  数一数共有几个圆片?应怎样列式?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各表示什么。

  2、小结:像刚才那样,已知1个物体,1个图形或1个人在排列中的前后顺序数,计算总数时要注意减去重复的,加上遗漏的。

  四、练习。

  1、填空:

  ① ○

  从前面数,○是第9个,从后面数,○是第8个,这一排共有( )个图形。

  ② 一排图形,从上面数□是第4个,从下面数□是第8个,这排图形共有( )个。

  2、先画一画,再填一填。

  ①从左往右数,小花排在第8个,从右往左数,小花也排在第8个,这排小朋友共有( )个小朋友。

  ②一队动物去参加运动会,小兔的前面有3只动物,小兔的后面有10只动物,这队动物共有( )只。

  3、列式计算:

  一队动物去观看演出,它们排队进场,小熊前面有2只动物,小猪后面3只动物,小熊和小猪之间排着4只动物,这一队的小动物共有几只?

  4、思考题:

  ⑴有16个同学排队出操,从前面数小刚是第10个,从后面数,小刚是第( )个。

  ⑵18个小朋友排成一排,从左到右数明明排在第8个,从右往左数,红红排在第3个,明明和红红之间有几个小朋友?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7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数学和科学的教学任务,本学期是这届毕业生在小学的最后半年,也是最紧张的学习阶段。为了能让学生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学好小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会继续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好“双基、双培”教学模式,制定本学期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双基双培”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3班现有学生64人。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又因为是毕业生最后紧张的学习阶段,本学期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工作。所以开学第一个月的工作重点是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在教学上,本学期重点是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和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圆柱和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努力方向:

  1、认真学习新课堂的理念,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课堂上继续落实“双基双培”教学模式,并做到不搞形式化,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效率。

  3、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备出实效的教案,做好表率作用。

  4、多听老师的课,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5、激发本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本班的数学成绩。

  6、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减少学困生的数量,争取消灭不及格。

  7、多反思、勤总结,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及时的记录下来,写出高质量的教学随笔。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认真制定每课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课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特别照顾到后进生。

  2、平时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对于后进生和优秀的学生要分别出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

  3、加强操作、直观的教学,例如教学圆柱和圆锥时,就要利用操作、直观教学,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4、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强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6、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家庭作业,要少而精,并设计有效的预习作业。

  7、做好后进生辅差工作,采用兵教兵的方法。

  8、制定好总复习计划,把复习工作做细,做实,争取提高六年级毕业成绩。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折叠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3.会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容积等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4 折叠〗

  这部分是有关将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识别与判断,因此,本问题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极有益处的。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充分利用好教材的内容。

  本问题安排了“想一想”“画一画”“做一做”三个步骤。首先,想像一下这个平面展开图折叠以后像什么。其次,动手操作,将放大的图纸按虚线折叠后,形状是一座小房子。最后,可以先通过叠出的小房子来确定天窗和门的位置,然后在平面图上画出来(天窗可以在平面图中上数第二个和第三个矩形内,门可以在第一个和第四个矩形内,也可以在两边的五边形内)。

  〖练一练〗

  第1题 ①长方体;②正方体。

  第2题 图形(1)对应(a)。

  图形(2)对应(c)。

  第3题 图形①和②都对应(b)。

  建议学生先看图想像和思考,然后再用附页4中的图折一折。这样,既验证了自己的`判断,又练了折叠技能

  第4题窗户、烟囱和小鸟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由于门的位置已经给定,所以,窗户、烟囱和小鸟的位置就大概确定下来。

  第5题让学生自己做立体图形,教师不必作太多的限制,比如可做立方体、长方体或根据教科书上的一些平面图去做相应的立体图形。但不管怎样,做立体图形的步骤都应该是先画出平面图形再折叠。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9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看统计表时会进行一些简单分析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比较表中的百分数,知道我国农村总产值增长幅度较大,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补充所增加一栏的百分数,制成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能够看表准确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合计一栏百分数计算,特别需要提醒学生;要用三年村办企业收入的合计数占三年总收入的合计数的百分比为合计栏百分比,不要把三年的百分数加起来。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用谈话法复习旧知识

  我们已经学过,把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请看下面表格(下表),你能说出每个数据分别表示什么吗?

  东山村总收入和村办企业收入统计表

  2、通过计算复习旧知识

  表格中“合计”的数据怎样算?计算填好相应的空格内。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自然而亲切,而且复习层次性强,从说到算,逐层加深]

  3、引出新知识

  统计表不仅反映某一类事物的具体数据,而且还能说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表中合计的数据表示了三年同类项目收入的总和,现在的表格,还能反映出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的总收入的百分比吗?(不能)

  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

  [抓住新旧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统计表能够说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由“总和”提出“百分数”,自然地过渡到对新知识的探讨]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要使这个统计表表示出三个年度中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之几,应该怎样做?

  (2)增加栏目,扩展统计表含量。

  计算每个年度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比比较容易,计算出的三个百分数写在表格的什么位置?

  学生回答:表格右侧旁边

  能不能把表格向右侧扩充一下,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也纳入表中,学生扩充表格,并计算百分数,填入表内。

  我们再纵向观察,这组百分数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村办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这正好回答了题中的问题,你们能概括地讲一讲我们是怎么做的?

  把原来的统计表右边增加一栏,再把每一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填写进去,这样就成了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随着问题的提出,进入了对新知识的探讨,教师并没有直接了当地提出如何解决新问题,而是举重若轻地提出百分比的计算很容易,减轻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心理压力,随后自然地提出百分比书写的位置,使学生自然地想到表格的“扩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知识也就迎刃而解]

  (3)强调“合计”中“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以后在计算统计表中百分数时,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百分号前的数只需取一位小数。“合计”项目中的百分数如何计算?

  引导学生回答:用村办企业三年收入总和去除三年全村总收入的总和,三年“合计”项目的百分数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和,也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平均数。

  [教师把教学难点单独教学,采用了“两次”思考比较的方法突破了难点,即一次与“三年百分数总和”比较,另一次是与“三年百分数的平均数”比较,通过与学生理解上的两个“误区”进行比较,进一步从反面加深了“合计”项目计算方法的理解;学生提出的“很接近”,为学生从课上到课下,不断思考,不断深入,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4)看统计表回答问题

  请同学依据表格中数据,填完整课本59页统计表下的四个问题。

  通过看表回答问题,你发现全村总收入和村办总收入是逐年怎样变化的?

  学生回答:逐年增长

  其中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怎样?

  学生回答:很大

  教师适时讲述:仅通过1995年~1997年三年的收入,我们不难看出,坚持改革开放,农村的发展非常神速,特别是村办企业收支增长幅度之大,说明要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不仅要抓好农业,还要大力发展村办企业。

  2、做一做(52页)

  三、巩固发展

  练习十一(53页)第一题

  [这道练习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填表巩固所学知识,重点需要强调的是怎样计算这些题中的百分数]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在原来有关统计表的知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学习了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这就使统计表中反映数据之间关系的内容更充分,更丰富。

  五、独立作业练习十一第2题,在课本上完成。

  六、板书设计

  东山村总收入和村办企业收入统计表

  课后小记:此课通过学生自己、合作及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积极的互动的课堂气愤。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2、例3和练一练,练习一第4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复习圆柱的特征。提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2.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口头列式):

  (1)底面周长4.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直径3厘米,高4厘米。

  (3)底面半径1厘米,高3.5厘米。

  3.提问:圆柱的一个底面面积怎样计算?

  4.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这节课就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表面积计算方法。

  (1) 请同学们拿出圆柱来看一看,想一想圆柱的表而包括哪几个部分,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拿出圆柞,边指边说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

  (2)教师演示。

  出示教具,说明把表面全部展开,看一看得到什么图形,和大家说的对不对。揭下圆柱表面的纸,贴在黑板上,再与圆柱对比说明各个部分,明确圆柱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相等的圆。

  (3)得出公式。

  请同学们看着表面展开的图形说一说,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追问: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圆柱的一个底面积怎样算?

  2.教学例2。

  出示例2,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分哪几步来算?你们会做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是怎样算的。

  3.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第1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注意题里的条件,正确列出算式计算。

  4.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实际是求什么?这里求表面积与例2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只要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强调不用四舍五入法及其理由,说明用进一法,并让学生说明结果的近似值,板书订正。

  5.组织练习。

  (1)下面的数用进一法保留整数,各是多少?(口答)

  162.3 29.4 3.8 42.6

  (2)做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前两步各求什么,怎样算的。(老师板书算式)提问:第三步要怎样算,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子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些什么?指出:求圆柱表面积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题里的实际情况,弄清什么时候要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什么时候要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什么时候只要求侧面积,然后计算结果。另外,在求需要材料取近似数时,一般要用进一法。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一第5~7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掌握并理解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

  三,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出示圆形桌布,提出在桌布的边缘镶上一圈花边。要想知道至少准备多长的花边,怎么办 请你帮忙想想办法。

  2,你们知道这圈花边的边长是什么 (生:圆的周长。)

  3,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你感到方便吗 能不能找到比较简便的方法

  二,师生共同提出假设

  1,请学生回忆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关系。(边长×4)

  2,师:能不能求圆周长的同时也找到这样的倍数关系呢 测量圆的什么比较方便呢

  生:半径,直径……

  3,请生先画几条长短不一样的直线作直径画圆。师:观察自己画的圆,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分组讨论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是否存在倍数关系。

  4,师:你估计圆的周长是其直径的几倍

  生猜想:3倍左右。

  5,师:你有办法验证吗 生讨论

  教学意图:正方形的周长只与边长这个数有关系,这点与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相似,本环节选择这一教案内容,用于复习旧知和引入新知,渗透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三,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1,学生思考后可能出现的以下办法:

  ⑴ 用一根线(或纸条)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得到圆的周长。

  ⑵ 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师启发学生: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以测出圆的周长,但有局限性,那么:我们能不能探讨出一种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

  ⑶ 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操作,测量进行验证。

  直径(cm) 周长(cm) 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2 6。2 3倍多一点

  3 9。1 3倍多一点

  4 12。9 3倍多一点

  2,

  a,”圆的周长÷直径”等于3倍多一点,经过科学家精密的论证,计算发现这个”3倍多一点”是一个固定数叫圆周率3。14159……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在计算时通常取3。14,用字母π表示(请学生写一写)

  b,结合圆周率进行爱国注意教育。

  c,师生共同推导计算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意图:在圆的周长测量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使学生手脑都动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个人实践及小组合作实践使学生亲而义举的发现规律,掌握知识,学生不是在学习知识,而是在探究,实验,发现新知,这样的课堂,可以使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嘴,合作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提高。

  四,实践应用,拓展新知

  1,学生尝试求圆的周长

  d=2cm r=3。5cm d=10cm

  2,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cm,它的周长是多少m

  3,请同学们画一个周长是15cm的圆。

  教学意图:设计有坡度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反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已经学过的公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探索的能力。

  五,,体验成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课后思考:从边长是4cm的正方形中画出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cm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c=πd c=2πr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2

  一、复习内容

  1.分数乘除法。

  分数乘、除法属于分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两者关系密切,教材将这两部分内容集中安排。教材首先通过一组题目,强调分数乘除法的关系,即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同时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复习。比的相关概念、倒数的概念和计算、比的性质、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等也是复习的重点,教材通过总复习的第2题和练习二十七的第3、4、5题进行了复习。

  此外,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也是这部分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含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含稍复杂的)等。教材把它们对照编排,便于学生弄清这几类问题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即先明确单位“1”,再看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来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方法,总复习的第5题和练习二十七的第7题还安排了需要两次判断单位“1”的练习。

  2.百分数。

  百分数内容的复习重点放在百分数的应用,紧接在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后编排,这样可以使学生看到它们在结构、解题思路上的一致性,便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百分数的概念没有单独复习,但它是百分数应用的基础,因此要注意进行复习。总复习的第6题是求常见的百分率的问题,通过给出计算公式,既复习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及小数的互化,又可复习求烘干率等类似问题。第7题为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应用问题。练习二十七的第13、14、15题安排的是有关百分数的习题,其中第15题涉及国债、纳税、利率等内容的复习。

  3.空间与图形。

  这部分内容包括位置与圆的复习。

  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会用第几组、第几个来表示物体的位置,本学期进一步学习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材通过总复习的第8题复习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练习二十七的第1题安排了相应的练习。

  本学期圆的认识包括直径、半径、π、轴对称图形等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圆的画法等内容,教材重点复习了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和轴对称图形。总复习的第9题通过让学生复习计算公式的得出过程,加深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以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根据不同条件和问题灵活地运用计算公式。第10题复习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运用概念判断两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整理。直径、半径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知识在练习二十七的第11题进行复习。

  4.统计。

  本学期统计的内容主要是认识扇形统计图。教材通过总复习第11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即能清楚地表明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给出的信息解决一些问题,以促使学生分析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有关的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概念、空间概念、统计概念,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式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

  能应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

  2、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4、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

  会用圆规画圆。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复习重点

  分数、百分数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题。圆的概念和周长、面积的计算。

  四、复习难点

  从学生平时的作业和单元检测情况来看最大的问题是分数、百分数稍复杂的除法应用题,其次是分数和百分数、圆的概念。

  五、复习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复习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习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习效果。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多重渠道引导学生创新解题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丰富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体验数学学习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你能用别的方式来表达下列语句的意思吗?

  (1)、男女生人数之比是4:5

  生1:男生有4份,女生有5份

  师:他解释了4:5的含义,还有吗?

  生2:总人数是9份的话,其中男生4份,女生5份,男生和女生相差一份

  师:哦,他能看到隐含的条件了

  生3:男生和总人数的比是4:9 女生和总人数的比是5:9 相差人数和总人数的比是1:9

  生4: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9,女生占总人数的4/9

  (在这位同学回答后,学生的表达一发而不可收拾)

  生5:两者相差的人数相当于总人数的1/9

  生6:男生人数相当于女生人数的4/5,女生人数相当于男生人数的1又1/4倍

  生7: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1/5,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1/4

  (到这里同学们似乎有些思维穷尽的样子,但是过了一会小手再次林立)

  生7:总人数相当于相差人数的9倍!

  生8:总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又1/4倍!总人数也是女生人数的1又4/5倍!

  师:哇,一句话引来大家这么多不同的表达方法!语文学的真棒!

  能不能整理一下有条理一些呢?

  生(想了想):每一句话都可以反着说呢!比如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9 可以说成总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又1/4倍!所以我想能这样一对一对的整理!

  根据学生回答一边板书一边帮助标上序号:1、生3:男生和总人数的比是4:9 女生和总人数的比是5:9 相差人数和总人数的比是1:9

  2、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9 3、总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又1/4倍

  4、女生占总人数的4/9 5、总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又4/5倍

  6、两者相差的人数相当于总人数的1/9 7、总人数相当于相差人数的9倍

  8、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1/5 9、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1/4

  (2)、甲数是乙数的.3/7

  你能有顺序的用更多的表达方法吗?

  生:

  (呵呵,不用我说各位老师也知道这些小家伙的说法了,我还是接着写我后面的部分吧!)

  二、条条大路通罗马

  1、如果老师给你这样一个条件:全班54人 再给你这样一个问题:男生有几人?看看你能用多少种方法解答?

  (1)、5分钟内看谁用的方法多

  (2)、小组交流,把各种方法尽可能的在小组中就先呈现出来

  (3)、汇报:

  (各位老师,我打不出来带分数了。只能说明一下:学生在这里总共用了一种13种方法。其中归一方法一种,比例两个,分数方法9种)

  师:你们好厉害啊!这么多的方法!将这些方法分分类看?

  生:按比例分配(其实是转化成分数应用题的解法)、分数方法、归一方法、比例方法

  师:那么你们觉得自己用这些方法解题的时候对应哪一句话来解决的呢?(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中的具体思维过程)

  师:原来你们孙悟空72变化出来的这每一句话都能得到一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师:在这些解法里头,你们觉得哪一些是比较简单又容易理解的?

  生:归一法,正比例,还有还有用第2句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9 和第三句总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又1/4倍都比较容易!

  2、那么老师如果告诉你的条件是男生比女生多10人,全班有几人,是不是这些转化出来的语句也都能用来解决呢?

  生:能!

  师:你会先选那些语句来呢?

  学生考虑了一下,很快就圈定在语句6和语句7上。

  师:你们为什么要选6和7?不首选别的呢?

  想一想:为什么在前一次,大家首选了2和3,现在却要首选6和7?

  讨论后学生很快再次达成一致:要看条件和问题,找出能表达条件和问题关系的语句来解决问题,就能列出比较简单的算式来。

  师:那么用归一和正比例呢?

  生:也比较简单,思路上很快就能通达。只要看清相差几份、总数几份就可以了。

  师:学习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情绪高涨,叫人不得不说:学生真的是很有趣也很善于表达)

  生1:我想黄老师是想告诉我们大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很多,就象从学校到我的家,并不止一条路可以走。你可以走最直最短的那条路,也可以绕个弯从别的地方回到家里。

  生2:要走最近的路才好,不要绕来绕去!

  学生哈哈哈的笑,我也笑

  生3:这个叫做殊途同归!

  师:好比喻!我们用归一法能找到回家的路,用正比例也能找到回家的路,用众多的分数方法还是能回到我们的家!

  生4:老师我看用条条大路通罗马来形容也可以。

  学生鼓掌为他的形容称妙

  (于是就有了我这一节练习课的名称《条条大路通罗马》,呵呵)

  三、扩展延伸

  这么说来,分数应用题、正比例应用题还有归一应用题是一家人了,那么一道分数应用题或者是一道正比例应用题也一定能用其他两重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来解决的了。你们能举例说明吗?

  找道归一题或者分数应用题来试试!!

  下面是学生从练习册上找的题目:

  1、一种钢丝20米重5千克。称得同样重量的一捆钢丝113千克,这捆钢丝长多少米?

  学生将解法罗列了以后,共用了两种归一,两种倍比,两种正比例的方法。而且一比较自己很自然的就发现:过去所用的倍比法事实上就是分数应用题的方法。

  (我在这里不罗嗦啦)

  2、一段水渠,已经修了100米,比剩下的多20%,这条水渠全长多少米?

  各位知道我们的学生列了多少算式吗?呵呵不说啦!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4

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不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

  4.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能力。

  数学思考方面

  1.让学生在应用百分数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增强数感。

  2.让学生在认识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感知,进一步增强空间

  观念;在推导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探索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分析、验证和概括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探索并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在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继续表达的能力,不断增强空间观念。

  5.让学生在探索并理解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6.让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众数、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据的意义和价值,感受不同统计量的联系和区别,发展统计观念。

  7.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加深对基本数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发展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解决问题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主动用百分数、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比例尺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解决有关百分数、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飞多样性。

  3.让学生能用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4.让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用扇形统计图和相关统计量解释数据信息、解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5.让学生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培养根据所需解决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相应策略的自觉性和能力。

  6、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2.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3.进一步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全册课时安排:全册共安排72课时的教学内容,其中30课时的总复习。

  百分数的应用 11课时圆柱和圆锥11课时 比例7课时 确定位置4课时 正比例和反比例 4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课时 统计3课时 总复习 30课时

  第一单元 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这个单元里,初步教学百分数的意义,用百分数描述部分与整体或两个同类数量间的倍数关系;教学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相互改写,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编排,通过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的广泛应用。

  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经常应用百分数,如用百分数表示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或少的关系,又如利息与纳税的计算、折扣的设计与计算等。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方程解答。这些都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比较多,编排6道例题、四个练习以及全单元的整理与练习,大致分成五段教学。

  例1、练习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这一段是接着六年级(上册)求简单的百分率编排的。

  例2、例3、练习二,根据国家规定的税率和利率,计算应纳税金额和可得利息金额。这一段应用百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4、练习三,解决有关折扣的问题,包括设计折扣和根据折扣求现价或原价的问题。这一段里有列方程解题,也有列算式解题,列方程求原价是重点。

  例5、例6练习四,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或分数问题。在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只教学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安排在本单元,由百分数问题带出。

  “整理与练习”综合全单元的知识内容,进一步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以现实问题中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口,通过推理分析数量关系,探索算法。

  2.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经验,向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迁移。

  3.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百分数的应用 11课时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课时

  纳税问题 1课时

  利息问题 1课时

  打折问题 2课时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3课时

  整理与练习 2课时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5

  在前面的教材里,学生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能够利用这些统计图表示数据及变化态势;初步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能够应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本单元教学扇形统计图、众数和中位数,扇形统计图过去是选学内容,现在是基本的教学内容,而众数和中位数是根据《标准》的要求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扇形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出各个部分的数量分别是总数量的百分之几,众数和中位数都是统计量,在平均数不能有效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基本特点时,往往选用众数或中位数来表达数据的特点。因此,本单元的教学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表示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教材编排了四道例题和两个练习,例1和练习十五主要教学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例2至例4以及练习十六教学众数和中位数的知识。

  1.以百分数的知识为基础,教学扇形统计图。

  例1教学扇形统计图,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从整体到部分认识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体会图中的数据信息的具体含义,理解这张统计图用一个圆表示我国陆地的总面积,用五个扇形分别表示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地各占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几。由于五种地形所占总面积的百分比不同,所以五个扇形的大小不同。教材及时指出,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它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的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经过这一步教学,学生知道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相比,不仅形状不同,而且表达的数据内容也不相同。第二步根据已知的我国国土总面积,利用扇形统计图里的数据,分别算出五种地形的面积并填入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由于计算比较复杂,所以使用计算器。

  教学扇形统计图,要理解图中的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并利用这些百分数进行相关的计算,不要求学生制作扇形统计图。练一练和练习十五根据教学要求,设计了两方面的练习内容。一是从统计图中各个扇形的大小以及表示的数据出发,进行分析与解释。如练一练第1题看图说出7月份哪项支出最多。第2题从我国的国土只占世界的7%,人口却占世界的22%,想到我国人均占有的土地比较少,人口密度很大。练习十五第1题通过对应数据的比较,判断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二是看图估计或计算,如练习十五第2题根据拼盘里的花生米所占面积的百分比,估计其他干果各占面积的百分比。第3题分别计算我国四个海域的实际面积。

  2.联系现实的素材,教学众数和中位数。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是这组数据的众数。由于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频率最高,所以众数反映了这组数据的集中情况。教学众数,要让学生领会众数的意义,学会在一组数据中得出众数的方法。例2用表格呈现9个学生每人用20粒黄豆种子做发芽试验的结果,先看表在括号里填数,感受发芽17粒的人数最多,有5人。然后把9个数据依次排列,指出17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教学这一段内容,首先要形成正确的众数概念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在发芽结果的数据中,17出现了5次,17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5是它出现的次数,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7,不是5。其次要知道求众数的方法在一组数据中寻找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不管这个数出现了几次,只要比其他数出现的次数多,它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例题还要求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联系实际比较平均数和众数的意义,体会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进一步理解众数。

  第79页练一练第1题通过找出一组学生的年龄的众数,巩固众数概念和求众数的方法。第2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了众数,鞋店上周销售皮鞋中,25.5cm这个尺码的皮鞋售出的双数最多,25.5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所以进货时要多一些这个尺码的男鞋。练习十六第1题配合例2的教学,男生身高的众数是153,女生身高的众数是148,10名男生里3人的身高是153厘米,10名女生里5人的身高是148厘米,所以说女生身高的众数更能反映这组学生的身高情况,即更具有代表性。这就是众数作为一种统计量,在描述一组数据特征时能起的作用。

  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单数,那么中位数是正中间的那个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双数,那么正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才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教材编排两道例题,分别教学这两种情况。

  例3要求学生评价7号男生的跳绳成绩在这组同学中的.位置,有的学生可能根据算出的平均每人跳117下,认为7号男生跳的比平均数少。有的学生可能把7号男生跳的下数与其他男生比较,得出他的成绩是第三名。这些都是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的比较。为什么7号男生跳的下数比平均数少,成绩还是第三名?为了解决这个疑问,例题先教学中位数的知识,指出把这组数据按大小排列,正中间的一个数102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既揭示了中位数的含义,又讲了求中位数的方法。再把7号男生的成绩与中位数比,看到尽管他跳的下数比平均数少,却比中位数大,在这9个男生中的名次还是比较靠前的,初步体会中位数与平均数是两个不同的统计量。例题还要学生思考为什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比中位数多得多,这是由于2号和8号男生的成绩十分突出,远远多于其他男生跳的下数,他俩的优异成绩使男生跳绳的平均数大了,而多数男生的跳绳成绩都低于这个水平。所以,如果一组数据里存在特别大或者特别小的极端数据,平均数往往不能准确地表达这组数据的整体状况,这时用中位数表示这组数据更合适。

  例4求10个女生跳绳成绩的中位数,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双数。教材指出,正中间有两个数,中位数是这两个数的平均数,并要求学生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学会求这种情况的中位数的方法。然后把各个女生的成绩分别与中位数比较,体会用中位数能评价每个数据在整体里的地位。

  练一练的教学不能偏重于求平均数和中位数,要把时间用在第(2)、(3)两个问题的讨论上。9位同学家庭的住房面积中,有两个数据比其他数据小很多,所以平均数比中位数低得多,用中位数代表9个家庭的住房水平比较合适。练习十六第2题的数据中,A飞机的飞行时间只有8秒,比其他飞机少得多,一般用中位数表示这8架飞机的飞行水平。如果A飞机不飞,其他飞机的飞行时间虽然有多有少,但差距不是很大,所以平均数和中位数比较接近,都能代表这些飞机的飞行水平。第3题公司的经理、副经理的月工资比其他员工高出很多,教材让学生分别算出公司员工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体会平均数比中位数、众数大得多,应该用中位数或者用众数来反映这个公司的工资水平,进一步理解中位数与众数的实际应用。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1-13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13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02-16

小学数学教案08-29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11-04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观察范围》09-11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5篇11-14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01-02